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皇宮喋血
關燈
小
中
大
。
敢情,這一腳踢活了他的穴道。
梁德安低着頭,未說一句話,轉身向外行去。
皇帝未喝止,嶽秀未攔阻,任他出殿而去。
旁昆穴道雖然被點,但他神志一直很清明,嶽秀和梁德安的談話,他一直聽得很清楚,所以,緊随梁德安身後而去。
七王爺低聲說過:“兄弟,你在聖駕之前,和人動手相搏,還不快向聖上請罪。
” 嶽秀微微一皺眉頭,轉身拜伏于地,道:“草民嶽秀,請聖上恕罪。
” 黃衣人笑一笑,道:“起來,起來,你處置的很好,武功高明,又不暴虐,在江湖上,你是一位仁俠,如是用于國家,那是一位安邦定國的大臣了。
” 嶽秀道:“七王爺春風化雨,草民常承教誨,才有此小成。
” 黃衣人回顧了七王爺一眼,道:“七弟,這樣好的人才,為什麼不推薦給我……” 輕輕咳了一聲,又道;“嶽秀,你願意入朝為官嗎?” 嶽秀道:“草民疏懶慣了,不習官場規矩,而且,無意仕途。
” 黃袍人啊了一聲,道:“嶽秀,你這一身武功文才,埋沒于田園之中,豈不是可惜的很嗎?” 嶽秀道:“草民修習的是丹道之術,講究的獨善其身,實不能在朝效命,萬歲明鑒。
” 黃衣人歎息一聲,道:“七弟,士為知己者死,你有這樣一位知己高人,好叫我羨慕。
” 這也許是由衷之言,輕輕籲一口氣,對嶽秀說道:“你不願入仕,我也不勉強你,我自己也不知道我這個皇帝有多大的權利,我能給一個江湖人些什麼?讓我查查看,我要賞你一件東西。
” 嶽秀道:“謝過萬歲。
” 黃衣人一揮手,道:“你們在殿外面候着,我要和七弟商讨一些事情,不過,不要離遠,七弟招忌很多,參他的奏折,不下十本之多,你們守在近身,便于保護。
” 身為一國之君,說出此等之言,内心中的痛苦,實已形諸于外了。
嶽秀拜伏于地,道:“草民等在聖駕之前傷人,罪該萬死。
” 黃衣人歎口氣,道:“恕你無罪,去吧!” 嶽秀再拜起身,正待離去,黃衣人突然一揚手,道:“嶽秀,接住。
” 嶽秀伸手接住,凝目望去,竟然是一塊綠色佩玉。
這佩玉澤如翠,不見一點雜質,入手之後,有一種溫柔的感覺。
一面雕龍,一面刻鳳。
七王爺道:“嶽秀,還不快謝厚賜。
” 嶽秀心中暗道:這塊玉雖然名貴,但在富有四海的君主之手,那就算不得什麼了。
心中念轉,人已依言拜了下去。
黃衣人輕輕揮手,道:“你們出去吧!” 嶽秀、譚雲、楊玉燕,魚貫步出了養心殿。
這時,養心殿外,還站着數十個侍衛宮的武士。
大約,他們已瞧出了情形不對,也自知無法勝人,所以,就未再沖入殿中。
嶽秀輕輕籲一口氣,道:“看來,侍衛宮仍在調動人手。
” 譚雲道:“嶽兄,那些太監的武功,似是高過侍衛宮的人。
” 楊玉燕道:“你們提心吊膽的不敢全力施為,生恐鬧出人命,但那些太監侍衛,卻是向咱們緻命下手,咱們吃虧不少。
” 嶽秀微微一笑,道:“如是情勢逼迫,自保要緊。
” 楊玉燕低聲道:“侍衛宮,向來收羅江湖高手,也還罷了,那些太監之中,怎的能有如此高明的武功。
” 嶽秀歎口氣,道:“如若我的看法不錯,整座皇城,已為人所控制,他雖貴為一國之君,隻怕也身不由己了。
” 譚雲道:“嶽兄,難道咱們真要擔負起清君側的大任嗎?” 嶽秀道:“咱們為七王爺而來,應該如何,隻有聽七王爺的号令了。
” 譚雲道:“就兄弟所見,這位大明皇帝,倒是一位有為之君。
” 嶽秀道:“内宮蘊變,大權似已被阄臣把持,矯诏旨,更皇谕,群臣難服,縱有一些憂國憂民的耿直之士,也空有一腔報國熱誠,難以發揮。
為大明王朝,萬萬蒼生,咱們實也應該盡一份心力,我想皇帝留下七王爺,大約也是讨論此事了。
” 楊玉燕低聲道:“大哥,他們會不會加害七王爺?” 嶽秀道:“會!七王爺經略七省,手握重兵,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殺了七王爺也就等于解除了他手握的兵權,如若再派上一個他們自己的人,手握江南重兵,那就可能使他們為所欲為了,也可以謀位弑君。
” 譚雲道:“嶽兄,你看,皇帝是否已了解到自己的處境?” 嶽秀笑一笑道:“想必早已知道了,不過,他似是很了解自己,所以,裝三分糊塗……” 楊玉燕道:“大哥,看來作皇帝,也不是頂快樂的人。
” 嶽秀笑一笑,道:“這要看怎麼作了,如是憂國愛民的皇帝,天下大事,集于一身,一字之錯,就可能造成冤獄、大劫,那自然不舒服,辛勞甘苦,尤過常人。
但如是耽于逸樂的皇帝,那就大不相同了,後宮佳麗,粉紅黛綠;六部八卿,分掌國事。
他可以不聞不問,過他的逸樂日子……” 譚雲道:“這個皇帝,似乎還不是耽于逸樂之人?” 嶽秀道:“國家大事,不是咱們這等江湖人所能妄作論斷,還是聽從一下七王爺的高見吧!” 譚雲道:“嶽兄說的是……” 這時,侍衛宮中,竟然行出一個胸垂花白胡的黑衣老者,遙遙招手,道:“哪一位請和在下答話。
” 嶽秀低聲道:“譚兄,去應付他一下。
” 黑衣老者一抱拳,道:“老夫米九,不知閣下聽人說過沒有?” 譚雲怔了一怔,道:“六月飛雪米九。
” 米九笑一笑,道:“想不到啊!老夫幾十年未在江湖上走動了,竟然還有人記得老夫。
” 譚雲道:“老前輩盛名卓著,天下有何人不知大名。
” 米九道:“言重了,言重了……” 語聲一頓,接道:“兩位既知道老夫之名,想必是大有來曆的人,但不知諸位可否給老夫一個面子?” 譚雲道:“啊……但不知咱們能否作得了主意。
” 米九笑一笑道:“虎入深山,龍歸大海,江湖人物江湖老,如是諸位作不得主意時,老夫倒可提供一個辦法?” 譚雲道:“一走了之?” 米九輕輕咳了一聲,道:“老了,老了,退休了,不過,目下侍衛宮的總領頭,是老朽一位多年的小兄弟,老夫不得不仍留在侍衛宮中……” 譚雲哦了一聲,道:“聽說侍衛中有五位長老,閣下想就是五老之一了?” 米九笑一笑,道:“閣下這點年紀,對江湖中事,似是知道不少。
” 譚雲道:“誇獎,誇獎,在下常年在江湖上行走,别的沒有學到,但對江湖中的人物,卻是知曉的很多。
” 米九雙目圓睜,盯注在譚雲的臉上瞧了一陣,道:“朋友,可否把姓名見告老夫?” 譚雲笑一笑,道:“米老,不是在下怕事,但江湖上有一個流傳的規矩,凡是和侍衛宮中人作對的人向來不留下姓名。
” 米九道:“閣下之意,老夫明白了,你們怕牽累家人。
” 譚雲道:“是!侍衛宮既有江湖人的狠毒,也有官兵可以借重,咱們作者百姓的,如何有抗拒的能力呢?” 米九道:“侍衛宮中,對待稍有名氣的江湖朋友,一向都很客氣。
” 譚雲道:“可惜,咱們早已投入七王爺的幕府,倒也不便再為侍衛宮中之賓了。
” 米九一皺眉頭,道:“年輕人,剛才,你擊退了本宮中兩個副總領班,近三日中,本宮人手,連受挫折,這是否都和你們有關呢?” 譚雲道:“這個麼,在下不能說全然無關,但有很多,應該和我們沒有關系。
” 放低了聲音道:“米九,你是否覺着,京城裡很複雜,似乎是還有一股勢力,在京城裡,和侍衛宮沖突?” 米九沉吟了一陣,道:“你是說内苑府嗎?” 譚雲道:“為何是内苑府?” 米九道:“那就是太監們留在宮中的住地。
” 譚雲道:“那些太監的武功,十分高強,在下一直奇怪……” 米九道:“什麼奇怪?” 譚雲道:“一個幼年淨身進宮的人,應該是沒有學武功的機會才是。
” 米九道:“那是内苑的事,老夫不願和你辯論,我們隻談此刻的形勢。
” 譚雲道:“此刻形勢很簡單,隻要老前輩,讓讓路,咱們就過去了。
” 米九道:“閣下想的真是便宜啊!” 譚雲道:“那老前輩的意思是……” 米九道:“我的意思嗎?是想勸諸位放下兵刃,束手就縛。
” 潭雲回顧嶽秀一眼,道:“咱們應該如何?” 嶽秀笑一笑,道:“咱們麼?正要等七王爺,你自己作主了。
” 言下之意,那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不要譚雲心存顧忌。
譚雲聽懂了,但米九也聽懂了。
米九雙目一翻,望着嶽秀,道:“閣下是什麼人?” 嶽秀道:“在下的同伴,既然不肯告訴你姓名,我又怎能會講。
” 米九道:“年頭變了,這些年輕人,真的是已經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 楊玉燕手中扣着兩枚蜂翼,暗作戒備,随時可以打出。
嶽秀冷冷說道:“米老兄,皇上未傳令谕,七王爺鵬程萬裡,侍衛宮中人,似是犯不着和我們結仇。
” 米九一皺眉頭,道:“你是說……” 嶽秀道:“咱們已傷了幾個内苑太監,既未見皇上怪罪,那證明了皇上已無怪罪之意。
” 米九沉吟不語。
嶽秀低聲道:“目下情勢,貴宮似是不用趕熱鬧,以侍衛宮耳目之靈,錯開了今天之後,諸位随時可以找到我們。
” 米九冷冷說道:“小兄弟,你的話很有道理,但就這樣讓老夫退走,老夫又有些不太甘心。
” 嶽秀道:“那容易,老前輩要如何才能甘心,但請吩咐。
” 米九哈哈一笑,道:“這麼辦吧!咱們各露一手出來,如是你們确有過人之能,老朽作主,侍衛宮人不再攔阻各位。
” 嶽秀道:“好!那就請老前輩出個題目吧!” 米九探手入懷突然摸出了一把制錢,伸開手掌,笑一笑,道:“閣下要不要數一數看?” 嶽秀道:“不用數了,一共是九枚制錢。
” 米九道:“好眼力。
” 右手一抖,九枚制錢,盡皆投入空中。
九枚制錢,高到五丈之後,才力盡向下沉落。
就在制錢向下沉落時,米九突然飛身而起,一道寒芒,卷飛而出。
但聞一陣波波輕響,制錢和寒芒,同時不見。
米九又落回原處,右手一擡,道:“接住。
” 一把制錢,投了過來。
嶽秀伸手接住,仔細看去,九枚制錢,都由中間劈斷,變成了一十八個。
嶽秀點點頭,道:“好刀法,而且,刀刃也夠鋒利,制錢被切的如此整齊。
” 米九哈哈一笑,道:“雕蟲小技,不值識者一哂。
” 嶽秀突然一擡右手,十八個分為兩半的制錢,直升了六七丈高。
制錢力盡而落時,嶽秀突然說道:“兄弟,寶劍借我一用。
” 伸手握住了楊玉燕身上的長劍,飛騰而起。
寶劍一揮,閃起了一片寒芒。
但聞一陣金鐵交嗚之後,嶽秀落着實地。
平伸寶劍,那些制錢,又被嶽秀劍光中分,變成了三十六枚。
在場之人,都是行家,暗中計數了一下,兩人斬斷制錢,花費的時間一樣,不同的是一個隻斬九枚,一個劈了十八枚。
米九的雙目盯注在嶽秀手中長劍瞧了一
敢情,這一腳踢活了他的穴道。
梁德安低着頭,未說一句話,轉身向外行去。
皇帝未喝止,嶽秀未攔阻,任他出殿而去。
旁昆穴道雖然被點,但他神志一直很清明,嶽秀和梁德安的談話,他一直聽得很清楚,所以,緊随梁德安身後而去。
七王爺低聲說過:“兄弟,你在聖駕之前,和人動手相搏,還不快向聖上請罪。
” 嶽秀微微一皺眉頭,轉身拜伏于地,道:“草民嶽秀,請聖上恕罪。
” 黃衣人笑一笑,道:“起來,起來,你處置的很好,武功高明,又不暴虐,在江湖上,你是一位仁俠,如是用于國家,那是一位安邦定國的大臣了。
” 嶽秀道:“七王爺春風化雨,草民常承教誨,才有此小成。
” 黃衣人回顧了七王爺一眼,道:“七弟,這樣好的人才,為什麼不推薦給我……” 輕輕咳了一聲,又道;“嶽秀,你願意入朝為官嗎?” 嶽秀道:“草民疏懶慣了,不習官場規矩,而且,無意仕途。
” 黃袍人啊了一聲,道:“嶽秀,你這一身武功文才,埋沒于田園之中,豈不是可惜的很嗎?” 嶽秀道:“草民修習的是丹道之術,講究的獨善其身,實不能在朝效命,萬歲明鑒。
” 黃衣人歎息一聲,道:“七弟,士為知己者死,你有這樣一位知己高人,好叫我羨慕。
” 這也許是由衷之言,輕輕籲一口氣,對嶽秀說道:“你不願入仕,我也不勉強你,我自己也不知道我這個皇帝有多大的權利,我能給一個江湖人些什麼?讓我查查看,我要賞你一件東西。
” 嶽秀道:“謝過萬歲。
” 黃衣人一揮手,道:“你們在殿外面候着,我要和七弟商讨一些事情,不過,不要離遠,七弟招忌很多,參他的奏折,不下十本之多,你們守在近身,便于保護。
” 身為一國之君,說出此等之言,内心中的痛苦,實已形諸于外了。
嶽秀拜伏于地,道:“草民等在聖駕之前傷人,罪該萬死。
” 黃衣人歎口氣,道:“恕你無罪,去吧!” 嶽秀再拜起身,正待離去,黃衣人突然一揚手,道:“嶽秀,接住。
” 嶽秀伸手接住,凝目望去,竟然是一塊綠色佩玉。
這佩玉澤如翠,不見一點雜質,入手之後,有一種溫柔的感覺。
一面雕龍,一面刻鳳。
七王爺道:“嶽秀,還不快謝厚賜。
” 嶽秀心中暗道:這塊玉雖然名貴,但在富有四海的君主之手,那就算不得什麼了。
心中念轉,人已依言拜了下去。
黃衣人輕輕揮手,道:“你們出去吧!” 嶽秀、譚雲、楊玉燕,魚貫步出了養心殿。
這時,養心殿外,還站着數十個侍衛宮的武士。
大約,他們已瞧出了情形不對,也自知無法勝人,所以,就未再沖入殿中。
嶽秀輕輕籲一口氣,道:“看來,侍衛宮仍在調動人手。
” 譚雲道:“嶽兄,那些太監的武功,似是高過侍衛宮的人。
” 楊玉燕道:“你們提心吊膽的不敢全力施為,生恐鬧出人命,但那些太監侍衛,卻是向咱們緻命下手,咱們吃虧不少。
” 嶽秀微微一笑,道:“如是情勢逼迫,自保要緊。
” 楊玉燕低聲道:“侍衛宮,向來收羅江湖高手,也還罷了,那些太監之中,怎的能有如此高明的武功。
” 嶽秀歎口氣,道:“如若我的看法不錯,整座皇城,已為人所控制,他雖貴為一國之君,隻怕也身不由己了。
” 譚雲道:“嶽兄,難道咱們真要擔負起清君側的大任嗎?” 嶽秀道:“咱們為七王爺而來,應該如何,隻有聽七王爺的号令了。
” 譚雲道:“就兄弟所見,這位大明皇帝,倒是一位有為之君。
” 嶽秀道:“内宮蘊變,大權似已被阄臣把持,矯诏旨,更皇谕,群臣難服,縱有一些憂國憂民的耿直之士,也空有一腔報國熱誠,難以發揮。
為大明王朝,萬萬蒼生,咱們實也應該盡一份心力,我想皇帝留下七王爺,大約也是讨論此事了。
” 楊玉燕低聲道:“大哥,他們會不會加害七王爺?” 嶽秀道:“會!七王爺經略七省,手握重兵,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殺了七王爺也就等于解除了他手握的兵權,如若再派上一個他們自己的人,手握江南重兵,那就可能使他們為所欲為了,也可以謀位弑君。
” 譚雲道:“嶽兄,你看,皇帝是否已了解到自己的處境?” 嶽秀笑一笑道:“想必早已知道了,不過,他似是很了解自己,所以,裝三分糊塗……” 楊玉燕道:“大哥,看來作皇帝,也不是頂快樂的人。
” 嶽秀笑一笑,道:“這要看怎麼作了,如是憂國愛民的皇帝,天下大事,集于一身,一字之錯,就可能造成冤獄、大劫,那自然不舒服,辛勞甘苦,尤過常人。
但如是耽于逸樂的皇帝,那就大不相同了,後宮佳麗,粉紅黛綠;六部八卿,分掌國事。
他可以不聞不問,過他的逸樂日子……” 譚雲道:“這個皇帝,似乎還不是耽于逸樂之人?” 嶽秀道:“國家大事,不是咱們這等江湖人所能妄作論斷,還是聽從一下七王爺的高見吧!” 譚雲道:“嶽兄說的是……” 這時,侍衛宮中,竟然行出一個胸垂花白胡的黑衣老者,遙遙招手,道:“哪一位請和在下答話。
” 嶽秀低聲道:“譚兄,去應付他一下。
” 黑衣老者一抱拳,道:“老夫米九,不知閣下聽人說過沒有?” 譚雲怔了一怔,道:“六月飛雪米九。
” 米九笑一笑,道:“想不到啊!老夫幾十年未在江湖上走動了,竟然還有人記得老夫。
” 譚雲道:“老前輩盛名卓著,天下有何人不知大名。
” 米九道:“言重了,言重了……” 語聲一頓,接道:“兩位既知道老夫之名,想必是大有來曆的人,但不知諸位可否給老夫一個面子?” 譚雲道:“啊……但不知咱們能否作得了主意。
” 米九笑一笑道:“虎入深山,龍歸大海,江湖人物江湖老,如是諸位作不得主意時,老夫倒可提供一個辦法?” 譚雲道:“一走了之?” 米九輕輕咳了一聲,道:“老了,老了,退休了,不過,目下侍衛宮的總領頭,是老朽一位多年的小兄弟,老夫不得不仍留在侍衛宮中……” 譚雲哦了一聲,道:“聽說侍衛中有五位長老,閣下想就是五老之一了?” 米九笑一笑,道:“閣下這點年紀,對江湖中事,似是知道不少。
” 譚雲道:“誇獎,誇獎,在下常年在江湖上行走,别的沒有學到,但對江湖中的人物,卻是知曉的很多。
” 米九雙目圓睜,盯注在譚雲的臉上瞧了一陣,道:“朋友,可否把姓名見告老夫?” 譚雲笑一笑,道:“米老,不是在下怕事,但江湖上有一個流傳的規矩,凡是和侍衛宮中人作對的人向來不留下姓名。
” 米九道:“閣下之意,老夫明白了,你們怕牽累家人。
” 譚雲道:“是!侍衛宮既有江湖人的狠毒,也有官兵可以借重,咱們作者百姓的,如何有抗拒的能力呢?” 米九道:“侍衛宮中,對待稍有名氣的江湖朋友,一向都很客氣。
” 譚雲道:“可惜,咱們早已投入七王爺的幕府,倒也不便再為侍衛宮中之賓了。
” 米九一皺眉頭,道:“年輕人,剛才,你擊退了本宮中兩個副總領班,近三日中,本宮人手,連受挫折,這是否都和你們有關呢?” 譚雲道:“這個麼,在下不能說全然無關,但有很多,應該和我們沒有關系。
” 放低了聲音道:“米九,你是否覺着,京城裡很複雜,似乎是還有一股勢力,在京城裡,和侍衛宮沖突?” 米九沉吟了一陣,道:“你是說内苑府嗎?” 譚雲道:“為何是内苑府?” 米九道:“那就是太監們留在宮中的住地。
” 譚雲道:“那些太監的武功,十分高強,在下一直奇怪……” 米九道:“什麼奇怪?” 譚雲道:“一個幼年淨身進宮的人,應該是沒有學武功的機會才是。
” 米九道:“那是内苑的事,老夫不願和你辯論,我們隻談此刻的形勢。
” 譚雲道:“此刻形勢很簡單,隻要老前輩,讓讓路,咱們就過去了。
” 米九道:“閣下想的真是便宜啊!” 譚雲道:“那老前輩的意思是……” 米九道:“我的意思嗎?是想勸諸位放下兵刃,束手就縛。
” 潭雲回顧嶽秀一眼,道:“咱們應該如何?” 嶽秀笑一笑,道:“咱們麼?正要等七王爺,你自己作主了。
” 言下之意,那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不要譚雲心存顧忌。
譚雲聽懂了,但米九也聽懂了。
米九雙目一翻,望着嶽秀,道:“閣下是什麼人?” 嶽秀道:“在下的同伴,既然不肯告訴你姓名,我又怎能會講。
” 米九道:“年頭變了,這些年輕人,真的是已經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 楊玉燕手中扣着兩枚蜂翼,暗作戒備,随時可以打出。
嶽秀冷冷說道:“米老兄,皇上未傳令谕,七王爺鵬程萬裡,侍衛宮中人,似是犯不着和我們結仇。
” 米九一皺眉頭,道:“你是說……” 嶽秀道:“咱們已傷了幾個内苑太監,既未見皇上怪罪,那證明了皇上已無怪罪之意。
” 米九沉吟不語。
嶽秀低聲道:“目下情勢,貴宮似是不用趕熱鬧,以侍衛宮耳目之靈,錯開了今天之後,諸位随時可以找到我們。
” 米九冷冷說道:“小兄弟,你的話很有道理,但就這樣讓老夫退走,老夫又有些不太甘心。
” 嶽秀道:“那容易,老前輩要如何才能甘心,但請吩咐。
” 米九哈哈一笑,道:“這麼辦吧!咱們各露一手出來,如是你們确有過人之能,老朽作主,侍衛宮人不再攔阻各位。
” 嶽秀道:“好!那就請老前輩出個題目吧!” 米九探手入懷突然摸出了一把制錢,伸開手掌,笑一笑,道:“閣下要不要數一數看?” 嶽秀道:“不用數了,一共是九枚制錢。
” 米九道:“好眼力。
” 右手一抖,九枚制錢,盡皆投入空中。
九枚制錢,高到五丈之後,才力盡向下沉落。
就在制錢向下沉落時,米九突然飛身而起,一道寒芒,卷飛而出。
但聞一陣波波輕響,制錢和寒芒,同時不見。
米九又落回原處,右手一擡,道:“接住。
” 一把制錢,投了過來。
嶽秀伸手接住,仔細看去,九枚制錢,都由中間劈斷,變成了一十八個。
嶽秀點點頭,道:“好刀法,而且,刀刃也夠鋒利,制錢被切的如此整齊。
” 米九哈哈一笑,道:“雕蟲小技,不值識者一哂。
” 嶽秀突然一擡右手,十八個分為兩半的制錢,直升了六七丈高。
制錢力盡而落時,嶽秀突然說道:“兄弟,寶劍借我一用。
” 伸手握住了楊玉燕身上的長劍,飛騰而起。
寶劍一揮,閃起了一片寒芒。
但聞一陣金鐵交嗚之後,嶽秀落着實地。
平伸寶劍,那些制錢,又被嶽秀劍光中分,變成了三十六枚。
在場之人,都是行家,暗中計數了一下,兩人斬斷制錢,花費的時間一樣,不同的是一個隻斬九枚,一個劈了十八枚。
米九的雙目盯注在嶽秀手中長劍瞧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