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江南 第四章 夜與霧
關燈
小
中
大
言一樣準。
端午:旺堆是誰? 秀蓉:蓮禺的一個活佛。
就是送給若若鹦鹉的那個人。
端午:你總愛胡思亂想。
沒關系,以後找時間,我陪你一起去。
秀蓉:但願吧。
端午:你的手機怎麼老打不通? 秀蓉:欠費停機了。
秀蓉:能不能聽我一句勸? 端午:你得先告訴我是什麼事。
秀蓉:戒煙。
把煙戒了吧。
就算是為孩子着想吧。
端午:我考慮考慮。
秀蓉:别考慮了。
趕緊戒吧。
你得答應我,保證活到孩子成家的那一天。
端午:這可說不好。
端午:再說了,若若要是不結婚呢? 秀蓉:真想好好親親他。
摟着他親個夠。
他的臉。
他的小手。
他跳得很急的心髒,像個小鼓。
黑嘟嘟結實的小屁股。
端午:你到底是怎麼了? 端午:像是要跟整個世界告别似的。
怎麼了? 秀蓉:你說得沒錯。
就是告别。
秀蓉:昨天上午,我去了一趟植物園,在那裡待了兩個小時。
端午:哪兒的植物園? 秀蓉:我得去一下洗手間。
你等我一下。
下午三點一刻。
辦公室裡光線灰暗。
天色陰陰的。
本來,透過朝南的窗戶,他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看到那條瀝青色的運河。
看到河汊轉彎處堆浮的白色垃圾和河面上的船隻。
看到凸起的坡崗和一小塊、一小塊的田地。
可現在,一座高樓的牆坯拔地而起,擋住了原先就很浮泛的陽光。
一個戴着黃色安全帽的建築工人,正站在腳手架上朝河裡撒尿。
他的新搭檔,那個外号叫做“撲食佬”的家夥,安靜得像個熟睡的嬰兒。
他是個跛子,又有白癜風,這都不是什麼秘密。
端午近來又從他身上發現了另一樁煩心事:他竟然還有狐臭。
現在還是四月份,那股味道還不太明顯;可天一旦熱起來,你就是把他想象成一位汗腺過于發達的國際友人,恐怕也難以忍受。
端午已經知道了他的名字,叫胡建倉。
假如他去做股票的話,大概賺不到什麼錢。
不過,他對股票沒什麼興趣,甯願把空閑時間,鬼鬼祟祟地消磨在成人網站上。
假如端午對他這僅有的嗜好視而不見,“撲食佬”也很少來打攪他。
馮延鶴剛才來過一個奇怪的電話。
他的心髒最近做了五個支架。
單位的同事有一種惡毒的擔心,擔心老馮遲早要死在那個白虎星兒媳的枕頭上。
這次老馮打來電話,可不是找他下棋的。
老馮問他,認不認識一個名叫白小娴的人。
白小娴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花枝招展的少女。
其實她已經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
端午曾在一個會議上見到她一次。
幹瘦幹瘦的老太太,不過保養得很好。
她原來是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長。
老馮打來電話的時候,這個老太太就在馮延鶴的辦公室裡。
她提出來要見見端午,不知為何。
端午覺得這件事,不管朝哪個方面想,都有點離譜。
他随便找了個理由,回絕了。
好在他沒去。
秀蓉:昨天晚上又做了一個夢。
端午:該不會又是革命黨人吧? 秀蓉:我夢見自己被人追殺。
在秋天的田野上奔跑。
田裡的玉米都成熟了。
下着雨。
端午:你被人追上了嗎? 秀蓉:那還用說!抓我的人,是一個糟老頭子。
他從玉米地裡直起身來,下身光溜溜的,什麼都沒穿。
他得意地讓我看了看他手裡的铐子,怪笑着問我,是不是處女。
他說,他并不是公安,讓我不要害怕。
他是專門收集處女膜的商人。
他用祖傳的方法,把它從女孩身上取出,晾幹,然後把它制成笛膜。
怎麼樣,好玩嗎?他說如果我聽從他的擺布,完事後就會立刻放了我。
端午:你樂得答應了他,對嗎? 秀蓉:呸! 秀蓉:我的一生,現在看來,就是這麼一個薄薄的膜。
其中隻有恥辱。
端午:你剛才的話還沒說完。
端午:你說你去了植物園。
秀蓉:對,我去了植物園,但沒進公園的大門。
在天回山的山腳下,有一個農家小院,我在那兒坐了坐。
吃了新挖的竹筍,喝了半杯啤酒。
天霧蒙蒙的,什麼花草也看不到。
但畢竟已經是春天了。
秀蓉:我承認,我的确做了一件傻事。
真的很傻,如果讓我重新考慮,我一定不會這麼做。
真有點不太甘心。
不過,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我是不會回頭的。
說到底,人還是太軟弱了。
端午:這麼說,你現在,在成都? 端午:你在成都,對不對? 秀蓉:是,在成都。
秀蓉:你很聰明。
我随手打上了天回山這個地名。
端午:哈哈,終于逮到你了。
秀蓉:本來是想去西藏的。
拉薩。
那曲。
日喀則。
或随便什麼地方。
秀蓉:想找個沒人的地方死掉拉倒。
秀蓉:可飛機從祿口機場剛一起飛,我就發起燒來。
蓮禺的旺堆喇嘛曾對我說,所有的事情在我身上都會發生兩次。
我又發燒了。
旺堆喇嘛那張黑黑的臉,一直在我眼前晃來晃去。
空姐用餐巾布裹上冰塊放在我頭上降溫。
随後,她們把我弄到了頭等艙。
我第一次坐頭等艙,可能也是最後一次。
秀蓉:到了成都之後,停機坪上的一輛120救護車,将我送到機場附近的一家醫院裡。
我在那隻待了兩天,大夫說,我的發燒是肺炎引起的。
但我的病卻不像肺炎那麼簡單,他們建議我換一家更大的醫院。
随後,就被轉到這裡來了。
我住在五樓的特需病房裡。
端午:到底怎麼回事? 端午:你别吓我! 端午:什麼病? 秀蓉:還用問嗎? 端午:什麼時候發現的? 秀蓉:我在離開鶴浦前,給你寫了一封信,當你收到它,就會什麼都明白了。
别着急。
端午:可我一直沒收到你的信。
秀蓉:你會收到的。
李春霞說,我活不過六個月。
現在已經是第五個月了。
心情也還好,這家醫院的條件還不錯。
負責給我治療的大夫叫黃振勝,很有幽默感。
他從不避諱跟我談論死。
他說很多像我這樣的癌末病人最後都是死于肺炎。
他給我用了最好的抗生素,還有一點嗎啡。
四五天後就退了燒。
他說雖然手術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所幸肌體還能對藥物産生反應。
也許情形還沒那麼壞。
喬布斯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秀蓉:每隔一兩天,黃振勝都會到病房來陪我聊上一小會兒。
他還說,現代醫學已經徹底放棄了“治愈”這個概念,它所能做的不過是維持而已。
實際上,維持也是放棄。
生命維持得越久,離治愈就越遠。
小黃說,他的工作實際上也是“維穩”。
他厭惡自己的工作,倒不是怕髒。
每天和那些癌末打交道,讓他覺得生命其實沒什麼尊嚴。
他負責照料的一個老幹部,九十多歲了,在毫無意識反應的情況下,靠鼻飼居然也維持了三年。
至少從醫學上說,他還活着。
檢測儀器上各項生命體征都相當地穩定。
當然喽,他花的是公家的錢。
端午:你就一個人嗎?誰在醫院照顧你? 秀蓉:有一個護工。
她是湖南醴陵人,昨天就是她帶我去植物園的。
這些天,她一直在勸我跟她回湖南老家。
她有一個堂叔,據說會用念了咒的符水給人治病。
好玩。
秀蓉:還有一個壞消息。
端午:你說。
秀蓉:我銀行卡上的錢已經快用完了。
端午:我現在就打電話訂機票。
我馬上就趕過來。
很快的。
一眨眼就到了。
秀蓉:你不要來! 秀蓉:你再快,也沒有我快。
端午: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秀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
端午:求求你,千萬不要這麼想。
端午:你别吓唬我。
端午:你在嗎?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
大約在半個小時前,胡建倉已經離開資料室,下班回家了。
臨走時,他順手替端午開了燈。
白熾燈管“嗞嗞”地響着。
窗外的建築工地上,早已人去樓空。
一隻瘦骨嶙峋的大黑貓,在腳手架上憤怒地看着他,像個哲學家。
不遠的地方,傳來了機帆船“突突”的馬達聲。
端午猶豫着,要不要給吉士打個電話。
秀蓉:我還在。
親愛的。
秀蓉:那天我們在天回山下的農家小院,一直待到太陽落山。
黃昏的時候太陽才露臉。
沒有一丁點風。
植物園門口的小樹林裡,有很多老人在健身。
每個人的臉上都寫着“驕傲”兩字。
徐景陽的話是有道理的。
他們都是從千軍萬馬中沖殺出來的幸存者。
活着,就是他們的戰利品。
秀蓉:還記得我們曾經讨論過的人的分類嗎?我說過,這個世界上隻存在兩種人:死去的人,還有幸存者。
我失敗了,并打算接受它。
秀蓉:你不要來!至少現在不要。
我要一個人跨過最後的那道坎。
知道我最讨厭什麼人嗎? 端午:九點二十,有一班去成都的飛機。
端午:你接着說。
秀蓉:熟人。
所有的熟人。
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就做夢能生活在陌生人中。
我要穿一件隐身衣。
直到有一天,我從圖書館回宿舍的途中,遇見了徐吉士。
那是一九八九年的夏末,他去大學生俱樂部參加海子紀念會。
然後就遇到了你。
在招隐寺。
不說了。
自從遇見你之後,我發現原先的那個隐身世界,已經回不去了。
怎麼也回不去了。
我甚至嘗試着改掉自己的名字,可還是沒有用。
秀蓉:我可以死在任何地方。
但死在醫院裡,讓我最不能忍受。
那簡直不算是死亡。
連死亡都算不上。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端午:晚上九點二十,有一班去成都的飛機。
秀蓉:不要來。
我要下場了。
謝幕了。
居然還是在醫院裡。
有點不甘心。
秀蓉:醫院是一個借口。
它才是我們這個世上最嚴酷的法律。
它甚至高于憲法。
它是為形形色色的掉隊者準備的,我們無法反抗。
我們被送入醫院,在那裡履行最後的儀式或手續,同時把身體裡僅剩的一點活氣,一點點地熬幹淨。
秀蓉:就好像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是我們主動追求的最終結果。
秀蓉:去年冬天,守仁被殺的那段日子,你還記得嗎?其實我已經死過一次了。
履行了所有的手續,并知道了它的所有秘密。
就像我當年參加律師資格考試,舞弊是預先安排的,我提前就知道了答案。
秀蓉:我曾經想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
陌生人。
把隐身衣,換成刀槍不入的盔甲。
一心要走到自己的對立面,去追趕别人的步調。
除了生孩子之外,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厭惡的。
好像隻要閉上眼睛,就可以什麼都不想。
漸漸地就上了瘾。
自以為融入了這個社會。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掉隊,一步都不落下。
直到有一天,醫院的化驗單溫柔地通知你出局。
所有的人都會掉隊。
不是嗎?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秀蓉:如果時間本身沒有價值的話,你活得再久,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秀蓉:我已竭盡全力。
但還是失敗了。
我出了局,但沒想到這麼快。
被碾壓得粉碎。
注定了不會留下什麼痕迹。
我也不想。
秀蓉:答應我一件事好嗎? 端午:你說。
端午:你說。
端午:你說吧,無論什麼事,我都答應。
端午:我馬上趕過來。
告訴我你的具體地址。
求求你。
端午:求求你。
秀蓉:關于我的事,先不要告訴我父親。
每年的十二月底和六月初,分别給他寄一次錢,每次六千。
不要少于這個數目。
要不他會找到家裡來的,再有, 秀蓉:也不要告訴任何人。
我不欠任何人的債。
秀蓉:在我們家樓下,有一片石榴樹樹林。
你在樹底下挖個坑。
你要晚上偷偷地去挖,千萬不要讓物業的保安看見。
最好深一點,把我的骨灰,就埋在樹底下。
秀蓉:每天,每天,我都可以看見若若。
看見他背着書包去上學。
看見他平平安安地放學回家。
看着他一天天長大。
平平安安。
秀蓉:石榴花開的時候…… 天黑了下來。
端午一刻不停地在網絡上搜尋航班的信息。
晚上九點二十分,川航有一班飛往成都的飛機。
如果他現在就出發趕往祿口機場,時間還來得及。
吉士的手機依然關機。
要命。
他存着某種僥幸,打通了機場的電話。
值班票務員給他帶來了一個壞的消息。
由于罕見的大霧,所有的航班都停飛了。
“你來了也沒有用,機場附近的賓館擠滿了滞留的旅客。
”要命。
端午問她,航班什麼時候可以恢複,票務員回答說,這要看晚上的這場大雨,能不能下下來。
真要命。
他給綠珠發了一條短信。
他本來是想發給吉士的,可卻手忙腳亂地發給了綠珠。
也好。
短信中隻有短短的六個字。
有急事,請回電。
在他打出租車趕往家裡的途中,綠珠終于回了電話。
在小區的超市裡,他買了兩袋速凍水餃。
十袋一包的辣白菜方便面。
一筒兒子最愛吃的薯片。
一紙箱牛奶。
但出了超市後,那筒薯片,就被證明是網球。
他也懶得去調換。
他去了超市隔壁的菜場。
在修皮鞋的攤位邊上,他配了兩把房門鑰匙:一把單元防盜鐵門的,一把房門的。
兒子正靠在單元門的牆邊背英文。
書包擱在别人的自行車後座上。
即便有人開門,問他要不要進去,他也總是搖頭。
要是門前的感應燈滅了,他就使勁地跺一下腳。
AfriendlywaitertoldmesomewordsofItalianthenhelendmeabookthenhelendmeabookthenhelendme......Ireadfewlines,butIdon'tunderstandanyword 門前那片石榴樹靜默在濃霧中,端午不敢朝那邊看。
晚飯後,端午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把正在做作業的兒子叫到餐桌前,盡力裝出輕松的樣子。
他平靜地告訴兒子,自己要出去幾天,問他能不能一個人在家。
他把剛剛配好的兩把鑰匙裝在他的自行車鑰匙鍊上。
“要很久嗎?”兒子警覺地望着他。
“現在還說不好。
也許兩三天,也許要久一些。
” “出什麼事了嗎?” “沒什麼事。
”端午把手放在他的後脖頸子上,“其實你也不是一個人。
從明天開始,會有一個姐姐過來陪你,每天晚上都來。
” “我認識她嗎?” “你不認識。
她人很好。
” “是你女朋友嗎?” “胡說八道!” “你是去開會嗎?” “我去把媽媽接回來。
” “那你告訴她我當上代理班長的事了嗎?” “當然。
她已經知道了。
” “她怎麼說?”兒子的眼睛裡突然沁出了一縷清亮的光,“她一定哈哈地傻笑了吧?” “她笑——”端午略微停頓了一下,試圖穩住自己發顫的嗓音。
“你現在就要走嗎?” “對,待會兒就走。
” “今晚我得一個人睡覺,是不是?我有點害怕。
” “你可以開着燈睡。
” “那好吧。
不過,你也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 “什麼條件?” “你先答應我。
” “我答應你。
” “别跟媽媽離婚。
” “好。
不離婚。
” “那我要去做家庭作業了。
”兒子長長地松了口氣,光着腳,回自己屋裡去了。
端午從廁所的櫃子裡拿出了一把黑傘,猶豫了一下,又換了一把花傘。
他的眼淚即刻湧出了眼眶。
端午還是去了一次兒子的房間。
在他的臉頰上親了一口。
十點鐘,他出了門。
鑰匙在鎖孔裡轉了兩圈。
10 小時候,端午特别喜歡霧。
當時,他還住在梅城,西津渡附近的一條老街上。
老街的後面就是大片的蘆葦灘,再後面,就是浩浩湯湯的長江了。
江邊,鋼青色的石峰,聳立在茂密的山林之表。
山上有一個無人居住的道觀。
牆壁是紅色的。
春末或夏初,每當端午清晨醒來,他就會看見那飛絮般的雲霧,罩住了正在返青的蘆叢,使得道觀、石壁和蓊郁的樹木模糊了剛勁的輪廓。
若是在雨後,山石和長江的帆影之間,會浮出一縷縷絲綿般的雲霭。
白白的,淡淡的,久久地流連不去。
像棉花糖那般蓬松柔軟,像兔毛般潔白。
正在上中學的王元慶告訴他,那不是霧,也不是雲。
它有一個很特别的名字,叫做岚。
他在上海讀大學的時候,正是“朦胧詩”大行其道的年月。
在端午的筆下,“霧”總是和“岚”一起組成雙音節詞:霧岚。
這是哥哥的饋贈。
這個他所珍愛的詞,給那個喧阗的時代賦予了濃烈的抒情和感傷的氛圍。
那時,文學社的社員們時常聚在電教大樓一個秘密的設備間,通過一台二十九寸的索尼監視器,欣賞被查禁的外國電影的錄像帶。
阿倫·雷奈拍攝于一九五六年的那部名聞遐迩的短片,第一次将霧與罪惡連接在了一起。
端午開始朦朦胧胧地與自己的青春期告别。
霧或者霧岚,在他的作品中一度絕迹。
他不再喜歡朦胧詩那過于甜膩的格調。
如今,當霧這個意象再次出現在他的詩歌中時,完全變成了一種無意識的物理反應。
隻要他提起筆來,想去描寫一下周遭的風景,第一個想到的詞總是“霧”,就像患了強迫症一樣。
與此同時,霧的組詞方式也已悄然改變。
對于生活在鶴浦這個地區的人來說,“岚”這個詞的意思,被禁锢在了字典裡,正如“安貧樂道”這個成語變成了一種可疑的傳說一樣。
霧,有了一個更合适的搭檔,一個更為親密無間的夥伴。
它被叫做霾。
霧霾。
它成了不時滾動在氣象預報員舌尖上的專業詞彙。
霧霾,是這個時代最為典型的風景之一。
在無風的日子裡,地面上蒸騰着水汽,裹挾着塵土、煤灰、二氧化碳、看不見的有毒顆粒、鉛分子,有時還有農民們焚燒麥稭稈産生的灰煙,織成一條厚厚的毯子。
日複一日,罩在所有人頭上,也壓在他心裡。
霧霾,在滋養着他詩情的同時,也在向他提出疑問。
他的疑惑,倒不是源于這種被稱作霧霾的東西如何有毒,而是所有的人對它安之若素。
仿佛它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生事物;仿佛它不是對自然的一種淩辱,而就是自然本身;仿佛它未曾與暗夜共生合謀,沆瀣一氣,未曾讓陽光衰老,讓時間停止;仿佛,它既非警告,亦非寓言。
現在,端午拉着行李,正在穿過燈火暧昧的街道,穿過這個城市引以為傲的俗豔的廣場。
即便是在這樣的霧霾之中,健身的人還是随處可見。
他們吭哧、吭哧地跑步,偶爾像巫祝一般瘋狂地捶打自己的胸脯、腎區和胰膽。
更多的人圍在剛剛落成的音樂噴泉邊上,等待着突然奏響的瓦格納的《女武神之騎》,等待一瀉沖天的高潮。
那灰灰的、毛茸茸的髒霧,在他的心裡一刻不停地繁殖着罪惡與羞恥,在昏黃的燈光下鋪向黑暗深處。
而在他眼前,一條少見人迹的亂糟糟的街巷裡,濃霧正在醞釀一個不可告人的陰謀。
它所阻斷的,不僅僅是想象中正點起飛的航班與渴望抵達的目的地。
它順便也隔開了生與死。
11 綠珠在英皇大酒店的大廳裡等他。
這是鶴浦為數不多的五星級酒店之一,離端午居住的那個街區不遠。
綠珠穿着一件半新舊的黑色外套,白色的棉質襯衣。
大概是龍孜的日照較為強烈,她比以前更黑了一些。
不過,人看上去,卻沉穩了許多。
她默默地從端午手中接過拉杆箱,帶他去了商務中心邊上的一家茶室,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
窗外是下沉式的庭院,對面就是賓館的别墅區,亮着燈。
端午把鑰匙交給她,并讓她記下了自己家的樓号和房間号碼。
一段時間不見,兩個人都有點生分。
“我可不會做飯呀。
”綠珠打開一個紅色的夾子,将鑰匙别在銅扣上。
“帶他到外面去吃飯行嗎?他叫什麼名字?” “若若。
你随便對付一下就行了。
他還算能夠将就。
”端午黑着臉低聲道。
他又囑咐了一些别的事:早上六點一刻之前,必須叫醒若若。
六點四十五分之前,必須離開家門。
如果早自習遲到的話,他将會被罰站。
面包在冰箱裡,牛奶是剛買的,得給他煮一個雞蛋。
還有,得看着他把雞蛋吃完。
否則,他會趁人不備,将它偷偷地塞進衣兜,拿到外面去扔掉。
“你現在就要走嗎?” “就算是去了機場,恐怕也得挨到明天早晨。
”端午狠狠地吸了幾口煙,又道:“明知道去了也沒用,隻是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
” “我給常州的機場也打了電話。
同樣是大霧,航班取消。
上海的浦東機場,飛機倒是能正常起降,不過你現在趕過去恐怕也來不及了。
”綠珠給他倒了一杯冰啤酒。
“随便你。
你現在走也可以。
我替你叫了一輛車去機場。
師傅姓楊,車就在門外的停車場等着。
機場那邊,現在一定也亂得很。
” 端午沒做聲。
茶室裡隻有他們兩個人。
六角形的吧台裡,一個脖子上紮着領結的侍者,正在把台面上的一排酒杯擦幹。
頂燈柔和的光線投射在木格子酒架上,照亮了侍者那白皙的手。
吧台的其他地方,都浸沒在灰暗之中。
綠珠說,她姨媽還在泰州。
兩個月來,小顧一直在琢磨着,把江邊的那座房子賣掉。
由于是兇宅,在交易所挂出後,一直無人問津。
綠珠這幾天還回去看了一下,到處都是塵土。
花園也早荒掉了。
“天氣預報說,後半夜有雨,鬼知道會不會下!”綠珠偷偷地打了個呵欠,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表。
“我本來也是今天下午飛昆明。
如果不是這場大霧的話,這一次我們就見不上了。
” “不會耽誤你什麼事吧?” “你說什麼事?” “雲南那邊,你的工作。
” “放心吧。
家裡的事,你就别管了。
我會盡可能地照顧好他。
雖說我不喜歡孩子。
一直等你回來為止。
在龍孜的那份工作,現在已經有點讓我厭煩了。
” “怎麼一回事?” “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
再說吧。
”綠珠看上去又有點抑郁。
“你去了成都,又不知道你妻子在哪家醫院,怎麼辦?總不能一家醫院一家醫院地去找吧?” “她說離植物園不遠。
我現在也顧不了那許多,隻是想早一點趕到成都。
”端午喝幹了杯中的啤酒,用手背碰了碰嘴唇。
“我反而有點擔心,擔心知道她在哪兒。
” “不明白。
”綠珠皺着眉頭望着他。
“一旦我知道她住在哪兒,這說明她多半已經不在人世了。
” 綠珠還是一臉疑惑的表情。
她沒有再去追問這件事。
侍者拿着一個托盤過來,彎下腰,輕聲地問綠珠還要點什麼,他就要下班了。
綠珠讓他給茶壺續上水,又要了兩瓶冰啤酒,一個堅果拼盤。
很快,吧台上的燈滅了。
一個身穿制服的矮胖保安,手執一根警棍,在空蕩蕩的大廳裡來回逡巡。
“如果你想安靜一段時間,可以來龍孜住一段。
就當散散心。
” “你不是說已經有點厭煩了嗎?” “我說的是那個項目。
挺沒勁的。
不過那兒的風景倒是沒得說。
第一期工程還沒有竣工,我們現在隻能暫時住在山上,一個看林人的小院裡。
坐在門口就可以望得見梅裡雪山。
就是中日聯合登山隊被雪崩埋掉的那座神山。
海拔倒是有點高,剛去的時候老是捯不上氣來,過個兩三天就好了。
除了山風呼呼地從山頂上吹過,你聽不到一丁點聲音。
真正的遠離塵嚣。
也不知道那對孿生兄弟,是怎麼找到這個地方的。
山下的村莊裡住着彜族人,也有漢人。
破破爛爛的印章房。
山下還有一條小溪,當地的居民叫它翡翠河。
時常可以看到野鹿和狍子到溪邊來喝水。
天藍得像染料,星星像金箔一樣。
“當地人說,七八月份去最好。
山野裡、溪邊上、草甸子上的花,都開了。
漫山遍野,到處都是。
遠遠看過去,像是給山包和草坡鋪上了一層紅氈子。
如果你偶爾看見一大片白色的花,多半是土豆……” 見綠珠說起來就沒完,端午隻得打斷她: “具體說來,你們搞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 “說穿了,就是給那些半山腰上的十幾戶人家,那些獵戶,很少的一點錢,打發他們走人,然後把整個山都占下來,自己在山上重新蓋房子。
有五十年的使用權。
” “什麼樣的房子?是别墅嗎?” “沒那麼簡單。
第一期規劃主要是生活區。
那房子修得像碉堡似的,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怪裡怪氣的,一點也不好看,也有點像窯洞。
可兄弟倆都說那是後現代建築。
這麼設計,主要是為了不破壞山林的原始狀态。
盡可能不砍樹。
朝南的一面采光。
兄弟倆對環保的要求很苛刻。
第二期規劃是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建築完全在地面上,用來展覽兄弟倆收藏多年的藝術品。
大多是一些漢畫的拓本,還有一些銅鏡、石雕、古器什麼的。
另外,他們還想在山上建一座全日制的小學。
這次去上海,就是為了開論證會。
” “那些山上的獵戶願意搬走嗎?” “我們不和他們直接發生關系。
” 綠珠的口中第一次出現了“我們”這個詞,緊接着又出現了第二次: “我們隻和當地政府談判。
嗨,說句不好聽的話,那些農民,和動物沒什麼區别。
既木讷又深不可測,既狡詐又可憐。
你根本弄不清他們的木魚腦袋裡成天想什麼。
和鶴浦的拆遷戶一樣,他們一聽說要拆遷,就開始沒日沒夜地在山上種茶樹;在房前屋後種果樹;搭建廂房,擴大庭院;無非是在計算林地損失和房屋面積時,向政府和出資方多訛點錢。
“到了談判的那一天,兩名精幹的獵戶代表,一會兒說這個多少錢,那個多少錢;一會兒說牛圈多少面積,馬棚多少面積;剛商定的賠償數額,一眨眼的工夫就反悔。
從早晨一直折騰到天黑,把兄弟倆都搞暈了。
“最後,兄弟倆一合計,給那兩個獵戶布置了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讓他們别一根椽子、一顆釘子地算賬了,幹脆出個價。
就是說,十幾戶人家,在一個月内搬到山下,總共要多少錢。
那兩個代表你看我,我看你,用當地的土話叽裡咕噜地商量了好半天。
最後他們猶猶豫豫地說出了一個數目。
他們壯起天大的膽子,紅着臉,咬着牙,最後說出的那個數額,讓兄弟倆目瞪口呆。
因為,那個數額,竟然還不到孿生兄弟原本打算賠給他們的四分之一。
你說可笑不可笑?” “你打算在那兒一直待下去嗎?” “聽你的口氣,好像不希望我在那兒待下去似的!” “我倒也沒這個意思,不過随便問問。
” “我也不知道。
”綠珠偷偷地瞥了他一眼,“怎麼說呢,我當初是奔着香格裡拉去的。
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可龍孜這個地方,離迪慶還是挺遠的,荒僻得很。
當地人也管這個地方叫‘香格裡拉’。
你走到哪裡,哪裡就是‘香格裡拉’。
你去過迪慶嗎?” “沒有。
”端午依舊陰沉着臉,有點生硬地回答道。
過了一會兒,他又解釋說,他不喜歡那個帶有殖民色彩,可人人趨之若鹜的地名。
香巴拉,或者香格裡拉。
還有那個希爾頓。
那本三流小說《消失的地平線》。
香格裡拉原本就不存在。
它隻是被杜撰出來的一個乏味的傳說而已。
“正因為它不存在,所以才叫烏托邦啊。
” “别跟我提烏托邦這個詞。
很煩。
”端午冷冷地道。
綠珠說,她最感到煩心的,是她弄不清兄弟倆的底細。
她不知道他們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為何要在這麼一個窮鄉僻壤買上這麼大一塊山地。
他們一會兒說要建立循環生态示範區,生産沒有污染的瓜果、蔬菜和煙葉,一會兒又搬出梁漱溟和晏陽初來,說是要搞什麼鄉村建設,在物欲橫流的末世,建造一個“詩意栖居”的孤島。
他們信奉斯多葛派的禁欲主義,卻時不時喝得酩酊大醉,半夜發酒瘋。
他們也很少在那裡住。
在綠珠抵達龍孜後的三個月中,兄弟倆已經去過一次迪拜,兩次尼泊爾。
如果說他們實施這個烏托邦計劃的最終目的隻是巧立名目,為了替自己建造一個息影終老的私人居所,那麼,綠珠和這個團隊的另外七八個人,立刻就有了管家或雜役的嫌疑。
這是綠珠最不能接受的。
兄弟倆表情刻闆,行為乖張,眉宇間時常含着憂愁,可彼此之間倒是十分親昵。
平常話很少,偶爾陰陰地笑一下,能把人吓個半死。
他們時常宣布“禁語”。
他們在的時候,一個星期中,總有一兩天是禁語的。
他們自己不說話,也不讓别人說話。
綠珠她們隻能靠打啞謎的方式與兄弟倆交流。
據說這是他們“領悟寂靜和死亡”行為藝術的一部分。
綠珠抱怨說,她有時甚至有些暗暗懷疑,這兩個人到底是不是孿生兄弟。
會不會是假扮成兄弟的同性戀?因為團隊裡的人私下裡議論,都說他們長得一點都不像。
綠珠一直在滔滔不絕。
可是,當端午問她,是如何認識這兩個“妖人”的時候,綠珠卻三緘其口:“這是我的秘密。
至少現在還不能告訴你。
憂郁的人,總是能夠互相吸引的。
” 端午隻是靜靜地聽着,不再随便發表什麼意見和評論。
無論是兄弟倆,還是龍孜,在他看來,都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
所有的地方,都在被複制成同一個地方。
當然,所有的人也都在變成同一個人。
新人。
盡管他對龍孜的這個項目了解得還不是很多,可他總覺得,它不過是另一個變了味的花家舍而已。
但他沒有把這個看法告訴綠珠。
兩點剛過,等待已久的一場大雨終于來了。
突然刮起的大風吹翻了桌布。
終于下雨了。
重重疊疊的悶雷,猶如交響樂隊中密集的低音鼓。
終于下雨了。
雷聲餘音未消,窗外的庭院裡早已是如潑如瀉。
終于下雨了。
端午:旺堆是誰? 秀蓉:蓮禺的一個活佛。
就是送給若若鹦鹉的那個人。
端午:你總愛胡思亂想。
沒關系,以後找時間,我陪你一起去。
秀蓉:但願吧。
端午:你的手機怎麼老打不通? 秀蓉:欠費停機了。
秀蓉:能不能聽我一句勸? 端午:你得先告訴我是什麼事。
秀蓉:戒煙。
把煙戒了吧。
就算是為孩子着想吧。
端午:我考慮考慮。
秀蓉:别考慮了。
趕緊戒吧。
你得答應我,保證活到孩子成家的那一天。
端午:這可說不好。
端午:再說了,若若要是不結婚呢? 秀蓉:真想好好親親他。
摟着他親個夠。
他的臉。
他的小手。
他跳得很急的心髒,像個小鼓。
黑嘟嘟結實的小屁股。
端午:你到底是怎麼了? 端午:像是要跟整個世界告别似的。
怎麼了? 秀蓉:你說得沒錯。
就是告别。
秀蓉:昨天上午,我去了一趟植物園,在那裡待了兩個小時。
端午:哪兒的植物園? 秀蓉:我得去一下洗手間。
你等我一下。
下午三點一刻。
辦公室裡光線灰暗。
天色陰陰的。
本來,透過朝南的窗戶,他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看到那條瀝青色的運河。
看到河汊轉彎處堆浮的白色垃圾和河面上的船隻。
看到凸起的坡崗和一小塊、一小塊的田地。
可現在,一座高樓的牆坯拔地而起,擋住了原先就很浮泛的陽光。
一個戴着黃色安全帽的建築工人,正站在腳手架上朝河裡撒尿。
他的新搭檔,那個外号叫做“撲食佬”的家夥,安靜得像個熟睡的嬰兒。
他是個跛子,又有白癜風,這都不是什麼秘密。
端午近來又從他身上發現了另一樁煩心事:他竟然還有狐臭。
現在還是四月份,那股味道還不太明顯;可天一旦熱起來,你就是把他想象成一位汗腺過于發達的國際友人,恐怕也難以忍受。
端午已經知道了他的名字,叫胡建倉。
假如他去做股票的話,大概賺不到什麼錢。
不過,他對股票沒什麼興趣,甯願把空閑時間,鬼鬼祟祟地消磨在成人網站上。
假如端午對他這僅有的嗜好視而不見,“撲食佬”也很少來打攪他。
馮延鶴剛才來過一個奇怪的電話。
他的心髒最近做了五個支架。
單位的同事有一種惡毒的擔心,擔心老馮遲早要死在那個白虎星兒媳的枕頭上。
這次老馮打來電話,可不是找他下棋的。
老馮問他,認不認識一個名叫白小娴的人。
白小娴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花枝招展的少女。
其實她已經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
端午曾在一個會議上見到她一次。
幹瘦幹瘦的老太太,不過保養得很好。
她原來是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長。
老馮打來電話的時候,這個老太太就在馮延鶴的辦公室裡。
她提出來要見見端午,不知為何。
端午覺得這件事,不管朝哪個方面想,都有點離譜。
他随便找了個理由,回絕了。
好在他沒去。
秀蓉:昨天晚上又做了一個夢。
端午:該不會又是革命黨人吧? 秀蓉:我夢見自己被人追殺。
在秋天的田野上奔跑。
田裡的玉米都成熟了。
下着雨。
端午:你被人追上了嗎? 秀蓉:那還用說!抓我的人,是一個糟老頭子。
他從玉米地裡直起身來,下身光溜溜的,什麼都沒穿。
他得意地讓我看了看他手裡的铐子,怪笑着問我,是不是處女。
他說,他并不是公安,讓我不要害怕。
他是專門收集處女膜的商人。
他用祖傳的方法,把它從女孩身上取出,晾幹,然後把它制成笛膜。
怎麼樣,好玩嗎?他說如果我聽從他的擺布,完事後就會立刻放了我。
端午:你樂得答應了他,對嗎? 秀蓉:呸! 秀蓉:我的一生,現在看來,就是這麼一個薄薄的膜。
其中隻有恥辱。
端午:你剛才的話還沒說完。
端午:你說你去了植物園。
秀蓉:對,我去了植物園,但沒進公園的大門。
在天回山的山腳下,有一個農家小院,我在那兒坐了坐。
吃了新挖的竹筍,喝了半杯啤酒。
天霧蒙蒙的,什麼花草也看不到。
但畢竟已經是春天了。
秀蓉:我承認,我的确做了一件傻事。
真的很傻,如果讓我重新考慮,我一定不會這麼做。
真有點不太甘心。
不過,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我是不會回頭的。
說到底,人還是太軟弱了。
端午:這麼說,你現在,在成都? 端午:你在成都,對不對? 秀蓉:是,在成都。
秀蓉:你很聰明。
我随手打上了天回山這個地名。
端午:哈哈,終于逮到你了。
秀蓉:本來是想去西藏的。
拉薩。
那曲。
日喀則。
或随便什麼地方。
秀蓉:想找個沒人的地方死掉拉倒。
秀蓉:可飛機從祿口機場剛一起飛,我就發起燒來。
蓮禺的旺堆喇嘛曾對我說,所有的事情在我身上都會發生兩次。
我又發燒了。
旺堆喇嘛那張黑黑的臉,一直在我眼前晃來晃去。
空姐用餐巾布裹上冰塊放在我頭上降溫。
随後,她們把我弄到了頭等艙。
我第一次坐頭等艙,可能也是最後一次。
秀蓉:到了成都之後,停機坪上的一輛120救護車,将我送到機場附近的一家醫院裡。
我在那隻待了兩天,大夫說,我的發燒是肺炎引起的。
但我的病卻不像肺炎那麼簡單,他們建議我換一家更大的醫院。
随後,就被轉到這裡來了。
我住在五樓的特需病房裡。
端午:到底怎麼回事? 端午:你别吓我! 端午:什麼病? 秀蓉:還用問嗎? 端午:什麼時候發現的? 秀蓉:我在離開鶴浦前,給你寫了一封信,當你收到它,就會什麼都明白了。
别着急。
端午:可我一直沒收到你的信。
秀蓉:你會收到的。
李春霞說,我活不過六個月。
現在已經是第五個月了。
心情也還好,這家醫院的條件還不錯。
負責給我治療的大夫叫黃振勝,很有幽默感。
他從不避諱跟我談論死。
他說很多像我這樣的癌末病人最後都是死于肺炎。
他給我用了最好的抗生素,還有一點嗎啡。
四五天後就退了燒。
他說雖然手術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所幸肌體還能對藥物産生反應。
也許情形還沒那麼壞。
喬布斯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秀蓉:每隔一兩天,黃振勝都會到病房來陪我聊上一小會兒。
他還說,現代醫學已經徹底放棄了“治愈”這個概念,它所能做的不過是維持而已。
實際上,維持也是放棄。
生命維持得越久,離治愈就越遠。
小黃說,他的工作實際上也是“維穩”。
他厭惡自己的工作,倒不是怕髒。
每天和那些癌末打交道,讓他覺得生命其實沒什麼尊嚴。
他負責照料的一個老幹部,九十多歲了,在毫無意識反應的情況下,靠鼻飼居然也維持了三年。
至少從醫學上說,他還活着。
檢測儀器上各項生命體征都相當地穩定。
當然喽,他花的是公家的錢。
端午:你就一個人嗎?誰在醫院照顧你? 秀蓉:有一個護工。
她是湖南醴陵人,昨天就是她帶我去植物園的。
這些天,她一直在勸我跟她回湖南老家。
她有一個堂叔,據說會用念了咒的符水給人治病。
好玩。
秀蓉:還有一個壞消息。
端午:你說。
秀蓉:我銀行卡上的錢已經快用完了。
端午:我現在就打電話訂機票。
我馬上就趕過來。
很快的。
一眨眼就到了。
秀蓉:你不要來! 秀蓉:你再快,也沒有我快。
端午: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秀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
端午:求求你,千萬不要這麼想。
端午:你别吓唬我。
端午:你在嗎?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
大約在半個小時前,胡建倉已經離開資料室,下班回家了。
臨走時,他順手替端午開了燈。
白熾燈管“嗞嗞”地響着。
窗外的建築工地上,早已人去樓空。
一隻瘦骨嶙峋的大黑貓,在腳手架上憤怒地看着他,像個哲學家。
不遠的地方,傳來了機帆船“突突”的馬達聲。
端午猶豫着,要不要給吉士打個電話。
秀蓉:我還在。
親愛的。
秀蓉:那天我們在天回山下的農家小院,一直待到太陽落山。
黃昏的時候太陽才露臉。
沒有一丁點風。
植物園門口的小樹林裡,有很多老人在健身。
每個人的臉上都寫着“驕傲”兩字。
徐景陽的話是有道理的。
他們都是從千軍萬馬中沖殺出來的幸存者。
活着,就是他們的戰利品。
秀蓉:還記得我們曾經讨論過的人的分類嗎?我說過,這個世界上隻存在兩種人:死去的人,還有幸存者。
我失敗了,并打算接受它。
秀蓉:你不要來!至少現在不要。
我要一個人跨過最後的那道坎。
知道我最讨厭什麼人嗎? 端午:九點二十,有一班去成都的飛機。
端午:你接着說。
秀蓉:熟人。
所有的熟人。
還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就做夢能生活在陌生人中。
我要穿一件隐身衣。
直到有一天,我從圖書館回宿舍的途中,遇見了徐吉士。
那是一九八九年的夏末,他去大學生俱樂部參加海子紀念會。
然後就遇到了你。
在招隐寺。
不說了。
自從遇見你之後,我發現原先的那個隐身世界,已經回不去了。
怎麼也回不去了。
我甚至嘗試着改掉自己的名字,可還是沒有用。
秀蓉:我可以死在任何地方。
但死在醫院裡,讓我最不能忍受。
那簡直不算是死亡。
連死亡都算不上。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端午:晚上九點二十,有一班去成都的飛機。
秀蓉:不要來。
我要下場了。
謝幕了。
居然還是在醫院裡。
有點不甘心。
秀蓉:醫院是一個借口。
它才是我們這個世上最嚴酷的法律。
它甚至高于憲法。
它是為形形色色的掉隊者準備的,我們無法反抗。
我們被送入醫院,在那裡履行最後的儀式或手續,同時把身體裡僅剩的一點活氣,一點點地熬幹淨。
秀蓉:就好像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是我們主動追求的最終結果。
秀蓉:去年冬天,守仁被殺的那段日子,你還記得嗎?其實我已經死過一次了。
履行了所有的手續,并知道了它的所有秘密。
就像我當年參加律師資格考試,舞弊是預先安排的,我提前就知道了答案。
秀蓉:我曾經想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
陌生人。
把隐身衣,換成刀槍不入的盔甲。
一心要走到自己的對立面,去追趕别人的步調。
除了生孩子之外,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厭惡的。
好像隻要閉上眼睛,就可以什麼都不想。
漸漸地就上了瘾。
自以為融入了這個社會。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掉隊,一步都不落下。
直到有一天,醫院的化驗單溫柔地通知你出局。
所有的人都會掉隊。
不是嗎?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秀蓉:如果時間本身沒有價值的話,你活得再久,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秀蓉:我已竭盡全力。
但還是失敗了。
我出了局,但沒想到這麼快。
被碾壓得粉碎。
注定了不會留下什麼痕迹。
我也不想。
秀蓉:答應我一件事好嗎? 端午:你說。
端午:你說。
端午:你說吧,無論什麼事,我都答應。
端午:我馬上趕過來。
告訴我你的具體地址。
求求你。
端午:求求你。
秀蓉:關于我的事,先不要告訴我父親。
每年的十二月底和六月初,分别給他寄一次錢,每次六千。
不要少于這個數目。
要不他會找到家裡來的,再有, 秀蓉:也不要告訴任何人。
我不欠任何人的債。
秀蓉:在我們家樓下,有一片石榴樹樹林。
你在樹底下挖個坑。
你要晚上偷偷地去挖,千萬不要讓物業的保安看見。
最好深一點,把我的骨灰,就埋在樹底下。
秀蓉:每天,每天,我都可以看見若若。
看見他背着書包去上學。
看見他平平安安地放學回家。
看着他一天天長大。
平平安安。
秀蓉:石榴花開的時候…… 天黑了下來。
端午一刻不停地在網絡上搜尋航班的信息。
晚上九點二十分,川航有一班飛往成都的飛機。
如果他現在就出發趕往祿口機場,時間還來得及。
吉士的手機依然關機。
要命。
他存着某種僥幸,打通了機場的電話。
值班票務員給他帶來了一個壞的消息。
由于罕見的大霧,所有的航班都停飛了。
“你來了也沒有用,機場附近的賓館擠滿了滞留的旅客。
”要命。
端午問她,航班什麼時候可以恢複,票務員回答說,這要看晚上的這場大雨,能不能下下來。
真要命。
他給綠珠發了一條短信。
他本來是想發給吉士的,可卻手忙腳亂地發給了綠珠。
也好。
短信中隻有短短的六個字。
有急事,請回電。
在他打出租車趕往家裡的途中,綠珠終于回了電話。
在小區的超市裡,他買了兩袋速凍水餃。
十袋一包的辣白菜方便面。
一筒兒子最愛吃的薯片。
一紙箱牛奶。
但出了超市後,那筒薯片,就被證明是網球。
他也懶得去調換。
他去了超市隔壁的菜場。
在修皮鞋的攤位邊上,他配了兩把房門鑰匙:一把單元防盜鐵門的,一把房門的。
兒子正靠在單元門的牆邊背英文。
書包擱在别人的自行車後座上。
即便有人開門,問他要不要進去,他也總是搖頭。
要是門前的感應燈滅了,他就使勁地跺一下腳。
AfriendlywaitertoldmesomewordsofItalianthenhelendmeabookthenhelendmeabookthenhelendme......Ireadfewlines,butIdon'tunderstandanyword 門前那片石榴樹靜默在濃霧中,端午不敢朝那邊看。
晚飯後,端午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把正在做作業的兒子叫到餐桌前,盡力裝出輕松的樣子。
他平靜地告訴兒子,自己要出去幾天,問他能不能一個人在家。
他把剛剛配好的兩把鑰匙裝在他的自行車鑰匙鍊上。
“要很久嗎?”兒子警覺地望着他。
“現在還說不好。
也許兩三天,也許要久一些。
” “出什麼事了嗎?” “沒什麼事。
”端午把手放在他的後脖頸子上,“其實你也不是一個人。
從明天開始,會有一個姐姐過來陪你,每天晚上都來。
” “我認識她嗎?” “你不認識。
她人很好。
” “是你女朋友嗎?” “胡說八道!” “你是去開會嗎?” “我去把媽媽接回來。
” “那你告訴她我當上代理班長的事了嗎?” “當然。
她已經知道了。
” “她怎麼說?”兒子的眼睛裡突然沁出了一縷清亮的光,“她一定哈哈地傻笑了吧?” “她笑——”端午略微停頓了一下,試圖穩住自己發顫的嗓音。
“你現在就要走嗎?” “對,待會兒就走。
” “今晚我得一個人睡覺,是不是?我有點害怕。
” “你可以開着燈睡。
” “那好吧。
不過,你也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 “什麼條件?” “你先答應我。
” “我答應你。
” “别跟媽媽離婚。
” “好。
不離婚。
” “那我要去做家庭作業了。
”兒子長長地松了口氣,光着腳,回自己屋裡去了。
端午從廁所的櫃子裡拿出了一把黑傘,猶豫了一下,又換了一把花傘。
他的眼淚即刻湧出了眼眶。
端午還是去了一次兒子的房間。
在他的臉頰上親了一口。
十點鐘,他出了門。
鑰匙在鎖孔裡轉了兩圈。
10 小時候,端午特别喜歡霧。
當時,他還住在梅城,西津渡附近的一條老街上。
老街的後面就是大片的蘆葦灘,再後面,就是浩浩湯湯的長江了。
江邊,鋼青色的石峰,聳立在茂密的山林之表。
山上有一個無人居住的道觀。
牆壁是紅色的。
春末或夏初,每當端午清晨醒來,他就會看見那飛絮般的雲霧,罩住了正在返青的蘆叢,使得道觀、石壁和蓊郁的樹木模糊了剛勁的輪廓。
若是在雨後,山石和長江的帆影之間,會浮出一縷縷絲綿般的雲霭。
白白的,淡淡的,久久地流連不去。
像棉花糖那般蓬松柔軟,像兔毛般潔白。
正在上中學的王元慶告訴他,那不是霧,也不是雲。
它有一個很特别的名字,叫做岚。
他在上海讀大學的時候,正是“朦胧詩”大行其道的年月。
在端午的筆下,“霧”總是和“岚”一起組成雙音節詞:霧岚。
這是哥哥的饋贈。
這個他所珍愛的詞,給那個喧阗的時代賦予了濃烈的抒情和感傷的氛圍。
那時,文學社的社員們時常聚在電教大樓一個秘密的設備間,通過一台二十九寸的索尼監視器,欣賞被查禁的外國電影的錄像帶。
阿倫·雷奈拍攝于一九五六年的那部名聞遐迩的短片,第一次将霧與罪惡連接在了一起。
端午開始朦朦胧胧地與自己的青春期告别。
霧或者霧岚,在他的作品中一度絕迹。
他不再喜歡朦胧詩那過于甜膩的格調。
如今,當霧這個意象再次出現在他的詩歌中時,完全變成了一種無意識的物理反應。
隻要他提起筆來,想去描寫一下周遭的風景,第一個想到的詞總是“霧”,就像患了強迫症一樣。
與此同時,霧的組詞方式也已悄然改變。
對于生活在鶴浦這個地區的人來說,“岚”這個詞的意思,被禁锢在了字典裡,正如“安貧樂道”這個成語變成了一種可疑的傳說一樣。
霧,有了一個更合适的搭檔,一個更為親密無間的夥伴。
它被叫做霾。
霧霾。
它成了不時滾動在氣象預報員舌尖上的專業詞彙。
霧霾,是這個時代最為典型的風景之一。
在無風的日子裡,地面上蒸騰着水汽,裹挾着塵土、煤灰、二氧化碳、看不見的有毒顆粒、鉛分子,有時還有農民們焚燒麥稭稈産生的灰煙,織成一條厚厚的毯子。
日複一日,罩在所有人頭上,也壓在他心裡。
霧霾,在滋養着他詩情的同時,也在向他提出疑問。
他的疑惑,倒不是源于這種被稱作霧霾的東西如何有毒,而是所有的人對它安之若素。
仿佛它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生事物;仿佛它不是對自然的一種淩辱,而就是自然本身;仿佛它未曾與暗夜共生合謀,沆瀣一氣,未曾讓陽光衰老,讓時間停止;仿佛,它既非警告,亦非寓言。
現在,端午拉着行李,正在穿過燈火暧昧的街道,穿過這個城市引以為傲的俗豔的廣場。
即便是在這樣的霧霾之中,健身的人還是随處可見。
他們吭哧、吭哧地跑步,偶爾像巫祝一般瘋狂地捶打自己的胸脯、腎區和胰膽。
更多的人圍在剛剛落成的音樂噴泉邊上,等待着突然奏響的瓦格納的《女武神之騎》,等待一瀉沖天的高潮。
那灰灰的、毛茸茸的髒霧,在他的心裡一刻不停地繁殖着罪惡與羞恥,在昏黃的燈光下鋪向黑暗深處。
而在他眼前,一條少見人迹的亂糟糟的街巷裡,濃霧正在醞釀一個不可告人的陰謀。
它所阻斷的,不僅僅是想象中正點起飛的航班與渴望抵達的目的地。
它順便也隔開了生與死。
11 綠珠在英皇大酒店的大廳裡等他。
這是鶴浦為數不多的五星級酒店之一,離端午居住的那個街區不遠。
綠珠穿着一件半新舊的黑色外套,白色的棉質襯衣。
大概是龍孜的日照較為強烈,她比以前更黑了一些。
不過,人看上去,卻沉穩了許多。
她默默地從端午手中接過拉杆箱,帶他去了商務中心邊上的一家茶室,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
窗外是下沉式的庭院,對面就是賓館的别墅區,亮着燈。
端午把鑰匙交給她,并讓她記下了自己家的樓号和房間号碼。
一段時間不見,兩個人都有點生分。
“我可不會做飯呀。
”綠珠打開一個紅色的夾子,将鑰匙别在銅扣上。
“帶他到外面去吃飯行嗎?他叫什麼名字?” “若若。
你随便對付一下就行了。
他還算能夠将就。
”端午黑着臉低聲道。
他又囑咐了一些别的事:早上六點一刻之前,必須叫醒若若。
六點四十五分之前,必須離開家門。
如果早自習遲到的話,他将會被罰站。
面包在冰箱裡,牛奶是剛買的,得給他煮一個雞蛋。
還有,得看着他把雞蛋吃完。
否則,他會趁人不備,将它偷偷地塞進衣兜,拿到外面去扔掉。
“你現在就要走嗎?” “就算是去了機場,恐怕也得挨到明天早晨。
”端午狠狠地吸了幾口煙,又道:“明知道去了也沒用,隻是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
” “我給常州的機場也打了電話。
同樣是大霧,航班取消。
上海的浦東機場,飛機倒是能正常起降,不過你現在趕過去恐怕也來不及了。
”綠珠給他倒了一杯冰啤酒。
“随便你。
你現在走也可以。
我替你叫了一輛車去機場。
師傅姓楊,車就在門外的停車場等着。
機場那邊,現在一定也亂得很。
” 端午沒做聲。
茶室裡隻有他們兩個人。
六角形的吧台裡,一個脖子上紮着領結的侍者,正在把台面上的一排酒杯擦幹。
頂燈柔和的光線投射在木格子酒架上,照亮了侍者那白皙的手。
吧台的其他地方,都浸沒在灰暗之中。
綠珠說,她姨媽還在泰州。
兩個月來,小顧一直在琢磨着,把江邊的那座房子賣掉。
由于是兇宅,在交易所挂出後,一直無人問津。
綠珠這幾天還回去看了一下,到處都是塵土。
花園也早荒掉了。
“天氣預報說,後半夜有雨,鬼知道會不會下!”綠珠偷偷地打了個呵欠,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表。
“我本來也是今天下午飛昆明。
如果不是這場大霧的話,這一次我們就見不上了。
” “不會耽誤你什麼事吧?” “你說什麼事?” “雲南那邊,你的工作。
” “放心吧。
家裡的事,你就别管了。
我會盡可能地照顧好他。
雖說我不喜歡孩子。
一直等你回來為止。
在龍孜的那份工作,現在已經有點讓我厭煩了。
” “怎麼一回事?” “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
再說吧。
”綠珠看上去又有點抑郁。
“你去了成都,又不知道你妻子在哪家醫院,怎麼辦?總不能一家醫院一家醫院地去找吧?” “她說離植物園不遠。
我現在也顧不了那許多,隻是想早一點趕到成都。
”端午喝幹了杯中的啤酒,用手背碰了碰嘴唇。
“我反而有點擔心,擔心知道她在哪兒。
” “不明白。
”綠珠皺着眉頭望着他。
“一旦我知道她住在哪兒,這說明她多半已經不在人世了。
” 綠珠還是一臉疑惑的表情。
她沒有再去追問這件事。
侍者拿着一個托盤過來,彎下腰,輕聲地問綠珠還要點什麼,他就要下班了。
綠珠讓他給茶壺續上水,又要了兩瓶冰啤酒,一個堅果拼盤。
很快,吧台上的燈滅了。
一個身穿制服的矮胖保安,手執一根警棍,在空蕩蕩的大廳裡來回逡巡。
“如果你想安靜一段時間,可以來龍孜住一段。
就當散散心。
” “你不是說已經有點厭煩了嗎?” “我說的是那個項目。
挺沒勁的。
不過那兒的風景倒是沒得說。
第一期工程還沒有竣工,我們現在隻能暫時住在山上,一個看林人的小院裡。
坐在門口就可以望得見梅裡雪山。
就是中日聯合登山隊被雪崩埋掉的那座神山。
海拔倒是有點高,剛去的時候老是捯不上氣來,過個兩三天就好了。
除了山風呼呼地從山頂上吹過,你聽不到一丁點聲音。
真正的遠離塵嚣。
也不知道那對孿生兄弟,是怎麼找到這個地方的。
山下的村莊裡住着彜族人,也有漢人。
破破爛爛的印章房。
山下還有一條小溪,當地的居民叫它翡翠河。
時常可以看到野鹿和狍子到溪邊來喝水。
天藍得像染料,星星像金箔一樣。
“當地人說,七八月份去最好。
山野裡、溪邊上、草甸子上的花,都開了。
漫山遍野,到處都是。
遠遠看過去,像是給山包和草坡鋪上了一層紅氈子。
如果你偶爾看見一大片白色的花,多半是土豆……” 見綠珠說起來就沒完,端午隻得打斷她: “具體說來,你們搞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 “說穿了,就是給那些半山腰上的十幾戶人家,那些獵戶,很少的一點錢,打發他們走人,然後把整個山都占下來,自己在山上重新蓋房子。
有五十年的使用權。
” “什麼樣的房子?是别墅嗎?” “沒那麼簡單。
第一期規劃主要是生活區。
那房子修得像碉堡似的,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怪裡怪氣的,一點也不好看,也有點像窯洞。
可兄弟倆都說那是後現代建築。
這麼設計,主要是為了不破壞山林的原始狀态。
盡可能不砍樹。
朝南的一面采光。
兄弟倆對環保的要求很苛刻。
第二期規劃是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建築完全在地面上,用來展覽兄弟倆收藏多年的藝術品。
大多是一些漢畫的拓本,還有一些銅鏡、石雕、古器什麼的。
另外,他們還想在山上建一座全日制的小學。
這次去上海,就是為了開論證會。
” “那些山上的獵戶願意搬走嗎?” “我們不和他們直接發生關系。
” 綠珠的口中第一次出現了“我們”這個詞,緊接着又出現了第二次: “我們隻和當地政府談判。
嗨,說句不好聽的話,那些農民,和動物沒什麼區别。
既木讷又深不可測,既狡詐又可憐。
你根本弄不清他們的木魚腦袋裡成天想什麼。
和鶴浦的拆遷戶一樣,他們一聽說要拆遷,就開始沒日沒夜地在山上種茶樹;在房前屋後種果樹;搭建廂房,擴大庭院;無非是在計算林地損失和房屋面積時,向政府和出資方多訛點錢。
“到了談判的那一天,兩名精幹的獵戶代表,一會兒說這個多少錢,那個多少錢;一會兒說牛圈多少面積,馬棚多少面積;剛商定的賠償數額,一眨眼的工夫就反悔。
從早晨一直折騰到天黑,把兄弟倆都搞暈了。
“最後,兄弟倆一合計,給那兩個獵戶布置了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讓他們别一根椽子、一顆釘子地算賬了,幹脆出個價。
就是說,十幾戶人家,在一個月内搬到山下,總共要多少錢。
那兩個代表你看我,我看你,用當地的土話叽裡咕噜地商量了好半天。
最後他們猶猶豫豫地說出了一個數目。
他們壯起天大的膽子,紅着臉,咬着牙,最後說出的那個數額,讓兄弟倆目瞪口呆。
因為,那個數額,竟然還不到孿生兄弟原本打算賠給他們的四分之一。
你說可笑不可笑?” “你打算在那兒一直待下去嗎?” “聽你的口氣,好像不希望我在那兒待下去似的!” “我倒也沒這個意思,不過随便問問。
” “我也不知道。
”綠珠偷偷地瞥了他一眼,“怎麼說呢,我當初是奔着香格裡拉去的。
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可龍孜這個地方,離迪慶還是挺遠的,荒僻得很。
當地人也管這個地方叫‘香格裡拉’。
你走到哪裡,哪裡就是‘香格裡拉’。
你去過迪慶嗎?” “沒有。
”端午依舊陰沉着臉,有點生硬地回答道。
過了一會兒,他又解釋說,他不喜歡那個帶有殖民色彩,可人人趨之若鹜的地名。
香巴拉,或者香格裡拉。
還有那個希爾頓。
那本三流小說《消失的地平線》。
香格裡拉原本就不存在。
它隻是被杜撰出來的一個乏味的傳說而已。
“正因為它不存在,所以才叫烏托邦啊。
” “别跟我提烏托邦這個詞。
很煩。
”端午冷冷地道。
綠珠說,她最感到煩心的,是她弄不清兄弟倆的底細。
她不知道他們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為何要在這麼一個窮鄉僻壤買上這麼大一塊山地。
他們一會兒說要建立循環生态示範區,生産沒有污染的瓜果、蔬菜和煙葉,一會兒又搬出梁漱溟和晏陽初來,說是要搞什麼鄉村建設,在物欲橫流的末世,建造一個“詩意栖居”的孤島。
他們信奉斯多葛派的禁欲主義,卻時不時喝得酩酊大醉,半夜發酒瘋。
他們也很少在那裡住。
在綠珠抵達龍孜後的三個月中,兄弟倆已經去過一次迪拜,兩次尼泊爾。
如果說他們實施這個烏托邦計劃的最終目的隻是巧立名目,為了替自己建造一個息影終老的私人居所,那麼,綠珠和這個團隊的另外七八個人,立刻就有了管家或雜役的嫌疑。
這是綠珠最不能接受的。
兄弟倆表情刻闆,行為乖張,眉宇間時常含着憂愁,可彼此之間倒是十分親昵。
平常話很少,偶爾陰陰地笑一下,能把人吓個半死。
他們時常宣布“禁語”。
他們在的時候,一個星期中,總有一兩天是禁語的。
他們自己不說話,也不讓别人說話。
綠珠她們隻能靠打啞謎的方式與兄弟倆交流。
據說這是他們“領悟寂靜和死亡”行為藝術的一部分。
綠珠抱怨說,她有時甚至有些暗暗懷疑,這兩個人到底是不是孿生兄弟。
會不會是假扮成兄弟的同性戀?因為團隊裡的人私下裡議論,都說他們長得一點都不像。
綠珠一直在滔滔不絕。
可是,當端午問她,是如何認識這兩個“妖人”的時候,綠珠卻三緘其口:“這是我的秘密。
至少現在還不能告訴你。
憂郁的人,總是能夠互相吸引的。
” 端午隻是靜靜地聽着,不再随便發表什麼意見和評論。
無論是兄弟倆,還是龍孜,在他看來,都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
所有的地方,都在被複制成同一個地方。
當然,所有的人也都在變成同一個人。
新人。
盡管他對龍孜的這個項目了解得還不是很多,可他總覺得,它不過是另一個變了味的花家舍而已。
但他沒有把這個看法告訴綠珠。
兩點剛過,等待已久的一場大雨終于來了。
突然刮起的大風吹翻了桌布。
終于下雨了。
重重疊疊的悶雷,猶如交響樂隊中密集的低音鼓。
終于下雨了。
雷聲餘音未消,窗外的庭院裡早已是如潑如瀉。
終于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