第十七回 月好不共有欽差長歎 臨終獻忠心皇帝撫孤
關燈
小
中
大
贊軍政樞務。
自雍正年間設了軍機處,權力已經轉移。
乾隆即位,改在乾清門聽政,又調讷親進軍機處,上書房隻留了幾個翰林偶爾侍候乾隆筆墨,早已名存實亡。
曆來一二品大員報病都由太醫院直奏皇帝,與上書房其實風馬牛不相及。
讷親原本想勸乾隆幾句,聽他連上書房怪上,倒不好再說,半晌才躬身道:“是。
”說着從袖子裡取出一封折子,嗫嚅着說道:“這是……這是朱轼的遺折。
他今早寅時殁了……” 乾隆接過遺折籲了一口氣,說道:“朱轼曾是朕的師傅呢!那是多好的一個人……講《易經》弘曉聽不懂,反反複複能講十幾遍,旁人都聽膩了,他還是那樣兒心平氣和。
他和方苞都在上書房當值,方苞是布衣,他是二品大員,行走起坐都謙遜地落在後頭。
朕曾問他,這樣做是不是合乎禮法,他說‘世人都以貴賤行禮,我卻一貫以品學為重。
不然如何禮賢下士?’現在想起來還像昨天的事!”朱轼的遺折,前頭是陳述病後屢受皇上眷顧,感恩戴德的話,後頭呈奉遺願: 國家萬事,根本君心。
政之所先,莫如理财用人。
臣核諸國儲,經費綽然,後有言利之臣倡議加增,乞聖明嚴斥。
至于用人,邪正公私幾微之差,尤易混淆。
在審擇君子小人而進退之,慎之又慎!此則臣垂死時刍荛之獻也。
乾隆拿着這份奏折,覺得沉甸甸的,半晌才“唉……”地歎了一聲,将奏折放在案上,說道:“你跪安吧!傳旨内務府賜張廷玉一斤人參,叫禮部給朱師傅拟個谥号進來呈朕禦覽。
” “喳!” 讷親答應一聲退出去了。
乾隆看了看案上尺餘厚的奏章,不情願地往跟前走了幾步,又止住了,叫人進來為自己更衣。
猛地想起還沒進早膳,又要了兩碟子宮點慢慢吃了,起身吩咐:“朕要去朱師傅家走走。
”高無庸因見天色轉晦,像要變天的模樣,忙取一件猞猁猴皮大氅,匆匆跟着乾隆出來。
朱轼住在北玉皇街。
他于康熙三十三年中進士,宦海四十餘年中隻做過一年浙江巡撫,因清理海甯塘沙卓有成效升任右都禦史,卻又一直在外從事水利墾田事宜,到了雍正年間又改為皇子師傅,總裁聖祖實錄,乾隆即位又總裁世宗實錄。
所以一輩子幾乎沒有掌過實權,因此喪事辦得很冷清。
乾隆的辂車在空蕩蕩的北玉皇街穿行,幾乎沒有什麼官轎往來。
朱轼宅院門前,白汪汪的靈幡在北風中抖動。
乾隆扶着高無庸肩頭下來,四望時,隻見照壁前停着兩乘綠呢官轎,裡頭正在接待吊喪客人,唢呐笙簧吹得凄厲,隐隐傳出陣陣哭聲。
乾隆心裡酸楚,裡邊樂聲突然停止,接着便見朱轼的妻子朱殷氏一身重孝帶着四個兒子一齊迎了出來,伏在門前稽首道:“先夫微末之人,何以敢當萬歲親臨舍下?務請聖上回銮,臣一門泣血感恩……” “朱師傅不能當,還有誰能當?”乾隆用手虛擡了一下,請朱殷氏起身,徐徐走進靈堂,見孫嘉淦和史贻直跪在一旁,乾隆略一點頭,徑至靈前,親自拈香一躬,因見旁邊設有筆硯,便轉身援筆在手,沉思了一會兒,寫道: 嗟爾三朝臣,躬勉四十春。
律身如秋水,恭事惟忠謹。
江海故道複,稻農猶憶君。
而今騎箕去,音容存朕心。
寫完,乾隆走近朱夫人問道:“家計不難吧?幾個兒子?” 朱殷氏忙拭淚道:“三個兒子,大兒朱必堦,現在工部任主事;二兒朱基,今年萬歲取了他二甲進士,在大理寺任堂評事;最小的朱必坦,剛滿二十,去年才進的學。
朱轼一輩子沒有取過一文非分之财,不過主子平日賞賜得多,生計還是過得去的。
”乾隆看那房子,雖然高大軒敞,卻已破舊不堪,牆上裂了一指多寬的縫兒,“這房子還是聖祖爺賜的。
朕再賞你一座。
朱師傅是騎都尉爵位,由朱必坦襲了,每年從光祿寺也能按例取一點進項。
朱基不要在大理寺,回頭叫吏部在京畿指一個缺。
日常有什麼難處告訴禮部,他們自然關照的。
”朱殷氏聽着,心裡一陣酸熱,淚水隻是往外湧,哽咽着斷斷續續說道:“主子這心田……唉……我隻叫這三個兒好好給主子盡忠就是……” 乾隆也流出淚來,說道:“孩子們丁憂出缺,他們官位小,斷不能奪情。
朕是朱師傅的學生,回頭也送點赙儀來,也就夠使的了。
”說着,見允祿、弘曉帶着大大小小幾十名官員已經進了天井,料是知道自己來了,也都趕來奠祭的,歎息了一聲對孫嘉淦和史贻直道:“那邊楊名時病着,朕也要
自雍正年間設了軍機處,權力已經轉移。
乾隆即位,改在乾清門聽政,又調讷親進軍機處,上書房隻留了幾個翰林偶爾侍候乾隆筆墨,早已名存實亡。
曆來一二品大員報病都由太醫院直奏皇帝,與上書房其實風馬牛不相及。
讷親原本想勸乾隆幾句,聽他連上書房怪上,倒不好再說,半晌才躬身道:“是。
”說着從袖子裡取出一封折子,嗫嚅着說道:“這是……這是朱轼的遺折。
他今早寅時殁了……” 乾隆接過遺折籲了一口氣,說道:“朱轼曾是朕的師傅呢!那是多好的一個人……講《易經》弘曉聽不懂,反反複複能講十幾遍,旁人都聽膩了,他還是那樣兒心平氣和。
他和方苞都在上書房當值,方苞是布衣,他是二品大員,行走起坐都謙遜地落在後頭。
朕曾問他,這樣做是不是合乎禮法,他說‘世人都以貴賤行禮,我卻一貫以品學為重。
不然如何禮賢下士?’現在想起來還像昨天的事!”朱轼的遺折,前頭是陳述病後屢受皇上眷顧,感恩戴德的話,後頭呈奉遺願: 國家萬事,根本君心。
政之所先,莫如理财用人。
臣核諸國儲,經費綽然,後有言利之臣倡議加增,乞聖明嚴斥。
至于用人,邪正公私幾微之差,尤易混淆。
在審擇君子小人而進退之,慎之又慎!此則臣垂死時刍荛之獻也。
乾隆拿着這份奏折,覺得沉甸甸的,半晌才“唉……”地歎了一聲,将奏折放在案上,說道:“你跪安吧!傳旨内務府賜張廷玉一斤人參,叫禮部給朱師傅拟個谥号進來呈朕禦覽。
” “喳!” 讷親答應一聲退出去了。
乾隆看了看案上尺餘厚的奏章,不情願地往跟前走了幾步,又止住了,叫人進來為自己更衣。
猛地想起還沒進早膳,又要了兩碟子宮點慢慢吃了,起身吩咐:“朕要去朱師傅家走走。
”高無庸因見天色轉晦,像要變天的模樣,忙取一件猞猁猴皮大氅,匆匆跟着乾隆出來。
朱轼住在北玉皇街。
他于康熙三十三年中進士,宦海四十餘年中隻做過一年浙江巡撫,因清理海甯塘沙卓有成效升任右都禦史,卻又一直在外從事水利墾田事宜,到了雍正年間又改為皇子師傅,總裁聖祖實錄,乾隆即位又總裁世宗實錄。
所以一輩子幾乎沒有掌過實權,因此喪事辦得很冷清。
乾隆的辂車在空蕩蕩的北玉皇街穿行,幾乎沒有什麼官轎往來。
朱轼宅院門前,白汪汪的靈幡在北風中抖動。
乾隆扶着高無庸肩頭下來,四望時,隻見照壁前停着兩乘綠呢官轎,裡頭正在接待吊喪客人,唢呐笙簧吹得凄厲,隐隐傳出陣陣哭聲。
乾隆心裡酸楚,裡邊樂聲突然停止,接着便見朱轼的妻子朱殷氏一身重孝帶着四個兒子一齊迎了出來,伏在門前稽首道:“先夫微末之人,何以敢當萬歲親臨舍下?務請聖上回銮,臣一門泣血感恩……” “朱師傅不能當,還有誰能當?”乾隆用手虛擡了一下,請朱殷氏起身,徐徐走進靈堂,見孫嘉淦和史贻直跪在一旁,乾隆略一點頭,徑至靈前,親自拈香一躬,因見旁邊設有筆硯,便轉身援筆在手,沉思了一會兒,寫道: 嗟爾三朝臣,躬勉四十春。
律身如秋水,恭事惟忠謹。
江海故道複,稻農猶憶君。
而今騎箕去,音容存朕心。
寫完,乾隆走近朱夫人問道:“家計不難吧?幾個兒子?” 朱殷氏忙拭淚道:“三個兒子,大兒朱必堦,現在工部任主事;二兒朱基,今年萬歲取了他二甲進士,在大理寺任堂評事;最小的朱必坦,剛滿二十,去年才進的學。
朱轼一輩子沒有取過一文非分之财,不過主子平日賞賜得多,生計還是過得去的。
”乾隆看那房子,雖然高大軒敞,卻已破舊不堪,牆上裂了一指多寬的縫兒,“這房子還是聖祖爺賜的。
朕再賞你一座。
朱師傅是騎都尉爵位,由朱必坦襲了,每年從光祿寺也能按例取一點進項。
朱基不要在大理寺,回頭叫吏部在京畿指一個缺。
日常有什麼難處告訴禮部,他們自然關照的。
”朱殷氏聽着,心裡一陣酸熱,淚水隻是往外湧,哽咽着斷斷續續說道:“主子這心田……唉……我隻叫這三個兒好好給主子盡忠就是……” 乾隆也流出淚來,說道:“孩子們丁憂出缺,他們官位小,斷不能奪情。
朕是朱師傅的學生,回頭也送點赙儀來,也就夠使的了。
”說着,見允祿、弘曉帶着大大小小幾十名官員已經進了天井,料是知道自己來了,也都趕來奠祭的,歎息了一聲對孫嘉淦和史贻直道:“那邊楊名時病着,朕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