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的潇灑

關燈
、笙箫管笛、吹拉彈唱、吃喝玩樂等各個領域,全面覆蓋,達到無不精通熟谙,也無不得心應手的地步。

    當他早年過着精舍駿馬、鮮衣美食、鬥雞臂鷹、彈琴詠詩的貴公子生活時,凡人間所有的快活,他都由衷地去追求、去享受;凡世下所有的美麗,他都急切地去把握、去擁有。

    這樣一位得過大自在的文人,即使跌倒,即使趴下,也不會屈下膝來,像奴才似的朝新朝磕頭。

     明中後期,是中國文人最為放肆,最為自我,也是最為追求本真,最為離經叛道的年代。

    李夢陽(1475-1581年)有言: 天地間唯聲色,人安能不溺之? 袁宏道則弘揚此說: 目極世間之色,耳極世間之聲,身極世間之鮮,口極世間之談,一快活也。

    堂前列鼎,堂後度曲,賓客滿座,男女交舄,燭氣熏天,珠翠委地,金錢不足,繼以田土,二快活也。

    箧中藏萬卷書,書皆珍異;宅畔置一館,館中真正同心友十餘人,人中立一識見極高,如司馬遷、羅貫中、關漢卿者為主,分曹部署,各成一書,遠文唐宋酸儒之陋,近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

    千金買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數人,遊閑數人,浮家泛宅,不知老之将至,四快活也。

    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中年,家資田地蕩盡矣;然後一身野狼狽,朝不謀夕,托缽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盤,往來鄉親,恬不知恥,五快活也。

     張岱的一生,就是這種“五快活”的最地道的踐行,他性之所至的那些散文作品,也可讀得出來那溢出紙外的名士風流,和躍出筆墨的文人潇灑。

     浪漫的春天,屬于歌唱的詩人,嚴寒的冬日,适合做學問的學者。

    而明末清初的張岱,恰巧經曆了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也造就了他在為文和治史的兩大領域中,獲得斐然的成功。

     張岱之文,似粗疏而意境精緻,似膚淺而思想深刻,似不經意間而見其心胸擘畫,似率性揮灑而惜墨如金。

    晚明文人小品文極多,多着重個人感受,張岱作文隻是在摹寫客觀的人、事、物、景,偶涉自己,也是閑中落筆,超然物我。

    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以他《湖心亭看雪》一文為例: 霧淞沆砀,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上人兩三粒而已。

     就其中一連串的“一”,活生生跳入眼簾,烘托出美不勝收的西湖。

    這些本來極無味,也極無趣的數字,卻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

    讀他的書,其随便的筆墨,其任意的文字,其隽短簡約的詞語,其明麗精俏的行文,其興之所至的感想,其情緻盎然的興趣,比比皆是,處處可見,極耐玩味,百讀不厭。

    可以這樣評價,張岱的末世奇文,在他之前不曾有,在他之後不會有。

     他的這兩部小品文集,一曰《陶庵夢憶》,一曰《西湖夢尋》,書名中的這兩個“夢”字,看得出來是他失去所有一切以後的反思。

    斯其時也,先生老矣,一瓢米,一把豆,必親自勞作,方得果腹,一畦菜,一圃苗,必跋涉田間,方得收獲;淪落困頓,無以為生,布衣蔬食,常至不繼。

    也就隻有這殘存在記憶裡的夢,是他僅有的慰藉了。

     從他《三世藏書》一文,約略知道他在這動亂年月裡,是怎樣走上人生末路的。

     餘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

    乙酉避兵入剡,略攜數簏随行,而所存者為方兵所據,日裂以炊煙,并舁至江幹,籍甲内擋箭彈,四十年所積,亦一日盡失。

    此吾家書運,亦複誰尤? 然後就是他在《自為墓志銘》中所寫的景況: 年過五十,國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

     不過,他沒有頹喪,也沒有噤縮。

    清人溫睿臨撰《南疆逸史》,曾贊美其著史立說,晚年刻苦的成就。

     山陰張岱,字宗子,左谕德元忭曾孫也。

    長于史學。

    丙戌後,屏居卧龍山之仙室,短檐頹壁,終日兀坐,輯有明一代紀傳,既成,名曰《石匮藏書》。

    豐潤谷應泰督學浙江,聞其名,禮聘之,不往。

    以五百金購其書,慨然曰:“是固當公之,谷君知文獻者,得其人矣!”岱衣冠揖讓,猶見前輩風範。

    年八十八卒。

     這部二百二十卷紀傳體明史,五易其稿,九正其訛。

    清人毛奇齡曰: 先生慷慨亮節,必不欲入仕,而甯窮年厄厄,以究竟此一編者,發皇暢茂,緻有今日。

    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靈爽在天,所幾經保而護之,式而憑之者也。

     至于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是不是就是張岱的《石匮藏書》?說法不一。

    紀昀的《四庫總目提要》、陸以湉的《冷廬雜識》,均持此說。

    姑置知識産權的争議不論,張岱以垂暮之年,以衰邁之力,以饑餒之逼,以孤難之境,給他夢中的故國立傳,說明這位大名士的真愛所在,衷情所系,這才是讓我們肅然起敬的。

     也許這就是中國文人最難得的一種精神了。

    精神在,志彌堅,享米壽,節不墜,名士末路,餘馨長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