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江南 第四章 夜與霧
關燈
小
中
大
1
家玉是在二月的最後一天離開的。
半個多月之後,在徐景陽的提醒下,端午來到了小區的中控室,要求調看二十八日當天的錄像資料。
監控攝像設備完整地記錄下了家玉離家時的畫面。
大約是中午十一點半,下着小雪。
妻子穿着那件藏青色的呢子大衣,看上去略顯臃腫,拖着一隻笨重的拉杆箱,在已經變白的路面上走得很慢。
快速影像使畫面有些滑稽,看上去,就像是民國時代的電影資料:步調僵硬,頻率誇張,動作失真。
在小區門口,一個戴耳套的摩的司機走向妻子,向她比劃着什麼。
很快,妻子的拉杆箱,被司機塞進了用鐵皮焊成的簡易車廂。
家玉随後也坐了進去。
三輪摩托車奇怪地繞着小區門口的大花壇轉了一大圈,最後向東而去,駛離了攝像頭的監控範圍。
這個多少有點模糊的畫面,永遠固定了端午對妻子的記憶。
仿佛二十年來夫妻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被壓縮進了這個黑白畫面之中。
在往後的日子裡,隻要一想到家玉,端午的意識總是被這個灰暗的形象所占據:寂靜無聲。
真實而又虛幻。
很符合追憶所特有的暧昧氛圍。
其實,在家玉離家的前一天晚上,已經有了某些征兆。
孩子熟睡之後,他們在書房的小床上親熱——離婚之後,端午執意在書房支了一張小床,與妻子分床而眠。
由于離婚這一事實所帶來的心理反應,他覺得妻子的身體多少有點讓他感到陌生。
他開玩笑似的對家玉說,感覺總有點怪怪的,就像是在睡别人的老婆。
家玉則一本正經地提醒他,事實本來就是如此。
端午感慨說,自己第一次有了偷歡的感覺,有點竭澤而漁的興奮。
好像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
家玉就紅了臉,望着他笑。
半晌,她又沒來由地對端午歎了口氣,道: “你還不如說‘偷生’,更符合事實。
” 聽她這麼說,端午的心情随之變得沉重而又茫然若失。
不過,他也沒怎麼往心裡去。
事後,家玉問他,假如她與“那個人”舉行婚禮,他會不會去參加。
端午認真地想了想,回答道:“不會去。
我可沒那麼無聊。
” 他說,盡管已經離了婚,可一看到妻子與陌生人出現在那樣一個烏煙瘴氣的場合,感覺上還是會受不了。
看得出,家玉對他的這個回答很是滿意。
她突然緊緊地摟着他,端午覺得自己後背的汗衫很快濕了一片。
端午不知道自己是真的這麼想,還是故意要說出這番話來取悅“前妻”,他有點輕薄地問家玉,能不能透露一點“那個人”的情況。
家玉沒有答應: “不告訴你。
你就當他是上帝好了!” 拿走了你兩本書。
這是妻子給他留下的唯一的一句話。
它寫在一張撕下的詩歌台曆上。
日期是二月二十七日。
那張紙片,壓在書桌的白瓷茶杯底下。
這張日曆上,印有波蘭詩人米沃什的一首小詩,是陳敬容翻譯的: 黎明時我向窗外瞭望,見棵年輕的蘋果樹沐着曙光。
又一個黎明我望着窗外,蘋果樹已經果實累累。
可能過去了許多歲月,睡夢裡出現過什麼,我再也記不起。
這首詩雖說與妻子的離開沒有任何關聯,卻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了濃郁的離愁别緒,讓端午瞬息之間五味雜陳,顫肝怵心。
端午不由得把臉轉向窗戶。
雪還在下着。
雪花在陰晦的天空中緩緩飛舞,飄飄欲墜。
街面上的路燈已經亮了。
除了不知道名字的兩本書之外,妻子還帶走了衛生間裡的洗漱用品。
應該還有一些随身要穿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
滿衣櫃的服裝,滿抽屜的口紅和香水,滿鞋櫃的靴子和高跟鞋,幾乎都原封未動。
就連擺在床頭櫃首飾盒裡琳琅滿目的象牙、綠松石和各式各樣的耳墜,也都完好如初。
這多少給端午帶來了一絲寬慰,仿佛妻子仍然會像往常那樣随時回來。
當天晚上,臨睡前,眼神有點異樣的若若,終于向父親提出了他的問題: “媽媽去了哪裡?” 端午早早地為這個問題準備了答案。
兒子還是将信将疑。
第二天,兒子的提問改變了方式: “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這也在端午的預料之中。
他硬着心腸,為日後對兒子的攤牌埋下伏筆: “唔,說不好。
” 第三天,若若不再為難他。
而是一聲不響地将自己床上的被褥和枕頭與母親做了交換。
端午問他為什麼這麼費事。
若若回答說,他想聞聞媽媽的味道。
淚水即刻湧出了他的眼眶。
父子倆很少交談。
若若成天悶悶的。
與妻子一樣,他一旦憂郁起來,總愛蜷縮在某個陰暗的角落裡發呆。
家玉曾給他打來一個電話,詢問他銀行卡的賬号。
“你在哪兒?”端午一聽到她的聲音,就亟不可待地問道。
“還能在哪?唐甯灣呗。
小東西這兩天怎麼樣?” “還行。
” 端午将工商銀行的卡号向她複述了兩遍,随後,他又跟家玉提到了兒子換被褥的事。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電話的那一頭,家玉陷入了漫長的沉默,直到手機中傳來嘟嘟嘟的聲音。
端午以為是掉了線,當他再把電話打過去,家玉已經把手機的信号轉到了秘書台。
在後來的日子裡,端午又嘗試着給她打過幾通電話。
不是關機,就是“您呼叫的客戶,不在服務區”。
三月中旬,在連綿的陰雨中,春天硬着頭皮來了。
伯先公園河溝邊巨大的柳樹,垂下流蘇般的絲縧,在雨中由鵝黃變成了翠綠。
窗外籠了一帶高高低低的煙堤。
臨河的迎春花黃燦燦的;粉白的刺梨和早杏,以及碎碎的櫻花,如胭脂般次第開放。
如果忽略掉伴随着東風而來的化工廠的刺鼻的臭味,如果對天空的塵霾,滿河的垃圾視而不見,如果讓目光局囿在公園的這一小塊綠地之中,這個春天與過去似乎也沒有多少區别。
即便是在夜半時分,當端午坐在北屋書房的寫字台前,為自己正在創作的長篇小說煞費苦心之時,他仍能從慵懶的寂靜中,嗅到春天特有的氣息。
他的寫作沒有什麼進展。
一連寫了六個開頭,都覺得不甚滿意。
他暫時還沒辦法使自己安下心來。
他低估了妻子離開後可能會有的不适感,低估了共同記憶在漫長歲月中所積累起來的召喚力量。
妻子留下半罐意大利咖啡,讓他夜不成寐。
他不安地意識到,龐家玉突然提出與他離婚,或許包含着一個不為人知的重大隐秘。
他開始為家玉感到擔憂,無法不去猜測她此刻為雨為雲的行蹤。
不管他是否願意承認,毫無疑問,這正是一種刻骨的思念。
有一天,他去自動取款機上取錢。
銀行卡裡錢的數額突然多出來的部分,把他吓了一跳。
不是八千,也不是八萬,而是八十萬。
一直盤踞在他心頭的不祥的疑慮,頃刻間被迅速放大。
他決定直接去唐甯灣,打擾一下他的前妻,以及可能正與她同居一室的“那個人”。
2 唐甯灣的房子還未來得及過戶到妻子的名下。
出于謹慎和不必要的多慮,他在用鑰匙開門之前,足足敲了兩分鐘之久。
屋裡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味,它來自于換洗的沙發座套、台布和此刻拉得嚴嚴實實的窗簾。
客廳牆上,那張裴勇俊的電影招貼畫不見了,留下了一塊鏡框大小的白斑。
茶幾上的花瓶中,插着一大叢雜色的雛菊,隻是如今已經焦枯。
家玉其實最不喜歡雛菊。
可每次陪她去花店買花,挑來挑去,最後卻總是抱着一大把雛菊回家。
由于每次都買回這些廉價的花朵,時間一長,家玉就誤以為自己是喜歡它的。
從這件事中,也多少可以看到她性格中不為人知的悖謬。
有一次,端午開玩笑地問她,為什麼總是竭盡全力地去做她感到厭惡的事情。
家玉平靜地回答道:“因為這就是我的命。
” 盡管房間收拾得異常整潔,可餐桌上已經有了一層灰白的浮塵。
這至少說明,妻子已有一段時間不在這兒住了。
卧室的床頭櫃上,有一隻吃了一半的蘆柑。
一隻方方的玻璃茶杯裡立頓茶包浮出了厚厚的黴垢,像奶昔一樣。
屋外的花園,被浮薄的朝陽照亮了一角。
他還記得,房屋裝修時,他和家玉趕往幾十公裡外的苗圃,挑選薔薇的花枝。
他很少看見家玉那麼高興。
如今花枝已經盛大,它們攀爬在綠色的鐵栅欄上,綴滿了繁密的花苞。
在牆根的排水溝邊上,種着一片薄荷。
此刻,它正在瘋長,頑強的生命力甚至足以将地面鋪設的紅磚頂翻。
隔壁人家的花園裡,有個老太太戴着涼帽,一邊捶着腰,一邊給韭菜撒草木灰。
她是個“自來熟”,而且話特别多。
她操着濃郁的揚州口音,驕傲地向端午說起她的兒子。
他姓白,在中央電視台上班。
端午不懷好意地問她,她兒子是不是叫白岩松。
老太太就笑了起來。
她說,兒子還沒當上那麼大的官。
可他寄回家來的明信片上,倒是确實有白岩松的簽名。
他是個司機,是從部隊轉業過去的。
端午向她打聽妻子的情況。
老太太說,曾見她在這裡住過幾天,不過時間不長。
最近一晌沒怎麼見過她。
有一次,老太太看見她在花園裡給薔薇剪枝,就割了一把韭菜,隔着花籬,想遞給她。
可家玉隻是鄙夷地瞪了她一眼,理也不理,“文乎、文乎的”。
端午不明白老太太所謂的“文乎文乎”是什麼意思,便笑着安慰她說,妻子恐怕聽不懂她的江北話。
他又問老太太,是不是見過别的什麼人來過。
老太太撩起圍裙,擦了擦眼屎,朝他搖了搖頭。
據她說,妻子常常一個人坐在花園的金銀花底下發呆,有時一坐就是半天。
從唐甯灣小區出來,端午的憂慮增加了。
他沒去單位上班,而是叫了一輛黑車,直接去了大西路上的律師事務所。
在六樓的走道裡,他遇見了剛剛從廁所裡出來的徐景陽。
徐景陽是妻子的合夥人之一,本來就長得肥頭大耳,去年從一次錯誤的癌症診斷中幸存了下來,一場虛驚過後,他變得比以前更胖了。
他們見過不多的幾次面,都是在飯桌上。
簡單的寒暄過後,徐景陽用餐巾紙仔細地擦了擦肥肥的手指,冷不防冒出一句:“家玉最近怎麼樣?”讓端午吃了一驚。
他愣了愣神,向景陽苦笑道:“我這麼心急火燎地趕過來,這句話,應該由我來問你才對呀。
” “朋友,你,什麼意思?”景陽迷惑不解地望着他,碩大的腦袋裡似乎飛快地在想着什麼。
“家玉今天沒來上班嗎?”端午問他。
這回該輪到徐景陽發呆了。
不過,徐景陽很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在端午的肩上輕輕地拍了一下,道:“你跟我來。
” 他們經由廁所旁邊的樓梯,上到七樓。
徐景陽将他領進了自己的辦公室,把正在伏案工作的女秘書支了出去。
然後,徐景陽十指相扣,端坐在辦公桌前,一字一頓地說道: “年後上班的第一天,差不多也是這個時辰吧,家玉找到我的辦公室。
就坐在你現在坐着的椅子上。
我以為她是來跟我商量潤江區的拐賣兒童案,可她張口就說,‘不論我對你說出什麼話來,第一,你不要大驚小怪;第二,你不要問為什麼。
’我當時也沒顧上多想,就立刻點了點頭。
随後,她就提出了辭職,并要求結算合夥的本金和累計的分紅。
“我一個人悶悶地想了半天。
畢竟,這太突然了。
最後隻得問她,錢什麼時候要。
她說越快越好。
随後就站起身來。
我看見她的臉色,怎麼說呢?有點怪怪的,像是出了什麼事,就約她中午到她平常最愛去的‘棕榈島’喝咖啡,希望能夠了解她突然提出辭職的緣由。
她在門口站了站,淡淡地說了句‘改日吧’。
随後就走了。
我立即把這件事通知了老隋。
老隋也覺得過于突然。
他說,無論如何,還是應該找家玉談一談。
我們倆找到她辦公室,可她已經離開了。
辦公桌裡的東西都清空了。
” “她後來沒來上過班嗎?” “沒有。
”徐景陽喝了一口茶,抿了抿嘴,将茶葉小心地吐在了手心裡。
“她來過一個電話,讓我把錢直接打到她指定的銀行賬戶上。
财務那邊的字,還是我幫她簽的。
” “多少錢?” “大約是八九十萬吧。
除了她應得的部分,我和老隋商量後,又額外多付了她六個月的工資。
畢竟在一起合作了這麼久,好聚好散嘛。
” “我能不能抽支煙?”端午問他。
“抽吧。
你給我也來一根!”景陽拿過煙去,并不抽,隻是讓它在鼻孔底下,輕輕地轉着。
端午猛吸了兩口煙,這才不安地向他提到,家玉自從二月二十八日離家至今,已經失蹤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暫時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端午向他隐瞞了他們已經離婚這樣一個事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景陽的判斷。
“從法律的意義上說,這還不能稱之為失蹤。
”景陽安慰他說。
“你覺得要不要報警?” 景陽想了想,說:“先不忙報警。
就算你報了警,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現在最要緊的,是弄清楚她為什麼會突然離家。
她出走前,你們有沒有拌過嘴?吵過架?或者發生過别的什麼事?老實說,她突然提出辭職,讓我十分意外,我想了好幾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雖然知道她不願意接我的電話,可這兩天我還是一直不停地給她打。
” 端午微微地紅了臉。
他猶豫了半天,正打算硬着頭皮将妻子失蹤前後的事向他和盤托出,忽聽見景陽道: “這樣,你回去以後,先把小區的監控錄像調出來看一下。
如果她是帶着旅行包出門的,也許問題不大。
沒準在外面待個幾天,散散心,自己就會回來。
” 辦公桌上奶白色的電話機響了起來。
景陽抓起電話,慢條斯理地嗯、嗯了幾句,忽然就暴跳起來,對着話筒大聲訓斥道:“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所有有關拆遷的案子,一概不接!”随後,啪的一聲,就撂下了電話。
“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景陽略微調整了一下情緒,接着道,“等家玉回來之後,你真該帶她去做個心理咨詢。
” “你是感覺到,她精神上有什麼問題嗎?” “也不一定是精神上。
”景陽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問題出在這兒。
她當初實在是不該入這個行。
幹我們這一行的,最重要的是預先就得培養某種超越的心态,不能讓自己的感情陷入到具體的事件之中。
這玩意兒,你懂的!說到底,就是一個Game而已。
” “你指的是法律麼?” “當然。
”徐景陽點了點頭。
他看見端午吃驚地瞪着自己,又補充道:“同樣是醉酒撞死人,你可援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他死刑,也可以按一般的交通肇事來個判一緩二。
從法律的意義上說,有經有權,有常有變。
靈活性本來就是法律的根本特征之一。
我們先撇開司法腐敗不談,法律當中的名堂經很多。
一般人完全搞不懂。
最簡單的例子,你想想,為什麼會有坦白從寬這一說?為什麼投案自首或高額賠償能極大地降低罪責?假如我想除掉你,殺人之後在第一時間投案自首,真心或假意地悔罪,加上高額賠償,基本上就可以免死。
而你如果預先掌握了重大的案底,投案後,因揭發而立功,甚至還可以得到一個更短的刑期。
從死者的角度看,這當然不公平。
可法律并不真正關心公平。
“我們很可能會誤解,認為法律的設定,是以公平和正義為出發點的。
家玉不是正規的法律系畢業的,這個彎子,她一直到現在都繞不過來。
法律的着眼點,其實是社會管理的效果和相應的成本。
自從現代法律誕生以來,它就從來沒有帶來過真正的公平。
不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完全一樣。
因此,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法律的條文本身,而是對它的解釋和靈活運用。
也可以說,沒有這種靈活性,就沒有法律。
不過,話還是扯遠了。
我的意思是說,家玉的情感太纖細了,太脆弱了。
她不适合幹這一行。
直到離職前,她在閱讀案卷的時候,還是會流眼淚。
這又何必?太多負面的東西壓在她心裡,像結石一樣,化不掉……” 端午離開的時候,徐景陽客氣地将他一直送到電梯口。
他囑咐端午,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可以随時給他打電話。
一個小時之後,端午已經坐在小區的中控室了。
他很快就查到了二十八日妻子出門的錄像。
他給徐吉士一連打了兩個電話,都是占線的聲音。
等到他終于撥通了吉士的電話,他乘坐的出租車,已經來到了《鶴浦晚報》的辦公大樓前。
徐吉士滿臉怒容,正在辦公室裡大聲地呵斥他年輕的女下屬。
端午與他交換了一下眼神,就坐在門邊的沙發上等候。
他随手從茶幾上拿起一本《三聯生活周刊》,翻了翻,又厭煩地扔回了原處。
他看見吉士敲打着手裡的一摞文件,對那個女孩罵道: “‘我好好喜歡’是他媽的什麼意思?嗯?你是從哪裡學來這種不倫不類的腔調?還有這裡,‘谏壁發電廠的這種做法,像極了古語所雲的,怎不叫剛剛踏上社會的我們感到糾結?若不限期改正,廣大幹部群衆情何以堪?’你這叫什麼他媽的句子,誰能看得懂?你說你是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誰能相信呢?嗯?你說古語所雲,所雲什麼呀?我看你是不知所雲……” 端午聽他這麼說,忍不住笑了起來。
吉士當上社長,還沒兩個月,脾氣見長不說,在訓人方面也很有心得。
端午見他罵罵咧咧地把對方訓斥了十多分鐘,似乎還有點意猶未盡。
那個女孩,長得眉清目秀,顯得十分單薄,但她并不把領導的盛怒當回事。
既不聲辯,也看不出有任何緊張。
她雙手反剪在背後,咬着嘴唇,輕輕地搖擺着身體。
為了表示自己認真在聽,不時發出嬌羞的感歎聲: 拉得很長的“哦”; 拉得更長的“啊——” 莺聲燕語的“是這樣啊!” ………… 徐吉士威脅她:“如果再叫我看到這種狗屁不通的文章,你就給老子卷鋪蓋走人!”女孩隻是誇張地吐了吐舌頭,擠眉弄眼地向他的上司做着鬼臉。
随後,她腳蹬UGG翻毛皮靴,踩着吱吱作響的複合地闆,一扭一扭地走了。
辦公室裡新添了一批家具。
屋子裡有一股難聞的漆味。
吉士的辦公桌上,居然也已經擺出了兩面色彩鮮豔的小國旗。
即便是女孩走後,吉士的一隻手仍然叉着腰。
原來是昨天晚上去“醉花蔭”打網球,不慎閃了腰,并非故意在下屬面前擺譜。
吉士從櫃子裡拿了兩條“黃鶴樓”給他。
還有一個印着“搶新一号”字樣的鐵盒,不知裡面裝着什麼東西。
“我在報社待了七八年,你很少到我的辦公室來。
”吉士笑道,“可最近的一個月之内,你已經是第二次上門了。
有什麼事吧?” 端午向他說了家玉的事。
出走。
離婚。
從單位突然辭職。
年前的一系列異常舉動。
她賣掉了那輛紅色的本田轎車。
在小區監控錄像中出現的畫面。
吉士靜靜地聽他說話,手卻沒閑着。
等電磁爐上的礦泉水燒開,吉士開了一包“紅頂山人”,熟練地用竹夾轉動着青花瓷的茶杯,為他洗杯沏茶。
他的臉上倒沒有什麼驚異的表情,半天,隻輕輕地說了一句話: “小心燙。
” 端午顯得有些尴尬。
等到把該說的話說完,他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補了一句:“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又是很長時間的沉默。
“會不會去了國外?”吉士讓自己舒舒服服地靠在沙發上,在腰下塞了一塊布墊,眼睛看着天花闆。
“比方說,她嫁給了一個老外。
二十八号離開的那天,是不是有什麼人來接她? “沒有。
她是坐着一輛三輪摩的離開的。
” “這事真的有點蹊跷。
”吉士道,“不過,你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
總不能登報尋人吧?既然她已經關了手機,說明她此刻不想與你有任何聯絡。
你所擔心的碰到壞人的幾率,很小。
我勸你把這事先放一放。
反正你們不也已經離婚了嗎?先不去想它,或許過些日子,答案自己就會浮出水面的。
你說呢?” 吉士很快就提到了即将召開的全國性的詩歌研讨會,提到他不久前結識的花家舍商貿集團的董事長,張有德。
張有德慷慨地答應提供會議的食宿、交通服務以及每個代表高達五千元的出場費。
作為交換,徐吉士在報社提供了一個職位,給張有德從民辦大學畢業的外甥女,而且保證不讓她上夜班。
同時,吉士還許諾不定期提供一定的版面,報道花家舍商貿集團的事務。
當然,這些都不過是飯桌上的口頭協議。
吉士笑道: “會議一結束,老子拍拍屁股就走人。
其又能奈我何?” 會議就定在四月一号到四号。
地點就在花家舍。
上午開會,下午遊玩。
吉士已經派人去那裡看過了。
賓館就在湖心的一個小島上。
據說環境相當不錯。
“會議通知呢?” “早發了。
”吉士撣了撣身上的煙灰,将煙頭掐滅。
“與會者名單,是我和曉渡商定的。
第一天上午是開幕式,沈副市長答應出席。
鶴浦的大小媒體全體出動。
開幕式之後,緊接着就是第一場研讨會,我看就你來主持,怎麼樣?” 端午竭力推脫。
最後,在吉士的胡攪蠻纏之下,他隻答應在第二天上午的會議中,擔任講評人。
随後,兩個人又商量了一下會議的其他細節。
聊着聊着,吉士又把話題繞回到家玉出走這件事情上來了。
看得出,即便是在商讨會議的細枝末節,吉士的心裡一直在想着這件事。
“你剛才說,家玉還往你的銀行卡上打了一筆錢,有多少?” “大概有八十多萬。
” “這他媽的太奇怪了!這哪裡是離婚啊?倒有點像是——” 端午大緻能猜出吉士想說而又沒說出來的話。
他的脊背一陣發涼。
端午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區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半了。
兒子若若早已放學。
像往常一樣,他進不了家門,就坐在門口的一張石桌上,寫家庭作業。
天已經快要黑了。
他的小手和臉頰凍得冰涼。
端午一邊替他收拾石桌上散亂的書本,一邊在腦子裡飛快地盤算着,萬一兒子問起媽媽哪兒去了,他應該如何搪塞。
沒想到,兒子猛吸了一陣鼻涕之後,忽然仰起臉來,對他說:“媽媽今天給我打電話了。
” “真的嗎?她在哪兒?”端午脫口道。
兒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反問道:“你不知道她去了哪裡嗎?” “你怎麼會接到媽媽的電話?” “她把電話打到了老師的辦公室。
當時我正在操場上上體育課。
” 盡管端午盤問再三,還是沒能從兒子的口中獲悉更多的信息。
不過,既然家玉給兒子打了電話,至少說明,她現在的狀況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糟糕。
端午總算略微放了心。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家裡一直電話不斷。
先是小顧。
然後是小秋。
文聯的老田、小史,甚至就連家玉的前男友唐燕升也來湊熱鬧。
還有許多陌生人。
其中有一個人,自稱是去年妻子在北京懷柔講習班的同學,姓陶。
這給端午帶來了一個錯覺,仿佛全世界都在關注着發生在他們家庭的小小變故。
或真或假的問候與關切,都一律空洞而程式化,不得要領;一律向他索要令他難以啟齒的種種枝節。
端午不免在心裡暗暗責怪吉士多事。
唯有小史來電中那句無厘頭的“恨不相逢離婚時”,讓端午開懷大笑。
她還像以前一樣傻呵呵的。
沒心沒肺,信口開河。
她已經懷了孕,正在學開車。
看來心情挺好。
她說:“早知道你這樣的人還會離婚,我就沒必要那麼急着離開方志辦了。
” 端午表示聽不懂她的話。
小史笑着解釋道:“我是你故意丢失的小女孩呀。
” 雖說話有點暧昧,可端午聽了,心裡倒是抖了兩抖。
放下電話,端午想着她那高大颀長的身體,還是在書桌前發了好一會兒呆。
“戴思齊的老娘”,與他們同住在一個小區的胡依薇,也給他打來了電話。
她在電話中絮絮叨叨,反複囑咐端午“要挺住”,“無論如何都要挺住”。
沒想到,說到後來,她自己忽然哭了起來,讓端午頗感意外,隻得反過來胡亂勸慰她。
可到最後,端午也沒弄清楚,她那裡到底出了什麼事。
等到兒子放學回來,一打聽,才知道,戴思齊自從開學後,竟然一直沒去上過學。
究竟是什麼原因,他也沒顧上問。
綠珠給他打來電話的時候,已經是三月底了。
當時,端午正在前往梅城的途中。
因為第二天要去花家舍開會,他打算将母親和小魏接過來住幾天,順便幫着照看一下孩子。
他以為綠珠還在雲南的龍孜,其實,她是在上海的松江。
她在華東第九設計院所屬的一個名叫Speedcape的工作室裡挑燈夜戰,為他們在大山中的“後現代建築群”進行最後論證。
綠珠的聲音中有一種疲憊的興奮。
她說,她每天都與姨媽聯絡,對端午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
如果像她說的那樣,她對家玉的出走不可能不知道,但卻奇怪地一字未提。
她鄙夷張愛玲,卻信奉她的一句名言:不要随便介入别人的命運。
她說,她已經連續一個月沒有好好睡過覺了。
在返回龍孜之前,她打算回鶴浦來休息幾天。
“你哪都不許去!等着我!待在家裡,老老實實地、乖乖地等着我!” 他很喜歡綠珠撒嬌似的命令口吻。
端午“嘿嘿”地笑了兩聲,還想跟她臭貧幾句,可綠珠很不得體地說了句“我現在忙得連撒尿的工夫都沒有”,就把電話挂斷了。
3 出發的時候,天還下着小雨。
徐吉士開着一輛豐田越野,據說這是他們報社最好的車。
由于中午喝了太多的酒,一路上端午都在沉睡。
他的頭痛得像要裂開似的,偶爾睜開朦胧的醉眼,張望一下車窗外的山野風光,也無非是灰蒙蒙的天空、空曠的田地、浮滿綠藻的池塘和一段段紅色的圍牆。
圍牆上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标語随時可見。
紅色磚牆的牆根下,偶爾可以見到一堆一堆的垃圾。
奇怪的是,他幾乎看不到一個村莊。
在春天的田野中,一閃而過的,是一兩幢孤零零的房屋。
如果不是路邊肮髒的店鋪,就是正待拆除的村莊的殘餘——屋頂塌陷,山牆尖聳,椽子外露,默默地在雨中靜伏着。
他知道,鄉村正在消失。
據說,農民們不僅不反對拆遷,反而急不可待,翹首以盼。
但不管怎麼說,鄉村正在大規模地消失。
然而,春天的田疇總歸不會真正荒蕪。
資本像飓風一樣,刮遍了仲春的江南,給頹敗穿上了繁華或時尚的外衣,盡管總是有點不太合身,有點虛張聲勢。
你終歸可以看到高等級的六車道馬路,奢侈而誇張的綠化帶;終歸可以看到一輛接着一輛開過的豪華婚車——反光鏡上綁着紅氣球,閃着雙燈,奔向想象中的幸福;終歸可以看到沿途巨大的房地産廣告牌,以及它所擔保的“夢幻人生”。
吉士一路上都在聽Beatles。
端午又試着給家玉打了個電話。
當然,還是關機。
當我發現自己處于煩惱之中瑪麗媽媽來到我身邊,為我指引方向讓它去 當我身處黑暗的時間她站在我面前為我指引方向讓它去 這個世界上所有心靈破碎的人都會看到她充滿智慧的答案讓它去 即使他們将要分離,仍然有機會看到一個答案讓它去 陰雲密布的夜空,依舊有光明它照耀我抵達明天讓它去 歌詞和節奏都适合他的心境。
他覺得列侬的這首歌,就是為自己寫的。
為自己,為此刻。
有人将約翰·列侬與馬克思和孔子相提并論,他覺得還是有點道理的。
他的心裡湧現出一股久倦人世的哀傷或喜悅,既陳舊,又新鮮。
在窦莊附近,越野車駛下一條狹窄的田間公路。
兩邊都是大片大片的麥地。
遠處是正在盛開的油菜花地。
它們像補丁一樣,一小塊一小塊地晾在翠綠的坡地上,黃澄澄的,水煙迷茫。
雨下大了。
前擋風玻璃的雨刷嘎嘎地刮動,剪開一片煙波浩渺的湖面。
其實,端午很早就已經看到那片茫蒼蒼的湖面了,但足足過了半個多小時之後,越野車才抵達湖上的那條長堤。
吉士說,過去要從窦莊去花家舍,隻有坐船。
這條長堤,是模仿杭州西湖的蘇堤修建的。
雖說也弄出了一些諸如“柳浪聞莺”、“斷橋殘雪”一類的人工汀州,但長堤兩邊的柳、桃相間的景觀格局,卻是頤和園湖心大堤的翻版。
桃花在雨中褪色。
水邊種着密密的菖蒲。
樹下是蔭綠的青草。
飄浮的柳絲中,隐隐約約地現出一帶遠山,以及山頂最高處的佛塔。
不時可以看見幾條漁船在風波中颠簸,偶爾也可以看見飛馳而過的拖着雪白水線的快艇。
湖水在風中湧向堤面,濺起碎碎的浪花。
大概是由于下雨的緣故,長堤上看不到什麼汽車和行人。
隻是在一個堆放着黃色遊艇的碼頭附近,端午看到過兩個打着雨傘的僧人。
越過右側的湖面,端午可以看見一大片被高聳的網狀物圍起的高地,好像有人在一望無際的麥地中張網捕鳥。
到了近處一看,原來是一家高爾夫球練習場。
“我現在知道,你老兄為什麼常常要到花家舍來了。
”端午對吉士道,“這個地方果然是另一番世界,果然是名下無虛。
” 吉士并不答話,隻是嘿嘿地幹笑。
過了好半天,他才再度轉過臉來,對端午笑道:“對我來說,花家舍的妙處本不在此,你懂的!” 汽車在一處祥雲牌樓前停了下來。
兩個女孩,一個稍胖,一個略瘦,擠在同一把傘下,正站在牌樓前的石獅子旁,向他們揮手。
吉士搖下車窗玻璃,招呼她們上車。
她們是鶴浦師範學院的研究生,被吉士臨時抓來做會務。
兩個女孩都有點腼腆,上了車,誰都不肯說話。
汽車咯噔咯噔地在水泥路上往前開,一邊臨着深澗,一邊則是爬滿厚絨般苔藓的山壁。
很快,在一個空蕩蕩的停車場附近,越野車駛上了一座七孔石橋。
端午看見了不遠處的那座小島。
盡管他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可還是
半個多月之後,在徐景陽的提醒下,端午來到了小區的中控室,要求調看二十八日當天的錄像資料。
監控攝像設備完整地記錄下了家玉離家時的畫面。
大約是中午十一點半,下着小雪。
妻子穿着那件藏青色的呢子大衣,看上去略顯臃腫,拖着一隻笨重的拉杆箱,在已經變白的路面上走得很慢。
快速影像使畫面有些滑稽,看上去,就像是民國時代的電影資料:步調僵硬,頻率誇張,動作失真。
在小區門口,一個戴耳套的摩的司機走向妻子,向她比劃着什麼。
很快,妻子的拉杆箱,被司機塞進了用鐵皮焊成的簡易車廂。
家玉随後也坐了進去。
三輪摩托車奇怪地繞着小區門口的大花壇轉了一大圈,最後向東而去,駛離了攝像頭的監控範圍。
這個多少有點模糊的畫面,永遠固定了端午對妻子的記憶。
仿佛二十年來夫妻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被壓縮進了這個黑白畫面之中。
在往後的日子裡,隻要一想到家玉,端午的意識總是被這個灰暗的形象所占據:寂靜無聲。
真實而又虛幻。
很符合追憶所特有的暧昧氛圍。
其實,在家玉離家的前一天晚上,已經有了某些征兆。
孩子熟睡之後,他們在書房的小床上親熱——離婚之後,端午執意在書房支了一張小床,與妻子分床而眠。
由于離婚這一事實所帶來的心理反應,他覺得妻子的身體多少有點讓他感到陌生。
他開玩笑似的對家玉說,感覺總有點怪怪的,就像是在睡别人的老婆。
家玉則一本正經地提醒他,事實本來就是如此。
端午感慨說,自己第一次有了偷歡的感覺,有點竭澤而漁的興奮。
好像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
家玉就紅了臉,望着他笑。
半晌,她又沒來由地對端午歎了口氣,道: “你還不如說‘偷生’,更符合事實。
” 聽她這麼說,端午的心情随之變得沉重而又茫然若失。
不過,他也沒怎麼往心裡去。
事後,家玉問他,假如她與“那個人”舉行婚禮,他會不會去參加。
端午認真地想了想,回答道:“不會去。
我可沒那麼無聊。
” 他說,盡管已經離了婚,可一看到妻子與陌生人出現在那樣一個烏煙瘴氣的場合,感覺上還是會受不了。
看得出,家玉對他的這個回答很是滿意。
她突然緊緊地摟着他,端午覺得自己後背的汗衫很快濕了一片。
端午不知道自己是真的這麼想,還是故意要說出這番話來取悅“前妻”,他有點輕薄地問家玉,能不能透露一點“那個人”的情況。
家玉沒有答應: “不告訴你。
你就當他是上帝好了!” 拿走了你兩本書。
這是妻子給他留下的唯一的一句話。
它寫在一張撕下的詩歌台曆上。
日期是二月二十七日。
那張紙片,壓在書桌的白瓷茶杯底下。
這張日曆上,印有波蘭詩人米沃什的一首小詩,是陳敬容翻譯的: 黎明時我向窗外瞭望,見棵年輕的蘋果樹沐着曙光。
又一個黎明我望着窗外,蘋果樹已經果實累累。
可能過去了許多歲月,睡夢裡出現過什麼,我再也記不起。
這首詩雖說與妻子的離開沒有任何關聯,卻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了濃郁的離愁别緒,讓端午瞬息之間五味雜陳,顫肝怵心。
端午不由得把臉轉向窗戶。
雪還在下着。
雪花在陰晦的天空中緩緩飛舞,飄飄欲墜。
街面上的路燈已經亮了。
除了不知道名字的兩本書之外,妻子還帶走了衛生間裡的洗漱用品。
應該還有一些随身要穿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
滿衣櫃的服裝,滿抽屜的口紅和香水,滿鞋櫃的靴子和高跟鞋,幾乎都原封未動。
就連擺在床頭櫃首飾盒裡琳琅滿目的象牙、綠松石和各式各樣的耳墜,也都完好如初。
這多少給端午帶來了一絲寬慰,仿佛妻子仍然會像往常那樣随時回來。
當天晚上,臨睡前,眼神有點異樣的若若,終于向父親提出了他的問題: “媽媽去了哪裡?” 端午早早地為這個問題準備了答案。
兒子還是将信将疑。
第二天,兒子的提問改變了方式: “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這也在端午的預料之中。
他硬着心腸,為日後對兒子的攤牌埋下伏筆: “唔,說不好。
” 第三天,若若不再為難他。
而是一聲不響地将自己床上的被褥和枕頭與母親做了交換。
端午問他為什麼這麼費事。
若若回答說,他想聞聞媽媽的味道。
淚水即刻湧出了他的眼眶。
父子倆很少交談。
若若成天悶悶的。
與妻子一樣,他一旦憂郁起來,總愛蜷縮在某個陰暗的角落裡發呆。
家玉曾給他打來一個電話,詢問他銀行卡的賬号。
“你在哪兒?”端午一聽到她的聲音,就亟不可待地問道。
“還能在哪?唐甯灣呗。
小東西這兩天怎麼樣?” “還行。
” 端午将工商銀行的卡号向她複述了兩遍,随後,他又跟家玉提到了兒子換被褥的事。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電話的那一頭,家玉陷入了漫長的沉默,直到手機中傳來嘟嘟嘟的聲音。
端午以為是掉了線,當他再把電話打過去,家玉已經把手機的信号轉到了秘書台。
在後來的日子裡,端午又嘗試着給她打過幾通電話。
不是關機,就是“您呼叫的客戶,不在服務區”。
三月中旬,在連綿的陰雨中,春天硬着頭皮來了。
伯先公園河溝邊巨大的柳樹,垂下流蘇般的絲縧,在雨中由鵝黃變成了翠綠。
窗外籠了一帶高高低低的煙堤。
臨河的迎春花黃燦燦的;粉白的刺梨和早杏,以及碎碎的櫻花,如胭脂般次第開放。
如果忽略掉伴随着東風而來的化工廠的刺鼻的臭味,如果對天空的塵霾,滿河的垃圾視而不見,如果讓目光局囿在公園的這一小塊綠地之中,這個春天與過去似乎也沒有多少區别。
即便是在夜半時分,當端午坐在北屋書房的寫字台前,為自己正在創作的長篇小說煞費苦心之時,他仍能從慵懶的寂靜中,嗅到春天特有的氣息。
他的寫作沒有什麼進展。
一連寫了六個開頭,都覺得不甚滿意。
他暫時還沒辦法使自己安下心來。
他低估了妻子離開後可能會有的不适感,低估了共同記憶在漫長歲月中所積累起來的召喚力量。
妻子留下半罐意大利咖啡,讓他夜不成寐。
他不安地意識到,龐家玉突然提出與他離婚,或許包含着一個不為人知的重大隐秘。
他開始為家玉感到擔憂,無法不去猜測她此刻為雨為雲的行蹤。
不管他是否願意承認,毫無疑問,這正是一種刻骨的思念。
有一天,他去自動取款機上取錢。
銀行卡裡錢的數額突然多出來的部分,把他吓了一跳。
不是八千,也不是八萬,而是八十萬。
一直盤踞在他心頭的不祥的疑慮,頃刻間被迅速放大。
他決定直接去唐甯灣,打擾一下他的前妻,以及可能正與她同居一室的“那個人”。
2 唐甯灣的房子還未來得及過戶到妻子的名下。
出于謹慎和不必要的多慮,他在用鑰匙開門之前,足足敲了兩分鐘之久。
屋裡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味,它來自于換洗的沙發座套、台布和此刻拉得嚴嚴實實的窗簾。
客廳牆上,那張裴勇俊的電影招貼畫不見了,留下了一塊鏡框大小的白斑。
茶幾上的花瓶中,插着一大叢雜色的雛菊,隻是如今已經焦枯。
家玉其實最不喜歡雛菊。
可每次陪她去花店買花,挑來挑去,最後卻總是抱着一大把雛菊回家。
由于每次都買回這些廉價的花朵,時間一長,家玉就誤以為自己是喜歡它的。
從這件事中,也多少可以看到她性格中不為人知的悖謬。
有一次,端午開玩笑地問她,為什麼總是竭盡全力地去做她感到厭惡的事情。
家玉平靜地回答道:“因為這就是我的命。
” 盡管房間收拾得異常整潔,可餐桌上已經有了一層灰白的浮塵。
這至少說明,妻子已有一段時間不在這兒住了。
卧室的床頭櫃上,有一隻吃了一半的蘆柑。
一隻方方的玻璃茶杯裡立頓茶包浮出了厚厚的黴垢,像奶昔一樣。
屋外的花園,被浮薄的朝陽照亮了一角。
他還記得,房屋裝修時,他和家玉趕往幾十公裡外的苗圃,挑選薔薇的花枝。
他很少看見家玉那麼高興。
如今花枝已經盛大,它們攀爬在綠色的鐵栅欄上,綴滿了繁密的花苞。
在牆根的排水溝邊上,種着一片薄荷。
此刻,它正在瘋長,頑強的生命力甚至足以将地面鋪設的紅磚頂翻。
隔壁人家的花園裡,有個老太太戴着涼帽,一邊捶着腰,一邊給韭菜撒草木灰。
她是個“自來熟”,而且話特别多。
她操着濃郁的揚州口音,驕傲地向端午說起她的兒子。
他姓白,在中央電視台上班。
端午不懷好意地問她,她兒子是不是叫白岩松。
老太太就笑了起來。
她說,兒子還沒當上那麼大的官。
可他寄回家來的明信片上,倒是确實有白岩松的簽名。
他是個司機,是從部隊轉業過去的。
端午向她打聽妻子的情況。
老太太說,曾見她在這裡住過幾天,不過時間不長。
最近一晌沒怎麼見過她。
有一次,老太太看見她在花園裡給薔薇剪枝,就割了一把韭菜,隔着花籬,想遞給她。
可家玉隻是鄙夷地瞪了她一眼,理也不理,“文乎、文乎的”。
端午不明白老太太所謂的“文乎文乎”是什麼意思,便笑着安慰她說,妻子恐怕聽不懂她的江北話。
他又問老太太,是不是見過别的什麼人來過。
老太太撩起圍裙,擦了擦眼屎,朝他搖了搖頭。
據她說,妻子常常一個人坐在花園的金銀花底下發呆,有時一坐就是半天。
從唐甯灣小區出來,端午的憂慮增加了。
他沒去單位上班,而是叫了一輛黑車,直接去了大西路上的律師事務所。
在六樓的走道裡,他遇見了剛剛從廁所裡出來的徐景陽。
徐景陽是妻子的合夥人之一,本來就長得肥頭大耳,去年從一次錯誤的癌症診斷中幸存了下來,一場虛驚過後,他變得比以前更胖了。
他們見過不多的幾次面,都是在飯桌上。
簡單的寒暄過後,徐景陽用餐巾紙仔細地擦了擦肥肥的手指,冷不防冒出一句:“家玉最近怎麼樣?”讓端午吃了一驚。
他愣了愣神,向景陽苦笑道:“我這麼心急火燎地趕過來,這句話,應該由我來問你才對呀。
” “朋友,你,什麼意思?”景陽迷惑不解地望着他,碩大的腦袋裡似乎飛快地在想着什麼。
“家玉今天沒來上班嗎?”端午問他。
這回該輪到徐景陽發呆了。
不過,徐景陽很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在端午的肩上輕輕地拍了一下,道:“你跟我來。
” 他們經由廁所旁邊的樓梯,上到七樓。
徐景陽将他領進了自己的辦公室,把正在伏案工作的女秘書支了出去。
然後,徐景陽十指相扣,端坐在辦公桌前,一字一頓地說道: “年後上班的第一天,差不多也是這個時辰吧,家玉找到我的辦公室。
就坐在你現在坐着的椅子上。
我以為她是來跟我商量潤江區的拐賣兒童案,可她張口就說,‘不論我對你說出什麼話來,第一,你不要大驚小怪;第二,你不要問為什麼。
’我當時也沒顧上多想,就立刻點了點頭。
随後,她就提出了辭職,并要求結算合夥的本金和累計的分紅。
“我一個人悶悶地想了半天。
畢竟,這太突然了。
最後隻得問她,錢什麼時候要。
她說越快越好。
随後就站起身來。
我看見她的臉色,怎麼說呢?有點怪怪的,像是出了什麼事,就約她中午到她平常最愛去的‘棕榈島’喝咖啡,希望能夠了解她突然提出辭職的緣由。
她在門口站了站,淡淡地說了句‘改日吧’。
随後就走了。
我立即把這件事通知了老隋。
老隋也覺得過于突然。
他說,無論如何,還是應該找家玉談一談。
我們倆找到她辦公室,可她已經離開了。
辦公桌裡的東西都清空了。
” “她後來沒來上過班嗎?” “沒有。
”徐景陽喝了一口茶,抿了抿嘴,将茶葉小心地吐在了手心裡。
“她來過一個電話,讓我把錢直接打到她指定的銀行賬戶上。
财務那邊的字,還是我幫她簽的。
” “多少錢?” “大約是八九十萬吧。
除了她應得的部分,我和老隋商量後,又額外多付了她六個月的工資。
畢竟在一起合作了這麼久,好聚好散嘛。
” “我能不能抽支煙?”端午問他。
“抽吧。
你給我也來一根!”景陽拿過煙去,并不抽,隻是讓它在鼻孔底下,輕輕地轉着。
端午猛吸了兩口煙,這才不安地向他提到,家玉自從二月二十八日離家至今,已經失蹤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暫時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端午向他隐瞞了他們已經離婚這樣一個事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景陽的判斷。
“從法律的意義上說,這還不能稱之為失蹤。
”景陽安慰他說。
“你覺得要不要報警?” 景陽想了想,說:“先不忙報警。
就算你報了警,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現在最要緊的,是弄清楚她為什麼會突然離家。
她出走前,你們有沒有拌過嘴?吵過架?或者發生過别的什麼事?老實說,她突然提出辭職,讓我十分意外,我想了好幾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雖然知道她不願意接我的電話,可這兩天我還是一直不停地給她打。
” 端午微微地紅了臉。
他猶豫了半天,正打算硬着頭皮将妻子失蹤前後的事向他和盤托出,忽聽見景陽道: “這樣,你回去以後,先把小區的監控錄像調出來看一下。
如果她是帶着旅行包出門的,也許問題不大。
沒準在外面待個幾天,散散心,自己就會回來。
” 辦公桌上奶白色的電話機響了起來。
景陽抓起電話,慢條斯理地嗯、嗯了幾句,忽然就暴跳起來,對着話筒大聲訓斥道:“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所有有關拆遷的案子,一概不接!”随後,啪的一聲,就撂下了電話。
“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景陽略微調整了一下情緒,接着道,“等家玉回來之後,你真該帶她去做個心理咨詢。
” “你是感覺到,她精神上有什麼問題嗎?” “也不一定是精神上。
”景陽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問題出在這兒。
她當初實在是不該入這個行。
幹我們這一行的,最重要的是預先就得培養某種超越的心态,不能讓自己的感情陷入到具體的事件之中。
這玩意兒,你懂的!說到底,就是一個Game而已。
” “你指的是法律麼?” “當然。
”徐景陽點了點頭。
他看見端午吃驚地瞪着自己,又補充道:“同樣是醉酒撞死人,你可援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他死刑,也可以按一般的交通肇事來個判一緩二。
從法律的意義上說,有經有權,有常有變。
靈活性本來就是法律的根本特征之一。
我們先撇開司法腐敗不談,法律當中的名堂經很多。
一般人完全搞不懂。
最簡單的例子,你想想,為什麼會有坦白從寬這一說?為什麼投案自首或高額賠償能極大地降低罪責?假如我想除掉你,殺人之後在第一時間投案自首,真心或假意地悔罪,加上高額賠償,基本上就可以免死。
而你如果預先掌握了重大的案底,投案後,因揭發而立功,甚至還可以得到一個更短的刑期。
從死者的角度看,這當然不公平。
可法律并不真正關心公平。
“我們很可能會誤解,認為法律的設定,是以公平和正義為出發點的。
家玉不是正規的法律系畢業的,這個彎子,她一直到現在都繞不過來。
法律的着眼點,其實是社會管理的效果和相應的成本。
自從現代法律誕生以來,它就從來沒有帶來過真正的公平。
不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完全一樣。
因此,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法律的條文本身,而是對它的解釋和靈活運用。
也可以說,沒有這種靈活性,就沒有法律。
不過,話還是扯遠了。
我的意思是說,家玉的情感太纖細了,太脆弱了。
她不适合幹這一行。
直到離職前,她在閱讀案卷的時候,還是會流眼淚。
這又何必?太多負面的東西壓在她心裡,像結石一樣,化不掉……” 端午離開的時候,徐景陽客氣地将他一直送到電梯口。
他囑咐端午,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可以随時給他打電話。
一個小時之後,端午已經坐在小區的中控室了。
他很快就查到了二十八日妻子出門的錄像。
他給徐吉士一連打了兩個電話,都是占線的聲音。
等到他終于撥通了吉士的電話,他乘坐的出租車,已經來到了《鶴浦晚報》的辦公大樓前。
徐吉士滿臉怒容,正在辦公室裡大聲地呵斥他年輕的女下屬。
端午與他交換了一下眼神,就坐在門邊的沙發上等候。
他随手從茶幾上拿起一本《三聯生活周刊》,翻了翻,又厭煩地扔回了原處。
他看見吉士敲打着手裡的一摞文件,對那個女孩罵道: “‘我好好喜歡’是他媽的什麼意思?嗯?你是從哪裡學來這種不倫不類的腔調?還有這裡,‘谏壁發電廠的這種做法,像極了古語所雲的,怎不叫剛剛踏上社會的我們感到糾結?若不限期改正,廣大幹部群衆情何以堪?’你這叫什麼他媽的句子,誰能看得懂?你說你是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誰能相信呢?嗯?你說古語所雲,所雲什麼呀?我看你是不知所雲……” 端午聽他這麼說,忍不住笑了起來。
吉士當上社長,還沒兩個月,脾氣見長不說,在訓人方面也很有心得。
端午見他罵罵咧咧地把對方訓斥了十多分鐘,似乎還有點意猶未盡。
那個女孩,長得眉清目秀,顯得十分單薄,但她并不把領導的盛怒當回事。
既不聲辯,也看不出有任何緊張。
她雙手反剪在背後,咬着嘴唇,輕輕地搖擺着身體。
為了表示自己認真在聽,不時發出嬌羞的感歎聲: 拉得很長的“哦”; 拉得更長的“啊——” 莺聲燕語的“是這樣啊!” ………… 徐吉士威脅她:“如果再叫我看到這種狗屁不通的文章,你就給老子卷鋪蓋走人!”女孩隻是誇張地吐了吐舌頭,擠眉弄眼地向他的上司做着鬼臉。
随後,她腳蹬UGG翻毛皮靴,踩着吱吱作響的複合地闆,一扭一扭地走了。
辦公室裡新添了一批家具。
屋子裡有一股難聞的漆味。
吉士的辦公桌上,居然也已經擺出了兩面色彩鮮豔的小國旗。
即便是女孩走後,吉士的一隻手仍然叉着腰。
原來是昨天晚上去“醉花蔭”打網球,不慎閃了腰,并非故意在下屬面前擺譜。
吉士從櫃子裡拿了兩條“黃鶴樓”給他。
還有一個印着“搶新一号”字樣的鐵盒,不知裡面裝着什麼東西。
“我在報社待了七八年,你很少到我的辦公室來。
”吉士笑道,“可最近的一個月之内,你已經是第二次上門了。
有什麼事吧?” 端午向他說了家玉的事。
出走。
離婚。
從單位突然辭職。
年前的一系列異常舉動。
她賣掉了那輛紅色的本田轎車。
在小區監控錄像中出現的畫面。
吉士靜靜地聽他說話,手卻沒閑着。
等電磁爐上的礦泉水燒開,吉士開了一包“紅頂山人”,熟練地用竹夾轉動着青花瓷的茶杯,為他洗杯沏茶。
他的臉上倒沒有什麼驚異的表情,半天,隻輕輕地說了一句話: “小心燙。
” 端午顯得有些尴尬。
等到把該說的話說完,他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補了一句:“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又是很長時間的沉默。
“會不會去了國外?”吉士讓自己舒舒服服地靠在沙發上,在腰下塞了一塊布墊,眼睛看着天花闆。
“比方說,她嫁給了一個老外。
二十八号離開的那天,是不是有什麼人來接她? “沒有。
她是坐着一輛三輪摩的離開的。
” “這事真的有點蹊跷。
”吉士道,“不過,你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
總不能登報尋人吧?既然她已經關了手機,說明她此刻不想與你有任何聯絡。
你所擔心的碰到壞人的幾率,很小。
我勸你把這事先放一放。
反正你們不也已經離婚了嗎?先不去想它,或許過些日子,答案自己就會浮出水面的。
你說呢?” 吉士很快就提到了即将召開的全國性的詩歌研讨會,提到他不久前結識的花家舍商貿集團的董事長,張有德。
張有德慷慨地答應提供會議的食宿、交通服務以及每個代表高達五千元的出場費。
作為交換,徐吉士在報社提供了一個職位,給張有德從民辦大學畢業的外甥女,而且保證不讓她上夜班。
同時,吉士還許諾不定期提供一定的版面,報道花家舍商貿集團的事務。
當然,這些都不過是飯桌上的口頭協議。
吉士笑道: “會議一結束,老子拍拍屁股就走人。
其又能奈我何?” 會議就定在四月一号到四号。
地點就在花家舍。
上午開會,下午遊玩。
吉士已經派人去那裡看過了。
賓館就在湖心的一個小島上。
據說環境相當不錯。
“會議通知呢?” “早發了。
”吉士撣了撣身上的煙灰,将煙頭掐滅。
“與會者名單,是我和曉渡商定的。
第一天上午是開幕式,沈副市長答應出席。
鶴浦的大小媒體全體出動。
開幕式之後,緊接着就是第一場研讨會,我看就你來主持,怎麼樣?” 端午竭力推脫。
最後,在吉士的胡攪蠻纏之下,他隻答應在第二天上午的會議中,擔任講評人。
随後,兩個人又商量了一下會議的其他細節。
聊着聊着,吉士又把話題繞回到家玉出走這件事情上來了。
看得出,即便是在商讨會議的細枝末節,吉士的心裡一直在想着這件事。
“你剛才說,家玉還往你的銀行卡上打了一筆錢,有多少?” “大概有八十多萬。
” “這他媽的太奇怪了!這哪裡是離婚啊?倒有點像是——” 端午大緻能猜出吉士想說而又沒說出來的話。
他的脊背一陣發涼。
端午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區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半了。
兒子若若早已放學。
像往常一樣,他進不了家門,就坐在門口的一張石桌上,寫家庭作業。
天已經快要黑了。
他的小手和臉頰凍得冰涼。
端午一邊替他收拾石桌上散亂的書本,一邊在腦子裡飛快地盤算着,萬一兒子問起媽媽哪兒去了,他應該如何搪塞。
沒想到,兒子猛吸了一陣鼻涕之後,忽然仰起臉來,對他說:“媽媽今天給我打電話了。
” “真的嗎?她在哪兒?”端午脫口道。
兒子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反問道:“你不知道她去了哪裡嗎?” “你怎麼會接到媽媽的電話?” “她把電話打到了老師的辦公室。
當時我正在操場上上體育課。
” 盡管端午盤問再三,還是沒能從兒子的口中獲悉更多的信息。
不過,既然家玉給兒子打了電話,至少說明,她現在的狀況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糟糕。
端午總算略微放了心。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家裡一直電話不斷。
先是小顧。
然後是小秋。
文聯的老田、小史,甚至就連家玉的前男友唐燕升也來湊熱鬧。
還有許多陌生人。
其中有一個人,自稱是去年妻子在北京懷柔講習班的同學,姓陶。
這給端午帶來了一個錯覺,仿佛全世界都在關注着發生在他們家庭的小小變故。
或真或假的問候與關切,都一律空洞而程式化,不得要領;一律向他索要令他難以啟齒的種種枝節。
端午不免在心裡暗暗責怪吉士多事。
唯有小史來電中那句無厘頭的“恨不相逢離婚時”,讓端午開懷大笑。
她還像以前一樣傻呵呵的。
沒心沒肺,信口開河。
她已經懷了孕,正在學開車。
看來心情挺好。
她說:“早知道你這樣的人還會離婚,我就沒必要那麼急着離開方志辦了。
” 端午表示聽不懂她的話。
小史笑着解釋道:“我是你故意丢失的小女孩呀。
” 雖說話有點暧昧,可端午聽了,心裡倒是抖了兩抖。
放下電話,端午想着她那高大颀長的身體,還是在書桌前發了好一會兒呆。
“戴思齊的老娘”,與他們同住在一個小區的胡依薇,也給他打來了電話。
她在電話中絮絮叨叨,反複囑咐端午“要挺住”,“無論如何都要挺住”。
沒想到,說到後來,她自己忽然哭了起來,讓端午頗感意外,隻得反過來胡亂勸慰她。
可到最後,端午也沒弄清楚,她那裡到底出了什麼事。
等到兒子放學回來,一打聽,才知道,戴思齊自從開學後,竟然一直沒去上過學。
究竟是什麼原因,他也沒顧上問。
綠珠給他打來電話的時候,已經是三月底了。
當時,端午正在前往梅城的途中。
因為第二天要去花家舍開會,他打算将母親和小魏接過來住幾天,順便幫着照看一下孩子。
他以為綠珠還在雲南的龍孜,其實,她是在上海的松江。
她在華東第九設計院所屬的一個名叫Speedcape的工作室裡挑燈夜戰,為他們在大山中的“後現代建築群”進行最後論證。
綠珠的聲音中有一種疲憊的興奮。
她說,她每天都與姨媽聯絡,對端午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
如果像她說的那樣,她對家玉的出走不可能不知道,但卻奇怪地一字未提。
她鄙夷張愛玲,卻信奉她的一句名言:不要随便介入别人的命運。
她說,她已經連續一個月沒有好好睡過覺了。
在返回龍孜之前,她打算回鶴浦來休息幾天。
“你哪都不許去!等着我!待在家裡,老老實實地、乖乖地等着我!” 他很喜歡綠珠撒嬌似的命令口吻。
端午“嘿嘿”地笑了兩聲,還想跟她臭貧幾句,可綠珠很不得體地說了句“我現在忙得連撒尿的工夫都沒有”,就把電話挂斷了。
3 出發的時候,天還下着小雨。
徐吉士開着一輛豐田越野,據說這是他們報社最好的車。
由于中午喝了太多的酒,一路上端午都在沉睡。
他的頭痛得像要裂開似的,偶爾睜開朦胧的醉眼,張望一下車窗外的山野風光,也無非是灰蒙蒙的天空、空曠的田地、浮滿綠藻的池塘和一段段紅色的圍牆。
圍牆上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标語随時可見。
紅色磚牆的牆根下,偶爾可以見到一堆一堆的垃圾。
奇怪的是,他幾乎看不到一個村莊。
在春天的田野中,一閃而過的,是一兩幢孤零零的房屋。
如果不是路邊肮髒的店鋪,就是正待拆除的村莊的殘餘——屋頂塌陷,山牆尖聳,椽子外露,默默地在雨中靜伏着。
他知道,鄉村正在消失。
據說,農民們不僅不反對拆遷,反而急不可待,翹首以盼。
但不管怎麼說,鄉村正在大規模地消失。
然而,春天的田疇總歸不會真正荒蕪。
資本像飓風一樣,刮遍了仲春的江南,給頹敗穿上了繁華或時尚的外衣,盡管總是有點不太合身,有點虛張聲勢。
你終歸可以看到高等級的六車道馬路,奢侈而誇張的綠化帶;終歸可以看到一輛接着一輛開過的豪華婚車——反光鏡上綁着紅氣球,閃着雙燈,奔向想象中的幸福;終歸可以看到沿途巨大的房地産廣告牌,以及它所擔保的“夢幻人生”。
吉士一路上都在聽Beatles。
端午又試着給家玉打了個電話。
當然,還是關機。
當我發現自己處于煩惱之中瑪麗媽媽來到我身邊,為我指引方向讓它去 當我身處黑暗的時間她站在我面前為我指引方向讓它去 這個世界上所有心靈破碎的人都會看到她充滿智慧的答案讓它去 即使他們将要分離,仍然有機會看到一個答案讓它去 陰雲密布的夜空,依舊有光明它照耀我抵達明天讓它去 歌詞和節奏都适合他的心境。
他覺得列侬的這首歌,就是為自己寫的。
為自己,為此刻。
有人将約翰·列侬與馬克思和孔子相提并論,他覺得還是有點道理的。
他的心裡湧現出一股久倦人世的哀傷或喜悅,既陳舊,又新鮮。
在窦莊附近,越野車駛下一條狹窄的田間公路。
兩邊都是大片大片的麥地。
遠處是正在盛開的油菜花地。
它們像補丁一樣,一小塊一小塊地晾在翠綠的坡地上,黃澄澄的,水煙迷茫。
雨下大了。
前擋風玻璃的雨刷嘎嘎地刮動,剪開一片煙波浩渺的湖面。
其實,端午很早就已經看到那片茫蒼蒼的湖面了,但足足過了半個多小時之後,越野車才抵達湖上的那條長堤。
吉士說,過去要從窦莊去花家舍,隻有坐船。
這條長堤,是模仿杭州西湖的蘇堤修建的。
雖說也弄出了一些諸如“柳浪聞莺”、“斷橋殘雪”一類的人工汀州,但長堤兩邊的柳、桃相間的景觀格局,卻是頤和園湖心大堤的翻版。
桃花在雨中褪色。
水邊種着密密的菖蒲。
樹下是蔭綠的青草。
飄浮的柳絲中,隐隐約約地現出一帶遠山,以及山頂最高處的佛塔。
不時可以看見幾條漁船在風波中颠簸,偶爾也可以看見飛馳而過的拖着雪白水線的快艇。
湖水在風中湧向堤面,濺起碎碎的浪花。
大概是由于下雨的緣故,長堤上看不到什麼汽車和行人。
隻是在一個堆放着黃色遊艇的碼頭附近,端午看到過兩個打着雨傘的僧人。
越過右側的湖面,端午可以看見一大片被高聳的網狀物圍起的高地,好像有人在一望無際的麥地中張網捕鳥。
到了近處一看,原來是一家高爾夫球練習場。
“我現在知道,你老兄為什麼常常要到花家舍來了。
”端午對吉士道,“這個地方果然是另一番世界,果然是名下無虛。
” 吉士并不答話,隻是嘿嘿地幹笑。
過了好半天,他才再度轉過臉來,對端午笑道:“對我來說,花家舍的妙處本不在此,你懂的!” 汽車在一處祥雲牌樓前停了下來。
兩個女孩,一個稍胖,一個略瘦,擠在同一把傘下,正站在牌樓前的石獅子旁,向他們揮手。
吉士搖下車窗玻璃,招呼她們上車。
她們是鶴浦師範學院的研究生,被吉士臨時抓來做會務。
兩個女孩都有點腼腆,上了車,誰都不肯說話。
汽車咯噔咯噔地在水泥路上往前開,一邊臨着深澗,一邊則是爬滿厚絨般苔藓的山壁。
很快,在一個空蕩蕩的停車場附近,越野車駛上了一座七孔石橋。
端午看見了不遠處的那座小島。
盡管他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可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