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江南 第四章 夜與霧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稔之感。
據說,這是花家舍最好的賓館。
整個建築呈工字形,青磚牆面的三層小樓,屋頂上鋪着亮藍亮藍的瓦。
竹木掩翼,草地蔥郁。
照例是精緻的假山。
照例是魚群攢動的噴水池。
汽車經由竹林中的一條小路,拐了一個彎,到了大門口的台階下。
兩個女孩搶着幫他們拿行李。
到了大堂裡,她們又忙着去前台辦理入住手續。
端午和吉士坐在沙發上抽煙。
吉士皺起了眉頭。
他剛剛收到一條短信,唐曉渡明天來不了了。
高大的落地玻璃窗外面,有一個爬滿金銀花的坡地。
地燈已經亮了,把坡地上的青草襯得綠瑩瑩的。
不一會兒,長得稍胖的那個女孩,過來取他們的身份證。
笑起來的時候,她的眼神既疑惑又矜持。
“他們都是你的粉絲。
”吉士介紹道。
聽他這麼說,女孩的眼神有點吃驚。
她不置可否地沖端午笑了笑。
女孩離開後,吉士續上一根煙,靠在圈椅上,向左右兩邊轉了轉脖子,把臉湊過來,在端午的耳邊悄聲地說了句什麼。
兩個人都縱聲大笑起來。
兩個女孩都轉過身來朝這邊看。
他的房間在二樓的頂頭。
朝北。
沒有門牌号。
房門上鑲着一塊雕着喜鵲登門圖案的石雕,石雕上方是一塊銅牌,上寫“喜鵲營”三個字。
端午看了看隔壁的房間,分别是“畫眉營”和“鹭鹭營”。
這裡的客房,大概都是用鳥類來命名的,倒是有些别緻。
客房的裝飾也十分考究,設施豪奢。
衛生間異常寬大,光是淋浴設備,居然就有兩套。
美中不足的是,這個房子似乎剛剛裝修過,房間裡有一股刺鼻的油漆的味道。
最近二十多年來,無論是在鶴浦還是在别的地方,不論是酒店、茶室還是夜總會,所有的房間都有這種令人窒息的味道。
久而久之,端午這個習慣于自我幽閉的人,不免産生了這樣一個幻覺:鶴浦人在最近幾十年的時間内,隻是樂此不疲地做着同一件事:造房子,裝修房子,拆房子;然後,又是造房子,裝修房子…… 端午痛快地洗了個澡,然後接通筆記本電腦,給自己泡了一杯茶。
收發郵件,浏覽當天的新聞。
直到吉士來敲門,叫他去餐廳吃飯。
那兩個女孩子仍在大堂裡忙碌着。
她們和幾個男生一起,在布置第二天會議簽到用的長桌,準備裝有禮品和會議資料的文件袋,以及打算挂賓館門外的歡迎橫幅。
吉士朝她們招了招手,兩個女孩趕緊放下手裡的事,忙不疊地朝他跑過來。
吉士詳細地詢問了會議室的準備情況——話筒、桌簽、水果、茶歇用的咖啡和點心。
最後他又問,會議的日程表和代表名單有沒有印出來。
“印好了,就在會務組。
”其中一個女孩道,“我一會兒就給您送來,老師住哪個房間?” “句谷營,就在會務組隔壁。
” 端午聽她這麼說,心裡正在犯嘀咕,吉士所說的這個“句谷”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鳥,忽聽得那女孩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另一個女孩看上去稍微懂事一點,本來打算忍住笑,可到底也沒忍住,笑聲反而更加不可收拾。
兩個人都笑得轉過身去,彎下了腰。
吉士和端午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有些莫名其妙。
他們兩個來到了餐廳。
吉士随便點了幾個菜,對端午道:“不要一下吃得太多。
待會兒,我帶你到酒吧街去轉轉,少不得還要喝。
” “可我不太想去。
有點累。
” “累了就更要去。
”吉士笑道,“你也放松一下。
這一次,我說了算。
反正你不是已經離婚了嗎?” 服務員點完菜剛走,吉士又想起一件什麼事來。
“哎,你知不知道,剛才那兩個小姑娘,幹嗎笑得那麼兇?” 端午略一沉思,就對吉士道:“我也在琢磨這件事。
有點怪。
這樣,你把房間的鑰匙牌拿來我看看。
” “拿鑰匙牌做什麼?” “你拿過來,我看一下。
” 吉士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帶感應鈕的長條形有機玻璃,正反兩面看了看,遞給他。
端午見上面赫然寫着“鸲鹆”二字,就笑了起來。
“老兄,你把‘鸲鹆’兩個字讀錯了。
不讀句谷。
也難怪,鸲鹆這兩個字,倒是不常用。
不過,你沒讀過《聊齋志異》嗎?” “他媽的!原來是這麼回事。
那這個鸲鹆,到底是種什麼鳥?” “嗨!就是八哥。
” 吉士也笑了起來,臉上有點不太自在。
“操,這臉可丢大了。
就像被她們扒去了褲子一樣。
” 花家舍的燈亮了。
那片明麗的燈火,飄浮在一個山坳裡,帶着雨後的濕氣,閃爍不定。
遠遠看過去,整個村莊宛如一個玲珑剔透的珠簾寨。
燈光襯出了遠處一段山巒深灰色的剪影。
在毛毛細雨中,他們已經走到了七孔石橋的正中央。
風在他們眼前橫着吹,驅趕着鳳凰山頂大塊大塊的黑雲。
即便在雨後的暗夜中,端午仍能看見湖水搖蕩,暗波湧動。
清冽的空氣,夾雜着山野裡的松脂香。
“你從來就沒去過那種場合?不會吧?”吉士低聲問他。
“你指的是色情場所?” “是啊。
” “去過。
”端午老老實實地回答。
不過,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年他第一次出國,在柏林。
一個僑居在慕尼黑的小說家,為他做向導,帶他到紅燈區去長長見識。
他們去得稍微早了一點。
在一個陰暗的門洞前,他的那些同行——幾個從國内來的詩人,蔫頭巴腦地坐在門前的台階上,焦急地等待着妓院開門。
不時有德國人從他們身邊經過,不約而同地用迷惑的眼神,打量着這幾個急性子的中國人。
他們去得也太早了。
路人的目光,像刀子一樣地剜着他的心。
端午和那個來自慕尼黑的朋友,裝出從那路過的樣子,做賊似的逃離了紅燈區。
“這算什麼!到底還是沒有進去,是不是?可話說回來,我對西裝雞沒什麼興趣。
”吉士笑道,“正好,我帶你去破了這個戒。
你不要有什麼顧慮。
就當我是靡菲斯特好了。
” 随後,他引用了歌德在《浮士德》中的那一名言,慫恿他“對人類社會的一切,都要細加參詳”。
他們先是去酒吧街喝酒。
威士忌。
生啤。
然後是調得像止咳糖漿一樣難喝的雞尾酒。
正如吉士所預言的那樣,喝着喝着,他的心也開始一點一點地融入了浮靡的夜色,同時暗暗下了一個決心:假如吉士執意要帶他去“那種地方”,倒也不妨去去。
這個酒吧街,與别的地方也沒有什麼不同,隻不過更為精緻、整潔一些罷了。
除了小酒店和咖啡館之外,也有出售木雕、版畫、銀器、挂飾的小店鋪。
還有幾處水果攤,幾家已經打烊的花店。
他們一連換過三家酒吧,端午都嫌吵。
吉士就決定帶他去一個安靜的地方。
剛下過雨,山道上青石闆的路面有點濕滑。
喝了點酒,他的雙腳仿佛踩在一團松軟的棉花上。
夜已經很深了,他能聽見山谷中奔騰而下的溪水聲,聽到花蔭間布谷鳥的鳴叫。
都有點不太真切。
他們上上下下,走了無數級台階後,拐入一條幽僻的短巷。
巷中一個不起眼的小木門前,亮着浮暗的燈,照出花針般紛亂的雨絲。
門裡有兩個身穿旗袍的女子,躬身而立,朝他們嫣然一笑。
進門後,是一個天井。
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太湖石,竅透寒璧,碎影滿地。
石山旁有兩口太平缸,一叢燕竹。
天井的後面,似乎是一間寬敞的廳堂,被太湖石擋住了,黑黢黢的。
這個院子一看就是新修的,可依然透出些許樸拙的古意。
穿過天井,就是一個臨水而建的花廳。
池塘不大,卻花木扶疏,石隙生蘭。
圍廊數折,疊石夾徑,廊外梅、棠、桃、柳之屬,籠着一片淡淡的雨煙。
門前一副篆書的楹聯。
白闆黑字。
雨後蘭芽猶帶潤風前梅朵始敷榮 他們在花廳裡坐定,吃了幾片炸龍蝦,就見一個手拿對講機的女子,款款地走進門來。
她的身後,跟着十幾個身穿制服的女孩,在花廳前站成了一排。
端午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勢,心髒怦怦狂跳,立刻就有點捯不上氣來。
這些女孩,一律挽着高高的發髻,藏藍色的制服和裙子,黑色的絲襪,脖子上都系着一條紅白相間的條紋絲巾。
乍一看,有點像正在值機的空姐。
大面積的美女從天而降,堆花疊錦,反而有點讓人膽寒。
那個手拿對講機的女子,來到端午的跟前,趴在他耳邊說了句什麼,端午立刻就不好意思起來。
見他多少有些忸怩作态,那女孩就捂着嘴笑。
她讓他從這些女孩中挑一個。
端午出乖露醜地說了一句:“這,叫我怎麼好意思?” 女孩們就全笑了。
端午膩歪了半天,十分狼狽,隻是一個勁地嘿嘿地傻笑。
連他自己都覺得面目猥瑣,令人生厭。
最後,還得吉士出來替他解圍。
吉士老練地站起身來,一聲不響地走到那些女孩跟前,一個一個依次看過去,不時地吸一吸鼻子,似乎在不經意間,就從中拽出兩個女孩來。
其餘的,都郁郁不歡地散了。
“有點眼暈,是不是?”等到屋裡隻剩下他們四個人的時候,吉士對端午道。
“豈止是眼暈!”端午老老實實地承認道,“真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 他們輕聲地聊着什麼,那兩個女孩已經忙着為他們端茶倒酒了。
“你閉關修煉的時間太長了,”吉士頗有些自得,望着他笑,“冷不防睜開眼,外面的世界,早已江山易幟。
” “那倒也不是。
談不上閉關。
我不過是打了個盹。
” “什麼感覺?” 端午想了想,道:“仿佛一個晚上,就要把一生的好運氣都揮霍殆盡。
” “沒那麼嚴重。
” 端午見女孩給他的杯中斟滿了酒,端起來就要喝,吉士趕忙攔住了他:“先别顧喝酒,事情還沒算完。
這兩個女孩都是新來的,我以前沒碰過。
你從中挑一個留下。
剩下的一個,我帶走。
” 端午飛快地朝面前的那兩個女孩觑了一眼。
兩個女孩子都很迷人,一個稍胖,一個略瘦。
一個大大方方,落拓不羁,皮膚白得發青,透出一股俊朗;另一個則面帶羞澀,看上去甚至還有幾分幽怨之色。
盡管是偷偷的一瞥,端午還是一眼就相中了那個較胖的女孩,可嘴上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心頭蕩過一波一波的漣漪,出了一身熱汗。
吉士有點等不及了。
他把煙蒂在香蕉皮上按滅,對端午道:“既然你這麼客氣,那我就先挑了?” 随後,他一把拽過那個胖女孩,攬着她的腰,去了隔壁的房間。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中,端午都有點茫然若失。
就像二十年前,招隐寺那個陽光熾烈的午後,分厘不爽地回來了。
他怎麼也丢不開剛剛離去的那個女孩。
她那充滿暗示、富有挑逗性的眼神,她那豐滿而淫蕩的嘴唇,刹那之間,使得面前的這個姑娘無端地貶值。
他怎麼都提不起精神來。
出于禮貌,他摟了一下那女孩的胳膊。
她也顯得有些局促不安,本能地夾緊了雙腿,柔眉順眼地望着他。
很快,她脫掉了腿上的網狀絲襪,怯生生地提醒端午,讓他去衛生間洗澡。
“傍晚的時候,我剛洗過。
”端午說。
“那不一樣。
”女孩勉強地笑了笑,打了一個大大的呵欠,“我來幫你洗。
” 端午聞到她嘴裡有一股不潔的氣味。
有點像雞糞。
他心裡藏着的那點嫌惡之感,很快就變成了慶幸。
他終于有理由什麼都不做。
他什麼都可以容忍,就是不能容忍口臭。
他皺了皺眉,興味索然地對她說:“不用了,我們聊會兒天吧。
” 盡管端午刻意與她保持着一定的距離,而且極力顯出莊重而嚴肅的樣子,可他們接下來的談話,既不莊重,也一點都不嚴肅。
端午問她,既然長得這麼漂亮,為何不去找一份正當的職業?女孩笑了笑,低聲反駁說,她并不覺得自己正在從事的職業有什麼不正當的。
端午接着又問她,從事這個職業,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比如養家糊口之外,是不是還有别的原因?比方說,純粹身體方面的原因?女人是不是也會像男人那樣縱情聲色,喜歡不同類型的男人,進入她們的身體?如果是,會不會上瘾?換言之,女人的好色,是不是出于某種他還不太了解的隐秘天性…… 說到不堪的地方,女孩就裝出生氣的樣子,罵他下流。
當然,端午也問了她一些純屬“技術性”的問題。
比如—— “什麼叫冰火兩重天?”端午有的是好奇心。
“你是從電影裡看來的吧?”女孩道,“火指的是酒精。
冰呢,當然就是冰塊了。
都是舌頭上的功夫。
唉,老掉牙的玩意,現在早就不時興了!也很少用冰塊。
” “那你們現在用什麼?” “跳跳糖。
”女孩道,“你吃過跳跳糖嗎?” “沒有啊。
” “那我怎麼跟你說,你也不會明白那種感覺的,不如我們現在就,試試?” 端午猶豫了半天,在最後一刻,還是拒絕了。
她是江西婺源人。
說起第一次被人強暴的枝節,聽上去更像是炫耀。
她又說,其實她在花家舍,也有“正當的”職業。
端午已經沒有了打聽的興緻。
為了打發剩下的無聊時間,她教端午玩一種搖骰子的遊戲。
一開始,端午還裝出很有興趣的樣子,可後來實在是厭煩了,再次向她重申了一遍“錢一分都不會少”,就讓她自行離開了。
他蜷縮在沙發的一角,打起盹來。
在那兒一直待到淩晨三點。
4 第二天早晨十點左右,端午在睡夢中被手機鈴聲驚醒了。
電話是唐曉渡打來的。
此刻,曉渡正在首都機場的T3航站樓,等候過安檢。
他先要去意大利的威尼斯參加一個詩歌節,随後訪問瑞士的巴塞爾大學,最後一站是伊斯坦布爾。
他是真正意義上的空中飛人。
“你是會議的發起人,臨時溜号,有點不夠意思吧?”端午笑道。
他覺得手機的信号有點不太好,就拉開窗簾,打開了窗戶。
“這話從何說起啊?”曉渡在電話那頭道,“我出國的計劃去年秋天就定下了。
元旦前,吉士來北京出差,我請他在權金城吃火鍋。
他說他剛當了社長兼副總編,手裡的錢多得花不了,就和我商量要辦這麼一個會。
我是最怕開會了,隻答應幫他請人。
喂,你現在在哪裡?” “花家舍。
離鶴浦不遠。
” 曉渡在電話中輕輕地噢了一聲:“這個花家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說不好,我也是第一次來。
” “吉士每次給我打電話,張口閉口不離花家舍。
一提到花家舍就興奮,像打了雞血一樣。
恐怕是一個溫柔富貴鄉吧?” “差不多吧。
”端午道。
“這正是我擔心的地方。
”曉渡的聲音變得有些嚴肅起來,“花了那麼多錢,好不容易張羅起一個會來,你們不妨認真地讨論一些問題。
不是說不能玩,而是不要玩爆了,弄出一些事端來。
你知道我說什麼。
現在,屁大的事到了網上,都會鬧得舉國沸騰。
再說,吉士剛當了官。
唉,現如今,當官也是一項高危職業啊。
凡事還是悠着點好。
我剛才給他打過電話,這流氓,手機關機。
” 作為中國詩歌界教父級的人物,唐曉渡宅心仁厚,素來以老成持重著名。
最後,他再三提醒端午,參加這次會議的詩人中,有幾個人的身份“有點特殊”,讓他一定要多留幾個心眼。
别出事。
天已經放晴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空,浮着一層厚厚的魚鱗雲。
正對着七孔石橋的湖對岸,是一條年代久遠的風雨長廊。
它順着山脊,蜿蜒而上,一直通到山頂的寶塔。
看上去,像是一條被陽光曬得幹癟的蜈蚣。
花家舍被這條長廊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
左側是鱗次栉比的茶褐色街區。
黑色的碎瓦屋頂。
黑色的山牆和飛檐。
頹舊的院落。
或長或短的巷子。
亭亭如蓋的槐樹或樟樹的樹冠,給這條老街平添了些許活力。
而在長廊的右側,則一律是新修的别墅區。
白色的牆面。
紅色的屋頂。
屋頂上架着太陽能電池闆和衛星電視接收器。
奇怪的是,每棟别墅的屋脊上都裝有鍍銅的避雷針,像一串串冰糖葫蘆。
别墅之間,還可以看到幾塊天藍色的露天遊泳池和網球場。
端午吃了一個蘋果,坐在寫字台前,開始閱讀郵箱中的信件,浏覽新浪網的新聞。
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好的陽光了。
窗外的柳枝在風中擺動,湖水層層疊疊地湧向岸邊,濺起一堆碎浪。
阒寂中,有一種春天裡特有的憂郁和倦怠。
綠珠發來了她新寫的一首長詩。
其餘的,都是垃圾郵件:妙男養生,歐洲深度遊,販售香煙,提供各類機打“發漂”……諸如此類。
讓端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幾乎所有向他兜售發票的人,都把“票”寫成了“漂”。
似乎任意加上一個偏旁部首,就可以使令人生畏的法律,變成一紙空文。
綠珠的長詩足有三百多行,題目很吓人,叫做“這是我的中國嗎?”。
有點刻意模仿金斯堡格的《嚎叫》。
他起身去了洗手間。
刷牙的時候,他聽到筆記本電腦裡傳來了一連串鐵屑震動般悅耳的聲音,有點像蟋蟀的鳴叫。
它重複了三次。
端午當然知道這種聲音意味着什麼。
家玉在呼喚他。
他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嘴裡咬着牙刷,奔到客廳的電腦前,看見電腦桌面右下方的企鵝圖标,正在持續地閃爍。
秀蓉:在嗎? 秀蓉:你在嗎? 秀蓉:在幹嗎呢你? 看着QQ界面上的文字,看見“秀蓉”這個名字,他的眼睛很快就濕潤了。
端午趕緊在鍵盤上手忙腳亂地敲出一個漢語拼音。
在。
潮水般的激流,一波一波沖擊着他的胸脯,堆積在他的喉頭。
端午:在。
端午:你在哪兒? 秀蓉:旅行中。
端午:是蜜月旅行嗎? 秀蓉:就算是吧。
端午:還愉快嗎?你怎麼樣? 秀蓉:活着呢。
端午:這話可有點老套。
秀蓉:活着,就是還未死去。
你小說的開頭想出來了嗎? 端午:一連寫了六個開頭,都覺得不對勁。
秀蓉:你記不記得,今天是什麼日子? 端午閉上眼睛,把記憶中所有重要的時間在腦子裡過了一遍,有些遲疑地在鍵盤上敲出一行字來:很平常啊! 端午:四月一号,很平常啊! 秀蓉:忘了就算了吧。
端午:要不,你提醒一下。
秀蓉:我們第二次見面的日子。
我沒想到還會見到你。
在華聯百貨的二樓。
端午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他的眼前,浮現出一張多少有點模糊的臉來,帶着驚懼、疑惑和憂郁。
那是二十歲時的家玉。
在一面鏡子裡。
秀蓉:想起來了嗎? 端午:你怎麼會記得這麼牢? 秀蓉:因為恰好是愚人節。
秀蓉:另外,藏曆的四月一号,是薩嘎達瓦節開始的第一天。
秀蓉:唉! 端午:歎什麼氣啊? 秀蓉:現在想想,我們的重逢,更像是一個愚人節開的玩笑! 端午:我知道你現在在哪兒了!莫非你在西藏? 秀蓉: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聰明了? 端午:你真的在西藏嗎? 秀蓉:就算是吧。
端午:四月初的西藏還很冷吧? 秀蓉:草原上的雪,應該已經化了。
在端午的記憶中,家玉似乎一直都在渴望着抵達西藏。
他們結婚之後她就去過三次,奇怪的是每一次都功敗垂成。
第一次是和她在上海政法學院教書的表姐一起,走的是青藏線。
她們在格爾木耽擱了一個星期之後,好不容易搭上了一輛軍車。
這輛運送大米和面粉的大卡車,在八月中旬的炎炎烈日中行駛了一天一夜,最後壞在了唐古拉山的雪峰下。
從理論上說,那裡已經屬于西藏的地界了。
表姐因為高原反應而吐得面無人色,央求她原路返回。
家玉匆忙中攔下一輛運馬的車,心有不甘地返回西甯。
第二次去西藏,是她剛買車那會兒。
她在“綠野仙蹤”網站上結識了三個網友,都是男的,組成了一個自駕旅行團。
這一次,他們改走川藏公路。
出發後的第六天,他們在一個名叫“蓮禺”的地方,遇上了大面積的塌方。
他們在附近的一個喇嘛廟裡住了三四天,從一個喇嘛手裡帶回了那隻虎皮鹦鹉。
最接近抵達拉薩的一次,是在一年前。
在家玉的慫恿之下,律師事務所的同事組織了一次“納木錯”朝聖之旅。
由于興奮過度,在臨出發的前一天,家玉因患急性胰腺炎而住進醫院。
隻能通過徐景陽發回的照片,在網絡上追蹤着同事們在納木錯的行程。
端午:我有一個藏族朋友,名叫嘉倉平措,在西藏電視台工作。
如有緩急,可以找他幫忙。
平措的電話是13910815173。
秀蓉:我想恐怕用不着。
秀蓉:問你一個問題。
你相信有“命”這回事嗎? 端午:說不好。
你總愛胡思亂想。
秀蓉:若若怎麼樣? 端午:還好。
秀蓉:還好是什麼意思? 端午:沒什麼事,就是看上去有點憂郁。
秀蓉:現在想想,還真是有點後悔。
端午:後悔什麼? 秀蓉:我們當初根本就不該要孩子。
有點太奢侈了。
秀蓉:你到花家舍開會,誰來照顧若若? 端午:我把媽媽和小魏她們接來了。
奇怪,你怎麼知道我在花家舍? 秀蓉:鶴浦新聞網上發了消息。
那個人,也在吧? 端午:誰? 秀蓉:别裝糊塗! 端午:你是說綠珠嗎?她在雲南。
端午:你在嗎? 端午:你還在嗎? 端午:随時保持聯絡。
秀蓉:明天上午十點,如果你有空我們接着聊。
秀蓉:拜拜。
端午:拜拜。
端午泡了一杯Lipton紅茶,将他和家玉的聊天記錄從頭至尾看了兩遍。
他還是無法确定她現在的狀況。
她的那些話,充滿暗示性,卻又像夢一般不可琢磨。
甚至就連她現在的行蹤,也還大有疑問。
當端午問她是不是身處西藏時,她的回答是:“你現在怎麼變得這麼聰明了?”揶揄的氣味十分明顯。
他心裡忽然有了一個無法說明緣由的預感。
說不定,此刻,家玉就在花家舍!很有可能和他同住在這棟灰藍色的小樓裡。
當然,這不過是他的胡思亂想而已,像春天的豔陽一般詭谲多變。
陽光已經斂去了它的笑容。
天空陡然變得沉黑沉黑的。
湖邊的柳絲被東風拉直,虬龍般的閃電躍出花家舍上空的雨雲,在灰蒙蒙的湖面上亮出了它的利爪。
“轟隆隆”的雷聲跟着滾過來。
他看見七孔石橋上有人在飛跑。
下雨了。
湖面上漾出了一片浮萍般的碎花。
沙沙的雨聲,在窗下的劍麻叢中響成了一片。
十二點半,他下樓去餐廳吃飯。
大堂裡,剛剛抵達的三位詩人,渾身上下被雨水淋得透濕。
他們正在櫃台前辦理入住手續。
端午認識其中的兩位。
為了避免寒暄,他裝出沒有認出他們的樣子,遠遠地從他們身後一走而過。
5 晚上有一個小型的宴會。
三十多位詩人、編輯和記者,在二樓的大包廂裡擠滿了三桌。
花家舍的掌門人張有德沒有出席宴會,但他派來了能說會道的助手。
她的美貌,由于嘴角的一顆不大不小的痦子,打了一點折扣。
代表接待方緻歡迎詞的,是花家舍新區管委會的主任,也姓張。
他一開始就介紹了自己的專業背景:大學學的是英文,碩士階段讀的是比較文學。
因此,他在緻辭中,夾雜着一些諸如actually、anyway這樣的英文單詞,還是說得過去的,并不讓人反感。
但他卻刻意隐瞞了自己作為張有德堂弟的事實。
他的緻辭簡短而得體,即便是客套和廢話,也使用了考究的排比句式,仿佛大有深意存焉。
端午被吉士強拉到主桌就座。
而吉士本人,則謙恭地藏身于包房内的一個角落裡;隻有在敬酒的時候,他才會在各桌之間來回穿梭。
端午的左手,坐着詩人康琳。
他是端午在上海讀書時的校友。
因取了一個女人的名字,當年他在上海時最大的煩惱,就是很多男性崇拜者锲而不舍地給他寫情書。
最近十多年來,端午還是第一次跟他見面。
他娶了一位法國籍的妻子,并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住過一年。
他告訴端午,在布市的一年中,他從未停止過向每一位阿根廷人打聽博爾赫斯的故居。
所有的人都語焉不詳。
這讓他既傷感,又憤懑。
可就在他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返回巴黎的途中,旅行社替他開車的司機才悲哀地告訴他,其實他所住的那家旅館,就在“那個瞎子”的隔壁。
坐在端午右邊的是詩人紀钊,也算是老朋友了。
可端午一直找不到機會與他說話。
此刻,他正在與鄰座的一位池姓美女詩人,談論着不久前的“阿格拉之旅”。
他是如何夜宿“西克裡鬼城”;從孟加拉灣長途奔襲而來的斯裡蘭卡虎蚊,是如何讓他發起了高燒;一天夜裡,一隻孔雀如何通過敞開的窗戶,邁着優雅的步子走到他床前,并試圖與他交談;與他同行的另一位中國詩人,又是如何被泰姬陵的美驚得涕淚交流…… 如今,詩人們在不大的地球上飛來飛去,似乎熱衷于通過談論一些犄角旮旯裡的事來聳人聽聞。
這是一種新的時尚。
也許隻有人迹罕至的異域風情,才能激發他們高貴的想象力吧。
那些剛剛邁出國門的人,傻乎乎地動辄談論美國和歐洲,差不多已經成了一件丢臉的事。
徐吉士顯得一臉疲憊,可還是舉着酒杯,陪着痦子美女,挨個敬酒。
同時,他也在物色飯後一起去酒吧聊天的人選。
當他來到端午身邊的時候,把嘴附在他的耳穴邊,低聲囑咐了幾句。
人聲嘈雜,端午幾乎沒聽清楚他說什麼。
當然,也不需要聽清楚。
飯後,他們再次前往湖對岸的酒吧街。
同行的四位,端午都有些陌生。
由于大堂的櫃台不能提供足夠的雨傘,端午隻得與吉士合撐一頂。
兩人談起昨晚的事,吉士仍在不停地抱怨。
昨晚他帶走的那個胖胖的“僞空姐”,其實也不怎麼樣。
嘴唇上滿是堅硬的暴皮,弄得他很不舒服。
湖中的長堤上亮起了燈。
迷蒙的燈光在細雨中顯得落寞。
吉士說,他本來也叫了康琳,可他推脫說,他現在的心情已不适合任何形式的享樂。
語調中頗有厭世之感。
端午想起了家玉,隻是不知道她所待的地方,現在是不是也同樣下着雨。
他們繞過七孔橋邊空無一人的停車場,穿過幾條光影浮薄的街巷,來到了一個爬滿綠藤的正方形建築門前。
據吉士說,這是花家舍最有情調的酒吧。
門外有一個供客人喝啤酒的鋼架涼棚,因為下雨,沒有一個人。
白色的桌椅疊在了一起。
這是一座靜吧。
人不多。
侍者刻意壓低了嗓門與他們說話。
橢圓形吧台邊的高腳凳上,坐着幾對喁喁私語的男女。
吧台對面,是一個巨大的水車,它并不轉動,可潺潺的流水依然拂動着水池裡的幾朵塑料睡蓮。
他們由一條鐵架樓梯,上到二樓,在被黑色的漆屏隔開的一條長桌前,落了座。
吉士給每個人都點了一盎司威士忌,算是起個興。
随後,他又向朋友們推薦了這裡的比利時啤酒。
端午注意到,離他們不遠的一個角落裡,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孩坐在陰影中。
她的脖子上搭着一條淺藍色紗巾,精緻的側臉被桌上的小台燈照亮了,似乎面有愁容。
筆記本電腦開着。
敲擊鍵盤的聲音和屋外飒飒的雨聲難以區分。
乍一看,這人還真有點像綠珠。
晚宴的時候,綠珠給他發來兩條短信,他還沒有顧得上回複。
現在,她已經從上海回到了鶴浦。
端午想給她直接打個電話,可手機的熒屏閃了一下,提醒他電已耗盡。
坐在端午對面的兩個人,正在小聲地談論着什麼。
其中的一位,是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教授,帶着濃重的河南口音。
另一位是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研究員,從事詩歌評論,僅僅是他的業餘愛好。
他的年齡看上去略大一些。
盡管端午暫時還不清楚他們在談什麼,可他知道兩人的意見并不一緻。
另外兩個詩人遠遠地坐在長桌的另一端,雖說不是刻意的,卻與另外四個人隔開了相當的距離。
他們似乎正在讨論一位朋友的詩作。
一個留着絡腮胡子,臉顯得有點髒;另一個則面龐白淨,腦後梳着一個時髦的馬尾辮。
“你有沒有注意到牆角裡的那個女孩?”吉士一動不動地盯着她,斜着眼睛對端午道。
“小聲點。
”端午趕緊提醒他。
“這麼好看的女孩子,如今已經難得一見。
”吉士道,“你難道沒發現,如今的女孩,一個比一個難看了嗎?” “又是陳詞濫調。
坦率地說,我倒沒覺得。
”端午輕聲道。
“這個女孩讓我想起了韋莊的一句詩。
” “不會是‘綠窗人似花’吧?”端午想了想,笑道。
“此時心轉迷。
” 他嘿嘿地笑着,聲音有點淫穢。
端午正想說什麼,忽見對面的那位教授,猛然激動起來,突兀地冒出了一連串極其深奧的句子: “網球鞋的鞋帶究竟是從上面系,還是從下面系,本身并不能構成一個問題。
或者說,并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詢問。
Asking。
阿爾邦奇的回答,讓他的妻子陷入到了語言的泥淖之中。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個非同一般的詢問,在何種意義上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構成了對日常語彙的分叉或偏離。
也就是說,實指功能與修辭功能是如何地不成比例。
是語法的修辭化呢?還是修辭的語法化?OK?” 教授極力試圖控制自己的音量,可樓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客人還是紛紛轉過身來打量他。
端午把教授剛才的那番話琢磨了好幾遍,最終也沒搞懂他在說什麼。
他不知道“阿爾邦奇”是誰,為什麼要系網球鞋,更别提他的妻子了。
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提醒他
據說,這是花家舍最好的賓館。
整個建築呈工字形,青磚牆面的三層小樓,屋頂上鋪着亮藍亮藍的瓦。
竹木掩翼,草地蔥郁。
照例是精緻的假山。
照例是魚群攢動的噴水池。
汽車經由竹林中的一條小路,拐了一個彎,到了大門口的台階下。
兩個女孩搶着幫他們拿行李。
到了大堂裡,她們又忙着去前台辦理入住手續。
端午和吉士坐在沙發上抽煙。
吉士皺起了眉頭。
他剛剛收到一條短信,唐曉渡明天來不了了。
高大的落地玻璃窗外面,有一個爬滿金銀花的坡地。
地燈已經亮了,把坡地上的青草襯得綠瑩瑩的。
不一會兒,長得稍胖的那個女孩,過來取他們的身份證。
笑起來的時候,她的眼神既疑惑又矜持。
“他們都是你的粉絲。
”吉士介紹道。
聽他這麼說,女孩的眼神有點吃驚。
她不置可否地沖端午笑了笑。
女孩離開後,吉士續上一根煙,靠在圈椅上,向左右兩邊轉了轉脖子,把臉湊過來,在端午的耳邊悄聲地說了句什麼。
兩個人都縱聲大笑起來。
兩個女孩都轉過身來朝這邊看。
他的房間在二樓的頂頭。
朝北。
沒有門牌号。
房門上鑲着一塊雕着喜鵲登門圖案的石雕,石雕上方是一塊銅牌,上寫“喜鵲營”三個字。
端午看了看隔壁的房間,分别是“畫眉營”和“鹭鹭營”。
這裡的客房,大概都是用鳥類來命名的,倒是有些别緻。
客房的裝飾也十分考究,設施豪奢。
衛生間異常寬大,光是淋浴設備,居然就有兩套。
美中不足的是,這個房子似乎剛剛裝修過,房間裡有一股刺鼻的油漆的味道。
最近二十多年來,無論是在鶴浦還是在别的地方,不論是酒店、茶室還是夜總會,所有的房間都有這種令人窒息的味道。
久而久之,端午這個習慣于自我幽閉的人,不免産生了這樣一個幻覺:鶴浦人在最近幾十年的時間内,隻是樂此不疲地做着同一件事:造房子,裝修房子,拆房子;然後,又是造房子,裝修房子…… 端午痛快地洗了個澡,然後接通筆記本電腦,給自己泡了一杯茶。
收發郵件,浏覽當天的新聞。
直到吉士來敲門,叫他去餐廳吃飯。
那兩個女孩子仍在大堂裡忙碌着。
她們和幾個男生一起,在布置第二天會議簽到用的長桌,準備裝有禮品和會議資料的文件袋,以及打算挂賓館門外的歡迎橫幅。
吉士朝她們招了招手,兩個女孩趕緊放下手裡的事,忙不疊地朝他跑過來。
吉士詳細地詢問了會議室的準備情況——話筒、桌簽、水果、茶歇用的咖啡和點心。
最後他又問,會議的日程表和代表名單有沒有印出來。
“印好了,就在會務組。
”其中一個女孩道,“我一會兒就給您送來,老師住哪個房間?” “句谷營,就在會務組隔壁。
” 端午聽她這麼說,心裡正在犯嘀咕,吉士所說的這個“句谷”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鳥,忽聽得那女孩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另一個女孩看上去稍微懂事一點,本來打算忍住笑,可到底也沒忍住,笑聲反而更加不可收拾。
兩個人都笑得轉過身去,彎下了腰。
吉士和端午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有些莫名其妙。
他們兩個來到了餐廳。
吉士随便點了幾個菜,對端午道:“不要一下吃得太多。
待會兒,我帶你到酒吧街去轉轉,少不得還要喝。
” “可我不太想去。
有點累。
” “累了就更要去。
”吉士笑道,“你也放松一下。
這一次,我說了算。
反正你不是已經離婚了嗎?” 服務員點完菜剛走,吉士又想起一件什麼事來。
“哎,你知不知道,剛才那兩個小姑娘,幹嗎笑得那麼兇?” 端午略一沉思,就對吉士道:“我也在琢磨這件事。
有點怪。
這樣,你把房間的鑰匙牌拿來我看看。
” “拿鑰匙牌做什麼?” “你拿過來,我看一下。
” 吉士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帶感應鈕的長條形有機玻璃,正反兩面看了看,遞給他。
端午見上面赫然寫着“鸲鹆”二字,就笑了起來。
“老兄,你把‘鸲鹆’兩個字讀錯了。
不讀句谷。
也難怪,鸲鹆這兩個字,倒是不常用。
不過,你沒讀過《聊齋志異》嗎?” “他媽的!原來是這麼回事。
那這個鸲鹆,到底是種什麼鳥?” “嗨!就是八哥。
” 吉士也笑了起來,臉上有點不太自在。
“操,這臉可丢大了。
就像被她們扒去了褲子一樣。
” 花家舍的燈亮了。
那片明麗的燈火,飄浮在一個山坳裡,帶着雨後的濕氣,閃爍不定。
遠遠看過去,整個村莊宛如一個玲珑剔透的珠簾寨。
燈光襯出了遠處一段山巒深灰色的剪影。
在毛毛細雨中,他們已經走到了七孔石橋的正中央。
風在他們眼前橫着吹,驅趕着鳳凰山頂大塊大塊的黑雲。
即便在雨後的暗夜中,端午仍能看見湖水搖蕩,暗波湧動。
清冽的空氣,夾雜着山野裡的松脂香。
“你從來就沒去過那種場合?不會吧?”吉士低聲問他。
“你指的是色情場所?” “是啊。
” “去過。
”端午老老實實地回答。
不過,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年他第一次出國,在柏林。
一個僑居在慕尼黑的小說家,為他做向導,帶他到紅燈區去長長見識。
他們去得稍微早了一點。
在一個陰暗的門洞前,他的那些同行——幾個從國内來的詩人,蔫頭巴腦地坐在門前的台階上,焦急地等待着妓院開門。
不時有德國人從他們身邊經過,不約而同地用迷惑的眼神,打量着這幾個急性子的中國人。
他們去得也太早了。
路人的目光,像刀子一樣地剜着他的心。
端午和那個來自慕尼黑的朋友,裝出從那路過的樣子,做賊似的逃離了紅燈區。
“這算什麼!到底還是沒有進去,是不是?可話說回來,我對西裝雞沒什麼興趣。
”吉士笑道,“正好,我帶你去破了這個戒。
你不要有什麼顧慮。
就當我是靡菲斯特好了。
” 随後,他引用了歌德在《浮士德》中的那一名言,慫恿他“對人類社會的一切,都要細加參詳”。
他們先是去酒吧街喝酒。
威士忌。
生啤。
然後是調得像止咳糖漿一樣難喝的雞尾酒。
正如吉士所預言的那樣,喝着喝着,他的心也開始一點一點地融入了浮靡的夜色,同時暗暗下了一個決心:假如吉士執意要帶他去“那種地方”,倒也不妨去去。
這個酒吧街,與别的地方也沒有什麼不同,隻不過更為精緻、整潔一些罷了。
除了小酒店和咖啡館之外,也有出售木雕、版畫、銀器、挂飾的小店鋪。
還有幾處水果攤,幾家已經打烊的花店。
他們一連換過三家酒吧,端午都嫌吵。
吉士就決定帶他去一個安靜的地方。
剛下過雨,山道上青石闆的路面有點濕滑。
喝了點酒,他的雙腳仿佛踩在一團松軟的棉花上。
夜已經很深了,他能聽見山谷中奔騰而下的溪水聲,聽到花蔭間布谷鳥的鳴叫。
都有點不太真切。
他們上上下下,走了無數級台階後,拐入一條幽僻的短巷。
巷中一個不起眼的小木門前,亮着浮暗的燈,照出花針般紛亂的雨絲。
門裡有兩個身穿旗袍的女子,躬身而立,朝他們嫣然一笑。
進門後,是一個天井。
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太湖石,竅透寒璧,碎影滿地。
石山旁有兩口太平缸,一叢燕竹。
天井的後面,似乎是一間寬敞的廳堂,被太湖石擋住了,黑黢黢的。
這個院子一看就是新修的,可依然透出些許樸拙的古意。
穿過天井,就是一個臨水而建的花廳。
池塘不大,卻花木扶疏,石隙生蘭。
圍廊數折,疊石夾徑,廊外梅、棠、桃、柳之屬,籠着一片淡淡的雨煙。
門前一副篆書的楹聯。
白闆黑字。
雨後蘭芽猶帶潤風前梅朵始敷榮 他們在花廳裡坐定,吃了幾片炸龍蝦,就見一個手拿對講機的女子,款款地走進門來。
她的身後,跟着十幾個身穿制服的女孩,在花廳前站成了一排。
端午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勢,心髒怦怦狂跳,立刻就有點捯不上氣來。
這些女孩,一律挽着高高的發髻,藏藍色的制服和裙子,黑色的絲襪,脖子上都系着一條紅白相間的條紋絲巾。
乍一看,有點像正在值機的空姐。
大面積的美女從天而降,堆花疊錦,反而有點讓人膽寒。
那個手拿對講機的女子,來到端午的跟前,趴在他耳邊說了句什麼,端午立刻就不好意思起來。
見他多少有些忸怩作态,那女孩就捂着嘴笑。
她讓他從這些女孩中挑一個。
端午出乖露醜地說了一句:“這,叫我怎麼好意思?” 女孩們就全笑了。
端午膩歪了半天,十分狼狽,隻是一個勁地嘿嘿地傻笑。
連他自己都覺得面目猥瑣,令人生厭。
最後,還得吉士出來替他解圍。
吉士老練地站起身來,一聲不響地走到那些女孩跟前,一個一個依次看過去,不時地吸一吸鼻子,似乎在不經意間,就從中拽出兩個女孩來。
其餘的,都郁郁不歡地散了。
“有點眼暈,是不是?”等到屋裡隻剩下他們四個人的時候,吉士對端午道。
“豈止是眼暈!”端午老老實實地承認道,“真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 他們輕聲地聊着什麼,那兩個女孩已經忙着為他們端茶倒酒了。
“你閉關修煉的時間太長了,”吉士頗有些自得,望着他笑,“冷不防睜開眼,外面的世界,早已江山易幟。
” “那倒也不是。
談不上閉關。
我不過是打了個盹。
” “什麼感覺?” 端午想了想,道:“仿佛一個晚上,就要把一生的好運氣都揮霍殆盡。
” “沒那麼嚴重。
” 端午見女孩給他的杯中斟滿了酒,端起來就要喝,吉士趕忙攔住了他:“先别顧喝酒,事情還沒算完。
這兩個女孩都是新來的,我以前沒碰過。
你從中挑一個留下。
剩下的一個,我帶走。
” 端午飛快地朝面前的那兩個女孩觑了一眼。
兩個女孩子都很迷人,一個稍胖,一個略瘦。
一個大大方方,落拓不羁,皮膚白得發青,透出一股俊朗;另一個則面帶羞澀,看上去甚至還有幾分幽怨之色。
盡管是偷偷的一瞥,端午還是一眼就相中了那個較胖的女孩,可嘴上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心頭蕩過一波一波的漣漪,出了一身熱汗。
吉士有點等不及了。
他把煙蒂在香蕉皮上按滅,對端午道:“既然你這麼客氣,那我就先挑了?” 随後,他一把拽過那個胖女孩,攬着她的腰,去了隔壁的房間。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中,端午都有點茫然若失。
就像二十年前,招隐寺那個陽光熾烈的午後,分厘不爽地回來了。
他怎麼也丢不開剛剛離去的那個女孩。
她那充滿暗示、富有挑逗性的眼神,她那豐滿而淫蕩的嘴唇,刹那之間,使得面前的這個姑娘無端地貶值。
他怎麼都提不起精神來。
出于禮貌,他摟了一下那女孩的胳膊。
她也顯得有些局促不安,本能地夾緊了雙腿,柔眉順眼地望着他。
很快,她脫掉了腿上的網狀絲襪,怯生生地提醒端午,讓他去衛生間洗澡。
“傍晚的時候,我剛洗過。
”端午說。
“那不一樣。
”女孩勉強地笑了笑,打了一個大大的呵欠,“我來幫你洗。
” 端午聞到她嘴裡有一股不潔的氣味。
有點像雞糞。
他心裡藏着的那點嫌惡之感,很快就變成了慶幸。
他終于有理由什麼都不做。
他什麼都可以容忍,就是不能容忍口臭。
他皺了皺眉,興味索然地對她說:“不用了,我們聊會兒天吧。
” 盡管端午刻意與她保持着一定的距離,而且極力顯出莊重而嚴肅的樣子,可他們接下來的談話,既不莊重,也一點都不嚴肅。
端午問她,既然長得這麼漂亮,為何不去找一份正當的職業?女孩笑了笑,低聲反駁說,她并不覺得自己正在從事的職業有什麼不正當的。
端午接着又問她,從事這個職業,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比如養家糊口之外,是不是還有别的原因?比方說,純粹身體方面的原因?女人是不是也會像男人那樣縱情聲色,喜歡不同類型的男人,進入她們的身體?如果是,會不會上瘾?換言之,女人的好色,是不是出于某種他還不太了解的隐秘天性…… 說到不堪的地方,女孩就裝出生氣的樣子,罵他下流。
當然,端午也問了她一些純屬“技術性”的問題。
比如—— “什麼叫冰火兩重天?”端午有的是好奇心。
“你是從電影裡看來的吧?”女孩道,“火指的是酒精。
冰呢,當然就是冰塊了。
都是舌頭上的功夫。
唉,老掉牙的玩意,現在早就不時興了!也很少用冰塊。
” “那你們現在用什麼?” “跳跳糖。
”女孩道,“你吃過跳跳糖嗎?” “沒有啊。
” “那我怎麼跟你說,你也不會明白那種感覺的,不如我們現在就,試試?” 端午猶豫了半天,在最後一刻,還是拒絕了。
她是江西婺源人。
說起第一次被人強暴的枝節,聽上去更像是炫耀。
她又說,其實她在花家舍,也有“正當的”職業。
端午已經沒有了打聽的興緻。
為了打發剩下的無聊時間,她教端午玩一種搖骰子的遊戲。
一開始,端午還裝出很有興趣的樣子,可後來實在是厭煩了,再次向她重申了一遍“錢一分都不會少”,就讓她自行離開了。
他蜷縮在沙發的一角,打起盹來。
在那兒一直待到淩晨三點。
4 第二天早晨十點左右,端午在睡夢中被手機鈴聲驚醒了。
電話是唐曉渡打來的。
此刻,曉渡正在首都機場的T3航站樓,等候過安檢。
他先要去意大利的威尼斯參加一個詩歌節,随後訪問瑞士的巴塞爾大學,最後一站是伊斯坦布爾。
他是真正意義上的空中飛人。
“你是會議的發起人,臨時溜号,有點不夠意思吧?”端午笑道。
他覺得手機的信号有點不太好,就拉開窗簾,打開了窗戶。
“這話從何說起啊?”曉渡在電話那頭道,“我出國的計劃去年秋天就定下了。
元旦前,吉士來北京出差,我請他在權金城吃火鍋。
他說他剛當了社長兼副總編,手裡的錢多得花不了,就和我商量要辦這麼一個會。
我是最怕開會了,隻答應幫他請人。
喂,你現在在哪裡?” “花家舍。
離鶴浦不遠。
” 曉渡在電話中輕輕地噢了一聲:“這個花家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說不好,我也是第一次來。
” “吉士每次給我打電話,張口閉口不離花家舍。
一提到花家舍就興奮,像打了雞血一樣。
恐怕是一個溫柔富貴鄉吧?” “差不多吧。
”端午道。
“這正是我擔心的地方。
”曉渡的聲音變得有些嚴肅起來,“花了那麼多錢,好不容易張羅起一個會來,你們不妨認真地讨論一些問題。
不是說不能玩,而是不要玩爆了,弄出一些事端來。
你知道我說什麼。
現在,屁大的事到了網上,都會鬧得舉國沸騰。
再說,吉士剛當了官。
唉,現如今,當官也是一項高危職業啊。
凡事還是悠着點好。
我剛才給他打過電話,這流氓,手機關機。
” 作為中國詩歌界教父級的人物,唐曉渡宅心仁厚,素來以老成持重著名。
最後,他再三提醒端午,參加這次會議的詩人中,有幾個人的身份“有點特殊”,讓他一定要多留幾個心眼。
别出事。
天已經放晴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空,浮着一層厚厚的魚鱗雲。
正對着七孔石橋的湖對岸,是一條年代久遠的風雨長廊。
它順着山脊,蜿蜒而上,一直通到山頂的寶塔。
看上去,像是一條被陽光曬得幹癟的蜈蚣。
花家舍被這條長廊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
左側是鱗次栉比的茶褐色街區。
黑色的碎瓦屋頂。
黑色的山牆和飛檐。
頹舊的院落。
或長或短的巷子。
亭亭如蓋的槐樹或樟樹的樹冠,給這條老街平添了些許活力。
而在長廊的右側,則一律是新修的别墅區。
白色的牆面。
紅色的屋頂。
屋頂上架着太陽能電池闆和衛星電視接收器。
奇怪的是,每棟别墅的屋脊上都裝有鍍銅的避雷針,像一串串冰糖葫蘆。
别墅之間,還可以看到幾塊天藍色的露天遊泳池和網球場。
端午吃了一個蘋果,坐在寫字台前,開始閱讀郵箱中的信件,浏覽新浪網的新聞。
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好的陽光了。
窗外的柳枝在風中擺動,湖水層層疊疊地湧向岸邊,濺起一堆碎浪。
阒寂中,有一種春天裡特有的憂郁和倦怠。
綠珠發來了她新寫的一首長詩。
其餘的,都是垃圾郵件:妙男養生,歐洲深度遊,販售香煙,提供各類機打“發漂”……諸如此類。
讓端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幾乎所有向他兜售發票的人,都把“票”寫成了“漂”。
似乎任意加上一個偏旁部首,就可以使令人生畏的法律,變成一紙空文。
綠珠的長詩足有三百多行,題目很吓人,叫做“這是我的中國嗎?”。
有點刻意模仿金斯堡格的《嚎叫》。
他起身去了洗手間。
刷牙的時候,他聽到筆記本電腦裡傳來了一連串鐵屑震動般悅耳的聲音,有點像蟋蟀的鳴叫。
它重複了三次。
端午當然知道這種聲音意味着什麼。
家玉在呼喚他。
他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嘴裡咬着牙刷,奔到客廳的電腦前,看見電腦桌面右下方的企鵝圖标,正在持續地閃爍。
秀蓉:在嗎? 秀蓉:你在嗎? 秀蓉:在幹嗎呢你? 看着QQ界面上的文字,看見“秀蓉”這個名字,他的眼睛很快就濕潤了。
端午趕緊在鍵盤上手忙腳亂地敲出一個漢語拼音。
在。
潮水般的激流,一波一波沖擊着他的胸脯,堆積在他的喉頭。
端午:在。
端午:你在哪兒? 秀蓉:旅行中。
端午:是蜜月旅行嗎? 秀蓉:就算是吧。
端午:還愉快嗎?你怎麼樣? 秀蓉:活着呢。
端午:這話可有點老套。
秀蓉:活着,就是還未死去。
你小說的開頭想出來了嗎? 端午:一連寫了六個開頭,都覺得不對勁。
秀蓉:你記不記得,今天是什麼日子? 端午閉上眼睛,把記憶中所有重要的時間在腦子裡過了一遍,有些遲疑地在鍵盤上敲出一行字來:很平常啊! 端午:四月一号,很平常啊! 秀蓉:忘了就算了吧。
端午:要不,你提醒一下。
秀蓉:我們第二次見面的日子。
我沒想到還會見到你。
在華聯百貨的二樓。
端午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他的眼前,浮現出一張多少有點模糊的臉來,帶着驚懼、疑惑和憂郁。
那是二十歲時的家玉。
在一面鏡子裡。
秀蓉:想起來了嗎? 端午:你怎麼會記得這麼牢? 秀蓉:因為恰好是愚人節。
秀蓉:另外,藏曆的四月一号,是薩嘎達瓦節開始的第一天。
秀蓉:唉! 端午:歎什麼氣啊? 秀蓉:現在想想,我們的重逢,更像是一個愚人節開的玩笑! 端午:我知道你現在在哪兒了!莫非你在西藏? 秀蓉: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聰明了? 端午:你真的在西藏嗎? 秀蓉:就算是吧。
端午:四月初的西藏還很冷吧? 秀蓉:草原上的雪,應該已經化了。
在端午的記憶中,家玉似乎一直都在渴望着抵達西藏。
他們結婚之後她就去過三次,奇怪的是每一次都功敗垂成。
第一次是和她在上海政法學院教書的表姐一起,走的是青藏線。
她們在格爾木耽擱了一個星期之後,好不容易搭上了一輛軍車。
這輛運送大米和面粉的大卡車,在八月中旬的炎炎烈日中行駛了一天一夜,最後壞在了唐古拉山的雪峰下。
從理論上說,那裡已經屬于西藏的地界了。
表姐因為高原反應而吐得面無人色,央求她原路返回。
家玉匆忙中攔下一輛運馬的車,心有不甘地返回西甯。
第二次去西藏,是她剛買車那會兒。
她在“綠野仙蹤”網站上結識了三個網友,都是男的,組成了一個自駕旅行團。
這一次,他們改走川藏公路。
出發後的第六天,他們在一個名叫“蓮禺”的地方,遇上了大面積的塌方。
他們在附近的一個喇嘛廟裡住了三四天,從一個喇嘛手裡帶回了那隻虎皮鹦鹉。
最接近抵達拉薩的一次,是在一年前。
在家玉的慫恿之下,律師事務所的同事組織了一次“納木錯”朝聖之旅。
由于興奮過度,在臨出發的前一天,家玉因患急性胰腺炎而住進醫院。
隻能通過徐景陽發回的照片,在網絡上追蹤着同事們在納木錯的行程。
端午:我有一個藏族朋友,名叫嘉倉平措,在西藏電視台工作。
如有緩急,可以找他幫忙。
平措的電話是13910815173。
秀蓉:我想恐怕用不着。
秀蓉:問你一個問題。
你相信有“命”這回事嗎? 端午:說不好。
你總愛胡思亂想。
秀蓉:若若怎麼樣? 端午:還好。
秀蓉:還好是什麼意思? 端午:沒什麼事,就是看上去有點憂郁。
秀蓉:現在想想,還真是有點後悔。
端午:後悔什麼? 秀蓉:我們當初根本就不該要孩子。
有點太奢侈了。
秀蓉:你到花家舍開會,誰來照顧若若? 端午:我把媽媽和小魏她們接來了。
奇怪,你怎麼知道我在花家舍? 秀蓉:鶴浦新聞網上發了消息。
那個人,也在吧? 端午:誰? 秀蓉:别裝糊塗! 端午:你是說綠珠嗎?她在雲南。
端午:你在嗎? 端午:你還在嗎? 端午:随時保持聯絡。
秀蓉:明天上午十點,如果你有空我們接着聊。
秀蓉:拜拜。
端午:拜拜。
端午泡了一杯Lipton紅茶,将他和家玉的聊天記錄從頭至尾看了兩遍。
他還是無法确定她現在的狀況。
她的那些話,充滿暗示性,卻又像夢一般不可琢磨。
甚至就連她現在的行蹤,也還大有疑問。
當端午問她是不是身處西藏時,她的回答是:“你現在怎麼變得這麼聰明了?”揶揄的氣味十分明顯。
他心裡忽然有了一個無法說明緣由的預感。
說不定,此刻,家玉就在花家舍!很有可能和他同住在這棟灰藍色的小樓裡。
當然,這不過是他的胡思亂想而已,像春天的豔陽一般詭谲多變。
陽光已經斂去了它的笑容。
天空陡然變得沉黑沉黑的。
湖邊的柳絲被東風拉直,虬龍般的閃電躍出花家舍上空的雨雲,在灰蒙蒙的湖面上亮出了它的利爪。
“轟隆隆”的雷聲跟着滾過來。
他看見七孔石橋上有人在飛跑。
下雨了。
湖面上漾出了一片浮萍般的碎花。
沙沙的雨聲,在窗下的劍麻叢中響成了一片。
十二點半,他下樓去餐廳吃飯。
大堂裡,剛剛抵達的三位詩人,渾身上下被雨水淋得透濕。
他們正在櫃台前辦理入住手續。
端午認識其中的兩位。
為了避免寒暄,他裝出沒有認出他們的樣子,遠遠地從他們身後一走而過。
5 晚上有一個小型的宴會。
三十多位詩人、編輯和記者,在二樓的大包廂裡擠滿了三桌。
花家舍的掌門人張有德沒有出席宴會,但他派來了能說會道的助手。
她的美貌,由于嘴角的一顆不大不小的痦子,打了一點折扣。
代表接待方緻歡迎詞的,是花家舍新區管委會的主任,也姓張。
他一開始就介紹了自己的專業背景:大學學的是英文,碩士階段讀的是比較文學。
因此,他在緻辭中,夾雜着一些諸如actually、anyway這樣的英文單詞,還是說得過去的,并不讓人反感。
但他卻刻意隐瞞了自己作為張有德堂弟的事實。
他的緻辭簡短而得體,即便是客套和廢話,也使用了考究的排比句式,仿佛大有深意存焉。
端午被吉士強拉到主桌就座。
而吉士本人,則謙恭地藏身于包房内的一個角落裡;隻有在敬酒的時候,他才會在各桌之間來回穿梭。
端午的左手,坐着詩人康琳。
他是端午在上海讀書時的校友。
因取了一個女人的名字,當年他在上海時最大的煩惱,就是很多男性崇拜者锲而不舍地給他寫情書。
最近十多年來,端午還是第一次跟他見面。
他娶了一位法國籍的妻子,并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住過一年。
他告訴端午,在布市的一年中,他從未停止過向每一位阿根廷人打聽博爾赫斯的故居。
所有的人都語焉不詳。
這讓他既傷感,又憤懑。
可就在他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返回巴黎的途中,旅行社替他開車的司機才悲哀地告訴他,其實他所住的那家旅館,就在“那個瞎子”的隔壁。
坐在端午右邊的是詩人紀钊,也算是老朋友了。
可端午一直找不到機會與他說話。
此刻,他正在與鄰座的一位池姓美女詩人,談論着不久前的“阿格拉之旅”。
他是如何夜宿“西克裡鬼城”;從孟加拉灣長途奔襲而來的斯裡蘭卡虎蚊,是如何讓他發起了高燒;一天夜裡,一隻孔雀如何通過敞開的窗戶,邁着優雅的步子走到他床前,并試圖與他交談;與他同行的另一位中國詩人,又是如何被泰姬陵的美驚得涕淚交流…… 如今,詩人們在不大的地球上飛來飛去,似乎熱衷于通過談論一些犄角旮旯裡的事來聳人聽聞。
這是一種新的時尚。
也許隻有人迹罕至的異域風情,才能激發他們高貴的想象力吧。
那些剛剛邁出國門的人,傻乎乎地動辄談論美國和歐洲,差不多已經成了一件丢臉的事。
徐吉士顯得一臉疲憊,可還是舉着酒杯,陪着痦子美女,挨個敬酒。
同時,他也在物色飯後一起去酒吧聊天的人選。
當他來到端午身邊的時候,把嘴附在他的耳穴邊,低聲囑咐了幾句。
人聲嘈雜,端午幾乎沒聽清楚他說什麼。
當然,也不需要聽清楚。
飯後,他們再次前往湖對岸的酒吧街。
同行的四位,端午都有些陌生。
由于大堂的櫃台不能提供足夠的雨傘,端午隻得與吉士合撐一頂。
兩人談起昨晚的事,吉士仍在不停地抱怨。
昨晚他帶走的那個胖胖的“僞空姐”,其實也不怎麼樣。
嘴唇上滿是堅硬的暴皮,弄得他很不舒服。
湖中的長堤上亮起了燈。
迷蒙的燈光在細雨中顯得落寞。
吉士說,他本來也叫了康琳,可他推脫說,他現在的心情已不适合任何形式的享樂。
語調中頗有厭世之感。
端午想起了家玉,隻是不知道她所待的地方,現在是不是也同樣下着雨。
他們繞過七孔橋邊空無一人的停車場,穿過幾條光影浮薄的街巷,來到了一個爬滿綠藤的正方形建築門前。
據吉士說,這是花家舍最有情調的酒吧。
門外有一個供客人喝啤酒的鋼架涼棚,因為下雨,沒有一個人。
白色的桌椅疊在了一起。
這是一座靜吧。
人不多。
侍者刻意壓低了嗓門與他們說話。
橢圓形吧台邊的高腳凳上,坐着幾對喁喁私語的男女。
吧台對面,是一個巨大的水車,它并不轉動,可潺潺的流水依然拂動着水池裡的幾朵塑料睡蓮。
他們由一條鐵架樓梯,上到二樓,在被黑色的漆屏隔開的一條長桌前,落了座。
吉士給每個人都點了一盎司威士忌,算是起個興。
随後,他又向朋友們推薦了這裡的比利時啤酒。
端午注意到,離他們不遠的一個角落裡,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孩坐在陰影中。
她的脖子上搭着一條淺藍色紗巾,精緻的側臉被桌上的小台燈照亮了,似乎面有愁容。
筆記本電腦開着。
敲擊鍵盤的聲音和屋外飒飒的雨聲難以區分。
乍一看,這人還真有點像綠珠。
晚宴的時候,綠珠給他發來兩條短信,他還沒有顧得上回複。
現在,她已經從上海回到了鶴浦。
端午想給她直接打個電話,可手機的熒屏閃了一下,提醒他電已耗盡。
坐在端午對面的兩個人,正在小聲地談論着什麼。
其中的一位,是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教授,帶着濃重的河南口音。
另一位是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研究員,從事詩歌評論,僅僅是他的業餘愛好。
他的年齡看上去略大一些。
盡管端午暫時還不清楚他們在談什麼,可他知道兩人的意見并不一緻。
另外兩個詩人遠遠地坐在長桌的另一端,雖說不是刻意的,卻與另外四個人隔開了相當的距離。
他們似乎正在讨論一位朋友的詩作。
一個留着絡腮胡子,臉顯得有點髒;另一個則面龐白淨,腦後梳着一個時髦的馬尾辮。
“你有沒有注意到牆角裡的那個女孩?”吉士一動不動地盯着她,斜着眼睛對端午道。
“小聲點。
”端午趕緊提醒他。
“這麼好看的女孩子,如今已經難得一見。
”吉士道,“你難道沒發現,如今的女孩,一個比一個難看了嗎?” “又是陳詞濫調。
坦率地說,我倒沒覺得。
”端午輕聲道。
“這個女孩讓我想起了韋莊的一句詩。
” “不會是‘綠窗人似花’吧?”端午想了想,笑道。
“此時心轉迷。
” 他嘿嘿地笑着,聲音有點淫穢。
端午正想說什麼,忽見對面的那位教授,猛然激動起來,突兀地冒出了一連串極其深奧的句子: “網球鞋的鞋帶究竟是從上面系,還是從下面系,本身并不能構成一個問題。
或者說,并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詢問。
Asking。
阿爾邦奇的回答,讓他的妻子陷入到了語言的泥淖之中。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個非同一般的詢問,在何種意義上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構成了對日常語彙的分叉或偏離。
也就是說,實指功能與修辭功能是如何地不成比例。
是語法的修辭化呢?還是修辭的語法化?OK?” 教授極力試圖控制自己的音量,可樓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客人還是紛紛轉過身來打量他。
端午把教授剛才的那番話琢磨了好幾遍,最終也沒搞懂他在說什麼。
他不知道“阿爾邦奇”是誰,為什麼要系網球鞋,更别提他的妻子了。
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提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