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第二章 花家舍

關燈
晚上的酒席了。

     韓六見狀,趕緊将秀米拉到一邊,悄悄地對她說:“今天晚上,你可要倒黴了。

    ” “誰要到島上來?” “三爺慶福。

    ”韓六道,“這個人早年讀過幾本書,雖說隻是個半瓶子醋,可拉出那架勢來,比那唐伯虎、紀曉岚還要風雅百倍。

    此人做事極考究,就連晚上煎茶的水,都要從花家舍運來。

    又是作詩,又是唱戲,可有得折騰了。

    ” 秀米一聽,就有點慌了手腳,站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此人不難對付,加上他又好喝口酒,等到了晚上,就多勸他喝幾杯,他多喝一杯酒,你就少受一份苦。

    ”韓六安慰了她一會兒,聽見廚師在竈下叫她,趕忙就要過去。

    可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在她耳邊悄悄地說:“你就當那身子是别人,由他去擺布。

    我有一個法兒,可惜你不會。

    ” “什麼法子?” “念經。

    ”韓六道,“我一念經,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 慶福來的時候,已經是上燈時分。

    除了兩名随侍的丫頭之外,并無旁人。

    這慶福完全是一副道士打扮,頭戴青布道巾,身穿布袍,足蹬草履,腰束黃絲雙穗,手執一面燙金黑面大扇,搖頭晃腦,跌跌撞撞走進門來,也不說話,兀自用他那綠豆小眼睛滴溜溜盯着秀米看。

    一邊看,一邊點頭。

    那嘴邊的一絲流涎不覺已挂在腮邊,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不住地歎道: “妹妹果然是桃杏帶雨,樨桂含愁;秋水為神,芙蓉如面;白玉生香,海棠解語,妙絕妙絕……” 說完,徑直來到秀米的跟前,躬身施禮。

    見秀米怒而不答,亦不以為意。

    笑嘻嘻地過去,一把捏住了她的小手,放在手裡揉摸了半天,嘴裡沒來由地喃喃道: “妹妹郁德柔婉,賦性豔冷,今日一見,魂飛魄蕩。

    小生不才,今夜冒昧,願侍奉妹妹去那雲夢澤洞庭湖一遊,以解多日渴念。

    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韓六見他瘋話連篇,連忙過來拉開他,一面吩咐廚子擺酒開宴。

     那慶福果然是一副好脾氣,聽韓六一番勸,就丢了秀米,自己來到桌邊入了座。

    抖開那面紙扇,呼啦呼啦地扇了起來。

     秀米先是不肯入座,經韓六頻遞眼色,死拖活拽,就在懷中藏了一把剪刀,坐在了他的對面。

    秀米見那老兒死盯着自己看,心中又羞又急,心裡恨不得立即跳過去将他亂刀捅死。

    她擡頭瞥了他一眼,見他面目醜陋,目光邪淫,又聽他嘴裡“妹妹妹妹”地亂叫,不由得眼中就墜出淚來。

     桌上的菜肴早已排布整齊,那廚子也已篩了酒,正要給慶福斟上,誰知被慶福用折扇一格,喝了一聲:“且慢!”吓得廚子把酒潑了一身。

     “且慢,”慶福轉身對侍立在身後的兩名丫頭說道,“紅閑、碧靜,你們哪一位先來唱一段戲文來聽?也好助個興兒。

    ”一個丫頭趕緊在他耳邊問道:“三爺想聽哪一出,哪一段?”慶福想了想,吩咐道:“你就唱‘自歎今生,有如轉蓬……’” 那丫頭清了清喉嚨,張開那櫻桃小嘴,嬌聲嬌氣地唱了起來: 殘紅水上漂,梅子枝頭小。

    這些時看見淡了誰描?因春帶得愁來到,春去緣何愁未消…… 正唱到這裡,那慶福眯着眼把扇子在桌上一敲,不耐煩地說道:“錯了錯了,又錯了!春盡緣何愁未消。

    一字之差,意趣全無。

    ” 那丫頭一慌,愣了半晌,又改口唱道: 春盡緣何愁未消,人别後,山遙水遙。

    我為你數歸期,畫損了眉梢。

     自歎今生,有如轉蓬,隋堤柳絮轉頭空,不知身在何處,煙鎖雲封。

    ………… 丫頭唱完,座中半天無人答話,那慶福也像是觸動傷懷,兀自在那兒抓耳撓腮。

    那廚子抱過酒來,正要替他斟上,不料,那慶福忽又用扇子一格,道:“且慢。

    ”那廚子又是一哆嗦。

     慶福将自己面前的碗拿在手中,湊在燈前細細察看了一番,然後遞給韓六道:“大姐再替我去竈下洗一洗,再用開水燙過拿來。

    ” 韓六怔了一下,不知他是什麼意思,但她還是一聲不吭地接過那隻藍瓷碗,去竈下洗燙了一遍。

     那慶福拿過碗來,依然是左看右看,末了忽然記起來,笑道:“不行,我還得自己再去洗一遍。

    ”說完徑自離座去洗碗了。

     韓六笑道:“三爺莫非是擔心有人在你碗裡下毒?” “正是。

    ”慶福道。

    臉色忽然陰沉下來,“不是信不過大姐,如今花家舍風聲鶴唳,人人自危,我也不得不防。

    ” 秀米忽然想起喜鵲來。

    她也是每次吃飯都要自己将碗洗上好幾遍,唯恐有人在她碗裡放進砒霜。

    沒想到這個土匪頭目竟然和喜鵲是一樣的毛病。

    一念之間,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普濟。

    再看屋外夜黑如墨,屋内一燈如豆,光影飄忽,不覺思緒紛擾,恍如夢寐:莫非這些人都是狐狸變的,自己原本并未離開普濟,隻不過偶然中闖入一處墳地了,中了狐狸鬼魅之魔? 秀米正低着頭在那兒胡思亂想,忽聽韓六道:“三爺你也太多心了。

    這處小島平常人迹罕至,廚子也是你派來的,自然萬無一失。

    退一步說,就是有人存心下毒,也應下在酒裡……” 慶福嘿嘿冷笑道:“此話甚是。

    這酒也得你們先嘗了之後,我才能喝。

    ” 廚子遂給每人都倒了酒,也給自己斟了一杯。

    廚子先把酒喝了。

    慶福又用手指了指韓六,說了聲: “你。

    ” 見韓六也喝了,又停了半晌,慶福這才端起酒來一飲而盡。

    然後抹抹嘴唇,歎了一聲,對韓六道:“大姐休要笑我,那二爺是何等聰明精細之人,每天飲酒用餐,必得傭人嘗過之後兩個時辰,眼見無事才肯自用。

    不料,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誤了卿卿性命。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 “二爺死了?”韓六吃了一驚。

     “死了。

    ”慶福道,“兩天前剛落了葬。

    ” “好好的,二爺怎麼會死了呢?” “總攬把被殺之後,我曾懷疑是二爺觊觎權位,對他暗中下了手。

    他這一死,說明總攬把不是二爺所殺。

    明擺着另有高人,隻是尚未現身。

    ” “二爺是怎麼死的?” 慶福又呷了一口酒,道:“還不是有人在他碗裡下了毒。

    刺客不僅兇殘成性,而且智慧過人。

    明知道二爺每餐前要試毒,事先将那毒抹在碗底,待晾幹之後再去盛飯,家人嘗了自然無事,可等到二爺把飯吃完,卻毒發吐血而亡。

    嗚呼哀哉,龍馭上賓了。

    這個人躲在暗處,處心積慮,要結果你性命,防是防不住的。

    ” “這個人……三爺現在心裡可有數?” “除了小生之外,剩下的三個爺們兒都有嫌疑。

    大爺、二爺先後斃命,屈指算來,下一個就輪到在下了。

    我也不願杯弓蛇影,去猜那猜不透的生死之謎。

    ”說到這兒,他拿眼睛觑了秀米一下,笑道:“隻求妹妹可憐我這一回,過了今晚,也就此生無憾了。

    若是今夜死在妹妹的枕頭上,那是最好,如果天假以命,讓我苟延殘喘,多活幾日,日後恐怕還得求大姐收我做個徒兒,跟着姐姐找個潔淨的廟宇,青燈長伴,燒香念佛,你看如何?” 慶福一席話,說得悲戚異常。

    那紅閑、碧靜兩個丫頭,也都掏出帕子拭淚。

     韓六趁機勸道:“俗話說,萬事不由人做主,一生總是命安排;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得一天算兩晌。

    三爺也該想開點才好。

    ” “說得好,說得好。

    ”慶福連聲道。

    随後,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三四碗酒,又對身邊站着為他打扇的丫頭說:“碧靜,你也唱一曲,助一助酒興。

    ” 那個叫碧靜的,正撿了一顆楊梅放在嘴裡,見三爺讓她唱曲兒,未及咀嚼就又将楊梅吐在手心裡,略一思忖,開口便唱道: 懶把寶燈挑,慵将香篆燒。

    挨過今宵,怕到明朝。

    細尋思這禍殃何日會來,何日将消。

    想起來今夜裡心兒焦,爺娘啊,隻怕是哭喪的剛走,報喪的又到…… 一曲未了,那碧靜忽然大放悲聲,恸哭不已。

    慶福先是聽得發了癡,後又不耐煩地對她擺擺手,欲言又止,伸手抓過酒壺,倒了酒,卻不喝,雙手托住下巴,又是一陣發愣。

     韓六見衆人都僵在那裡,擔心慶福悲極生怒,一時發作起來,倒也不好收拾,就笑着對慶福道:“三爺,我在廟裡修行時,也曾在花師傅口裡學得幾首曲子,若是三爺不嫌棄,我這就來獻個醜,也算湊個熱鬧罷。

    ” 慶福托着下巴,眯着紅紅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看着她,似笑非笑。

    看樣子已有六七分醉了。

     那韓六唱的是: 釋迦佛,梵王子,舍了金山銀山去。

    割肉喂鷹鵲巢頂,隻修得九龍吐水混全身,才成那南無大乘大覺尊。

     唱畢,又向慶福勸了兩碗。

     “這酒裡還是有毒。

    ”慶福忽然道,“不然我怎麼覺得心裡七上八下,一陣陣發緊,眼看着就是落心要死的樣子?” 韓六笑了笑,說:“三爺心中煩悶,酒又喝得急,故而有些醉意而已,要是這酒裡真有毒,我們還不早死了?三爺不妨吃兩枚楊梅,喝一盅淡茶,醒醒酒,就好了。

    ” 那慶福果然從果盤裡撿出一顆楊梅,噙在嘴裡,把那頭轉過來,看着秀米說:“妹妹在家時,可曾讀過書?會作詩不會?” 見秀米不搭理,他又說:“今夜月籠幽窗,清風撲面。

    你我二人,不妨去湖邊走走,聯詩對句,來個散步詠涼夜,不知妹妹意下如何?” 說罷,站起身來,繞過桌子,過來就要拉她。

    慌得秀米左右躲閃。

    韓六見狀趕緊也跑過來,将慶福拖住,道: “三爺,你也不看看,這外面燥熱異常,蝙蝠夜啼,蚊唱成雷,螢火亂飛,哪有什麼涼天、清風?一邊說着那絕妙好詞,一邊卻又要噼噼啪啪地打起蚊子來,豈不是大煞風景,白白糟蹋了你一肚子的錦繡文章。

    再說外邊黑燈瞎火,要是不留神摔上一跤,沒準就要折了幾根肋骨,終是無味無趣。

    既然三爺詩興已起,箭在弦上,卻也不得不發,不如我們幾個就在屋裡吟酒作詩,熱鬧一番。

    ” 一席話,說得慶福頻頻點頭。

    韓六将他扶回原處落了座,又在他的肩上捏了兩捏。

    隻見那慶福忽然眼睛裡放出亮光來,捋了捋袖子,借着幾分醉意,帶着呼呼的痰音大聲說道: “要說作詩,你們幾個女流之輩豈是我的對手。

    我們隻來對句如何?我說上句,你們來對出下句。

    我以扇骨敲擊桌面,十擊為限,到時若是對不出來,就罰酒三大碗,如何?” “若是我們對出來呢?”紅閑道。

     “我自罰酒一碗。

    ” 韓六、紅閑、碧靜都說好。

    隻有秀米低頭不語。

    隻見慶福又滿斟了一碗酒,端起來一飲而盡,随口說出一句話來: “海棠枝上莺梭急。

    ” 随後果然用扇骨在桌面上敲擊起來,當他敲到第三下的時候,碧靜接口道: “菉竹蔭中燕語頻。

    ” “好句好句。

    ”慶福贊道。

    又色眯眯地瞥了秀米一眼,接着道:“隻是,我這枝‘莺梭’,可是硬邦邦的……” 一句話說得紅閑、碧靜面紅耳赤。

    慶福旁若無人哈哈大笑,笑了半天,又說出了第二句:“壯士腰間三尺劍。

    ” 慶福拿起扇子正待要敲,不料韓六脫口答道:“莫不是‘男兒腹内五車書’?” 慶福道:“大姐對得還算工穩,隻是落了俗套。

    我說壯士,你對男兒,甚是呆闆,你看把‘男兒’改成‘女兒’如何?” “‘女兒’怎麼說?” “女兒胸前兩堆雪,如何?”慶福嘻嘻地笑着,又說,“韓大姐那一句‘男兒腹内五車書’也算對了,我自喝它一碗。

    ”說完端起一碗酒,直着脖子灌了下去。

    他正要接着往下說,韓六道:“也不能光是三爺考我們,我們也來考考他,他要對不出,也罰他三碗酒。

    ” “既是大姐這樣說,在下倒要領教領教。

    ”慶福一拱手,“你們誰先說?” “紅閑姑娘,你給三爺來一句難的。

    ”韓六道。

     丫頭紅閑微微蹙了蹙眉,随口說出一句:“孤雁失途,月黑雲高鄉關遠。

    ” “這一句平常之極,如何難得倒我?”慶福不屑一顧地看了她一眼,笑道,“我給你對:獨龍迷津,桃濃梨淡花徑滑。

    ”說罷,一把摟過紅閑,把手探入紅閑裙下就是一頓亂摸,嘴裡還輕狂地說道:“我來看看,它是滑還是不滑。

    ” 那紅閑雖是嘴裡含笑,身體卻是扭來扭去,拼命掙脫,兩人正在嬉鬧之時,忽聽得門外有人嘿嘿地笑了兩聲。

     方才秀米聽得慶福語言浮浪,面目淫邪,羞得滿面火燙。

    走又不是,不走又不是,恨不得尋個地縫鑽進去。

    隻是低着頭,用指甲劃刻着桌面的污垢,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聽見門外有人冷笑,還以為是聽錯了,擡頭一看,見衆人都呆在那裡,張着嘴,像是被法師施了定身術,一個個僵坐不動。

    不由得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過了半晌,她聽見慶福顫聲問道:“剛才誰在笑?你們都聽見了未曾?” 他這一問,幾個人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言語。

    一陣穿堂風過,那桌上的三盞油燈早已滅了兩盞,幸虧韓六眼疾手快,趕緊用手攏着那盞沒有熄滅的燈。

    秀米擡頭看時,衆人的臉都已面目不清。

    幾個人驚魂未定,門外又是嘿嘿兩聲。

     這一次,秀米聽得分外真切。

    那笑聲像是一個耄耋老者發出的,又像出于一個乳臭未幹的孩子之口。

    秀米不禁猛吸一口涼氣,毛發倒豎,背脊都涼透了。

     再看那慶福,早已拔劍在手。

    酒也醒了大半。

    那廚子也從竈下搜出一柄切肉大刀,兩人拉開房門,出了院子。

    那紅閑、碧靜兩個人吓得抱作一團,依在桌邊,簌簌發抖,弄得桌子吱吱作響。

     “難道說,這島上除了咱們倆,還有别的什麼人不成?”韓六眼睛定定地看着秀米,這話顯然是在問她。

    秀米的眼光與她一碰,不由得又是一驚。

     工夫不大,兩個人都回來了。

    慶福一進門,身體搖了兩搖,手裡的長劍當啷一聲就落了地,隻見他雙手抱住根梁柱,身體就慢慢地滑落下去。

    廚子一見也慌了手腳,正要上前扶起他來,慶福卻已趴在地上哇哇地吐了起來。

    韓六從腋下抽出手絹來替他揩嘴,對廚子說:“你們方才出去,看見什麼人沒有?” “鬼影子也不曾見得一個。

    ”廚子道。

     韓六也不再說什麼,待慶福吐完,将他扶到椅子上坐定。

    又去竈下打了一盆水給他漱口,洗了臉。

    紅閑、碧靜過來替他捶背揉胸,弄了半天,慶福才緩過一口氣來。

     “難道是他?怎麼會是他?”慶福的眼光中藏着巨大的驚駭。

    如此自語了一番,又搖了搖頭,“不可能是他,不可能。

    ” 紅閑問道:“三爺說的‘他’是誰?” 慶福一聽,忽然暴怒起來,把她重重地一推,嘴裡狂叫道:“我他娘又哪裡去知道!” 紅閑一個趔趄,差一點撞到桌角上。

    她從地上爬起來,自己撣了撣身上的灰土,不敢怒,不敢吱聲,也不敢哭。

    韓六泡了一杯香茶,遞給他,慶福接了,隻抿了一口,眼睛愣愣地看着門,嘴裡仍是翻來覆去地嘀咕道:“聽聲音,分明是他。

    我醉了酒,又未帶随從,他要殺我易如反掌,怎麼又不下手?” 韓六上前勸道:“既然他不殺三爺,說明他比旁人還高看你幾分,說不定,這次劫難,三爺倒能逢兇化吉。

    ” “未必,未必。

    ”慶福擺了擺手,木然道,“他隻是想戲弄我一番而已。

    不行,我一刻也不能在這兒待了。

    ”說畢,突然站起身來,飛快地掃了秀米一眼,又莫名其妙地點了點頭,歎了一口氣道,“不行。

    我得走。

    就連這一夜,他也不放過我。

    ” 慶福從地上拾起了長劍,說了聲“告辭”,就招呼丫頭、廚子,連夜趕回花家舍去了。

     “他到底還是怕了。

    ”秀米冷冷地說。

     差不多已是午夜時分。

    四下裡,靜寂無聲,屋外漆黑一片。

    兩人也顧不得收拾房子,桌上杯盤狼藉,地上污物發出陣陣的惡臭。

     “換了誰,誰都怕。

    ”韓六道,“我剛才一心勸他多喝點酒,好讓你晚上少受點罪,沒想到鬧出這件事來。

    到這會兒,我還是五貓抓心,不得個着落。

    ” “那個人——”秀米說,“那個人,會不會還在島上?” 韓六一聽,慌忙起身,去把大門關了,上了闩,又抵了一根圓木杠子,這才靠在門上喘氣:“聽三爺剛才的口氣,他好像已知道是誰下的毒手,可又有點不敢相信,這說明,這個人似乎是平常人不太容易猜着的那一位。

    ” “猜他做什麼?”秀米道,從懷中将那把剪刀取出來,放在桌上,“我原本已備下這把剪刀,那老狗要是想上我的身,我就一刀結果了他。

    這花家舍的事雖然蹊跷,說白了倒也簡單。

    事情明擺在這兒:六個頭領已死了兩個,剛才那一個,也已經一條命去了半條,剩下的這幾個人,免不了還是要一個個地死掉,死到最後一個,就是花家舍的新當家。

    用不着咱們去枉費心機。

    ” “說的也是。

    ”韓六道,“你說這慶三爺,他能活到明兒早上嗎?” 7 光緒二十七年十月初九。

    晴涼。

    昨日,長洲陳記米店老闆陳修己派人來送信,失蹤數月的陸侃有了消息。

    平明時分,芸兒即帶着寶琛等數人趕往長洲一探究竟。

    因整日在家閑坐無事,我遂向寶琛提出一同前往長洲,也算散心破悶。

    讵料,臨行前,芸兒與秀米發生激烈之争吵。

     秀米原不肯去長洲。

    後禁不住母親軟磨硬套,勉強依允。

    可芸兒聽說我亦要随同前往,遂立即改變主意,讓秀米待在家中。

    如此出爾反爾,秀米焉能不急?仔細想來,事情實在是因我而起。

    起初,芸兒執意讓秀米一同去長洲,究其根由,是不願讓她有與我單獨相處之機會。

    而一旦我決定要去,她或許覺得秀米已無必要同往,何況她一個未出嫁的女子,依照鄉村風俗,實不宜在生人面前抛頭露面。

    芸兒心思極深、極細。

    秀米雖有察覺,卻不明所以。

    唯我在一旁洞若觀火。

     途中,秀米一直在生她母親的氣,一個人賭氣走在最後,漸漸就落了單。

    梅芸和寶琛走在最前面,我和翠蓮走在中間。

    我們走一段,便得停下來等她,可一旦我們站住,她也就不走了。

    她在生所有人的氣。

     此女子平時不太言語,内心卻極是機敏,多疑,且頗為任性。

    祖彥曾說,此女雖冷傲,卻極易上手。

    我就有心挑她一挑,試她一試,往火焰堆中扔些劈柴,讓火燒旺一些,遂假意與翠蓮推搡嬉笑。

     那翠蓮本來就是妓女出身,生性浮浪,水性楊花。

    經我用言語一挑,不免莺聲燕語,假戲真做起來。

    她先是在我的膀子上掐了一下,繼而就大聲喘息,過了不多一會兒,低聲道:“我都快受不了了。

    ”我心裡隻得暗暗叫苦,假裝沒聽懂她的話。

    她就像是一個濕面團,沾了手就别想甩掉。

    在大路上,光天白日之下,她竟敢如此,到了黑燈瞎火的晚上,還不知怎麼樣呢。

    她的臀部肥大,乳峰亂抖,腰肢細軟,香粉撲鼻,衣裳俗豔,聲音淫靡,言語不倫,真乃天底下一大尤物也。

     她見我頻頻回首,看顧秀米,就問我,是不是在心裡想着後面那一個?我未置可否。

    那婊子就推了我一把,笑道:“新鞋子固然好,可穿起來擠腳,薔薇雖香,可梗下有刺。

    ” 一席話說得我頭暈目眩,大汗淋漓,身體就有點流蕩失守,把持不住。

    真是恨不得将她推入路邊葦蕩,立時與她大戰二百回合。

     又走了一段,在江堤下拐入一條小徑。

    此處蘆葦茂密,樹木深秀。

    那婊子見四下無人,一路上淫绮之語不斷,不住用她那三寸不爛之巧舌,探我心思。

    見我不理不答,她忽然問道:“大哥,你是屬什麼的?”我告她是屬豬的,那婊子忽然拊掌尖叫起來,把我吓了一跳。

    問起緣由,她說起許多年前,有個老乞丐受她一飯之恩,遂替她看相算命。

    說她中年有難,必得嫁與一屬豬之人,方可避去禍患。

    她竟然編造出這樣荒謬絕倫的事來诓我,女人之自作聰明,由此可見一斑。

    這婊子百般挑逗未果,最後就使出一個毒招:她忽然趴在我肩頭,低低一陣浪笑,然後說:“人家底下都濕了麼!” 此招甚毒。

     我若是那沒有見過世面的毛頭小夥,或是那貪色輕薄、靈魂空虛之徒,吃她這一招,必然陷她泥淖之中,焉能逃脫? 我見她這般不知羞恥,隻得拉下臉來,喝道:“濕濕濕,濕你娘個頭!”那婊子經我一吓,叫了一聲“天哪”,然後就雙手捂着臉,丢下我跑遠了。

     到了渡口,秀米走上來了。

    還是那綠點小碎花的上衣,青布褲子,繡花布鞋。

    她雖與我相距頗遠,可一股奇異的香味還是随着江風飄然而至。

    隻要她一出現在我的視線之内,我的眼睛就一刻也離不開她。

     現在,兩個女人都在我眼前。

    我一會兒看秀米,一會兒看翠蓮。

    一個杏花含雨,一個秋荷帶霜;一個幼鹿鳴澗,一個馬伏槽枥;一個是松枝蒼翠,松脂吐出幽香,一個卻已松樹做成木門,隻有一股桐油氣。

    兩相比較,雅俗立判。

     妹妹呀,妹妹! 很快升好了帆,船老大招呼我們上船了。

    當時江面上東南風正急,渡船在風浪中颠簸搖晃。

    秀米走上跳闆,身子搖搖晃晃,我就從身後過去扶她,誰知秀米惱怒地将我的手甩開,嘴裡叫道: “不要你管!” 她這一叫,弄得滿船的人都吃驚地看着她。

    我雖有點自讨沒趣,可心中卻是一陣狂喜。

     妹妹呀,妹妹! 晚上在陳記米店匆匆用過晚餐,一個人往回走。

    為什麼我頭腦昏昏,步履沉重?為什麼我的眼睛一刻也離不開她?為什麼我的心狂跳不已,就像那咚咚敲着的小鼓?為什麼我的眼睛裡都是她的影子? 我走到一處岩石邊,聽見那飛潭聲喧,舐枭鳴叫;再看那山下燈火幢幢,人語喋喋,不覺酒氣直往上撞,腹内翻攪,心如亂麻。

    我坐在冰涼的岩石上,呼吸着山谷中的松香,心中暗想,若老天成全我,就讓她即刻走到我身邊來吧。

    奇怪的是,我正這麼想着,果然看見了她。

     隻見她出得米行,腳步踟蹰,神态恍惚,朝山下張望了一會兒,竟然一頭紮進小路,朝這邊走來。

    隻有她一個人。

    妹妹呀妹妹。

    我的心跳得更急了,簡直是要從喉頭裡跳将出來! 張季元啊張季元,汝為何這等無用?為這一等小女子,意志薄弱,竟至于此!想當初,汝隻身懷揣匕首,千裡走單騎,行刺那湖廣巡撫;想當初,你從漢陽上船,亡命日本,一路上曆經九九八十一難,幾近于死,何曾如此慌亂?想當初……想不得也,那妙人兒已到近前。

     我若是不言不語,她必是會一聲不響從我眼前溜掉,此百世不遇之天賜良機亦将錯過。

    若是我攔腰将她抱住,她萬一喊叫起來,卻又如何是好?正在左右為難之際,忽然心生一計。

    等她到得我的身後,我便長歎一聲,道:“這戶人家剛死了人。

    ” 這是什麼話?簡直不倫不類。

    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料,秀米忽然站住了: “誰告訴你的?”她問。

     “沒人告訴我。

    ” “那你怎麼知道?”她有的是好奇心。

     我從石頭上站起來,笑道:“我當然知道,而且不止死了一個人。

    ” 我開始挖空心思胡編亂造,先是說人家死了小孩,又說陳老闆死了内人,秀米果然中計。

    不知不覺中,我們兩人就并排走進了竹林中的小路。

    那小路隻有一人寬窄,我們并排走,她竟然也不回避。

    我突然停下來,轉過身看着她,她居然也在看着我,略帶羞怯。

    隻見玉宇無塵,星河瀉影,竹蔭參差,萬籁無聲,再看她嬌喘微微,若有所待。

    恨不能雙手将她摟定,摟得她骨頭咯咯響。

    恨不能一口将她吃下去,就像一口吞下一隻蜜柑,以慰多日懷念之苦。

    天哪,你以為這真能行得通嗎?稍一猶豫,秀米卻又側過身往前走了,眼看我們就要走出這片竹林了。

    張季元啊張季元,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 “你害不害怕?”我再次站住,問她道。

    嗓子裡似乎卡了什麼東西似的。

     “害怕。

    ” 我把一隻手搭在她肩上。

    這一搭,觸到她綿軟綢滑的衣裳,蘸着露水,涼涼的。

    又碰到她尖突的肩胛骨。

    這時,我的眼前突然浮現出梅芸那張陰沉的扁臉來,她正在暗處看着我冷笑,似乎在說:你若是敢動她一根指頭,我就将你的骨頭拆下來熬湯喝…… “不要怕。

    ”終于,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将那隻手挪開了。

     出了竹林,我們又在門下的路檻上坐下來說話。

    秀米偶然提到,幾個月前,她去夏莊給祖彥送信時,曾在門口池塘邊見到一個身穿黑色道袍的駝背老頭。

    聽她這一說,不由得讓我吓出一身冷汗! 難道是他? 此人又名“鐵背李”,是遠近聞名的朝廷密探。

    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把性命斷送在他手上。

    如此說來,夏莊危矣! 整整一個晚上,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眠。

    半夜裡起來,坐在桌前,聽着那月漏紗窗,樹聲簌簌,還有寶琛那如雷的鼾聲,忽然就想把日記全撕了。

    我怎麼會這樣消沉,心思全被她占據?為着一個鄉野女子,竟如此頹唐。

    一想到她仰望着自己的樣子,就覺得世界上其他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無趣無味。

    大事将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怎可用一己之私欲而葬送了十餘年為之奮鬥的偉業?季元啊,難道你将在日本橫濱發過的誓全都忘了嗎?不行,我要重新振作。

     韓六進屋來了。

    她的腳步聲輕得讓人聽不見,冷不防走到你面前,總讓人吓一跳。

    她說,四爺慶壽派來的船已經到了,兩個家丁也已在門外等候多時。

     秀米合上張季元的日記,将它用花布包裹好,放入枕下,這才站起身來,到桌前梳頭。

    她看着鏡中的自己,嘴角忽然浮現出一絲苦笑。

    我幹嗎要梳頭呢?難道要把自己裝扮得更漂亮一些嗎?她把梳子一丢,又去盆中舀了一點水,抹在臉上。

    她再一次搖了搖頭:我幹嗎要洗臉?仍回到桌旁坐下。

    她的整個身心都還沉浸在張季元的日記之中,想到時光不能倒流,不覺惘然若失。

     桌上擱着一通書信,是四當家慶壽昨晚派人送來的。

    墨迹娟秀,文辭簡略,寥寥數字而已。

    書雲: 芝蘭泣露,名花飄零。

    弟有所聞,未嘗不深惜三歎也。

    來日略備小茗,欲謀良晤于寒舍,乞望惠臨。

    安楫而至,坦履而返。

    感甚!朽人慶壽。

     那王觀澄自稱“活死人”,可歎如今已成了“死死人”。

    現在又來了一個“朽人”,這花家舍的匪首,每人玩出的花樣竟然還不一樣!隻是不知這慶壽是何等樣人。

    秀米讀罷來信,頗費躊躇。

    與韓六商量來商量去,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末了,韓六道:慶壽的為人,我因與他從未見過面,不便妄言。

    觀他書信,倒也客氣,“安楫而至,坦履而返”這句話,也是讓你寬心,他不會動你一根汗毛。

    而“芝蘭泣露,名花飄零”這一句,似乎亦在為你的遭遇歎惜不平。

    他若心存歹意,故意诓你,你即便不去,他還是會來的。

    再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就是打發幾個手下,上島來将你綁了去,你又能奈他何? 秀米還是第一次走近花家舍。

    隔着湖面,她曾無數次眺望過這個村落,漫無目的,心不在焉,她看到的隻是一堆樹,一堆房子,一堆懸挂在天空的白雲。

    當小船離了小島,往花家舍疾馳而去之時,秀米還是感到了一種深深的羞恥感。

     船輕輕地攏了岸。

    踏過一條狹狹的帶有鉚釘的跳闆,她從船上直接走到了一座涼亭裡。

    這座涼亭是一個巨大的長廊的一個部分。

    長廊簡陋而寒碜,由剝去皮的樹幹挑起一個頂篷,迤逶而去。

    曲徑通幽,長得沒有盡頭。

    樹幹粗細不一,歪歪扭扭。

    奇怪的是,有些柳樹的樹幹由于陰濕的空氣的滋潤,竟然又重新長出了一簇一簇的葉子。

     長廊的頂篷是由蘆稈和麥稭做成。

    有些地方早已朽蝕、塌陷,露出了湛藍的天空。

    頂篷上的麥稭由于日曬雨淋都已發黴,變黑,風一吹,就會揚起一股缤亂的草灰。

    長廊裡結滿了蜘蛛網,點綴着些燕巢和蜂窩。

    兩側的護欄由更小更細的樹幹做成,有一些路段的護欄已經毀壞。

     而涼亭則要考究得多,每隔幾十丈遠就會有一座,那是供村人栖息的駐腳之地。

    雕梁畫棟,不一而足。

    穹頂畫有二十四孝圖、戲劇人物、吉祥鯉魚、瑞龍祥鳳。

    涼亭中間通常有一張石桌,四隻石凳。

    四周砌有長椅,也可以坐人。

    地上一律鋪着方方的青磚,有些青磚都已松動,踩上還會吱的一聲,濺出一股泥漿來。

    秀米跟在兩名家丁的身後,挑着磚走,可她不知道哪一腳踩上去會冒出泥水來,弄髒她的繡花鞋。

     一路上,嘩嘩的水聲一直陪伴着她。

    沿着長廊,有一條石砌的水道,忽左忽右,蜿蜒而去。

    湍急的水流清澈幽深,散發着陣陣涼氣。

    秀米很快發現,這條長廊實際上是依照水道的流向而修築的。

    她曾聽韓六說過,這條由山泉彙集而成的水道是王觀澄親手設計的,它流經家家戶戶的廚房,花家舍的婦女在竈邊即可用水道的水淘米做飯。

     秀米忽然想起小時候,父親在發病前後,曾與母親有過一次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緣由是父親忽然異想天開地要請工匠在村中修造一座風雨長廊。

    按照父親的設想,長廊将散居在各處的每戶人家都連接起來,甚至一直可以通過田間。

    她記得母親急得直跺腳,她對父親叫道:“你難道瘋了不成?平白要造這樣一個勞什子長廊做什麼?”父親呆呆地翻動着眼睛,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