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徹底的個人體力勞動
關燈
小
中
大
甚至還到處被人說:“每天早上都跑步的話,身體太健康,可寫不出像樣的文學作品喲。
”文藝界平白無故地有一種風潮,就是壓根兒瞧不起體育鍛煉。
談起“維持健康”來,好像大多數人會聯想到渾身肌肉的壯漢,其實為了維持健康在平日裡做做有氧運動,和使用器械塑造肌肉的健美運動可是大不相同。
每天跑步對我來說有怎樣的意義?其實連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期内都不太清楚。
每天都跑步的話,身體自然會變得健康。
可以消除脂肪、生出勻稱的肌肉,還可以控制體重。
然而,并非僅僅如此。
我一直有這種感覺。
它的深層肯定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
但那“東西”究竟是什麼?我自己也不知其詳,連自己都不知其詳的東西是無法向他人說明的。
? 不過,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我居然把跑步的習慣執着地堅持了下來。
三十年可是漫長的歲月,要始終不渝地把一個習慣維持下來,還是需要相當努力的。
這種事是怎麼做到的呢?因為我覺得跑步似乎具體而簡潔地把幾項“我這一生中非做不可的事情”表象化了。
我有這種雖然粗略卻十分強烈的真實感。
所以即便心裡想“今天身體很不舒服,不太想跑步啊”,我也會告誡自己:“這對我的人生而言,可是無論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幾乎是無須理由地去跑。
有一句話至今不變,對我來說就像禱語一般,那就是“這對我的人生而言,是無論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我并不是認為“跑步本身是好事”。
跑步無非就是跑步,與好壞沒有關系。
假如你讨厭跑步,就沒有必要硬着頭皮去跑。
跑也罷不跑也罷,這種事情都是個人的自由。
我并非在倡導:“來呀,大家都來跑步吧!”走在冬日清晨的街頭,看見高中生集體在外邊跑步,我就不由得心生同情:“真可憐,他們當中肯定有人不愛跑步呀。
”真的。
隻不過在我心中,跑步這一行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其實對我來說,對我将要做的事情來說,它在某種形式上是必要的行為,這種自然的認識一成不變地存在于我心中。
這樣的思想自始至終從背後推動我向前。
嚴寒的早晨,酷暑的正午,身體疲倦興緻不高的時候,它溫和地鼓勵着我:“來吧,今天也加把勁,跑一圈去。
” 不過,讀了那篇關于神經元形成的科學報道,我重新認識到自己此前所做的事情和真實的感受(體感),在本質上并沒有錯。
不如說我深深感到,細心聆聽身體誠實的感受,對從事創作的人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無論是精神還是頭腦,歸根到底都是我們肉體的一部分。
不太清楚生理學家是怎麼闡述的,但讓我來說的話,精神、頭腦和身體之間并沒有一條泾渭分明的界限。
這是我一貫的主張,可能有人要說“又來啦又來啦”,但畢竟是重要問題,在這裡還是得舊話重提。
似乎有些死纏爛打的味道,對不起了。
小說家的基本工作是講故事。
而所謂講故事,就是要下降到意識的底層去,下降到心靈黑暗的底部去。
要講規模宏大的故事,作家就必須下降到更深的地方。
這就好比想建造高樓大廈,地基就必須越挖越深。
而越是要講周密的故事,那地下的黑暗就越濃重深厚。
作家從那片地下的黑暗中尋覓自己需要的東西,即小說需要的養分,帶着它返回意識的上層領域,并且轉換成文章這種具備形體和意義的東西。
那片黑暗之中,有時會充滿危險。
栖息在那裡的東西往往會變幻各種形象,蠱惑人心。
加上既沒有路标又沒有地圖,有些地方還被打造成了迷宮,如同地底洞窟一般,所以稍一疏忽便會迷路,可能再也無法返回地面。
在那片黑暗中,集體無意識與個體無意識混作一團,太古與現代融為一體。
我們将它未加解剖地帶回來,有時那一大包東西說不定就會産生危險的結果。
想同那種深厚的黑暗之力對抗,并且日複一日地面對種種危險,就需要強韌的體能。
雖然無法用數值表明究竟要強韌到何種地步,但強韌肯定遠遠好于不強韌。
而且這所謂的強韌,并非與他人相比如何如何,而是對自己來說是“滿足需要”的強韌。
我通過每日堅持寫小說,點點滴滴地體悟和理解了這個道理。
心靈必須盡可能地強韌,而要長期維持這心靈的強韌,就必須增強、管理和維持作為容器的體力。
我所說的“強韌的心靈”,并不是指現實生活層面的強韌。
在現實生活中,我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既會為了無聊的瑣事受到傷害,也會脫口說出本來不必說的話,然後又耿耿于懷、懊悔不已。
面對誘惑時總是無力抗拒,對無趣的義務則盡量視而不見。
因為無足輕重的小事會怒不可遏,真正重要的大事上卻反而麻痹大意、疏忽誤事。
雖然注意盡量不找借口,有時也忍不住脫口而出。
心裡想着今天最好不喝酒,卻不知不覺從冰箱裡拿出啤酒喝起來。
像這些方面,我猜自己恐怕和世間的普通人差不多。
不,弄不好還低于平均值呢。
然而說到寫小說這項工作,我卻能一天連續五個小時坐在書桌前,始終保持一顆強韌的心。
這種心靈的強韌(至少其中大半)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獲得的東西。
我通過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才掌握了它。
進一步說,隻要有心去做,即便不說是“輕而易舉”,至少誰都能通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掌握。
當然,說到這種強韌,它就像身體的強韌一樣,不是要同他人較量競争,而是為了讓此時此刻的自己保持最佳狀态。
我并不是要大家變得充滿道
”文藝界平白無故地有一種風潮,就是壓根兒瞧不起體育鍛煉。
談起“維持健康”來,好像大多數人會聯想到渾身肌肉的壯漢,其實為了維持健康在平日裡做做有氧運動,和使用器械塑造肌肉的健美運動可是大不相同。
每天跑步對我來說有怎樣的意義?其實連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期内都不太清楚。
每天都跑步的話,身體自然會變得健康。
可以消除脂肪、生出勻稱的肌肉,還可以控制體重。
然而,并非僅僅如此。
我一直有這種感覺。
它的深層肯定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
但那“東西”究竟是什麼?我自己也不知其詳,連自己都不知其詳的東西是無法向他人說明的。
? 不過,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我居然把跑步的習慣執着地堅持了下來。
三十年可是漫長的歲月,要始終不渝地把一個習慣維持下來,還是需要相當努力的。
這種事是怎麼做到的呢?因為我覺得跑步似乎具體而簡潔地把幾項“我這一生中非做不可的事情”表象化了。
我有這種雖然粗略卻十分強烈的真實感。
所以即便心裡想“今天身體很不舒服,不太想跑步啊”,我也會告誡自己:“這對我的人生而言,可是無論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幾乎是無須理由地去跑。
有一句話至今不變,對我來說就像禱語一般,那就是“這對我的人生而言,是無論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我并不是認為“跑步本身是好事”。
跑步無非就是跑步,與好壞沒有關系。
假如你讨厭跑步,就沒有必要硬着頭皮去跑。
跑也罷不跑也罷,這種事情都是個人的自由。
我并非在倡導:“來呀,大家都來跑步吧!”走在冬日清晨的街頭,看見高中生集體在外邊跑步,我就不由得心生同情:“真可憐,他們當中肯定有人不愛跑步呀。
”真的。
隻不過在我心中,跑步這一行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其實對我來說,對我将要做的事情來說,它在某種形式上是必要的行為,這種自然的認識一成不變地存在于我心中。
這樣的思想自始至終從背後推動我向前。
嚴寒的早晨,酷暑的正午,身體疲倦興緻不高的時候,它溫和地鼓勵着我:“來吧,今天也加把勁,跑一圈去。
” 不過,讀了那篇關于神經元形成的科學報道,我重新認識到自己此前所做的事情和真實的感受(體感),在本質上并沒有錯。
不如說我深深感到,細心聆聽身體誠實的感受,對從事創作的人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無論是精神還是頭腦,歸根到底都是我們肉體的一部分。
不太清楚生理學家是怎麼闡述的,但讓我來說的話,精神、頭腦和身體之間并沒有一條泾渭分明的界限。
這是我一貫的主張,可能有人要說“又來啦又來啦”,但畢竟是重要問題,在這裡還是得舊話重提。
似乎有些死纏爛打的味道,對不起了。
小說家的基本工作是講故事。
而所謂講故事,就是要下降到意識的底層去,下降到心靈黑暗的底部去。
要講規模宏大的故事,作家就必須下降到更深的地方。
這就好比想建造高樓大廈,地基就必須越挖越深。
而越是要講周密的故事,那地下的黑暗就越濃重深厚。
作家從那片地下的黑暗中尋覓自己需要的東西,即小說需要的養分,帶着它返回意識的上層領域,并且轉換成文章這種具備形體和意義的東西。
那片黑暗之中,有時會充滿危險。
栖息在那裡的東西往往會變幻各種形象,蠱惑人心。
加上既沒有路标又沒有地圖,有些地方還被打造成了迷宮,如同地底洞窟一般,所以稍一疏忽便會迷路,可能再也無法返回地面。
在那片黑暗中,集體無意識與個體無意識混作一團,太古與現代融為一體。
我們将它未加解剖地帶回來,有時那一大包東西說不定就會産生危險的結果。
想同那種深厚的黑暗之力對抗,并且日複一日地面對種種危險,就需要強韌的體能。
雖然無法用數值表明究竟要強韌到何種地步,但強韌肯定遠遠好于不強韌。
而且這所謂的強韌,并非與他人相比如何如何,而是對自己來說是“滿足需要”的強韌。
我通過每日堅持寫小說,點點滴滴地體悟和理解了這個道理。
心靈必須盡可能地強韌,而要長期維持這心靈的強韌,就必須增強、管理和維持作為容器的體力。
我所說的“強韌的心靈”,并不是指現實生活層面的強韌。
在現實生活中,我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既會為了無聊的瑣事受到傷害,也會脫口說出本來不必說的話,然後又耿耿于懷、懊悔不已。
面對誘惑時總是無力抗拒,對無趣的義務則盡量視而不見。
因為無足輕重的小事會怒不可遏,真正重要的大事上卻反而麻痹大意、疏忽誤事。
雖然注意盡量不找借口,有時也忍不住脫口而出。
心裡想着今天最好不喝酒,卻不知不覺從冰箱裡拿出啤酒喝起來。
像這些方面,我猜自己恐怕和世間的普通人差不多。
不,弄不好還低于平均值呢。
然而說到寫小說這項工作,我卻能一天連續五個小時坐在書桌前,始終保持一顆強韌的心。
這種心靈的強韌(至少其中大半)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獲得的東西。
我通過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才掌握了它。
進一步說,隻要有心去做,即便不說是“輕而易舉”,至少誰都能通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掌握。
當然,說到這種強韌,它就像身體的強韌一樣,不是要同他人較量競争,而是為了讓此時此刻的自己保持最佳狀态。
我并不是要大家變得充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