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皇帝的殘忍
關燈
小
中
大
屬”名分,準敵人,不完全是敵人,不讓擡起頭來堂堂正正做人罷了。
而碰上明代的無賴兒郎,像大學者方孝孺等人坐罪後,永樂竟然朱筆批示,将他們的妻女,都送到軍營裡去,讓士兵輪奸,要她們生出“小龜子”和“淫賤材兒”來。
這種皇帝,居然如此下作,算是他媽的什麼玩意? 所以,朱元璋、朱棣之流,“盜賊之性”不改,不過是做了皇帝的流寇而已。
他們用挖空心思的酷刑,施之于他所要鎮壓的臣民時,與流寇在一路屠殺的過程中,不顧一切地無惡不作,那心理狀态應當沒有什麼不同。
于是,我想起《孟子》中這位亞聖與弟子告子關于性本善的辯論,告子認為:“性無善無不善也。
”又說:“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
”他的說法,我認為很有道理。
因為,人處在一個大環境中,周圍什麼樣,大緻決定了這個人會是什麼樣。
君子多則良性互動,善善相因;小人多則惡狗當道,惡性循環。
曆史證明,當人性惡膨脹泛濫到不可抑制的地步,全社會的惡行就彙聚成一股可怕的濁流,禍水所至,人心中的殘忍,兇暴,惡毒,乖戾,變态,失常,狂悖,瘋癫……諸端的惡,就會沖決而出。
斯其時也,比賽着誰更惡,誰更歹毒,誰更不是東西,誰更王八蛋,誰更吃人不吐骨頭,便成為每個人的價值取向。
十年浩劫,就是一例,昨天還在課堂裡的中學生,今天就成了打紅了眼的紅衛兵。
有的女孩子,用皮帶抽人抽成了瘾,成了虐待狂,一天不抽,便沒精打采。
有的男孩子,折磨他們的老師,往耳朵裡灌墨水,往頭皮上紮大頭針,其招之損之狠,令人發指。
更甭提“聯動”(首都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的簡稱)那些小太歲了,私設牢房,刑訊逼供,賽似惡鬼投胎,兇神再世,誰落在他們手中,不死也脫層皮。
所以,一聲令下,本應天真爛漫的十幾歲的少年,本應讀書上進的二十歲的青年,本應創業奮鬥的三十歲左右的工人農民,都投身到誰更能制造别人痛苦的大比賽中。
類似“十年文革”這樣一次性的惡發作,在曆史上倒不是什麼罕事。
但波及面之廣闊,參加者之衆多,倒真是史無前例。
像前面提到過的寫《菊花詩》的黃巢,把大唐天下差不多走遍,也比不上“文革”之席卷中華大地,真當得起“波瀾壯闊”四字,很難設想,怎麼在全國範圍内,一下子都歇斯底裡地沸騰起來?這也許正如告子所言,人性這東西,可善,也可不善;倡善,則得善,倡不善,則必惡。
何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層層加碼,其惡的程度也就愈來愈甚。
朱皇帝的殘忍,也是來自元末明初戰亂中國民的普遍殘忍。
所以,“文革”中某些偏遠地區,發生造反派食人肉的惡性事件,正是這種從上到下,貫之以惡,必然走向極緻的結果。
這類由文明世界退回到蒙昧部落,成為食人生番的某些敗類,雖極個别,也實在是對人類進步的莫大諷刺。
從元人陶宗儀著的《南村辍耕錄》中一則人食人記錄,也可略知朱元璋殘忍之端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婦女次之,男子又次之。
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
或于鐵架上生炙。
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
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
或刲作事件而淹之。
或男子則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
總名日‘想肉’,以為食之而使人想之也。
” “天下兵甲方殷”,“淮右之軍嗜食人”,這大環境,這大背景,使得本來具有無賴精神、盜賊之性的朱元璋,放開手來殺人。
連人食人,都不以為奇,那麼“剝皮揎草”,他壓根兒不會覺得野蠻的。
根據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們知道“剝皮揎草”,有孫可望的官府式與張獻忠的流寇式之區别。
張獻忠式為,“從頭至尻,一縷裂之,張于前,如鳥展翅,率逾日始絕”,而且,“有即斃者,行刑之人坐死”。
孫可望式為“促令仆地,剖脊,及臀……及斷至手足,轉前胸……至頸絕而死。
随以灰漬之,紉以線,後乃入草”。
張獻忠為流寇,殺人無算,由于他是農民起義,屬于毛主席所說“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之列,隻要歸入革命範疇,即使人性喪失,亂殺無辜,也就成了革命行徑了。
在這種缺乏最起碼的實事求是精神,而形成的“一俊遮百醜”的絕對化的思維方式下,通常都不譴責這些“動力”們,
而碰上明代的無賴兒郎,像大學者方孝孺等人坐罪後,永樂竟然朱筆批示,将他們的妻女,都送到軍營裡去,讓士兵輪奸,要她們生出“小龜子”和“淫賤材兒”來。
這種皇帝,居然如此下作,算是他媽的什麼玩意? 所以,朱元璋、朱棣之流,“盜賊之性”不改,不過是做了皇帝的流寇而已。
他們用挖空心思的酷刑,施之于他所要鎮壓的臣民時,與流寇在一路屠殺的過程中,不顧一切地無惡不作,那心理狀态應當沒有什麼不同。
于是,我想起《孟子》中這位亞聖與弟子告子關于性本善的辯論,告子認為:“性無善無不善也。
”又說:“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
”他的說法,我認為很有道理。
因為,人處在一個大環境中,周圍什麼樣,大緻決定了這個人會是什麼樣。
君子多則良性互動,善善相因;小人多則惡狗當道,惡性循環。
曆史證明,當人性惡膨脹泛濫到不可抑制的地步,全社會的惡行就彙聚成一股可怕的濁流,禍水所至,人心中的殘忍,兇暴,惡毒,乖戾,變态,失常,狂悖,瘋癫……諸端的惡,就會沖決而出。
斯其時也,比賽着誰更惡,誰更歹毒,誰更不是東西,誰更王八蛋,誰更吃人不吐骨頭,便成為每個人的價值取向。
十年浩劫,就是一例,昨天還在課堂裡的中學生,今天就成了打紅了眼的紅衛兵。
有的女孩子,用皮帶抽人抽成了瘾,成了虐待狂,一天不抽,便沒精打采。
有的男孩子,折磨他們的老師,往耳朵裡灌墨水,往頭皮上紮大頭針,其招之損之狠,令人發指。
更甭提“聯動”(首都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的簡稱)那些小太歲了,私設牢房,刑訊逼供,賽似惡鬼投胎,兇神再世,誰落在他們手中,不死也脫層皮。
所以,一聲令下,本應天真爛漫的十幾歲的少年,本應讀書上進的二十歲的青年,本應創業奮鬥的三十歲左右的工人農民,都投身到誰更能制造别人痛苦的大比賽中。
類似“十年文革”這樣一次性的惡發作,在曆史上倒不是什麼罕事。
但波及面之廣闊,參加者之衆多,倒真是史無前例。
像前面提到過的寫《菊花詩》的黃巢,把大唐天下差不多走遍,也比不上“文革”之席卷中華大地,真當得起“波瀾壯闊”四字,很難設想,怎麼在全國範圍内,一下子都歇斯底裡地沸騰起來?這也許正如告子所言,人性這東西,可善,也可不善;倡善,則得善,倡不善,則必惡。
何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層層加碼,其惡的程度也就愈來愈甚。
朱皇帝的殘忍,也是來自元末明初戰亂中國民的普遍殘忍。
所以,“文革”中某些偏遠地區,發生造反派食人肉的惡性事件,正是這種從上到下,貫之以惡,必然走向極緻的結果。
這類由文明世界退回到蒙昧部落,成為食人生番的某些敗類,雖極個别,也實在是對人類進步的莫大諷刺。
從元人陶宗儀著的《南村辍耕錄》中一則人食人記錄,也可略知朱元璋殘忍之端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婦女次之,男子又次之。
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
或于鐵架上生炙。
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
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
或刲作事件而淹之。
或男子則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
總名日‘想肉’,以為食之而使人想之也。
” “天下兵甲方殷”,“淮右之軍嗜食人”,這大環境,這大背景,使得本來具有無賴精神、盜賊之性的朱元璋,放開手來殺人。
連人食人,都不以為奇,那麼“剝皮揎草”,他壓根兒不會覺得野蠻的。
根據魯迅先生的文章,我們知道“剝皮揎草”,有孫可望的官府式與張獻忠的流寇式之區别。
張獻忠式為,“從頭至尻,一縷裂之,張于前,如鳥展翅,率逾日始絕”,而且,“有即斃者,行刑之人坐死”。
孫可望式為“促令仆地,剖脊,及臀……及斷至手足,轉前胸……至頸絕而死。
随以灰漬之,紉以線,後乃入草”。
張獻忠為流寇,殺人無算,由于他是農民起義,屬于毛主席所說“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之列,隻要歸入革命範疇,即使人性喪失,亂殺無辜,也就成了革命行徑了。
在這種缺乏最起碼的實事求是精神,而形成的“一俊遮百醜”的絕對化的思維方式下,通常都不譴責這些“動力”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