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隐秘王府
關燈
小
中
大
“你說吧!……”
笑一笑,劉文長接道:“昔日劉皇叔三顧茅蘆,奠定了漢室三分天下,大人何不去拜訪嶽秀一次。
” 胡正光怔一怔,道:“拜訪嶽秀!方便嗎?” 劉文長道:“沒有什麼不方便,大人,嶽秀孤傲不群,不為名利所動,但這種人有一個大缺點,擺不脫一個情字。
” 胡正光道:“他既無意功名,就算咱們去拜訪他,也無法使他為咱們效命,文長,你覺着這樣合适嗎?” 劉文長道:“大人,體賢下士,那嶽秀能出入王府,不為所困,自然是非常的人物了。
” 胡正光宦海浮沉了二十年,有如睡在磨面,一點就轉,立時說道:“不錯,文長,咱們去拜訪一下嶽公子和嶽夫人。
” 劉文長微微一笑,道:“還有長江镖局的總镖頭方一舟。
” 胡正光目光轉到楊晉的身上,道:“楊晉,咱們一起去吧!勞動帶路了。
” 楊晉為難的說道:“這個,大人……” 劉文長接道:“楊兄,這是私人拜會,隻有咱們三個。
” 胡正光接道:“楊兄,你隻要替本官引見一下嶽秀,其他的,都不用你管了。
” 楊晉無可奈何地道:“大人一定要去,屬下隻好帶路了。
” 胡正光、劉文長兩人合坐了一頂便轎,楊晉步行帶路。
長江镖局和應天府衙,相隔也就不過幾條街,片刻抵達。
守門趟子手,一看來的是楊總捕頭,立刻轉身奔向内院通報。
胡正光、劉文長随在楊晉身後而行。
剛走完一進院子,方一舟已迎了出來,搖首抱拳,道:“楊兄,不知大駕光臨……” 楊晉還了一禮,接道:“方兄,咱們到廳裡坐。
” 方一舟瞄了胡正光和劉文長一眼,把三人讓入廳中。
小童獻上香茗後,楊晉才低聲說道:“方兄,應天府正堂胡大人親來拜訪。
” 方一舟道:“罪過,罪過,草民怎敢。
” 對着胡大人拜了下去。
胡正光伸手扶起了方一舟,道:“方兄,下官便裝來此,咱們是私室論交,不用行禮。
” 方一舟道:“大人……” 胡正光伸手攔住,接道:“見外了,方兄,我說過,咱們是私室論交,方兄不便叫我兄弟,稱我一聲胡先生也就是了。
” 方一舟道:“這個,這個草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 胡正光道:“對!這才能暢所欲言。
” 方一舟雖然江湖很老,但面對着領銜一品巡撫的應天府正堂,也不禁有些不安,回顧了楊晉一眼,道:“楊兄,大人可是來拿人的嗎?” 楊晉笑道:“要拿人,大人怎會親自出馬,此番是特來拜會方兄。
” 方一舟道:“拜會方某,這個叫我如何敢當啊!” 胡正光笑一笑,道:“聽說方兄受了不少的委屈,本座心中極是不安,特來拜候。
” 方一舟道:“王府勢大如天,拿錯人能夠立刻釋放,已經很不錯了,草民縱然受點委屈,哪裡還放在心上。
” 胡正光輕輕咳了一聲,道:“聽說還有令妹嶽夫人,也受了株連之苦,不知是否如此?” 方一舟道:“回大人的話,舍妹,雖也被王府中侍衛拿下,但他們相待不錯,并未受苦,因此舍妹也不願再把事情鬧大了,大人一番盛情,小人定當轉告舍妹。
” 話說的曲曲彎彎,但用心卻在拒絕大人和嶽夫人見面。
胡正光為難的不知如何開口,轉眼望着劉文長。
劉文長輕輕咳了一聲,道:“方兄,大人此番來此。
一是撫慰而來,還有事情請教令妹嶽夫人,不知方兄,可否安排一下。
” 方一舟道:“舍妹王府歸來心情不好,隻怕不喜見客。
”劉文長道:“這就要方兄成全了,再說大人親臨府上,方兄也該給一個面子才是。
” 方一舟回到了内宅,片刻之後,行了出來。
胡正光當先站起,道:“怎麼樣?” 方一舟道:“舍妹在内廳恭候。
” 胡正光一揮手,道:“方兄帶路。
” 方一舟無可奈何,隻好舉步引三人行入内廳。
一張白緞子座墊的木椅上,坐首一個四十出頭,五十不到的中年婦人,布衣荊钗,但卻自具一種很高雅的氣度。
胡正光搶前一步,揮揮手,道:“下官應天府正堂胡正光,這廂有禮。
” 嶽夫人一閃身,道:“不敢,草民叩見大人。
” 盈盈離座,向下拜去。
嶽夫人未堅持跪拜,起身坐了原座,道:“諸位大人請坐。
” 胡正光落一座位,道:“下官此來,一是緻慰夫人,二有一事懇求夫人?” 嶽夫人道:“緻慰心領,草民感激,懇求不敢當,隻怕婦道人家,無能效力。
” 胡大人是有備而來,盡管嶽夫人話說的很難聽,但他仍然是面不改色。
輕輕歎息一聲,道:“咱們不敢勞動夫人,但希望能見見令郎。
” 嶽夫人道:“犬子不喜和公門中人來往,有負雅意了。
” 這番率直的拒絕,不但出了胡大人的意料之外,而且,也出了方一舟的意外,低聲道:“大妹,這位胡大人,是應天府的正堂。
” 胡正光道:“方兄,咱們不談這個,兄弟此番來此,隻是想見見嶽世兄。
” 嶽夫人歎口氣,道:“胡大人,你官居應天府,勢力甚大,如你不能解決的事,犬子又有什麼能力幫忙,再說犬子一向不喜招惹是非,因此,我們母子,已決心離開金陵,胡大人的盛情,我們母子心領了。
” 劉文長接道:“夫人,先請嶽世兄出來,大家見見,其他的事,咱們慢慢再談。
” 嶽夫人原本态度很堅定,但此刻卻有些動搖,沉吟了一陣,道:“好吧……” 提高了聲音,接道:“秀兒,你出來吧!人家胡大人,是一方大員,咱們不能拒人于千裡之外。
” 一陣步履之聲,嶽秀緩步行了過來。
楊晉一抱拳,道:“嶽老弟……” 嶽秀冷冷一笑,道:“楊兄,又是閣下替我安排的機會,是嗎?” 楊晉幹笑一下,道:“老弟,官身不自由,這一點你要原諒。
” 嶽秀先對嶽夫人欠身一禮.道:“娘!” 嶽夫人歎道:“孩子,應天府胡大人隻要見見你。
” 胡正光一抱拳,道:“下官胡正光,久聞嶽兄大名,今日有幸一會。
” 嶽秀還了一禮,道:“不敢當,胡大人有何見教?” 劉文長一上步,道:“嶽兄,胡大人希望向嶽兄領教幾件事,不知嶽兄是否有暇?” 嶽秀道:“什麼事?” 胡正光歎口氣,道:“嶽兄,金陵城亂像已現……” 嶽秀冷冷接道:“你們食王傣祿,為王解憂,和咱們作者百姓的有什麼相關……” 劉文長道:“嶽兄,讀聖賢書,自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嶽秀淡淡一笑道:“國家養兵幹日,用在一時,這時間,該是你們為國效勞的時候了。
” 劉文長道:“嶽世兄,兵臨城下,守土有責,咱們雖是文人,但食王俸祿,自當以死報國,那自是不緻勞動嶽秀兄,目下形勢,是暗流激蕩,來來去去的,盡都是飛檐走壁的武林高手,楊晉兄雖然稱江南第一名捕,但也從沒有遇上過這樣刺手的案子,非嶽世兄這等高明的身手,不足以撲滅亂源,因此,大人得楊總捕頭述明了一些内情之後,立時易裝來訪,隻求嶽世兄仁心俠膽,為金陵城中數十萬良善百姓着想,慨伸一臂助力。
” 他不虧是應天府第一幕賓,一開口,滔滔不絕,說出了一番兼顧公誼私情的大道理。
嶽秀沒有動容,嶽夫人卻聽得慈眉揚動,歎口氣,道:“這又不是千軍萬馬的大動幹戈,怎能牽連到數十萬良善百姓呢?” 好不容易等到了機會,胡正光立刻接道:“聽說夫人已身受拖累,案子牽入了王府,事情鬧的太大,七王爺手執南七省兵馬大權,一旦激怒了他,出動大軍,那豈不兵滅民亂,鬧的數十萬金陵百姓不安,刀兵帶腥,屍積如山,血流漂杵,哭聲震天。
那是一幅何等的凄涼景像。
” 看準了嶽夫人怵然動容,劉文長又鼓起如簧之舌,道:“大軍轉動,黑白難分,倒黴的還不是百姓人家,對那些高來高去的亂賊匪黨,隻怕是難有效用,這就是星火燎原,夫人仁慈,豈能忍心坐視不管。
” 嶽秀冷然一笑,道:“好一番動聽的說詞,為什麼不說,你們害怕保不住頭上烏紗,身上紫袍。
” 這位浮沉宦海,二十年官場混迹的胡大人,這時按下一腔怒火,慷慨激昂的說道: “嶽世兄,說的也是,下官确有保官護命之心,但我如無法護住這頂烏紗,金陵城亦必鬧的雞犬不安,适才下官一番話,也并非誇張之詞,還請嶽世兄三思。
” 嶽秀沒答聲,嶽夫人卻開了口,先長長歎了一口氣,道:“秀兒,胡大人說的不錯,這位劉大人也說的有理,三五個江湖人惹事生非,鬧到王府中去,一旦激出大變,鬧的名城遭劫,蒼生塗炭,實在大不成活,你看看,能不能把這場大難消餌于無形之中。
” 嶽秀道:“娘!孩兒……” 嶽夫人接道:“我知道你不喜和官場中人來往,也不喜在十丈紅塵中走動,但孩子,你不該學武功的,既然有了一身武功,有了過人之能,就該多為人間做點事情,難道你真要看着,很多人家破人亡,很多人妻離子散。
” 劉文長道:“夫人說的是,嶽世兄一身武功,埋沒田園,實在是太可惜了。
” 胡大人道:“夫人,官場中人人事事……” 嶽夫人搖搖頭,道:“大人,别給我說這些,我知道的不會比你少。
” 嶽秀一欠身,道:“娘!你請後邊休息,孩兒和他們談談。
” 劉文長也一抱拳,道:“夫人,你請後面休,嶽世兄不喜功名,我們決不拖他下水。
” 嶽夫人沒有再說話,起身行入内室。
劉文長道:“嶽世兄,慨允臂助,府台大人很感激……” 嶽秀接道:“不談這些,家母已允,區區也無法推辭了,長江镖局中,不是議事所在……” 劉文長接道:“嶽世兄看哪裡方便。
” 嶽秀道:“既然談公事,自然到應天府去。
” 劉文長道:“好,咱們在府中候駕。
” 嶽秀一揮手,道:“諸位大人情吧!事情緊急,不能拖延,今夜初更,在下到府中拜候。
” 胡正光道:“下官設宴花廳,恭候俠駕。
” 目賭胡正光等離去之後,嶽秀也作了一番安排。
初更時分趕到應天府,胡正光果然是早已在花廳中擺宴候駕。
大約胡正光怕嶽秀找不到花廳,特地點了四支火燭,照了滿廳通明。
嶽秀未步入花廳,楊晉和劉文長,已然雙雙迎了上來。
胡正光站起身子抱抱拳,道:“嶽世兄請坐。
” 嶽秀也不謙讓,在胡正光對面坐了下來。
胡正光舉起酒杯,道:“嶽世兄,在這花廳中的,都不是外人,下官希望你有什麼就說什麼。
” 嶽秀淡淡一笑,道:“王府中經過之情,在下已詳細的奉告過楊總捕頭,想來,楊總捕頭,早已啟禀大人了。
” 胡正光道:“不錯,咱們知曉了一些内情,頓生出六神無措之感。
” 嶽秀道:“事情很明白,由蘭妃之死,牽連到王府中去,不過,那人究竟是什麼人? 在下還沒有見到,不敢妄言,不過事情牽入王府中決不會錯。
” 胡正光道:“嶽兄,你看這事情會不會牽涉到七王爺身上?” 嶽秀道:“這個,在下無法斷言。
” 胡正光道:“看情形,事情已進入了深宅内院,就算不牽上七王爺,隻怕也會牽上了王妃夫人。
” 嶽秀道:“不論牽上了什麼人,你現在面臨的是要不要查,如何一個查法?” 胡正光道:“下官現在為難的,也就是如此,還請嶽世兄,指點一下。
” 嶽秀道:“事情很明白,大人隻有兩途可循,
” 胡正光怔一怔,道:“拜訪嶽秀!方便嗎?” 劉文長道:“沒有什麼不方便,大人,嶽秀孤傲不群,不為名利所動,但這種人有一個大缺點,擺不脫一個情字。
” 胡正光道:“他既無意功名,就算咱們去拜訪他,也無法使他為咱們效命,文長,你覺着這樣合适嗎?” 劉文長道:“大人,體賢下士,那嶽秀能出入王府,不為所困,自然是非常的人物了。
” 胡正光宦海浮沉了二十年,有如睡在磨面,一點就轉,立時說道:“不錯,文長,咱們去拜訪一下嶽公子和嶽夫人。
” 劉文長微微一笑,道:“還有長江镖局的總镖頭方一舟。
” 胡正光目光轉到楊晉的身上,道:“楊晉,咱們一起去吧!勞動帶路了。
” 楊晉為難的說道:“這個,大人……” 劉文長接道:“楊兄,這是私人拜會,隻有咱們三個。
” 胡正光接道:“楊兄,你隻要替本官引見一下嶽秀,其他的,都不用你管了。
” 楊晉無可奈何地道:“大人一定要去,屬下隻好帶路了。
” 胡正光、劉文長兩人合坐了一頂便轎,楊晉步行帶路。
長江镖局和應天府衙,相隔也就不過幾條街,片刻抵達。
守門趟子手,一看來的是楊總捕頭,立刻轉身奔向内院通報。
胡正光、劉文長随在楊晉身後而行。
剛走完一進院子,方一舟已迎了出來,搖首抱拳,道:“楊兄,不知大駕光臨……” 楊晉還了一禮,接道:“方兄,咱們到廳裡坐。
” 方一舟瞄了胡正光和劉文長一眼,把三人讓入廳中。
小童獻上香茗後,楊晉才低聲說道:“方兄,應天府正堂胡大人親來拜訪。
” 方一舟道:“罪過,罪過,草民怎敢。
” 對着胡大人拜了下去。
胡正光伸手扶起了方一舟,道:“方兄,下官便裝來此,咱們是私室論交,不用行禮。
” 方一舟道:“大人……” 胡正光伸手攔住,接道:“見外了,方兄,我說過,咱們是私室論交,方兄不便叫我兄弟,稱我一聲胡先生也就是了。
” 方一舟道:“這個,這個草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 胡正光道:“對!這才能暢所欲言。
” 方一舟雖然江湖很老,但面對着領銜一品巡撫的應天府正堂,也不禁有些不安,回顧了楊晉一眼,道:“楊兄,大人可是來拿人的嗎?” 楊晉笑道:“要拿人,大人怎會親自出馬,此番是特來拜會方兄。
” 方一舟道:“拜會方某,這個叫我如何敢當啊!” 胡正光笑一笑,道:“聽說方兄受了不少的委屈,本座心中極是不安,特來拜候。
” 方一舟道:“王府勢大如天,拿錯人能夠立刻釋放,已經很不錯了,草民縱然受點委屈,哪裡還放在心上。
” 胡正光輕輕咳了一聲,道:“聽說還有令妹嶽夫人,也受了株連之苦,不知是否如此?” 方一舟道:“回大人的話,舍妹,雖也被王府中侍衛拿下,但他們相待不錯,并未受苦,因此舍妹也不願再把事情鬧大了,大人一番盛情,小人定當轉告舍妹。
” 話說的曲曲彎彎,但用心卻在拒絕大人和嶽夫人見面。
胡正光為難的不知如何開口,轉眼望着劉文長。
劉文長輕輕咳了一聲,道:“方兄,大人此番來此。
一是撫慰而來,還有事情請教令妹嶽夫人,不知方兄,可否安排一下。
” 方一舟道:“舍妹王府歸來心情不好,隻怕不喜見客。
”劉文長道:“這就要方兄成全了,再說大人親臨府上,方兄也該給一個面子才是。
” 方一舟回到了内宅,片刻之後,行了出來。
胡正光當先站起,道:“怎麼樣?” 方一舟道:“舍妹在内廳恭候。
” 胡正光一揮手,道:“方兄帶路。
” 方一舟無可奈何,隻好舉步引三人行入内廳。
一張白緞子座墊的木椅上,坐首一個四十出頭,五十不到的中年婦人,布衣荊钗,但卻自具一種很高雅的氣度。
胡正光搶前一步,揮揮手,道:“下官應天府正堂胡正光,這廂有禮。
” 嶽夫人一閃身,道:“不敢,草民叩見大人。
” 盈盈離座,向下拜去。
嶽夫人未堅持跪拜,起身坐了原座,道:“諸位大人請坐。
” 胡正光落一座位,道:“下官此來,一是緻慰夫人,二有一事懇求夫人?” 嶽夫人道:“緻慰心領,草民感激,懇求不敢當,隻怕婦道人家,無能效力。
” 胡大人是有備而來,盡管嶽夫人話說的很難聽,但他仍然是面不改色。
輕輕歎息一聲,道:“咱們不敢勞動夫人,但希望能見見令郎。
” 嶽夫人道:“犬子不喜和公門中人來往,有負雅意了。
” 這番率直的拒絕,不但出了胡大人的意料之外,而且,也出了方一舟的意外,低聲道:“大妹,這位胡大人,是應天府的正堂。
” 胡正光道:“方兄,咱們不談這個,兄弟此番來此,隻是想見見嶽世兄。
” 嶽夫人歎口氣,道:“胡大人,你官居應天府,勢力甚大,如你不能解決的事,犬子又有什麼能力幫忙,再說犬子一向不喜招惹是非,因此,我們母子,已決心離開金陵,胡大人的盛情,我們母子心領了。
” 劉文長接道:“夫人,先請嶽世兄出來,大家見見,其他的事,咱們慢慢再談。
” 嶽夫人原本态度很堅定,但此刻卻有些動搖,沉吟了一陣,道:“好吧……” 提高了聲音,接道:“秀兒,你出來吧!人家胡大人,是一方大員,咱們不能拒人于千裡之外。
” 一陣步履之聲,嶽秀緩步行了過來。
楊晉一抱拳,道:“嶽老弟……” 嶽秀冷冷一笑,道:“楊兄,又是閣下替我安排的機會,是嗎?” 楊晉幹笑一下,道:“老弟,官身不自由,這一點你要原諒。
” 嶽秀先對嶽夫人欠身一禮.道:“娘!” 嶽夫人歎道:“孩子,應天府胡大人隻要見見你。
” 胡正光一抱拳,道:“下官胡正光,久聞嶽兄大名,今日有幸一會。
” 嶽秀還了一禮,道:“不敢當,胡大人有何見教?” 劉文長一上步,道:“嶽兄,胡大人希望向嶽兄領教幾件事,不知嶽兄是否有暇?” 嶽秀道:“什麼事?” 胡正光歎口氣,道:“嶽兄,金陵城亂像已現……” 嶽秀冷冷接道:“你們食王傣祿,為王解憂,和咱們作者百姓的有什麼相關……” 劉文長道:“嶽兄,讀聖賢書,自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嶽秀淡淡一笑道:“國家養兵幹日,用在一時,這時間,該是你們為國效勞的時候了。
” 劉文長道:“嶽世兄,兵臨城下,守土有責,咱們雖是文人,但食王俸祿,自當以死報國,那自是不緻勞動嶽秀兄,目下形勢,是暗流激蕩,來來去去的,盡都是飛檐走壁的武林高手,楊晉兄雖然稱江南第一名捕,但也從沒有遇上過這樣刺手的案子,非嶽世兄這等高明的身手,不足以撲滅亂源,因此,大人得楊總捕頭述明了一些内情之後,立時易裝來訪,隻求嶽世兄仁心俠膽,為金陵城中數十萬良善百姓着想,慨伸一臂助力。
” 他不虧是應天府第一幕賓,一開口,滔滔不絕,說出了一番兼顧公誼私情的大道理。
嶽秀沒有動容,嶽夫人卻聽得慈眉揚動,歎口氣,道:“這又不是千軍萬馬的大動幹戈,怎能牽連到數十萬良善百姓呢?” 好不容易等到了機會,胡正光立刻接道:“聽說夫人已身受拖累,案子牽入了王府,事情鬧的太大,七王爺手執南七省兵馬大權,一旦激怒了他,出動大軍,那豈不兵滅民亂,鬧的數十萬金陵百姓不安,刀兵帶腥,屍積如山,血流漂杵,哭聲震天。
那是一幅何等的凄涼景像。
” 看準了嶽夫人怵然動容,劉文長又鼓起如簧之舌,道:“大軍轉動,黑白難分,倒黴的還不是百姓人家,對那些高來高去的亂賊匪黨,隻怕是難有效用,這就是星火燎原,夫人仁慈,豈能忍心坐視不管。
” 嶽秀冷然一笑,道:“好一番動聽的說詞,為什麼不說,你們害怕保不住頭上烏紗,身上紫袍。
” 這位浮沉宦海,二十年官場混迹的胡大人,這時按下一腔怒火,慷慨激昂的說道: “嶽世兄,說的也是,下官确有保官護命之心,但我如無法護住這頂烏紗,金陵城亦必鬧的雞犬不安,适才下官一番話,也并非誇張之詞,還請嶽世兄三思。
” 嶽秀沒答聲,嶽夫人卻開了口,先長長歎了一口氣,道:“秀兒,胡大人說的不錯,這位劉大人也說的有理,三五個江湖人惹事生非,鬧到王府中去,一旦激出大變,鬧的名城遭劫,蒼生塗炭,實在大不成活,你看看,能不能把這場大難消餌于無形之中。
” 嶽秀道:“娘!孩兒……” 嶽夫人接道:“我知道你不喜和官場中人來往,也不喜在十丈紅塵中走動,但孩子,你不該學武功的,既然有了一身武功,有了過人之能,就該多為人間做點事情,難道你真要看着,很多人家破人亡,很多人妻離子散。
” 劉文長道:“夫人說的是,嶽世兄一身武功,埋沒田園,實在是太可惜了。
” 胡大人道:“夫人,官場中人人事事……” 嶽夫人搖搖頭,道:“大人,别給我說這些,我知道的不會比你少。
” 嶽秀一欠身,道:“娘!你請後邊休息,孩兒和他們談談。
” 劉文長也一抱拳,道:“夫人,你請後面休,嶽世兄不喜功名,我們決不拖他下水。
” 嶽夫人沒有再說話,起身行入内室。
劉文長道:“嶽世兄,慨允臂助,府台大人很感激……” 嶽秀接道:“不談這些,家母已允,區區也無法推辭了,長江镖局中,不是議事所在……” 劉文長接道:“嶽世兄看哪裡方便。
” 嶽秀道:“既然談公事,自然到應天府去。
” 劉文長道:“好,咱們在府中候駕。
” 嶽秀一揮手,道:“諸位大人情吧!事情緊急,不能拖延,今夜初更,在下到府中拜候。
” 胡正光道:“下官設宴花廳,恭候俠駕。
” 目賭胡正光等離去之後,嶽秀也作了一番安排。
初更時分趕到應天府,胡正光果然是早已在花廳中擺宴候駕。
大約胡正光怕嶽秀找不到花廳,特地點了四支火燭,照了滿廳通明。
嶽秀未步入花廳,楊晉和劉文長,已然雙雙迎了上來。
胡正光站起身子抱抱拳,道:“嶽世兄請坐。
” 嶽秀也不謙讓,在胡正光對面坐了下來。
胡正光舉起酒杯,道:“嶽世兄,在這花廳中的,都不是外人,下官希望你有什麼就說什麼。
” 嶽秀淡淡一笑,道:“王府中經過之情,在下已詳細的奉告過楊總捕頭,想來,楊總捕頭,早已啟禀大人了。
” 胡正光道:“不錯,咱們知曉了一些内情,頓生出六神無措之感。
” 嶽秀道:“事情很明白,由蘭妃之死,牽連到王府中去,不過,那人究竟是什麼人? 在下還沒有見到,不敢妄言,不過事情牽入王府中決不會錯。
” 胡正光道:“嶽兄,你看這事情會不會牽涉到七王爺身上?” 嶽秀道:“這個,在下無法斷言。
” 胡正光道:“看情形,事情已進入了深宅内院,就算不牽上七王爺,隻怕也會牽上了王妃夫人。
” 嶽秀道:“不論牽上了什麼人,你現在面臨的是要不要查,如何一個查法?” 胡正光道:“下官現在為難的,也就是如此,還請嶽世兄,指點一下。
” 嶽秀道:“事情很明白,大人隻有兩途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