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的歧路
關燈
小
中
大
廷辯,體仁言如湧泉,而謙益出不意,頗屈。
錢謙益的仕進情結,并不因此稍息,幹谒奔走,一如既往,持續未斷。
可他哪裡知道(也許知道當作不知道),文路固然狹窄,官路可更險惡。
政治的絞肉機定律,其無情之處,就在于你若不想成為齑粉,必得先将對手絞成肉泥才行。
溫體仁盡管如願以償地進入内閣,但遠在江南的錢謙益,仍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怕他一旦複出,東山再起,對自己不利。
于是,唆使常熟城裡一無賴漢,挾嫌誣告錢謙益五十八條罪狀。
溫體仁如獲至寶,随即派出快馬缇騎,将錢火速押解至京,投入大獄,情勢危殆。
萬般無奈之下,錢謙益不得不走内官門路,求救于司禮監太監(最接近皇帝,最擁有權勢的首席宦官)曹化淳,東廠太監(最黑暗的特務機構)王之心,與錦衣衛(最殺人不眨眼的中央警衛部隊)掌印指揮吳廣明。
作為一個東林領袖,走内珰路線,那是最犯衆忌的事情。
然而,錢本來一非東林鐵杆兒,二非十分在乎廉恥的人,自然無所謂清流濁流、壁壘分明的界限。
連死去太監廟裡的碑文,這位文學大師都肯下筆,肯定私下早有來往,心存默契,況且到此性命攸關時刻,腦袋比風節更重要,遂不管三七二十一,拜求這些實力派太監,救他一命了。
崇祯十年春正月,常熟章從儒讦奏前禮部右侍郎錢謙益、科臣瞿式耜。
疏上,溫體仁修部逮之,下刑部獄,幾殆。
謙益嘗作故太監王安祠記;曹化淳出王安門,憤其冤,發從儒陰謀,立枷死;謙益等尋得釋。
這幫内官的辦案手段,真夠毒辣,根本不讓章從儒說話,“立枷死”,大有殺人滅口之嫌。
于是,本想将錢謙益塞進政治絞肉機的溫體仁,想不到自己馬上要變成肉糜。
朱由檢終于看透這個唯知逢迎讨好,低聲下氣,陽為曲謹,陰為鬼蜮的寵臣,竟是騙了他多年的壞蛋,于是免了溫的官。
錢謙益在北京并沒馬上走,而是又等了一程,以為思宗回心轉意,重新起複他這位老臣。
其實,漫說這位皇帝,對他心存疑慮,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也不會不心生暗鬼。
你這個錢謙益,何德何能?居然将朕的左右、親信、身邊人,都撬動起來,組成強大的營救陣勢,足見其能量之大,人脈之廣,根基之深,追從之多。
思宗想想,有點後怕,這種人怎麼能夠起用呢?焉知将來會不會尾大不掉,又成麻煩? 于是,死心的錢謙益,終于打道回府。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占北京,朱由檢自缢于煤山,明亡。
這以後的錢謙益,就不是一般的“有才無行”,而是相當的恬不知恥了。
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年号為弘光。
馬士英、阮大铖擁立有功,主持朝政。
距南京咫尺之遙的錢謙益,本來就心浮氣躁,現在看到趨炎附勢之徒,阿谀奉承之輩,團團轉住這南明小朝廷,他又按捺不住,躍躍欲試。
這位一輩子求官謀位之文學大師,本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緊迫感,攜其妻趕赴建康。
據《南明野史》: 謙益之起也,以家妓為妻者柳如是自随,冠插雉羽,戎服騎入國門,如昭君出塞狀,都人鹹笑之。
謙益以彌縫大铖得進用,乃出其妾柳氏為阮奉酒,阮贈一珠冠,值千金。
謙益命柳姬謝,且移席近阮,聞者絕倒。
一個文人卑污到如此程度,次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二年)五月,多铎、洪承疇率軍逼近南京,馬、阮與小王朝逃亡。
錢謙益寫下了他一生中最為臭名昭著的《降清文》,也就不以為奇了。
大事已去,殺運方興,為保全百姓之計,不如舉郡以降。
誰非忠臣,誰非孝子,識天命之有歸,知大事之已去,投誠歸命,保全億萬生靈,此仁人志士之所為,為大丈夫可以自決矣! 當我們今天讀他字字珠玑的詩句時,想起這篇投降文字,便産生一種好比嚼了一個蒼蠅的感覺,真是惡心欲吐。
當時,江南一帶流傳這樣一首諷刺詩: 錢公出處好胸襟, 山鬥才名天下聞, 國破從新朝北阙, 官高依舊老東林。
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也說: 虞山錢受翁,才名滿天下,所欠唯一死,罵名至千載。
于是,這位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藏書家,江左三大家的領銜人物,公認的清代第一詩人,卻因其在大節上的失德,官場上的投機,政治上的奸巧,所構成的品行上玷污,而成為一個在文學歧路上最為失敗的典型。
錢謙益的仕進情結,并不因此稍息,幹谒奔走,一如既往,持續未斷。
可他哪裡知道(也許知道當作不知道),文路固然狹窄,官路可更險惡。
政治的絞肉機定律,其無情之處,就在于你若不想成為齑粉,必得先将對手絞成肉泥才行。
溫體仁盡管如願以償地進入内閣,但遠在江南的錢謙益,仍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怕他一旦複出,東山再起,對自己不利。
于是,唆使常熟城裡一無賴漢,挾嫌誣告錢謙益五十八條罪狀。
溫體仁如獲至寶,随即派出快馬缇騎,将錢火速押解至京,投入大獄,情勢危殆。
萬般無奈之下,錢謙益不得不走内官門路,求救于司禮監太監(最接近皇帝,最擁有權勢的首席宦官)曹化淳,東廠太監(最黑暗的特務機構)王之心,與錦衣衛(最殺人不眨眼的中央警衛部隊)掌印指揮吳廣明。
作為一個東林領袖,走内珰路線,那是最犯衆忌的事情。
然而,錢本來一非東林鐵杆兒,二非十分在乎廉恥的人,自然無所謂清流濁流、壁壘分明的界限。
連死去太監廟裡的碑文,這位文學大師都肯下筆,肯定私下早有來往,心存默契,況且到此性命攸關時刻,腦袋比風節更重要,遂不管三七二十一,拜求這些實力派太監,救他一命了。
崇祯十年春正月,常熟章從儒讦奏前禮部右侍郎錢謙益、科臣瞿式耜。
疏上,溫體仁修部逮之,下刑部獄,幾殆。
謙益嘗作故太監王安祠記;曹化淳出王安門,憤其冤,發從儒陰謀,立枷死;謙益等尋得釋。
這幫内官的辦案手段,真夠毒辣,根本不讓章從儒說話,“立枷死”,大有殺人滅口之嫌。
于是,本想将錢謙益塞進政治絞肉機的溫體仁,想不到自己馬上要變成肉糜。
朱由檢終于看透這個唯知逢迎讨好,低聲下氣,陽為曲謹,陰為鬼蜮的寵臣,竟是騙了他多年的壞蛋,于是免了溫的官。
錢謙益在北京并沒馬上走,而是又等了一程,以為思宗回心轉意,重新起複他這位老臣。
其實,漫說這位皇帝,對他心存疑慮,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也不會不心生暗鬼。
你這個錢謙益,何德何能?居然将朕的左右、親信、身邊人,都撬動起來,組成強大的營救陣勢,足見其能量之大,人脈之廣,根基之深,追從之多。
思宗想想,有點後怕,這種人怎麼能夠起用呢?焉知将來會不會尾大不掉,又成麻煩? 于是,死心的錢謙益,終于打道回府。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占北京,朱由檢自缢于煤山,明亡。
這以後的錢謙益,就不是一般的“有才無行”,而是相當的恬不知恥了。
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年号為弘光。
馬士英、阮大铖擁立有功,主持朝政。
距南京咫尺之遙的錢謙益,本來就心浮氣躁,現在看到趨炎附勢之徒,阿谀奉承之輩,團團轉住這南明小朝廷,他又按捺不住,躍躍欲試。
這位一輩子求官謀位之文學大師,本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緊迫感,攜其妻趕赴建康。
據《南明野史》: 謙益之起也,以家妓為妻者柳如是自随,冠插雉羽,戎服騎入國門,如昭君出塞狀,都人鹹笑之。
謙益以彌縫大铖得進用,乃出其妾柳氏為阮奉酒,阮贈一珠冠,值千金。
謙益命柳姬謝,且移席近阮,聞者絕倒。
一個文人卑污到如此程度,次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二年)五月,多铎、洪承疇率軍逼近南京,馬、阮與小王朝逃亡。
錢謙益寫下了他一生中最為臭名昭著的《降清文》,也就不以為奇了。
大事已去,殺運方興,為保全百姓之計,不如舉郡以降。
誰非忠臣,誰非孝子,識天命之有歸,知大事之已去,投誠歸命,保全億萬生靈,此仁人志士之所為,為大丈夫可以自決矣! 當我們今天讀他字字珠玑的詩句時,想起這篇投降文字,便産生一種好比嚼了一個蒼蠅的感覺,真是惡心欲吐。
當時,江南一帶流傳這樣一首諷刺詩: 錢公出處好胸襟, 山鬥才名天下聞, 國破從新朝北阙, 官高依舊老東林。
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也說: 虞山錢受翁,才名滿天下,所欠唯一死,罵名至千載。
于是,這位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藏書家,江左三大家的領銜人物,公認的清代第一詩人,卻因其在大節上的失德,官場上的投機,政治上的奸巧,所構成的品行上玷污,而成為一個在文學歧路上最為失敗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