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江南 第二章 葫蘆案
關燈
小
中
大
1
龐家玉厭惡自己的婆婆。
甚至在心裡,暗暗地盼着她早死。
從理論上說,婆婆每次生病,都隐含着某種希望。
遺憾的是,她的那些病,或輕或重,她總有辦法讓自己康複。
每當家玉被這種惡毒的念頭所控制的時候,她都會深陷在一種尖銳的罪惡感之中,并為自己的不孝和冷酷感到恐懼。
這種罪惡感在折磨她的同時,也會帶來完全相反的效果:家玉會盡己所能,對婆婆表示善意和關心,來抵消自己内心的那種不祥的罪惡感。
這當然顯得做作而虛僞。
飽經風霜、目光犀利的張金芳自然不會看不出來。
通常的情形是,龐家玉對婆婆越好,她們之間的冷漠與隔閡也就越深。
這種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家玉又回到了她的起點——她覺得這樣的人,還是早一點死掉的好。
端午曾勸她将婆婆當成她自己的母親來侍奉,所謂随遇而安,逆來順受。
對此,家玉完全不可接受。
她自己的母親,在家玉五歲那年就死去了。
家玉對她的記憶,僅限于皮夾子中多年珍藏着的一枚小小的相片。
母親永遠停在了二十九歲。
一度是她的姐姐,近來則變成了妹妹。
父親嗜酒如命,在母親去世後的第二年,就帶着她搬進了鄰村一個年輕的寡婦家。
後來,通過人工受孕,還給那寡婦生了個兒子。
家玉是在呵斥和冷眼中長大的,在任何時候都會有一種無所依傍的礙事之感。
她與端午結婚後,父女倆更少來往。
每次父親到鶴浦來看望女兒,僅僅是為了跟她要錢。
後來,随着家玉的經濟條件大為改觀,她開始定期給父親彙款,父親基本上就不來打攪她了。
與許多婆媳失和的家庭不同,龐家玉對婆婆的邋遢、唠叨和獨斷專橫都能忍受,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說話方式。
如果與元慶或端午說話,婆婆通常會直截了當,無所顧忌,甚至不避粗口。
而對家玉就完全不同了。
她總是以一種寓言的方式跟她說話,通常是以“我來跟你說個故事”這樣的開場白起始,以“你能明白我說的話嗎”來結束。
故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動物,最為常見的是狗。
在大部分情形之下,婆婆那些離奇而晦澀的故事中的“微言大義”,并不容易領會。
每次去梅城看望她,家玉都會像一個小學生面對考試一樣惶惶不安。
那些深奧莫測的故事難以消化,憋在她心裡,就像憋着一泡尿。
端午對她的遭遇不僅沒有絲毫的同情,反而因此對她冷嘲熱諷:“你現在知道了吧,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和邏輯其實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
” 在她和端午剛結婚的那段日子裡,婆婆就給她講了一個公狗和母狗打架的故事,沉悶而冗長。
根據端午事後的解釋,這個故事盡管情節跌宕起伏,枝蔓婆娑,其中的寓言倒也十分簡單。
母親的意思無非是說,在家庭生活中,母狗要絕對服從公狗。
另有一次,婆婆跟家玉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換成了公羊和母羊):公羊和母羊如何貪圖享受,生活放縱,如何不顧将來,隻顧眼前,最後年老力衰,百事頹唐,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悲慘結局。
這一次,家玉似乎很快就搞清楚了婆婆的意圖,她喜滋滋地把故事向丈夫複述了一遍,然後得出了她的結論: “媽媽的意思,會不會是告誡我們,婚後要注意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免得日後老了,陷入貧窮和困頓。
” 端午卻苦笑着搖了搖頭,對她道:“你把媽媽的話完全理解反了。
” “那麼,她的意思是不是要我們注意環境保護,不要對地球資源過度開發利用?” “她哪有那麼高的見識。
” “那她到底是個啥意思?” “她的意思,唉,無非是希望我們要一個孩子。
” “媽的!” 家玉輕輕地罵了一句,隻能又一次責怪自己的愚昧和遲鈍了。
還有一次,家玉去梅城調查一名高中生肢解班主任的案件,順道去看望婆婆。
婆婆将家玉叫到自己的床邊坐下,花了足足三個小時,給她講述了一條老狗被人遺棄在荒郊野嶺,“因心髒病發作”無人知曉,最終悲慘死去的故事。
由于婆婆那時受健忘症的影響,她把這個故事一連講了三遍。
家玉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隻得向端午求教。
端午隻聽了個開頭,就打斷了她的複述,笑道:“這個故事同樣沒什麼新意。
她是想搬到鶴浦來,和我們一起住。
這話她已經跟我提到過好幾次了。
” “想都别想!”家玉似乎完全失去了理智,“如果你不想跟我馬上離婚的話,就請你老娘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
” 話雖這麼說,家玉心裡其實也十分明白:在婆婆那深不可測的大腦中所閃過的任何一個念頭,都是不可能“打消”的,需要打消的,恰恰是自己脆弱的自我和自尊。
婆婆的懲罰如期而至。
這一次,她可不願意多費口舌,講什麼羊啊狗啊一類的寓言故事,而是幹脆對她不予理睬。
婆媳之間的“禁語遊戲”,竟持續了一年零三個月。
甚至在大年初一,家玉去給婆婆拜年時,她照樣裝聾作啞。
在這之後,龐家玉倒是确實考慮過與端午離婚的事,甚至為離婚協議打了多次腹稿。
因為,她覺得自己一分鐘都不能忍受了。
當她試着向端午提出離婚一事的時候,令她吃驚的是,端午一點都不吃驚。
他隻是略微沉默了一小會兒,就以極其嚴肅的口吻對妻子道: “你這麼說,是認真的嗎?” 家玉不得不再次收回自己剛才的話,找了個地方痛哭了一場。
婆婆懲罰她的手段總是如此高明,往往還未出手,家玉就自動崩潰了。
婆婆從不屑于直接折磨對方,而是希望對方自己折磨自己。
龐家玉隻能屈服。
經過慎重考慮,家玉主動向端午提出了一個替代性方案:在鶴浦另外購置一套住房,把老人家和小魏一起接過來住。
事情總算解決了,可屈辱一直在她的心裡腐爛:“為什麼自打我出生起,恥辱就一直纏着我不放?沒完沒了,沒完沒了……” 這天晚上,家玉蜷縮在端午的懷裡喁喁自語。
淚水弄濕了他的汗背心。
“親愛的,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而不感到恥辱,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呀!”端午像對待嬰兒一樣,輕輕拍打妻子的肩膀。
他的安慰,從來都是這樣的不得要領。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逢雙休日,夫婦二人就帶着若若去四處看房。
龐家玉一度沉浸在即将擁有第二套房子的亢奮之中,對兒子在學校排名的直線下降既痛心又熟視無睹。
她幾乎将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看房,比較各個樓盤的交通狀況、配套設備、容積率、升值潛力、與化工廠的距離、周邊環境、有無回遷戶……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用端午的話來說,好像她要挑選的,不是一個鋼筋水泥建成的房子,而是她的整個未來。
的确,幾乎沒有一個樓盤的名稱能讓家玉感到滿意。
什麼“維多利亞”啦,什麼“加州陽光”啦,“藍色多瑙河”啦,“南歐小鎮”啦,帶有強烈的自我殖民色彩,讓家玉感到一陣陣反胃;而“帝豪”“皇都”“禦景”“六朝水墨”一類的樓盤名稱,與它們實際上粗劣的品質恰好構成反諷;至于“秦淮曉月”“海上花”或“戀戀麗人”一類,則簡直有點誨淫誨盜了。
一個月看下來,隻有一個樓盤的名稱讓她勉強可以接受,它的名字叫“金門寺小區”。
比較中性。
可律師事務所的同事徐景陽卻不失時機地提醒她,金門寺三個字與“進門死”諧音,聽上去有點吓人。
“不要說長期住在裡面,就是我到你們家去串個門,都有背脊發涼的感覺,不吉利啊!”經過徐景陽這麼一提醒,龐家玉再把那小區看了一遍,也發現了新的問題:那房子的屋頂一律是黑色的,怎麼看都像是個棺材蓋。
她隻得放棄。
考慮到婆婆生活的便捷,考慮到自己對園藝的興趣(婆婆遲早會故去的),特别是自己手頭尚不十分寬裕的資金,家玉想挑選一個底層帶花園的公寓房。
因為她怕狗;因為她讨厭那些面目可疑的回遷戶——到了夏天,這些人光着大膀子,在小區裡四處晃蕩,無疑會增加她對生活的絕望感;因為她厭惡樓上的鄰居打麻将;因為她擔心地理位置過于偏僻而帶來的安全隐患;特别重要的,她害怕化工廠和垃圾處理廠附近的空氣和污染的地下水會随時導緻細胞的突變,因此,挑選房子的過程,除了徒勞地積累痛苦與憤懑之外,早已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四個月之後的一天,她在大市街等紅燈。
一頁剛剛開盤的樓盤廣告,由一隻油膩肮髒的黑手,通過她的車窗玻璃的縫隙,被塞了進來。
她麻木地看着手裡這張散發着難聞油墨味的廣告,莫名其妙地動了真情。
第二天傍晚,家玉下班之後,帶着端午和昏昏欲睡的兒子,匆匆趕往這個名為“唐甯灣”的小區。
急性子的家玉已經徹底喪失了耐心。
“媽的!難道這麼大的一個鶴浦,竟然就找不到一處我中意的房子嗎?”她飛快地看了丈夫一眼。
“恐怕情況就是如此。
”端午道。
“那好,就它了!”家玉怒氣沖沖地說。
“無論這個房子事實上如何,就它了。
他媽的。
唐甯灣。
就它了。
我再也不想看什麼狗屁房子!” 她就像是與自己賭氣一樣,駕着車在沿江快速路上狂奔。
速度之快,甚至撞死了一隻麻雀。
家玉決定閉上眼睛。
他們到了空蕩蕩的售樓處,也不要求看房,也不詢問任何與樓盤有關的信息,甚至都沒有讨價還價,主動要求支付定金,銷售處的工作人員在一連問了兩遍“你确定?”之後,臉上夢遊般的疑雲,久久不去。
在等待端午簽約的間歇,家玉坐在一盆綠蘿的後面,心情壞到了極點。
四個月來對新居的美好憧憬,如今已變成了一堆冰冷的餘燼。
家玉忽然意識到,購房的經曆,也很像一個人漫長的一生:迎合、順從、猶豫、掙紮、抗争、憂心忡忡、未雨綢缪、凡事力求完美,不管你怎麼折騰,到了最後,太平間或殡儀館的化妝師,用不了幾分鐘,就會把你輕易打發掉…… 當然還有愛情。
她曾經無數次地想象過自己要嫁給的那個人。
英姿勃發的飛行員。
劉德華或郭富城。
中學裡年輕的實習老師。
去了美國的表哥。
穿着白色擊劍服的運動員。
可是在招隐寺,當她第一次見到與自己單獨相處的陌生人,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交了出去。
這個人,此刻,就站在售樓處的櫃台邊。
襯衫的領子髒兮兮的。
臨睡前從不刷牙。
常把尿撒到馬桶外邊。
這個人,像個毫無生氣的木偶,又像是一個剛剛進城的農民——售樓小姐纖細的手指指向哪裡,他就在哪裡簽字。
“總算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對着暮色四合的江面,端午如釋重負地松了一口氣。
“結束了。
”過了很長時間,家玉猛吸了一口氣,哀哀地低聲敷衍了一句。
他們決定去湯氏海鮮酒樓吃飯,借此“慶祝”一下。
端午點了昂貴的龍蝦。
可是,除了喜出望外的小東西之外,兩個人都高興不起來。
2 手機鈴聲突然響起來的時候,家玉赤身裸體地從床上蹦了下來。
她迷迷瞪瞪地從地闆上那一堆衣物中尋找她的“諾基亞”。
她随手用一件絲質的睡袍遮住了下腹,而忘了這樣做是否有必要。
她的腹部有一個因剖腹産手術而留下的刀疤。
它像一條蜈蚣,藏在腹部兩道隆起的溝壑之間。
剛才,陶建新對她說,除了這個刀疤之外,她的身體堪稱完美無缺。
他喜歡年齡大一點的女人,喜歡她的豐腴,喜歡那種熟透了的杏子的味道。
他覺得自己已經化了。
像一捧雪,化在了深不見底的水井裡。
現在,他正靠在床頭抽煙。
電話是端午打來的。
他告訴家玉,房子倒是租出去了,不過,目前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
很大的麻煩。
“等會兒再說好不好?我現在正在上課。
”家玉不假思索地道。
她輕輕地走到窗前,掀開窗簾的一角,看到外面的夜色,暗自吃了一驚。
相當長的靜默過後,手機中又傳來了端午那潮濕而略顯沙啞的聲音:“好吧,那你上課吧。
我剛給你發了一個E-mail,你抽空看看吧。
” “我已經到了走廊上,你說吧。
” 端午已經把電話挂斷了。
她當然感覺到了端午的聲音裡淡淡的譏諷味。
她下意識地瞥了一眼桌上的鬧鐘,覺得丈夫的譏諷是有道理的。
問題是,她剛才睡得太沉了。
雁栖湖的四周已經亮起了燈。
湖面上飄着一縷輕霧。
對岸的山谷裡,是一片農家小院薄暗的光影。
培訓部大樓外,有幾個學員正坐在樓前的台階上聊天。
聲音很大。
“誰來的電話?”建新笑着問她。
“我老公。
” “你不該對他說你正在上課。
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
” “我睡糊塗了。
”家玉打了個哈欠,嘟嘟囔囔地道,“怎麼會睡得這麼沉?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睡過這麼甜的覺了。
不過沒關系。
” 建新此刻已經在床頭櫃上的煙缸裡掐滅了煙頭,精赤條條地下了床。
怎麼看都像是個大男孩。
兩腿間的棍子可笑地聳立着。
他從背後摟住她,手指夾着她的乳頭。
他笑着告訴她,從下午五點到現在,他連一分鐘都沒睡着。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到他精力的迅速恢複:“我一直在等你醒過來,你餓不餓?” “是有點。
可在懷柔這地方,這麼晚了,到哪兒去弄吃的?我這兒有點曲奇,你要不要吃?” 建新沒有說話。
他把她的臉扳過來,故意顯出粗魯的樣子,吻她的嘴。
他知道她喜歡這樣。
“我和他,誰好?”建新終于停止了親吻,在她耳邊悄悄地問道。
“你說什麼?” “我和你老公,誰好?” “你又來了!”家玉故作生氣地要推開他,可他的手像鐵箍一樣緊緊地箍着她,她無法動彈。
建新嘿嘿地笑個不停。
因為有了第一次,他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理由表現得更加粗野。
更加肆無忌憚。
他将她抱起來,扔到床上,将她的雙腿扛在肩頭。
“你老公剛才來電話說什麼?” “唉。
房子的事。
說有麻煩。
鬼知道是什麼麻煩事。
我在安全期。
你用不着戴那個。
” “你會不會把我們的事告訴他?” “會的。
”家玉笑道。
“他會不會來找我玩命?” “會的。
” “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我和你老公,到底誰好?” 他不斷地擊打她。
每擊打一次,就重複一遍同樣的問題,把她的回答弄得支離破碎。
“哎呀,你這個人!你……哎喲……真是煩……煩死了……好好好,你好,行了吧?” 很快他們便不再說話。
可家玉的腦子裡怎麼都趕不走端午的影子。
隐隐間有點憎惡。
他的電話來得很不是時候。
它妨礙了她全身心的投入。
她甚至覺得端午正在一旁靜靜地看着這一幕,不由得心裡一陣發酸,也有點憐憫他,沉浸在一種既瘋狂又悲哀的快意中。
現在,黑暗中的毒蛇,正在展現出它那斑駁美麗的花紋。
有那麼一刻,她弄不清籠罩着她的是喜悅還是悲哀,弄不清自己真的是升到了雲端,還是正在跌入深淵。
不過,兩者都讓她沉醉。
建新的臉變得很猙獰。
他加快了速度,開始用含混不清的語調叫她嬸子。
他不在乎他那點變态的隐秘。
家玉暗暗有點吃驚,但也無意多問。
她閉上眼睛,專心地等待洶湧而至的快感。
嚴格地說起來,家玉與陶建新真正相識的時間,隻有一天,或不到一天。
到目前為止,家玉對他的了解,僅限于年齡(二十六歲)、籍貫(石家莊)和畢業的學校(西南政法大學)。
這就足夠了。
從開班的第一天,家玉就注意到了他。
這是一個長得幹幹淨淨的年輕人,有着一張精緻而大膽的男孩的臉。
她覺得隻要遠遠地瞥上他一眼,心裡就會掠過一陣暢快的漣漪。
男人可以長得這麼好看,簡直沒道理! 這天早上,律師行業協會組織他們去慕田峪長城遊玩。
天剛亮,大巴就在霧中出發了。
盡管車上有的是空座位,他還是選擇坐在了她的身邊。
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因為家玉的前排坐着一個頭發謝了頂的老頭,也是石家莊人。
一上車,他們就沒完沒了地聊起了股票。
家玉購買的“東方集團”和“宏源證券”被套得很深,因此對他們的交談也頗為留意,并不時插上一兩句嘴。
她的看法也許有些幼稚,那兩個人對她的話完全置若罔聞。
汽車向左邊急拐彎,他失去平衡的身體就向右傾斜,一隻手很不恰當地按在了她的大腿上。
她噢地叫了一聲。
對方立刻向她說“對不起”,家玉也趕緊說了句“沒關系”,并朝他微微一笑。
奇怪的是,在後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中,他們仍然沒有任何交談。
家玉隻能假裝睡覺。
通往慕田峪的山路,急拐彎一個接着一個。
可建新那隻關節畢現的手,緊緊地攥着前排的靠背扶手,身體的右傾再未造成任何肌體的接觸。
中午,他們在慕田峪山腳下的一個農家樂吃飯。
他們“偶然地”坐在了一起。
在通往樹林間公共廁所的碎石小徑上,他們也曾一度迎面相遇,彼此間也不過是矜持地點一下頭而已。
他們真正開始交談,是在一處險峻的山頭上。
那裡的一段單堵牆長城早已傾頹。
磚石遍地,荒草叢生。
中午熾烈的陽光下,家玉多少有一點昏昏欲睡的眩暈感。
建新的同伴,那個來自石家莊謝了頂的老家夥,正站在幾百米之外的長城箭垛上向他揮手。
他的身後是一大片白雲。
叫喊聲遠遠地傳過來,浮浮的,淡淡的,空闊而虛曠。
建新看見同伴在叫喊,可他站在那兒沒動。
“這裡的桃花,怎麼這時候才開?”他望着家玉道。
他身邊有一株野桃花,開得正豔。
“是啊。
”她舉着照相機,朝他走過去,“山裡的空氣很涼,花開得自然要晚一些。
” 她随後就提到了白居易那首廣為人知的《題大林寺桃花》。
看着對方迷惑不解的樣子,家玉就有些賣弄地把這首詩的前兩句念了念,沒想到建新卻扭過頭來問她: “你去過廬山嗎?” “廬山?沒去過,怎麼啦?” “大林寺不就在廬山嗎?” 他媽的!原來他不僅知道這首詩,而且還知道大林寺在廬山。
家玉有點羞愧。
紅了臉。
他媽的! 當他們重新跨過長城倒坍的垛牆,追趕山頂的隊伍時,他不失時機地拉了她一把。
他握住她手的時間略微有點長,但也沒有長到令人會聯想到非禮的程度。
在朝山頂攀登的陡峭的台階上,家玉再次把手伸向他。
她真的有點害怕。
他們在抵達山頂之前,兩個人的手再也沒有松開過。
他有些暧昧地叫她姐姐。
可她一點都不覺得不自然。
他問她住幾号樓,家玉就直接告訴了對方自己的房間号碼。
建新把嘴湊在她耳邊,露骨地對她說:“我怎麼覺得有點暈?”他嘴裡呼出的氣息弄得她耳根發癢。
他又說,他有點捯不上氣來,但不完全是因為體力不支所緻。
她則放蕩地直勾勾地看着他的眼睛,對他暧昧的試探給予明确的鼓勵: “我也是。
” 小陶從她房間裡離開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一點多了。
龐家玉坐在電腦前,将端午發來的那封E-mail仔仔細細地讀了兩遍。
她沒覺得事情有多嚴重。
她的腦子裡還殘留着小陶跟她說過的那些話。
仿佛又偷着活了一次。
斬斷了與現實的所有聯系,又活了一次。
她甚至都記不起來,自己在唐甯灣還有一處房子。
她的雙腿有點酸痛,乳房尤其如此。
她不是第一次意識到身體的貪婪與狂野,意識到這種對女人而言多少有點難以啟齒的感覺。
羞恥不僅不會妨礙快感的生成,相反,它成了快樂和放縱的催化劑。
小陶說,她和他的嬸子幾乎長得一模一樣。
香水的味道一模一樣。
既成熟又天真的放蕩一模一樣。
甚至就連高潮來臨的速度和節律都一模一樣…… 她打開了自己QQ的界面,在一大堆好友中尋找端午的圖标。
那是一個粽子,是家玉幫他選的。
那個圖标暫時還是黑白的,處于斷線狀态。
盡管她知道丈夫平常睡得很晚,她也不能保證他此刻仍然在電腦前。
她試探性地用鍵盤敲出“在嗎”兩個字,就開始浏覽當天的新聞。
沒過多久,伴随着一陣悅耳的蟋蟀般的鳴叫,端午的圖标陡然變成了彩色,并且開始了持續的閃爍。
家玉趕緊關掉了新浪的界面,通過QQ與丈夫開始了在線長談,大緻内容如下: 秀蓉:在嗎? 端午:在。
秀蓉:幹嗎呢你? 端午:跟你聊天啊。
秀蓉:媽的。
端午:我在看球。
秀蓉:那個孫俪,是不是把你們兩個窩囊廢都給迷住了?誰讓你們去跟她套近乎了?活該。
應該首先去找中介公司。
端午:她不叫孫俪。
吉士說她長得像孫俪。
我們直到現在還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秀蓉: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你們還是應該去找中介公司。
端午:去過了。
秀蓉:怎麼樣? 端午:磨刀巷集中了大批的警察,巷子被封了。
秀蓉:為啥? 端午:有人自焚。
秀蓉:KAO。
端午:怎麼辦? 秀蓉:我想想。
若若怎麼樣? 端午:挺好,睡得挺香的。
秀蓉:你給徐景陽打個電話問問。
他很擅長處理這一類的糾紛。
他的電話是13910754390。
端午:好,我去把電視關了,你等等。
秀蓉:别把房子的事放心上,實在不行,等我回來再說。
這種事對我們做律師的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若若倒是要費點心。
他馬上就要小升初了,七月中旬有個分班考。
你趕緊找人給他補補奧數。
秀蓉:古文和作文,你跟他講講就行了。
新概念第二冊他背到哪兒了?每天背一課,其實并不難。
千萬别讓他再去踢足球了。
秀蓉:每天都要檢查他的書包,看看裡面有沒有香煙殼子,有沒有呸呸卡。
如有,就沒收。
你在嗎? 端午:在。
秀蓉:PSP要藏好,最好你把它帶到單位去,鎖在辦公桌抽屜裡。
藏在家裡不行,他總有辦法找到。
對孩子的愛要放在心裡,不能放在臉上。
總之,你對他要再嚴厲一些。
每小時,每分鐘,都要督促他。
要是打個盹兒,伸個懶腰,别人就把他超過去了。
差一分,就是半操場的人啊。
秀蓉:鹦鹉是個問題,我真後悔當初把它從藏區帶回來。
你還在嗎? 端午:在。
秀蓉:别忘了給金魚喂食。
另外,魚缸裡的水也該換一換了。
魚肚子上如果出現白斑,往往就是生病的信号。
你可以去買點微菌治療劑,一般的花卉市場都有賣的。
是進口的,英文是WhiteSpotsFungiSpecificMedicines。
端午:晚上十一點鐘你還在上課嗎? 端午:你在嗎? 端午:在嗎? 端午:怎麼不說話? 秀蓉:我去了趟廁所。
端午:這麼長時間? 秀蓉:好像吃了什麼不幹淨的東西。
端午:你那兒有沒有氟哌酸或黃連素? 秀蓉:沒事。
别擔心。
我有點困了,你呢? 端午:我還好,要不你早點睡覺吧。
秀蓉:那好,我遁了。
端午:拜拜。
秀蓉:拜。
3 早上七點零二分,由北京開往杭州的夕發朝至和諧号列車,正點停靠鶴浦車站。
今天是星期六。
她沒有讓端午來接她。
外面下着小雨,雷聲在很遠的山谷裡炸響,随後就是一連串沉悶的回聲。
空氣中有一股可疑的怪味道,類似于蘋果軟化後發出的酸甜味。
她的雨傘還在皮箱裡。
家玉實在不願意在擁擠的人流中打開旅行箱,就隻好冒着雨出了車站的檢票口。
五十米之外的出租車站,剛下車的乘客排起了長隊。
因為下雨的緣故,家玉還是就近上了一輛黑車。
這讓她多少有點自責:自己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社會道德,還不足以讓她多走五十米。
盡管她很想在第一時間見到兒子,可她還是決定順路先去一下律師事務所。
一周之前,她合夥人之一的徐景陽跟她通過電話。
有兩份亟待處理的急件就擱在她的辦公桌上,她得盡快把材料取走。
景陽的左肺葉有點問題,情況不樂觀。
要入院開刀。
手頭的事務隻能由家玉代勞了。
家玉在律師事務所樓下的Seven-eleven買了一包方便面、一根玉米、一隻茶雞蛋,外加兩包速溶咖啡。
她接到了三個手機短信。
她紅着臉,回複了其中的一個。
她的辦公室在這幢大樓的六層,可電梯在六樓不停,她必須先上到七樓,然後再從樓梯間走下來。
盡管她離開了近四個月,辦公桌上還是纖塵不染,十分整潔。
桌子上的那盆茉莉花并未像她擔心的那樣枝枯葉敗,相反,黑亮的枝葉中綴滿了白色的繁密花苞,已經有隐隐的香氣逸出。
在一大摞厚厚的打印材料上面,用訂書機壓着一張便箋,那是徐景陽給她留下的。
他囑咐家玉,法律援助中心交辦的兩個案件,必須盡快處理。
市裡有關部門已經催問過多次了。
在等候電腦啟動的這段時間中,電水壺的水已經開了。
她用泡方便面後多餘的水,給自己沖了一杯咖啡。
随後,她用餐巾紙小心翼翼地吸幹頭發上的雨水,一邊啃着玉米,一邊閱讀桌上的材料。
第一個案件沒有多少意思。
大抵是農村鳏居老人的贍養糾紛。
那個老頭已年近八旬,有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可無人願意照料他。
這一類的事情在鶴浦一帶司空見慣,對律師的能力和智商構不成任何挑戰。
總體上說,既繁瑣又乏味。
本案的特殊性,倒不在于老人家兒女衆多而又得不到贍養,甚至也不在于所有的子女都宣稱自己“一貧如洗,病魔纏身。
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他們甚至威脅要把老人關進精神病院,或者,用闆磚直接拍死他;關鍵是這個老人脾氣火暴,尤其喜歡上訪。
他已經去過一次北京。
為這麼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混迹于東交民巷告狀者的隊伍,就連那些來自全國各地“苦大仇深”的同伴也看不起他。
那些人罵他純粹是吃飽了撐的,瞎起哄。
幾個好心人則勸他說,這種事情,在當地一紙訴狀就可以解決,沒有必要到北京來鬧事。
最後,鶴浦駐京辦的人找到了他。
他們請他到和平門的全聚德烤鴨店吃了飯,又陪他遊覽了長城,還給他買了一張返程卧鋪票。
他穿着那件“不到長城非好漢”的T恤,神抖抖地回來了。
相比之下,第二個案件則要複雜和離奇得多。
龐家玉為了盡可能詳盡地弄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她在閱讀案卷材料的同時,也通過Google在互聯網的網頁上搜索相關的新聞報道。
這件事發生于一年前。
一天下午,父親像往常一樣去學校接兒子。
妻子與他離婚後,一直沒有下落。
他與九歲的兒子相依為命。
他看見兒子背着書包,與小夥伴們說說笑笑地從學校的大門裡走了出來,同時也看到了正在向他逼近的巨大危險。
一個秃頭的中年男子突然從一片樹蔭裡閃了出來,同時從懷裡拔出了刀。
他意識到自己一定會死,甚至準備接受它。
唯一的問題在于,死亡的地點和時機有點不合适。
因為兒子,他的命根子,正有說有笑地走出學校的大門。
既然這個人當着那麼多家長的面公然亮出刀來,說明他并不在乎這件事的後果。
本來,歹徒要從十分擁擠的人群中走到他面前并不容易,可家長們不約而同地決定予以配合。
他們紛紛閃避,讓開了一條不大不小的通道。
兩個人都在向他走近。
一個是化身為秃頭的死神,一個是他生命中僅有的慰藉。
兒子。
在那個節骨眼上,冷靜的父親表現出了非凡的智慧。
這也成了事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兒子帶着詢問、困惑、驚恐的目光走到他跟前的時候,他朝兒子飛快地眨了眨眼睛,并笑了一下。
他的兒子果然聰明絕頂。
在歹徒瘋狂地将刀捅向父親的時候,他準确地領會了父親的期望和意圖,并強作鎮定。
他假裝不認識父親,從他身邊一走而過,從而逃過一劫。
龐家玉轉過身來,看了看門口正望着她的垃圾清掃工。
她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
假如此刻若若就在她身邊,她一定要将他摟得緊緊的。
不管他如何掙紮,也不松開手。
而這個殺人事件,不過是整個案件的起因。
那個幸存者,那個僥幸逃過一劫的孩子,也沒有能夠活多久。
兩個月前,他因為白血病,死在了鶴浦第一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
臨死前,他的手裡緊緊地抱着他父親留下的一件舊襯衫。
在場所有的大夫和護士都失聲痛哭。
而他的奶奶則發了瘋般在地上亂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奶奶将孫子的死因歸咎于醫療事故,而将院方告上法庭,是荒謬而不近人情的,甚至多少有點恩将仇報。
院方的憤怒完全可以理解。
鑒于孩子的父親一年前慘遭殺戮,兇手至今沒有抓到,大夫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來挽救孩子的生命,不僅免除了所有的醫藥費用,而且還在醫院的職工中發起了募捐。
雖然捐到的錢并不多,可這在醫院的曆史上已經是破天荒的事了。
老奶奶根本不能接受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相繼離去這一事實,抱有“這個世界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我的孫子也不能死”這樣的頑固的信條。
她缺乏必要的醫療常識,認為隻要移植了骨髓,孩子就能康複。
另外,她也需要—— 錢。
案卷中有一份徐景陽與當事人筆談記錄的打印稿。
在這份打印稿上端的空白處,景陽留下了這個老太太詳細的家庭住址。
她的錢姓鄰居家的電話号碼。
一幅草圖,簡明扼要地标出了村莊的位置和行車路線。
圖旁還有一行小字: 盡量不要在村裡的“華強小吃店”吃飯,那裡的面條中有一股怪味,有點像肥皂。
景陽是一個理想的合夥人。
周到,細緻,溫文爾雅,而且充滿理性。
在這份長達十多頁的談話記錄中,那個痛失兒孫的老太太大概是不願意提到“死”這個字,也未用“故去”“走了”一類的替代性詞彙,每當她提及孫子離去這一事實,她一概使用“犧牲”這個詞。
比如說,我的孫子,我那寶貝疙瘩,已經犧牲了三個月零十七天了。
而一絲不苟,凡事力求客觀嚴謹的徐景陽,對她的話照錄不誤。
家玉不由得想起她與端午的一次争論。
那時,他剛剛寫完一首長詩,題目就叫做“犧牲”。
那段時間,端午簡直被“犧牲”這個詞迷住了。
按照端午的看法,每個時代都有難以統計的犧牲者。
正是“犧牲”這個詞的出現,使得我們司空見慣的死亡的實際含義,發生了某些變化和升華。
它所強調的恰恰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它所指向的目标和意義。
端午舉例說,在遠古時代的宗教和巫術活動中,被送上祭壇的犧牲者,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是肅穆而神秘的儀式的一部分。
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這些犧牲者在不同的時代之所以會被挑中,據說是因為他們的純潔無瑕,比較适合神靈的胃口。
他們被當作禮物送出去,換來的是風調雨順,陰陽諧和,四時吉祥。
犧牲,本身就是曆史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文明的一部分。
即便是在革命時代,為了達成某個或具體或虛幻的目标,一茬一茬的犧牲者長眠于地下,化迹于無形,但他們的名
甚至在心裡,暗暗地盼着她早死。
從理論上說,婆婆每次生病,都隐含着某種希望。
遺憾的是,她的那些病,或輕或重,她總有辦法讓自己康複。
每當家玉被這種惡毒的念頭所控制的時候,她都會深陷在一種尖銳的罪惡感之中,并為自己的不孝和冷酷感到恐懼。
這種罪惡感在折磨她的同時,也會帶來完全相反的效果:家玉會盡己所能,對婆婆表示善意和關心,來抵消自己内心的那種不祥的罪惡感。
這當然顯得做作而虛僞。
飽經風霜、目光犀利的張金芳自然不會看不出來。
通常的情形是,龐家玉對婆婆越好,她們之間的冷漠與隔閡也就越深。
這種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家玉又回到了她的起點——她覺得這樣的人,還是早一點死掉的好。
端午曾勸她将婆婆當成她自己的母親來侍奉,所謂随遇而安,逆來順受。
對此,家玉完全不可接受。
她自己的母親,在家玉五歲那年就死去了。
家玉對她的記憶,僅限于皮夾子中多年珍藏着的一枚小小的相片。
母親永遠停在了二十九歲。
一度是她的姐姐,近來則變成了妹妹。
父親嗜酒如命,在母親去世後的第二年,就帶着她搬進了鄰村一個年輕的寡婦家。
後來,通過人工受孕,還給那寡婦生了個兒子。
家玉是在呵斥和冷眼中長大的,在任何時候都會有一種無所依傍的礙事之感。
她與端午結婚後,父女倆更少來往。
每次父親到鶴浦來看望女兒,僅僅是為了跟她要錢。
後來,随着家玉的經濟條件大為改觀,她開始定期給父親彙款,父親基本上就不來打攪她了。
與許多婆媳失和的家庭不同,龐家玉對婆婆的邋遢、唠叨和獨斷專橫都能忍受,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說話方式。
如果與元慶或端午說話,婆婆通常會直截了當,無所顧忌,甚至不避粗口。
而對家玉就完全不同了。
她總是以一種寓言的方式跟她說話,通常是以“我來跟你說個故事”這樣的開場白起始,以“你能明白我說的話嗎”來結束。
故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動物,最為常見的是狗。
在大部分情形之下,婆婆那些離奇而晦澀的故事中的“微言大義”,并不容易領會。
每次去梅城看望她,家玉都會像一個小學生面對考試一樣惶惶不安。
那些深奧莫測的故事難以消化,憋在她心裡,就像憋着一泡尿。
端午對她的遭遇不僅沒有絲毫的同情,反而因此對她冷嘲熱諷:“你現在知道了吧,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和邏輯其實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
” 在她和端午剛結婚的那段日子裡,婆婆就給她講了一個公狗和母狗打架的故事,沉悶而冗長。
根據端午事後的解釋,這個故事盡管情節跌宕起伏,枝蔓婆娑,其中的寓言倒也十分簡單。
母親的意思無非是說,在家庭生活中,母狗要絕對服從公狗。
另有一次,婆婆跟家玉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換成了公羊和母羊):公羊和母羊如何貪圖享受,生活放縱,如何不顧将來,隻顧眼前,最後年老力衰,百事頹唐,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悲慘結局。
這一次,家玉似乎很快就搞清楚了婆婆的意圖,她喜滋滋地把故事向丈夫複述了一遍,然後得出了她的結論: “媽媽的意思,會不會是告誡我們,婚後要注意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免得日後老了,陷入貧窮和困頓。
” 端午卻苦笑着搖了搖頭,對她道:“你把媽媽的話完全理解反了。
” “那麼,她的意思是不是要我們注意環境保護,不要對地球資源過度開發利用?” “她哪有那麼高的見識。
” “那她到底是個啥意思?” “她的意思,唉,無非是希望我們要一個孩子。
” “媽的!” 家玉輕輕地罵了一句,隻能又一次責怪自己的愚昧和遲鈍了。
還有一次,家玉去梅城調查一名高中生肢解班主任的案件,順道去看望婆婆。
婆婆将家玉叫到自己的床邊坐下,花了足足三個小時,給她講述了一條老狗被人遺棄在荒郊野嶺,“因心髒病發作”無人知曉,最終悲慘死去的故事。
由于婆婆那時受健忘症的影響,她把這個故事一連講了三遍。
家玉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隻得向端午求教。
端午隻聽了個開頭,就打斷了她的複述,笑道:“這個故事同樣沒什麼新意。
她是想搬到鶴浦來,和我們一起住。
這話她已經跟我提到過好幾次了。
” “想都别想!”家玉似乎完全失去了理智,“如果你不想跟我馬上離婚的話,就請你老娘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
” 話雖這麼說,家玉心裡其實也十分明白:在婆婆那深不可測的大腦中所閃過的任何一個念頭,都是不可能“打消”的,需要打消的,恰恰是自己脆弱的自我和自尊。
婆婆的懲罰如期而至。
這一次,她可不願意多費口舌,講什麼羊啊狗啊一類的寓言故事,而是幹脆對她不予理睬。
婆媳之間的“禁語遊戲”,竟持續了一年零三個月。
甚至在大年初一,家玉去給婆婆拜年時,她照樣裝聾作啞。
在這之後,龐家玉倒是确實考慮過與端午離婚的事,甚至為離婚協議打了多次腹稿。
因為,她覺得自己一分鐘都不能忍受了。
當她試着向端午提出離婚一事的時候,令她吃驚的是,端午一點都不吃驚。
他隻是略微沉默了一小會兒,就以極其嚴肅的口吻對妻子道: “你這麼說,是認真的嗎?” 家玉不得不再次收回自己剛才的話,找了個地方痛哭了一場。
婆婆懲罰她的手段總是如此高明,往往還未出手,家玉就自動崩潰了。
婆婆從不屑于直接折磨對方,而是希望對方自己折磨自己。
龐家玉隻能屈服。
經過慎重考慮,家玉主動向端午提出了一個替代性方案:在鶴浦另外購置一套住房,把老人家和小魏一起接過來住。
事情總算解決了,可屈辱一直在她的心裡腐爛:“為什麼自打我出生起,恥辱就一直纏着我不放?沒完沒了,沒完沒了……” 這天晚上,家玉蜷縮在端午的懷裡喁喁自語。
淚水弄濕了他的汗背心。
“親愛的,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而不感到恥辱,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呀!”端午像對待嬰兒一樣,輕輕拍打妻子的肩膀。
他的安慰,從來都是這樣的不得要領。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逢雙休日,夫婦二人就帶着若若去四處看房。
龐家玉一度沉浸在即将擁有第二套房子的亢奮之中,對兒子在學校排名的直線下降既痛心又熟視無睹。
她幾乎将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看房,比較各個樓盤的交通狀況、配套設備、容積率、升值潛力、與化工廠的距離、周邊環境、有無回遷戶……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用端午的話來說,好像她要挑選的,不是一個鋼筋水泥建成的房子,而是她的整個未來。
的确,幾乎沒有一個樓盤的名稱能讓家玉感到滿意。
什麼“維多利亞”啦,什麼“加州陽光”啦,“藍色多瑙河”啦,“南歐小鎮”啦,帶有強烈的自我殖民色彩,讓家玉感到一陣陣反胃;而“帝豪”“皇都”“禦景”“六朝水墨”一類的樓盤名稱,與它們實際上粗劣的品質恰好構成反諷;至于“秦淮曉月”“海上花”或“戀戀麗人”一類,則簡直有點誨淫誨盜了。
一個月看下來,隻有一個樓盤的名稱讓她勉強可以接受,它的名字叫“金門寺小區”。
比較中性。
可律師事務所的同事徐景陽卻不失時機地提醒她,金門寺三個字與“進門死”諧音,聽上去有點吓人。
“不要說長期住在裡面,就是我到你們家去串個門,都有背脊發涼的感覺,不吉利啊!”經過徐景陽這麼一提醒,龐家玉再把那小區看了一遍,也發現了新的問題:那房子的屋頂一律是黑色的,怎麼看都像是個棺材蓋。
她隻得放棄。
考慮到婆婆生活的便捷,考慮到自己對園藝的興趣(婆婆遲早會故去的),特别是自己手頭尚不十分寬裕的資金,家玉想挑選一個底層帶花園的公寓房。
因為她怕狗;因為她讨厭那些面目可疑的回遷戶——到了夏天,這些人光着大膀子,在小區裡四處晃蕩,無疑會增加她對生活的絕望感;因為她厭惡樓上的鄰居打麻将;因為她擔心地理位置過于偏僻而帶來的安全隐患;特别重要的,她害怕化工廠和垃圾處理廠附近的空氣和污染的地下水會随時導緻細胞的突變,因此,挑選房子的過程,除了徒勞地積累痛苦與憤懑之外,早已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四個月之後的一天,她在大市街等紅燈。
一頁剛剛開盤的樓盤廣告,由一隻油膩肮髒的黑手,通過她的車窗玻璃的縫隙,被塞了進來。
她麻木地看着手裡這張散發着難聞油墨味的廣告,莫名其妙地動了真情。
第二天傍晚,家玉下班之後,帶着端午和昏昏欲睡的兒子,匆匆趕往這個名為“唐甯灣”的小區。
急性子的家玉已經徹底喪失了耐心。
“媽的!難道這麼大的一個鶴浦,竟然就找不到一處我中意的房子嗎?”她飛快地看了丈夫一眼。
“恐怕情況就是如此。
”端午道。
“那好,就它了!”家玉怒氣沖沖地說。
“無論這個房子事實上如何,就它了。
他媽的。
唐甯灣。
就它了。
我再也不想看什麼狗屁房子!” 她就像是與自己賭氣一樣,駕着車在沿江快速路上狂奔。
速度之快,甚至撞死了一隻麻雀。
家玉決定閉上眼睛。
他們到了空蕩蕩的售樓處,也不要求看房,也不詢問任何與樓盤有關的信息,甚至都沒有讨價還價,主動要求支付定金,銷售處的工作人員在一連問了兩遍“你确定?”之後,臉上夢遊般的疑雲,久久不去。
在等待端午簽約的間歇,家玉坐在一盆綠蘿的後面,心情壞到了極點。
四個月來對新居的美好憧憬,如今已變成了一堆冰冷的餘燼。
家玉忽然意識到,購房的經曆,也很像一個人漫長的一生:迎合、順從、猶豫、掙紮、抗争、憂心忡忡、未雨綢缪、凡事力求完美,不管你怎麼折騰,到了最後,太平間或殡儀館的化妝師,用不了幾分鐘,就會把你輕易打發掉…… 當然還有愛情。
她曾經無數次地想象過自己要嫁給的那個人。
英姿勃發的飛行員。
劉德華或郭富城。
中學裡年輕的實習老師。
去了美國的表哥。
穿着白色擊劍服的運動員。
可是在招隐寺,當她第一次見到與自己單獨相處的陌生人,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交了出去。
這個人,此刻,就站在售樓處的櫃台邊。
襯衫的領子髒兮兮的。
臨睡前從不刷牙。
常把尿撒到馬桶外邊。
這個人,像個毫無生氣的木偶,又像是一個剛剛進城的農民——售樓小姐纖細的手指指向哪裡,他就在哪裡簽字。
“總算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對着暮色四合的江面,端午如釋重負地松了一口氣。
“結束了。
”過了很長時間,家玉猛吸了一口氣,哀哀地低聲敷衍了一句。
他們決定去湯氏海鮮酒樓吃飯,借此“慶祝”一下。
端午點了昂貴的龍蝦。
可是,除了喜出望外的小東西之外,兩個人都高興不起來。
2 手機鈴聲突然響起來的時候,家玉赤身裸體地從床上蹦了下來。
她迷迷瞪瞪地從地闆上那一堆衣物中尋找她的“諾基亞”。
她随手用一件絲質的睡袍遮住了下腹,而忘了這樣做是否有必要。
她的腹部有一個因剖腹産手術而留下的刀疤。
它像一條蜈蚣,藏在腹部兩道隆起的溝壑之間。
剛才,陶建新對她說,除了這個刀疤之外,她的身體堪稱完美無缺。
他喜歡年齡大一點的女人,喜歡她的豐腴,喜歡那種熟透了的杏子的味道。
他覺得自己已經化了。
像一捧雪,化在了深不見底的水井裡。
現在,他正靠在床頭抽煙。
電話是端午打來的。
他告訴家玉,房子倒是租出去了,不過,目前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
很大的麻煩。
“等會兒再說好不好?我現在正在上課。
”家玉不假思索地道。
她輕輕地走到窗前,掀開窗簾的一角,看到外面的夜色,暗自吃了一驚。
相當長的靜默過後,手機中又傳來了端午那潮濕而略顯沙啞的聲音:“好吧,那你上課吧。
我剛給你發了一個E-mail,你抽空看看吧。
” “我已經到了走廊上,你說吧。
” 端午已經把電話挂斷了。
她當然感覺到了端午的聲音裡淡淡的譏諷味。
她下意識地瞥了一眼桌上的鬧鐘,覺得丈夫的譏諷是有道理的。
問題是,她剛才睡得太沉了。
雁栖湖的四周已經亮起了燈。
湖面上飄着一縷輕霧。
對岸的山谷裡,是一片農家小院薄暗的光影。
培訓部大樓外,有幾個學員正坐在樓前的台階上聊天。
聲音很大。
“誰來的電話?”建新笑着問她。
“我老公。
” “你不該對他說你正在上課。
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
” “我睡糊塗了。
”家玉打了個哈欠,嘟嘟囔囔地道,“怎麼會睡得這麼沉?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睡過這麼甜的覺了。
不過沒關系。
” 建新此刻已經在床頭櫃上的煙缸裡掐滅了煙頭,精赤條條地下了床。
怎麼看都像是個大男孩。
兩腿間的棍子可笑地聳立着。
他從背後摟住她,手指夾着她的乳頭。
他笑着告訴她,從下午五點到現在,他連一分鐘都沒睡着。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到他精力的迅速恢複:“我一直在等你醒過來,你餓不餓?” “是有點。
可在懷柔這地方,這麼晚了,到哪兒去弄吃的?我這兒有點曲奇,你要不要吃?” 建新沒有說話。
他把她的臉扳過來,故意顯出粗魯的樣子,吻她的嘴。
他知道她喜歡這樣。
“我和他,誰好?”建新終于停止了親吻,在她耳邊悄悄地問道。
“你說什麼?” “我和你老公,誰好?” “你又來了!”家玉故作生氣地要推開他,可他的手像鐵箍一樣緊緊地箍着她,她無法動彈。
建新嘿嘿地笑個不停。
因為有了第一次,他覺得自己有足夠的理由表現得更加粗野。
更加肆無忌憚。
他将她抱起來,扔到床上,将她的雙腿扛在肩頭。
“你老公剛才來電話說什麼?” “唉。
房子的事。
說有麻煩。
鬼知道是什麼麻煩事。
我在安全期。
你用不着戴那個。
” “你會不會把我們的事告訴他?” “會的。
”家玉笑道。
“他會不會來找我玩命?” “會的。
” “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我和你老公,到底誰好?” 他不斷地擊打她。
每擊打一次,就重複一遍同樣的問題,把她的回答弄得支離破碎。
“哎呀,你這個人!你……哎喲……真是煩……煩死了……好好好,你好,行了吧?” 很快他們便不再說話。
可家玉的腦子裡怎麼都趕不走端午的影子。
隐隐間有點憎惡。
他的電話來得很不是時候。
它妨礙了她全身心的投入。
她甚至覺得端午正在一旁靜靜地看着這一幕,不由得心裡一陣發酸,也有點憐憫他,沉浸在一種既瘋狂又悲哀的快意中。
現在,黑暗中的毒蛇,正在展現出它那斑駁美麗的花紋。
有那麼一刻,她弄不清籠罩着她的是喜悅還是悲哀,弄不清自己真的是升到了雲端,還是正在跌入深淵。
不過,兩者都讓她沉醉。
建新的臉變得很猙獰。
他加快了速度,開始用含混不清的語調叫她嬸子。
他不在乎他那點變态的隐秘。
家玉暗暗有點吃驚,但也無意多問。
她閉上眼睛,專心地等待洶湧而至的快感。
嚴格地說起來,家玉與陶建新真正相識的時間,隻有一天,或不到一天。
到目前為止,家玉對他的了解,僅限于年齡(二十六歲)、籍貫(石家莊)和畢業的學校(西南政法大學)。
這就足夠了。
從開班的第一天,家玉就注意到了他。
這是一個長得幹幹淨淨的年輕人,有着一張精緻而大膽的男孩的臉。
她覺得隻要遠遠地瞥上他一眼,心裡就會掠過一陣暢快的漣漪。
男人可以長得這麼好看,簡直沒道理! 這天早上,律師行業協會組織他們去慕田峪長城遊玩。
天剛亮,大巴就在霧中出發了。
盡管車上有的是空座位,他還是選擇坐在了她的身邊。
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因為家玉的前排坐着一個頭發謝了頂的老頭,也是石家莊人。
一上車,他們就沒完沒了地聊起了股票。
家玉購買的“東方集團”和“宏源證券”被套得很深,因此對他們的交談也頗為留意,并不時插上一兩句嘴。
她的看法也許有些幼稚,那兩個人對她的話完全置若罔聞。
汽車向左邊急拐彎,他失去平衡的身體就向右傾斜,一隻手很不恰當地按在了她的大腿上。
她噢地叫了一聲。
對方立刻向她說“對不起”,家玉也趕緊說了句“沒關系”,并朝他微微一笑。
奇怪的是,在後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中,他們仍然沒有任何交談。
家玉隻能假裝睡覺。
通往慕田峪的山路,急拐彎一個接着一個。
可建新那隻關節畢現的手,緊緊地攥着前排的靠背扶手,身體的右傾再未造成任何肌體的接觸。
中午,他們在慕田峪山腳下的一個農家樂吃飯。
他們“偶然地”坐在了一起。
在通往樹林間公共廁所的碎石小徑上,他們也曾一度迎面相遇,彼此間也不過是矜持地點一下頭而已。
他們真正開始交談,是在一處險峻的山頭上。
那裡的一段單堵牆長城早已傾頹。
磚石遍地,荒草叢生。
中午熾烈的陽光下,家玉多少有一點昏昏欲睡的眩暈感。
建新的同伴,那個來自石家莊謝了頂的老家夥,正站在幾百米之外的長城箭垛上向他揮手。
他的身後是一大片白雲。
叫喊聲遠遠地傳過來,浮浮的,淡淡的,空闊而虛曠。
建新看見同伴在叫喊,可他站在那兒沒動。
“這裡的桃花,怎麼這時候才開?”他望着家玉道。
他身邊有一株野桃花,開得正豔。
“是啊。
”她舉着照相機,朝他走過去,“山裡的空氣很涼,花開得自然要晚一些。
” 她随後就提到了白居易那首廣為人知的《題大林寺桃花》。
看着對方迷惑不解的樣子,家玉就有些賣弄地把這首詩的前兩句念了念,沒想到建新卻扭過頭來問她: “你去過廬山嗎?” “廬山?沒去過,怎麼啦?” “大林寺不就在廬山嗎?” 他媽的!原來他不僅知道這首詩,而且還知道大林寺在廬山。
家玉有點羞愧。
紅了臉。
他媽的! 當他們重新跨過長城倒坍的垛牆,追趕山頂的隊伍時,他不失時機地拉了她一把。
他握住她手的時間略微有點長,但也沒有長到令人會聯想到非禮的程度。
在朝山頂攀登的陡峭的台階上,家玉再次把手伸向他。
她真的有點害怕。
他們在抵達山頂之前,兩個人的手再也沒有松開過。
他有些暧昧地叫她姐姐。
可她一點都不覺得不自然。
他問她住幾号樓,家玉就直接告訴了對方自己的房間号碼。
建新把嘴湊在她耳邊,露骨地對她說:“我怎麼覺得有點暈?”他嘴裡呼出的氣息弄得她耳根發癢。
他又說,他有點捯不上氣來,但不完全是因為體力不支所緻。
她則放蕩地直勾勾地看着他的眼睛,對他暧昧的試探給予明确的鼓勵: “我也是。
” 小陶從她房間裡離開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一點多了。
龐家玉坐在電腦前,将端午發來的那封E-mail仔仔細細地讀了兩遍。
她沒覺得事情有多嚴重。
她的腦子裡還殘留着小陶跟她說過的那些話。
仿佛又偷着活了一次。
斬斷了與現實的所有聯系,又活了一次。
她甚至都記不起來,自己在唐甯灣還有一處房子。
她的雙腿有點酸痛,乳房尤其如此。
她不是第一次意識到身體的貪婪與狂野,意識到這種對女人而言多少有點難以啟齒的感覺。
羞恥不僅不會妨礙快感的生成,相反,它成了快樂和放縱的催化劑。
小陶說,她和他的嬸子幾乎長得一模一樣。
香水的味道一模一樣。
既成熟又天真的放蕩一模一樣。
甚至就連高潮來臨的速度和節律都一模一樣…… 她打開了自己QQ的界面,在一大堆好友中尋找端午的圖标。
那是一個粽子,是家玉幫他選的。
那個圖标暫時還是黑白的,處于斷線狀态。
盡管她知道丈夫平常睡得很晚,她也不能保證他此刻仍然在電腦前。
她試探性地用鍵盤敲出“在嗎”兩個字,就開始浏覽當天的新聞。
沒過多久,伴随着一陣悅耳的蟋蟀般的鳴叫,端午的圖标陡然變成了彩色,并且開始了持續的閃爍。
家玉趕緊關掉了新浪的界面,通過QQ與丈夫開始了在線長談,大緻内容如下: 秀蓉:在嗎? 端午:在。
秀蓉:幹嗎呢你? 端午:跟你聊天啊。
秀蓉:媽的。
端午:我在看球。
秀蓉:那個孫俪,是不是把你們兩個窩囊廢都給迷住了?誰讓你們去跟她套近乎了?活該。
應該首先去找中介公司。
端午:她不叫孫俪。
吉士說她長得像孫俪。
我們直到現在還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秀蓉: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你們還是應該去找中介公司。
端午:去過了。
秀蓉:怎麼樣? 端午:磨刀巷集中了大批的警察,巷子被封了。
秀蓉:為啥? 端午:有人自焚。
秀蓉:KAO。
端午:怎麼辦? 秀蓉:我想想。
若若怎麼樣? 端午:挺好,睡得挺香的。
秀蓉:你給徐景陽打個電話問問。
他很擅長處理這一類的糾紛。
他的電話是13910754390。
端午:好,我去把電視關了,你等等。
秀蓉:别把房子的事放心上,實在不行,等我回來再說。
這種事對我們做律師的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若若倒是要費點心。
他馬上就要小升初了,七月中旬有個分班考。
你趕緊找人給他補補奧數。
秀蓉:古文和作文,你跟他講講就行了。
新概念第二冊他背到哪兒了?每天背一課,其實并不難。
千萬别讓他再去踢足球了。
秀蓉:每天都要檢查他的書包,看看裡面有沒有香煙殼子,有沒有呸呸卡。
如有,就沒收。
你在嗎? 端午:在。
秀蓉:PSP要藏好,最好你把它帶到單位去,鎖在辦公桌抽屜裡。
藏在家裡不行,他總有辦法找到。
對孩子的愛要放在心裡,不能放在臉上。
總之,你對他要再嚴厲一些。
每小時,每分鐘,都要督促他。
要是打個盹兒,伸個懶腰,别人就把他超過去了。
差一分,就是半操場的人啊。
秀蓉:鹦鹉是個問題,我真後悔當初把它從藏區帶回來。
你還在嗎? 端午:在。
秀蓉:别忘了給金魚喂食。
另外,魚缸裡的水也該換一換了。
魚肚子上如果出現白斑,往往就是生病的信号。
你可以去買點微菌治療劑,一般的花卉市場都有賣的。
是進口的,英文是WhiteSpotsFungiSpecificMedicines。
端午:晚上十一點鐘你還在上課嗎? 端午:你在嗎? 端午:在嗎? 端午:怎麼不說話? 秀蓉:我去了趟廁所。
端午:這麼長時間? 秀蓉:好像吃了什麼不幹淨的東西。
端午:你那兒有沒有氟哌酸或黃連素? 秀蓉:沒事。
别擔心。
我有點困了,你呢? 端午:我還好,要不你早點睡覺吧。
秀蓉:那好,我遁了。
端午:拜拜。
秀蓉:拜。
3 早上七點零二分,由北京開往杭州的夕發朝至和諧号列車,正點停靠鶴浦車站。
今天是星期六。
她沒有讓端午來接她。
外面下着小雨,雷聲在很遠的山谷裡炸響,随後就是一連串沉悶的回聲。
空氣中有一股可疑的怪味道,類似于蘋果軟化後發出的酸甜味。
她的雨傘還在皮箱裡。
家玉實在不願意在擁擠的人流中打開旅行箱,就隻好冒着雨出了車站的檢票口。
五十米之外的出租車站,剛下車的乘客排起了長隊。
因為下雨的緣故,家玉還是就近上了一輛黑車。
這讓她多少有點自責:自己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社會道德,還不足以讓她多走五十米。
盡管她很想在第一時間見到兒子,可她還是決定順路先去一下律師事務所。
一周之前,她合夥人之一的徐景陽跟她通過電話。
有兩份亟待處理的急件就擱在她的辦公桌上,她得盡快把材料取走。
景陽的左肺葉有點問題,情況不樂觀。
要入院開刀。
手頭的事務隻能由家玉代勞了。
家玉在律師事務所樓下的Seven-eleven買了一包方便面、一根玉米、一隻茶雞蛋,外加兩包速溶咖啡。
她接到了三個手機短信。
她紅着臉,回複了其中的一個。
她的辦公室在這幢大樓的六層,可電梯在六樓不停,她必須先上到七樓,然後再從樓梯間走下來。
盡管她離開了近四個月,辦公桌上還是纖塵不染,十分整潔。
桌子上的那盆茉莉花并未像她擔心的那樣枝枯葉敗,相反,黑亮的枝葉中綴滿了白色的繁密花苞,已經有隐隐的香氣逸出。
在一大摞厚厚的打印材料上面,用訂書機壓着一張便箋,那是徐景陽給她留下的。
他囑咐家玉,法律援助中心交辦的兩個案件,必須盡快處理。
市裡有關部門已經催問過多次了。
在等候電腦啟動的這段時間中,電水壺的水已經開了。
她用泡方便面後多餘的水,給自己沖了一杯咖啡。
随後,她用餐巾紙小心翼翼地吸幹頭發上的雨水,一邊啃着玉米,一邊閱讀桌上的材料。
第一個案件沒有多少意思。
大抵是農村鳏居老人的贍養糾紛。
那個老頭已年近八旬,有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可無人願意照料他。
這一類的事情在鶴浦一帶司空見慣,對律師的能力和智商構不成任何挑戰。
總體上說,既繁瑣又乏味。
本案的特殊性,倒不在于老人家兒女衆多而又得不到贍養,甚至也不在于所有的子女都宣稱自己“一貧如洗,病魔纏身。
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他們甚至威脅要把老人關進精神病院,或者,用闆磚直接拍死他;關鍵是這個老人脾氣火暴,尤其喜歡上訪。
他已經去過一次北京。
為這麼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混迹于東交民巷告狀者的隊伍,就連那些來自全國各地“苦大仇深”的同伴也看不起他。
那些人罵他純粹是吃飽了撐的,瞎起哄。
幾個好心人則勸他說,這種事情,在當地一紙訴狀就可以解決,沒有必要到北京來鬧事。
最後,鶴浦駐京辦的人找到了他。
他們請他到和平門的全聚德烤鴨店吃了飯,又陪他遊覽了長城,還給他買了一張返程卧鋪票。
他穿着那件“不到長城非好漢”的T恤,神抖抖地回來了。
相比之下,第二個案件則要複雜和離奇得多。
龐家玉為了盡可能詳盡地弄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她在閱讀案卷材料的同時,也通過Google在互聯網的網頁上搜索相關的新聞報道。
這件事發生于一年前。
一天下午,父親像往常一樣去學校接兒子。
妻子與他離婚後,一直沒有下落。
他與九歲的兒子相依為命。
他看見兒子背着書包,與小夥伴們說說笑笑地從學校的大門裡走了出來,同時也看到了正在向他逼近的巨大危險。
一個秃頭的中年男子突然從一片樹蔭裡閃了出來,同時從懷裡拔出了刀。
他意識到自己一定會死,甚至準備接受它。
唯一的問題在于,死亡的地點和時機有點不合适。
因為兒子,他的命根子,正有說有笑地走出學校的大門。
既然這個人當着那麼多家長的面公然亮出刀來,說明他并不在乎這件事的後果。
本來,歹徒要從十分擁擠的人群中走到他面前并不容易,可家長們不約而同地決定予以配合。
他們紛紛閃避,讓開了一條不大不小的通道。
兩個人都在向他走近。
一個是化身為秃頭的死神,一個是他生命中僅有的慰藉。
兒子。
在那個節骨眼上,冷靜的父親表現出了非凡的智慧。
這也成了事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兒子帶着詢問、困惑、驚恐的目光走到他跟前的時候,他朝兒子飛快地眨了眨眼睛,并笑了一下。
他的兒子果然聰明絕頂。
在歹徒瘋狂地将刀捅向父親的時候,他準确地領會了父親的期望和意圖,并強作鎮定。
他假裝不認識父親,從他身邊一走而過,從而逃過一劫。
龐家玉轉過身來,看了看門口正望着她的垃圾清掃工。
她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
假如此刻若若就在她身邊,她一定要将他摟得緊緊的。
不管他如何掙紮,也不松開手。
而這個殺人事件,不過是整個案件的起因。
那個幸存者,那個僥幸逃過一劫的孩子,也沒有能夠活多久。
兩個月前,他因為白血病,死在了鶴浦第一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
臨死前,他的手裡緊緊地抱着他父親留下的一件舊襯衫。
在場所有的大夫和護士都失聲痛哭。
而他的奶奶則發了瘋般在地上亂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奶奶将孫子的死因歸咎于醫療事故,而将院方告上法庭,是荒謬而不近人情的,甚至多少有點恩将仇報。
院方的憤怒完全可以理解。
鑒于孩子的父親一年前慘遭殺戮,兇手至今沒有抓到,大夫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來挽救孩子的生命,不僅免除了所有的醫藥費用,而且還在醫院的職工中發起了募捐。
雖然捐到的錢并不多,可這在醫院的曆史上已經是破天荒的事了。
老奶奶根本不能接受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相繼離去這一事實,抱有“這個世界上的人全部都死光了,我的孫子也不能死”這樣的頑固的信條。
她缺乏必要的醫療常識,認為隻要移植了骨髓,孩子就能康複。
另外,她也需要—— 錢。
案卷中有一份徐景陽與當事人筆談記錄的打印稿。
在這份打印稿上端的空白處,景陽留下了這個老太太詳細的家庭住址。
她的錢姓鄰居家的電話号碼。
一幅草圖,簡明扼要地标出了村莊的位置和行車路線。
圖旁還有一行小字: 盡量不要在村裡的“華強小吃店”吃飯,那裡的面條中有一股怪味,有點像肥皂。
景陽是一個理想的合夥人。
周到,細緻,溫文爾雅,而且充滿理性。
在這份長達十多頁的談話記錄中,那個痛失兒孫的老太太大概是不願意提到“死”這個字,也未用“故去”“走了”一類的替代性詞彙,每當她提及孫子離去這一事實,她一概使用“犧牲”這個詞。
比如說,我的孫子,我那寶貝疙瘩,已經犧牲了三個月零十七天了。
而一絲不苟,凡事力求客觀嚴謹的徐景陽,對她的話照錄不誤。
家玉不由得想起她與端午的一次争論。
那時,他剛剛寫完一首長詩,題目就叫做“犧牲”。
那段時間,端午簡直被“犧牲”這個詞迷住了。
按照端午的看法,每個時代都有難以統計的犧牲者。
正是“犧牲”這個詞的出現,使得我們司空見慣的死亡的實際含義,發生了某些變化和升華。
它所強調的恰恰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它所指向的目标和意義。
端午舉例說,在遠古時代的宗教和巫術活動中,被送上祭壇的犧牲者,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是肅穆而神秘的儀式的一部分。
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這些犧牲者在不同的時代之所以會被挑中,據說是因為他們的純潔無瑕,比較适合神靈的胃口。
他們被當作禮物送出去,換來的是風調雨順,陰陽諧和,四時吉祥。
犧牲,本身就是曆史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文明的一部分。
即便是在革命時代,為了達成某個或具體或虛幻的目标,一茬一茬的犧牲者長眠于地下,化迹于無形,但他們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