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第一章 六指

關燈
,哪還有别的人?”翠蓮一邊說,一邊把頭伸到帳子外邊望了一眼。

     秀米接着說道:“半夜裡你起來上馬桶,你知道,除了我們倆之外,這房中沒有第三個人……” “你就快說吧。

    ”翠蓮推了她一把,“我的心裡已經咚咚咚地打起鼓來了。

    我先問一問,這屋裡點燈不點?” “點着燈,可更讓人害怕。

    要是沒有點燈,倒也不怕了。

    ”秀米笑道,“你半夜裡醒了,想撒尿,從床上爬起來,穿了拖鞋,你看見屋子裡點着燈,像現在一樣。

    你撩開馬桶簾子,看見馬桶上還坐着一個人,正朝你咧嘴笑呢。

    ” “什麼人?” “你猜。

    ” “我又哪裡知道?” “老爺。

    ” 翠蓮哧溜一下就鑽到被子裡去了。

    她在被窩裡嗚嗚地叫了好半天,這才把頭伸出來道:“你小小年紀,怎麼會編出這樣瘆人的事來吓人?我的膽兒都被你吓破了。

    ” “不是我吓你,他真的在那兒,不信你下去瞧瞧。

    ”秀米一本正經地說。

     “求求你,我的奶奶,你不要再說了,我的魂兒叫你吓沒了。

    ”翠蓮又呼哧呼哧地喘了一會兒氣,這才漸漸定下神來,“今天晚上,咱倆誰也别去用馬桶了。

    ” 第二天,他們早早來到陳記米店,隻等買米的僧人出現。

    寶琛說,早上天還沒亮,張季元就起身走了,慌裡慌張的,也不知他有什麼要緊的事。

    母親也沒多問,隻是拿眼睛往秀米的身上瞅。

    過了好半天才說:“昨晚就聽得你們屋裡大呼小叫的,也不知道鬧騰個什麼事兒。

    ”翠蓮和秀米隻是抿着嘴笑。

    陳修己怕他們寂寞難挨,特地炒了一盆松子兒,讓夥計送過來。

     他們從早上等到太陽落山,哪裡有半個僧人的影子?眼看着天就要暗下去,母親隻得起身告辭。

    陳老闆依然苦苦相勸:“那幫僧人住在山裡,路途遙遠,不是說來就能來的。

    你們走這一趟也不容易,不妨多住些日子,别的不說,我這裡米是吃不完的。

    說不定你們前腳走,他那裡後腳就來了。

    ” 母親道:“此番造訪,深擾潭府。

    陳老闆高誼盛情,感激不盡。

    我這裡有少許銀兩,聊供一茶之需,還望收納。

    日後若得空閑,也請老闆和尊夫人來普濟走走。

    ” 秀米聽見母親嘴裡吐出“尊夫人”三字,心裡就是一緊,難道陳老闆娘子并沒有死?寶琛再次取出謝禮,與陳修己又推讓了一回,陳老闆這才收了。

    他見母親執意要走,也就不再挽留,與幾個夥計把他們一直送到通往渡口的大路上,這才揮手作别。

     秀米見陳修己的身影遠得看不見了,就拐彎抹角地向母親打聽起老闆娘的事來。

    母親道:“昨晚聽老闆說,老闆娘不巧領着兒子去娘家幫着收棉花了,這次沒能見到。

    ”這麼說,他家夫人和孩子都不曾死。

    秀米又去問寶琛,有沒有看見院裡有一口井? “有啊。

    ”寶琛道,“我早晚都從井裡打水洗臉呢,怎麼啦?” 11 他們回到普濟家中,喜鵲已早早睡下了。

    等到叫開了門,喜鵲就神色慌張地對母親說:夏莊那邊出事了。

     問她到底出了什麼事,喜鵲颠來倒去地又說不清楚,一會兒說,那人頭砍下來,血飙得老高;一會兒又說,從早晨開始,江堤上走的,村子裡跑的盡是些官兵。

    他們有騎馬的,也有不騎馬的,有拿槍的,有拿刀的,亂哄哄,就像馬蜂炸了窩一般。

    最後,她又說起老虎來:“那小東西一聽說夏莊那裡死了人,死纏着要我帶他去看。

    我沒有帶他去,他就哭鬧了整整一天,這才剛剛睡下。

    ” 母親見她語無倫次,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氣得直跺腳:“你盡說些沒用的話!那夏莊到底是誰死了?” “不知道。

    ”喜鵲說。

     “你慢慢說,不用着急。

    ”寶琛道,“哪裡來的這些官兵?他們砍了誰的頭?” “不知道。

    ”喜鵲隻是搖頭。

     “那你剛才怎麼說,人頭砍下來,血飙得老高。

    ” “我也是聽人說的。

    說是一大早,從梅城來的官兵,把夏莊圍了起來,那人當場就被砍了頭,屍首剁了幾段扔到塘裡,腦袋挂在村頭的大樹上。

    鐵匠鋪的王八蛋對我說的。

    他們弟兄倆與村裡膽大的都趕去夏莊看了,那小東西也嚷着要去,我沒有依他,再說,我哪裡敢去?” 寶琛聽她這麼說,趕緊跑回房中看老虎去了。

     翠蓮道:“嗨,我還當什麼事呢,這世上哪天不死人?何況,他們夏莊死人,關我們什麼事?我的肚子都餓癟了,還是先張羅一點飯來吃要緊。

    ”說完就要拉喜鵲去廚房弄飯。

     “你等等,”母親把喜鵲拽住了,目光直直地看着她,“你可曾看見她大舅?” “中午的時候,他倒是回來過一次。

    我問他,你怎麼一個人先回來了,夫人他們呢?見到老爺了沒有?他闆着臉,也不說話。

    不多久,就見他從樓上拿下什麼東西來,放到竈膛裡燒了。

    我問他燒什麼,他就說,完了,完了。

    我問他什麼完了,他說,什麼都完了。

    不一會兒又跑出去了。

    也不知去了哪裡。

    ”喜鵲說。

     母親沒再問什麼。

    她看着地上自己的影子,又看了看秀米,半天才說,今天有點累,先去睡了,等會兒吃飯不用叫她。

     這天晚上秀米一夜未睡。

    就像是和自己賭氣似的,整整一個晚上,她倚着北窗,看着後院那片幽深的樹林。

    閣樓一整晚都黑着燈。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她就琢磨着要不要去丁先生家探探消息,可沒等她下樓,已聽見丁樹則和師娘在院子裡嚷嚷了。

     他們和母親在廳堂裡關起門來說話。

    丁先生剛到不久,孟婆婆和隔壁的花二娘跟着就來了,最後連普濟當鋪的錢掌櫃和村裡的地保也來找母親說話,他們與母親說了什麼,秀米不得而知。

    快到中午的時候,母親才把他們一一送出門去。

    丁先生臨走時,立在門檻邊對母親道:“那個薛祖彥,也真是該死!前幾日我還讓秀米給他送信,勸他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可他仗着他老子在京城做大官,隻把我的話當作耳邊風,竟在鄉下聚起一幫不三不四的亂黨,密謀變亂天下,到頭來怎麼着?還不是咔嚓一刀,死了個了……” 聽他那麼說,秀米就知道夏莊的薛舉人被砍了頭。

    〔薛祖彥(1849——1901),字述先。

    少穎悟,善騎射,性簡傲。

    光緒十一年舉人。

    1901年與蜩蛄會同仁聯絡地方幫會密議反清,以圖攻占梅城。

    事洩被殺,卒年五十二。

    1953年,遺骨遷入普濟革命烈士陵園。

    〕 後來,她還聽說,官府的探子已經盯上他好久了,本來早就想抓他,隻是礙于薛老爺在京城的威勢,一時沒有動手。

    這一年的重陽節,宮内的侍衛給薛府送來了一壺金華美酒,薛老爺子跪在地上隻顧謝恩,把頭都磕破了,送酒的人手按刀劍,立在他房中就是不走。

    他們說,要親眼看見他把酒喝下去,才去宮内複命。

    老頭這才知道那是一壺毒酒。

    老頭兒裝瘋賣傻,哭天喊地,就是不肯喝。

    最後侍衛們等得實在不耐煩了,就把他按在地上,捏住他鼻子,把那壺酒一滴不漏地灌了下去。

    那老頭兒氣都沒來得及喘一聲,踢腳蹬腿,七竅流血而死。

    那邊老爺子死訊一到,這邊的州府立即發兵抓人。

    大隊人馬殺到夏莊,沖入薛宅,将薛舉人和妓女小桃紅堵在了卧房之中。

     梅城協統李道登與薛舉人素來交厚。

    這次奉命前來圍捕,存心與他行個方便。

    等到官兵将薛宅團團圍住之後,李協統屏去左右,一個人進了屋,往那太師椅上一坐,把刀往上一橫,抱拳說道:“年兄,多年恩遇,報在今朝,跑吧!” 那薛舉人正縮在被子裡發抖,一看有了活路,便精條條地跳下床,翻箱倒櫃,收拾起金銀細軟來。

    那李協統看他忙得不亦樂乎,隻是在那搖頭。

    末了,薛舉人把該拿的都拿了,就是忘了穿褲子。

    還問李協統,能不能把妓女小桃紅一起帶走。

    李協統笑道:“薛兄也是明事理的人,這會兒怎麼忽然糊塗了起來?” 薛舉人道:“兄長的意思是——” 就在這個時候,那床上的小桃紅突然坐了起來,冷冷笑道:“你是個做大事的人,死到臨頭還做那貪生的春夢,你這一逃,李大哥又如何回去交差?” 這時,薛舉人才知道那小桃紅也是官府安排的眼線,吓得圍着桌子亂轉。

    他像毛驢推磨似的轉了半天,這才道:“李兄的意思,還是不讓我走?” 李道登實在不忍看他,隻得掉過臉去。

    那小桃紅急道:“李協統的意思,你這一逃,他就可以有理由殺你,好免掉你五百八十刀淩遲之苦。

    ” 薛舉人一聽,就僵在那裡。

    走又不是,不走又不是。

    最後李道登騙他說,你走得脫走不脫,全看你的造化,你隻要能夠遠走高飛,天塌下來,小弟替你扛着就是。

    那薛舉人一聽,趕緊穿上褲子,也顧不得那些金銀寶貝,朝外就走,一路上無人阻攔。

    當他蹿到院外門邊,李道登早在門外一左一右,安排了兩個刀斧手。

    手起刀落,那薛祖彥的人頭就跳了起來,血噴了一牆。

    那小桃紅像個沒事人一樣,走到屋外,對着看熱鬧的人說:“我原當他是個什麼了不得的英雄豪傑,原來也是個敗絮其中的陳叔寶。

    ” 到了晚上,一家正圍着桌子吃飯,張季元突然回來了。

    他托着煙鬥,仍像以前一樣晃晃悠悠地走了進來。

    他的眼眶黑黑的,頭發讓秋露給打濕了,一绺一绺地貼在額前,背上的布衫還給剮破了。

    喜鵲替他盛了飯,那張季元又掏出一方手帕來在臉上抹了抹,強打起精神,裝出一副沒事人的樣子來說道:“我來給你們說個笑話。

    ” 飯桌上無人答應。

    衆人都不說話。

    隻有老虎笑道:“你先學個驢兒叫。

    ”張季元覺得有點不自在,他看了看寶琛,看了看母親,連喜鵲都在低頭扒飯,頭也不擡。

    他又看了一眼秀米,她也正手足無措地看着自己。

     秀米見大夥兒都不說話,一個個鐵青着臉,就接話道:“表哥有什麼好玩的笑話?不妨說來聽聽。

    ” 她看見母親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也裝着沒看見。

    放下筷子,托着下巴,聽他講故事。

    秀米本想緩和一下氣氛,幫他搭個腔兒,沒想到這一下可把張季元害苦了。

    他極力掩飾着自己的慌亂。

    左顧右盼,欲言又止,那笑話也講得枯燥乏味,颠三倒四,明明是講不下去的,又要硬着頭皮往下說,弄得飯桌上的幾個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正巧那寶琛又放出一個響屁來,熏得大夥都屏住了呼吸。

     那時,秀米已經從丁樹則先生那裡獲知,張季元壓根兒就不是她的什麼表哥,而是朝廷通緝的亂黨要犯。

    他來普濟,原也不是養病,而是暗中聯絡黨羽,密謀造反生事。

    師娘還說,那薛舉人薛祖彥就是亂黨首領,雖說立時就被砍了頭,可那晚在他家借住的六七個革命黨已被悉數拿獲,正押往梅城,“這些人當中,要有一兩個招架不住抽筋剝皮的酷刑,少不得要供出你的表哥來。

    ” 張季元既是亂黨,那母親又是從何處與他相識?又如何能讓一個非親非故、朝廷緝捕的要犯在家中居住,長達半年之久?秀米滿腦子都想着這些亂七八糟的事。

     張季元總算把那個笑話說完了,又吃了幾口飯,這才正色對衆人說,自從春天來到普濟養病,他在這裡一住就是半年。

    承各位擡愛,如今病也養得差不多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少不得就要離開普濟。

    母親似乎一直等着他說這句話,見他提出要走,也沒有挽留之意,隻是問他何時動身。

     “我打算明天一早就走。

    ”張季元說完,就從桌邊站起身來。

     “這樣也好。

    ”母親說,“你先回樓上歇息,待會兒我還有話要來對你說。

    ” 吃完飯,廳堂裡就剩下了秀米和老虎兩個人。

    她心不在焉地陪老虎玩了一會兒,寶琛就過來帶他去賬房睡覺去了。

    秀米轉到廚房裡,說要幫着翠蓮和喜鵲收鍋,可又礙手礙腳地插不上手。

    翠蓮也是滿腦子心事重重,手指不小心在鍋沿上劃了一個大口子,也沒心思和她說話。

    秀米兀自在竈前站了一會兒,隻得從廚房裡出來,她走到天井裡,看見母親手裡擎着一盞罩燈,從後院遠遠走過來。

    秀米正想上樓去睡覺,母親從身後叫住了她。

     “你表哥讓你到他樓上去一趟。

    ”母親說,“他有幾句話要當面問問你。

    ” “他要問我什麼話來?”秀米一愣。

     “他叫你去,你就去吧。

    他不肯對我說,我又哪裡能知道?!”母親厲聲道,看也不看她一眼,舉着燈就走了。

    秀米等到那牆上的燈光晃得沒影了,又站在漆黑的廊下待了一會兒,心裡恨恨道:她這是怎麼了?自己不痛快,卻拿我來煞氣!牆腳的蟋蟀嘁嘁喳喳,叫得她心煩意亂。

     閣樓上的門開着,燈光照亮了那道濕漉漉的樓梯,濃濃的秋霧在燈光下升騰奔湧。

    自從父親出走以後,秀米還是第一次來到後院的閣樓。

    地上落滿了黃葉,廊下,花壇上,台階上,都是。

     張季元在屋裡正擺弄着父親留下來的那隻瓦釜。

    這隻瓦釜,父親從一個叫花子手中購得,原是那乞丐的讨飯家夥,不知他為何看得那樣入迷。

    他翻來覆去地看它,口中喃喃自語道:“寶貝,寶貝,可真是件寶貝。

    ” 看見秀米推門進來,張季元道:“這件寶物頗有些來曆。

    你來聽聽它的聲音。

    ”說罷,他用手指輕輕地彈叩下壁。

    瓦釜發出了一陣金石相擊之聲,清麗無比,沁人心脾。

    秀米覺得自己的身體像一片羽毛,被風輕輕托起,越過山巒、溪水和江河,飄向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怎麼樣?”張季元問她。

     随後,又用指甲彈了彈它的上沿,那瓦釜竟然發出當當的金石之聲,有若峻谷古寺的鐘磬之音,一圈一圈,像水面的漣漪,慢慢地漾開去,經久不息;又如山風入林,花樹搖曳,青竹喧鳴,流水不息。

    她仿佛看見寺院曠寂,浮雲相逐,一時間,竟然百慮偕忘,不知今夕何年。

     秀米聽得呆了,過了半晌,心中暗想,這世上竟還有如此美妙的聲響,好像在這塵世之外還另有一個潔淨的所在。

     張季元像個孩子似的把耳朵貼在釜邊谛聽,朝她眨着眼睛。

    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亡命的朝廷要犯。

     “這件寶物又叫‘忘憂釜’,本用青銅鑄造,原由一個道士在終南山中曆時二十餘年煉制而成。

    南人多不識此,稱它瓦釜。

    ”張季元說,“精通音律的人常用它來占蔔,但聽它的聲音,便能預知吉兇未來。

    ” 聽他這麼說,秀米忽然想到,自己剛才聽得瓦釜之聲,眼前一陣恍惚,覺得自己像一片羽毛飄在空中,最後竟落在了一個荒墳上。

    似乎是不祥之兆。

     “據說,這物件還有一個很大的秘密,就是到了冬天,碰上下雪的日子,寒氣凝結成霜凍——”張季元正說着,翠蓮冷不防推門走了進來。

    她說夫人讓她來給燈加點油。

    可她看了看燈,油還是滿滿的,就從頭上拔下根簪子,挑了挑燈芯,掩上門,下樓去了。

     張季元望着她笑。

    她也沖他笑。

    兩個人似乎在說,我知道你為什麼而笑,可誰都不願意說破。

    不知為什麼,她忽然覺得母親很可憐。

    她的手上、身上全是汗。

    她用手指輕輕地叩擊着釜壁,那聲音讓她覺得傷心。

    那聲音令她仿佛置身于一處寂寞的禅寺之中。

    禅寺人迹罕至,寺外流水潺潺,陌上纖纖柳絲,山坳中的桃樹都開了花,像映入落日的雪窗。

    遊蜂野蝶,嘤嘤嗡嗡,花開似欲語,花落有所思。

    有什麼東西正在一寸一寸地消逝,像水退沙岸,又像是香盡成灰。

    再想想人世喧嚣嘈雜,竟全然無趣。

     她癡癡地坐在桌邊,隻顧滿腦子地胡思亂想。

    不經意中,一擡頭,發現表哥正貪婪地看着自己:大膽、暧昧而放肆,臉上蒼白,眉頭緊鎖,整個臉部因為痛苦而扭曲了。

    他用舌頭舔着上嘴唇,似乎想說什麼,可又拿不定主意。

     “你當真是朝廷亂黨?”秀米問道。

    她的手在桌上按了一下,桌面上頓時有了濕濕的水迹。

     “你說呢?”張季元苦笑着反問她。

     “你打算去哪?”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張季元道,過了一會兒,他又說,“看得出,你有無數的事想問我。

    是不是這樣?” 秀米點了點頭。

     “本來,我可以原原本本地告訴你答案,剛才,就在你上樓之前,我就打定主意跟你說實話。

    隻要是你想知道的,我都可以告訴你。

    你問什麼,我就答什麼,絕無半點隐瞞。

    我是什麼人?怎麼會認識你的母親?為什麼來普濟?與夏莊的薛祖彥到底是什麼關系?我們因何要與朝廷作對?我要找的那個六指人又是誰?所有的這些,你都想知道答案,對不對?”張季元掏出一塊皺巴巴的手帕揩了揩臉上的汗,接着說道: “可是,不知為什麼,最近的這些天來,我覺得我們正在做的事,很有可能根本就是錯的,或者說,它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甚至可以說毫無價值,的确,毫無價值。

    好比說,有一件事,你一邊在全力以赴,同時,你卻又明明懷疑它是錯的,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再比如你一直在為某件事苦苦追索答案,有時,你會以為找到了這個答案。

    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答案其實不在你思慮之中,它在别的地方。

    你能聽懂我說的話嗎?” 秀米一臉茫然地搖了搖頭。

    她确實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好了,不說這些,”張季元在自己的腦門上拍了一下,“我來給你看樣東西。

    ”他從床頭的包裹内取出一隻精緻的小盒子來,遞到秀米的手裡。

    那是一個精緻的小錦盒。

     “這是給我的嗎?”秀米問他。

     “不是。

    ”張季元道,“這東西我帶在身上不方便。

    你替我好好收着,最多一個月,我還會到普濟來的,那時你再還給我。

    ” 秀米接過那個盒子,兩面看了看。

    是緞絨面的,寶藍色,像是女人用的首飾盒。

     “最多一個月。

    ”張季元在桌邊坐了下來,“若是過了一個月,我還不回來,那就不會再來了。

    ” “為什麼你就不來了呢?” “那就說明,我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

    ”張季元道,“到時候,自然會有一個人來找你,你把這東西交給他就行了。

    ” “他叫什麼名字?”秀米問他。

     “你不用知道他叫什麼,”張季元笑了一笑,“他是個六指人。

    你要記住,他的那根六指長在左手。

    ” “要是他一直不來呢?” “這東西就歸你了。

    你可以把它拿到首飾店裡去,讓金匠替你打一條項鍊什麼的。

    ” “這是什麼東西?我能打開來看看嗎?” “請便。

    ”張季元說。

     翠蓮又一次推門進來了。

    她手裡提着一隻腳盆,胳膊上搭着一條毛巾,另一隻手裡還提着一壺水。

    她不敲門就走進來了。

    她把水壺和腳盆放在地上,将毛巾搭在椅背上,對張季元說:“夫人吩咐,時候不早了,洗洗睡吧。

    這水都替你熱過兩遍了。

    ”随後,她轉過身來,對秀米說:“咱們走吧。

    ” “我走了?”秀米看了她的表哥一眼。

     “走吧。

    ” 張季元站起身來。

    他們的臉挨得很近。

    這一次,秀米看得很清楚,他的臉上有一些麻麻點點的小坑。

     秀米跟着翠蓮走到樓下。

    她能感覺到身後閣樓上的門慢慢合上了。

    院子裡一片漆黑。

     12 秀米沒有聽見公雞唱曉的啼鳴。

    她醒來的時候,看見屋裡的燈還亮着,而照在牆壁上的太陽光已轉成暗紅色。

    空氣中隐隐有了一絲寒意,秋已經深了。

    她懶懶地躺在床上,聽見母親在喊喜鵲。

    母親在叫喜鵲的時候,她總是像閃電似的在院子裡亂竄,以便在第一時間及時地出現在母親的面前。

    母親讓喜鵲把後院閣樓上的被子和床單拆下來洗。

     她知道張季元已經走了。

     随着張季元的離去,家中又恢複了昔日的甯靜。

    從春末到深秋,對秀米來說,這個家中發生的事情,比她此前經曆的所有的事加在一起還要多。

    可對于别人,這些事就像夜晚落在瓦上的輕霜,到了早上,叫太陽一曬,就無影無迹,或者說,這些事從未發生過。

     寶琛成天在外面催賬,早出晚歸。

    遠一點的村子也要耽擱一兩天。

    等到收完了賬,他也照例一頭紮在賬房内,算盤撥得噼啪響。

    甚至在吃飯、走路時,他的腦子裡想的也都是那些賬目。

    翠蓮把後院閣樓邊的幾間柴屋都騰了出來,收拾幹淨。

    用蘆席圍成一個個稻囤,隻等佃戶們把該交的谷子運進來。

    母親攜着喜鵲成天往裁縫鋪裡跑,她們已經在安排一家人過冬的棉衣了。

    隻有秀米和老虎,整天沒事,在園子裡東遊西逛,偶爾她會被母親帶到裁縫鋪裡量尺寸。

    有時候實在閑得發慌,就去丁樹則先生家溫課讀書。

    丁樹則已經派師娘趙小鳳上門催要當年的束脩了。

     到了立冬這一天,院子外面停滿了送谷子的推車和糧擔。

    孟婆婆帶着丈夫過來幫忙。

    隔壁的花二娘手執一杆七星大秤,吆喝着斤兩,忙着過秤。

    一根圓木扁擔穿過秤紐,由王七蛋、王八蛋兄弟擡着。

    寶琛又要記賬,又要打算盤,忙得不亦樂乎。

    母親喜滋滋地,在屋子裡走來走去,一會兒去廚房,一會兒去後院的谷倉,還要拿點心招待那些遠道而來的佃農。

    翠蓮、喜鵲忙着剁肉燒飯,整整一個上午,廚房裡的砧闆橐橐地響個不停。

     那些佃農懷抱着扁擔,縮頭縮腦地沿牆根蹲了一排。

    寶琛叫到名字的,就趕過去看一看秤星。

    每到這時,花二娘總是笑嘻嘻地對他們說:“看準了,報個數兒。

    ” 佃農輕聲報過數之後,花二娘再去核準,然後高聲報出斤兩,寶琛坐在天井的桌邊,飛快地撥着算盤,再報一遍數目,就算落了賬。

    随後盛滿谷子的麻袋就被送到後院的倉房裡去了。

    孟婆婆踮着小腳,在院前院後來回跑着,秀米也不知道她在忙什麼。

     其中一個叫王阿六的佃戶,一過秤,短了二十八斤。

    花二娘道:“怎麼每年都是你,缺斤少兩的。

    ”她又問母親如何處置,“年年都是他搞鬼,今年遇上風調雨順的好年成,還是缺。

    我看你把他那六畝地收回來算了。

    ”一句話,唬得阿六拉着他婆娘又是賠笑,又是作揖。

     王阿六道:“不瞞大娘說,今年渾家接連生了兩場病,又新添了一個孩兒,那六畝地倒荒了三畝,缺下的租子,來年一定補上,隻是不要收我的田。

    ”說罷,就死按住身邊的一個孩子讓他跪下來磕頭,那孩子倔頭倔腦,就是不肯磕頭,王阿六不由分說,一大巴掌扇過去,那孩子嘴裡就流出血來,哭叫着,滿院子跑。

    秀米看見那孩子還穿着單衣,打滿補丁的褲子上還破了一塊,跑起來破布一掀一掀的,露出兩爿小屁股來。

    秀米再看那佃農的妻子,果然一副病恹恹的樣子,臉色蠟黃,身上穿一件男人的破棉襖。

    棉襖沒有扣子,隻用碎布條紮在腰間,懷裡還抱着一個嬰兒,站在那兒流淚。

     母親見狀,就動了恻隐之心,趕緊對花二娘說:“收了吧,來年再叫他補上。

    ”那王阿六千恩萬謝,跪在地上就磕起頭來。

    又拉着妻子走過去對寶琛作揖。

    寶琛把算盤撥了撥,道:“免了免了。

    這短缺的租子,加上去年和前年的,攏共是一百二十七斤,我也不加你利錢,來年手腳勤快點,一并還了,我好替你銷賬。

    ”王阿六臉上賠着笑,嘴裡忙不疊地答應着,倒退着走開了。

     孟婆婆拎了一籃子茨菰,到井邊去剝。

    秀米見什麼事都插不上手,就去幫她,與婆婆說些閑話。

    孟婆婆道,這個王阿六真是可憐,他的地倒是不曾荒,隻是愛喝個酒,見了酒就沒命。

    家裡能賣的東西都賣盡了,把那老婆像牲口一樣的折騰。

    六個孩子,倒也丢了三個。

    說完唏噓不已。

    秀米忽然問道:“人家種出來的糧食,怎麼會好端端地送到咱家來?” 孟婆婆一聽,先是一愣,然後笑得前仰後合。

    她也不回答秀米的問話,隻對寶琛喊道:“歪頭,你知道這閨女剛才對我說什麼?”寶琛似乎也聽見了秀米的那句話,隻是咧着嘴笑。

    正巧母親從這兒走過,孟婆婆又對母親說:“你猜猜,你家姑娘剛才對我說了句什麼話?”母親道:“她說什麼?”孟婆婆就當衆人的面把秀米的話學着說了一遍。

    正在那看秤的花二娘咯咯地笑了起來,笑得秤砣滑落到地上,差一點沒砸着她的腳。

    秀米看見,那些門邊站着的佃農也望着她笑。

    母親道:“我家這閨女,别看她個子長得這麼大,心眼倒是一點沒長。

    白吃了這許多年的飯,哪裡懂什麼事?” 母親走了之後,孟婆婆這才收住笑,對秀米說:“傻丫頭,人家種了你家的地,糧食不送到你家來,難道還送到我家去不成?” 秀米說:“他們為何不種自己家的地?” “你是越發糊塗了。

    ”孟婆婆道,“他們這些窮棒子,别說地了,家裡針還不知有沒有一根。

    ” “我們家的地又是哪裡來的?” “或老祖上傳下來的,或是花錢買來的,也有還不起債,抵過來的。

    ”孟婆婆道,“傻孩子,你長這麼大,就像是活在桃源仙境一般,這麼丁點兒事也不明白,虧你還是讀書識字的人。

    ” 秀米還想跟她說什麼,孟婆婆已站身起來,撣了撣身上的灰土,提着籃子,去井邊吊水洗茨菰去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母親擔心那些莊稼人弄髒了屋子,就叫人把八仙桌擡到天井裡去。

    十六七個佃農一看到擡來了桌凳,呼啦一下全部圍上去落了座。

    那王阿六盛了一碗飯,自己也不吃,隻顧上往碗裡夾菜,那碗堆得像寶塔尖一樣。

    王阿六離了飯桌,四下裡找他那兒子。

    那孩子正在山牆外的草垛邊,偎着他娘的膝蓋,像是睡着了。

    王阿六在外面轉了半天,就轉到了山牆邊,來到草垛前蹲下,把那飯碗送給他娘子。

    那女人一邊搖頭,一邊就把膝蓋上趴着的孩子喚醒。

    那孩子見了飯菜,也不拿筷子,用手抓起來就吃。

    那鼻涕拖得長長的,挂到碗裡,也一股腦兒地被他吃了下去。

     隔着窗戶,翠蓮和喜鵲看得直笑。

    翠蓮先是哧哧地笑,笑了一會兒,她的臉忽然陰沉了下來,眼裡又流出淚來。

    秀米以為翠蓮又想起了自己在湖州的家,或是記起了自己的父母,心中悲傷。

    不料,那翠蓮流了一會兒淚,又用手摟過秀米,認真地說道:“妹子,要是有一天,我讨飯讨到你家門上,你也盛下這一碗飯來讓我吃。

    ” “你怎麼想起說這樣的話?”喜鵲道,“你在這裡好好的,怎麼又會去讨飯呢。

    ” 翠蓮隻顧擡起袖子擦淚,也不理她。

    過了一會兒,怔怔說道: “我當年在郴州的時候,曾遇到一個算命的人。

    那人也帶着一個孩子,孩子也餓得半死了,我看着那孩子實在可憐,就給了他們兩個饅頭。

    正要走,那算命的就把我叫住了。

    他說,受人一飯之恩,當銜環結草以報。

    他說自己也沒什麼本事,可給人算命看相,倒也靈驗。

    當場就讓我報出生辰八字來讓他算一算。

    我生下來連爹娘的面都不曾見過,哪裡又知道個什麼八字。

    他隻得替我看了相,說我後半輩子,乞讨為生,最後餓死路頭,為野狗所食。

    我就問他有無避禍的法子,算命人道,除非你找一個屬豬的人嫁了,才能免除此禍。

    可我眼見得這年紀一點點地上了身,到哪裡嫁個屬豬的。

    ” “這算命的也就是這麼一說,哪裡當得了真?”秀米道,“說不定那算命的人就是屬豬的,故意用這番話來吓你,诓你嫁給他也未可知。

    ” 喜鵲道:“我想起來了,寶琛家的老虎倒是屬豬的。

    ” 她這一句話,說得翠蓮破涕為笑,嘴裡道:“難道還讓我去嫁給他不成?” 翠蓮總算是止住了眼淚,又對喜鵲說:“你老家是在哪裡?怎麼會流落到普濟來的?聽那孟婆婆說,你死活不能聽見砒霜二字,又是怎麼回事?” 喜鵲一聽見砒霜,不由得哆嗦起來,兩眼直勾勾的,嘴唇發紫,隻是站在那兒發抖,半晌才落下淚來。

    她說,在五歲那一年,父母跟鄰人争訟田産,眼見得官司快要打赢了,不料卻被人在湯面裡下了毒,父母和兩個弟弟當場斃命。

    她吃得少,又被鄰居捏住鼻子,往嘴裡灌了一勺大糞,吐了半天,這才保住一條狗命。

    都知道遇上了強人,自家的親戚怕引火燒身,無人敢收留她,就流落到普濟,投奔孟婆婆來了。

     “怪不得我看你每次吃飯都要把自己的碗洗了又洗。

    ”秀米說,“你是不是老擔心有人要毒死你?” “這都是打小落下的毛病。

    知道不會,可還是疑神疑鬼。

    ”喜鵲說。

     “都是苦命的人。

    ”翠蓮感慨道,她用眼睛睃了睃秀米,“誰能比得了你,前世修來的好命道,投胎在這麼一戶人家,無憂無慮,什麼心事也不用想。

    ” 秀米沒有言語。

    心裡想道:我的心事,你們又哪裡知道了?說出來恐怕也要吓你們一跳。

    她在這麼想的時候,其實内心并不知道,一場災難已經朝她逼近了。

     張季元一走就是半個多月,很少有人再提起他。

    到了臘月的一天,秀米半夜裡醒了。

    她忽然記起,張季元在臨走之前曾交給她一隻緞絨面的錦盒。

    她将它藏在衣櫃裡,一直沒打開來看過。

    那裡面到底裝着什麼?這個疑問伴随着屋頂上簌簌的雪珠,在她腦子裡跳躍着。

    天快亮的時候,她還是壓抑不住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下了床,從櫃子裡翻出那隻錦盒來,輕輕地打開它。

     盒内裝着一隻金蟬。

     差不多在同一個時間,張季元的屍體沿江順流而下,繞過一片沙洲,拐入江堤下的一條窄長的内河。

    普濟的一個獵人發現了他。

    當時河面已經封凍,他赤裸的身體和河面上的蘆稈凍在了一起。

    寶琛不得不讓人鑿開冰層,才将他拖到岸上。

    秀米遠遠地看着他,也是第一次看着男人赤裸的身體。

    他眉頭依然緊鎖着,身體被冰塊裹得嚴嚴的,整個人看上去,就像是一串冰糖葫蘆。

     母親趕到河邊,也顧不得衆人的眼目,顧不得他身上的浮冰尚未融化,撲在他身上,撫屍大哭。

     “不該逼你走。

    你走也罷,不該咒你死。

    ”母親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