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入夢 第四章 陽光下的紫雲英
關燈
小
中
大
高很多。
我看見他原先黝黑發亮的皮鞋好久沒有擦了,而且一隻鞋的鞋帶已經松了,可他沒有發覺。
坐在美吉奧餐廳的面包房裡,坐在漂亮的松枝和彩帶搭成的巨大的拱門裡,我很快就把那份冰淇淋吃完了,爸爸呆呆地看着我,笑了一下,說:“小菊,你想不想再吃一份?”我趕緊點點頭。
爸爸就朝面包房的侍者勾了勾手,又買了兩份。
一份在面包店裡吃完,一份帶回家。
我現在早已忘了冰淇淋是什麼滋味了,可我還記得爸爸的手。
它是那麼大,那麼溫暖! 你恐怕也記不得了,我到縣裡上班的第一個周末,正碰上單位聚餐。
錢大鈞多喝了幾杯酒,就起哄說讓我叫你一聲幹爹。
我原以為你一定會發火的,可你并沒有發火。
我記得你當時沒有點頭,也沒有表示反對,隻是端着酒杯看着我笑。
我當時想,要是我真的叫一聲這個人爸爸,他大概也不會十分的生氣吧。
這個小小的秘密被我藏着掖着,多少年來也沒有叫出口,漸漸地它真的就成了一個秘密。
直到有一天,這個秘密被另外一個更加瘋狂的秘密所取代…… 唉,真是異想天開!開始的時候,我并沒有察覺。
可當我意識到它的存在,自己也吓了一跳,這個秘密就像一塊糖,含在嘴裡,時間一長,它自己就化了。
你還記得幾年前那個下着大雨的下午嗎?雨到下班時還沒有停,我們都沒有帶傘,被大雨困在了辦公室裡,窗戶玻璃上的洩水像一張哭泣的臉,我們有好一陣子找不到話說。
後來你忽然問我,将來有什麼理想,有什麼打算,我開玩笑地回答說,我想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去隐居,你抽着煙——那包煙還是我抽剩下的,兩毛五分錢一包的大生産。
你抽着煙,笑着問我:“你又沒有犯罪,幹嗎要逃呢?”我當時想都沒想,就反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沒有犯罪?你怎麼知道我将來就不會犯罪?”現在想起來,這句話真是一語成谶!我常常一覺醒來還會夢見這個傍晚,夢見我用一種未蔔先知的口吻斷然對你說:“你怎麼知道我将來不會犯罪?”後來天就黑下來了。
辦公室裡沒有什麼人。
我當時心裡真的就盼望着這場雨不要停,永遠不要停!一直湖天海地地下下去。
假如那場雨一直下個不停,你會怎麼辦?我們會不會在辦公室過夜? 我現在閉上眼睛,就能記起那雨的味道、雨剛下時塵土的味道、香煙的焦煳味,還有桌上那盆墨蘭殘存的香氣……還記得你跟我說過的話嗎?你讓我什麼時候去小島隐居前,跟你說一聲,你說要跟我一塊去。
你還說……唉,還提這些事情幹什麼?你當然可以辯解說,你當時在開玩笑,随便說着玩的。
你大概是看着我傻,忽然變出個主意來捉弄我一下,然後心裡偷偷地笑,是不是這樣?那些話,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現在都在黑暗中閃着亮光,就像水庫下面的捕蟹燈,閃閃爍爍。
那些話你說過之後,就抛到了九霄雲外,隻有我這樣的傻瓜才會拿它當了真,從那些離開嘴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字句中去尋找什麼憑信……十月十七日 以上的部分是半個多月前寫的。
昨天我已經被一輛裝石頭的解放牌大卡車帶到了一百多公裡外的臨澤。
這個地方正在築路。
工地上到處都是螞蟻一樣的築路大軍,他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簡直亂成了一鍋粥。
帶我來的卡車司機把我介紹給工地的一個負責人,我就很輕易地混入了築路者的隊伍之中,并得到了一份工作。
據說,這條公路将來要作為打仗時飛機的備降跑道,因此路基築得又寬又厚。
我的工作是砸石頭。
别人先将從采石場運來的大石頭用打鐵的大榔頭将它砸碎,我們這些老弱病殘再将這些石頭敲成鋪路的石子。
晚上,我們二十多個工人擠在一個窩棚裡,除了三四個女的之外,其餘的全是男的。
彼此之間都不認得。
我剛敲了一天石頭,兩個手的虎口就被震裂了,秋風一吹,沙沙地疼,連筆都握不住。
我睡覺的地方原先是一塊玉米地。
床頭長着一棵瘦弱的玉米,四周圍着塑料布。
可有電燈,我可以坐在床鋪上給你寫信。
這個地方前不着村後不巴店,不知道哪兒才有郵局。
到了十一月,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
成群的大雁向南飛去,嘎嘎地叫着,叫得人的心都揪起來了。
不過,我還真的有點喜歡這個地方。
深秋的時候,天很藍,白雲很厚,到處都是成熟的玉米。
在工地上幹活的人,彼此之間都不知道對方的來曆,也沒人打聽,在奔命的路上,我還是第一次感到這麼安心。
盡管指揮部的高音喇叭天天都在廣播,說要搶在十二月底之前通車,可我希望這條路永遠也修不完。
這樣,我就可以在這裡合法地一直住到死。
剛才,那個帶我來臨澤的卡車司機又來了。
他說他來看看我,一貓腰就進了工棚,直奔我的床前。
他用滿是油污的手遞給我一根甘蔗。
我笑着對他說:“我這兒沒有刀,這甘蔗怎麼吃呢?”他也笑了笑,說:“那好辦。
”一把把甘蔗拿過去,用牙齒将皮一片片地撕下來,然後再遞給我。
吃甘蔗的時候,我順便問他這附近有沒有郵局。
他說:“你是不是要寄信?這樣吧,你把信交給我,我在去采石場的路上,幫你寄掉。
”他還開玩笑地說,如果路不遠,他甚至可以開車直接把信送過去。
我到底沒敢把信交給他。
他的眉眼、身材、說話的語氣,怎麼看都有點像我們縣上的司機小王。
對了,那天晚上,我殺人之後,先是跑到了甘露亭附近的一大片甘薯地裡,把沾上血的衣服脫掉,在水渠邊坐了半天。
我本能地想找個地方躲一躲,或是找個人商量一下,想來想去就想到了小王。
有一年元旦,我們一幫人去過他的單人宿舍包餃子,我知道他住哪兒。
我一路狂奔着,找到了他的家,渾身發抖地敲了門。
他穿着紅背心花短褲,起來開了門,揉了揉眼睛,一看到我,頓時來了精神,嬉皮笑臉地對我又拉又扯,滿嘴瘋話。
他一邊讓我鑽到他的被子裡去暖和暖和,一邊問我出了什麼事,怎麼披頭散發的,看上去像個女鬼。
當時天快要亮了,我沒有時間跟他磨嘴皮子,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我殺了人,能不能在他那兒先躲一躲。
他還以為我在開玩笑,可當他從上到下又把我細細地打量一遍之後,他的笑容就像冷豬油一般在嘴唇上凝結住了。
他的小眼珠也不會動了。
他穿着短褲背心,坐在床上發抖,就像打擺子似的,那張鐵絲床被他抖得當當作響。
經我這一吓,他又開始亂用成語了。
他是個小胖子,我第一次知道他的胸脯上居然有那麼多的肥膘,像個女人似的。
那肥膘也一嘟噜一嘟噜地在顫抖,嘴裡狗屁不通地嘀咕道:“難以費解,難以費解,簡直令人難以費解!” 接下來,他基本上像個傻子。
我說什麼,他就重複什麼,就像是個回音壁似的。
我說,你大概不會去報案吧?他就說,報案!報案!我說,你能不能先去打盆水,讓我洗一洗?他就說,打盆水!打盆水!我說,你有什麼幹淨的平常不穿的舊衣服,讓我對付着穿一下。
他說,舊衣服!啊,舊衣服!我當時真的給他氣急了,沖着他大叫起來:“你他媽的别抖了!”他說,“噢,不抖不抖。
你剛才說什麼?”我當時有一個預感,要是我再在他那裡多待幾分鐘,等這小子回過神來,我八成就走不脫了。
他一定會下樓報案的。
我就故意問他:“你總不至于會逼我去自首吧?”小王說:“自首自首,理應自首。
桑榆已逝,東隅未晚。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簡直令人哭笑不得。
從小王家出來,我看見天邊的樹梢上空,曙河已開,天眼看就要亮了。
我哭着,在空蕩蕩的馬路上橫沖直撞。
心裡忽然想到,要是我剛才跑到你家去,你會怎麼對待我?我完全不敢想下去了。
直到現在,我有時仍不免會這樣想,當我的這些信落到你的手裡,你會不會把它交給公安局去請功,讓全副武裝的公安人員來抓我?會不會?你被免了職,正需要立功贖罪的機會,以便東山再起。
要是真的這樣的話,我也認了,死在你的手裡,我也心甘情願。
一個沒有任何留戀的世界,我即便活到一百歲,又有什麼用?佩。
十月三十一日 ………… 6 花家舍雖有幾分雲遮霧罩般的神秘,可在譚功達看來,這裡的一切都是好的。
他很難想象一個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還會有什麼煩惱。
譚功達在這裡待的時間越久,對花家舍的欽佩與留戀也越來越深。
看起來,那個三十八軍出身的郭從年簡直就是天才!隻可惜這個人躲着不肯見人。
一開始,譚功達還抱着一絲僥幸心理,四處打聽他的行蹤。
後來,一個放學回家的兒童團員告訴他,在花家舍,每個人都是郭從年。
仔細一想,這話還挺耐人尋味的。
在譚功達的強烈要求下,他終于獲得了正式的勞動許可——他被編入第七生産大隊第二生産小組。
當然,這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勞動組織,具體從事什麼工作,是十分自由而随機的。
幾個月來,他學會了給桑蠶打草龍;乘着小船,去池塘裡夾塘泥;培植浮萍和水花生;維修公社缫絲場的蒸汽鍋,割稻、犁地、揚麥,樣樣在行。
甚至,他還報名參加了田間地頭巡回文藝表演隊,學會了在當地頗為流行的文藝表演形式——三句半。
那首三句半,是用來讴歌花家舍一個名叫春雨的女赤腳醫生的,題目叫做“赤腳醫生向陽花”。
他負責說最後的半句,并敲鑼。
可是,他的夜晚是愁苦和哀戚的。
看着牆上那張地圖,想象姚佩佩的行蹤所鋪展的泥濘而崎岖的道路,有時他整夜整夜地無法入眠。
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那是一條被種種陽光下的事物所遮蓋住的幽僻的道路——我們每天都走在這條道路上,卻渾然不覺。
他一度異想天開地打算從花家舍消失,趕往幾百公裡外的臨澤,與姚佩佩見上一面。
他甚至幻想着與她一起流亡,從此踏上那條用求乞鋪成的不歸路。
當然,他也隻是想想罷了。
随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瘋狂的反悔、自責、羞愧和恐懼,以及種種難以名狀的自我折磨。
為了驅散夜晚瀕臨崩潰的瘋狂和分裂,白天他更加賣力地幹活。
由于表現優異,有一天,花家舍的有線廣播員竟然播出了一篇贊揚他的通訊稿,那是用快闆書的形式完成的,标題就叫做“誇一誇我們的巡視員”。
清晨或黃昏,當譚功達扛着一把鐵鍁,在田間地頭瞎轉悠的時候,遠遠一望,簡直就是花家舍土生土長的莊稼漢。
這天上午,譚功達和幾個包着白頭巾的老太太正在打谷場上用連枷打黃豆,看見駝背八斤像個金龜子似的,通過棧橋朝這邊走來。
他走得很快。
八斤好不容易爬到打谷場上,汗流浃背,喘息未定,可他居然還能以金雞獨立的方式,用煙袋鍋敲擊鞋底,把煙屎敲落,看得譚功達目瞪口呆。
“你們家來人了,快回吧。
”八斤照例咧開厚厚的嘴唇,露齒一笑。
聽說家裡來了人,譚功達渾身打了個冷戰,怔怔地看着八斤出神。
他早已忘了自己在梅城還有一個家!忘了張金芳!忘了拖油瓶的臘寶!忘了臨走前才出生的那個襁褓中的嬰兒……他跟在八斤的身後,一直走到幹涸的湖邊,才想起那孩子名叫端午。
他是端午節時出生的。
張金芳帶着兩個孩子正在廚房裡坐着吃飯,身邊的桌子上擺着一個大大的花布包裹。
臘寶似乎突然就長高了,粗布上衣改做而成的褲子已經吊在身上,露出了一大截小腿。
他張着嘴,嘴裡塞滿了白米飯,正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自己。
張金芳的眼睛被西風吹得紅紅的,也不看他,抱着孩子,把嚼爛的飯吐在湯匙裡,再喂給手中的端午。
譚功達朝母子倆走過去,撥開軍大衣的衣領,用手指彈了彈孩子圓嘟嘟的小臉。
那孩子一下就笑了。
張金芳用胳膊捅了捅他,滿臉不高興地說:“哎哎哎,你先去洗個手好不好?滿手的塵土,小心迷了孩子的眼睛。
”譚功達趕緊撣了撣身上的灰土,走到屋角的水缸邊,舀水洗手,卻聽見張金芳在背後冷笑了一聲,道: “嗬!你一個人在這過得挺美的嘛,怪不得半年多了也不給家裡寫個信,白花花的米飯不說,還有甲魚湯喝。
” 八斤聽張金芳這麼說,趕緊嘿嘿地笑了兩聲,解釋道:“白米飯倒是不假。
這個甲魚湯并不是每天都有的。
你這回來,正趕上我們這兒圍湖造田,湖底的水抽幹了,魚多得吃不完,吃得我和老譚都膩煩了,眼睛鼻子裡邊都是魚。
” 随後他指了指地上的一隻臉盆,又道:“我今天早晨在湖底轉了轉,不一會兒的工夫,就捉了這麼一大盆泥鳅。
晚上我給你們烤泥鳅吃。
”說完,仍是笑眯眯地走了。
譚功達并不急着吃飯,而是從上衣口袋裡夾出一支癟塌塌的煙來,用手捏了捏,點上火。
半年多沒見面,他和張金芳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張金芳的神色看上去也不太對,眼泡都腫了,不像是給風吹的。
臘寶吃完了飯,就蹲在地上,去撥弄那盆子泥鳅去了。
“你怎麼忽然就來了?”譚功達讪讪地說。
張金芳把眼睛一瞪,不耐煩地道:“我不來,都霜降了,你哪來的衣服過冬呀?” 譚功達沒有吱聲。
他的心裡忽然掠過一絲不安:霜降一過,就該立冬了。
也不知道姚佩佩身上有冬衣沒有?問題是,他現在也不能肯定佩佩還在不在臨澤築路。
“大半年了,成天盼星星盼月亮,卻沒見你寄一分錢回來。
就是這次來花家舍的旅費,都還是連生給掏的。
”張金芳微微側過身來,嘴裡數落着。
“我的工資要到年底才發,你又不是不知道!”譚功達說,“你說的那個連生是誰?” “就是我們家隔壁的皮連生呀,他是個殺豬的,你忘啦?” 張金芳告訴他,梅城說不定很快就要撤縣建市了。
“你若是下次回來,說不定連家門都找不到了。
聽說,鶴壁地委的各個機關都要搬到梅城來。
眼下那些大官們正集中在梅城開會呢。
聽說我們住的西津渡胭脂巷一帶,都要搬遷,隻是不知要搬到哪裡去。
” 張金芳的一席話,譚功達似信非信:“這是鄰居間一般的謠傳呢,還是有正式的紅頭文件貼出來?”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是聽皮連生說的。
他成天在外面殺豬,東奔西走的,消息靈通得很。
” “那原來的梅城縣怎麼辦?” “聽說要變成普濟縣。
據說縣機關仍然設在梅城。
領導班子也要大換血,到處都是挖土車。
道路要加寬,大樓要修建,江邊還要建一個全省最大的發電廠。
如今的梅城,整個一個亂啊……我對皮連生說,要是地委和縣委在同一座城裡辦公,上嘴唇和下嘴唇碰到一起,難免不打架。
可皮連生說,那是不要緊的,你沒見過北京有一個黨中央,還有一個北京市嗎?” 又是皮連生。
譚功達聽張金芳張口閉口不離皮連生,眼前就忽然浮現出那個長得五大三粗的殺豬的壯漢來。
不過,他的形象多少有點模糊。
他隻記得這個人每天挑着一個殺豬用的通條,早出晚歸。
各種尖刀、薄刀、撓鈎和刮刨綴在肩上通條的一端,走起路來叮叮當當。
看來,這個皮連生不僅擅長殺豬,對時下的新聞和各種小道消息,也頗為熱衷。
他不由得轉過身去,朝妻子看了一眼。
張金芳的臉不知怎麼一下就紅了。
過了一會兒,譚功達問她,過年怎麼辦:是自己回家過年,還是她帶着孩子到花家舍來? 張金芳道:“你不用回去,我也不來。
” 說完,又擡起手來,擦了擦眼睛。
譚功達心裡一愣,正想說什麼,就看見駝背八斤不知從哪裡拽出一張鋼絲床來,滿腦門都是汗。
他把鋼絲床拖到了廚房裡,對譚功達道:“晚上你們四個人睡一張床太擠了,我就給你們找了一個行軍床來,可以給孩子睡。
另外,我已經替你請了假,今天你就安安心心待在旅社裡,陪陪老婆孩子,下午就别出工了。
”随後,他去水缸邊打了一桶水,用抹布仔仔細細地擦起床來。
張金芳見狀,趕緊将孩子塞給譚功達,自己過去幫忙。
她比以前更胖了,譚功達看見她的腳背鼓鼓囊囊的,似乎随時都要将布鞋的搭袢崩飛。
到了晚上,臘寶累了一天,早早趴在鋼絲床上睡着了。
張金芳和譚功達帶着端午盤腿坐在大床上說話。
兩個人各有各的心思,東一句,西一句,怎麼也說不到一塊去。
駝背八斤特意給他們送來的滿滿一碗紅菱角,在難堪的沉默中,他們連動都沒動一下。
“這房子裡,怎麼有一股焦煳味?”張金芳抱怨道。
說着就從床上跳下來,渾身的肉一陣亂晃,到處聞聞嗅嗅,“是有味!是灰燼的味道,你是不是在房間裡燒過什麼東西?” 譚功達的心裡更亂了。
他看見窗外掉光了葉子的金銀花叢中,藏着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
即便是在晚上,花家舍的村民們都在圍湖造田的工地上挑燈夜戰,他不時可以聽到唧唧喳喳的說話聲,間或還能聽到一兩聲喊号子的聲音。
到了這會兒,佩佩也該睡了吧。
不知道她是不是也在看着這輪秋月。
張金芳依舊坐在他身邊,問他在看什麼,怎麼連一句話也懶得說。
譚功達想了想,隻得開啟金口,喃喃道: “睡吧。
” 随後他就拉滅了床頭的電燈。
到了後半夜,譚功達覺得自己的後背濕漉漉的,原來是張金芳一個人在悄聲地啼哭。
譚功達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月光似乎更亮了。
他捏了捏張金芳那布滿老繭的粗大的手,忽聽得張金芳啜泣道:“老譚,你不會恨我吧?” “恨你?”譚功達還沒完全睡醒,聲音有點大,“我幹嗎要恨你?” “要是我告訴你……”她哭得更厲害了。
譚功達見她撩開帳子,擤了一把鼻涕,并将它抹在床沿上,接着道,“要是我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呢?” 譚功達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轉過身來,小聲道: “是不是那個皮連生?” “咦,你怎麼會知道?”張金芳滿臉狐疑地望着他。
在月光下,她那寬寬的臉龐就像一面鏡子,譚功達從中照見了自己的冷漠。
如果說,他原先對張金芳多少還有點歉疚,現在連這點歉疚都跑沒影了。
嗯,我猜得不錯,他們還真的有事!我早就料到她與殺豬的皮連生之間有什麼事! 張金芳抽抽嗒嗒地說,怪就怪那天中午,她煮湯用的鋁鍋壞了。
鋁鍋上的木柄螺絲松了,把手整個掉了下來。
她就到隔壁去借起子…… “皮連生那狗日的,那天恰好沒有出去殺豬,他姐姐那天也恰巧沒在家。
他躺在一張舊竹床上,聽收音機呢。
我一看那鬼,心裡就是一吓,扭頭正要走,皮連生就從椅子上坐了起來,一臉壞笑地問:‘大嫂有什麼事嗎?’我告訴他鋁鍋的螺絲松了,手柄掉了下來,我想借把起子,把,把,把手柄裝上去。
那鬼東西,眼睛裡就生出精光來,把短褲往下一拉,笑着說:‘大嫂,我這裡倒有一個長柄,要不我現在就替你裝上?’那畜牲,那畜牲一把拽住我,往竹床上一按,那床就塌了。
我一擡頭,看見頭頂的大梁上用鐵鈎吊着一隻豬頭,那豬頭還不時地往我臉上滴着血水呢……” 譚功達靜靜地聽着,半天都沒有說話。
整整一個下午,他腦子裡曾出現過這個情景的無數畫面,可是當它從張金芳的嘴裡說出來,畢竟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張金芳用胳膊碰了碰他,“哎,你,你怎麼一點,一點都不生氣?” “不生氣。
我不生氣。
” 他想找出一兩句話來安慰她,想了半天隻是無力地摸了摸她渾圓的背,忽然冒出一句:“你,你當時是不是很難受?” 誰知他這一說,張金芳哭得更厲害了: “要是難受就好了……” 張金芳忽然緊緊地抱着他,完全不擔心吵醒孩子和樓下的八斤,把頭埋在他懷裡,号啕大哭。
譚功達被張金芳哭得心煩意亂,便拽了拽被頭,蒙住了自己的臉。
好在不是佩佩!那個把佩佩帶到臨澤的卡車司機為什麼對她那麼好?還給她送甘蔗!而且用嘴替她剝去了甘蔗的皮……他會不會就是另一個皮連生?而佩佩對那司機,似乎也頗有好感。
閉上眼睛,他滿腦子都是姚佩佩的身影。
他仿佛看見她躺在臨時搭建在玉米地裡的工棚裡,斜靠在床鋪上,一邊吃甘蔗,一邊對皮連生式的司機傻笑。
那笑容既暧昧,又危險!譚功達的心一點一點地沉下去,再也睡不着了。
張金芳第二天就帶着孩子離開了花家舍。
譚功達一直将他們送到桑園邊的渡口。
桑樹的葉子都落盡了,幾個公社社員戴着手套,在給桑樹剪枝。
船剛剛離開岸邊,張金芳止不住又哭了。
她一手摟着臘寶,一手抱着小端午,三個人都怔怔地看着他。
冷不防船一加速,她差一點沒站穩,在船頭打了一個趔趄。
遠遠地,他聽見張金芳用盡全身的力氣朝他喊道: “譚功達,譚功達,我會給你帶好孩子的。
” 她不叫他老譚,也不叫他功達。
聽她話裡的意思,好像有一點訣别的味道。
譚功達知道,她恐怕一回到梅城,就要搬過去和那姐弟倆同住了,說不定(更有可能)他們早就在一起過了。
譚功達久久地站在岸邊,心裡空落落的。
當他再次擡起頭來,搜索他們母子三人的身影時,那船已經開得遠了,湖面上隻有一個小黑點。
很快,那個小黑點也融入了蘆葦的枯枝敗葉之中,不見了。
張金芳走後沒兩天,從梅城來了兩個身穿灰色制服的辦事員,他們自稱是縣民政科的人民調解員。
他們給他帶來了一份張金芳請人代寫并按了手印的《離婚申請書》。
譚功達接過申請書,看也不看,就要簽字,調解員嚴肅地阻止了他:“我們這次來,并不是要你簽字贊成離婚。
恰恰相反,我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挽救你的婚姻!” “沒有什麼好挽救的,調解員同志,不需要你們費心,我完全同意。
”譚功達很不耐煩地說。
“你這話就不對了,婚姻和家庭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結締組織。
它的和諧與幸福關系到社會的安定、黨和國家的安危,豈能視同兒戲!即便你認為夫妻感情實際上已經完全破裂,我們也要認真地履行每一道調解程序。
在梅城,婦聯的同志們也會同時去做張金芳同志的思想工作。
總而言之,在是否離婚這件事情上,我們希望你采取一種嚴肅而負責任的态度。
我們今天就先談到這兒,三個月之後,我們還會再來的。
” “如果三個月之後我們仍然堅持要離婚呢?” “六個月後還會有第三次。
一直到你們決定不離婚,撤回離婚申請為止。
整個過程要長達三四年,到那個時候,你們如果還要離婚的話,我們就會視具體情形,啟動另外的程序……” 7 除夕的前一天,到了下午,風向偏東,天空昏黃,忽然下起雪來。
大片大片的雪花伴着飕飕的冷風狂飛亂舞起來。
大雪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
譚功達從床上醒來,看見豔陽高照,朝北窗戶外的屋檐下已經挂上了一排冰淩,湖底整個都被積雪覆蓋住了。
工地上的一面面紅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鮮豔,譚功達看見湖底中有七八個人正在挑土,他記得昨天下午公社就宣布放了假,今天怎麼還會有人在那兒上工呢?花家舍的方向隐隐有鼓聲傳來,不過他聽不太真切。
譚功達懶懶地躺在床上,抽着煙,忽然聽得樓下有人叫他。
是小韶。
很快,他就在唧唧喳喳的鳥鳴聲中辨出了她的笑聲。
譚功達穿好衣服,剛走到樓梯口,就聽見駝背八斤嘴裡哼哼唧唧地說道:“左邊左邊,上邊,再下來一點,還要往下,對了,使勁……” 到了樓下一看,譚功達不由得笑了:原來小韶在替八斤撓癢。
他看見八斤雙手扶着牆角,彎着身子,大概是小韶撓着了癢處,舒服得龇牙咧嘴的。
小韶今天穿了一件新棉衣,布底是白色的,卻印有綠色和暗紅色的花點,脖子上卻圍了一條大紅的圍巾,臉色被風吹得紅彤彤的。
看見譚功達下了樓,八斤就開玩笑地對他道:“小韶這孩子,哪裡是為了給我撓癢癢,她分明是對我的駝背感到好奇,忍不住要去摸摸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說完,露出了一口大黃牙。
小韶一聽,忽然就變了臉,假裝生氣地把手抽出來,在他背上捶了一拳,道:“死八斤!你别得了便宜還賣乖!誰稀罕你背上那瘤子?摸上去就像是個圓圓的秃頭腦袋,滑溜溜的,讓人心裡難受死了,呸!” 一老一少在門前鬥着嘴,說笑一通。
譚功達已經刷完牙,洗了臉。
小韶要帶他去參加公社的迎新茶話會,時間定在了上午十點。
由于擔心遲到,八斤催促他們趕緊走,“飯就不必吃了,團拜會上自然有點心、水果,可以充饑。
” 譚功達跟着小韶從向陽旅社裡出來,踩着吱吱直叫的凍雪,朝公社走去。
剛剛上了棧橋,小韶忽然轉過身來,伸出一隻手,在陽光下正反面看了看,對譚功達道: “這個死八斤,死駝子!你看看我這隻手。
” 她說,她早上來通知他開會,看見八斤像頭牛似的,後背頂在牆上蹭癢癢,小韶就開玩笑地問他是不是背上癢,要不要替他抓抓,“本來是開句玩笑,誰知那臭八斤一撅屁股,真的要我替他抓癢!這駝子,一年到頭也不洗個澡,渾身都是油泥。
抓完癢,我的五個手指縫裡都填得滿滿的。
回去得找把小刷子,好好刷它一刷。
” 棧橋上積了一層厚厚的淤雪,讓太陽一曬,又軟又松,踩上去腳底有些打滑。
小韶看見譚功達雙腿打晃,跌跌撞撞,就趕緊回過頭來,攙住了他的一隻胳膊。
這個自然的舉動立即遭來了衆多猜疑和質詢的目光。
他看見正在湖底幹活的那一夥人,都不約而同地停下手裡的活,籠着袖子,朝他們張望。
“公社不是放假了嗎?怎麼還有人幹活?”譚功達的嗓音有些發顫。
他的手碰到了小韶那柔軟光滑的棉襖上,布面涼涼的。
同時他也聞到了她身上淡淡的脂粉香,“他們一定是公社的積極分子,對不對?” “當然不對。
”小韶笑道,“他們是‘黑五類’。
按照公社的規定,他們在節假日期間必須全體出工,接受社員們的監督改造。
” 譚功達點點頭。
一陣咚咚的鑼鼓聲把他的目光吸引到小學的操場上。
那兒出現了一堆扭秧歌的人群,鑼鼓喧天,彩帶飛揚。
幾個年輕人踩着高跷,行走在積雪覆蓋的池塘邊。
譚功達還真的替他們捏着把汗,擔心他們會從高跷上摔下來。
“那是公社的秧歌隊。
就是與你同船來到花家舍的那夥人,他們正在送喜報。
” “什麼人有資格得到喜報?” “勞動模範,先進生産者,一百歲以上的老人,當然還有軍烈屬。
” “那些戴紅袖章的又是什麼人?”譚功達指了指風雨長廊裡坐着的一群人,問道。
“是移風易俗辦公室的。
他們正在例行巡查,大概是走得累了,在廊下歇歇腳。
” 說話間,他們已經從棧橋上下來。
長廊上的積雪早已被人掃得幹幹淨淨,有的地方還灑了爐渣。
譚功達隐隐聞到空氣中有一股肉香味,同時他也聽到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的笃笃笃的剁案闆的聲音。
小韶介紹說,那是公社食堂的廚子正在忙着晚上的年夜飯。
按照花家舍的慣例,全體社員晚上要聚在一起包餃子,集體過年,“我剛才專門去了一次食堂,讓管理員廖明輝去調整了座位表,把你調到了我們的桌子上。
” “幹嗎要去調整座位表?” 小韶調皮地做了個鬼臉,笑道:“在你見到郭從年之前,你暫時歸我管。
” 小韶的這句話讓他心裡很受用。
多麼好的姑娘啊!成天樂呵呵的。
似乎還不知道煩惱為何物!她的無憂無慮與村子裡那些目光呆滞的社員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照!他們走到打谷場的附近,譚功達不禁再次停下了腳步。
他看見有十幾個解放軍戰士正雙手握拳,拳心向上抵在腰間,沿着打谷場在跑步。
鮮豔的帽徽領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怎麼,你們公社竟然還有駐軍?”譚功達轉過身來問她。
“哪兒呀,為了慶祝今年的大豐收,公社專門從部隊請來了這批客人,晚上要進行焰火表演。
”小韶再次呵呵地笑了起來,“像你這樣東瞅西看,一步一停,我們永遠都到不了公社。
” 他們抵達公社的會議室,遲到了足足十五分鐘。
茶話會早就開始了。
會議桌是橢圓形的,正襟危坐的與會者裡外圍了三層。
小韶拉着他坐在靠門的兩個空位上,桌上滿滿地堆着瓜子、花生、糕點和糖果。
小韶知道他沒有吃早飯,剛一坐下,就揪下一隻香蕉,剝了皮,送到他手中。
譚功達接過香蕉,正要吃,忽然看見所有的與會者都表情嚴肅,不苟言笑。
他們手執同樣的紅鉛筆,在會議材料上寫寫畫畫。
譚功達滿臉羞慚地将香蕉放下,也學着他們的樣子,拿起一支鉛筆來,繃着臉,像模像樣地在材料上畫起線來。
正在發言的是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人,風紀扣扣得嚴嚴的,頭發梳向後腦,上衣的口袋裡别着好幾支鋼筆,中山裝外面還披着一件灰黑色的舊呢子大衣。
這人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喜歡重複自己每句話的最後三個字,一看就是個來頭不小的幹部。
他正在做工作報告。
每當他提高嗓門的時候,台下的聽衆就予以配合,爆發出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
譚功達正要通過他的發言内容來辨别他的身份,小韶将一頁會議記錄紙悄悄地推給了譚功達。
譚功達一看,見上面寫有這樣一句話: 怎麼不吃了?我保證香蕉裡并沒有下毒。
這個不經意的舉動立刻在他心裡蕩起了一層波瀾。
他再次想起了姚佩佩。
每次開會,佩佩都要通過寫紙條來與鄰座交談,還不時地會心一笑。
譚功達坐在台上,看得一清二楚。
每次看到她這麼做,心裡都有一股無名火起。
他曾多次嚴厲批評過她,可佩佩依然我行我素,簡直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
沒想到,今天他和小韶居然也幹起了這種把戲!時間又回去了。
沒辦法,真的沒辦法!任何一件事都在暗中指向她。
他把紙條拽過來,在下面寫了這樣一句話: 正在發言的這個人,會不會就是郭從年? 而小韶的回答很快就傳遞到他的手上: 不是。
接下來發言的是一位白發長者。
由于他獲得的掌聲超過了兩分鐘之久,再加上他長髯飄飄,氣度不凡,掌聲一停,譚功達趕緊在紙上寫下了這樣幾個字: 這個人是不是? 這一次小韶的回答則要詳細得多: 也不是。
此人名叫甫向高,是中心小學的校長。
你朝窗口的方向看,那裡有一個座位是空着的,挨着取暖用的火爐。
譚功達使勁地側了側身體,從一個戴鴨舌帽的高個子身邊看過去,果然發現裡邊有一個座位空着。
很明顯,這個位置是為一位特别的人預留的,很有可能就是郭從年。
因為他的椅子比别人要大許多,帶着寬大的扶手和頸墊,座位前還放着一簇盛開着臘梅的花叢。
三隻擴音器的話筒并排放着,每隻話筒上一律蒙着紅綢布。
這個人并未到場,可他的桌前照例放着白瓷茶杯、鉛筆和一疊會議材料。
郭從年雖然沒有到會,但譚功達卻隐約感覺到他依然在場:坐椅和擺設就像一雙無聲的眼睛,正在掃視整個會場,這個并不在場的人物依然在聽取每一個部門的負責人所做的報告。
既然郭從年始終作為一個神秘的象征人物,在指揮着花家舍的一切,這樣的布置顯然另有一番深意。
随後,譚功達觀察到了一個令他十分震驚的舉動:穿梭于與會者之間的女服務員(她們穿戴統一的服裝,戴着白手套,挂着統一的服務标志),每隔十幾分鐘就要去那個空位上更換一次茶杯中的茶水。
既然郭從年并未出席今天的茶話會,她們為什麼還要給他更換茶水呢?這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譚功達百思不得其解。
好不容易挨到會議結束,在公社大院外刺目的陽光下,他立即向小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那是因為郭從年随時都會出現。
”小韶說,“他到底會
我看見他原先黝黑發亮的皮鞋好久沒有擦了,而且一隻鞋的鞋帶已經松了,可他沒有發覺。
坐在美吉奧餐廳的面包房裡,坐在漂亮的松枝和彩帶搭成的巨大的拱門裡,我很快就把那份冰淇淋吃完了,爸爸呆呆地看着我,笑了一下,說:“小菊,你想不想再吃一份?”我趕緊點點頭。
爸爸就朝面包房的侍者勾了勾手,又買了兩份。
一份在面包店裡吃完,一份帶回家。
我現在早已忘了冰淇淋是什麼滋味了,可我還記得爸爸的手。
它是那麼大,那麼溫暖! 你恐怕也記不得了,我到縣裡上班的第一個周末,正碰上單位聚餐。
錢大鈞多喝了幾杯酒,就起哄說讓我叫你一聲幹爹。
我原以為你一定會發火的,可你并沒有發火。
我記得你當時沒有點頭,也沒有表示反對,隻是端着酒杯看着我笑。
我當時想,要是我真的叫一聲這個人爸爸,他大概也不會十分的生氣吧。
這個小小的秘密被我藏着掖着,多少年來也沒有叫出口,漸漸地它真的就成了一個秘密。
直到有一天,這個秘密被另外一個更加瘋狂的秘密所取代…… 唉,真是異想天開!開始的時候,我并沒有察覺。
可當我意識到它的存在,自己也吓了一跳,這個秘密就像一塊糖,含在嘴裡,時間一長,它自己就化了。
你還記得幾年前那個下着大雨的下午嗎?雨到下班時還沒有停,我們都沒有帶傘,被大雨困在了辦公室裡,窗戶玻璃上的洩水像一張哭泣的臉,我們有好一陣子找不到話說。
後來你忽然問我,将來有什麼理想,有什麼打算,我開玩笑地回答說,我想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去隐居,你抽着煙——那包煙還是我抽剩下的,兩毛五分錢一包的大生産。
你抽着煙,笑着問我:“你又沒有犯罪,幹嗎要逃呢?”我當時想都沒想,就反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沒有犯罪?你怎麼知道我将來就不會犯罪?”現在想起來,這句話真是一語成谶!我常常一覺醒來還會夢見這個傍晚,夢見我用一種未蔔先知的口吻斷然對你說:“你怎麼知道我将來不會犯罪?”後來天就黑下來了。
辦公室裡沒有什麼人。
我當時心裡真的就盼望着這場雨不要停,永遠不要停!一直湖天海地地下下去。
假如那場雨一直下個不停,你會怎麼辦?我們會不會在辦公室過夜? 我現在閉上眼睛,就能記起那雨的味道、雨剛下時塵土的味道、香煙的焦煳味,還有桌上那盆墨蘭殘存的香氣……還記得你跟我說過的話嗎?你讓我什麼時候去小島隐居前,跟你說一聲,你說要跟我一塊去。
你還說……唉,還提這些事情幹什麼?你當然可以辯解說,你當時在開玩笑,随便說着玩的。
你大概是看着我傻,忽然變出個主意來捉弄我一下,然後心裡偷偷地笑,是不是這樣?那些話,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現在都在黑暗中閃着亮光,就像水庫下面的捕蟹燈,閃閃爍爍。
那些話你說過之後,就抛到了九霄雲外,隻有我這樣的傻瓜才會拿它當了真,從那些離開嘴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字句中去尋找什麼憑信……十月十七日 以上的部分是半個多月前寫的。
昨天我已經被一輛裝石頭的解放牌大卡車帶到了一百多公裡外的臨澤。
這個地方正在築路。
工地上到處都是螞蟻一樣的築路大軍,他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簡直亂成了一鍋粥。
帶我來的卡車司機把我介紹給工地的一個負責人,我就很輕易地混入了築路者的隊伍之中,并得到了一份工作。
據說,這條公路将來要作為打仗時飛機的備降跑道,因此路基築得又寬又厚。
我的工作是砸石頭。
别人先将從采石場運來的大石頭用打鐵的大榔頭将它砸碎,我們這些老弱病殘再将這些石頭敲成鋪路的石子。
晚上,我們二十多個工人擠在一個窩棚裡,除了三四個女的之外,其餘的全是男的。
彼此之間都不認得。
我剛敲了一天石頭,兩個手的虎口就被震裂了,秋風一吹,沙沙地疼,連筆都握不住。
我睡覺的地方原先是一塊玉米地。
床頭長着一棵瘦弱的玉米,四周圍着塑料布。
可有電燈,我可以坐在床鋪上給你寫信。
這個地方前不着村後不巴店,不知道哪兒才有郵局。
到了十一月,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
成群的大雁向南飛去,嘎嘎地叫着,叫得人的心都揪起來了。
不過,我還真的有點喜歡這個地方。
深秋的時候,天很藍,白雲很厚,到處都是成熟的玉米。
在工地上幹活的人,彼此之間都不知道對方的來曆,也沒人打聽,在奔命的路上,我還是第一次感到這麼安心。
盡管指揮部的高音喇叭天天都在廣播,說要搶在十二月底之前通車,可我希望這條路永遠也修不完。
這樣,我就可以在這裡合法地一直住到死。
剛才,那個帶我來臨澤的卡車司機又來了。
他說他來看看我,一貓腰就進了工棚,直奔我的床前。
他用滿是油污的手遞給我一根甘蔗。
我笑着對他說:“我這兒沒有刀,這甘蔗怎麼吃呢?”他也笑了笑,說:“那好辦。
”一把把甘蔗拿過去,用牙齒将皮一片片地撕下來,然後再遞給我。
吃甘蔗的時候,我順便問他這附近有沒有郵局。
他說:“你是不是要寄信?這樣吧,你把信交給我,我在去采石場的路上,幫你寄掉。
”他還開玩笑地說,如果路不遠,他甚至可以開車直接把信送過去。
我到底沒敢把信交給他。
他的眉眼、身材、說話的語氣,怎麼看都有點像我們縣上的司機小王。
對了,那天晚上,我殺人之後,先是跑到了甘露亭附近的一大片甘薯地裡,把沾上血的衣服脫掉,在水渠邊坐了半天。
我本能地想找個地方躲一躲,或是找個人商量一下,想來想去就想到了小王。
有一年元旦,我們一幫人去過他的單人宿舍包餃子,我知道他住哪兒。
我一路狂奔着,找到了他的家,渾身發抖地敲了門。
他穿着紅背心花短褲,起來開了門,揉了揉眼睛,一看到我,頓時來了精神,嬉皮笑臉地對我又拉又扯,滿嘴瘋話。
他一邊讓我鑽到他的被子裡去暖和暖和,一邊問我出了什麼事,怎麼披頭散發的,看上去像個女鬼。
當時天快要亮了,我沒有時間跟他磨嘴皮子,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我殺了人,能不能在他那兒先躲一躲。
他還以為我在開玩笑,可當他從上到下又把我細細地打量一遍之後,他的笑容就像冷豬油一般在嘴唇上凝結住了。
他的小眼珠也不會動了。
他穿着短褲背心,坐在床上發抖,就像打擺子似的,那張鐵絲床被他抖得當當作響。
經我這一吓,他又開始亂用成語了。
他是個小胖子,我第一次知道他的胸脯上居然有那麼多的肥膘,像個女人似的。
那肥膘也一嘟噜一嘟噜地在顫抖,嘴裡狗屁不通地嘀咕道:“難以費解,難以費解,簡直令人難以費解!” 接下來,他基本上像個傻子。
我說什麼,他就重複什麼,就像是個回音壁似的。
我說,你大概不會去報案吧?他就說,報案!報案!我說,你能不能先去打盆水,讓我洗一洗?他就說,打盆水!打盆水!我說,你有什麼幹淨的平常不穿的舊衣服,讓我對付着穿一下。
他說,舊衣服!啊,舊衣服!我當時真的給他氣急了,沖着他大叫起來:“你他媽的别抖了!”他說,“噢,不抖不抖。
你剛才說什麼?”我當時有一個預感,要是我再在他那裡多待幾分鐘,等這小子回過神來,我八成就走不脫了。
他一定會下樓報案的。
我就故意問他:“你總不至于會逼我去自首吧?”小王說:“自首自首,理應自首。
桑榆已逝,東隅未晚。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簡直令人哭笑不得。
從小王家出來,我看見天邊的樹梢上空,曙河已開,天眼看就要亮了。
我哭着,在空蕩蕩的馬路上橫沖直撞。
心裡忽然想到,要是我剛才跑到你家去,你會怎麼對待我?我完全不敢想下去了。
直到現在,我有時仍不免會這樣想,當我的這些信落到你的手裡,你會不會把它交給公安局去請功,讓全副武裝的公安人員來抓我?會不會?你被免了職,正需要立功贖罪的機會,以便東山再起。
要是真的這樣的話,我也認了,死在你的手裡,我也心甘情願。
一個沒有任何留戀的世界,我即便活到一百歲,又有什麼用?佩。
十月三十一日 ………… 6 花家舍雖有幾分雲遮霧罩般的神秘,可在譚功達看來,這裡的一切都是好的。
他很難想象一個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還會有什麼煩惱。
譚功達在這裡待的時間越久,對花家舍的欽佩與留戀也越來越深。
看起來,那個三十八軍出身的郭從年簡直就是天才!隻可惜這個人躲着不肯見人。
一開始,譚功達還抱着一絲僥幸心理,四處打聽他的行蹤。
後來,一個放學回家的兒童團員告訴他,在花家舍,每個人都是郭從年。
仔細一想,這話還挺耐人尋味的。
在譚功達的強烈要求下,他終于獲得了正式的勞動許可——他被編入第七生産大隊第二生産小組。
當然,這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勞動組織,具體從事什麼工作,是十分自由而随機的。
幾個月來,他學會了給桑蠶打草龍;乘着小船,去池塘裡夾塘泥;培植浮萍和水花生;維修公社缫絲場的蒸汽鍋,割稻、犁地、揚麥,樣樣在行。
甚至,他還報名參加了田間地頭巡回文藝表演隊,學會了在當地頗為流行的文藝表演形式——三句半。
那首三句半,是用來讴歌花家舍一個名叫春雨的女赤腳醫生的,題目叫做“赤腳醫生向陽花”。
他負責說最後的半句,并敲鑼。
可是,他的夜晚是愁苦和哀戚的。
看着牆上那張地圖,想象姚佩佩的行蹤所鋪展的泥濘而崎岖的道路,有時他整夜整夜地無法入眠。
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那是一條被種種陽光下的事物所遮蓋住的幽僻的道路——我們每天都走在這條道路上,卻渾然不覺。
他一度異想天開地打算從花家舍消失,趕往幾百公裡外的臨澤,與姚佩佩見上一面。
他甚至幻想着與她一起流亡,從此踏上那條用求乞鋪成的不歸路。
當然,他也隻是想想罷了。
随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瘋狂的反悔、自責、羞愧和恐懼,以及種種難以名狀的自我折磨。
為了驅散夜晚瀕臨崩潰的瘋狂和分裂,白天他更加賣力地幹活。
由于表現優異,有一天,花家舍的有線廣播員竟然播出了一篇贊揚他的通訊稿,那是用快闆書的形式完成的,标題就叫做“誇一誇我們的巡視員”。
清晨或黃昏,當譚功達扛着一把鐵鍁,在田間地頭瞎轉悠的時候,遠遠一望,簡直就是花家舍土生土長的莊稼漢。
這天上午,譚功達和幾個包着白頭巾的老太太正在打谷場上用連枷打黃豆,看見駝背八斤像個金龜子似的,通過棧橋朝這邊走來。
他走得很快。
八斤好不容易爬到打谷場上,汗流浃背,喘息未定,可他居然還能以金雞獨立的方式,用煙袋鍋敲擊鞋底,把煙屎敲落,看得譚功達目瞪口呆。
“你們家來人了,快回吧。
”八斤照例咧開厚厚的嘴唇,露齒一笑。
聽說家裡來了人,譚功達渾身打了個冷戰,怔怔地看着八斤出神。
他早已忘了自己在梅城還有一個家!忘了張金芳!忘了拖油瓶的臘寶!忘了臨走前才出生的那個襁褓中的嬰兒……他跟在八斤的身後,一直走到幹涸的湖邊,才想起那孩子名叫端午。
他是端午節時出生的。
張金芳帶着兩個孩子正在廚房裡坐着吃飯,身邊的桌子上擺着一個大大的花布包裹。
臘寶似乎突然就長高了,粗布上衣改做而成的褲子已經吊在身上,露出了一大截小腿。
他張着嘴,嘴裡塞滿了白米飯,正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自己。
張金芳的眼睛被西風吹得紅紅的,也不看他,抱着孩子,把嚼爛的飯吐在湯匙裡,再喂給手中的端午。
譚功達朝母子倆走過去,撥開軍大衣的衣領,用手指彈了彈孩子圓嘟嘟的小臉。
那孩子一下就笑了。
張金芳用胳膊捅了捅他,滿臉不高興地說:“哎哎哎,你先去洗個手好不好?滿手的塵土,小心迷了孩子的眼睛。
”譚功達趕緊撣了撣身上的灰土,走到屋角的水缸邊,舀水洗手,卻聽見張金芳在背後冷笑了一聲,道: “嗬!你一個人在這過得挺美的嘛,怪不得半年多了也不給家裡寫個信,白花花的米飯不說,還有甲魚湯喝。
” 八斤聽張金芳這麼說,趕緊嘿嘿地笑了兩聲,解釋道:“白米飯倒是不假。
這個甲魚湯并不是每天都有的。
你這回來,正趕上我們這兒圍湖造田,湖底的水抽幹了,魚多得吃不完,吃得我和老譚都膩煩了,眼睛鼻子裡邊都是魚。
” 随後他指了指地上的一隻臉盆,又道:“我今天早晨在湖底轉了轉,不一會兒的工夫,就捉了這麼一大盆泥鳅。
晚上我給你們烤泥鳅吃。
”說完,仍是笑眯眯地走了。
譚功達并不急着吃飯,而是從上衣口袋裡夾出一支癟塌塌的煙來,用手捏了捏,點上火。
半年多沒見面,他和張金芳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張金芳的神色看上去也不太對,眼泡都腫了,不像是給風吹的。
臘寶吃完了飯,就蹲在地上,去撥弄那盆子泥鳅去了。
“你怎麼忽然就來了?”譚功達讪讪地說。
張金芳把眼睛一瞪,不耐煩地道:“我不來,都霜降了,你哪來的衣服過冬呀?” 譚功達沒有吱聲。
他的心裡忽然掠過一絲不安:霜降一過,就該立冬了。
也不知道姚佩佩身上有冬衣沒有?問題是,他現在也不能肯定佩佩還在不在臨澤築路。
“大半年了,成天盼星星盼月亮,卻沒見你寄一分錢回來。
就是這次來花家舍的旅費,都還是連生給掏的。
”張金芳微微側過身來,嘴裡數落着。
“我的工資要到年底才發,你又不是不知道!”譚功達說,“你說的那個連生是誰?” “就是我們家隔壁的皮連生呀,他是個殺豬的,你忘啦?” 張金芳告訴他,梅城說不定很快就要撤縣建市了。
“你若是下次回來,說不定連家門都找不到了。
聽說,鶴壁地委的各個機關都要搬到梅城來。
眼下那些大官們正集中在梅城開會呢。
聽說我們住的西津渡胭脂巷一帶,都要搬遷,隻是不知要搬到哪裡去。
” 張金芳的一席話,譚功達似信非信:“這是鄰居間一般的謠傳呢,還是有正式的紅頭文件貼出來?”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是聽皮連生說的。
他成天在外面殺豬,東奔西走的,消息靈通得很。
” “那原來的梅城縣怎麼辦?” “聽說要變成普濟縣。
據說縣機關仍然設在梅城。
領導班子也要大換血,到處都是挖土車。
道路要加寬,大樓要修建,江邊還要建一個全省最大的發電廠。
如今的梅城,整個一個亂啊……我對皮連生說,要是地委和縣委在同一座城裡辦公,上嘴唇和下嘴唇碰到一起,難免不打架。
可皮連生說,那是不要緊的,你沒見過北京有一個黨中央,還有一個北京市嗎?” 又是皮連生。
譚功達聽張金芳張口閉口不離皮連生,眼前就忽然浮現出那個長得五大三粗的殺豬的壯漢來。
不過,他的形象多少有點模糊。
他隻記得這個人每天挑着一個殺豬用的通條,早出晚歸。
各種尖刀、薄刀、撓鈎和刮刨綴在肩上通條的一端,走起路來叮叮當當。
看來,這個皮連生不僅擅長殺豬,對時下的新聞和各種小道消息,也頗為熱衷。
他不由得轉過身去,朝妻子看了一眼。
張金芳的臉不知怎麼一下就紅了。
過了一會兒,譚功達問她,過年怎麼辦:是自己回家過年,還是她帶着孩子到花家舍來? 張金芳道:“你不用回去,我也不來。
” 說完,又擡起手來,擦了擦眼睛。
譚功達心裡一愣,正想說什麼,就看見駝背八斤不知從哪裡拽出一張鋼絲床來,滿腦門都是汗。
他把鋼絲床拖到了廚房裡,對譚功達道:“晚上你們四個人睡一張床太擠了,我就給你們找了一個行軍床來,可以給孩子睡。
另外,我已經替你請了假,今天你就安安心心待在旅社裡,陪陪老婆孩子,下午就别出工了。
”随後,他去水缸邊打了一桶水,用抹布仔仔細細地擦起床來。
張金芳見狀,趕緊将孩子塞給譚功達,自己過去幫忙。
她比以前更胖了,譚功達看見她的腳背鼓鼓囊囊的,似乎随時都要将布鞋的搭袢崩飛。
到了晚上,臘寶累了一天,早早趴在鋼絲床上睡着了。
張金芳和譚功達帶着端午盤腿坐在大床上說話。
兩個人各有各的心思,東一句,西一句,怎麼也說不到一塊去。
駝背八斤特意給他們送來的滿滿一碗紅菱角,在難堪的沉默中,他們連動都沒動一下。
“這房子裡,怎麼有一股焦煳味?”張金芳抱怨道。
說着就從床上跳下來,渾身的肉一陣亂晃,到處聞聞嗅嗅,“是有味!是灰燼的味道,你是不是在房間裡燒過什麼東西?” 譚功達的心裡更亂了。
他看見窗外掉光了葉子的金銀花叢中,藏着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
即便是在晚上,花家舍的村民們都在圍湖造田的工地上挑燈夜戰,他不時可以聽到唧唧喳喳的說話聲,間或還能聽到一兩聲喊号子的聲音。
到了這會兒,佩佩也該睡了吧。
不知道她是不是也在看着這輪秋月。
張金芳依舊坐在他身邊,問他在看什麼,怎麼連一句話也懶得說。
譚功達想了想,隻得開啟金口,喃喃道: “睡吧。
” 随後他就拉滅了床頭的電燈。
到了後半夜,譚功達覺得自己的後背濕漉漉的,原來是張金芳一個人在悄聲地啼哭。
譚功達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月光似乎更亮了。
他捏了捏張金芳那布滿老繭的粗大的手,忽聽得張金芳啜泣道:“老譚,你不會恨我吧?” “恨你?”譚功達還沒完全睡醒,聲音有點大,“我幹嗎要恨你?” “要是我告訴你……”她哭得更厲害了。
譚功達見她撩開帳子,擤了一把鼻涕,并将它抹在床沿上,接着道,“要是我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呢?” 譚功達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轉過身來,小聲道: “是不是那個皮連生?” “咦,你怎麼會知道?”張金芳滿臉狐疑地望着他。
在月光下,她那寬寬的臉龐就像一面鏡子,譚功達從中照見了自己的冷漠。
如果說,他原先對張金芳多少還有點歉疚,現在連這點歉疚都跑沒影了。
嗯,我猜得不錯,他們還真的有事!我早就料到她與殺豬的皮連生之間有什麼事! 張金芳抽抽嗒嗒地說,怪就怪那天中午,她煮湯用的鋁鍋壞了。
鋁鍋上的木柄螺絲松了,把手整個掉了下來。
她就到隔壁去借起子…… “皮連生那狗日的,那天恰好沒有出去殺豬,他姐姐那天也恰巧沒在家。
他躺在一張舊竹床上,聽收音機呢。
我一看那鬼,心裡就是一吓,扭頭正要走,皮連生就從椅子上坐了起來,一臉壞笑地問:‘大嫂有什麼事嗎?’我告訴他鋁鍋的螺絲松了,手柄掉了下來,我想借把起子,把,把,把手柄裝上去。
那鬼東西,眼睛裡就生出精光來,把短褲往下一拉,笑着說:‘大嫂,我這裡倒有一個長柄,要不我現在就替你裝上?’那畜牲,那畜牲一把拽住我,往竹床上一按,那床就塌了。
我一擡頭,看見頭頂的大梁上用鐵鈎吊着一隻豬頭,那豬頭還不時地往我臉上滴着血水呢……” 譚功達靜靜地聽着,半天都沒有說話。
整整一個下午,他腦子裡曾出現過這個情景的無數畫面,可是當它從張金芳的嘴裡說出來,畢竟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張金芳用胳膊碰了碰他,“哎,你,你怎麼一點,一點都不生氣?” “不生氣。
我不生氣。
” 他想找出一兩句話來安慰她,想了半天隻是無力地摸了摸她渾圓的背,忽然冒出一句:“你,你當時是不是很難受?” 誰知他這一說,張金芳哭得更厲害了: “要是難受就好了……” 張金芳忽然緊緊地抱着他,完全不擔心吵醒孩子和樓下的八斤,把頭埋在他懷裡,号啕大哭。
譚功達被張金芳哭得心煩意亂,便拽了拽被頭,蒙住了自己的臉。
好在不是佩佩!那個把佩佩帶到臨澤的卡車司機為什麼對她那麼好?還給她送甘蔗!而且用嘴替她剝去了甘蔗的皮……他會不會就是另一個皮連生?而佩佩對那司機,似乎也頗有好感。
閉上眼睛,他滿腦子都是姚佩佩的身影。
他仿佛看見她躺在臨時搭建在玉米地裡的工棚裡,斜靠在床鋪上,一邊吃甘蔗,一邊對皮連生式的司機傻笑。
那笑容既暧昧,又危險!譚功達的心一點一點地沉下去,再也睡不着了。
張金芳第二天就帶着孩子離開了花家舍。
譚功達一直将他們送到桑園邊的渡口。
桑樹的葉子都落盡了,幾個公社社員戴着手套,在給桑樹剪枝。
船剛剛離開岸邊,張金芳止不住又哭了。
她一手摟着臘寶,一手抱着小端午,三個人都怔怔地看着他。
冷不防船一加速,她差一點沒站穩,在船頭打了一個趔趄。
遠遠地,他聽見張金芳用盡全身的力氣朝他喊道: “譚功達,譚功達,我會給你帶好孩子的。
” 她不叫他老譚,也不叫他功達。
聽她話裡的意思,好像有一點訣别的味道。
譚功達知道,她恐怕一回到梅城,就要搬過去和那姐弟倆同住了,說不定(更有可能)他們早就在一起過了。
譚功達久久地站在岸邊,心裡空落落的。
當他再次擡起頭來,搜索他們母子三人的身影時,那船已經開得遠了,湖面上隻有一個小黑點。
很快,那個小黑點也融入了蘆葦的枯枝敗葉之中,不見了。
張金芳走後沒兩天,從梅城來了兩個身穿灰色制服的辦事員,他們自稱是縣民政科的人民調解員。
他們給他帶來了一份張金芳請人代寫并按了手印的《離婚申請書》。
譚功達接過申請書,看也不看,就要簽字,調解員嚴肅地阻止了他:“我們這次來,并不是要你簽字贊成離婚。
恰恰相反,我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挽救你的婚姻!” “沒有什麼好挽救的,調解員同志,不需要你們費心,我完全同意。
”譚功達很不耐煩地說。
“你這話就不對了,婚姻和家庭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結締組織。
它的和諧與幸福關系到社會的安定、黨和國家的安危,豈能視同兒戲!即便你認為夫妻感情實際上已經完全破裂,我們也要認真地履行每一道調解程序。
在梅城,婦聯的同志們也會同時去做張金芳同志的思想工作。
總而言之,在是否離婚這件事情上,我們希望你采取一種嚴肅而負責任的态度。
我們今天就先談到這兒,三個月之後,我們還會再來的。
” “如果三個月之後我們仍然堅持要離婚呢?” “六個月後還會有第三次。
一直到你們決定不離婚,撤回離婚申請為止。
整個過程要長達三四年,到那個時候,你們如果還要離婚的話,我們就會視具體情形,啟動另外的程序……” 7 除夕的前一天,到了下午,風向偏東,天空昏黃,忽然下起雪來。
大片大片的雪花伴着飕飕的冷風狂飛亂舞起來。
大雪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
譚功達從床上醒來,看見豔陽高照,朝北窗戶外的屋檐下已經挂上了一排冰淩,湖底整個都被積雪覆蓋住了。
工地上的一面面紅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鮮豔,譚功達看見湖底中有七八個人正在挑土,他記得昨天下午公社就宣布放了假,今天怎麼還會有人在那兒上工呢?花家舍的方向隐隐有鼓聲傳來,不過他聽不太真切。
譚功達懶懶地躺在床上,抽着煙,忽然聽得樓下有人叫他。
是小韶。
很快,他就在唧唧喳喳的鳥鳴聲中辨出了她的笑聲。
譚功達穿好衣服,剛走到樓梯口,就聽見駝背八斤嘴裡哼哼唧唧地說道:“左邊左邊,上邊,再下來一點,還要往下,對了,使勁……” 到了樓下一看,譚功達不由得笑了:原來小韶在替八斤撓癢。
他看見八斤雙手扶着牆角,彎着身子,大概是小韶撓着了癢處,舒服得龇牙咧嘴的。
小韶今天穿了一件新棉衣,布底是白色的,卻印有綠色和暗紅色的花點,脖子上卻圍了一條大紅的圍巾,臉色被風吹得紅彤彤的。
看見譚功達下了樓,八斤就開玩笑地對他道:“小韶這孩子,哪裡是為了給我撓癢癢,她分明是對我的駝背感到好奇,忍不住要去摸摸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說完,露出了一口大黃牙。
小韶一聽,忽然就變了臉,假裝生氣地把手抽出來,在他背上捶了一拳,道:“死八斤!你别得了便宜還賣乖!誰稀罕你背上那瘤子?摸上去就像是個圓圓的秃頭腦袋,滑溜溜的,讓人心裡難受死了,呸!” 一老一少在門前鬥着嘴,說笑一通。
譚功達已經刷完牙,洗了臉。
小韶要帶他去參加公社的迎新茶話會,時間定在了上午十點。
由于擔心遲到,八斤催促他們趕緊走,“飯就不必吃了,團拜會上自然有點心、水果,可以充饑。
” 譚功達跟着小韶從向陽旅社裡出來,踩着吱吱直叫的凍雪,朝公社走去。
剛剛上了棧橋,小韶忽然轉過身來,伸出一隻手,在陽光下正反面看了看,對譚功達道: “這個死八斤,死駝子!你看看我這隻手。
” 她說,她早上來通知他開會,看見八斤像頭牛似的,後背頂在牆上蹭癢癢,小韶就開玩笑地問他是不是背上癢,要不要替他抓抓,“本來是開句玩笑,誰知那臭八斤一撅屁股,真的要我替他抓癢!這駝子,一年到頭也不洗個澡,渾身都是油泥。
抓完癢,我的五個手指縫裡都填得滿滿的。
回去得找把小刷子,好好刷它一刷。
” 棧橋上積了一層厚厚的淤雪,讓太陽一曬,又軟又松,踩上去腳底有些打滑。
小韶看見譚功達雙腿打晃,跌跌撞撞,就趕緊回過頭來,攙住了他的一隻胳膊。
這個自然的舉動立即遭來了衆多猜疑和質詢的目光。
他看見正在湖底幹活的那一夥人,都不約而同地停下手裡的活,籠着袖子,朝他們張望。
“公社不是放假了嗎?怎麼還有人幹活?”譚功達的嗓音有些發顫。
他的手碰到了小韶那柔軟光滑的棉襖上,布面涼涼的。
同時他也聞到了她身上淡淡的脂粉香,“他們一定是公社的積極分子,對不對?” “當然不對。
”小韶笑道,“他們是‘黑五類’。
按照公社的規定,他們在節假日期間必須全體出工,接受社員們的監督改造。
” 譚功達點點頭。
一陣咚咚的鑼鼓聲把他的目光吸引到小學的操場上。
那兒出現了一堆扭秧歌的人群,鑼鼓喧天,彩帶飛揚。
幾個年輕人踩着高跷,行走在積雪覆蓋的池塘邊。
譚功達還真的替他們捏着把汗,擔心他們會從高跷上摔下來。
“那是公社的秧歌隊。
就是與你同船來到花家舍的那夥人,他們正在送喜報。
” “什麼人有資格得到喜報?” “勞動模範,先進生産者,一百歲以上的老人,當然還有軍烈屬。
” “那些戴紅袖章的又是什麼人?”譚功達指了指風雨長廊裡坐着的一群人,問道。
“是移風易俗辦公室的。
他們正在例行巡查,大概是走得累了,在廊下歇歇腳。
” 說話間,他們已經從棧橋上下來。
長廊上的積雪早已被人掃得幹幹淨淨,有的地方還灑了爐渣。
譚功達隐隐聞到空氣中有一股肉香味,同時他也聽到不知從什麼地方傳來的笃笃笃的剁案闆的聲音。
小韶介紹說,那是公社食堂的廚子正在忙着晚上的年夜飯。
按照花家舍的慣例,全體社員晚上要聚在一起包餃子,集體過年,“我剛才專門去了一次食堂,讓管理員廖明輝去調整了座位表,把你調到了我們的桌子上。
” “幹嗎要去調整座位表?” 小韶調皮地做了個鬼臉,笑道:“在你見到郭從年之前,你暫時歸我管。
” 小韶的這句話讓他心裡很受用。
多麼好的姑娘啊!成天樂呵呵的。
似乎還不知道煩惱為何物!她的無憂無慮與村子裡那些目光呆滞的社員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照!他們走到打谷場的附近,譚功達不禁再次停下了腳步。
他看見有十幾個解放軍戰士正雙手握拳,拳心向上抵在腰間,沿着打谷場在跑步。
鮮豔的帽徽領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怎麼,你們公社竟然還有駐軍?”譚功達轉過身來問她。
“哪兒呀,為了慶祝今年的大豐收,公社專門從部隊請來了這批客人,晚上要進行焰火表演。
”小韶再次呵呵地笑了起來,“像你這樣東瞅西看,一步一停,我們永遠都到不了公社。
” 他們抵達公社的會議室,遲到了足足十五分鐘。
茶話會早就開始了。
會議桌是橢圓形的,正襟危坐的與會者裡外圍了三層。
小韶拉着他坐在靠門的兩個空位上,桌上滿滿地堆着瓜子、花生、糕點和糖果。
小韶知道他沒有吃早飯,剛一坐下,就揪下一隻香蕉,剝了皮,送到他手中。
譚功達接過香蕉,正要吃,忽然看見所有的與會者都表情嚴肅,不苟言笑。
他們手執同樣的紅鉛筆,在會議材料上寫寫畫畫。
譚功達滿臉羞慚地将香蕉放下,也學着他們的樣子,拿起一支鉛筆來,繃着臉,像模像樣地在材料上畫起線來。
正在發言的是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人,風紀扣扣得嚴嚴的,頭發梳向後腦,上衣的口袋裡别着好幾支鋼筆,中山裝外面還披着一件灰黑色的舊呢子大衣。
這人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喜歡重複自己每句話的最後三個字,一看就是個來頭不小的幹部。
他正在做工作報告。
每當他提高嗓門的時候,台下的聽衆就予以配合,爆發出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
譚功達正要通過他的發言内容來辨别他的身份,小韶将一頁會議記錄紙悄悄地推給了譚功達。
譚功達一看,見上面寫有這樣一句話: 怎麼不吃了?我保證香蕉裡并沒有下毒。
這個不經意的舉動立刻在他心裡蕩起了一層波瀾。
他再次想起了姚佩佩。
每次開會,佩佩都要通過寫紙條來與鄰座交談,還不時地會心一笑。
譚功達坐在台上,看得一清二楚。
每次看到她這麼做,心裡都有一股無名火起。
他曾多次嚴厲批評過她,可佩佩依然我行我素,簡直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
沒想到,今天他和小韶居然也幹起了這種把戲!時間又回去了。
沒辦法,真的沒辦法!任何一件事都在暗中指向她。
他把紙條拽過來,在下面寫了這樣一句話: 正在發言的這個人,會不會就是郭從年? 而小韶的回答很快就傳遞到他的手上: 不是。
接下來發言的是一位白發長者。
由于他獲得的掌聲超過了兩分鐘之久,再加上他長髯飄飄,氣度不凡,掌聲一停,譚功達趕緊在紙上寫下了這樣幾個字: 這個人是不是? 這一次小韶的回答則要詳細得多: 也不是。
此人名叫甫向高,是中心小學的校長。
你朝窗口的方向看,那裡有一個座位是空着的,挨着取暖用的火爐。
譚功達使勁地側了側身體,從一個戴鴨舌帽的高個子身邊看過去,果然發現裡邊有一個座位空着。
很明顯,這個位置是為一位特别的人預留的,很有可能就是郭從年。
因為他的椅子比别人要大許多,帶着寬大的扶手和頸墊,座位前還放着一簇盛開着臘梅的花叢。
三隻擴音器的話筒并排放着,每隻話筒上一律蒙着紅綢布。
這個人并未到場,可他的桌前照例放着白瓷茶杯、鉛筆和一疊會議材料。
郭從年雖然沒有到會,但譚功達卻隐約感覺到他依然在場:坐椅和擺設就像一雙無聲的眼睛,正在掃視整個會場,這個并不在場的人物依然在聽取每一個部門的負責人所做的報告。
既然郭從年始終作為一個神秘的象征人物,在指揮着花家舍的一切,這樣的布置顯然另有一番深意。
随後,譚功達觀察到了一個令他十分震驚的舉動:穿梭于與會者之間的女服務員(她們穿戴統一的服裝,戴着白手套,挂着統一的服務标志),每隔十幾分鐘就要去那個空位上更換一次茶杯中的茶水。
既然郭從年并未出席今天的茶話會,她們為什麼還要給他更換茶水呢?這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譚功達百思不得其解。
好不容易挨到會議結束,在公社大院外刺目的陽光下,他立即向小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那是因為郭從年随時都會出現。
”小韶說,“他到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