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第二章 花家舍

關燈
1 光緒二十七年六月初三。

    仍晴。

    夏莊再會薛祖彥。

    薛言由德人代購七十八支毛瑟槍已在途中矣。

    張連甲借口母喪守孝,欲言退會。

    實則蓋由大事将舉,連甲心生惶恐而已。

    祖彥屢勸不果,漸有不豫之色,後竟勃然大怒,拔出劍來,指着張連甲罵道:退會退會,成天嚷着退會,退你娘個屌!手起劍落,花園中的一枝梨樹旋即斷為兩截。

    張遂默然。

     中午時,薛家夥計帶着秀米和一黃毛小兒來到後花園中。

    他們是來替丁樹則送信的。

    秀米冷不防見到我,心中駭怕,臉色蒼白,嗫嚅不能言。

    她兀自站在廊下,捏着衣角,牙齒咯咯打戰。

    我把手搭在她肩上,她并不閃避,隻是渾身上下抖個不停。

    目如秋水,手如柔荑,楚楚可憐之态,雪淨聰明之緻,令人心醉神迷。

    恨不得一把摟住她,把她的骨頭摟得咯咯響。

    唉…… 三年之後,當秀米重讀張季元的這則日記時,已經到了前往長洲完婚的前夜。

     這本日記是喜鵲在整理張季元床鋪時發現的,就壓在枕席之下。

    這個貌似拙樸的姑娘第一次顯示了她過人的機敏:她沒有聲張,也沒有禀告母親,而是自作主張,将它悄悄地塞給了秀米。

    當然,由這本日記所引發的一連串的事,也遠遠超出了喜鵲的預料。

     原來,秀米覺得身外的世界雖然藏着無數的奧秘,卻始終對她保持緘默。

    她宛若置身于一處黑漆漆的封閉的屋子裡,隻能憑借暗弱的光線,辨别屋子的輪廓。

    可閱讀張季元的這本日記,就像突然間打開了天窗,陽光從四面八方湧入屋内,又刺得她睜不開眼睛。

     她花了差不多三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日記。

    這一切來得太快了,太突然了。

    她的心就像一片樹葉被河中的激流裹挾而去,一會兒沖上波峰,一會兒又沉入河底。

    她覺得自己就快要瘋掉了。

    她整夜整夜地睜着眼睛,躺在床上無法入眠。

    她吃驚地發現,人竟然可以連續四天不睡覺。

    半個月之後,她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人居然可以連睡六天不醒。

     當她終于醒來之後,看見母親、喜鵲、翠蓮都站在房中看她,村裡的郎中唐六師正在桌上寫着藥方。

    她看着房裡的這些人,就像不認識他們似的,對他們說了一大堆誰也聽不懂的話。

    可在随後的一個多月中,她差不多沒有和任何人說過一句話。

     母親擔心她會走上父親發瘋的老路,照例請和尚、道士上門做神課,祛災避邪。

    自從有一天她赤身露體走下樓來之後,老虎已經開始叫她瘋子了。

    她的話多了起來,見到人就唠唠叨叨說個沒完。

    張季元這三個字是母親最不願意聽到的,也最終使她失去了耐心。

    當然,為秀米可能的發瘋,母親已經準備好了一個理由,那就是:這孩子從小就不大正常。

    她故意将口風洩露出去,說明她在心裡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

     隻有喜鵲知道其中的原委。

    一本日記竟可使人發狂,其内容必然非同小可。

    看來,讀書人胡亂塗抹的東西也端端不可小視。

    她知道,追悔莫及和暗自流淚都于事無補,因此決定說出真相。

    正當喜鵲打算将日記之事對夫人和盤托出之際,秀米卻在一夜之間突然恢複了神志。

     這天早上,翠蓮給秀米送去了一碗湯藥,剛走到房門口,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

    她看見秀米将自己雪白的小拇指放在門框裡,然後慢慢地将房門關上。

    由于房門與門框的擠壓,小拇指開始一點點地變形,鮮血順着門縫流了下來。

    這時,秀米對走上樓來的翠蓮笑了笑,說:“你看,一點都不疼。

    ” 翠蓮真的被她這種瘋狂的舉動吓傻了。

    慌亂之中,也不上前阻止,竟然自己端起湯藥一飲而盡。

    藥汁的苦味使翠蓮回過神來,自語道:“他媽的,我也瘋了嗎?嗯?”她趕緊從腰間抽出一方手帕,去給秀米包紮傷口,小拇指的指尖被完全壓扁了,脫落的指甲蓋血肉模糊。

    她聽見秀米在她耳邊不斷地說:現在我覺得有點疼了。

    我知道疼了。

    真的,我現在覺得很疼。

    就這樣,她依靠肉體尖銳的痛楚挽救了瀕臨崩潰的神志,奇迹般地複了元。

     不過,作為精神複元的後果之一,就是她再也想不起張季元長什麼樣了。

    他的形象正在漸漸地遠離她。

    甚至,就連河邊那具凍成冰坨的軀體也在記憶中變得模糊不清了。

     忘卻是無法挽回的,比冰坨更易融化的是一個人的臉,它是世間最脆弱的東西。

     當初,她第一眼看到張季元的時候,就覺得那張臉不屬于這個塵世,而是一個胡思亂想的念頭的一部分。

    漸漸地,這張臉變成了椅子靠背上的一方綠呢絨,變成了空寂庭院中閃爍的星鬥,變成了天空浮雲厚厚的鱗甲;變成了開滿了花的桃樹,露珠綴滿了花瓣和梗葉,風兒一吹,花枝搖曳,花蕊輕顫,無休無止的憂傷堆積在她的内心。

     秀米病好後不久,母親就開始四處托人張羅她的婚事了。

    秀米對于成親這件事沒有什麼興趣,但也不推托。

    母親讓翠蓮來探問她的心思,秀米滿不在乎地對她說:“什麼人都成,反正我是無所謂的。

    ” 過了幾天,親家找好了,翠蓮又去告訴她相親的日子。

    秀米說:“哪一天都成,反正我無所謂。

    ” 到了相親的那一天,秀米将自己反鎖在樓上的房間裡。

    翠蓮和喜鵲把手都拍腫了,她就是不開門。

    最後,母親走到樓上來了,她隔着門縫,流着淚求她:“人,媒婆帶來了,就立在院中,你好歹看一眼,好歹說句話,不要等到了長洲侯家,又來反悔。

    ” 秀米這才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是長洲,自己未來的男人姓侯。

    秀米在屋裡說:“不用看,你覺得順眼就行了。

    到時候,他家來頂轎子,我跟着他去就是了。

    ” “孩子啊,你怎麼能這麼說話呢,婚姻大事豈能視為兒戲?”母親道。

     “嗨,”秀米歎了一口氣道,“這身子本來也不是我的,誰想要,就由他去糟蹋好了。

    ” 她這麼一說,母親放聲大哭。

    秀米也在門裡流淚。

    兩人心中的一段隐秘彼此心照不宣。

    母親等到哭夠了,又勸秀米道:“你不看人家也行,可也得讓人家瞧你一眼吧?” 秀米這才開了門,走到了廊下,懶洋洋地伏在欄杆上往天井裡瞧去。

    一個老婆子領着一個頭戴簇新呢帽的男子,也正在擡頭看她。

    那男子不顯得年輕,可也不見老,模樣也還端正。

    秀米倒是希望他老一點,或者有點秃頂,麻臉一類的毛病,這樣才會使她的婚姻有一點悲劇性。

    那些日子,她對自我作踐簡直上了瘾,覺得隻有那樣才解氣。

    老婆子笑眯眯地看着秀米,嘴裡不住問那男子:怎麼樣,白不白?男子就一疊聲地道:白,白。

    蠻好,蠻好。

    那男人自打第一眼看見她,就呵呵、呵呵地傻笑,就像打嗝兒一樣,笑聲一截一截地往外蹦,還不住地伸出舌頭舔一舔上嘴唇,就像嘴裡正吃着什麼東西。

     秀米對婚事真的無所謂。

    在張季元日記中,她隐約知道了什麼是桑中之約,什麼是床笫之歡,當然她知道的比這還要多得多。

    到了出嫁的前一天,她孤身一人躺在床上,拿起那本日記,湊在燈下翻來覆去地讀,一邊讀一邊和他說話。

    她還從來沒有和一個人赤裸的内心挨得那樣近。

    恍惚中她覺得張季元就坐在她的床前,就像是一對真正的夫妻那樣談天說笑。

    即便讀到那些令人難堪的段落,秀米也不心慌,也不臉熱,而是像個孩子似的哧哧地笑。

     “張季元啊張季元,你張口革命,閉口大同,滿紙的憂世傷生,壯懷激烈,原來骨子裡你也是一個大色鬼呀。

    呵呵。

    ” 她兀自笑了一陣,忽然又悲從中來。

    咬着被角呆呆地出神,随後無聲地哭了起來,把枕頭的兩面都哭濕了。

    最後她長長地噓了一口氣,惡狠狠地在心裡對自己說:嫁吧嫁吧,無論是誰,隻要他願意要,我就嫁給他,由着他去糟蹋便了。

     2 秀米自從上了轎子之後,就迷迷糊糊地進入了夢鄉。

    轎子在濃霧中走得很慢。

    在渡船的颠簸中,在轎夫們呼哧呼哧的喘息聲中,她醒過來幾次。

    她不知道走了多久,偶爾撥開轎簾朝外窺望,新郎騎在一匹瘦弱的毛驢上,正朝她傻笑,不過,他的臉看不真切。

    媒婆臉上塗着厚厚的胭脂和粉霜,笑嘻嘻地跟在他身後。

    太陽也是昏黃昏黃的。

    這天的霧水太大了,秀米坐在轎子裡,都覺得頭發濕漉漉的,幾步之外,竟然不辨人影。

    隻有毛驢那單調的銅鈴聲一路陪伴着她。

     她想起昨天晚上,母親對她說的話。

    她說:“明天一早,花轎一到,你隻管跟他們走便是,不要來與我道别。

    ”接着說:“早上千萬不要喝水,免得路上不便。

    ”最後又說:“按規矩,三天之後新媳婦要回門,長洲路遠,加上兵荒馬亂,你們就不要回來了。

    ”說完,又哆嗦着嘴唇,忍着淚沒有哭出來。

    今天早上臨上轎前,秀米看見翠蓮和喜鵲都蹲在牆根哭,寶琛帶着老虎,也不看她。

    隻是花二娘和孟婆婆踮着小腳,忙前忙後地幫着吆喝招呼。

    丁樹則幾天前就派人送來了一對楹聯,那是用不同字體寫成的十六個“喜”字。

    他遠遠地站在村口,手裡拿着一根如意在背上撓癢癢。

    不過,在彌漫的晨霧裡,他們的身影都是影影綽綽的。

     她忽然有了一種擔心。

    她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母親了。

    轎子一動,她的心跟着就浮了起來。

    很快,霧氣就把她和普濟隔開了。

    她的眼淚還是止不住地流了出來。

    讓她擔心的事還不止這一件。

    她想到了那隻裝在錦盒裡的金蟬。

    它還鎖在樓上的衣櫃裡。

    三年過去了,張季元所說的那個六指人一直沒有露面。

     過江後不久,在昏昏沉沉的睡意之中,她隐隐約約聽到了轎外傳來的鬧哄哄的聲音。

    大概是沿途的村人發現了迎親的隊伍,圍過來看熱鬧,讨要喜糖。

    秀米對此一點都不感興趣,她接着睡她的覺。

    奇怪的是,在嘈雜的喧嚷中竟然也傳出女眷們一兩聲凄厲的尖叫,她甚至還聽到了琅琅的刀劍相擊之聲,不過,秀米一點也沒有在意。

    很快,她感到花轎突然加快了速度,到了後來,簡直就是在飛跑。

    耳中灌滿了呼呼的風聲和轎夫們的喘息。

    秀米在轎子裡被颠得東倒西歪,忍不住直想嘔吐。

     她掀開轎簾往外一看,臉上塗着厚厚胭脂的媒人不見了,運送嫁妝的人不見了,她名義上的丈夫和那頭挂着鈴铛的小毛驢也不見了。

    整個迎親隊伍就剩下了這四名轎夫,他們擡着她,在崎岖的道路上猛跑。

     一名轎夫一邊喘着粗氣,一邊歪過頭,驚恐地對她喊:土匪,土匪!日他娘,土匪! 秀米這才知道出事了,同時,她也聽到了身後嘚嘚的馬蹄聲。

     最後,轎夫們累得實在不行了,就把轎子歇在了一個打谷場上,自己逃命去了。

    秀米看見他們四個人并排着在開闊的麥地裡跳躍了一陣,很快就消失在了濃霧之中。

     秀米從轎子裡出來,發現四周空蕩蕩的。

    打谷場邊有一座殘破小屋,沒有人住。

    牆面歪斜,行将頹圮,屋頂的麥草早已變成灰黑色。

    屋頂上栖息着成群的白鶴,屋前卧伏的一頭水牛,牛背上也落滿了白鶴。

    不遠處有一簇樹林,隐隐約約的,被大霧罩得一片幽暗,隻是偶爾傳來一兩聲杜鵑的鳴叫。

     她看見有幾人,騎在馬上,懶洋洋的,從不同的方向朝她聚攏過來。

    不過,秀米一點也不覺得害怕。

    這些在傳說中青面獠牙的土匪,看上去與普通的莊稼人并沒有什麼兩樣。

     一個頭發謝了頂的中年人騎着一匹白馬,到了她的跟前,勒住馬頭,臉上挂着笑,看了看秀米,對她說道:“秀秀,你還認得我嗎?” 秀米不由得一愣。

    心裡狐疑道,這個人怎麼還能叫出我的小名?她擡頭迅速地瞄了他一眼,乍一看,似乎還真有點眼熟,尤其是臉上的那條刀疤,隻是實在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他。

     “我不認得你。

    ”秀米說。

     “那麼,我呢?” 說話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騎着一匹棗紅馬,生得膀大腰圓,好像也在哪兒見過。

    說起話來甕聲甕氣的。

    “你認得我嗎?” 秀米搖搖頭。

     那兩個人互相對視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

     “這也難怪,差不多有六七年了吧?”中年人道。

     “整整六年。

    ”年輕人說。

     “我怎麼記得是七年?” “六年。

    沒錯,是六年。

    ” 兩個人正在那兒争辯,一個馬弁模樣的人朝這邊走了過來:“四爺,大霧就要散了。

    ” 中年人擡頭看了看天,點點頭,然後對秀米說:“那就先委屈你一下啦。

    ” 秀米還沒來得及說什麼,一塊黑布蒙住了她的眼睛。

    接着嘴裡被人塞進了一團東西,她感到了鹹鹹的布味。

    那夥人将她綁結實了,仍然把她塞入到轎子裡。

    不一會兒,那夥人就擡着轎子上路了。

     蒙在眼睛上的黑布被取下來之後,秀米發現自己坐在了一條木船上。

    眼前的一切都是黑色的:船艙的頂篷,桌子,水道中的蘆葦,脈脈的流水,都是黑色的。

    她閉上眼睛,斜靠在船舷上,試着活動了一下胳膊和腿腳,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褲子濕濕的,她不知在什麼時候撒了尿。

    不過,她不再為此感到羞辱。

    她再一次睜開眼來,重新打量四周的一切,隐隐的不安襲上心頭。

    為什麼我的眼睛看什麼都是黑色的?她很快就有了答案,因為天已經黑了。

     她看見了天空中現出的月牙兒和點點繁星,同時,她發現小船行駛在一片開闊的湖泊之中。

    每一艘船都用鐵索連在一起,她數了數,一共七艘。

    她的船在最後。

    不一會兒,船艙裡點起了燈,她看見七條船上的燈光在湖裡映出了一條弧形的光帶,就像一隊人馬打着燈籠在趕路。

     這是什麼地方?他們要帶我去哪裡? 除了風聲,搖橹的水聲以及水鳥撲着翅膀掠水而飛的鳴叫,沒有人回答她。

    她的對面坐着兩個人。

    這兩個人她早上在打谷場都見過。

    那個秃頂的中年人似乎正歪靠在船幫上酣睡,他臉上的那條刀疤又長又深,從臉頰一直延伸到脖子上。

    他的一隻腳擱在木桌上,正好壓住了她随身帶來的那個包裹。

    這個人居然能喊出我的乳名,我究竟在什麼地方見過他? 緊挨着他坐着的是一個馬弁。

    這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眉清目秀,身體看上去很單薄。

    他一動不動地盯着她看,目光有點怯生生的。

    秀米隻要偶爾瞥他一眼,他就立即紅了臉,低下頭去,撫弄着刀把上紅色的纓絡。

    不知為什麼,他的目光讓她想起了張季元。

    他的一隻腳也擱在木桌上,隻不過,腳上的布鞋破了兩個洞,露出了裡面的腳趾。

    木桌上點着一盞馬燈,邊上有一根長長的煙杆。

    湖水汩汩地流過船側,夜涼如水。

    空氣中能夠隐隐嗅到一股水腥味。

    秀米把臉貼在船幫上,濕漉漉的,她感到了一陣涼爽。

     我應該怎麼辦?她問自己。

     她想到了跳湖。

    問題是,她并不想跳湖,一點都不想。

    假如他們不想讓她死,她即便跳下去了,他們也會把她撈上來。

    她盡力不去想以後的事,可孫姑娘是一個障礙。

    她一想到傳說中孫姑娘赤身裸體的樣子,心裡就怦怦亂跳。

    她不知道這條船最終會把她帶往何處,但很顯然,她的命運不會比孫姑娘好多少。

     她聽到了一片沙沙聲。

    小船已經駛入了一條狹窄的水道,兩邊的蘆葦高大茂密,不時有蘆稈掃過船幫。

    流水的聲音更響了。

    那個馬弁仍然在盯着她看。

    這個人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土匪,臉色蒼白,略帶一點羞澀,眼睛卻是亮晶晶的。

    秀米試探着問他,船到了哪裡?要去什麼地方?他咬着嘴唇,一聲不吭。

    正在這時,那個中年人忽然醒了,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秀米,又白了馬弁一眼,說道: “煙。

    ” 馬弁似乎吓了一跳,他趕緊從桌上拿過那根煙杆,裝上煙絲,雙手遞了過去。

     “火。

    ”中年人接過煙杆,又說了一句。

     那小夥子又端起馬燈,湊過去,讓他點煙。

    燈光照亮了他們的臉。

    秀米看見馬弁的手抖得厲害,他的嘴上有一圈細細的絨毛。

    中年人吧嗒吧嗒地吸了幾口煙,然後對秀米說:“你當真不記得我了嗎?” 秀米沒有說話。

     “你好好看着我,再想想。

    ” 秀米低下頭去,不再看他。

    過了半晌,那漢子又道:“這麼說,你果然不記得我們了。

    慶生可是一直惦記着你呢。

    ” “慶生是誰?”秀米問道。

    她怎麼覺得慶生這個名字聽上去也有點耳熟。

     “他有個外号,叫‘不聽使喚’,”中年人冷冷一笑,“怎麼樣,想起來了嗎?六七年前,你們家的閣樓失了火……” 秀米猛地一愣。

    她終于記起,六年前父親的閣樓被燒掉之後,母親讓寶琛從外地請來了一批工匠。

    其中有一個叫慶生的,外号就叫“不聽使喚”。

    她還記得,這批工匠臨走的那天,慶生一邊朝她看,一邊倒退着往村外走,最後撞在了一棵大楝樹上。

     “你是慶生?” “我不是慶生。

    ”中年人道,“我叫慶德。

    慶生在前面那條船上,早晨在打谷場上你還見過他,他騎一匹棗紅馬。

    ” “你們不是手藝人嗎,怎麼……” “怎麼忽然當上了土匪,對不對?”這個自稱叫慶德的人哈哈大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其實,不瞞你說,我們本來就是幹這個的。

    ” 過了一會兒,他又說: “不錯,我是泥瓦匠,慶生是木匠,我們替人幹活,收人工錢。

    可那隻是為了遮人耳目罷了。

    關鍵是,要探明雇主的家底。

    我們對窮人沒什麼興趣,若是碰上了沒什麼油水的窮棒子,就隻有自認倒黴,幹完活,收點工錢就完事。

    這個時候,我們就是真正的手藝人。

    一般來說,我們的手藝還過得去。

    可你家不一樣。

    你爹在揚州府待了那麼多年,家裡光是地就有一百多畝……” 慶德在說這番話的時候,那個馬弁始終看着秀米。

    那眼神似乎在對她說:這下,你可慘啦!他見慶德抽完了煙,就趕緊替他又裝了一鍋兒。

     慶德像是來了談興。

    他說起話來不緊不慢,一副病恹恹的口氣。

    他猛吸了口煙,嘿嘿地笑了兩聲,接着說: “不管做土匪,還是泥瓦匠,活都要做得漂亮。

    你們家閣樓的牆是我一個人糊的,像鏡子一樣平。

    我一輩子沒有刷過那麼漂亮的牆。

    對付像你這樣的女人,我的手藝一樣沒話說,過兩天你就知道了。

    你看,你的臉紅了。

    我還沒說什麼,你的臉就紅了。

    呵呵,我最喜歡會臉紅的姑娘,不像窯姐兒。

    她們的風騷都是裝出來的。

    今天一看到你,就知道你是個真正的騷貨。

    你落到我們的手裡,也不哭也不鬧,我倒是頭一回見到。

    嘴裡塞了東西,身上綁着繩子,可竟然在轎子裡呼呼大睡,不是騷貨是什麼?” 說到這兒,他忽然轉過身去,看了馬弁一眼,道: “手。

    ” 那馬弁猶豫了一下,抖抖索索地把左手伸了過來。

    那慶德把煙鍋兒在他手心裡磕了一下,就磕出一個小小的火球來,那火球在他手心裡刺刺地冒着煙,燙得那馬弁在凳子上直跳。

    秀米聞到了一股皮肉燒焦的氣味。

     慶德把手搭在馬弁的肩上,說: “跳什麼跳?!不要跳。

    我又沒有把它磕在你眼睛裡,你跳什麼?應當管住自己的眼睛。

    不讓你看的地方,你就一眼不要看。

    ”随後又看了看秀米,“你幹嗎不睡一會兒?船要到明天天亮才到呢。

    你不想睡一會兒嗎?我可要接着睡了。

    ” 秀米是看着天一點點亮起來的。

     在灰蒙蒙的晨曦中,她看見了湖岸邊隐隐現出的一帶寒山。

    山的坡度不大,山坡上長着稀稀疏疏的白桦樹,再往上就是大片的松樹和裸露的山石。

    她能聽見湖水拍擊堤岸的聲音,以及附近村莊裡傳來的雞叫,她知道船已經漸漸靠岸了。

    再往前走,是一片濃密的桑園。

    船隊繞着桑園又走了半個多時辰,她終于看見了那片蜷縮在山坳中的村落,被初升的旭日襯得一片通紅。

     3 光緒二十七年六月初六。

    有微雨,午後始放晴。

    昨夜祖彥去了一趟梅城,步軍協統李道登竟閉門不見。

    整整一個上午,祖彥罵聲不絕。

    毛瑟槍已運抵西浦。

    暫于祖彥三舅家存放。

    飯後,梅芸去鄰居家打牌,與秀米、翠蓮二人閑話片刻,即上樓就寝。

    孰料剛剛睡熟,村中忽然人聲鼎沸,腳步雜沓,似有大事發生。

    急急穿衣下樓。

    原來是村後孫氏遭遇土匪,輪奸緻死。

     孫氏者,暗娼也,死不足惜。

    革命功成之日,依律亦應歸入十殺之列。

    小驢子呀小驢子,你不是口口聲聲說普濟一帶沒有土匪嗎?簡直是一派胡言。

    如今天下将亂,人心思變,江左匪患雖比不上山東、河南,亦非絕無僅有。

    我三年前路過丹陽時,差一點就落入劫匪之手。

    為今之計,能否聯絡到較有實力的地方武裝,事關重大。

    在此危急之秋,清幫、土匪皆可為我所用。

    大功告成之日,再圖除之不遲。

     小驢子那兒,仍無消息。

     此夜,月色迷離,夜涼如水。

    立于中庭,不覺浮思杳杳,若有所失。

    因見秀米在廚房洗頭,就進去與她說話。

    她的肩膀被水弄濕了,月光下仍能看見裙子上細細的拼花。

    她的脖子是那麼長,那麼白。

    嘴裡與她搭讪,心中卻在暗想:若是就此在身後一把将她摟住,又将如何?沒準兒她就依了我也未可知。

    祖彥素有識人之明,幾天前在夏莊初見秀米之時,曾對我道,此女雖生性冷傲,卻極易上手,勸我放膽一試。

    這真能行得通嗎?如之奈何?如之奈何?不可,不可。

    克制,克制。

     是夜久未入眠,中宵披衣獨坐,成詩一首: 咫尺桃花事悠悠,風生帳底一片愁;新月不知心裡事,偏送幽容到床頭。

     秀米來到的這個地方名叫花家舍。

    當晚她就被人帶到村莊對面的一座湖心小島上。

    這個島最多也隻有十六七畝,與花家舍隻隔着一箭之地。

    原先,島與村莊之間有木橋相連,後來不知什麼原因被拆除了,水面上露出一截截黑色的木樁,有幾個木樁上還栖息着一隻隻水鳥。

     島上唯一的房舍年代已久,牆上爬滿了茑蘿和青藤。

    屋前有一個小院,用籬笆圍起來,裡面一畦菜地。

    門前有幾棵桃樹和梨樹,花兒已經開謝了。

    這座小島地勢低窪,四周長滿了雜樹和低矮的灌木。

    遇到大風的天氣,湖水就會漫過堤岸,一直流到牆根來。

     這座孤零零的房子裡住着一個人,剃着光頭。

    不過,從她胸前晃蕩的乳房仍可以看出她是個女的,年齡在三四十歲之間。

    她叫韓六。

    她被人從一處尼姑庵中擄到這裡,已将近七年了,其間還生過一個孩子,沒出月就死了。

    長年蝸居荒島的寂寞使她養成了自問自答的毛病。

    秀米的到來,她多少顯得有點興奮。

    不過,她小心地掩飾自己的喜悅,秀米也裝着沒有察覺,彼此都提防着對方。

     奇怪的是,秀米被人抛到這個小島上之後,那夥人似乎把她徹底地忘掉了。

    一連半個月,無人過問。

    有一天中午,她看到一艘小船朝小島駛來,竟然隐隐有些激動。

    不料,那艘船繞到島嶼的南側忽然停住了。

    她看見船上有個人正在撒網捕魚。

    秀米每天繞着湖邊晃悠,累了就坐在樹下,看着天邊的浮雲發呆。

     張季元的那本日記她已經讀過很多遍了,盡管她知道,每一次重讀都是新一輪自我折磨的開始,但她還是時常從中獲得一些全新的内容。

    比如,直到今天她才知道,母親竟然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梅芸。

    她想把這個名字和母親的形象拼合在一起,這使她再一次想到了普濟。

    她離開那裡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可她卻覺得已過了幾十年。

    很難說,這不是一個夢。

     隔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她可以看到整個花家舍。

    甚至她還能聽見村中孩子們的嬉鬧聲。

    這個村莊實際上是修建在平緩的山坡上,她吃驚地發現村子裡每一個住戶的房子都是一樣的,一律的粉牆黛瓦,一樣的木門花窗。

    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有一個籬笆圍成的庭院,甚至連庭院的大小和格局都是一樣的。

    一條狹窄的,用碎磚砌成的街道沿着山坡往上,一直延伸到山腰上,把整個村莊分割成東西兩個部分。

    村前臨湖的水灣裡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隻,遠遠看上去,聳立的桅杆就像是深冬時節落光了葉子的樹林。

     這天上午,秀米和韓六在院中逗弄一群剛剛孵出來的小雞。

    小雞出殼不久,走兩步就會栽倒在地上。

    韓六将菜葉子剁碎了喂它們吃。

    她蹲在地上輕聲地與它們說話,她叫它們寶寶。

    秀米偶爾問起,為什麼這麼久,也不見一個人到島上來?韓六就笑了起來。

     “會來的。

    ”韓六将一隻小雞放在手心裡,撫摸着它背上的絨毛,“他們或許正在叫票。

    ” “叫票?” “就是和你家裡人談價錢。

    ”韓六說,“你們家交了贖金,他們就會把你送回去。

    ” “要是價錢一時談不攏怎麼辦?” “會談攏的,他們不會漫天要價。

    除非你家的人一心想你死。

    ” “如果實在談不攏呢?” “那就剪票。

    ”韓六不假思索地說,“他們割下你的一片耳朵,或者幹脆剁下你的一根手指,派人給你爹娘送去。

    如果你家裡人還不肯付贖金,按規矩就要撕票了。

    不過,他們很少這麼做。

    我來這兒七年,隻見他們殺過一個人。

    是個大戶人家的閨女。

    ” “他們為何要殺她?” 韓六說:“那閨女火一樣的剛烈性子,來到島上就跳湖,跳了三次,救了她三次,最後她用腦袋去撞牆,又沒撞死。

    他們眼見得這張花票留不住,就把她殺了。

    他們先是把她交給小喽啰們去糟蹋,糟蹋夠了,就把她的人頭割下來放到鍋裡去煮,等到煮熟了,就把肉剔去,頭蓋骨讓二爺拿回家去當了擺設。

    他們最痛恨自盡。

    這也難怪。

    他們辛辛苦苦綁個人來,也實在不容易,從踩點、踏線到收錢、放人,差不多要忙乎大半年時間。

    人一死,什麼也落不着。

    可官府的例銀,照樣還是要交。

    ” “怎麼還要給官府交錢?” “自古以來官匪就是一家。

    ”韓六歎了口氣,“不僅要交錢,還要四六分賬。

    原來是五五分賬,從去年開始變成了四六分賬。

    也就是說,他們得來的贖金,有六成要交給官府。

    沒有官府的暗中袒護,這個營生就做不下去。

    你要是不交,他們立馬就派官兵來圍剿,半點也含糊不得。

    原先是每年做一回,大多是霜降之後到除夕之前這段時間動手,現在每年少不得要綁個五六個人來。

    一般是花票和石頭。

    花票指的是姑娘,綁小孩他們叫搬石頭。

    ” 韓六的話匣子打開了,關都關不住。

     她說,這個村莊從外面看和别的村莊沒什麼區别。

    在平時他們也種地、打魚。

    每年的春天,男人們就外出做工,幫人家修房造屋,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幌子。

    他們的真正意圖是訪察有錢的富人,物色綁架的對象,他們叫做“插簽”。

    他們做事極隐秘,很少失風。

     秀米問她是不是知道一個名叫慶生的人。

     “那是六爺。

    ”韓六道,“這裡的頭目有兩個輩分,慶字輩的四個人,慶福、慶壽、慶德、慶生。

    慶六爺是老幺。

    觀字輩的兩個人,就是大爺和二爺。

    ” 說罷,韓六看了秀米一眼,笑着說:“瞧你身上穿的,就不是窮酸人家出身。

    不用擔心。

    他們做事極有規矩,隻要你家付了錢,他們連手指頭也不會碰你一下。

    你就權且當作出來玩玩。

    不付贖金的事也不能說沒有,如果是孩子,就讓專人帶到外地,遠遠地發賣了。

    如果是女人,又有些姿色的,可就麻煩了,先是‘揉票’,然後就打發到窯子裡去了。

    ” “什麼是揉票?” 韓六忽然不作聲了,她咬着嘴唇,若有所思。

    過了半晌,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道:“他們也叫開葷,三個大爺輪番到島上來,每個人你都得侍候。

    他們把你折騰夠了,才會賣到窯子裡去。

    要是真落到這步田地,那可夠你受的,他們有的是折磨女人的法子,也不知道是怎麼想出來的。

    ” “你不是說,他們一共有六個人嗎?” “二爺和四爺對這種事沒興趣。

    聽說二爺好男風,不近女色,不知真假。

    至于大爺,近些年來一直在生病,已很少過問村子裡的事。

    甚至……”韓六猶豫了一下,接着道,“甚至有人說,大爺王觀澄如今已不在世上了。

    ” 4 差不多一個月前,秀米第一次踏上這座小島的時候,看見那處荒僻的院落,那些花草和樹木,看到雲彩舒卷沒有遮攔的天空,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她覺得自己曾經來過這兒,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

    就連房梁中的燕子窩,也都與她的記憶絲毫不差。

     那天傍晚,韓六用木勺在水缸裡舀水刷鍋,不經意敲到了缸壁,那口水缸立刻發出一陣悠遠的嗡嗡聲,就像水面的漣漪,一層層地蕩開去。

    她忽然就想起父親閣樓上的那隻瓦釜。

    張季元離開普濟的前夜,曾約她去閣樓說話,他用手指輕輕地彈叩着,瓦釜發出了悅耳的金石之聲。

    她覺得自己的身體像一片輕柔的羽毛,被風輕輕托起,越過山澗、溪水和江河,飄向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原來竟是這兒…… 在她當時紛亂的遐想之中,依稀覺得島上還有一處荒蕪的墳冢。

    為了證實自己的這種荒誕不經的念頭,她哆哆嗦嗦地問韓六,在這座島上是否有一座荒墳。

    韓六想都沒想,脫口答道: “有,就在房子西邊的小樹林裡,你問這事兒幹嗎?” 秀米一聽,刹那之間臉色變得煞白,沒有一絲血色,怔在那裡,神情木然。

    韓六看見她站在竈邊目露虛光,整個人都吓得變了形,就趕緊過去,把她扶到椅子上坐定。

    那個瓦釜果然是件寶物,難道父親從叫花子手中買來的這個瓦釜與那個躺在墓墳中的人有什麼勾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