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垮台
關燈
小
中
大
仙遊人,字元長,他是中國封建王朝中任期最長的宰輔,四起四落,一直做到他七十七歲,最後一次緻仕,其頭腦處于失靈狀态,其兩眼處于失明狀态,其雙耳處于失聰狀态,其腿腳處于失控狀态,基本上接近于植物人。
他的皇上,那個可以說是比蔡京更嚴重的,全方位處于失心狀态的趙佶,還百分之一千地倚重他、信賴他。
“哪怕讓您兒子做具體事,您把握大局,朕就能絕對放心了。
”所以,這個攬權誤國的“粉面奸臣”,得以成為徽宗朝“六賊”之首,得以将北宋王朝塞進棺材裡,不能不說也是趙佶的“功勞”。
一個完蛋的皇帝,找了一個壞蛋的首相,這就是北宋王朝落幕之前的最簡單的概括。
蔡京是王安石的鐵杆兒,他的紹述就是紹王安石之述,兼以挾私報複,無所不用其極。
“元祐更化”時,他力挺保守派司馬光廢免役法,獲重用,紹聖初,又力挺變法派章惇變行免役法,繼續獲重用,首鼠兩端,投機倒把,是個機會主義分子。
徽宗即位,因其名聲太臭,被劾削位,居杭州。
适宦官童貫搜尋書畫珍奇南下,蔡京變着法兒籠絡這位内廷供奉,得以重新入相。
從此,趙佶像吃了他的迷魂藥一樣,言出必從,計無不售。
從此,無論蔡京如何排除異己,排斥忠良,竊弄權柄,恣為奸利,宋徽宗總是寵信有加,不以為疑。
所以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風潮掀起,宋徽宗雖然迫于情勢,不得不降黜一下,外放一下,以撫平民意,但總是很快地官複原職。
從他登基的崇甯元年(1102年),任蔡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起,到靖康元年(1126年)罷其官爵止,二十多年裡,趙佶四次罷免了他,又四次起用了他。
最後,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趙佶還倚重這個老年癡呆症患者,直到自己退位。
大觀元年(1107年),他的老鄉,官居太廟齋郎的莆田人方轸,上書劾他的《論蔡京疏》,當時,可謂轟動朝野,他雖為此付出沉痛的代價,在嶺南受罪近二十年,但對蔡京罪惡之聲讨,最為揭底。
雖然方轸行文稍有言過其實之處,作者的感情介入,也就不可能字斟句酌,後人也沒有權力要求其嚴謹準确。
然而,你要是一個宋朝人,在鐵蹄壓境、國亡家破之際,在貪渎穢亂、不可救藥之時,你會對這篇讨伐的文字,說聲“不”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國人有許許多多的毛病和缺點,但痛恨敗家子,痛恨賣國賊,是千古一緻的。
臣轸謹言,蔡京睥睨社稷,内懷不道,效王莽自立為司空,效曹操自立為魏國公,視祖宗神靈為無物,玩陛下不啻如嬰兒,專以紹述熙豐之說為自謀之計。
上以不孝夾持人主,下以謗讪诋誣天下。
交通閹寺,納結宮禁,蠧國用則若糞土,輕名器以市私恩,内而執政侍從,外而師臣監司,無非京之親戚門人。
政事不便于天心,舉動必斂于民怨。
尚書省元豐所造,京惡其地不利宰相,盡命毀之,是欲利陛下乎?是謂之紹述乎?京建四輔群,屯兵數十萬,遣門人為四輔總管,又以宋喬年為京畿轉運,密諷兖州父老詣阙請登封,意在為京留守,乘輿一動,投閑竊發,呼吸群助,不知宗廟何所依倚乎?又建方田法欲擾百姓,而鹽法朝行夕改,鈔為故紙,鹽為棄物,号泣籲天,赴自缢者不知幾千萬人!元符末年,陛下嗣服,忠義之士投匦自見者無日無之。
京分四等,黥配編置,不齒仕籍,則誰肯為陛下言哉?又遣子攸日與陛下遊戲,唯以花木禽鳥為獻,欲愚陛下,使不知天下治亂也。
大臣保家族不敢議,小臣護寸祿不敢言。
颠倒紀綱,恣意妄作,自古人臣之奸者,未有如京今日之甚者。
陛下安可愛一國賊,而忘社稷生靈之重乎? 大觀三年(1110年)太學生陳朝老疏京惡十四事,“曰渎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制作,喜導谀,箝台谏,熾親黨,長奔競,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
”疏一出,士人争相傳寫,以為實錄。
而禦史張克公論“蔡京輔政,權震海内,輕錫予以蠧國用,托爵祿以市私恩,役将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運花石。
名曰祝聖而修塔,以壯之山;托言灌水而決水,以符‘興化’之谶,法名退送,門号朝京。
方田擾安業之民,圜土聚徙群之惡”,列其不軌不忠之事,凡數十宗。
趙佶為什麼免了他,又召還,貶了他,又複職,就是這個引導消費新潮流的蔡京,對這個輕浮、輕薄、輕佻、輕骨頭皇帝,有着寵媚入心、麻痹入骨的誘惑力。
在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品中,有一幅《聽琴圖》,是趙佶的自畫像,他坐在樹下彈琴,有
他的皇上,那個可以說是比蔡京更嚴重的,全方位處于失心狀态的趙佶,還百分之一千地倚重他、信賴他。
“哪怕讓您兒子做具體事,您把握大局,朕就能絕對放心了。
”所以,這個攬權誤國的“粉面奸臣”,得以成為徽宗朝“六賊”之首,得以将北宋王朝塞進棺材裡,不能不說也是趙佶的“功勞”。
一個完蛋的皇帝,找了一個壞蛋的首相,這就是北宋王朝落幕之前的最簡單的概括。
蔡京是王安石的鐵杆兒,他的紹述就是紹王安石之述,兼以挾私報複,無所不用其極。
“元祐更化”時,他力挺保守派司馬光廢免役法,獲重用,紹聖初,又力挺變法派章惇變行免役法,繼續獲重用,首鼠兩端,投機倒把,是個機會主義分子。
徽宗即位,因其名聲太臭,被劾削位,居杭州。
适宦官童貫搜尋書畫珍奇南下,蔡京變着法兒籠絡這位内廷供奉,得以重新入相。
從此,趙佶像吃了他的迷魂藥一樣,言出必從,計無不售。
從此,無論蔡京如何排除異己,排斥忠良,竊弄權柄,恣為奸利,宋徽宗總是寵信有加,不以為疑。
所以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風潮掀起,宋徽宗雖然迫于情勢,不得不降黜一下,外放一下,以撫平民意,但總是很快地官複原職。
從他登基的崇甯元年(1102年),任蔡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起,到靖康元年(1126年)罷其官爵止,二十多年裡,趙佶四次罷免了他,又四次起用了他。
最後,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趙佶還倚重這個老年癡呆症患者,直到自己退位。
大觀元年(1107年),他的老鄉,官居太廟齋郎的莆田人方轸,上書劾他的《論蔡京疏》,當時,可謂轟動朝野,他雖為此付出沉痛的代價,在嶺南受罪近二十年,但對蔡京罪惡之聲讨,最為揭底。
雖然方轸行文稍有言過其實之處,作者的感情介入,也就不可能字斟句酌,後人也沒有權力要求其嚴謹準确。
然而,你要是一個宋朝人,在鐵蹄壓境、國亡家破之際,在貪渎穢亂、不可救藥之時,你會對這篇讨伐的文字,說聲“不”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國人有許許多多的毛病和缺點,但痛恨敗家子,痛恨賣國賊,是千古一緻的。
臣轸謹言,蔡京睥睨社稷,内懷不道,效王莽自立為司空,效曹操自立為魏國公,視祖宗神靈為無物,玩陛下不啻如嬰兒,專以紹述熙豐之說為自謀之計。
上以不孝夾持人主,下以謗讪诋誣天下。
交通閹寺,納結宮禁,蠧國用則若糞土,輕名器以市私恩,内而執政侍從,外而師臣監司,無非京之親戚門人。
政事不便于天心,舉動必斂于民怨。
尚書省元豐所造,京惡其地不利宰相,盡命毀之,是欲利陛下乎?是謂之紹述乎?京建四輔群,屯兵數十萬,遣門人為四輔總管,又以宋喬年為京畿轉運,密諷兖州父老詣阙請登封,意在為京留守,乘輿一動,投閑竊發,呼吸群助,不知宗廟何所依倚乎?又建方田法欲擾百姓,而鹽法朝行夕改,鈔為故紙,鹽為棄物,号泣籲天,赴自缢者不知幾千萬人!元符末年,陛下嗣服,忠義之士投匦自見者無日無之。
京分四等,黥配編置,不齒仕籍,則誰肯為陛下言哉?又遣子攸日與陛下遊戲,唯以花木禽鳥為獻,欲愚陛下,使不知天下治亂也。
大臣保家族不敢議,小臣護寸祿不敢言。
颠倒紀綱,恣意妄作,自古人臣之奸者,未有如京今日之甚者。
陛下安可愛一國賊,而忘社稷生靈之重乎? 大觀三年(1110年)太學生陳朝老疏京惡十四事,“曰渎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制作,喜導谀,箝台谏,熾親黨,長奔競,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
”疏一出,士人争相傳寫,以為實錄。
而禦史張克公論“蔡京輔政,權震海内,輕錫予以蠧國用,托爵祿以市私恩,役将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運花石。
名曰祝聖而修塔,以壯之山;托言灌水而決水,以符‘興化’之谶,法名退送,門号朝京。
方田擾安業之民,圜土聚徙群之惡”,列其不軌不忠之事,凡數十宗。
趙佶為什麼免了他,又召還,貶了他,又複職,就是這個引導消費新潮流的蔡京,對這個輕浮、輕薄、輕佻、輕骨頭皇帝,有着寵媚入心、麻痹入骨的誘惑力。
在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品中,有一幅《聽琴圖》,是趙佶的自畫像,他坐在樹下彈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