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江南 第三章 人的分類

關燈
半空中。

     6 唐甯灣的房子總算要回來了。

    可家玉的心情似乎一點也沒有改善的迹象。

    她的話變得越來越少。

    整日裡神情抑郁,而且總愛忘事。

    端午問她,那天春霞在離開前,到底和她說了句什麼話。

    家玉又是搖頭,又是深深地歎息,末了,就撂下一句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話: “也許春霞說的沒錯。

    一點都沒錯。

    ” 他知道,在那種場合,春霞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話。

    可是一連幾天,為一句話而悶悶不樂,似乎也有點不近情理。

    他也沒把它太當回事。

    隻有在督促兒子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家玉才會暫時忘掉她的煩惱,回複常态。

    對兒子,她仍然像過去一樣嚴厲,毫不通融。

     母親張金芳在鶴浦一待就是一個多月,隻字不提回梅城的事。

    家玉白天早早去律師事務所上班,晚上要熬到九點過後,才會回到家裡。

     她盡量避免與婆婆照面。

     端午通過小魏,去探聽母親的口風。

    不料,母親反問道:“唐甯灣的房子既然已經要回來了,又不讓我們搬過去住,也不知道她安的是什麼心!” 原來,她壓根就沒打算走。

     母親向端午抱怨說,梅城那地界,如今已住不得人了。

    說白了,那地方,就是鶴浦的一個屁眼。

    化工廠都搬過去且不說,連垃圾也一車一車地往那裡運。

    隻要她打開窗戶,就能聞到一股燒煳的橡膠味,一股死耗子的味道。

    連水也沒過去好喝了。

    她可不願意得癌症。

     端午把母親的心思跟家玉說了說。

    家玉古怪地冷笑了一下,眼睛裡閃動着悲哀的淚光:“等到過完年吧。

    我讓她。

    ” 明顯是話中有話。

    這也加重了端午對妻子的憂慮。

    他隻得又回過頭去勸慰母親。

    張金芳當然寸步不讓,死活不依。

    最後小魏道:“您老想想看,鶴浦離梅城也就二十公裡,空氣在天上飄來飄去,你說梅城的空氣不好,這兒又能好到哪裡去?房子剛剛收回來,總還要收拾收拾。

    再一個,搬家也不是小事。

    總得找個會算命的瞎子,看看日子,辦兩桌像樣的酒席。

    ”好說歹說,連哄帶騙,總算把她送回了梅城。

     可母親走後,沒兩天,又發生了一件讓他意想不到的事。

     這天傍晚,端午下班後沒有回家,而是直接打車去了英皇酒店旁的大連海鮮館。

    綠珠在兩個小時前給他發來了短信,約他在那見面。

    她說有一件十分要緊的事要與端午商量。

    天空沉黑沉黑的,刮起了東北風,卻并不十分寒冷。

    看上去像是要下雪。

     端午乘坐的那輛黑車剛駛入濱江大道,就接到了家玉打來的電話。

    她讓他趕緊回家一趟,因為“若若看上去有點不太好”。

     端午吓了一跳,趕緊吩咐司機抄近路,一路闖紅燈,朝家中疾馳而去。

    他滿腦子都是兒子虛弱的笑容,心裡堆滿了鑽心剜肉般的不祥預感。

    綠珠一連發來了三四條短信,問他到哪了,他都沒顧上回複。

     家玉坐在兒子的床邊,抹着眼淚。

    兒子的額頭上搭着一塊濕毛巾,似乎正在昏睡,急促的鼻息聲嘶嘶地響着。

    瘦弱的身體裹在被子裡,不時地蹬一下腿。

     “怎麼抖得這樣厲害?”端午摸了摸兒子的額頭,“早上還好好的,怎麼會這樣?” “剛才抖得更兇。

    現在已經好一些了。

    給他加了兩層被子,他還喊冷。

    ”家玉呆呆地望着他。

     “試過表了嗎?” “三十九度多。

    剛給他喝了美林懸浮液。

    燒倒是退了一些。

    你說,要不要送他到醫院去看看?” 按家玉的說法,兒子放學回到家中,就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床前發愣。

    叫了他幾聲,他也不理。

    家玉過去摸了摸他的頭。

    還好。

    隻是鼻子有點囔。

    她照例囑咐他去做作業。

    兒子倒是挺聽話的,慢慢地打開台燈,拉開書包,攤開試卷,托着小腦袋。

     “我也沒怎麼在意,就到廚房做飯去了。

    不一會兒,他就轉到廚房裡來了。

    他說,媽媽,我能不能今天不做作業?我想睡一會兒。

    我還以為他累了,就說,那你就去睡上半小時,作業等吃完飯再做吧。

    沒想到,等我做完飯,再去看他,小東西就已經在床邊打起了擺子。

    問他哪不舒服,也不吭氣。

    到這時,我才發現出了事。

    原來是佐助不見了……” 端午也已經注意到了這個悲哀的事實。

    床頭櫃的鑄鐵架上,已不見了鹦鹉的身影。

    那條長長的細鐵鍊,像蛇一樣盤在櫃子上。

    那隻鹦鹉,一定是弄斷了鐵鍊飛走了。

    可眼下正是冬天,窗戶關得很嚴。

    即便鹦鹉掙斷了鐵鍊,也無法飛出去。

    他向家玉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而妻子則提醒他,南窗邊有一個為空調壓縮機預留的圓洞。

     “它會不會從那鑽出去?” “不可能!”端午道,“你忘了嗎?幾隻麻雀銜來亂草和枯葉,在裡邊做了一個鳥窩。

    那個洞被堵得嚴嚴實實,那麼大一隻鳥,怎麼鑽得出去?再說了,若若和鹦鹉早就玩熟了,你就是解開鐵鍊,它也不見得會飛走……” 家玉這時忽然煩躁起來,怒道:“你先别管什麼鹦鹉不鹦鹉的了!我看還是趕緊送他到兒童醫院看看吧。

    要是轉成肺炎,那就麻煩了。

    你快給孩子穿好衣裳,帶他到小區的北門等我。

    我去開車。

    ” 說完,家玉開始滿屋子找她的車鑰匙。

     端午給若若穿好衣服,将他背在背上。

    正要下樓,忽聽見兒子在耳邊有氣無力地提醒他,讓他把窗戶打開。

     “幹嗎呢?外面還呼呼地刮着北風呢!” “佐助要是覺得外面冷,說不定,會自己飛回來……” 他們去了兒童醫院的急診部,排了半天隊,在分診台要了一個專家号。

    大夫是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替若若聽了聽前胸後背,又讓端午帶他去驗了血。

    還算好,僅僅是上呼吸道感染。

    夫婦倆這才安下心來。

     大夫一邊飛快地寫着處方,一邊對他們道:“感冒有個三五天總能好,隻是小家夥的精神狀況,倒是蠻讓人擔心的。

    你想啊,養了七八年的一個活物,說沒就沒了,換了誰都受不了。

    他要是像别的孩子那樣,大哭大鬧一場,反倒沒事。

    可你們家這位,兩眼發直,不癡不呆的,顯然是精神上受了刺激的緣故。

    你們這幾天多陪陪他,多跟他說說話。

    如果有必要,不妨去精神科看看,适當做些心理幹預。

    ” 他們在觀察室吊完了一瓶點滴,若若的燒明顯退了。

    從醫院回家的路上,家玉開車經過大市口的晨光百貨,看見那裡的一家體育用品商店依然燈火通明,就帶着若若去那裡買了一雙紅色的耐克足球鞋。

    以前,若若一直嚷嚷着要買這樣一雙球鞋,家玉始終沒松口。

    家玉給他試着鞋,不停地問他喜不喜歡。

    小家夥總算咧開嘴,勉強地笑了一下。

    他們又帶他去商場五樓的美食街吃飯。

    家玉給他要了一碗銀杏豬肝粥,外加兩隻他平時最喜歡吃的“蟹殼黃”小燒餅。

    可今天他連一隻都沒吃完,就說吃不下了。

    燒餅上的芝麻和碎皮掉了不少在桌上,若若就将那些芝麻碎屑小心地撸到手心裡。

     他要帶回去喂佐助。

    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

     家玉不忍心提醒他鹦鹉已經不在了,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淚。

     回到家中,大風嗚嗚地抽打着窗戶,把桌子上的試卷和習題紙吹得滿地都是。

     佐助沒有回來。

     家玉給若若洗完腳,又逼着他喝了一杯熱牛奶。

    然後,将臉湊到他脖子上,蹭了蹭,親昵地對他說:“今晚跟媽媽睡大床,怎麼樣?” 兒子木呆呆地搖了搖頭。

     家玉隻得仍讓他回自己的小屋睡。

    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家玉知道,他還在惦記着那隻鹦鹉。

     “那媽媽在小床上陪你,好不好?” “還是讓爸爸陪我吧。

    ”兒子道。

     家玉像是被什麼東西紮了一下,吃驚地睜大了眼睛。

    躲躲閃閃的目光,瞟了端午一下,故作嗔怒地“嘁”了一聲,替他掖好被子,趕緊就出去了。

    不過,端午還是從她驚異的眼神中看到了更多的内容,不禁有些疑心。

     難道是家玉故意放走了那隻鹦鹉? 稍後,從兒子的日記本上,這一疑慮很快就得到了證實。

     端午趴在兒子的床前,跟他說着一些自己也未必能明白的瘋話。

    諸如“爸爸是最喜歡老兒子的”之類。

    兒子很快就睡熟了。

    大概是剛剛吃完藥的緣故,他的額頭上汗津津的,涼涼的。

    端午松了一口氣,忽然覺得,這個世界仍像過去一般美好。

    妻子在隔壁無聲地看電視。

    他在兒子床邊坐了一會兒。

    因為閑着也無聊,他就幫兒子去收拾書桌。

     桌子上堆滿了教材和參考書,還有黃岡中學和啟東中學的模拟試題。

    在一大摞《龍門習題全解》的書籍下面,壓着一個棕紅色的布面硬抄。

    那是多年前,端午用來抄詩的筆記本,放在書架上久已不用。

    本子已經很舊了,紙張也有些薄脆,兒子不知怎麼将它翻了出來。

    本子的開頭幾頁,是他早年在上海讀書時抄錄的金斯伯格的兩首詩。

    一首是《美國》,另一首則是《向日葵的聖歌》。

    在這兩首詩的後面,是兒子零星寫下的十多則日記。

    他不知道兒子還有寫日記的習慣。

     每則日記,都與鹦鹉有關。

    而且,都是以“老屁媽今天又發作了”一類的句子開頭的。

    其中,最近的一篇日記是這麼寫的: 老屁媽今天又發狂了。

    她說,如果這學期期末考試進不了前五十名,她就要把你煮了吃了。

    她說,她說到做到。

    煮了吃,當然是不會的。

    她就這麼說說。

    這話她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不會真的這麼做。

    可是佐助,其實你并不安全!媽媽如果真的要對你下手,多半會把鐵鍊子弄斷,把你從窗口扔出去。

    萬一哪一天,我放學回家,見不到你,她就裝模作樣地說,是你自己飛走的。

    這種危險在增加。

    佐助,親愛的朋友!我晚上要做作業,沒有太多的時間跟你玩。

    你一定要乖乖地聽話。

    千萬别亂叫。

    尤其是後半夜。

    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如果我真能考進年級前五十,老屁媽就會帶我們去三亞過春節。

    算是獎勵。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帶你上飛機。

    大結巴說可以帶,蔣肥肥說不可以帶。

    如果不能帶,我甯願不去。

    不管怎麼樣,朋友,請給我力量吧。

    萬一我考不進前五十,我就自殺! 佐助,加油! 若若半夜裡醒過來一次,他要喝水。

    端午摸了摸他的額頭。

    還好。

    他去廚房裡給他榨了一點橙汁,兌上溫開水,給若若端過去。

    又逼他吃了兩粒牛黃銀翹。

    若若忽然睜開眼睛,問他道: “你說佐助現在會在哪裡?”他終于開口說話了。

    這至少表明,他已經試着接受失去鹦鹉的事實。

     端午想了想,回答道:“它不會跑遠的。

    我們家外面就是伯先公園。

    我覺得它現在應該在伯先公園的樹林子裡。

    等你病好了,我們就去公園轉轉,說不定能在哪棵樹上望見它。

    ” “外面這麼冷,說不定早就凍死了。

    鹦鹉是熱帶動物,在我們這裡,它在野外根本無法存活。

    ” “這倒也說不定。

    鹦鹉是一種很聰明的鳥。

    聰明到能模仿人說話,是不是?它很聰明,别擔心。

    随便找個山洞啊,樹上的喜鵲窩啊,一躲,就沒事了。

    等到天氣稍稍暖和一點,它就會往南飛。

    一直飛回到它的蓮禺老家。

    ” “蓮禺很遠嗎?” “很遠。

    少說也有兩千多公裡吧。

    不過對于鳥類來說,這點距離根本算不得什麼!你不是看過《遷徙的鳥》嗎?” 兒子癡癡地看了他一會兒,翻了一個身,鑽到被子裡接着睡。

    在被窩外面隻露出了一小撮柔軟的發尖。

    屋外的風聲,奔騰澎湃,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

    端午在他的床邊坐了一會兒,确定他睡熟了之後,這才關了台燈,蹑手蹑腳地替他掩上了房門。

     第二天是星期五。

    家玉因要辦理一件司機故意碾壓行人緻死的案件,一早就去了律師事務所。

    端午向單位請了假,留在家中陪兒子。

    若若上午倒是沒燒,可到了中午前後,額頭又開始熱了起來。

    下午,家玉從單位給他發來一條短信,詢問若若的病情。

    她還叮囑端午,給兒子的班主任姜老師打個電話。

     沒等到端午把電話打過去,姜老師的電話先來了。

     端午跟她說了說若若感冒的事。

    他還提到了那隻飛走的鹦鹉,提到了大夫的擔憂。

    在電話的那一端,姜老師“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她也有話要和家長溝通。

    她說: “上一周,不,上上一周吧,學校裡開運動會。

    譚良若自己沒什麼項目,可還是到田徑場來找同學玩,看熱鬧。

    我和幾個老師拿着秩序冊東奔西跑,忙得恨不得身上長出翅膀來。

    他倒好,手裡托着一隻好大的鹦鹉,往跑道中央那麼一站,喝!好不神氣!要是他手裡再有一支雪茄,那就活脫脫的一個希區柯克!裁判員舉着槍,又擔心四百米跑的運動員撞着他,遲遲不敢發令,我隻得跑過去把他拽走了。

     “你這孩子呀,怎麼看都不像是十三歲的少年。

    往好裡說吧,天真爛漫,沒心沒肺;要是往壞裡說,整個就一個渾渾噩噩,不知好歹。

    和他同齡的孩子,比如馬玉超,多懂事!已經能把一台晚會組織得井井有條了;廖小帆呢,在剛剛結束的全市英語演講比賽中得了第一名。

    馬向東,不換氣就能把整篇的《尚書》背下來。

    唉,不說了。

    你兒子倒好!一直生活在童話世界中,賴在嬰兒期,就是不肯長大。

    我左思右想,總也找不出原因。

    喝!好嘛!原來是這隻鹦鹉在作怪。

     “我當天晚上就給你們家打了電話。

    讓他母親趕緊把這隻鹦鹉給我處理了。

    他母親還推三阻四的,說什麼這鳥跟了他七八年了,有點不好弄。

    有什麼不好弄的?我跟她說,你把鍊子一絞,把它往窗外一扔,不就完事了嗎?你兒子很有潛力,期中考試考得還不錯。

    到了這個期末,你們家長再加把勁,進入前一百,甚至是前五十,都有可能。

    做家長的,對孩子一定要心狠一點,再狠一點。

    你也知道,這個社會将來的競争會有多麼殘酷……” 原來是這麼回事。

     班主任仍在電話中絮絮叨叨地說個沒完。

    可端午已經沒有心思聽她說下去了。

    看來,這個姜老師,比起小學的那個雙下巴的“暴君”,也好不到哪裡去。

    幾乎可以不假思索地将她歸入到綠珠所說的“非人”一類。

    這麼一想,端午倒也不怎麼生氣了。

     “今天就讓他在家歇着。

    明天是星期六,學校要補周三的課,他最好來一下。

    我專門請了數學和英語老師來給他們總複習。

    下周就要期末考了,是全區統考。

    ”姜老師嚴肅地提醒他。

     “可是,孩子還發着燒呢。

    ” “不就感冒嗎?現在是冬天,正是感冒多發季節。

    全班四十六個學生,哪天沒有得感冒的?要是都跟你兒子似的,有個頭疼腦熱就不來上課,我們學校還要不要辦?” 端午還想跟她解釋,可姜老師已經氣呼呼地把電話挂斷了。

     晚上家玉回來,端午跟她說了給姜老師打電話的事。

    家玉就咧開嘴,鼻子裡哼了一聲,低聲道: “我身上的不白之冤,總算可以洗清了吧?唉!說實話,我昨天把鹦鹉從窗口放出去的時候,心裡還真舍不得。

    它先是飛到了窗下的一棵石榴樹上,四下裡望了望,然後又猛地一下朝窗口撲過來。

    這鹦鹉,和你兒子還真是有感情!它飛到窗玻璃上,拼命地扇動着翅膀。

    可玻璃太滑了。

    看它那架勢,還是不肯走的意思。

    我就把窗戶打開了一條縫,找來一根晾衣竿,閉上眼,咬着牙,在它黃色的肚子上使勁一捅,那東西,嘎嘎地慘叫了兩聲,繞着窗戶飛了半天,最後影子一閃,不見了。

    我當時還一個人哭了老半天。

    ” 家玉眼睛紅紅的。

    端午的鼻子也有點發酸。

    他又問起了妻子手頭那件司機撞人的案子。

    家玉搖了搖頭,隻說了“很慘”兩個字,就不吱聲了。

     星期六的上午,刮了兩天的大風終于停了,天氣卻變得格外的寒冷。

    若若退了燒,身體看上去還有點虛弱。

    家玉給他煎了個荷包蛋,蒸了一袋小臘腸。

    若若說沒胃口,他隻吃了一小瓶酸奶和一片蘋果。

     臨去學校前,家玉給若若加了兩件毛衣,又在他脖子上圍了一條羊絨圍巾。

    家玉再次提出來要開車送他去學校,若若還是沒答應。

    他甯願自己騎車去。

    看起來,他還在生媽媽的氣。

    端午勸她将放走鹦鹉的事跟兒子說清楚,幹脆将責任“全都栽到姜老師頭上”,家玉想了想,沒有答應: “那多不好?惡人還是我來做吧。

    ” 從小區到鶴浦實驗學校并不算遠,可是途中得穿過四條橫馬路,這讓家玉一直叨叨不休。

    孩子剛下樓,她和端午都趴在陽台上,目送着那個像河豚似的身影,往東繞過噴水池,搖搖晃晃地出了小區的大門。

     大約半個小時之後,家玉給他們班主任打了個電話,确認孩子已到校,這才放下心來。

    兩個人匆匆吃過早飯,家玉就說頭暈,要去床上睡一會兒。

    端午則坐在卧室的躺椅上,繼續看他的《新五代史》。

    家玉根本沒睡着,她腦子裡想的東西太多了。

    一會兒問他,學期結束時,應該給學校的主科老師送什麼禮物,一會兒又盤算着等兒子回來應該給他做點什麼開胃的午飯。

    端午提議說,若若最喜歡吃日本料理,不如直接開車去英皇大酒店。

    它的頂層有一家回轉壽司餐廳。

    家玉也說好。

    至于給老師的禮物,他們也很快達成了一緻意見:直接送錢。

    語、數、外,每人兩千。

     兩人說了會兒話,家玉已經全然沒有了睡意,她賭氣似的打開了電視。

    可大清早的,電視節目也沒什麼可看的。

    不是歹徒冒充水暖工入室搶劫,就是名醫坐堂,推薦防治糖尿病、癌症的藥物和秘方。

    他聽見家玉啪的一聲把電視關了,抱怨道:“都是些什麼事啊!” 端午就把手裡的書移開,笑着安慰她:“與歐陽修筆下的五代相比,還是好得多。

    ” 到了中午十二點半,若若還沒回來。

     家玉開始挨個地給同學家長打電話。

    “戴思齊的老娘”告訴家玉,差不多十二點十分,她親眼看見若若和戴思齊騎車進了小區的大門。

    當時,她正在小區的菜場買菜。

    聽她這麼說,家玉一直緊皺着的眉頭,才算舒展開來。

    可是他們一直等到一點鐘,也沒有聽到期盼中的門鈴聲。

    家玉總是覺得哪兒有點不對勁。

    既然他已經回到了小區,怎麼這麼半天還不見他回來? 擔心害得她喋喋不休,自問自答。

     夫妻倆決定下樓分頭去找。

     端午把小區的各個角落找了個遍,連物業二樓的美發店和足療館都去過了,還是沒有見到兒子的蹤影。

    最後他來到小區的中控室,家玉也已經在那裡了。

    在家玉的堅持下,小區的保安調出了中午前後大門的監控錄像,一幀一幀地慢慢回放。

    很快,灰暗的畫面中,出現了兒子那鼓鼓囊囊的身影。

    和胡依薇說的一樣,若若和戴思齊騎着自行車,并排進了小區大門。

    兒子在拐入一條林蔭小路時,還跟戴思齊揮手告别。

     保安安慰他們說,既然他進了小區,那就絕對不會丢:“是不是去同學家玩了?你們再找找?” 出了中控室的大門,家玉忽然對端午道,會不會在我們下樓找他的這工夫,他已經到家了?說不定這會兒他正在門口的石凳上坐着呢。

    端午心裡也是這麼想的。

     他們一路小跑來到了單元門口,又一口氣跑上六樓。

    樓道裡仍然空空蕩蕩。

     家玉是個急性子,她不安地朝端午瞥了一眼,掏出手機就要報警。

    正在這個節骨眼上,小區的一名保安咚咚地跑上樓來,喘着氣對他們說,在小區後面變電房邊上,遠遠地站着一個小孩:“不知道是不是你們家的,趕緊過去看看吧。

    ” 他們跟着保安下了樓,一路往西跑。

    小區修建時開挖地基的土方和建築垃圾沒有及時外運,在小區後面的空地上堆了一個土山。

    後來又栽上了楊樹和塔松,并在那修建了一個變電房。

    那兒緊挨着伯先公園的旱冰場。

     端午和家玉繞過小區後面的一片竹林,一眼就看見了兒子的那輛自行車。

    在高高的土山上,若若站在變壓器下面,正沖着伯先公園的一大片樹林噓噓地吹着口哨。

     他還在向那隻鹦鹉發信号。

     小區的圍欄外面是一條寬闊的河道,河上已經結了一層薄冰,在陽光下閃耀着碎鑽般的光芒。

    對岸就是伯先公園的石砌院牆。

    幾棵大楊樹,落光了葉子,枝條探出牆外。

    端午隐隐地看見樹梢上有一個綠色的東西。

    若若一面吹口哨,一面往樹上扔石子。

    可是,他根本扔不了那麼遠。

     “佐助,回來!” 兒子跺着腳,哭喊聲聽上去啞啞的。

    端午爬到土山上,走到兒子身邊,朝那灰灰的樹梢上看了看。

     哪裡是什麼鹦鹉?分明是被風刮上去的一隻綠色塑料袋。

     家玉蹲在地上,抓住兒子的小手,喃喃地道:“對不起,是媽媽不好。

    媽媽不該把鹦鹉放走……” 若若看了看她,又轉過頭去,看了看那棵老楊樹。

    他還在猶豫。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他終于把腦袋埋在家玉肩頭,抱住她的脖子,大哭起來。

     看着伯先公園裡那片空闊的人工湖面,端午悲哀地意識到,若若的童年,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珍貴時段,永遠地結束了。

     7 元旦前一天,家玉在城南的宴春園訂了桌酒席,答謝冷小秋和他手底下的那幫弟兄。

    守仁和小顧都來作陪。

    小秋隻帶來了他的司機兼保镖。

    那人戴着一副金絲眼鏡,看上去十分斯文。

    守仁差不多也已經康複了,氣色很好,白裡透紅的一張臉,往外滲着油光。

    這要歸功于他那些自創的養生秘方,歸功于遼東的海參、東南亞的燕窩、青藏高原的冬蟲夏草。

    他顯得有些興奮。

     文聯的老田照例不請自到。

    他正纏着守仁,讓對方在春晖棉紡廠新開發的那個小區,給他留一套“雙拼”,并央求守仁給予對折的優惠。

    守仁呵呵地笑着,也不接話。

    被老田逼得實在沒辦法,這才說: “還打什麼對折!等明年樓蓋好了,你挑一棟,直接搬進去住就是了。

    ” 明顯是精緻的推托之詞。

     吉士問小顧,綠珠怎麼沒一起來?小顧笑道:“她呀,從來不和俗人交往。

    前些天,又被端午放了回鴿子,這會兒正在家中生悶氣呢。

    ” 吉士回頭看了看端午,笑道:“我們是俗人沒錯,有人例外。

    不過,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你可不能把小姑娘弄到床上去啊!” “那是你!人家才不會!”小顧推了吉士一把,笑道。

     小顧說,綠珠不久前結識了一個環保組織的瘋丫頭,忽然就說要做環保。

    硬是逼着她姨父給捐了七十多萬。

    可錢一到賬,那人就沒了消息。

    打電話關機,發短信也不回。

    算是人間蒸發。

    錢倒是小事…… 守仁正要說什麼,忽然看見家玉接到了小史,兩個人有說有笑地走了進來。

    大家忽然就住了嘴。

     “小鋼炮”沒和小史一塊來。

    端午暗自慶幸。

     守仁和小秋的到來,驚動了這家飯店的秃頭老闆。

    他親自在門廳的茶室裡招呼待茶。

    又嫌酒樓裡太嘈雜,不成個樣子,硬是把原先訂在二樓的那桌酒席,臨時挪到了後院自家的花園裡,也算是鄭重其事。

     宴春園酒樓,是在原先“新光旅社”的舊址上翻蓋的。

    三層樓的店面,看上去也不怎麼起眼,但生意卻十分火爆。

    眼下正是品嘗江蟹的時節,等待叫号的食客已經在門口的木椅上排起了長隊。

    老闆領着他們,穿過煙熏火燎的廚房邊的小側門,走進了對面的一個小四合院。

    老闆平常喜歡收藏,他們在經過一間狹窄的琴房時,看見兩邊的櫥櫃裡,陳列着不知從哪兒收來的古器舊物。

     小史似乎一下子就被這些陳列品迷住了。

    東摸摸,西看看,纏着秃頭老闆問這問那。

    老闆倒是很有耐心地一一為她做了介紹。

    說起來,也無非是吳太白的長劍,季劄的古琴;葛洪的小丹爐,小喬的妝奁盒;孫堅佩戴的調兵令牌,寄奴用過的射雕彎弓;東漢的石鼓,六朝的銅鏡…… 見老闆說得那麼誇張,端午也不由得停下腳步,細細觀賞。

    忽聽得走在前面的徐吉士對家玉小聲嘀咕了一句:“聽他的!這年頭哪有什麼真東西,全是假的。

    你知道在高橋那個地方,整個村莊都在炮制這種貨色。

    我已經在報紙上揭露過好幾回了,可惜那秃驢不看我的報紙,白白糟蹋了這許多冤枉錢!” 小秋回頭白了吉士一眼,笑道:“屌毛!你倒是有心思操這份閑心!來噢!吾有一個堂侄,在你們那塊實習哪,你别老讓他做夜班編輯唦……” 琴房的隔壁是一間寬敞的客廳,幾個人正好坐滿了一張八仙桌。

    空調剛剛打開,屋子裡還是有點冷。

    客廳的北邊一面臨水,那是一個人工開鑿的水池。

    池畔疊石為山,水池中央有一個八角涼亭,有石橋相通連。

    怎麼看,端午都覺得有點俗不可耐,不倫不類。

    老闆介紹說,若是在夏天,他會常常請人到這裡來唱堂會。

    好在外面有一堵高牆,擋住了北風,也隔開了外面的市聲,使得這個小園顯得十分幽靜。

     席間,家玉問起守仁的傷情以及他被打的經過,守仁的臉色陡然變得有點難看。

    他似乎不願意有人重提此事,隻簡單地敷衍了一句:“現在的工人,有點不太好弄!”就支吾過去了。

    不過,他很快又說道,自己在受傷之後的這兩個多月中,倒也讀了不少書,明白了不少道理。

    他提到了《資本論》,提到了《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甚至還提到了黃炎培與毛澤東在延安的那次多少有點詭異的談話,讓端午頗感意外。

     “曆史是重複的,或者說,是循環的。

    不僅中國如此,西方也一樣。

    ”守仁向坐在邊上的徐吉士要了一根煙,可剛抽了兩口就掐滅了。

    “原來都他娘的沒戲。

    中國人通常說六十年一個甲子。

    有點迷信是不是?可馬克思和黑格爾也這麼看。

    讀了《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我才知道,為什麼在資本主義社會,會周期性地爆發危機。

    這種危機,為什麼從根本上說是無法避免的……” “那你快說,為什麼是無法避免的呀?”小史忽然冒失地問了一句。

    經她這一問,大家全笑了。

     守仁倒是沒笑,被她一攪,也沒再往下說。

    過了一會兒,他反過來問了小史一個十分古怪的問題: “小姑娘,你晚上做夢,曾經夢見過下雪嗎?” 小史愣了一下,皺着眉,想了想,不安地笑了笑,道:“沒有啊,從來沒有過!咦,我怎麼從來沒有夢見過下雪呢?你别說,真的哎,一次也沒夢到過。

    奇怪。

    ” 守仁又轉過身去,挨個地去詢問在場的每一個人。

    大家面面相觑,都說沒有。

     家玉最後一個被問到。

    與端午的預料相反,家玉十分肯定地答道:“夢見過。

    而且不止一次。

    怎麼?是好還是不好?” 守仁笑而不答。

    他站起身來,端起酒杯,對家玉道:“看來就我們倆有緣。

    我們兩個喝一杯!” “自打他挨了打之後,就變得有些神神道道的。

    ”小顧對家玉道,“你别聽他瞎說。

    ” 家玉起身喝掉了杯中的酒,又讓服務員滿上,拉着端午,一起給小秋敬了酒。

    小秋有點好酒,就一連喝了三杯。

    他向家玉打聽最近在鶴浦轟動一時的孫子為提前繼承房産而雇兇殺母的離奇案件。

    借着酒興,随後又發表了一通中國社會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健全的法律一類的議論。

    都是陳詞濫調。

     見沒人搭理他,小秋就拉了拉旁邊若有所思的徐吉士,詢問對方,他剛才的一番話“有沒有些道理”。

     在端午看來,吉士的觀點不好琢磨。

    其實,他沒有一定的見解。

    往往早上是個唯西方論者,中午就變成了有所保留的新左派,到了晚上,就變成死心塌地的毛派。

    有時,如果喝了點酒,他也會以一個嚴苛的道德主義者的面目,動辄訓人。

     他對小秋的觀點根本不屑一顧。

    他沒有正面回答小秋的問題,而是引用了《左傳》中叔向寫給子産的一封信,說什麼“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什麼“錐刀之末,将盡争之。

    亂獄滋豐,賄賂并行”,什麼“國将亡,必多制……” 完全不知道《左傳》為何物的冷小秋,被他噎得一愣一愣的,隻有幹瞪眼的份,坐在那兒幹着急。

    末了,吉士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 “國舅老弟,法律一類的問題,不是你這樣的人可以随便談的。

    你呢,管好手下那幾十個弟兄就行了。

    我們萬一遇上法律解決不了的問題,你老弟就不時地出動一下子,打打殺殺。

    别的事情,你還是少管為好!” 小秋被吉士搶白了這一下,面子上似乎有點挂不住,可又不好公然發作,隻得幹笑。

    好在這時來了一個電話,他就掏出手機,到窗戶邊接電話去了。

    可徐吉士還是不依不饒,對小秋笑道: “你看,被我說了一通,他一着急,去打電話讓黑社會來拿人了。

    ” 酒桌上,又是一陣哄笑。

     坐在端午右手的老田,一直悶聲不響,這時也碰了碰端午的胳膊,小聲道:“今天晚上的談話有點詭異啊,你有沒有覺得?” “怎麼詭異?”端午以為老田指的是做夢下雪那件事。

    可老田根本不是這個意思。

     “你看哦,資本家在讀馬克思,黑社會老大感慨中國沒有法律,吉士呢,恨不得天下的美女供我片刻賞樂。

    被酒色掏空的一個人,卻在呼籲重建社會道德,滑稽不滑稽?難怪我們的詩人一言不發呢。

    ” 老田的話雖是玩笑,聽上去卻十分的刻薄刺耳。

    不過,在政治話題淪為酒後時髦消遣的今天,端午覺得,可以說的話,确實已經很少了。

    他甯願保持沉默。

     秃頭老闆領着酒樓的廚師長來敬酒。

    小史因為總插不上話,有些無聊,當老闆端着酒杯走到她跟前的時候,她就問,能不能再去看看他的那些藏品。

     “可以啊。

    ”老闆一激動,忙不疊地道,“樓上還有好多呢,我這就帶你去。

    ”說完,匆匆向大家一抱拳,說了句“各位請随意”,就領着小史走了。

    他忘掉了桌上還有一個人沒有敬到。

     “那頭陀要領潘巧雲上樓看佛牙,急火攻心,就把小顧給落下了。

    ”吉士一臉壞笑。

     “潘巧雲是誰啊?”小顧人老實,不知道吉士話中的典故,兀自在那裡東張西瞅,大家全都笑翻了天。

     守仁隻得對妻子道:“你喝湯。

    ” “喝不下了,”小顧道,“我也出去轉轉,透透氣,屋裡的空調太熱了。

    ” 小顧剛走,老田就挪到了她的位置上,和守仁小聲地談論着什麼。

    端午以為他還在纏着守仁要買他的别墅,仔細一聽,原來是在讨論養生之道。

    老田向守仁推薦剛從報上看到的一個秘方。

    他已經試過了,還真有效。

    淫羊藿、狗鞭和山藥、紫蘇一起炖,能夠壯陽養腎,每天早上醒來“短褲裡都是硬邦邦的”。

     端午聽了一會兒,就起身到外面的水池邊抽煙。

     外面起了一層大霧。

    對面近在咫尺的高樓,竟然也有些輪廓模糊了。

    院牆外很遠的地方,汽車行駛的聲音像風聲般地響着。

    小顧趴在水泥欄杆上看金魚。

    在綠色地燈的襯照下,那些魚擠成了一堆,水面不時傳來魚群擺尾的飒飒之聲。

     端午忽然問小顧,綠珠最近在做些什麼。

     小顧笑道:“還能做什麼?說要做環保,被人騙了錢。

    剛剛安靜了沒幾天,就拿着一台攝像機,滿山滿谷地瞎轉悠,說是要把鶴浦一帶的鳥都拍下來做成幻燈。

    外面天寒地凍的,她倒也不怕冷!我擔心她在外面遇到壞人,就讓司機一步不離地跟着她。

    你說現在這會兒,山林裡哪還有什麼鳥啊?這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幹嗎?昨天,她還喜滋滋地讓我和守仁去看她的照片,都存在電腦裡,嗨!怎麼淨是些麻雀呀?” 端午隻是笑。

     小顧又道:“過兩天你見到她,替我好好開導開導。

    别讓她在外面成天瘋跑了。

    如今也就你的話,她或許還能聽得下一句半句。

    ” 隔壁的琴房裡也亮着燈。

    透過閉合的窗簾縫,端午看見秃頭老闆正在教小史彈古琴,兩個人的臉就要挨到一起了。

    他的手從她領口插下去,小史的身體猛地那麼一聳,害得端午也打了個寒噤。

    就像一腳踏空了似的。

     “你冷嗎?”小顧關切地問他。

     “不不,不冷。

    ” “守仁最近也有點不太對頭。

    ”小顧憂心忡忡地對端午道。

     “我看他挺好的啊!” “那是外表!他也就剩下這副空殼子了。

    成天愁眉不展的,你說他也不做學問,整天讀那些沒用的書做什麼?最近一段日子,他總是有點疑神疑鬼,好像有什麼事在心裡藏着,你好心問他,又不肯說。

    ” 端午正想安慰她兩句,屋裡又傳來一陣爆笑。

    他聽見守仁那略帶沙啞的聲音道: “這年頭,别的事小,還是保命要緊!” 可是守仁并沒能活多久。

     8 端午在陽台上抽煙。

    屋外又開始下雪。

    米屑似的雪珠,叮叮地打在北陽台的窗玻璃上。

    若若明天就要期末考試了,家玉正在客廳裡為他輔導數學。

    她是學理工出身的,丢了這麼多年數學還能撿起來,至少還能掙紮着與兒子一起演算那些令人眼花缭亂的習題。

    她一遍遍地給兒子講解着解題步驟,漸漸就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