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皇宮喋血
關燈
小
中
大
陣,突然一揮手,道:“好!諸位請過了。
” 嶽秀笑一笑,道:“不行,咱們還要等候七王爺。
” 米九愣了一愣,轉身而去。
嶽秀緩緩把長劍還入楊玉燕背上的劍鞘之中。
侍衛宮中人也随着米九退了回去。
譚雲低聲說:“嶽兄,技驚群豪,他們已知難而退了。
” 楊玉燕低聲道:“七王爺出來了。
” 嶽秀轉眼望去,隻見七王爺緩步由養心殿中行了出來。
忽然間,大殿一角處飛出了一道寒芒,直向七王爺卷了過去。
嶽秀吃了一驚,一提氣,直撲過去。
他在惶急之下,全力施為,這一次飛躍,直如閃電飛矢。
但雙方面距離太遠,嶽秀雖然有舉世無匹的輕功,也無法趕援得及。
眼看七王爺就要傷在那寒芒之上,突然一團金光,由殿中飛了出來,當的一聲,迎中寒芒。
就這一緩的工夫,嶽秀已然撲到,右手一揮,一股潛力,應手而出,逼退對方刀勢,左手搗出一拳。
但聞一聲悶哼,一個黑衣人滾到了七八尺外。
原來,嶽秀全力施為,用出了輕易不用的百步神拳,拳勢未到,那一股潛力,已山湧而至,擊在那黑衣大漢的前胸之上。
這一擊,力道強猛,那黑衣大漢被震的口噴鮮血而死。
原來養尊處優的七王爺,突然間,也變的勇敢,望着嶽秀笑笑道:“這人的刀真的很快,但你的拳勢更快。
” 嶽秀伏身拾起了一顆金色的圓球,回頭向殿中望去。
隻見皇帝端坐在龍鳳案,微笑颔首。
嶽秀随手把金球藏入袖中,低聲道:“大哥,救你的是聖上。
” 七王爺一怔,道:“聖上會武功?” 嶽秀道:“會,而且,武功還不錯,他遙擲一球,救了你的性命,如非他及時一擊,隻怕小弟要救援也遲了。
” 七王爺道:“那我行去謝謝他。
” 嶽秀道:“不用了,也許皇上深藏不露的别有用心,咱們先别拆穿這件事。
” 舉步向前行去。
這一次,嶽秀不敢再稍存大意,緊随在七王爺的身後。
譚雲和楊玉燕都迎了上來。
楊玉燕低聲道:“王爺,賤妾慚愧,不是嶽兄快如閃電的身法,隻怕賤妾罪該萬死了。
” 七王爺笑一笑,道:“深宮内苑中,埋藏如此深重的殺機,隻怕連皇帝也未想到。
” 回顧了嶽秀一眼,道:“兄弟,我決定了一件事,還未告訴你。
” 嶽秀道:“什麼事?” 七王爺道:“我本來想收玉燕為義女,但想一想,輩份不适宜,所以,決定和她認作兄妹。
” 楊玉燕感動得雙目中滿蘊兩眶淚水,道:“王爺,這個如何使得,你是金枝玉葉,我隻是出身平民……” 七王爺笑一笑,道:“将相本無種,你作了我的義妹,你也是金枝玉葉了,才能配上我那被聖上封賜布衣侯的嶽兄弟。
” 嶽秀呆了一呆,道:“布衣候,誰是布衣侯?” 七王爺道:“你!嶽兄弟,皇上和我再三說明,希望你留在京任職,但我再三代你婉拒,結果是決定封你為布衣侯,有銜職,仍過你的悠遊林泉的生活。
” 嶽秀笑一笑,道:“大哥,小弟江湖白衣,不思名位,但一個官至侯位的銜稱,豈會是沒有一點束縛之力。
” 七工爺笑一笑,道:“皇上隻是要我轉達此意,小兄并沒有接下封号,以後,你們當面商讨。
” 嶽秀怔了一怔,道:“皇上還要召見小弟嗎?” 七王爺道:“他是這麼說過,但怎麼一個見法,我就不清楚了。
” 這一次朝王見駕,完全不是傳說中那麼美化的事。
回到王府,七王爺立刻把嶽秀、譚雲、楊玉燕,召入秘室。
七王爺讓三人落座之後,一直不發一言。
但他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那是說明了,他并非無話可說,隻是不知如何開口。
楊玉燕第一個忍不住,低聲說道:“王兄,有什麼話要吩咐我們,可以開口了。
” 七王爺笑一笑,道:“玉燕,你覺着嶽兄弟這一身武功、文才,埋沒了是否有些可惜?” 楊玉燕也是聰明人,七王爺一句話,已使得楊玉燕心生警惕。
回頭看去,隻見嶽秀臉上是一片平靜,看不出他心中想些什麼?忽然問,楊玉燕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着這些時間以來,自己對嶽秀的了解太少,再想想自己一片深情,寄托嶽郎,但嶽秀卻一直是那樣冷冷漠漠,既未表示過什麼,也沒有對自己有太大的關懷,簡而言之,也隻是一種長兄的關注。
…… 一時間,心念轉動,忽然有無限委屈的感覺。
但覺鼻孔一酸,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七王爺吃了一驚,道:“玉燕,你哭什麼?怎麼無端端的傷起心來。
” 楊玉燕舉衣袖拭去臉上的淚痕,黯然說道:“玉燕得王爺垂顧,賜稱兄妹,又認識了嶽大哥,這樣人間祥鱗,還會有什麼不滿足的……” 七王爺接道:“既然如此,你怎會無端端的哭了起來。
” 楊玉燕道:“小妹很慚愧。
” 七王爺道:“你把為兄的說糊塗了,你有什麼慚愧的地方?” 楊玉燕道:“小妹對嶽大哥的認識太少,他像月下沙灘、霧中花,越看越模糊,小妹不能回答大哥的話,豈不是慚愧麼?” 七王爺道:“原來如此,嶽兄弟……” 楊玉燕突然站起了身子,低聲接道:“王兄,你們三位談談吧!小妹想先告退了。
” 嶽秀笑一笑,沒有說話,譚雲卻低審說道:“姑娘廚下手藝高明,能不能替咱們燙壺酒,炒幾樣下酒的菜。
” 這些時日,楊玉燕曆了兇險,也長了見識,試去淚水,點頭一笑,道:“小妹這就去替三位備酒。
” 譚雲輕輕咳了一聲,笑道:“嶽兄,看來玉燕說的不錯,嶽兄的心意,真如雲中星月,叫人看不透澈。
” 嶽秀忽然歎息一聲,道:“大哥和譚兄的意思,小弟明白,隻是小弟另有苦衷,無法作答。
” 七王爺嗯了一聲,道:“什麼苦衷,不能說出來嗎?” 嶽秀道:“如是能夠說出來,那也不算苦衷了。
” 譚雲道:“可是伯母方面的……” 七王爺接道:“那容易,我願代玉燕向伯母說項。
” 嶽秀輕輕籲一口氣,道:“對玉燕的事,小弟到時間,自會有個交代,兩位不用為此費心了。
” 這時,突然聞一聲呼哨傳進來。
譚雲一皺眉頭,道:“看來侍衛宮,真的和咱們較上了勁。
” 七王爺急急說道:“快出去瞧瞧看,莫不是官家來了?” 譚雲怔了一怔道:“官家來了。
” 七王爺笑一笑道:“是的,他和我約好今夜在此相會。
” 嶽秀站起身子道:“咱們一起看看去吧!” 三個人離開秘室,迎了出去。
夜色中隻見一個身着長衫的中年人,背負雙手,站在院落中,但見朱奇,毒手郎中馬鵬,各執兵刃,擋住那青衫人的去路。
緊随那青衫人的身後,是個佩着長劍的漢子,一個四旬左右,一個隻有二十上下。
兩人手按劍柄,瞪着朱奇和馬鵬。
七王爺快步而至,一撩衣襟,跪了下去,道:“臣弟接駕來遲……” 青衫人伸手扶起了七王爺道:“快起來,咱們今夜是兄弟相會,不論官場禮儀。
” 七王爺站起身子,嶽秀和譚雲一起跪拜下去。
官家連連揮手,道:“我深夜探訪,隻論私誼,兩位不用行禮。
” 這時朱奇和馬鵬,也聽出了來人的身份,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帝,砰的一聲,齊齊跪了下去。
官家很開明,臉上一直帶着笑容,道:“不用多禮了,快快起來。
” 回顧了兩個佩劍的随從,道:“你們也可休息一下,我要和禦弟談談。
” 兩個佩劍人,被朱奇、馬鵬,招待入一座跨院中,杯酒論交,縱論江湖事,談得甚是投機。
官家卻被七王爺帶入秘室。
玉燕姑娘早已在廚下做好了幾樣小菜,燙好了幾壺酒。
七王爺陪官家落坐秘室,楊玉燕正好送美肴。
看看是官家,楊玉燕又要下拜,卻被官家攔阻,笑道:“姑娘,不用多禮了。
” 兩道目光,上下打量了玉燕姑娘一陣,隻看的楊玉燕暈生雙頰,垂下頭,不敢擡起來。
七王爺輕咳了一聲,道:“王兄,請進點酒菜。
” 官家舉筷吃了一口,道:“好,好,這是禦弟在江南的名廚手藝吧……” 七王爺道:“不是,是楊姑娘的傑作。
” 官家道:“難得啊!難得,楊姑娘這點年紀,就燒得這樣好菜。
” 七王爺低聲道:“王兄,可是想和嶽秀談談嗎?” 官家點點頭,道:“我想了很久,如是強下诏谕,迫他入仕,那可能逼他逃走……” 七王爺接道:“王兄明鑒!嶽秀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知為什麼,他對入仕為官一途,深惡痛絕。
” 官家忽然歎息一聲,道:“古人雲,伴君如伴虎,有很多誤鍺聖旨,常常使一門忠烈,盡遭傷亡。
亂時忠臣,舍生忘死,以保君主江山,但太平世界,他們卻不會阿谀奉承,讨君歡心,君臣隔日深,再經奸臣誣陷,君不詳查,造成了不少恨事。
” 七王爺道:“似王兄這等下體臣心,洞明事的人,自然不會,再造冤獄。
” 官家歎息一聲,道:“我雖有振作之心,但以前的積弊太深,一時之間,卻有力難從心之感。
”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近來,我發覺宮中情形,異常之有,後宮、内苑,似乎是都落入别人的控制之中。
” 七王爺道:“這麼說來,王兄的處境,似是極度的危險。
” 官家道:“所以,我來找嶽秀談談。
” 七王爺召嶽秀、譚雲齊入秘室,楊玉燕卻行了一禮,準備告退。
官家笑一笑,道: “聽說你已被七弟認作義妹,也算是自己人,不用回避了。
” 楊玉燕又行了一禮,留了下來。
嶽秀、譚雲又要行大禮,官家搖搖頭,道:“夠了,夠了,你們一直把我當皇帝看待,今宵咱們是私室論交,不計君臣身份。
” 嶽秀道:“這個,草民等如何敢當。
” 官家道:“七弟告訴我你堅拒入仕,可有什麼原因?” 嶽秀道:“草民生性疏懶,官場習氣,對我不太适合。
” 官家道:“就這樣簡單嗎?” 嶽秀道:“小節不修,常招緻殺身之禍,而且禍連家人,滿門誅絕,皇上覺着這是一件小事?” 官家道:“嶽秀,你堅不入仕,我不勉強你,但我要你作一件事,你是否肯答允呢?” 嶽秀沉吟了一陣,道:“先有疾風,才知勁草,草民等既受知遇,自當為君盡忠,但不知主上有何诏谕?” 官家道:“侍衛宮,内苑府,本是兩種作用的機構,但現在似乎都變了質。
” 嶽秀道:“皇上居于内苑,對宮中事知曉必多,但不知内苑和侍衛宮,都為何人控制?” 官家沉吟了一陣,道:“似是來自宮中的一股神秘力量,控制了兩處,更可怕的是,寡人仔細觀察之後,發覺内苑府中引進了不少的太監,都非淨身之人……” 嶽秀道:“萬歲觀察入微,定力深厚,不為他們左右,才保了這個粗安之局。
” 官家道:“内宮庭制,必将改革,兩代前皇,會有太監專權之行,皇位傳于寡人,作了一番輿改,想不到這一來,太監大權被削,緻使内庭規制不嚴,混入了江湖中人,造成今日之局。
” 官家笑着繼續道:“幸得七弟及時而至,帶來了你們這一
” 嶽秀笑一笑,道:“不行,咱們還要等候七王爺。
” 米九愣了一愣,轉身而去。
嶽秀緩緩把長劍還入楊玉燕背上的劍鞘之中。
侍衛宮中人也随着米九退了回去。
譚雲低聲說:“嶽兄,技驚群豪,他們已知難而退了。
” 楊玉燕低聲道:“七王爺出來了。
” 嶽秀轉眼望去,隻見七王爺緩步由養心殿中行了出來。
忽然間,大殿一角處飛出了一道寒芒,直向七王爺卷了過去。
嶽秀吃了一驚,一提氣,直撲過去。
他在惶急之下,全力施為,這一次飛躍,直如閃電飛矢。
但雙方面距離太遠,嶽秀雖然有舉世無匹的輕功,也無法趕援得及。
眼看七王爺就要傷在那寒芒之上,突然一團金光,由殿中飛了出來,當的一聲,迎中寒芒。
就這一緩的工夫,嶽秀已然撲到,右手一揮,一股潛力,應手而出,逼退對方刀勢,左手搗出一拳。
但聞一聲悶哼,一個黑衣人滾到了七八尺外。
原來,嶽秀全力施為,用出了輕易不用的百步神拳,拳勢未到,那一股潛力,已山湧而至,擊在那黑衣大漢的前胸之上。
這一擊,力道強猛,那黑衣大漢被震的口噴鮮血而死。
原來養尊處優的七王爺,突然間,也變的勇敢,望着嶽秀笑笑道:“這人的刀真的很快,但你的拳勢更快。
” 嶽秀伏身拾起了一顆金色的圓球,回頭向殿中望去。
隻見皇帝端坐在龍鳳案,微笑颔首。
嶽秀随手把金球藏入袖中,低聲道:“大哥,救你的是聖上。
” 七王爺一怔,道:“聖上會武功?” 嶽秀道:“會,而且,武功還不錯,他遙擲一球,救了你的性命,如非他及時一擊,隻怕小弟要救援也遲了。
” 七王爺道:“那我行去謝謝他。
” 嶽秀道:“不用了,也許皇上深藏不露的别有用心,咱們先别拆穿這件事。
” 舉步向前行去。
這一次,嶽秀不敢再稍存大意,緊随在七王爺的身後。
譚雲和楊玉燕都迎了上來。
楊玉燕低聲道:“王爺,賤妾慚愧,不是嶽兄快如閃電的身法,隻怕賤妾罪該萬死了。
” 七王爺笑一笑,道:“深宮内苑中,埋藏如此深重的殺機,隻怕連皇帝也未想到。
” 回顧了嶽秀一眼,道:“兄弟,我決定了一件事,還未告訴你。
” 嶽秀道:“什麼事?” 七王爺道:“我本來想收玉燕為義女,但想一想,輩份不适宜,所以,決定和她認作兄妹。
” 楊玉燕感動得雙目中滿蘊兩眶淚水,道:“王爺,這個如何使得,你是金枝玉葉,我隻是出身平民……” 七王爺笑一笑,道:“将相本無種,你作了我的義妹,你也是金枝玉葉了,才能配上我那被聖上封賜布衣侯的嶽兄弟。
” 嶽秀呆了一呆,道:“布衣候,誰是布衣侯?” 七王爺道:“你!嶽兄弟,皇上和我再三說明,希望你留在京任職,但我再三代你婉拒,結果是決定封你為布衣侯,有銜職,仍過你的悠遊林泉的生活。
” 嶽秀笑一笑,道:“大哥,小弟江湖白衣,不思名位,但一個官至侯位的銜稱,豈會是沒有一點束縛之力。
” 七工爺笑一笑,道:“皇上隻是要我轉達此意,小兄并沒有接下封号,以後,你們當面商讨。
” 嶽秀怔了一怔,道:“皇上還要召見小弟嗎?” 七王爺道:“他是這麼說過,但怎麼一個見法,我就不清楚了。
” 這一次朝王見駕,完全不是傳說中那麼美化的事。
回到王府,七王爺立刻把嶽秀、譚雲、楊玉燕,召入秘室。
七王爺讓三人落座之後,一直不發一言。
但他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那是說明了,他并非無話可說,隻是不知如何開口。
楊玉燕第一個忍不住,低聲說道:“王兄,有什麼話要吩咐我們,可以開口了。
” 七王爺笑一笑,道:“玉燕,你覺着嶽兄弟這一身武功、文才,埋沒了是否有些可惜?” 楊玉燕也是聰明人,七王爺一句話,已使得楊玉燕心生警惕。
回頭看去,隻見嶽秀臉上是一片平靜,看不出他心中想些什麼?忽然問,楊玉燕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着這些時間以來,自己對嶽秀的了解太少,再想想自己一片深情,寄托嶽郎,但嶽秀卻一直是那樣冷冷漠漠,既未表示過什麼,也沒有對自己有太大的關懷,簡而言之,也隻是一種長兄的關注。
…… 一時間,心念轉動,忽然有無限委屈的感覺。
但覺鼻孔一酸,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七王爺吃了一驚,道:“玉燕,你哭什麼?怎麼無端端的傷起心來。
” 楊玉燕舉衣袖拭去臉上的淚痕,黯然說道:“玉燕得王爺垂顧,賜稱兄妹,又認識了嶽大哥,這樣人間祥鱗,還會有什麼不滿足的……” 七王爺接道:“既然如此,你怎會無端端的哭了起來。
” 楊玉燕道:“小妹很慚愧。
” 七王爺道:“你把為兄的說糊塗了,你有什麼慚愧的地方?” 楊玉燕道:“小妹對嶽大哥的認識太少,他像月下沙灘、霧中花,越看越模糊,小妹不能回答大哥的話,豈不是慚愧麼?” 七王爺道:“原來如此,嶽兄弟……” 楊玉燕突然站起了身子,低聲接道:“王兄,你們三位談談吧!小妹想先告退了。
” 嶽秀笑一笑,沒有說話,譚雲卻低審說道:“姑娘廚下手藝高明,能不能替咱們燙壺酒,炒幾樣下酒的菜。
” 這些時日,楊玉燕曆了兇險,也長了見識,試去淚水,點頭一笑,道:“小妹這就去替三位備酒。
” 譚雲輕輕咳了一聲,笑道:“嶽兄,看來玉燕說的不錯,嶽兄的心意,真如雲中星月,叫人看不透澈。
” 嶽秀忽然歎息一聲,道:“大哥和譚兄的意思,小弟明白,隻是小弟另有苦衷,無法作答。
” 七王爺嗯了一聲,道:“什麼苦衷,不能說出來嗎?” 嶽秀道:“如是能夠說出來,那也不算苦衷了。
” 譚雲道:“可是伯母方面的……” 七王爺接道:“那容易,我願代玉燕向伯母說項。
” 嶽秀輕輕籲一口氣,道:“對玉燕的事,小弟到時間,自會有個交代,兩位不用為此費心了。
” 這時,突然聞一聲呼哨傳進來。
譚雲一皺眉頭,道:“看來侍衛宮,真的和咱們較上了勁。
” 七王爺急急說道:“快出去瞧瞧看,莫不是官家來了?” 譚雲怔了一怔道:“官家來了。
” 七王爺笑一笑道:“是的,他和我約好今夜在此相會。
” 嶽秀站起身子道:“咱們一起看看去吧!” 三個人離開秘室,迎了出去。
夜色中隻見一個身着長衫的中年人,背負雙手,站在院落中,但見朱奇,毒手郎中馬鵬,各執兵刃,擋住那青衫人的去路。
緊随那青衫人的身後,是個佩着長劍的漢子,一個四旬左右,一個隻有二十上下。
兩人手按劍柄,瞪着朱奇和馬鵬。
七王爺快步而至,一撩衣襟,跪了下去,道:“臣弟接駕來遲……” 青衫人伸手扶起了七王爺道:“快起來,咱們今夜是兄弟相會,不論官場禮儀。
” 七王爺站起身子,嶽秀和譚雲一起跪拜下去。
官家連連揮手,道:“我深夜探訪,隻論私誼,兩位不用行禮。
” 這時朱奇和馬鵬,也聽出了來人的身份,竟然是大明朝的皇帝,砰的一聲,齊齊跪了下去。
官家很開明,臉上一直帶着笑容,道:“不用多禮了,快快起來。
” 回顧了兩個佩劍的随從,道:“你們也可休息一下,我要和禦弟談談。
” 兩個佩劍人,被朱奇、馬鵬,招待入一座跨院中,杯酒論交,縱論江湖事,談得甚是投機。
官家卻被七王爺帶入秘室。
玉燕姑娘早已在廚下做好了幾樣小菜,燙好了幾壺酒。
七王爺陪官家落坐秘室,楊玉燕正好送美肴。
看看是官家,楊玉燕又要下拜,卻被官家攔阻,笑道:“姑娘,不用多禮了。
” 兩道目光,上下打量了玉燕姑娘一陣,隻看的楊玉燕暈生雙頰,垂下頭,不敢擡起來。
七王爺輕咳了一聲,道:“王兄,請進點酒菜。
” 官家舉筷吃了一口,道:“好,好,這是禦弟在江南的名廚手藝吧……” 七王爺道:“不是,是楊姑娘的傑作。
” 官家道:“難得啊!難得,楊姑娘這點年紀,就燒得這樣好菜。
” 七王爺低聲道:“王兄,可是想和嶽秀談談嗎?” 官家點點頭,道:“我想了很久,如是強下诏谕,迫他入仕,那可能逼他逃走……” 七王爺接道:“王兄明鑒!嶽秀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知為什麼,他對入仕為官一途,深惡痛絕。
” 官家忽然歎息一聲,道:“古人雲,伴君如伴虎,有很多誤鍺聖旨,常常使一門忠烈,盡遭傷亡。
亂時忠臣,舍生忘死,以保君主江山,但太平世界,他們卻不會阿谀奉承,讨君歡心,君臣隔日深,再經奸臣誣陷,君不詳查,造成了不少恨事。
” 七王爺道:“似王兄這等下體臣心,洞明事的人,自然不會,再造冤獄。
” 官家歎息一聲,道:“我雖有振作之心,但以前的積弊太深,一時之間,卻有力難從心之感。
”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近來,我發覺宮中情形,異常之有,後宮、内苑,似乎是都落入别人的控制之中。
” 七王爺道:“這麼說來,王兄的處境,似是極度的危險。
” 官家道:“所以,我來找嶽秀談談。
” 七王爺召嶽秀、譚雲齊入秘室,楊玉燕卻行了一禮,準備告退。
官家笑一笑,道: “聽說你已被七弟認作義妹,也算是自己人,不用回避了。
” 楊玉燕又行了一禮,留了下來。
嶽秀、譚雲又要行大禮,官家搖搖頭,道:“夠了,夠了,你們一直把我當皇帝看待,今宵咱們是私室論交,不計君臣身份。
” 嶽秀道:“這個,草民等如何敢當。
” 官家道:“七弟告訴我你堅拒入仕,可有什麼原因?” 嶽秀道:“草民生性疏懶,官場習氣,對我不太适合。
” 官家道:“就這樣簡單嗎?” 嶽秀道:“小節不修,常招緻殺身之禍,而且禍連家人,滿門誅絕,皇上覺着這是一件小事?” 官家道:“嶽秀,你堅不入仕,我不勉強你,但我要你作一件事,你是否肯答允呢?” 嶽秀沉吟了一陣,道:“先有疾風,才知勁草,草民等既受知遇,自當為君盡忠,但不知主上有何诏谕?” 官家道:“侍衛宮,内苑府,本是兩種作用的機構,但現在似乎都變了質。
” 嶽秀道:“皇上居于内苑,對宮中事知曉必多,但不知内苑和侍衛宮,都為何人控制?” 官家沉吟了一陣,道:“似是來自宮中的一股神秘力量,控制了兩處,更可怕的是,寡人仔細觀察之後,發覺内苑府中引進了不少的太監,都非淨身之人……” 嶽秀道:“萬歲觀察入微,定力深厚,不為他們左右,才保了這個粗安之局。
” 官家道:“内宮庭制,必将改革,兩代前皇,會有太監專權之行,皇位傳于寡人,作了一番輿改,想不到這一來,太監大權被削,緻使内庭規制不嚴,混入了江湖中人,造成今日之局。
” 官家笑着繼續道:“幸得七弟及時而至,帶來了你們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