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慰老臣品茶論寬政 動春情居喪戲父嫔

關燈
八月二十三日乾隆皇帝承嗣帝位,布告中外詳述大行皇帝患病及死因,安撫天下。

    此時乾隆皇帝年僅二十五歲,正是英年得意心雄千古之時。

    他在藩邸時即娴習武功騎射,鍛煉得一副好筋骨,吃得苦熬得夜,白天帶喪辦事,照常見人處置政務,還要三次到雍正柩前哭靈,退回上書房披閱奏章到三更,五更時分便又起身到上書房。

    如此周旋,不但張廷玉、鄂爾泰苦不堪言,就是弘曉、弘晝諸兄弟也覺難以支撐。

    乾隆卻能變通,七日之後便命兄弟們三日一輪入内侍靈,叔王輩每日哭靈後在各自邸中守孝。

    隻鄂爾泰、張廷玉偷不得懶又住不得大内,便命在隆宗門内為他們專設廬棚,上書房、軍機處近在咫尺,雖然累些,卻也免了跋涉之苦。

    這期間連下诏谕,尊母妃鈕祜祿氏為皇太後,冊立富察氏為孝賢皇後。

    頒恩诏于乾隆元年開科考試,并大赦天下。

    直到九月十五過了三七,乾隆命将雍正梓宮安奉雍和宮,待三年孝滿再入泰陵殓葬。

    到雍和宮辭柩之後,其實轟轟烈烈的喪事已告結束。

    紫禁城内外撤去白幡,一色換上黃紗宮燈。

     九月十六放假一天,累得筋疲力盡的張廷玉從九月十五夜一直睡到次日下午申時,起身兀自渾身酸疼。

    他散穿着一件醬色風毛府綢夾袍,吃過點心,在西花園書房中倚窗而坐,信手從架上抽出一本書,剛看了兩章,便聽檐下鹦鹉學舌叫道:“有客來了,中堂爺!有客來了,中堂爺!” “此鳥真是善解人意。

    ”外邊突然傳來一聲笑語,接着便聽簾子一響,乾隆已經進來,含笑對愣着的張廷玉道:“浮生難得半日閑。

    朕攪擾你來了。

    ”跟着便見傅恒、弘曉,還有平郡王福彭——都是乾隆的至親,毓慶宮的陪讀——一齊随侍入内,在乾隆身後垂手而立,含笑看着張廷玉。

    乾隆身着便服,一手執着湘妃竹扇,撩袍坐下,說道:“這裡好清幽,隻園裡秋色太重,肅殺了些。

    朕方才去鄂爾泰府看過了,他還沉沉睡着,沒驚動他,就又踅到你這裡。

    怎麼,連茶也不舍得上麼?” 張廷玉早已慌得伏地便叩頭,說道:“恕奴才失儀之罪!奴才在先帝爺手裡辦了十三年差,從沒這個例——哪有主子倒來看望奴才的!折煞老奴才了!”說着一疊連聲命人:“快,把去年蓄的那壇雪水刨出來,給主子煎茶!”“雪水煎茶,好!”乾隆微笑着點點頭,“就在這外屋煎,水将沸時告朕一聲,朕親自為你們炮制。

    寶親王府幾個太監都是煎茶好手,是朕教出來的呢!——坐,坐麼!”他親切地用手讓衆人,“今兒我們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禮。

    坐而論道品茗,不亦樂乎?”衆人便紛紛施禮謝座。

    剛坐好,還未及說話,便聽園裡刨雪水壇的小厮一聲驚呼:“呀!這是甚麼?”張廷玉愠怒地隔窗看了看。

     “相爺!”一個小厮捧着濕漉漉一抔土,興奮地跑進來,笑嘻嘻道:“真是個稀罕物兒,紫紅蘑菇,蟹殼兒似的,還是硬的!”張廷玉正待發作,突然眼睛一亮,矍然起身道:“靈芝!皇上臨幸臣家,天生祥瑞——”他突然想起前天乾隆還在朱批上申斥河南巡撫孫國玺“妄言祥瑞,以朕為可欺之主”,忙頓住了,面現尴尬之色。

    乾隆何等精細的人,立刻看出來了,呵呵笑道:“祥瑞還是有的。

    天下興,河圖洛書出;天下亂,山川河湖崩。

    衡臣讀書五車,不懂這個理兒?像孫國玺說的‘萬蠶同織一繭’,叫他進上來,他說是傳聞;說‘谷穗九莖同枝’,朕昔年在藩邸見過——其實是一個大癟穗,散分成幾小穗而已。

    朕在山東曾親自到谷地看,多得很,老百姓管它叫‘傻穗’,光長個兒裡頭沒籽兒!這樣的‘祥瑞’為人君的敢信麼?”平郡王福彭在旁插言道:“萬歲這話,實是天下之福。

    縱觀史冊,王莽新朝‘祥瑞’最多。

    其實是‘中有不足而形之于外’。

    他自己也要用‘祥瑞’哄自己。

    ‘祥瑞’多了實在有百害而無一利。

    ”弘曉在旁卻道:“隻要是實,該報的還是要報。

    就如今日,主子也沒通知衡臣,突然臨幸,偶然索茶,就有紫靈芝現世,不能說冥冥之中沒有天意。

    ”張廷玉見氣氛如此寬松,高興得臉上放出光來,笑道:“主子臨幸,就有紫靈芝出,這是國之瑞,也是寒家承澤之瑞。

    不論諸位王爺怎麼看,老臣反正心裡高興。

    ” “這是衡臣的家瑞。

    ”乾隆笑道,“不過恰逢朕來它就出現,朕心裡也實在歡喜。

    ”說着便索紙筆。

    張廷玉忙不疊捧硯過來,和傅恒一頭一個撫平了紙。

    乾隆飽蘸濃墨凝重落筆,極精神地寫了“紫芝書舍”四個大字。

    他的字本來就寫得好,此刻神完氣足運筆如風,真個龍蛇飛動堂皇華貴,張廷玉先叫一聲“好”,衆人無不由衷喝彩。

    乾隆自己也覺得意,取出随身小印,說道:“朕的玉玺尚在刻制,這是先帝賜朕的号,倒可用得。

    ”遂鈴上了。

    衆人看時,卻是: 長春居士 四個篆字,與端莊凝重的正楷相映成趣。

    钤好,指着紙道:“這個賜衡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