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生命之虹
關燈
小
中
大
,兩年前她随媽媽和大姨到青島那邊的田橫島去過,留下了幾張海上戲水和乘坐火車時的照片。
長島是山東最大的海島,地處渤海與黃海的交接線中央,上面生活着上萬名當地群衆和解放軍官兵。
島上天清海藍,吃的是魚蝦蟹鼈,洗的是海澡天風,是難得的避署盛地。
泓泓和媽媽上島後,爸爸帶着娘兒倆看了月牙灣、九丈崖等不少名勝,使二人很高興。
那天爸爸要去海裡的幾個小島采訪,媽媽問:“我和泓泓呢?” 爸爸說:“難得來一次,一起去吧。
” 媽媽擔心海上不安全,爸爸說:“沒事兒,有事一起死不也挺好嗎?” 媽媽聽這樣說,先是一怔,随即卻爽快地應道:“行!” 八月的長島其實是一年中風浪最少、最小,也最為安全的季節。
但媽媽的回應還是讓爸爸心中為之一動。
第一站去的是南城隍島。
島上盛産海參,是一個相當富裕的村子。
一家人在一間簡宜的房子裡住下後,第一夜喝的用的都是從陸地拉來的甜水,第二天早晨的稀飯就變成鹹中帶苦的海水的味道了。
那使泓泓和媽媽知道,島上景色美麗、小樓連幢,生活其實還是蠻艱苦的。
從長島去南城隍島坐的是渡輪,從南城隍島去另外兩個小島時坐的就隻有漁民的小艇子了。
這些小艇子速度很快,但隻能坐三四個人,且沒有一點遮風擋浪的東西。
第一次因為距離近,從這個島就能看見那個島,并沒有覺出太大問題。
第二次就不同了,小艇在茫茫大海中行駛,前不見邊後不見岸,泓泓和爸爸媽媽披着一塊膠質雨布,并排坐在小艇中間的橫梁上,完全是一種生死由天的感覺——其時如果出現意外,那是如同一塊石頭落水,連一點痕迹也休想留下來的。
那一刻,爸爸真切地感受到一家人生死與共的涵義。
有感于此,回到濟南後爸爸特意寫了一首“長島行”的詩: 八面波濤一線雲, 一艘漁艇載三人。
為譜新曲進長島, 幾出海港幾漁村。
嬌女咿呀方識字, 愛妻铿锵始吐金。
膠衣披戴遮水霧, 鷗鳥起舞奏海琴。
小島終見芳草綠, 登岸倍覺泥土親。
心無怯懼非本色, 生死與共得虎贲。
66 也許是受爸爸媽媽影響,泓泓很關心政治,沒有少兒節目時政治方面的電視片、電視劇照樣看得津津有味。
媽媽時常說,泓泓長大了當不了是個搞政治的,有人也預測說,泓泓長大了要比爸爸媽媽強出很多。
最近一段,電視連續劇《遠東陰謀》正在熱播,爸爸媽媽每晚都要看,泓泓也看得入迷。
因為劇中寫了不少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故事,一到八點十分泓泓就喊:“爸爸,日本鬼子又要來啦!” 那晚,電視劇播過,上床後已經十點多了。
燈熄過好一會兒,爸爸以為她已經睡着了,她卻忽然翻身坐起來問:“爸爸,要是日本鬼子再來侵略,咱們怎麼辦哪?” 爸爸眼看要睡着了,先是沒回聲,見泓泓不肯罷休,才不得不回了一句說:“那就把他們消滅掉哇!” “哦。
”泓泓這才如釋重負地翻了一個身,進入夢鄉去了。
67 星期天下午,爸爸媽媽領泓泓上山摘酸棗兒。
因為時間有點晚了,樹上的酸棗很少,有的也多是又青又生。
摘了一會兒,泓泓便随口編起歌謠:“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媽媽吃個夠。
” 之前,泓泓與爸爸對詞,往往是爸爸對的押韻泓泓對的不押韻,這一次爸爸一聽“熟”、“夠”正合音韻,立刻表揚說:“好。
不但詞好,韻也押得好!” 這一下泓泓上了情緒,不停地唱起來: “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爸爸吃個夠!” “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老師吃個夠!” “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小朋友們吃個夠……” 爸爸說:“光是‘熟’和‘夠’嗎?想想看,還能不能變個詞兒?” 泓泓小嘴巴一抿,小眼睛一眨巴,說:“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爸爸别犯愁!” 爸爸一下子樂了,說:“好小子,行,有兩把刷子!” 媽媽也拍着手說:“太好啦!比你爸爸強多啦!” 泓泓樂壞了,立刻唱起來: “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媽媽别犯愁!” “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老師别犯愁!” “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小朋友們别犯愁……” 68 爸爸早晨起來經常都要上山鍛煉。
那天鍛煉回來,走到走廊上就聽到泓泓的笑聲,便随口道:“這個泓泓!” 泓泓在屋裡聽到了,當即回道:“這個爸爸!” 爸爸進屋,又說:“這個孩子!” 泓泓又答:“這個爸爸!” 爸爸說:“這個臭孩子!” 泓泓又答:“這個臭爸爸!” 爸爸說:“說爸爸是臭爸爸這可不大好啊。
” 泓泓說:“說孩子是臭孩子這可不大好啊。
”說完又道:“好玩吧?” 爸爸說:“行,跟爸爸打嘴仗的本事越來越大了。
” 69 早晨起來,爸爸在泓泓的小臉上親了一口。
泓泓立刻嚷道:“不對,不對!親那一個!” 爸爸一怔,還沒明白過來,泓泓又指着媽媽住的裡屋嚷道:“那一個!那一個!” 爸爸說:“一個小臭孩,沒有你不懂的事兒!” 晚上,電視出現夫妻擁抱吻别的戲,泓泓對媽媽說:“你和爸爸也應該親熱才對。
” 媽媽說:“我和你爸爸本來就親熱呀。
” 泓泓說:“那你們怎麼還吵架呀?” 70 泓泓每每聽人講一件事或者看電視上演一個場景,便會一本正經地編起故事,如:“我小的時候看到一隻大獅子,好兇好兇的,她有一個小寶寶,長得跟小狐狸似的。
兩個人可好了,就是大獅子總不讓小寶寶到林子裡去玩……” 或者:“今天在幼兒園,老師讓我們捉迷藏,崔小小鑽到桌子底下去了。
桌子底下藏着兩隻小烏龜,一張嘴,叭嗒一下,就把崔小小的小腳丫丫給吞到肚子裡了……” 泓泓有時還會“拽詞”,如媽媽說一句“鵝毛大雪”,她就會接一句“牛毛細雨”。
爸爸想一想這“牛毛細雨”确有獨到之處,而且确乎屬于泓泓的發明和創造。
媽媽說:“看來将來是非當作家不可了。
” 爸爸心裡得意,嘴上卻說:“還是别了。
作家是人當的嗎?你沒見我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嗎?” 71 泓泓在後勤幼兒園待了一年,媽媽就要給她另換地方。
原因是幼兒園一次搞活動,後勤首長和家長們都到場,回答問題時盡管泓泓舉了幾次手,老師總不點她的名,總把機會讓給後勤機關的孩子。
這本屬正常情況,機關幼兒園向領導彙報,當然首先得點機關自身的孩子。
爸爸覺得沒什麼,媽媽卻認定這是歧視,對孩子成長不利。
其時正趕上市婦聯的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開班,媽媽便咬定非轉不可。
開始爸爸不同意,沒幾天泓泓也攪了進來,與媽媽唱起一個調子,硬說後勤幼兒園如何如何,非要去婦兒中心不行。
爸爸認定後勤幼兒園最适合,說:“要轉也行,轉了再想回來,後悔藥可是沒地方吃去。
” 媽媽說:“轉了就沒想再回來。
” 爸爸又說:“這可是你非轉不可的,以後接送的事兒我可是一概不管了。
” 媽媽說:“行,以後接送的事兒就不勞你的大駕了。
”說過又發狠似地說:“我就不信,我不能把我閨女培養成個人材!” 泓泓先是在一旁聽,這時也插進話來說:“爸爸不接我也能回。
” 爸爸說:“能的你!” 泓泓說:“就是,老師說了,萬水千山都不怕,有事趕緊找警察。
” 爸爸哭笑不得,隻好聽由母女倆轉到婦兒中心去了。
從路程上說,婦兒中心比後勤遠了一倍;去時一路下坡,回來時步步爬高。
開始一個禮拜,爸爸咬定就是不接不送,讓她們娘兒倆折騰去;但過了一個禮拜便隻好自食其言了——媽媽工作忙、身體又不好,更重要的是泓泓放學的時間比媽媽下班要早一個小時,加上媽媽時常不按時下班,有兩次媽媽去接時,婦兒中心裡隻剩下泓泓一個人。
那讓爸爸很不放心。
但願婦兒中心幼兒園,能為泓泓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72 泓泓是從五歲半學起彈鋼琴來的,老師是爸爸當年的戰友、前衛文工團的作曲家林老師。
第一次登門,是爸爸用小木蘭帶着泓泓和媽媽一起去的。
林老師很熱情也很嚴肅,告訴說要學就得好好學,不好好學就走人。
還告訴說,學鋼琴不能嬌滴滴的,他兒子就是自小給打出來的,這會兒已經考上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了。
林老師問泓泓怕不怕,泓泓說:“不怕。
” 泓泓手指修長,跨度大,手指落到琴鍵上也有勁兒,屬于比較适合彈鋼琴的那一種。
但學彈鋼琴是一件十分艱苦枯燥的事兒,上課必須認真聽講不說,下課後還要留不少作業,回來必須彈熟,否則下一節課就接不上了。
開始幾節課泓泓表現不錯,受到林老師的表揚,但時間一長,泓泓怕苦怕累和偷工減時、耍小聰明的毛病就出來了,特别是作業看起來都完成了,實際上虛于應付,離老師的要求相去甚遠。
由此,幾次受到林老師的批評。
為了幫助和監督泓泓完成好作業,每晚練習彈琴時媽媽都要陪在一邊。
即使這樣,泓泓也還是每每分心和偷懶。
孩子貪玩,這本是天性,媽媽急了當不了就得訓她一通或者揍她幾下。
媽媽身體多病,每天上班也很勞累,加上泓泓不懂事,經常便氣得抹起眼淚。
媽媽眼淚一抹泓泓也跟着抹,于是,好幾次兩個人的淚水就抹到了一塊兒。
林老師批評起來很嚴厲,有幾次泓泓對爸爸說:“爸爸,我不想學鋼琴了。
” 爸爸說:“那不行。
你沒聽林老師說彈鋼琴對孩子一輩子都有好處嗎?再說老師批評是為了你好,想打退堂鼓可是不行。
” 這樣泓泓總算堅持下來了。
過了一段琴彈得有了進步,受到林老師幾次表揚,她的情緒也穩定下來了。
鋼琴是一門高雅藝術,像所有高雅藝術都要經過痛苦而又持久的努力一樣,學彈鋼琴也是一件十分磨人的事兒,但願泓泓能夠堅持下來。
73 爸爸去北京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回來,要與泓泓合一個影兒。
泓泓說:“把我的獎狀也拿來。
” 她說的獎狀就是那個“齊魯新苗”證書。
證書拿來後,父女倆一個戴着出席證,一個捧着獎狀,這才讓媽媽按下了快門。
那天晚上爸爸要看新聞聯播,泓泓非要看少兒節目不可。
爸爸說:“爸爸是個作家,得知道國家大事懂嗎?” 泓泓說:“你又不是江澤民、李鵬!” 江澤民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李鵬是國務院總理,因為電視上經常出現他們的名字,泓泓也給記住了,但用他們的名字說事兒,這還是第一次。
爸爸說:“哦,隻有江澤民、李鵬才能關心國家大事啊?” 泓泓卻拐了彎兒,說:“你要是江澤民,我不就得叫江泓泓了嗎?” 爸爸說:“江泓泓才更得關心國家大事呢。
” 泓泓這才不吱聲了,乖乖地跟着爸爸看起新聞聯播來。
74 幼兒園放學之後,泓泓經常還要再玩一會,這樣回家往往也就晚了。
那天回家又晚了,爸爸批評了幾句,泓泓不服說:“你就别管啦!” 爸爸說:“沒那事兒,爸爸不管誰管哪?” 吃飯時爸爸把泓泓的話學給媽媽聽,泓泓不高興了,對媽媽說:“把爸爸賣了吧!” 媽媽說:“把爸爸賣了,誰掙錢呢?” 泓泓說:“媽媽。
” 媽媽說:“你媽媽掙不了多少錢。
” 泓泓說:“那我掙。
” 爸爸說:“你能掙多少錢哪?” 泓泓說:“十千八百!” 爸爸說:“就那麼一點點啊?” 泓泓說:“一萬!” 媽媽問:“那你爸爸能賣多少錢呢?” 泓泓說:“八百。
” 媽媽說:“那還不夠買一件衣服的。
” 泓泓又說:“九百八!” 顯然,在泓泓的腦子裡九百八就是最多的了。
媽媽又問:“那你什麼時候能掙錢呢?” 泓泓說:“爸爸賣了泓泓才掙,爸爸不賣泓泓就不掙啦!” 爸爸笑了,說:“你這個小東西,敢賣爸爸!” 泓泓說:“賣着玩兒呗!” 爸爸說:“賣你爸爸玩?那我賣你玩行嗎?” 泓泓嚷一聲:“不行!”跑掉了。
75 春節剛過,那天晚上睡覺前泓泓隻顧玩,讓她洗手洗臉總是不聽,後來爸爸動員着、推着把她送到水池邊,她手裡卻還是玩着一個紅豆豆。
爸爸說:“給我吧,我給你拿着。
” 泓泓不肯,說:“我得送給我的孩子。
” 爸爸吃了一驚,說:“啊,你的孩子?” 泓泓說:“将來,将來我也得有孩子呀。
” 爸爸問:“你要孩子幹什麼呢?” 泓泓說:“要不多寂寞呀!” 爸爸說:“好,原來是怕寂寞才要孩子的。
” 76 鄧小平逝世,家裡電視上總議論這件事。
那天回家,泓泓告訴爸爸說:“小朋友們可關心政治啦。
” 爸爸問:“怎麼關心哪?” 泓泓說:“小朋友們都對老師說,鄧小平死啦。
” 爸爸問:“老師怎麼說呢?” 泓泓說:“老師沒說話。
” 因為泓泓經常關心政治,爸爸說:“是不是你說的呀?” 泓泓說:“不是,是×××。
” 爸爸問:“幼兒園裡有沒有唱歌的、彈琴的呀?” 泓泓說:“有。
” 爸爸說:“鄧小平死了怎麼還唱歌、彈琴呀?” 泓泓說:“那是哀歌、哀琴。
” 爸爸說:“這是誰告訴你的?” 泓泓說:“沒有哇。
鄧小平都死了,那還不是哀歌哀琴哪?” 爸爸這才知道世界上還有哀歌哀琴一說。
77 泓泓學彈鋼琴的時間定在每禮拜天下午五點,但有時也有變化。
那個禮拜六早晨起來,林老師打來電話讓泓泓上午十一點去,爸爸叫泓泓起床時說:“那天林老師說了,泓泓的小歌唱得不錯。
”泓泓很高興,一骨碌翻身爬了起來。
爸爸說:“可不知道孩子的鋼琴彈得好不好啊?” 媽媽走過來對泓泓說:“咱們今天去一彈,老師肯定得誇,說這孩子的鋼琴彈得這麼好哇。
” 誇着,泓泓就穿起衣服來。
但穿着,還要耍賴。
爸爸說:“孩子如果不好好的,老師肯定不高興,說這個孩子連個鋼琴都不會彈。
” 這一說泓泓忽然哭了。
原來這一段她的鋼琴有了不小進步,爸爸這樣說覺得傷了自尊心了。
爸爸趕緊改口說:“爸爸說的是孩子四歲的時候不會彈。
” 泓泓還是哭,因為四歲時她已經會彈一點電子琴了。
爸爸又說:“三歲,孩子三歲的時候不會彈。
” 泓泓還是哭。
爸爸又說:“是一歲。
”并且問她說:“你一歲的時候會彈琴啊?” 泓泓這才好些了,但直到媽媽拉着她的小手,在爸爸屁般上打了一下,才算是不哭了。
爸爸說:“這是光能聽好話,一句不好的也不能聽啊!” 78 早晨起來,爸爸讓泓泓去漱口,說:“不漱口嘴那麼臭,誰敢親你呀?” 泓泓說:“要是漱了呢?” 爸爸說:“那就好香好香的呗。
” 泓泓接下說:“好甜好甜。
” 爸爸說:“像個香水味兒。
” 泓泓說:“像個蘋果味兒。
” 爸爸說:“像個石榴味兒。
” 泓泓說:“石榴好酸好酸!還不如像個杏子、桃子味兒哪!” 爸爸說:“像個茉莉花味兒。
” 泓泓說:“好臭好臭。
” 爸爸說:“像個玫瑰花味兒。
” 泓泓又說:“好臭好臭。
” 爸爸說:“像個月季花味兒。
” 泓泓還說:“好臭好臭。
” 爸爸說:“不對吧?你忘了爸爸養的月季花好香好香的嗎?” 泓泓說:“好臭好臭就是好香好香的意思呀。
” 爸爸說:“啊,還有這一說呀?” 為了一句話或者一件事、一個小問題,泓泓經常都要與爸爸對上一陣詞兒的。
79 泓泓的鋼琴學了兩個多月,會彈幾首練習曲了便驕傲起來。
有時爸爸督促她練琴她就說:“你會彈嗎?” 爸爸說:“我不會彈就不能管你啊?” 有幾次爸爸用單手彈《東方紅》和《白毛女》插曲,被泓泓聽到了。
那次她彈琴時沒精打彩,爸爸告訴她彈琴必須打起精神,打不起精神就不可能彈好,她不服氣說:“你會彈嗎?” 沒等爸爸反駁,泓泓又說:“哦對了,爸爸會,爸爸會彈《東方紅》。
”完全是一副嘲笑和不屑一顧的神氣。
有一次在林老師家,林老師家的劉阿姨誇泓泓聰明,爸爸說:“這個小東西可驕傲啦。
” 劉阿姨說:“這還不到時候呢,等自己會彈個小曲子了你就看吧。
” 路上,爸爸告誡泓泓不要驕傲。
泓泓說:“還是你不會彈呀!” 爸爸說:“爸爸不會彈琴可會寫文章,你會嗎?” 泓泓這才不吱聲了。
有了一點小進步就驕傲,一驕傲就把尾巴跷到天上去了,連爸爸都不瞧在眼裡,泓泓這個毛病很值得警惕呢。
80 爸爸去賓館參加新任領導幹部學習班,兩個晚上沒回家。
那天晚上通電話時,得知泓泓的一副叫作《趕鴨》的畫被選中參加省裡舉辦的慶祝六一兒童節畫展。
那副畫是爸爸在家時看着泓泓畫的,構圖、上色都是泓泓自己搞的;畫的是一個紮着辮子的小姑娘,手裡拿着一根柳枝,背對觀衆、面向池塘,正在牧鴨的情形;她的面前和腳下也有不少小鴨在浮遊,而水塘的對面則是幾座山和房子。
爸爸隻是提議,池塘邊應該加一條表示堤岸的棕色線條。
畫中的色彩與生活和自然中的完全不同,連水都畫成了紅色。
開始爸爸不理解,但泓泓說是老師讓這樣畫的,老師說孩子的畫就應該充滿幻想,怎麼漂亮怎麼畫。
爸爸這才知道,如今孩子們的畫,與自己記憶和想象中的已經大不相同了。
畫是幼兒園老師要的,沒想被選到省裡參展,而且是婦兒中心幼兒園中唯一一幅入選作品,這讓爸爸很是高興。
泓泓在電話上說:“星期五到星期天展覽,媽媽要你領我去。
” 爸爸正好星期五結業,便爽快地答應了,星期六上午果然打了一輛車,與泓泓一起去了省美術館。
因為去的有點晚,開幕式已經過去了。
但人還是很多,不少小朋友都是從外地專程趕來的。
參展的作品色彩絢麗、極富變化性、裝飾性,有的确乎相當出色。
但泓泓沒有心思看别人的作品,一門心思要找的是自己的那幅《趕鴨》。
《趕鴨》被挂在婦兒中心專版(除了《趕鴨》,專版中的作品都是美術班學員們畫的)顯眼的位置上,爸爸和泓泓在畫作前照了好幾張相,出來後又專門在展廳和美術館大門前留了影。
每次照第一張時泓泓都很聽話,但第一張過後,便要做出種種不雅或者搗亂的姿勢來了。
看畫展時爸爸幾次提醒泓泓,入選是好事,但比起人家那些好作品還有不小差距,得繼續努力才行。
泓泓卻一點都不謙虛地說:“以後我也能畫好!” 的确,畫展入選的小作者大多七八歲、十一二歲,大的還有十五六歲的,不足六歲的泓泓要算是最小的了。
自年初爸爸送泓泓跟劉老師學畫畫,她的進步應該說是很大的,爸爸從内心裡感到高興和自豪。
但願泓泓能夠不斷進步,長大了真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81 晚上泓泓吃西瓜,每一塊都要先把種子剝掉再吃。
爸爸批評說:“你還活得挺仔細的呢!” 泓泓說:“我和劉玉婷都活得挺仔細。
” 爸爸說:“那有什麼用?” 泓泓說:“能多活好多年哪!” 爸爸說:“多活好多年有什麼用?” 泓泓說:“能保衛國家,把國家保衛得棒棒的,誰也不敢來侵略呀。
” 爸爸說:“說大話呀?又沒什麼本事,怎麼保衛?” 泓泓說:“将來我發明一個好大好大的、誰也不知道的東西,誰要是來侵略,就用它打他!” 爸爸說:“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将來能發明啊?” 泓泓說:“不能。
” 爸爸說:“那還是得好好學習吧?” 泓泓說:“嗯!” 82 晚上泓泓邊看電視邊跟媽媽拉呱說:“媽媽,在幼兒園裡大家都愛!” 媽媽說:“啊?” 泓泓說:“就是。
我愛×××,劉玉婷愛×××,寶寶愛×××,大家都愛。
” 媽媽說:“你愛人家什麼呢?” 泓泓說:“就是喜歡呗!你沒看電視上啊?” 媽媽說:“以後小孩不能說這種話,知道吧?” 泓泓說:“寶寶說,愛×××不會幸福的!” 媽媽說:“你看,這些五六歲的孩子都說了些什麼!” 泓泓卻說:“真的,大家都是這麼說的!” 83 香港回歸在即,電視上每晚都是這類節目。
那天,泓泓忽然喊道:“再過二十天香港就要回歸了,我好高興哦!好高興哦!”喊完繼續畫起畫來。
畫完拿給爸爸一看,竟然是慶祝香港回歸的。
畫面上是兩隻鴿子,一隻藍身黑尾,一隻黃身綠尾,各自叨着一根綠枝合到一起,下面和旁邊還有不少小鳥和彩帶等等。
爸爸問為什麼這樣畫,泓泓說:“兩隻和平鴿飛到一起不就是香港回歸了嗎?” 爸爸說:“香港回歸就讓它回歸吧,你幹嗎還要畫畫啊?” 泓泓說:“我要是不畫一張畫,香港就是回歸了還有什麼意思呀?” 爸爸說:“好,你這張畫太重要了!” 于是讓泓泓寫上名字、日期,鄭重其事地挂到牆上搞起了展覽。
84 泓泓六歲了,站起來能到爸爸半腰高了。
那次爸爸出發去膠東漁村回來,泓泓忽然大談起《紅樓夢》來。
先是說:“寶玉一個爺們兒,老是哭算怎麼一回事啊?” 又說:“林黛玉怎麼老是哭哇?” 還問:“老太太怎麼也喜歡寶玉啊?” 又問:“寶玉那次為什麼挨打呀?” 還問:“賈環怎麼老說人家的壞話呀?” 爸爸覺得很奇怪,便問:“你怎麼知道寶玉、黛玉的?” 泓泓說:“我看啦。
” 爸爸問:“你什麼時候看的?” 泓泓說:“你出發的時候,姥姥來,我們一起看的。
你回來的時候剛演完。
” 爸爸這才知道,泓泓是看了《紅樓夢》電視劇,才生出那麼多疑問和感慨來的。
泓泓還就《紅樓夢》中的人物發起議論,說:“你看人家寶钗多好哇!又漂亮,又聽話,又學習。
” 爸爸說:“這麼說你也喜歡寶钗了?” 泓泓說:“我就是喜歡寶钗嘛,人家多好!” 爸爸說:“好,評論家們總說黛玉是封建主義的叛逆者,寶钗是封建家庭的小寵兒,這下可怎麼說?連孩子都喜歡封建主義嗎?” 看來文藝評論與現實生活之間确是存在不小的距離,中國文化的許多東西是紮了根、入了人心的,不是用一個封建主義或者封建家庭就概括得了、說明得了的。
85 打從過了六歲生日,泓泓變得懂事多了,媽媽高興地說女兒長大了。
那晚不知怎麼說起出國的事兒,泓泓說:“我不出國!” 爸爸問:“怎麼了呢?” 泓泓說:“我不找洋丈夫!” 爸爸逗她說:“不害羞,泓泓不害羞咯!” 泓泓卻理直氣壯地說:“就是,我找好丈夫!” 爸爸說:“這都是誰給你說的?你知道什麼是好丈夫呀?” 泓泓說:“知道。
就是聽話什麼的。
”又把眼睛盯着媽媽問:“爸爸是個好丈夫吧?” 媽媽笑了,爸爸卻恨恨地說:“這個孩子,真是胡扯八道!” 86 泓泓發燒了幾天,那天忽然又發起水豆。
水豆特别多特别猛,把身上差不多全給占領了。
那天晚上眼看癢得受不了,爸爸讓她吃一片安定早點睡覺,但媽媽不同意她也不肯,沒想過了一會兒她居然就睡着了。
第二天病情稍好,中午卻仍然不肯吃飯。
為了轉移她的情緒和減輕痛苦,爸爸講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如那一次因為跟大孩子們上山玩,沒跟家裡說,爺爺奶奶瘋了似地找了一天,傍晚回到家中時,爺爺上去一棍子就把爸爸給撩倒了。
再如一次發疹子,奶奶姑姑去村裡藥社找王瘸子打針,爸爸怕痛,逃到南河沿的小樹林裡;奶奶姑姑四處喊讓爸爸回去,爸爸從樹上掰一個荊刺向腿上紮,一看痛得受不了還是不敢回去;直到估計王瘸子走了,才悄悄溜回家鑽進被窩,可半夜王瘸子來了,一下子就把針“甩”進屁股裡了。
再如,一夥小朋友們在一起發壞,那一次竟然把人家的雞、鴨翅膀别上,扔進到井裡,惹得人家四處尋找和罵聲連天…… 爸爸講一個泓泓笑一陣、比劃一陣,尤其聽到扔人家的雞和鴨子的情節時,笑得可開心了,說:“爸爸,你小時候怎麼這麼壞呀!” 一中午又說又樂,泓泓精神為之一振,不僅吃了飯,水豆也在不知不覺中消了好多。
那天下午爸爸練書法,泓泓抖着小精神站在旁邊看。
聽媽媽說爸爸寫的是一個“龍”字,便說:“給我也寫一個。
” 爸爸當即給泓泓寫了一個“龍”字,并且題了一行字說:“小女泓泓忽出水豆,痛苦之狀令人心焦。
今日好轉,令父寫龍字以示之,父欣然矣。
但願小女如龍之飛騰也。
丁醜年冬月。
” 晚上爸爸将字貼到泓泓屋裡的牆上,泓泓病好後幾次告訴來玩的小朋友說:“這是我爸給我寫的龍。
我爸小時候可調皮啦!” 87 爸爸的長篇小說《騷動之秋》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後,報紙電視上經常出現爸爸的名字。
原先泓泓就認識劉玉民三個字,也知道《羊角号》,這一次又知道了《騷動之秋》,于是經常指着報紙上的标題說:“《騷動之秋》,《騷動之秋》!” 媽媽問泓泓:“爸爸得了大獎,成了大作家,你将來能不能也成大作家呀?” 泓泓說:“不,我要當鋼琴家!” 媽媽問:“能得大獎嗎?” 泓泓說:“能!比爸爸的還要大!” 媽媽說:“聽見了嗎?你閨女說比你還要大呢。
” 爸爸說:“好啊,那就等着瞧吧!” 88 1998年元旦到來。
早晨,爸爸特意去買回圓宵、年糕。
年糕是年年高的意思,圓宵就要解釋一番了。
爸爸先是告訴泓泓元旦就是每年的一月一号,一月一号就是元旦。
泓泓聽後說:“元旦元旦,圓圓的鴨蛋。
”接着又說起順口溜來:“圓圓的鴨蛋不好看,一口吃了二斤半。
” 爸爸說:“你的嘴那麼大呀?” 泓泓又說:“圓圓的鴨蛋真好看,一口吃了四斤半。
” 爸爸說:“那不更多了嗎?” 泓泓又說:“圓圓的鴨蛋不好看,一口吃了八斤三。
” 爸爸說:“這是大象吧?” 于是,父女兩人笑成了一團。
89 春節前五六天媽媽又病了,那天爸爸領泓泓去買過節的衣服,回來的路上,見一個清掃工的十多歲的小女兒正在幫着媽媽掃院子。
爸爸說:“那天看見一個賣東西的小女孩幫着媽媽賣東西,有闆有眼的。
那個孩子跟她媽學賣東西,這個孩子跟她媽學掃院子,你跟你媽學什麼呢?” 泓泓略略想了想,大聲道:“我跟我媽學長病!” 那逗得爸爸一陣大笑,回家後媽媽卻恨恨地說:“好你個小閨女子,看我不揍你的屁股!” 泓泓卻隻管笑着跑開了。
90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每晚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浒傳》,為了讓泓泓也能看一看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爸爸特意為她調整了學鋼琴的時間。
開始并沒有什麼,看到晁蓋死後,宋江一心求朝庭招安,尤其是捉到高俅後竟然以禮相待,不許林沖報仇的情節時,泓泓十分氣憤。
那天出去的路上爸爸問:“宋江這個人好不好啊?” 泓泓說:“好惡心!” 爸爸問:“怎麼個惡心呢?” 泓泓說:“他對壞人還那麼禮貌,也太禮貌了吧!” 爸爸說:“好,還是孩子說得對,惡心!” 正月十三,《水浒傳》播完後大家都感到很悲切,第二天上幼兒園回來,爸爸問泓泓:“你們小朋友都看《水浒》了嗎?” 泓泓說:“看啦。
” 爸爸問:“他們喜歡誰呀?” 泓泓說:“喜歡林沖。
” 爸爸問:“為什麼呢?” 泓泓說:“因為林沖英雄,有本事。
” 爸爸又問:“那小朋友們最恨的是誰呀?” 泓泓說:“最恨宋江。
” 爸爸問:“為什麼呢?” 泓泓答:“他不讓林沖殺高俅。
” 爸爸問:“這是誰說的?” 泓泓說:“劉玉亭婷說的。
劉玉婷說:讨厭的宋江,有病的宋江,神經的宋江,惡心的宋江。
” 爸爸說:“好,寫了半天演了半天,宋江成了最讓人恨的了。
” 第二天泓泓又說:“高俅這個名字我都不願聽,他太壞了。
我要是有這麼個爸爸,非把他剁成肉漿不可。
” 爸爸說:“他要真是你爸爸你就不說他壞了。
” 泓泓問:“為什麼呀?” 爸爸說:“向着你爸爸呀。
” 泓泓不語,片刻卻又自言自語道:“他要是我爸爸,我就把他撕成肉漿,包起來吃!” 一部電視劇給予孩子們的影響竟是如此強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文藝作品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教會人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91 電視裡連日播出違法分子以制造銷售假酒危害群衆的節目,那引起了泓泓和爸爸媽媽的一緻譴責。
那天泓泓邊看電視邊問爸爸:“對這些造假酒的什麼辦法處理最好呀?” 爸爸說:“你說呢?” 泓泓說:“把他們關到牢房裡,什麼也不給他吃,隻放幾瓶假酒讓他們喝,還省了幾顆槍子兒呢!” 爸爸說:“哎,你這個辦法好!” 泓泓說:“那電視裡的叔叔怎麼沒想到啊?” 爸爸說:“你比電視裡的叔叔聰明呗。
” 泓泓很高興說:“要是我,就讓他們自己喝自己造的假酒,看他們還造不造啦!” 92 晚上,泓泓邊看電視邊給爸爸講幼兒園的故事,說:“XX家裡生了一個龍鳳胎。
” 爸爸說:“你還知道龍鳳胎?龍鳳胎是什麼意思?” 泓泓說:“龍鳳胎就是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意思呗。
”又說:“可是生下來營養不良,缺點微量原素。
” 爸爸說:“啊,缺點什麼微量原素啊?” 泓泓說:“還缺點細胞。
” 爸爸說:“你這都是哪兒來的理論?” 泓泓說:“是科技博覽上說的。
” “科技博覽”是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欄目,很受泓泓歡迎,幾乎每天看過焦點訪談之後,她都要堅持看完這個節目。
93 寶寶、貝貝是一對同胞姐妹,在幼兒園裡與泓泓是好朋友。
那天泓泓說,寶寶貝貝要跟她爸爸媽媽去美國,幼兒園裡的老師同學都給兩人送禮物。
爸爸問:“你送了嗎?” 泓泓說:“沒。
” 爸爸說:“準備送嗎?” 泓泓說:“嗯。
” 爸爸說:“送什麼呢?” 泓泓找出一張賀卡,說:“我送這。
” 爸爸說:“上面得寫幾個字吧?” 泓泓說:“寫送給寶寶貝貝。
” 爸爸說:“那有什麼意思呀,得寫點有意思的才行。
” 泓泓說:“我以後到美國找她玩呗。
” 爸爸說:“光是玩啊?長大了,說不定你還到美國當大學者呢。
” 泓泓說:“大學者是什麼呀?” 爸爸說:“大學者就是……你就這樣寫,等你長大了到美國當大學者時再去找她玩。
” 泓泓說:“嗯!我不當大學者。
” 爸爸說:“那你當什麼呢?” 泓泓說:“我當和平大使——電視上都是這麼說的。
” 爸爸說:“當和平大使更好。
你就寫:等我長大了到美國當和平大使時再去找你玩兒。
” 泓泓果真一筆一劃地把那話寫到賀卡上,并且送給了寶寶、貝貝。
這是一種憧憬還是一種預言?但願真的會有那麼一天。
94 泓泓的鋼琴彈得越來越好,尤其媽媽患病住院那段時間裡,她完全是自己認譜、自己練琴,受到了林老師的多次表揚。
那次林老師又布置作業後,她回家摸了幾遍,第二天就能夠自己彈出來,到禮拜四時那個長曲子就能背下,并且彈得有滋有味了。
爸爸看着好不高興,哪想到老師面前一彈,出現了幾處明顯的錯誤。
這一來林老師不肯了,把泓泓好批一通,說:“表揚了你幾次就不知道怎麼好了!誰讓你彈這麼快的?都給我彈錯了有什麼用?以後要慢慢練,沒讓快的時候不準快!” 爸爸擔心泓泓受不了,說:“老師批評得對,不能浮燥,要慢慢練才能真正學會。
” 泓泓不言語,但看得出來還是接受了批評的,以後練琴時就再也不那麼貪多求快了。
95 媽媽從臘月一直病到四月中旬,先是在省立醫院,後來轉到千佛山醫院,什麼都檢查了,結果仍然是一個炎症消不下去。
爸爸在省裡開政協會議期間,泓泓每天下午和姥姥一起到千佛山醫院給媽媽送中藥。
政協會結束後,爸爸要去北京參加茅盾文學獎頒獎大會,臨行前一天到醫院看望時,爸爸告訴姥姥和媽媽說,會上還有一個發言要準備一下。
晚上泓泓忽然打來電話說:“爸爸,我給你打電話就是告訴你,你到北京去的發言不用準備了,就把媽媽的那個炎給發了吧!” 爸爸先是沒聽明白,聽明白後哈哈大笑說:“這是誰告訴你的?” 泓泓說:“是媽媽說的。
” 爸爸說:“不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吧?” 泓泓說:“不對,是媽媽說的。
” 後來爸爸問清楚,那話确是出自媽媽之口;盡管這樣爸爸還是很高興,因為孩子絕不冒功自好。
96 媽媽的病越來越重,從千佛山醫院轉到省立二院又轉到省胸科醫院、省中醫醫院,進行了多種治療仍然不見效果。
爸爸幾乎每天都在醫院裡照護,多虧家裡來了一個小靜姐姐,泓泓才算是有了一點依托。
媽媽每天高燒不退,那天醫生實在沒有辦法,隻得用了一種“栓”劑,結果燒倒是退了,人卻眼看要不行了。
媽媽開始向爸爸交待後事:一是要帶好泓泓,二是不要斷了與娘家的聯系,三是家裡櫥子裡還有一筆存款。
前面爸爸應了,說泓泓也是我的孩子,我當然要照看好;後邊的就不讓媽媽說了。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搶救,媽媽終于轉危為安。
但不久媽媽的病又加重了,隻好再次轉到省立醫院進行搶救。
那些日子,爸爸經常是早晨八九點鐘走,夜裡三四點鐘回。
但每個星期天總要讓泓泓去醫院看望媽媽一次。
那天泓泓去舅舅家,晚上睡覺中忽然哭了起來。
舅媽問怎麼回事,她說做了一個夢,媽媽被毒蛇給咬死了。
舅媽好一陣寬慰泓泓才又睡着了。
這是媽媽病危後,泓泓也是全家人的第一個不詳的預感(另一個預感是一群烏鴉,在媽媽去世前幾天,每晚都要到泓泓舅舅窗外的一棵樹上亂叫),但願那不會變成現實。
97 泓泓最後見到媽媽是七月十八号下午。
那時媽媽每日高燒不退,醫院裡每天注射的全是國外進口的升白劑和抗生素,但炎症沒能消下去不說,白血球也越殺越低,以至于幾乎檢測不出來了。
前一天晚上,媽媽已自覺不久于人世,說是想見一見女兒,爸爸趕緊把泓泓領到病床前。
但泓泓并不知情,與媽媽說過幾句話後,就隻顧玩起來,直到臨走時才讓媽媽摸了摸小臉蛋。
媽媽一直說的隻有一句話:“你可一定要好好學習呀!你可一定要好好學習呀!” 誰也沒有想到,這就是泓泓與媽媽最後的訣别。
晚上,媽媽對爸爸說:“我枕頭底下是不是有三百塊錢?” 爸爸說:“有。
” 那是區裡領導看望媽媽時留下的。
媽媽說:“這三百塊錢就給泓泓過生日吧。
” 泓泓的生日眼看就要到了,爸爸本來打算讓她到病房與媽媽一起過的。
但二十号上午,媽媽的腦血管突然出現破裂,造成左手五指失控,随之眼底出血、胃出血,到夜裡十一點時,病情已經到了危急時刻。
爸爸安慰媽媽說:“明天讓泓泓給你彈琴。
” 媽媽不解,說:“怎麼……” 爸爸說:“家裡不是有個小錄音機嗎,讓她錄下來,拿來放給你聽不就是了。
” 媽媽高興地點了點頭,可當晚爸爸回去得太晚,加之錄音機沒有電池,隻好等第二天再錄。
可第二天早晨六點大姨便打來電話,說是媽媽不行了,讓爸爸趕緊去。
爸爸為了滿足媽媽最後的願望,趕緊去買來電池,告訴小靜姐姐,泓泓起來後讓她趕緊彈琴和錄音,然後送到醫院去。
然而萬萬沒有料到的是,爸爸趕到醫院時媽媽已處于昏迷狀态,過了不到一個小時就離開了人世。
其時離媽媽的四十四歲生日不過十幾天,離泓泓的七歲生日不足兩天。
而那天早晨起來,不知是因為已經有了某種預感還是什麼原因,不管小靜姐姐怎麼說,原本挺聽話的泓泓就是不肯彈琴和錄音了。
媽媽由此永遠也沒能再聽到女兒的琴聲。
但在為媽媽換衣服和合上眼睑時——媽媽平時睡覺也總是半睜着眼睛——爸爸反複說的一句話是:“你女兒正在為你彈琴哪!你女兒正在為你彈琴哪……” 的确,媽媽是帶着對泓泓琴聲的記憶,駕鶴西去的。
98 媽媽死了,按濟南的規矩應該第三天火化,但第三天恰巧是泓泓的生日,爸爸便力主延後一天。
這期間,因為不想讓泓泓知道事情的真相,爸爸明确提出不希望有人到家裡來吊唁和送花圈,但前來吊唁和送花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第一天晚上泓泓就覺出不妙來了,問爸爸:“他們這是幹什麼呀?我媽又沒死!” 為了不驚擾泓泓,第二天一早,爸爸就讓姥姥把泓泓接走了。
第三天晚上,為了給泓泓過生日,全家人聚集在泓泓老舅家。
傍晚,為了給泓泓打點預防針,爸爸領她去齊魯賓館買東西時,告訴她媽媽太累了,已經睡着了;睡在鮮花和綠地中間,很美很美的一副模樣兒。
泓泓似乎意識到什麼,卻什麼也沒說。
爸爸說:“媽媽雖然睡了、不回來了,爸爸卻永遠是你的爸爸和好朋友,姥姥姥爺也永遠是你的姥姥姥爺,大姨三姨老舅也永遠是你的親人,大家都會永遠地關心你、愛護你的。
” 在進賓館大門時,泓泓忽然說:“爸爸,我就是不要你給我找那個。
”說着,用手指在空中比劃了一下。
因為媽媽去世前,幼兒園裡有的小朋友就給泓泓說過如果媽媽死了,爸爸要給她找後媽的事兒,爸爸看她這個樣子立刻就明白了,卻故意裝作不懂的樣子問:“什麼呀?你說的什麼呀?” 但泓泓隻是用手在空中比劃着,說:“就是那個,那個!” 爸爸無言以對,隻好反複告訴泓泓說:“孩子你要相信,爸爸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不管到什麼時候都是你最好的朋友!” 晚上的生日宴席,姥姥姥爺也來了,本來氣氛凝重,泓泓意外地興奮——到底是孩子,到底她也沒有真正明白媽媽到哪兒去了——這一來把整個晚上的氣氛都改變了。
這倒讓姥姥姥爺暫時忘記了悲痛,說:“隻要孩子高興就什麼都好。
” 媽媽單位——市中區婦聯的八個阿姨,每人送來一百塊錢,說是泓泓的媽媽沒有了
長島是山東最大的海島,地處渤海與黃海的交接線中央,上面生活着上萬名當地群衆和解放軍官兵。
島上天清海藍,吃的是魚蝦蟹鼈,洗的是海澡天風,是難得的避署盛地。
泓泓和媽媽上島後,爸爸帶着娘兒倆看了月牙灣、九丈崖等不少名勝,使二人很高興。
那天爸爸要去海裡的幾個小島采訪,媽媽問:“我和泓泓呢?” 爸爸說:“難得來一次,一起去吧。
” 媽媽擔心海上不安全,爸爸說:“沒事兒,有事一起死不也挺好嗎?” 媽媽聽這樣說,先是一怔,随即卻爽快地應道:“行!” 八月的長島其實是一年中風浪最少、最小,也最為安全的季節。
但媽媽的回應還是讓爸爸心中為之一動。
第一站去的是南城隍島。
島上盛産海參,是一個相當富裕的村子。
一家人在一間簡宜的房子裡住下後,第一夜喝的用的都是從陸地拉來的甜水,第二天早晨的稀飯就變成鹹中帶苦的海水的味道了。
那使泓泓和媽媽知道,島上景色美麗、小樓連幢,生活其實還是蠻艱苦的。
從長島去南城隍島坐的是渡輪,從南城隍島去另外兩個小島時坐的就隻有漁民的小艇子了。
這些小艇子速度很快,但隻能坐三四個人,且沒有一點遮風擋浪的東西。
第一次因為距離近,從這個島就能看見那個島,并沒有覺出太大問題。
第二次就不同了,小艇在茫茫大海中行駛,前不見邊後不見岸,泓泓和爸爸媽媽披着一塊膠質雨布,并排坐在小艇中間的橫梁上,完全是一種生死由天的感覺——其時如果出現意外,那是如同一塊石頭落水,連一點痕迹也休想留下來的。
那一刻,爸爸真切地感受到一家人生死與共的涵義。
有感于此,回到濟南後爸爸特意寫了一首“長島行”的詩: 八面波濤一線雲, 一艘漁艇載三人。
為譜新曲進長島, 幾出海港幾漁村。
嬌女咿呀方識字, 愛妻铿锵始吐金。
膠衣披戴遮水霧, 鷗鳥起舞奏海琴。
小島終見芳草綠, 登岸倍覺泥土親。
心無怯懼非本色, 生死與共得虎贲。
66 也許是受爸爸媽媽影響,泓泓很關心政治,沒有少兒節目時政治方面的電視片、電視劇照樣看得津津有味。
媽媽時常說,泓泓長大了當不了是個搞政治的,有人也預測說,泓泓長大了要比爸爸媽媽強出很多。
最近一段,電視連續劇《遠東陰謀》正在熱播,爸爸媽媽每晚都要看,泓泓也看得入迷。
因為劇中寫了不少日本人侵略東北的故事,一到八點十分泓泓就喊:“爸爸,日本鬼子又要來啦!” 那晚,電視劇播過,上床後已經十點多了。
燈熄過好一會兒,爸爸以為她已經睡着了,她卻忽然翻身坐起來問:“爸爸,要是日本鬼子再來侵略,咱們怎麼辦哪?” 爸爸眼看要睡着了,先是沒回聲,見泓泓不肯罷休,才不得不回了一句說:“那就把他們消滅掉哇!” “哦。
”泓泓這才如釋重負地翻了一個身,進入夢鄉去了。
67 星期天下午,爸爸媽媽領泓泓上山摘酸棗兒。
因為時間有點晚了,樹上的酸棗很少,有的也多是又青又生。
摘了一會兒,泓泓便随口編起歌謠:“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媽媽吃個夠。
” 之前,泓泓與爸爸對詞,往往是爸爸對的押韻泓泓對的不押韻,這一次爸爸一聽“熟”、“夠”正合音韻,立刻表揚說:“好。
不但詞好,韻也押得好!” 這一下泓泓上了情緒,不停地唱起來: “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爸爸吃個夠!” “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老師吃個夠!” “果子果子快成熟,讓我小朋友們吃個夠……” 爸爸說:“光是‘熟’和‘夠’嗎?想想看,還能不能變個詞兒?” 泓泓小嘴巴一抿,小眼睛一眨巴,說:“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爸爸别犯愁!” 爸爸一下子樂了,說:“好小子,行,有兩把刷子!” 媽媽也拍着手說:“太好啦!比你爸爸強多啦!” 泓泓樂壞了,立刻唱起來: “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媽媽别犯愁!” “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老師别犯愁!” “果子果子快熟透,讓我小朋友們别犯愁……” 68 爸爸早晨起來經常都要上山鍛煉。
那天鍛煉回來,走到走廊上就聽到泓泓的笑聲,便随口道:“這個泓泓!” 泓泓在屋裡聽到了,當即回道:“這個爸爸!” 爸爸進屋,又說:“這個孩子!” 泓泓又答:“這個爸爸!” 爸爸說:“這個臭孩子!” 泓泓又答:“這個臭爸爸!” 爸爸說:“說爸爸是臭爸爸這可不大好啊。
” 泓泓說:“說孩子是臭孩子這可不大好啊。
”說完又道:“好玩吧?” 爸爸說:“行,跟爸爸打嘴仗的本事越來越大了。
” 69 早晨起來,爸爸在泓泓的小臉上親了一口。
泓泓立刻嚷道:“不對,不對!親那一個!” 爸爸一怔,還沒明白過來,泓泓又指着媽媽住的裡屋嚷道:“那一個!那一個!” 爸爸說:“一個小臭孩,沒有你不懂的事兒!” 晚上,電視出現夫妻擁抱吻别的戲,泓泓對媽媽說:“你和爸爸也應該親熱才對。
” 媽媽說:“我和你爸爸本來就親熱呀。
” 泓泓說:“那你們怎麼還吵架呀?” 70 泓泓每每聽人講一件事或者看電視上演一個場景,便會一本正經地編起故事,如:“我小的時候看到一隻大獅子,好兇好兇的,她有一個小寶寶,長得跟小狐狸似的。
兩個人可好了,就是大獅子總不讓小寶寶到林子裡去玩……” 或者:“今天在幼兒園,老師讓我們捉迷藏,崔小小鑽到桌子底下去了。
桌子底下藏着兩隻小烏龜,一張嘴,叭嗒一下,就把崔小小的小腳丫丫給吞到肚子裡了……” 泓泓有時還會“拽詞”,如媽媽說一句“鵝毛大雪”,她就會接一句“牛毛細雨”。
爸爸想一想這“牛毛細雨”确有獨到之處,而且确乎屬于泓泓的發明和創造。
媽媽說:“看來将來是非當作家不可了。
” 爸爸心裡得意,嘴上卻說:“還是别了。
作家是人當的嗎?你沒見我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嗎?” 71 泓泓在後勤幼兒園待了一年,媽媽就要給她另換地方。
原因是幼兒園一次搞活動,後勤首長和家長們都到場,回答問題時盡管泓泓舉了幾次手,老師總不點她的名,總把機會讓給後勤機關的孩子。
這本屬正常情況,機關幼兒園向領導彙報,當然首先得點機關自身的孩子。
爸爸覺得沒什麼,媽媽卻認定這是歧視,對孩子成長不利。
其時正趕上市婦聯的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開班,媽媽便咬定非轉不可。
開始爸爸不同意,沒幾天泓泓也攪了進來,與媽媽唱起一個調子,硬說後勤幼兒園如何如何,非要去婦兒中心不行。
爸爸認定後勤幼兒園最适合,說:“要轉也行,轉了再想回來,後悔藥可是沒地方吃去。
” 媽媽說:“轉了就沒想再回來。
” 爸爸又說:“這可是你非轉不可的,以後接送的事兒我可是一概不管了。
” 媽媽說:“行,以後接送的事兒就不勞你的大駕了。
”說過又發狠似地說:“我就不信,我不能把我閨女培養成個人材!” 泓泓先是在一旁聽,這時也插進話來說:“爸爸不接我也能回。
” 爸爸說:“能的你!” 泓泓說:“就是,老師說了,萬水千山都不怕,有事趕緊找警察。
” 爸爸哭笑不得,隻好聽由母女倆轉到婦兒中心去了。
從路程上說,婦兒中心比後勤遠了一倍;去時一路下坡,回來時步步爬高。
開始一個禮拜,爸爸咬定就是不接不送,讓她們娘兒倆折騰去;但過了一個禮拜便隻好自食其言了——媽媽工作忙、身體又不好,更重要的是泓泓放學的時間比媽媽下班要早一個小時,加上媽媽時常不按時下班,有兩次媽媽去接時,婦兒中心裡隻剩下泓泓一個人。
那讓爸爸很不放心。
但願婦兒中心幼兒園,能為泓泓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72 泓泓是從五歲半學起彈鋼琴來的,老師是爸爸當年的戰友、前衛文工團的作曲家林老師。
第一次登門,是爸爸用小木蘭帶着泓泓和媽媽一起去的。
林老師很熱情也很嚴肅,告訴說要學就得好好學,不好好學就走人。
還告訴說,學鋼琴不能嬌滴滴的,他兒子就是自小給打出來的,這會兒已經考上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了。
林老師問泓泓怕不怕,泓泓說:“不怕。
” 泓泓手指修長,跨度大,手指落到琴鍵上也有勁兒,屬于比較适合彈鋼琴的那一種。
但學彈鋼琴是一件十分艱苦枯燥的事兒,上課必須認真聽講不說,下課後還要留不少作業,回來必須彈熟,否則下一節課就接不上了。
開始幾節課泓泓表現不錯,受到林老師的表揚,但時間一長,泓泓怕苦怕累和偷工減時、耍小聰明的毛病就出來了,特别是作業看起來都完成了,實際上虛于應付,離老師的要求相去甚遠。
由此,幾次受到林老師的批評。
為了幫助和監督泓泓完成好作業,每晚練習彈琴時媽媽都要陪在一邊。
即使這樣,泓泓也還是每每分心和偷懶。
孩子貪玩,這本是天性,媽媽急了當不了就得訓她一通或者揍她幾下。
媽媽身體多病,每天上班也很勞累,加上泓泓不懂事,經常便氣得抹起眼淚。
媽媽眼淚一抹泓泓也跟着抹,于是,好幾次兩個人的淚水就抹到了一塊兒。
林老師批評起來很嚴厲,有幾次泓泓對爸爸說:“爸爸,我不想學鋼琴了。
” 爸爸說:“那不行。
你沒聽林老師說彈鋼琴對孩子一輩子都有好處嗎?再說老師批評是為了你好,想打退堂鼓可是不行。
” 這樣泓泓總算堅持下來了。
過了一段琴彈得有了進步,受到林老師幾次表揚,她的情緒也穩定下來了。
鋼琴是一門高雅藝術,像所有高雅藝術都要經過痛苦而又持久的努力一樣,學彈鋼琴也是一件十分磨人的事兒,但願泓泓能夠堅持下來。
73 爸爸去北京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回來,要與泓泓合一個影兒。
泓泓說:“把我的獎狀也拿來。
” 她說的獎狀就是那個“齊魯新苗”證書。
證書拿來後,父女倆一個戴着出席證,一個捧着獎狀,這才讓媽媽按下了快門。
那天晚上爸爸要看新聞聯播,泓泓非要看少兒節目不可。
爸爸說:“爸爸是個作家,得知道國家大事懂嗎?” 泓泓說:“你又不是江澤民、李鵬!” 江澤民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李鵬是國務院總理,因為電視上經常出現他們的名字,泓泓也給記住了,但用他們的名字說事兒,這還是第一次。
爸爸說:“哦,隻有江澤民、李鵬才能關心國家大事啊?” 泓泓卻拐了彎兒,說:“你要是江澤民,我不就得叫江泓泓了嗎?” 爸爸說:“江泓泓才更得關心國家大事呢。
” 泓泓這才不吱聲了,乖乖地跟着爸爸看起新聞聯播來。
74 幼兒園放學之後,泓泓經常還要再玩一會,這樣回家往往也就晚了。
那天回家又晚了,爸爸批評了幾句,泓泓不服說:“你就别管啦!” 爸爸說:“沒那事兒,爸爸不管誰管哪?” 吃飯時爸爸把泓泓的話學給媽媽聽,泓泓不高興了,對媽媽說:“把爸爸賣了吧!” 媽媽說:“把爸爸賣了,誰掙錢呢?” 泓泓說:“媽媽。
” 媽媽說:“你媽媽掙不了多少錢。
” 泓泓說:“那我掙。
” 爸爸說:“你能掙多少錢哪?” 泓泓說:“十千八百!” 爸爸說:“就那麼一點點啊?” 泓泓說:“一萬!” 媽媽問:“那你爸爸能賣多少錢呢?” 泓泓說:“八百。
” 媽媽說:“那還不夠買一件衣服的。
” 泓泓又說:“九百八!” 顯然,在泓泓的腦子裡九百八就是最多的了。
媽媽又問:“那你什麼時候能掙錢呢?” 泓泓說:“爸爸賣了泓泓才掙,爸爸不賣泓泓就不掙啦!” 爸爸笑了,說:“你這個小東西,敢賣爸爸!” 泓泓說:“賣着玩兒呗!” 爸爸說:“賣你爸爸玩?那我賣你玩行嗎?” 泓泓嚷一聲:“不行!”跑掉了。
75 春節剛過,那天晚上睡覺前泓泓隻顧玩,讓她洗手洗臉總是不聽,後來爸爸動員着、推着把她送到水池邊,她手裡卻還是玩着一個紅豆豆。
爸爸說:“給我吧,我給你拿着。
” 泓泓不肯,說:“我得送給我的孩子。
” 爸爸吃了一驚,說:“啊,你的孩子?” 泓泓說:“将來,将來我也得有孩子呀。
” 爸爸問:“你要孩子幹什麼呢?” 泓泓說:“要不多寂寞呀!” 爸爸說:“好,原來是怕寂寞才要孩子的。
” 76 鄧小平逝世,家裡電視上總議論這件事。
那天回家,泓泓告訴爸爸說:“小朋友們可關心政治啦。
” 爸爸問:“怎麼關心哪?” 泓泓說:“小朋友們都對老師說,鄧小平死啦。
” 爸爸問:“老師怎麼說呢?” 泓泓說:“老師沒說話。
” 因為泓泓經常關心政治,爸爸說:“是不是你說的呀?” 泓泓說:“不是,是×××。
” 爸爸問:“幼兒園裡有沒有唱歌的、彈琴的呀?” 泓泓說:“有。
” 爸爸說:“鄧小平死了怎麼還唱歌、彈琴呀?” 泓泓說:“那是哀歌、哀琴。
” 爸爸說:“這是誰告訴你的?” 泓泓說:“沒有哇。
鄧小平都死了,那還不是哀歌哀琴哪?” 爸爸這才知道世界上還有哀歌哀琴一說。
77 泓泓學彈鋼琴的時間定在每禮拜天下午五點,但有時也有變化。
那個禮拜六早晨起來,林老師打來電話讓泓泓上午十一點去,爸爸叫泓泓起床時說:“那天林老師說了,泓泓的小歌唱得不錯。
”泓泓很高興,一骨碌翻身爬了起來。
爸爸說:“可不知道孩子的鋼琴彈得好不好啊?” 媽媽走過來對泓泓說:“咱們今天去一彈,老師肯定得誇,說這孩子的鋼琴彈得這麼好哇。
” 誇着,泓泓就穿起衣服來。
但穿着,還要耍賴。
爸爸說:“孩子如果不好好的,老師肯定不高興,說這個孩子連個鋼琴都不會彈。
” 這一說泓泓忽然哭了。
原來這一段她的鋼琴有了不小進步,爸爸這樣說覺得傷了自尊心了。
爸爸趕緊改口說:“爸爸說的是孩子四歲的時候不會彈。
” 泓泓還是哭,因為四歲時她已經會彈一點電子琴了。
爸爸又說:“三歲,孩子三歲的時候不會彈。
” 泓泓還是哭。
爸爸又說:“是一歲。
”并且問她說:“你一歲的時候會彈琴啊?” 泓泓這才好些了,但直到媽媽拉着她的小手,在爸爸屁般上打了一下,才算是不哭了。
爸爸說:“這是光能聽好話,一句不好的也不能聽啊!” 78 早晨起來,爸爸讓泓泓去漱口,說:“不漱口嘴那麼臭,誰敢親你呀?” 泓泓說:“要是漱了呢?” 爸爸說:“那就好香好香的呗。
” 泓泓接下說:“好甜好甜。
” 爸爸說:“像個香水味兒。
” 泓泓說:“像個蘋果味兒。
” 爸爸說:“像個石榴味兒。
” 泓泓說:“石榴好酸好酸!還不如像個杏子、桃子味兒哪!” 爸爸說:“像個茉莉花味兒。
” 泓泓說:“好臭好臭。
” 爸爸說:“像個玫瑰花味兒。
” 泓泓又說:“好臭好臭。
” 爸爸說:“像個月季花味兒。
” 泓泓還說:“好臭好臭。
” 爸爸說:“不對吧?你忘了爸爸養的月季花好香好香的嗎?” 泓泓說:“好臭好臭就是好香好香的意思呀。
” 爸爸說:“啊,還有這一說呀?” 為了一句話或者一件事、一個小問題,泓泓經常都要與爸爸對上一陣詞兒的。
79 泓泓的鋼琴學了兩個多月,會彈幾首練習曲了便驕傲起來。
有時爸爸督促她練琴她就說:“你會彈嗎?” 爸爸說:“我不會彈就不能管你啊?” 有幾次爸爸用單手彈《東方紅》和《白毛女》插曲,被泓泓聽到了。
那次她彈琴時沒精打彩,爸爸告訴她彈琴必須打起精神,打不起精神就不可能彈好,她不服氣說:“你會彈嗎?” 沒等爸爸反駁,泓泓又說:“哦對了,爸爸會,爸爸會彈《東方紅》。
”完全是一副嘲笑和不屑一顧的神氣。
有一次在林老師家,林老師家的劉阿姨誇泓泓聰明,爸爸說:“這個小東西可驕傲啦。
” 劉阿姨說:“這還不到時候呢,等自己會彈個小曲子了你就看吧。
” 路上,爸爸告誡泓泓不要驕傲。
泓泓說:“還是你不會彈呀!” 爸爸說:“爸爸不會彈琴可會寫文章,你會嗎?” 泓泓這才不吱聲了。
有了一點小進步就驕傲,一驕傲就把尾巴跷到天上去了,連爸爸都不瞧在眼裡,泓泓這個毛病很值得警惕呢。
80 爸爸去賓館參加新任領導幹部學習班,兩個晚上沒回家。
那天晚上通電話時,得知泓泓的一副叫作《趕鴨》的畫被選中參加省裡舉辦的慶祝六一兒童節畫展。
那副畫是爸爸在家時看着泓泓畫的,構圖、上色都是泓泓自己搞的;畫的是一個紮着辮子的小姑娘,手裡拿着一根柳枝,背對觀衆、面向池塘,正在牧鴨的情形;她的面前和腳下也有不少小鴨在浮遊,而水塘的對面則是幾座山和房子。
爸爸隻是提議,池塘邊應該加一條表示堤岸的棕色線條。
畫中的色彩與生活和自然中的完全不同,連水都畫成了紅色。
開始爸爸不理解,但泓泓說是老師讓這樣畫的,老師說孩子的畫就應該充滿幻想,怎麼漂亮怎麼畫。
爸爸這才知道,如今孩子們的畫,與自己記憶和想象中的已經大不相同了。
畫是幼兒園老師要的,沒想被選到省裡參展,而且是婦兒中心幼兒園中唯一一幅入選作品,這讓爸爸很是高興。
泓泓在電話上說:“星期五到星期天展覽,媽媽要你領我去。
” 爸爸正好星期五結業,便爽快地答應了,星期六上午果然打了一輛車,與泓泓一起去了省美術館。
因為去的有點晚,開幕式已經過去了。
但人還是很多,不少小朋友都是從外地專程趕來的。
參展的作品色彩絢麗、極富變化性、裝飾性,有的确乎相當出色。
但泓泓沒有心思看别人的作品,一門心思要找的是自己的那幅《趕鴨》。
《趕鴨》被挂在婦兒中心專版(除了《趕鴨》,專版中的作品都是美術班學員們畫的)顯眼的位置上,爸爸和泓泓在畫作前照了好幾張相,出來後又專門在展廳和美術館大門前留了影。
每次照第一張時泓泓都很聽話,但第一張過後,便要做出種種不雅或者搗亂的姿勢來了。
看畫展時爸爸幾次提醒泓泓,入選是好事,但比起人家那些好作品還有不小差距,得繼續努力才行。
泓泓卻一點都不謙虛地說:“以後我也能畫好!” 的确,畫展入選的小作者大多七八歲、十一二歲,大的還有十五六歲的,不足六歲的泓泓要算是最小的了。
自年初爸爸送泓泓跟劉老師學畫畫,她的進步應該說是很大的,爸爸從内心裡感到高興和自豪。
但願泓泓能夠不斷進步,長大了真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81 晚上泓泓吃西瓜,每一塊都要先把種子剝掉再吃。
爸爸批評說:“你還活得挺仔細的呢!” 泓泓說:“我和劉玉婷都活得挺仔細。
” 爸爸說:“那有什麼用?” 泓泓說:“能多活好多年哪!” 爸爸說:“多活好多年有什麼用?” 泓泓說:“能保衛國家,把國家保衛得棒棒的,誰也不敢來侵略呀。
” 爸爸說:“說大話呀?又沒什麼本事,怎麼保衛?” 泓泓說:“将來我發明一個好大好大的、誰也不知道的東西,誰要是來侵略,就用它打他!” 爸爸說:“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将來能發明啊?” 泓泓說:“不能。
” 爸爸說:“那還是得好好學習吧?” 泓泓說:“嗯!” 82 晚上泓泓邊看電視邊跟媽媽拉呱說:“媽媽,在幼兒園裡大家都愛!” 媽媽說:“啊?” 泓泓說:“就是。
我愛×××,劉玉婷愛×××,寶寶愛×××,大家都愛。
” 媽媽說:“你愛人家什麼呢?” 泓泓說:“就是喜歡呗!你沒看電視上啊?” 媽媽說:“以後小孩不能說這種話,知道吧?” 泓泓說:“寶寶說,愛×××不會幸福的!” 媽媽說:“你看,這些五六歲的孩子都說了些什麼!” 泓泓卻說:“真的,大家都是這麼說的!” 83 香港回歸在即,電視上每晚都是這類節目。
那天,泓泓忽然喊道:“再過二十天香港就要回歸了,我好高興哦!好高興哦!”喊完繼續畫起畫來。
畫完拿給爸爸一看,竟然是慶祝香港回歸的。
畫面上是兩隻鴿子,一隻藍身黑尾,一隻黃身綠尾,各自叨着一根綠枝合到一起,下面和旁邊還有不少小鳥和彩帶等等。
爸爸問為什麼這樣畫,泓泓說:“兩隻和平鴿飛到一起不就是香港回歸了嗎?” 爸爸說:“香港回歸就讓它回歸吧,你幹嗎還要畫畫啊?” 泓泓說:“我要是不畫一張畫,香港就是回歸了還有什麼意思呀?” 爸爸說:“好,你這張畫太重要了!” 于是讓泓泓寫上名字、日期,鄭重其事地挂到牆上搞起了展覽。
84 泓泓六歲了,站起來能到爸爸半腰高了。
那次爸爸出發去膠東漁村回來,泓泓忽然大談起《紅樓夢》來。
先是說:“寶玉一個爺們兒,老是哭算怎麼一回事啊?” 又說:“林黛玉怎麼老是哭哇?” 還問:“老太太怎麼也喜歡寶玉啊?” 又問:“寶玉那次為什麼挨打呀?” 還問:“賈環怎麼老說人家的壞話呀?” 爸爸覺得很奇怪,便問:“你怎麼知道寶玉、黛玉的?” 泓泓說:“我看啦。
” 爸爸問:“你什麼時候看的?” 泓泓說:“你出發的時候,姥姥來,我們一起看的。
你回來的時候剛演完。
” 爸爸這才知道,泓泓是看了《紅樓夢》電視劇,才生出那麼多疑問和感慨來的。
泓泓還就《紅樓夢》中的人物發起議論,說:“你看人家寶钗多好哇!又漂亮,又聽話,又學習。
” 爸爸說:“這麼說你也喜歡寶钗了?” 泓泓說:“我就是喜歡寶钗嘛,人家多好!” 爸爸說:“好,評論家們總說黛玉是封建主義的叛逆者,寶钗是封建家庭的小寵兒,這下可怎麼說?連孩子都喜歡封建主義嗎?” 看來文藝評論與現實生活之間确是存在不小的距離,中國文化的許多東西是紮了根、入了人心的,不是用一個封建主義或者封建家庭就概括得了、說明得了的。
85 打從過了六歲生日,泓泓變得懂事多了,媽媽高興地說女兒長大了。
那晚不知怎麼說起出國的事兒,泓泓說:“我不出國!” 爸爸問:“怎麼了呢?” 泓泓說:“我不找洋丈夫!” 爸爸逗她說:“不害羞,泓泓不害羞咯!” 泓泓卻理直氣壯地說:“就是,我找好丈夫!” 爸爸說:“這都是誰給你說的?你知道什麼是好丈夫呀?” 泓泓說:“知道。
就是聽話什麼的。
”又把眼睛盯着媽媽問:“爸爸是個好丈夫吧?” 媽媽笑了,爸爸卻恨恨地說:“這個孩子,真是胡扯八道!” 86 泓泓發燒了幾天,那天忽然又發起水豆。
水豆特别多特别猛,把身上差不多全給占領了。
那天晚上眼看癢得受不了,爸爸讓她吃一片安定早點睡覺,但媽媽不同意她也不肯,沒想過了一會兒她居然就睡着了。
第二天病情稍好,中午卻仍然不肯吃飯。
為了轉移她的情緒和減輕痛苦,爸爸講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如那一次因為跟大孩子們上山玩,沒跟家裡說,爺爺奶奶瘋了似地找了一天,傍晚回到家中時,爺爺上去一棍子就把爸爸給撩倒了。
再如一次發疹子,奶奶姑姑去村裡藥社找王瘸子打針,爸爸怕痛,逃到南河沿的小樹林裡;奶奶姑姑四處喊讓爸爸回去,爸爸從樹上掰一個荊刺向腿上紮,一看痛得受不了還是不敢回去;直到估計王瘸子走了,才悄悄溜回家鑽進被窩,可半夜王瘸子來了,一下子就把針“甩”進屁股裡了。
再如,一夥小朋友們在一起發壞,那一次竟然把人家的雞、鴨翅膀别上,扔進到井裡,惹得人家四處尋找和罵聲連天…… 爸爸講一個泓泓笑一陣、比劃一陣,尤其聽到扔人家的雞和鴨子的情節時,笑得可開心了,說:“爸爸,你小時候怎麼這麼壞呀!” 一中午又說又樂,泓泓精神為之一振,不僅吃了飯,水豆也在不知不覺中消了好多。
那天下午爸爸練書法,泓泓抖着小精神站在旁邊看。
聽媽媽說爸爸寫的是一個“龍”字,便說:“給我也寫一個。
” 爸爸當即給泓泓寫了一個“龍”字,并且題了一行字說:“小女泓泓忽出水豆,痛苦之狀令人心焦。
今日好轉,令父寫龍字以示之,父欣然矣。
但願小女如龍之飛騰也。
丁醜年冬月。
” 晚上爸爸将字貼到泓泓屋裡的牆上,泓泓病好後幾次告訴來玩的小朋友說:“這是我爸給我寫的龍。
我爸小時候可調皮啦!” 87 爸爸的長篇小說《騷動之秋》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後,報紙電視上經常出現爸爸的名字。
原先泓泓就認識劉玉民三個字,也知道《羊角号》,這一次又知道了《騷動之秋》,于是經常指着報紙上的标題說:“《騷動之秋》,《騷動之秋》!” 媽媽問泓泓:“爸爸得了大獎,成了大作家,你将來能不能也成大作家呀?” 泓泓說:“不,我要當鋼琴家!” 媽媽問:“能得大獎嗎?” 泓泓說:“能!比爸爸的還要大!” 媽媽說:“聽見了嗎?你閨女說比你還要大呢。
” 爸爸說:“好啊,那就等着瞧吧!” 88 1998年元旦到來。
早晨,爸爸特意去買回圓宵、年糕。
年糕是年年高的意思,圓宵就要解釋一番了。
爸爸先是告訴泓泓元旦就是每年的一月一号,一月一号就是元旦。
泓泓聽後說:“元旦元旦,圓圓的鴨蛋。
”接着又說起順口溜來:“圓圓的鴨蛋不好看,一口吃了二斤半。
” 爸爸說:“你的嘴那麼大呀?” 泓泓又說:“圓圓的鴨蛋真好看,一口吃了四斤半。
” 爸爸說:“那不更多了嗎?” 泓泓又說:“圓圓的鴨蛋不好看,一口吃了八斤三。
” 爸爸說:“這是大象吧?” 于是,父女兩人笑成了一團。
89 春節前五六天媽媽又病了,那天爸爸領泓泓去買過節的衣服,回來的路上,見一個清掃工的十多歲的小女兒正在幫着媽媽掃院子。
爸爸說:“那天看見一個賣東西的小女孩幫着媽媽賣東西,有闆有眼的。
那個孩子跟她媽學賣東西,這個孩子跟她媽學掃院子,你跟你媽學什麼呢?” 泓泓略略想了想,大聲道:“我跟我媽學長病!” 那逗得爸爸一陣大笑,回家後媽媽卻恨恨地說:“好你個小閨女子,看我不揍你的屁股!” 泓泓卻隻管笑着跑開了。
90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每晚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浒傳》,為了讓泓泓也能看一看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爸爸特意為她調整了學鋼琴的時間。
開始并沒有什麼,看到晁蓋死後,宋江一心求朝庭招安,尤其是捉到高俅後竟然以禮相待,不許林沖報仇的情節時,泓泓十分氣憤。
那天出去的路上爸爸問:“宋江這個人好不好啊?” 泓泓說:“好惡心!” 爸爸問:“怎麼個惡心呢?” 泓泓說:“他對壞人還那麼禮貌,也太禮貌了吧!” 爸爸說:“好,還是孩子說得對,惡心!” 正月十三,《水浒傳》播完後大家都感到很悲切,第二天上幼兒園回來,爸爸問泓泓:“你們小朋友都看《水浒》了嗎?” 泓泓說:“看啦。
” 爸爸問:“他們喜歡誰呀?” 泓泓說:“喜歡林沖。
” 爸爸問:“為什麼呢?” 泓泓說:“因為林沖英雄,有本事。
” 爸爸又問:“那小朋友們最恨的是誰呀?” 泓泓說:“最恨宋江。
” 爸爸問:“為什麼呢?” 泓泓答:“他不讓林沖殺高俅。
” 爸爸問:“這是誰說的?” 泓泓說:“劉玉亭婷說的。
劉玉婷說:讨厭的宋江,有病的宋江,神經的宋江,惡心的宋江。
” 爸爸說:“好,寫了半天演了半天,宋江成了最讓人恨的了。
” 第二天泓泓又說:“高俅這個名字我都不願聽,他太壞了。
我要是有這麼個爸爸,非把他剁成肉漿不可。
” 爸爸說:“他要真是你爸爸你就不說他壞了。
” 泓泓問:“為什麼呀?” 爸爸說:“向着你爸爸呀。
” 泓泓不語,片刻卻又自言自語道:“他要是我爸爸,我就把他撕成肉漿,包起來吃!” 一部電視劇給予孩子們的影響竟是如此強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文藝作品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教會人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91 電視裡連日播出違法分子以制造銷售假酒危害群衆的節目,那引起了泓泓和爸爸媽媽的一緻譴責。
那天泓泓邊看電視邊問爸爸:“對這些造假酒的什麼辦法處理最好呀?” 爸爸說:“你說呢?” 泓泓說:“把他們關到牢房裡,什麼也不給他吃,隻放幾瓶假酒讓他們喝,還省了幾顆槍子兒呢!” 爸爸說:“哎,你這個辦法好!” 泓泓說:“那電視裡的叔叔怎麼沒想到啊?” 爸爸說:“你比電視裡的叔叔聰明呗。
” 泓泓很高興說:“要是我,就讓他們自己喝自己造的假酒,看他們還造不造啦!” 92 晚上,泓泓邊看電視邊給爸爸講幼兒園的故事,說:“XX家裡生了一個龍鳳胎。
” 爸爸說:“你還知道龍鳳胎?龍鳳胎是什麼意思?” 泓泓說:“龍鳳胎就是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意思呗。
”又說:“可是生下來營養不良,缺點微量原素。
” 爸爸說:“啊,缺點什麼微量原素啊?” 泓泓說:“還缺點細胞。
” 爸爸說:“你這都是哪兒來的理論?” 泓泓說:“是科技博覽上說的。
” “科技博覽”是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欄目,很受泓泓歡迎,幾乎每天看過焦點訪談之後,她都要堅持看完這個節目。
93 寶寶、貝貝是一對同胞姐妹,在幼兒園裡與泓泓是好朋友。
那天泓泓說,寶寶貝貝要跟她爸爸媽媽去美國,幼兒園裡的老師同學都給兩人送禮物。
爸爸問:“你送了嗎?” 泓泓說:“沒。
” 爸爸說:“準備送嗎?” 泓泓說:“嗯。
” 爸爸說:“送什麼呢?” 泓泓找出一張賀卡,說:“我送這。
” 爸爸說:“上面得寫幾個字吧?” 泓泓說:“寫送給寶寶貝貝。
” 爸爸說:“那有什麼意思呀,得寫點有意思的才行。
” 泓泓說:“我以後到美國找她玩呗。
” 爸爸說:“光是玩啊?長大了,說不定你還到美國當大學者呢。
” 泓泓說:“大學者是什麼呀?” 爸爸說:“大學者就是……你就這樣寫,等你長大了到美國當大學者時再去找她玩。
” 泓泓說:“嗯!我不當大學者。
” 爸爸說:“那你當什麼呢?” 泓泓說:“我當和平大使——電視上都是這麼說的。
” 爸爸說:“當和平大使更好。
你就寫:等我長大了到美國當和平大使時再去找你玩兒。
” 泓泓果真一筆一劃地把那話寫到賀卡上,并且送給了寶寶、貝貝。
這是一種憧憬還是一種預言?但願真的會有那麼一天。
94 泓泓的鋼琴彈得越來越好,尤其媽媽患病住院那段時間裡,她完全是自己認譜、自己練琴,受到了林老師的多次表揚。
那次林老師又布置作業後,她回家摸了幾遍,第二天就能夠自己彈出來,到禮拜四時那個長曲子就能背下,并且彈得有滋有味了。
爸爸看着好不高興,哪想到老師面前一彈,出現了幾處明顯的錯誤。
這一來林老師不肯了,把泓泓好批一通,說:“表揚了你幾次就不知道怎麼好了!誰讓你彈這麼快的?都給我彈錯了有什麼用?以後要慢慢練,沒讓快的時候不準快!” 爸爸擔心泓泓受不了,說:“老師批評得對,不能浮燥,要慢慢練才能真正學會。
” 泓泓不言語,但看得出來還是接受了批評的,以後練琴時就再也不那麼貪多求快了。
95 媽媽從臘月一直病到四月中旬,先是在省立醫院,後來轉到千佛山醫院,什麼都檢查了,結果仍然是一個炎症消不下去。
爸爸在省裡開政協會議期間,泓泓每天下午和姥姥一起到千佛山醫院給媽媽送中藥。
政協會結束後,爸爸要去北京參加茅盾文學獎頒獎大會,臨行前一天到醫院看望時,爸爸告訴姥姥和媽媽說,會上還有一個發言要準備一下。
晚上泓泓忽然打來電話說:“爸爸,我給你打電話就是告訴你,你到北京去的發言不用準備了,就把媽媽的那個炎給發了吧!” 爸爸先是沒聽明白,聽明白後哈哈大笑說:“這是誰告訴你的?” 泓泓說:“是媽媽說的。
” 爸爸說:“不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吧?” 泓泓說:“不對,是媽媽說的。
” 後來爸爸問清楚,那話确是出自媽媽之口;盡管這樣爸爸還是很高興,因為孩子絕不冒功自好。
96 媽媽的病越來越重,從千佛山醫院轉到省立二院又轉到省胸科醫院、省中醫醫院,進行了多種治療仍然不見效果。
爸爸幾乎每天都在醫院裡照護,多虧家裡來了一個小靜姐姐,泓泓才算是有了一點依托。
媽媽每天高燒不退,那天醫生實在沒有辦法,隻得用了一種“栓”劑,結果燒倒是退了,人卻眼看要不行了。
媽媽開始向爸爸交待後事:一是要帶好泓泓,二是不要斷了與娘家的聯系,三是家裡櫥子裡還有一筆存款。
前面爸爸應了,說泓泓也是我的孩子,我當然要照看好;後邊的就不讓媽媽說了。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搶救,媽媽終于轉危為安。
但不久媽媽的病又加重了,隻好再次轉到省立醫院進行搶救。
那些日子,爸爸經常是早晨八九點鐘走,夜裡三四點鐘回。
但每個星期天總要讓泓泓去醫院看望媽媽一次。
那天泓泓去舅舅家,晚上睡覺中忽然哭了起來。
舅媽問怎麼回事,她說做了一個夢,媽媽被毒蛇給咬死了。
舅媽好一陣寬慰泓泓才又睡着了。
這是媽媽病危後,泓泓也是全家人的第一個不詳的預感(另一個預感是一群烏鴉,在媽媽去世前幾天,每晚都要到泓泓舅舅窗外的一棵樹上亂叫),但願那不會變成現實。
97 泓泓最後見到媽媽是七月十八号下午。
那時媽媽每日高燒不退,醫院裡每天注射的全是國外進口的升白劑和抗生素,但炎症沒能消下去不說,白血球也越殺越低,以至于幾乎檢測不出來了。
前一天晚上,媽媽已自覺不久于人世,說是想見一見女兒,爸爸趕緊把泓泓領到病床前。
但泓泓并不知情,與媽媽說過幾句話後,就隻顧玩起來,直到臨走時才讓媽媽摸了摸小臉蛋。
媽媽一直說的隻有一句話:“你可一定要好好學習呀!你可一定要好好學習呀!” 誰也沒有想到,這就是泓泓與媽媽最後的訣别。
晚上,媽媽對爸爸說:“我枕頭底下是不是有三百塊錢?” 爸爸說:“有。
” 那是區裡領導看望媽媽時留下的。
媽媽說:“這三百塊錢就給泓泓過生日吧。
” 泓泓的生日眼看就要到了,爸爸本來打算讓她到病房與媽媽一起過的。
但二十号上午,媽媽的腦血管突然出現破裂,造成左手五指失控,随之眼底出血、胃出血,到夜裡十一點時,病情已經到了危急時刻。
爸爸安慰媽媽說:“明天讓泓泓給你彈琴。
” 媽媽不解,說:“怎麼……” 爸爸說:“家裡不是有個小錄音機嗎,讓她錄下來,拿來放給你聽不就是了。
” 媽媽高興地點了點頭,可當晚爸爸回去得太晚,加之錄音機沒有電池,隻好等第二天再錄。
可第二天早晨六點大姨便打來電話,說是媽媽不行了,讓爸爸趕緊去。
爸爸為了滿足媽媽最後的願望,趕緊去買來電池,告訴小靜姐姐,泓泓起來後讓她趕緊彈琴和錄音,然後送到醫院去。
然而萬萬沒有料到的是,爸爸趕到醫院時媽媽已處于昏迷狀态,過了不到一個小時就離開了人世。
其時離媽媽的四十四歲生日不過十幾天,離泓泓的七歲生日不足兩天。
而那天早晨起來,不知是因為已經有了某種預感還是什麼原因,不管小靜姐姐怎麼說,原本挺聽話的泓泓就是不肯彈琴和錄音了。
媽媽由此永遠也沒能再聽到女兒的琴聲。
但在為媽媽換衣服和合上眼睑時——媽媽平時睡覺也總是半睜着眼睛——爸爸反複說的一句話是:“你女兒正在為你彈琴哪!你女兒正在為你彈琴哪……” 的确,媽媽是帶着對泓泓琴聲的記憶,駕鶴西去的。
98 媽媽死了,按濟南的規矩應該第三天火化,但第三天恰巧是泓泓的生日,爸爸便力主延後一天。
這期間,因為不想讓泓泓知道事情的真相,爸爸明确提出不希望有人到家裡來吊唁和送花圈,但前來吊唁和送花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第一天晚上泓泓就覺出不妙來了,問爸爸:“他們這是幹什麼呀?我媽又沒死!” 為了不驚擾泓泓,第二天一早,爸爸就讓姥姥把泓泓接走了。
第三天晚上,為了給泓泓過生日,全家人聚集在泓泓老舅家。
傍晚,為了給泓泓打點預防針,爸爸領她去齊魯賓館買東西時,告訴她媽媽太累了,已經睡着了;睡在鮮花和綠地中間,很美很美的一副模樣兒。
泓泓似乎意識到什麼,卻什麼也沒說。
爸爸說:“媽媽雖然睡了、不回來了,爸爸卻永遠是你的爸爸和好朋友,姥姥姥爺也永遠是你的姥姥姥爺,大姨三姨老舅也永遠是你的親人,大家都會永遠地關心你、愛護你的。
” 在進賓館大門時,泓泓忽然說:“爸爸,我就是不要你給我找那個。
”說着,用手指在空中比劃了一下。
因為媽媽去世前,幼兒園裡有的小朋友就給泓泓說過如果媽媽死了,爸爸要給她找後媽的事兒,爸爸看她這個樣子立刻就明白了,卻故意裝作不懂的樣子問:“什麼呀?你說的什麼呀?” 但泓泓隻是用手在空中比劃着,說:“就是那個,那個!” 爸爸無言以對,隻好反複告訴泓泓說:“孩子你要相信,爸爸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不管到什麼時候都是你最好的朋友!” 晚上的生日宴席,姥姥姥爺也來了,本來氣氛凝重,泓泓意外地興奮——到底是孩子,到底她也沒有真正明白媽媽到哪兒去了——這一來把整個晚上的氣氛都改變了。
這倒讓姥姥姥爺暫時忘記了悲痛,說:“隻要孩子高興就什麼都好。
” 媽媽單位——市中區婦聯的八個阿姨,每人送來一百塊錢,說是泓泓的媽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