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拗孝廉貢院求面試 病舉人落魄逢貧女

關燈
名時随行,忙解釋道:“倒不是為了防賊,怕裡外傳遞夾帶,也隻是表示嚴密關防的意思而已。

    ”乾隆一聽便笑了。

    楊名時見他興緻極好,一路走一路指點,那是東西号舍七十區,東邊監試廳,彌封、受卷、供給三所,對讀、謄錄二所,又是什麼會經堂、燕喜堂等等。

     乾隆邊聽邊點頭微笑,歎道:“太舊了。

    還不及南京貢院呢!衡臣,叫禮部核一下,全部修葺要多少銀子,不該省的就不能将就。

    羅刹國、紅毛國貢使上月朝貢見朕,想瞻仰天朝文明取士制度,朕沒有允許,就為此處,破舊得有礙觀瞻。

    朕昔日來過這裡。

    這是朝廷臉面之地,臉髒了要趕緊洗,不是麼?”張廷玉忙道:“聖慮極是!”乾隆又轉臉對鄂、楊兩個主考道:“這一科選在了夏天,無病無災平安過來,你們辦差尚屬盡心——查出有帶夾帶、傳遞舞弊這些事麼?” “這是哪一科都免不了的。

    ”鄂善見乾隆看自己,忙躬身笑道,“三千八百六十七名應試孝廉,難免良莠不齊,共查出夾帶、頂替、傳遞的舞弊者四十二名,還有五名中途患病,未到終場退出的,現在場内還有舉子三千八百二十名。

    ”楊名時笑道:“還有一名咆哮公堂,要求面試的,将被逐出考場。

    ”遂将方才李侍堯大鬧至公堂的事說了。

     乾隆一腳已跨進至公堂,聽見這事,倒覺新鮮,說道:“這個孝廉膽子不小。

    叫過來朕看看。

    ”說罷也不就坐,站在案前翻看墨卷,幾個大臣都鹄立在孔子牌位右側。

    乾隆拿起一份墨卷看着,問道:“這是薦上來的麼?”鄂善見是自己看過的,忙道:“是。

    是西區不知哪一房的,大約是‘元’字号的舉人。

    沒有拆封,奴才也不曉得是誰。

    ”乾隆凝神看,那題目是《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字寫得圓潤端正十分好看,竟看住了,并拿起筆将文中的“俟”字改成“伺”字才放了下去,又問,“落卷呢?”楊名時忙指着堂東側靠牆一溜大櫃,引乾隆過去。

    落卷按十八行省、各府縣州存放,每卷都标了墨簽,一疊疊整理得十分清爽。

    他是有心人,可裝作漫不經心,抽出一份看看又放了回去。

    來到信陽府太康縣一欄處,格子裡隻有兩份,乾隆都取了出來,看了看,竟拆掉了彌封。

    第一份就是“太康鎮河廟王振中”的卷子,便取過來。

    到窗前亮處看了看,覺得文字還不錯,就是裡頭有一處地方擡錯了格。

    乾隆也不送回原處,回到案前便撂在楊名時取中的那一疊卷上頭,這才坐了。

    隻見李侍堯已跪在至公堂外,便問: “你是李侍堯?你有什麼能耐,敢在這至公堂咆哮?” 李侍堯見乾隆查卷,裡外大小官員吏目幾十個人屏息靜立,想到咫尺天威,心頭不免慌亂。

    待乾隆發話,他倒略覺平靜下來,連連叩頭道:“回萬歲爺話:孝廉會作詩,八股文也作得。

    但連考三場總不得意,也不知什麼緣故,因而請命面試,并不敢咆哮。

    ” “天子如今重文章,爾曹何必論漢唐。

    ”乾隆沉着臉對楊名時道:“你查出他的墨卷給朕看——國家取士曆來以時藝為主,能謅幾句歪詩,就如此狂妄?兩主考處置得甚是公允。

    但你想面試,又遇了朕,自也有你的福緣。

    朕不考你詩,也不考你文。

    你自诩才高,洋洋得意,朕就問你,《四書》中共有幾處寫到‘洋洋’的?” 李侍堯伏地叩頭,骨碌着眼珠子怔了一會,這個題出得雖然刁,但沒有出四書範圍,說“不知道”斷然使不得,隻好搜腸刮肚,沉吟着答道:“有……‘洋洋乎《師摯》章也’;有‘洋洋乎《中庸·鬼神》章也’;有……‘洋洋乎《中庸·大哉》章也’……”他遲疑着住了口。

     “還有‘洋洋’麼?” “……少。

    ” 乾隆一笑,說道:“也算難為你。

    還有一處剛好是‘少則洋洋焉’!”這時楊名時已尋出了李侍堯的墨卷。

    乾隆見是一筆瘦金體字,硬直峭拔,隻筆意裡藏鋒無力,不禁笑道:“中氣不足必形之于外,可謂是字如其人。

    ”又看了看問道:“李侍堯,朕問你卷子裡‘如仲翁之兀立墓道’——‘仲翁’是什麼東西?” 李侍堯自恃才高八鬥,當面被乾隆考糊,已是氣餒,忙道:“‘仲翁’是——墓道兩側侍立的石像。

    ”“‘仲翁’是‘二大爺’!”乾隆噴地一笑,“那叫‘翁仲’不叫‘仲翁’你知道麼?”說着就李侍堯卷子上題筆疾書。

    鄂善離得近,睨眼看時,卻是一首詩: 翁仲如何當仲翁?爾之文章欠夫功。

     而今不許作林翰,罰去山西為判通! 寫罷起身,對楊名時道:“朕去了,你們還要料理幾天,到時候遞牌子說話罷。

    ” 二人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