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第一章 六指
關燈
小
中
大
夥計走了,這才問譚四,“你剛才為何失聲大叫?把我吓得魂都丢了。
”譚四說:“我正拿眼睛朝裡面瞧,沒想到裡面的那鬼東西也貼住門,拿眼睛往外瞧,兩個人的睫毛都快碰到一起了,你說讓人害怕不害怕?” “怎麼會是他?!”秀米嘴裡喃喃說道,突然目光躲躲閃閃,神色陡變。
“你說誰?”譚四一臉恍惚地看着秀米。
她的臉色先是發青,轉而又發白,縮着脖子,嘴裡的牙齒咯咯打架,也不說話,隻顧用手來拽他的衣裳。
譚四往遠處一看,原來,亭子那邊有三個人正朝他們走來。
從亭子裡走來三個人,走在前面的是剛才那位夥計,中間的那人身材魁梧,眉角有一顆大烏痣,想必他就是薛舉人了。
而走在最後的那個人,手裡托着一隻茶杯的,正是張季元。
三個人走到他們跟前,薛舉人朗聲道:“你們找我有什麼事?” 秀米愣了一下,從懷裡抖抖索索地摸出老師的信來,也不敢擡頭,遞給譚四,譚四又遞與薛舉人。
薛舉人接過信看了看,似乎有點不高興,說了一聲:“又是這個丁樹則。
”就拆開信湊到太陽下看了起來。
張季元走到秀米的身邊,把一隻手搭在她的肩上,嘴裡輕聲說道:“我來這裡看朋友,沒想到這麼巧,遇上了你們。
” 她的心突突亂跳,隻覺得半個肩膀都是麻酥酥的。
秀米不敢擡頭看他,隻是在心裡暗暗罵道:拿開!快把你那該死的手拿開!她想稍稍挪動一下身體,可她的腳就是不聽使喚。
她的身體抖得更厲害了。
張季元終于把那隻手挪開了。
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煙味兒。
他在喝茶,茶杯和杯托相碰,叮當有聲。
過了一會兒,她聽見張季元笑了笑,把臉湊到她耳邊說:“看你吓得什麼似的,别怕,我與薛兄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們談點兒事。
” 秀米不理他。
他嘴裡的熱氣熏得她的耳朵直癢癢。
她遠遠地看見,涼亭那邊有幾個人倚柱而立,正小聲地說着什麼。
涼亭旁的一株梨樹,不知為何,斷為兩截。
薛舉人看完信後,笑道:“丁樹則這條老狗,成天纏着我。
” “是不是讓你想法在京城替他補個閑差?”張季元說。
“一點不錯。
他口口聲聲說與家父是八拜之交,可我在京時與家父說起,他老人家卻說從來就不認得這個人。
”薛舉人說,“又寫來這許多詩文,哼!狗屁不通。
” “他哪裡知道,今天補了典史,明天人頭落地。
他倒挺會湊熱鬧。
”張季元笑道。
薛舉人道:“倒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犯得着嗎?” 随後,薛舉人對譚四說:“你回去告訴丁先生,就說信已收到,薛某改日專程登門拜答。
”說完,拿眼睛瞅了瞅秀米,又看了看張季元,“既是你家表妹,不妨請他們稍作盤桓,吃了飯再走。
” 秀米一聽,也不接話,隻是拼命搖頭。
張季元道:“表妹平時很少出門,今天冷不防在這裡撞見了我,吃了驚吓,不如讓他們先回吧。
” “也好。
” 依然是那個夥計送他倆出門。
剛剛走到天井裡,猛聽得後面兩人哄然而笑。
她不知道表哥和薛舉人為何大笑,但她聽得出那笑聲沒一點正經。
隻恨得牙根酸酸的。
那譚四一路問長問短:你表哥從哪裡來?怎麼在普濟從來沒有見着過?怎麼會在這裡碰見?既是你表哥,為何吓成那樣?秀米隻顧低頭走路,不一會兒就出了陰冷的夾道,來到外面的大太陽下。
那夥計說了聲“恕不遠送”,就把院門關了。
院外沒有一個人。
池塘對面的那個釣魚的老頭這會兒也已不見了。
譚四道:“這人死了,為什麼要把屍首葬到塘中央去?”秀米知道譚四說的是池塘中間的那個墳包,不過這會兒秀米對它不感興趣。
她推了推小黃毛譚四的胳膊,朝池塘對面指了指:“你剛才看見有一個人在那釣魚嗎?” 黃毛說他不曾看見。
“他剛才還在那釣魚的,怎麼一會兒人就不見了?” “大概是回家吃飯去了呗。
人家釣魚,關你什麼事?” 繞過池塘,他們走到剛才那人釣魚的地方。
稀疏的葦叢中,秀米看見一根釣竿橫卧在水上,被風吹得擺來擺去。
她就過去,把釣竿拿起來看。
原來隻是一根竹竿而已。
上面既沒有絲線,也沒有漁鈎。
奇怪! 黃毛隻在那兒催她快走,他的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
兩個人一前一後朝普濟走去。
秀米覺得自己就像是做夢似的。
張季元從哪裡來?他到普濟來究竟想做什麼?薛舉人又是什麼人?還有池塘邊的那個戴氈帽的老頭,她明明看見他在那兒釣魚,為何釣竿上既沒有浮标,也沒有線鈎? 她隐約知道,在自己花木深秀的院宅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沉默的,而且大得沒有邊際。
一路上他們不曾碰到一個人。
秀米覺得天又高又遠,眼前的小渠、溝壑、土丘、河水,甚至太陽光都變得虛幻起來。
到了村中,秀米就讓黃毛去丁先生那裡回話,自己一個人往家中走去。
她看見翠蓮正在塘邊洗帳子,就朝她走過去,沒來由地問了一句:“大嘴,你說……夏莊到底有沒有個薛舉人?” “你是說薛祖彥哪,怎麼沒有?他爹不是在京城裡做大官的嗎?”翠蓮道。
秀米噢了一聲,就徑自上樓去了。
6 一天晚上,全家正圍在桌子旁吃飯,張季元又開始講他那個“雞三足”的笑話了。
這個笑話他前幾天已經說過一遍了,這會兒又興緻勃勃地從頭講起,大家全在笑。
喜鵲笑,是因為她的确覺得這個故事好笑,即便張季元講上一百遍,她還是要偷偷發笑,牙齒磕碰着碗邊,咯咯地響。
母親笑是出于禮貌,照例嘿嘿地笑兩聲,表明她在聽。
翠蓮大概是覺得這是一個老掉牙的笑話,普濟村人人會說,而喜鵲竟然咯咯地笑個不停,因此她也笑。
寶琛是好脾氣,對誰都是笑嘻嘻的,再說明天一大早,他就要回慶港接兒子去了,不過他一笑起來就有點誇張。
唯獨秀米不笑。
張季元一邊談笑,一邊不時地朝她眨眼睛。
那眼神很複雜,似乎要與她為今天上午的見面達成一個默契,或者說,共同保守一段秘密。
即便不擡頭看他,秀米也能覺出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他所說的話變成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從濕濕的眼睫毛裡飄溢而出,浮在晦暗的光線中。
秀米低頭吃飯,好不容易挨到張季元把笑話說完了,卻不料喜鵲忽然愣愣地問道:“那雞怎麼會有三隻腳的呢?”看來她根本就沒聽懂,大家又哄笑了一場。
寶琛第一個吃完飯,丢下筷子,甩甩袖子,走了。
翠蓮對母親說:“今天就不該把盤纏先給了他,少不了又要拿到後村去填那無底洞。
” 母親說:“你怎麼知道他要去孫姑娘家?” “嗨,那粉蝶兒今天下午來借篩子,我瞅見他們在廊下說話,又拉又扯,恨不得立時就……”翠蓮說。
母親不讓她說下去,一個勁兒地給翠蓮使眼色。
又看了看秀米,仿佛在猜測秀米能不能聽得懂她們所說的話。
張季元吃完了飯,依然賴在那兒不走。
他歪在椅子上用牙簽剔着牙,剔完牙又去剔指甲,把十個指頭都剔了個遍,最後又把那牙簽咬在嘴裡,一會兒伸手撚一下燈芯,一會兒擡頭看着天窗,像是在琢磨着什麼事。
過了一會兒,他從懷裡摸出一隻小鐵盒子,一柄煙鬥,他往煙鬥裡塞了煙絲,湊在燈上點了火,吧嗒吧嗒地抽了起來。
孟婆婆不知從哪裡闖了進來,她來找寶琛打牌。
翠蓮笑着說:“他今天有了新搭子了。
” 孟婆婆說:“這樣最好,我最煩寶琛那東西,赢了幾文小錢兒,就得意地在那兒哼小曲,哼得人心裡七上八下的,不輸才怪呢!”說完,就過來拉母親。
母親經不起她苦勸,就說:“好,今天就陪你們打兩圈。
”臨走時,又囑咐翠蓮和喜鵲把家裡的床都換上涼席。
孟婆婆接話道:“天都這麼熱了,是該換席子了。
”說完,就拉着母親走了。
母親一走,翠蓮俨然就是總管了。
她讓喜鵲去燒鍋開水,把席子燙一燙。
竹席子一年不用,都怕是長了蟲子了。
秀米一見喜鵲要去燒水,就讓她多燒一點,她正好把頭發洗一洗。
翠蓮說:“晚上洗頭,隻怕是大了嫁不出去。
” “嫁不出去才好呢!” “老話說,女的不願嫁,男的不想嫖,都是天底下最大的謊話。
”翠蓮笑道。
秀米說,反正她不嫁人,誰也不嫁。
這時,張季元把他那大煙鬥從嘴裡拔了出來,忽然插話道:“沒準兒往後真的不用嫁人了。
” 翠蓮一聽,先是一愣,然後笑了起來:“大舅,你倒說得輕巧,這姑娘大了不嫁人,爺娘留她在家煮了吃?” “這個你就不懂了。
”張季元道,似乎對翠蓮的話不屑一顧。
“我們鄉下人,沒見過世面。
比不得大舅見多識廣。
”翠蓮揶揄道,“可照你這麼說,這天下的女子都不嫁人,都不生孩子,這世上的人早晚還不都死光啦。
” “誰讓你不生孩子啦?當然要生孩子,隻是不用嫁人。
”張季元煞有介事地說。
“不嫁人,你到石頭縫裡弄出孩子來不成?” “你但凡看中一個人,你就走到他家去,與他生孩子便是了。
”張季元道。
“你是說,一個男的,但凡相中了一個女孩,就可以走到她家裡去與她成親?” “正是。
” “不需要三媒六聘?也不用與父母商量?” “正是。
” “要是那女孩兒的父母不同意怎麼辦?他們攔住門,不讓你進去。
” “那好辦,把他們殺掉。
” 翠蓮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張季元瘋話連篇,可翠蓮拿不準他當真這麼想,還是在逗她開心。
“要是女孩自己不同意呢?”翠蓮問道。
“照樣殺掉。
”張季元毫不猶豫地說。
“假如……假如有三個男的,都看上了同一個姑娘,你說該怎麼辦?” “很簡單,由抽簽來決定。
”張季元笑嘻嘻地說。
他從椅子上站起身來,看來他打算離開了,“在未來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
他想和誰成親就和誰成親。
隻要他願意,他甚至可以和他的親妹妹結婚。
” “照你這麼說,整個普濟還不要變成一個大妓院啦?” “大緻差不多。
”張季元道,“隻有一點不同,任何人都無需付錢。
” “大舅可真會說笑話,要真的那樣,你們男人倒樂得快活。
”翠蓮挖苦道。
“你們不也一樣?” 張季元哈哈大笑。
他笑得直喘氣。
最後,他轉過身去,捋了捋頭發,走了。
“放屁。
”張季元走後,翠蓮啐了一口,罵道,“這小胡子,成天沒有一句正經話,閑得發慌,就拿我們來開心。
” 翠蓮在竈下替秀米洗頭。
豆沫是早上從豆腐店讨來的,這會兒已經有點馊了。
秀米說,用這豆沫洗頭,就是不如枸杞葉煞癢,黏糊糊的,一股發黴的豆渣味。
翠蓮說:“這會兒我到哪裡去替你弄枸杞葉去。
”兩人正說着,忽然聽見院外人語喧響,步履雜沓,弄堂裡,水塘邊,樹林裡到處都有人猛跑。
腳步聲和嘈雜的人語像一個巨大的漩渦,嗡嗡的,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又一圈圈地散開。
村子裡的狗全都在叫。
“不好!好像出什麼事了。
” 翠蓮說了一句,丢開秀米,到窗前往外窺探。
秀米的頭發濕漉漉的。
她聽得見頭發往盆内滴水的聲音。
不一會兒,就見喜鵲跑到廚房門口,把頭伸進來,喘着氣說,出事啦! 翠蓮問她出什麼事了,喜鵲就說,死人啦!翠蓮又問她誰死了,喜鵲這才道:“是孫姑娘,孫姑娘死了。
” “她今天下午還來借篩子,有說有笑的,怎麼突然死了呢?”翠蓮道,說完甩了甩手上的水,跟着喜鵲跑出去了。
院子裡忽然變得一片沉寂。
秀米的頭上都是豆泡泡,這些泡泡落在盆裡,在水面上浮動着,随後噗的一聲就碎裂了。
她閉着眼睛,伸手在竈台上摸索着水瓢,她想從水缸裡舀點水,把頭澆一澆。
就在這時,她聽見了咚咚的腳步聲。
有人正朝廚房走來。
她的心猛地往下一沉。
“外面出什麼事了?”張季元扶着門框,問道。
該死!果然是他!她不敢回過頭去看他,嘴裡支支吾吾地道:“聽說,聽說是孫姑娘死了……” 張季元輕輕地噢了一聲,似乎對這事沒什麼興趣。
他仍然站在那兒。
走開,走開,快走開!秀米在心裡催促他趕緊離開。
可張季元不僅沒有走開,相反,他跨進門檻,走到廚房裡來了。
“你在洗頭嗎?”張季元明知故問。
秀米心裡有氣,嘴上還是嗯了一聲,趕緊抓過水瓢,從水缸舀了水,澆在頭上,胡亂地搓了搓。
水一直流到了脖子裡,涼涼的。
“要我幫忙嗎?” “不不,不用。
”秀米聽他說這樣的話,心跳得更厲害了。
她還是第一次跟他說話。
“你不要加點熱水嗎?”張季元再次問道。
他的聲音又幹又澀。
秀米沒再理會他。
她知道張季元就在她身邊不遠的地方站着,因為她看見了他腳上穿的圓口布鞋和白色的襪子。
該死!他竟然在看我洗頭!真是可惡!他幹嗎要待在這裡呢? 秀米洗完了頭,正想找個東西來擦一擦,那張季元就把毛巾遞過來了。
秀米沒有去接。
她看見竈上有一塊圍腰,也顧不上油膩,抓過來胡亂擦了擦,然後把頭發攏了攏,在頭頂兜住。
她仍然背對着他,似乎在等着他離開。
終于,張季元嘿嘿地讪笑了兩聲,丢下手裡的毛巾,搖搖頭,走了。
秀米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她看見他那瘦長的影子掠過天井的牆壁,在廊下晃了晃,然後,消失了。
她站在竈邊,将頭發抖開,讓南風吹着它,臉上依然火辣辣的。
水缸中倒映着一彎新月,随着水紋微微顫動。
母親是和翠蓮她們一塊回來的。
她說她們在孟婆婆家坐下,剛打了一圈牌,就聽得孫姑娘那邊出事了,“寶琛那個死不要臉的,當着那麼多人竟然就哭出聲來了。
” 秀米問她,孫姑娘是怎麼死的?母親也不正經回答她,隻是說,反正死了就是了。
秀米又去問喜鵲,喜鵲見母親不肯說,她也就支支吾吾,隻是不住地感歎道,慘,慘,真慘。
最後,翠蓮把她拽到自己屋裡,悄悄地對她說:“往後咱們都得小心點,普濟一帶出了壞人了。
” “她不是下午還來借篩子嗎?”秀米說,“怎麼說死就死了?” 翠蓮歎息道:“她來借篩子,是為了去地裡收菜籽,要是不去收菜籽,就不會死了。
” 翠蓮說,孫姑娘在村後自家田地收菜籽,到了上燈時分還未見回轉,寶琛去找她的時候,正碰上她父親提着馬燈去找人。
兩人結伴兒到了地頭,就看見了她的屍首,衣服被人剝光了,嘴巴裡塞進了青草,她就是想喊人,也張不開嘴呀。
他們給她塞了太多的草,一直塞到喉嚨口,寶琛給她摳了半天,也沒摳幹淨,她的身上也沒有刀傷,手上反綁着繩子。
一隻腳上還穿着鞋子,一隻腳光着,身體早已涼了,鼻子裡也沒了氣。
兩條腿在地上踢了個坑兒。
大腿上全是血。
唐六師郎中來給她驗了屍,也沒找着刀傷。
孟婆婆說,這事兒可不像是本村人幹的,這孩子平常就在村子裡招蜂引蝶,還有她爹給她看門兒,大凡一個人想上她的身,給她幾吊小錢就行了,不給錢也可以賒賬。
他們犯不着這樣幹。
在那兒看熱鬧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大金牙的,是普濟肉店的屠夫,人有點兒傻,聽見孟婆婆這麼說,就愣頭愣腦地接話道:“那可說不準。
” 孟婆婆嗔道:“那除非是你幹的。
” 那大金牙就嘿嘿地傻笑着說:“沒準還真是我幹的呢……”話沒說完,大金牙的瞎眼老娘順手就給了他一巴掌,說:“人家死了人,你倒還在這兒說笑!” “這事沒準兒真是大金牙幹的呢?”秀米問。
“說笑罷了,你還拿它當真。
”翠蓮道。
秀米又問寶琛怎麼還不回來,翠蓮說:“他在那兒幫着老孫頭搭涼棚呢。
這些年,歪頭在孫姑娘身上可沒少花錢。
這粉子一死,他哭得像淚人一般。
”秀米又問她幹嗎搭涼棚,翠蓮說:“照普濟這兒的規矩,這人死在外頭不能進屋,隻能在外面搭個棚兒擱屍首。
這天又熱,少不得要連夜找木匠來打棺材。
夠寶琛那死狗忙活一陣子的。
隻是可憐了那粉蝶了,死都死了,光着身子讓人擺弄來擺弄去。
那老孫頭,人都快急瘋了,隻說女兒還未出嫁,不叫男人看見她屍首,攔了這個又去攔那個,又如何攔得住,隻得坐在塘邊哭。
” 秀米還記得父親出走那天去過的那個池塘。
四周開滿了白色的金銀花,像簾子一樣垂挂在水面上。
她還記得下午孫姑娘來借篩子時,遭翠蓮搶白時那怯怯的笑。
“咱們往後都得小心點,聽說江南的長洲出了土匪,前些天剛綁走了兩個小孩。
”翠蓮說。
7 在孫姑娘的葬禮上,秀米走在最後一個。
孟婆婆提着一隻籃子,裡面裝着黃色的絹花,參加葬禮的人,每人一朵,戴在胸前。
她走到秀米的跟前,籃子裡的花朵剛好發完。
孟婆婆就笑道: “這麼巧!就差你這一朵。
” 秀米又看見了在江堤一側遠遠行進的一隊朝廷官兵。
兵士們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他們在烈日下行走得很慢。
馬蹄揚起漫天的塵土,馬隊的紅色纓絡上下披拂。
當他們越過一個個土坡時,蜿蜒浮動,遠遠看上去就像一條遊動的黑花蛇。
可她聽不到馬蹄聲。
秀米左顧右盼,就是看不見翠蓮和喜鵲的影子。
孫姑娘的棺木像是連夜打造的,還未來得及刷上油漆,白皮松闆,上面覆蓋着錦緞被面。
她能看見和尚扛着幡花,铙钹鼓樂,吹吹打打,可是卻聽不見什麼聲響。
奇怪!我怎麼聽不見一點聲音? 送葬的隊伍在村外的棉花地裡穿行,一路往東。
剛剛出了村口,天空中烏雲翻滾,樹木搖晃,突然下起雨來。
雨點落在厚厚的塵土裡寂然無聲。
落在河道中,開出一河的碎玉小花。
雨越下越大,她的眼睛快要睜不開了。
奇怪!這麼大的雨,怎麼聽不到雨聲? 送葬的人群開始出現不安的騷動,她看見擡棺的幾個腳夫将棺材停在一座石橋上,跑到橋洞下避雨,人群潮水般四下消散。
她看見寶琛和老孫頭披麻戴孝,哭喪着臉,想把人們勸回來。
秀米開始朝村東的那座破廟飛跑。
她一邊跑,一邊回頭看。
起先,她跟着一幫人朝廟裡飛奔,很快,她發現隻有自己一個人在跑。
等到她氣喘籲籲地跑到皂龍寺門口,秀米吃驚地發現,除了那口棺木孤零零地橫在橋上之外,四下裡已經沒有一個人,連寶琛和老孫頭也不見了。
奇怪,怎麼沒有人去廟裡避雨呢? 她一口氣跑到山門的屋檐下,看見張季元手裡捏着一圈麻繩,正在沖她笑。
“你怎麼在這兒?”秀米吓了一跳,雙手護住自己濕漉漉的前襟,隐約覺得自己的乳房一陣陣脹痛。
時值初夏,單衣初試,叫雨一淋,緊緊地粘在身上。
她覺得自己的身上光溜溜的。
“我來聽聽寺裡的住持講經。
”張季元低聲道。
他的頭發也被雨淋得濕漉漉的。
“那些送葬的人為什麼不來廟裡避雨?”秀米問道。
“他們不能進來。
” “為什麼?” “住持不會讓他們進來。
”張季元探頭朝門外看了看,湊在她耳邊輕聲道,“因為,這座廟是專門為你修的。
” “誰是住持?”秀米看了看廟裡的天王殿,豪雨飄瓦,屋頂的瓦楞上已經起了一層水煙。
“在法堂念經。
”張季元說。
“這座破廟已經多年沒有和尚住了,哪裡來的住持?” “你跟我來。
” 秀米順從地跟着張季元,穿過一側的遊廊,朝法堂走去。
一路上,她看見天王殿、僧房、伽藍殿祖師堂、藥師殿、觀音殿、香積廚、執事堂都是空無一人,而觀音殿和大雄寶殿都已屋頂坍陷,牆基歪斜,瓦礫中長滿了青草。
牆壁上苔藓處處,縫中開出了一朵一朵的小黃花,她能夠聞到安息香和美人蕉的氣味,雨水和塵土的氣味,當然,還有張季元身上散發出來的淡淡的煙味。
法堂和藏經閣倒是完好無損。
他們來到法堂的時候,住持身穿紅黃兩色的袈裟,正盤腿在蒲團上打坐念經。
看見他們進來,住持就合掌施禮,随後站起身來。
秀米不知如何還禮,正在慌亂中,忽聽得住持說:“就是她嗎?” 張季元點點頭:“正是。
” “阿彌陀佛。
” 秀米覺得這個住持好像在哪見過,隻是一時想不起來了。
隻見住持緩緩轉動着手裡的念珠,嘴裡念念有詞,不時地擡頭打量着她。
秀米也呆呆地看着他,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她瞥見那住持左手的拇指邊綴着一根軟塌塌的東西,紅紅的,像一根煮熟的小香腸,頓時吓得魂飛魄散。
她張開嘴想叫,可依然發不出什麼聲音。
原來,原來表哥要尋找的那個六指人一直躲在村中的這座破廟裡! 住持呵呵地笑了兩聲——臉都笑得浮腫起來了,說道:“季元,人既已帶到,我們還等什麼呢?” “你們,你們想幹什麼?” “姑娘,不用怕。
”住持道,“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為了完成某個重要的使命。
” “我的使命是什麼?” “一會兒你就會明白的。
”住持的臉上掠過一絲陰鸷的笑容。
秀米隐隐約約意識到了什麼,全身的皮膚驟然收緊了。
她在法堂裡徒勞地亂跑了一陣,還碰翻香案前的一盞酥油燈,就是找不到門。
那兩個人也不着急,隻是看着她笑。
“告訴我,門在哪兒?”秀米用哀矜的目光看着她的表哥,央求道。
張季元一把将她摟過來。
他的手順着她的大腿摸索着,把嘴貼在她耳邊喃喃地說:“妹妹,門在這兒。
開着呢。
”他一邊說着,一邊将手裡的繩子纏在她的手腕上。
秀米見表哥要将自己綁起來,就用盡全身的力氣大叫道:“不要綁我!” 這一次她聽見了自己的聲音,而且立即聽到了答複。
“誰要綁你了?” 秀米睜開了眼睛。
第一眼,她看見了天窗上瀉下來的靜靜的陽光。
接着她看見了剛剛挂上的新蚊帳,散發着幽幽的薰香味。
随後她看見了在地上打翻的一盞油燈。
她還聽到了嘩嘩的聲音,她看見喜鵲正在打掃着地上的玻璃。
原來是南柯一夢。
“誰綁你啦?”喜鵲笑道,“我來叫你起來吃早飯,看見你一巴掌就把油燈打翻了。
” 秀米還在那呼哧呼哧地喘氣。
她看見床頭的香案上,一支安息香已經快要燃完了。
“怎麼做了這麼一個夢?”秀米驚魂未定地道,“吓死我了……” 喜鵲隻是笑。
過了一會兒又說:“你趕緊起來吃飯,待會兒我帶你去孫姑娘家看水陸法會。
” 秀米問起母親和翠蓮,喜鵲說,她們早就看熱鬧去了。
她又問起張季元。
她說出張季元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裡忽然一怔。
喜鵲說,在後院呢,也不知他在幹什麼。
秀米癡癡地望着帳頂,半天才對喜鵲說,她不想去看什麼水陸法會,也不想吃飯,她想在床上再賴一會兒。
喜鵲替她放下帳子,就下樓去了。
喜鵲剛下樓,秀米就聽見樓下的巷子裡有人在叫賣栀子花兒。
她忽然來了興緻,想買一朵來戴,就從床上爬起來。
可等到她穿好衣服下了樓,趕到巷子口,那賣花人已經不在那兒了。
她回到家中,在井邊吊了水,洗了洗臉,随便吃了點東西,就在院子裡四處晃悠。
她走到井邊,見喜鵲正在那兒洗衣裳,便走過去和她說話,剛說了沒兩句,忽見張季元沿着回廊,一搖一晃地朝這邊走來。
秀米心頭一緊,心裡想要閃避,那張季元早已三步并作兩步,蹿到了跟前。
“嗨,”張季元滿臉興奮地說道,“後院養着的兩缸荷花全都開啦!” 喜鵲瞥了秀米一眼,見她不接話,隻得胡亂應承道:“開啦?開了好,開了好。
” 這個白癡!荷花開了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一想起剛才的那個夢,秀米心裡就有氣。
她連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張季元賠着笑,問她要不要跟他去後院看看。
看你娘個頭!秀米在心裡罵道。
不過,她還是站住了,身子靠在樓梯邊的牆上,嘴裡道: “表哥也會喜歡那些花花草草嗎?” “那就要看它是什麼花了。
”張季元沉思片刻,這樣回答她,“蘭生幽谷,菊隐荒圃,梅傲雪嶺,獨荷花濯淖污泥而不染。
其志高潔,故倍覺愛憐……制芙蓉以為衣兮,集芰荷以為裳。
” 最後兩句是《離騷》中的句子,隻可惜張季元将它說颠倒了。
不過,秀米卻懶得去點破他。
張季元見秀米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忽然來了興緻,問道:“玉溪生詩中有吟詠荷花之句,堪稱妙絕,你可記得?” 這原是《石頭記》中黛玉問香菱的話。
看來,這小胡子還有點酸。
秀米真是不願搭理他,便懶懶地答道:“莫非是‘留得殘荷聽雨聲’嗎?” 不料,張季元搖了搖頭,笑道:“你把我看成林妹妹了。
” “那表哥喜歡哪一句?” “芙蓉塘外有輕雷。
”張季元道。
聽他這一說,秀米忽然想起小時候,她父親帶她去村外野塘挖蓮時的情景,心裡突然充滿了一種空寂之感。
父親愛蓮成癖,夏天時,他的書桌上總是擺着一盆小小的碗蓮,以作清供。
她還隐隐記得花朵是深紅色的,豔若春桃,半斂含羞,父親叫它“一撚紅”。
有時他也會将花瓣搗碎,制成印泥。
張季元又問她喜歡什麼花。
“芍藥。
”秀米不假思索,脫口道。
張季元笑了起來,歎了一口氣,道:“你這分明是在趕我走啊。
” 秀米心裡想:别看這白癡成天神神道道的,肚子裡還頗喝了些墨汁,也難為他了。
可嘴上依然不依不饒:“這怎麼是趕你走?” “妹妹淹通文史,警心深密,又何必明知故問?”張季元道,“顧文房《問答釋義》中說,芍藥,又名可離,可離可離,故贈之以送别。
不過,我還真的要走了。
”說完,拽了拽衣襟,朝秀米擺了擺手,從前門出去了。
看着張季元的背影,秀米若有所思。
因為有了早上的那個夢,她覺得在自己和張季元之間多了點什麼,心裡有點空落落的。
“你和大舅說的是什麼話來?”喜鵲正在井邊歪着腦袋問她,“我怎麼聽了半天,一句也聽不懂?” 秀米笑道:“都是些磨嘴皮子的廢話,你要懂它做什麼?” 喜鵲問她想不想去孫姑娘家看水陸法會。
秀米說:“你要想去就趕緊去吧。
我到丁先生家走走。
” 8 丁先生正在書案上寫字。
他的手上仍然纏着紗布,看到秀米進門來,丁樹則就說,今天不讀書。
他要為孫姑娘寫一則墓志銘,忙着呢。
又問她為何不去看水陸法會,秀米說,她不想去。
轉身正要離開,丁先生又叫住她: “你等等,待會兒我還有事問你。
” 她隻得留下來,懶洋洋地坐在窗下的一張木椅上,去逗那鳥籠裡的兩隻畫眉玩。
丁先生不住地用毛巾擦臉,他的綢衣已經讓汗水浸濕了。
一邊寫,嘴裡一邊喃喃自語:可惜,可惜!可憐,可憐!秀米知道他在說孫姑娘。
由于悲痛,丁先生有好幾次不得不停下來拭淚擤鼻涕。
她看到先生竟然把鼻涕抹在桌沿上,又用舌頭去舔那筆尖上的羊毛,心裡就覺得一陣惡心。
可先生寫了一張又一張,廢棄的紙團丢得滿地都是。
一邊丢,一邊罵自己狗屁不通。
最後宣紙用完了,又爬到梯子上,到閣樓上去取。
他完全忘了秀米的存在,沉浸在對亡者的遙思和哀恸之中。
秀米見先生手忙腳亂的樣子,就過去幫他展紙、研墨,又替他把搭在肩上的酸溜溜的毛巾拿到臉盆裡搓洗。
盆裡的水一下子就變黑了。
先生寫得一手好文章,素來以快捷著稱,先生自稱倚馬千言,不在話下。
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帖括八股,總能一揮而就。
若是有人來請他寫個拜帖啦,楹聯啦,壽序墓志什麼的,往往一邊與人談着價錢,一邊就把詞章寫好了。
丁先生還有一個多年不改的習慣:隻要是文章寫完,那就一字不能改變。
若要請他重寫,更是癡人說夢。
有一次,他給一個九十歲的老翁寫一篇壽序,文章寫完後,那人的孫子卻發現祖父的名字寫錯了,隻得請先生另寫一幅,先生勃然大怒,嚷道:“丁某人做文章,從來不改,你隻管拿去,湊合着用吧。
” 孫子說:“名字都寫錯了,那算是誰在做生日呢?” 先生說:“這個我可管不着。
”兩人就在書房裡吵了起來。
最後丁師母小鳳飛馬殺到,立在兩人中間仲裁評理。
“你沒道理。
”師母指着孫子的鼻尖說。
她又轉身對丈夫道:“樹則,你是對的。
” “結束!”她又對兩人同時宣布道。
孫子隻得另外加了雙倍的銀兩,好說歹說,先生這才破例替他另寫了一幅,把爺爺的名字改了過來。
先生今天這是怎麼了?秀米見他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猛拍腦門,一會兒又背手踱步,心中暗想:如果不是孫姑娘這篇墓志銘過于難寫,那就是先生昨晚看屍體時受了太大的刺激。
或者說,先生對孫姑娘的猝死實在想不通。
先生在屋裡來回踱步的時候,臉上悲痛哀婉的表情一望而知。
“細皮嫩肉,說沒就沒。
嗚呼,嗚呼!奈何,奈何!”先生不時喃喃自語道。
不過,等到先生把這篇墓志銘寫完了之後,還是頗有幾分得意的。
他叫秀米過來看,又怕她看不懂,還幫她從頭至尾念了一遍。
那墓志銘寫的是: 姑娘孫氏,諱有雪,梅城普濟人。
父鼎成,以孝友聞于鄉裡。
母甄氏。
姑娘初生,大雪封門,寒梅吐蕊,因以有
”譚四說:“我正拿眼睛朝裡面瞧,沒想到裡面的那鬼東西也貼住門,拿眼睛往外瞧,兩個人的睫毛都快碰到一起了,你說讓人害怕不害怕?” “怎麼會是他?!”秀米嘴裡喃喃說道,突然目光躲躲閃閃,神色陡變。
“你說誰?”譚四一臉恍惚地看着秀米。
她的臉色先是發青,轉而又發白,縮着脖子,嘴裡的牙齒咯咯打架,也不說話,隻顧用手來拽他的衣裳。
譚四往遠處一看,原來,亭子那邊有三個人正朝他們走來。
從亭子裡走來三個人,走在前面的是剛才那位夥計,中間的那人身材魁梧,眉角有一顆大烏痣,想必他就是薛舉人了。
而走在最後的那個人,手裡托着一隻茶杯的,正是張季元。
三個人走到他們跟前,薛舉人朗聲道:“你們找我有什麼事?” 秀米愣了一下,從懷裡抖抖索索地摸出老師的信來,也不敢擡頭,遞給譚四,譚四又遞與薛舉人。
薛舉人接過信看了看,似乎有點不高興,說了一聲:“又是這個丁樹則。
”就拆開信湊到太陽下看了起來。
張季元走到秀米的身邊,把一隻手搭在她的肩上,嘴裡輕聲說道:“我來這裡看朋友,沒想到這麼巧,遇上了你們。
” 她的心突突亂跳,隻覺得半個肩膀都是麻酥酥的。
秀米不敢擡頭看他,隻是在心裡暗暗罵道:拿開!快把你那該死的手拿開!她想稍稍挪動一下身體,可她的腳就是不聽使喚。
她的身體抖得更厲害了。
張季元終于把那隻手挪開了。
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煙味兒。
他在喝茶,茶杯和杯托相碰,叮當有聲。
過了一會兒,她聽見張季元笑了笑,把臉湊到她耳邊說:“看你吓得什麼似的,别怕,我與薛兄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們談點兒事。
” 秀米不理他。
他嘴裡的熱氣熏得她的耳朵直癢癢。
她遠遠地看見,涼亭那邊有幾個人倚柱而立,正小聲地說着什麼。
涼亭旁的一株梨樹,不知為何,斷為兩截。
薛舉人看完信後,笑道:“丁樹則這條老狗,成天纏着我。
” “是不是讓你想法在京城替他補個閑差?”張季元說。
“一點不錯。
他口口聲聲說與家父是八拜之交,可我在京時與家父說起,他老人家卻說從來就不認得這個人。
”薛舉人說,“又寫來這許多詩文,哼!狗屁不通。
” “他哪裡知道,今天補了典史,明天人頭落地。
他倒挺會湊熱鬧。
”張季元笑道。
薛舉人道:“倒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犯得着嗎?” 随後,薛舉人對譚四說:“你回去告訴丁先生,就說信已收到,薛某改日專程登門拜答。
”說完,拿眼睛瞅了瞅秀米,又看了看張季元,“既是你家表妹,不妨請他們稍作盤桓,吃了飯再走。
” 秀米一聽,也不接話,隻是拼命搖頭。
張季元道:“表妹平時很少出門,今天冷不防在這裡撞見了我,吃了驚吓,不如讓他們先回吧。
” “也好。
” 依然是那個夥計送他倆出門。
剛剛走到天井裡,猛聽得後面兩人哄然而笑。
她不知道表哥和薛舉人為何大笑,但她聽得出那笑聲沒一點正經。
隻恨得牙根酸酸的。
那譚四一路問長問短:你表哥從哪裡來?怎麼在普濟從來沒有見着過?怎麼會在這裡碰見?既是你表哥,為何吓成那樣?秀米隻顧低頭走路,不一會兒就出了陰冷的夾道,來到外面的大太陽下。
那夥計說了聲“恕不遠送”,就把院門關了。
院外沒有一個人。
池塘對面的那個釣魚的老頭這會兒也已不見了。
譚四道:“這人死了,為什麼要把屍首葬到塘中央去?”秀米知道譚四說的是池塘中間的那個墳包,不過這會兒秀米對它不感興趣。
她推了推小黃毛譚四的胳膊,朝池塘對面指了指:“你剛才看見有一個人在那釣魚嗎?” 黃毛說他不曾看見。
“他剛才還在那釣魚的,怎麼一會兒人就不見了?” “大概是回家吃飯去了呗。
人家釣魚,關你什麼事?” 繞過池塘,他們走到剛才那人釣魚的地方。
稀疏的葦叢中,秀米看見一根釣竿橫卧在水上,被風吹得擺來擺去。
她就過去,把釣竿拿起來看。
原來隻是一根竹竿而已。
上面既沒有絲線,也沒有漁鈎。
奇怪! 黃毛隻在那兒催她快走,他的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
兩個人一前一後朝普濟走去。
秀米覺得自己就像是做夢似的。
張季元從哪裡來?他到普濟來究竟想做什麼?薛舉人又是什麼人?還有池塘邊的那個戴氈帽的老頭,她明明看見他在那兒釣魚,為何釣竿上既沒有浮标,也沒有線鈎? 她隐約知道,在自己花木深秀的院宅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沉默的,而且大得沒有邊際。
一路上他們不曾碰到一個人。
秀米覺得天又高又遠,眼前的小渠、溝壑、土丘、河水,甚至太陽光都變得虛幻起來。
到了村中,秀米就讓黃毛去丁先生那裡回話,自己一個人往家中走去。
她看見翠蓮正在塘邊洗帳子,就朝她走過去,沒來由地問了一句:“大嘴,你說……夏莊到底有沒有個薛舉人?” “你是說薛祖彥哪,怎麼沒有?他爹不是在京城裡做大官的嗎?”翠蓮道。
秀米噢了一聲,就徑自上樓去了。
6 一天晚上,全家正圍在桌子旁吃飯,張季元又開始講他那個“雞三足”的笑話了。
這個笑話他前幾天已經說過一遍了,這會兒又興緻勃勃地從頭講起,大家全在笑。
喜鵲笑,是因為她的确覺得這個故事好笑,即便張季元講上一百遍,她還是要偷偷發笑,牙齒磕碰着碗邊,咯咯地響。
母親笑是出于禮貌,照例嘿嘿地笑兩聲,表明她在聽。
翠蓮大概是覺得這是一個老掉牙的笑話,普濟村人人會說,而喜鵲竟然咯咯地笑個不停,因此她也笑。
寶琛是好脾氣,對誰都是笑嘻嘻的,再說明天一大早,他就要回慶港接兒子去了,不過他一笑起來就有點誇張。
唯獨秀米不笑。
張季元一邊談笑,一邊不時地朝她眨眼睛。
那眼神很複雜,似乎要與她為今天上午的見面達成一個默契,或者說,共同保守一段秘密。
即便不擡頭看他,秀米也能覺出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他所說的話變成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從濕濕的眼睫毛裡飄溢而出,浮在晦暗的光線中。
秀米低頭吃飯,好不容易挨到張季元把笑話說完了,卻不料喜鵲忽然愣愣地問道:“那雞怎麼會有三隻腳的呢?”看來她根本就沒聽懂,大家又哄笑了一場。
寶琛第一個吃完飯,丢下筷子,甩甩袖子,走了。
翠蓮對母親說:“今天就不該把盤纏先給了他,少不了又要拿到後村去填那無底洞。
” 母親說:“你怎麼知道他要去孫姑娘家?” “嗨,那粉蝶兒今天下午來借篩子,我瞅見他們在廊下說話,又拉又扯,恨不得立時就……”翠蓮說。
母親不讓她說下去,一個勁兒地給翠蓮使眼色。
又看了看秀米,仿佛在猜測秀米能不能聽得懂她們所說的話。
張季元吃完了飯,依然賴在那兒不走。
他歪在椅子上用牙簽剔着牙,剔完牙又去剔指甲,把十個指頭都剔了個遍,最後又把那牙簽咬在嘴裡,一會兒伸手撚一下燈芯,一會兒擡頭看着天窗,像是在琢磨着什麼事。
過了一會兒,他從懷裡摸出一隻小鐵盒子,一柄煙鬥,他往煙鬥裡塞了煙絲,湊在燈上點了火,吧嗒吧嗒地抽了起來。
孟婆婆不知從哪裡闖了進來,她來找寶琛打牌。
翠蓮笑着說:“他今天有了新搭子了。
” 孟婆婆說:“這樣最好,我最煩寶琛那東西,赢了幾文小錢兒,就得意地在那兒哼小曲,哼得人心裡七上八下的,不輸才怪呢!”說完,就過來拉母親。
母親經不起她苦勸,就說:“好,今天就陪你們打兩圈。
”臨走時,又囑咐翠蓮和喜鵲把家裡的床都換上涼席。
孟婆婆接話道:“天都這麼熱了,是該換席子了。
”說完,就拉着母親走了。
母親一走,翠蓮俨然就是總管了。
她讓喜鵲去燒鍋開水,把席子燙一燙。
竹席子一年不用,都怕是長了蟲子了。
秀米一見喜鵲要去燒水,就讓她多燒一點,她正好把頭發洗一洗。
翠蓮說:“晚上洗頭,隻怕是大了嫁不出去。
” “嫁不出去才好呢!” “老話說,女的不願嫁,男的不想嫖,都是天底下最大的謊話。
”翠蓮笑道。
秀米說,反正她不嫁人,誰也不嫁。
這時,張季元把他那大煙鬥從嘴裡拔了出來,忽然插話道:“沒準兒往後真的不用嫁人了。
” 翠蓮一聽,先是一愣,然後笑了起來:“大舅,你倒說得輕巧,這姑娘大了不嫁人,爺娘留她在家煮了吃?” “這個你就不懂了。
”張季元道,似乎對翠蓮的話不屑一顧。
“我們鄉下人,沒見過世面。
比不得大舅見多識廣。
”翠蓮揶揄道,“可照你這麼說,這天下的女子都不嫁人,都不生孩子,這世上的人早晚還不都死光啦。
” “誰讓你不生孩子啦?當然要生孩子,隻是不用嫁人。
”張季元煞有介事地說。
“不嫁人,你到石頭縫裡弄出孩子來不成?” “你但凡看中一個人,你就走到他家去,與他生孩子便是了。
”張季元道。
“你是說,一個男的,但凡相中了一個女孩,就可以走到她家裡去與她成親?” “正是。
” “不需要三媒六聘?也不用與父母商量?” “正是。
” “要是那女孩兒的父母不同意怎麼辦?他們攔住門,不讓你進去。
” “那好辦,把他們殺掉。
” 翠蓮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張季元瘋話連篇,可翠蓮拿不準他當真這麼想,還是在逗她開心。
“要是女孩自己不同意呢?”翠蓮問道。
“照樣殺掉。
”張季元毫不猶豫地說。
“假如……假如有三個男的,都看上了同一個姑娘,你說該怎麼辦?” “很簡單,由抽簽來決定。
”張季元笑嘻嘻地說。
他從椅子上站起身來,看來他打算離開了,“在未來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
他想和誰成親就和誰成親。
隻要他願意,他甚至可以和他的親妹妹結婚。
” “照你這麼說,整個普濟還不要變成一個大妓院啦?” “大緻差不多。
”張季元道,“隻有一點不同,任何人都無需付錢。
” “大舅可真會說笑話,要真的那樣,你們男人倒樂得快活。
”翠蓮挖苦道。
“你們不也一樣?” 張季元哈哈大笑。
他笑得直喘氣。
最後,他轉過身去,捋了捋頭發,走了。
“放屁。
”張季元走後,翠蓮啐了一口,罵道,“這小胡子,成天沒有一句正經話,閑得發慌,就拿我們來開心。
” 翠蓮在竈下替秀米洗頭。
豆沫是早上從豆腐店讨來的,這會兒已經有點馊了。
秀米說,用這豆沫洗頭,就是不如枸杞葉煞癢,黏糊糊的,一股發黴的豆渣味。
翠蓮說:“這會兒我到哪裡去替你弄枸杞葉去。
”兩人正說着,忽然聽見院外人語喧響,步履雜沓,弄堂裡,水塘邊,樹林裡到處都有人猛跑。
腳步聲和嘈雜的人語像一個巨大的漩渦,嗡嗡的,從四面八方彙聚而來,又一圈圈地散開。
村子裡的狗全都在叫。
“不好!好像出什麼事了。
” 翠蓮說了一句,丢開秀米,到窗前往外窺探。
秀米的頭發濕漉漉的。
她聽得見頭發往盆内滴水的聲音。
不一會兒,就見喜鵲跑到廚房門口,把頭伸進來,喘着氣說,出事啦! 翠蓮問她出什麼事了,喜鵲就說,死人啦!翠蓮又問她誰死了,喜鵲這才道:“是孫姑娘,孫姑娘死了。
” “她今天下午還來借篩子,有說有笑的,怎麼突然死了呢?”翠蓮道,說完甩了甩手上的水,跟着喜鵲跑出去了。
院子裡忽然變得一片沉寂。
秀米的頭上都是豆泡泡,這些泡泡落在盆裡,在水面上浮動着,随後噗的一聲就碎裂了。
她閉着眼睛,伸手在竈台上摸索着水瓢,她想從水缸裡舀點水,把頭澆一澆。
就在這時,她聽見了咚咚的腳步聲。
有人正朝廚房走來。
她的心猛地往下一沉。
“外面出什麼事了?”張季元扶着門框,問道。
該死!果然是他!她不敢回過頭去看他,嘴裡支支吾吾地道:“聽說,聽說是孫姑娘死了……” 張季元輕輕地噢了一聲,似乎對這事沒什麼興趣。
他仍然站在那兒。
走開,走開,快走開!秀米在心裡催促他趕緊離開。
可張季元不僅沒有走開,相反,他跨進門檻,走到廚房裡來了。
“你在洗頭嗎?”張季元明知故問。
秀米心裡有氣,嘴上還是嗯了一聲,趕緊抓過水瓢,從水缸舀了水,澆在頭上,胡亂地搓了搓。
水一直流到了脖子裡,涼涼的。
“要我幫忙嗎?” “不不,不用。
”秀米聽他說這樣的話,心跳得更厲害了。
她還是第一次跟他說話。
“你不要加點熱水嗎?”張季元再次問道。
他的聲音又幹又澀。
秀米沒再理會他。
她知道張季元就在她身邊不遠的地方站着,因為她看見了他腳上穿的圓口布鞋和白色的襪子。
該死!他竟然在看我洗頭!真是可惡!他幹嗎要待在這裡呢? 秀米洗完了頭,正想找個東西來擦一擦,那張季元就把毛巾遞過來了。
秀米沒有去接。
她看見竈上有一塊圍腰,也顧不上油膩,抓過來胡亂擦了擦,然後把頭發攏了攏,在頭頂兜住。
她仍然背對着他,似乎在等着他離開。
終于,張季元嘿嘿地讪笑了兩聲,丢下手裡的毛巾,搖搖頭,走了。
秀米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她看見他那瘦長的影子掠過天井的牆壁,在廊下晃了晃,然後,消失了。
她站在竈邊,将頭發抖開,讓南風吹着它,臉上依然火辣辣的。
水缸中倒映着一彎新月,随着水紋微微顫動。
母親是和翠蓮她們一塊回來的。
她說她們在孟婆婆家坐下,剛打了一圈牌,就聽得孫姑娘那邊出事了,“寶琛那個死不要臉的,當着那麼多人竟然就哭出聲來了。
” 秀米問她,孫姑娘是怎麼死的?母親也不正經回答她,隻是說,反正死了就是了。
秀米又去問喜鵲,喜鵲見母親不肯說,她也就支支吾吾,隻是不住地感歎道,慘,慘,真慘。
最後,翠蓮把她拽到自己屋裡,悄悄地對她說:“往後咱們都得小心點,普濟一帶出了壞人了。
” “她不是下午還來借篩子嗎?”秀米說,“怎麼說死就死了?” 翠蓮歎息道:“她來借篩子,是為了去地裡收菜籽,要是不去收菜籽,就不會死了。
” 翠蓮說,孫姑娘在村後自家田地收菜籽,到了上燈時分還未見回轉,寶琛去找她的時候,正碰上她父親提着馬燈去找人。
兩人結伴兒到了地頭,就看見了她的屍首,衣服被人剝光了,嘴巴裡塞進了青草,她就是想喊人,也張不開嘴呀。
他們給她塞了太多的草,一直塞到喉嚨口,寶琛給她摳了半天,也沒摳幹淨,她的身上也沒有刀傷,手上反綁着繩子。
一隻腳上還穿着鞋子,一隻腳光着,身體早已涼了,鼻子裡也沒了氣。
兩條腿在地上踢了個坑兒。
大腿上全是血。
唐六師郎中來給她驗了屍,也沒找着刀傷。
孟婆婆說,這事兒可不像是本村人幹的,這孩子平常就在村子裡招蜂引蝶,還有她爹給她看門兒,大凡一個人想上她的身,給她幾吊小錢就行了,不給錢也可以賒賬。
他們犯不着這樣幹。
在那兒看熱鬧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大金牙的,是普濟肉店的屠夫,人有點兒傻,聽見孟婆婆這麼說,就愣頭愣腦地接話道:“那可說不準。
” 孟婆婆嗔道:“那除非是你幹的。
” 那大金牙就嘿嘿地傻笑着說:“沒準還真是我幹的呢……”話沒說完,大金牙的瞎眼老娘順手就給了他一巴掌,說:“人家死了人,你倒還在這兒說笑!” “這事沒準兒真是大金牙幹的呢?”秀米問。
“說笑罷了,你還拿它當真。
”翠蓮道。
秀米又問寶琛怎麼還不回來,翠蓮說:“他在那兒幫着老孫頭搭涼棚呢。
這些年,歪頭在孫姑娘身上可沒少花錢。
這粉子一死,他哭得像淚人一般。
”秀米又問她幹嗎搭涼棚,翠蓮說:“照普濟這兒的規矩,這人死在外頭不能進屋,隻能在外面搭個棚兒擱屍首。
這天又熱,少不得要連夜找木匠來打棺材。
夠寶琛那死狗忙活一陣子的。
隻是可憐了那粉蝶了,死都死了,光着身子讓人擺弄來擺弄去。
那老孫頭,人都快急瘋了,隻說女兒還未出嫁,不叫男人看見她屍首,攔了這個又去攔那個,又如何攔得住,隻得坐在塘邊哭。
” 秀米還記得父親出走那天去過的那個池塘。
四周開滿了白色的金銀花,像簾子一樣垂挂在水面上。
她還記得下午孫姑娘來借篩子時,遭翠蓮搶白時那怯怯的笑。
“咱們往後都得小心點,聽說江南的長洲出了土匪,前些天剛綁走了兩個小孩。
”翠蓮說。
7 在孫姑娘的葬禮上,秀米走在最後一個。
孟婆婆提着一隻籃子,裡面裝着黃色的絹花,參加葬禮的人,每人一朵,戴在胸前。
她走到秀米的跟前,籃子裡的花朵剛好發完。
孟婆婆就笑道: “這麼巧!就差你這一朵。
” 秀米又看見了在江堤一側遠遠行進的一隊朝廷官兵。
兵士們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他們在烈日下行走得很慢。
馬蹄揚起漫天的塵土,馬隊的紅色纓絡上下披拂。
當他們越過一個個土坡時,蜿蜒浮動,遠遠看上去就像一條遊動的黑花蛇。
可她聽不到馬蹄聲。
秀米左顧右盼,就是看不見翠蓮和喜鵲的影子。
孫姑娘的棺木像是連夜打造的,還未來得及刷上油漆,白皮松闆,上面覆蓋着錦緞被面。
她能看見和尚扛着幡花,铙钹鼓樂,吹吹打打,可是卻聽不見什麼聲響。
奇怪!我怎麼聽不見一點聲音? 送葬的隊伍在村外的棉花地裡穿行,一路往東。
剛剛出了村口,天空中烏雲翻滾,樹木搖晃,突然下起雨來。
雨點落在厚厚的塵土裡寂然無聲。
落在河道中,開出一河的碎玉小花。
雨越下越大,她的眼睛快要睜不開了。
奇怪!這麼大的雨,怎麼聽不到雨聲? 送葬的人群開始出現不安的騷動,她看見擡棺的幾個腳夫将棺材停在一座石橋上,跑到橋洞下避雨,人群潮水般四下消散。
她看見寶琛和老孫頭披麻戴孝,哭喪着臉,想把人們勸回來。
秀米開始朝村東的那座破廟飛跑。
她一邊跑,一邊回頭看。
起先,她跟着一幫人朝廟裡飛奔,很快,她發現隻有自己一個人在跑。
等到她氣喘籲籲地跑到皂龍寺門口,秀米吃驚地發現,除了那口棺木孤零零地橫在橋上之外,四下裡已經沒有一個人,連寶琛和老孫頭也不見了。
奇怪,怎麼沒有人去廟裡避雨呢? 她一口氣跑到山門的屋檐下,看見張季元手裡捏着一圈麻繩,正在沖她笑。
“你怎麼在這兒?”秀米吓了一跳,雙手護住自己濕漉漉的前襟,隐約覺得自己的乳房一陣陣脹痛。
時值初夏,單衣初試,叫雨一淋,緊緊地粘在身上。
她覺得自己的身上光溜溜的。
“我來聽聽寺裡的住持講經。
”張季元低聲道。
他的頭發也被雨淋得濕漉漉的。
“那些送葬的人為什麼不來廟裡避雨?”秀米問道。
“他們不能進來。
” “為什麼?” “住持不會讓他們進來。
”張季元探頭朝門外看了看,湊在她耳邊輕聲道,“因為,這座廟是專門為你修的。
” “誰是住持?”秀米看了看廟裡的天王殿,豪雨飄瓦,屋頂的瓦楞上已經起了一層水煙。
“在法堂念經。
”張季元說。
“這座破廟已經多年沒有和尚住了,哪裡來的住持?” “你跟我來。
” 秀米順從地跟着張季元,穿過一側的遊廊,朝法堂走去。
一路上,她看見天王殿、僧房、伽藍殿祖師堂、藥師殿、觀音殿、香積廚、執事堂都是空無一人,而觀音殿和大雄寶殿都已屋頂坍陷,牆基歪斜,瓦礫中長滿了青草。
牆壁上苔藓處處,縫中開出了一朵一朵的小黃花,她能夠聞到安息香和美人蕉的氣味,雨水和塵土的氣味,當然,還有張季元身上散發出來的淡淡的煙味。
法堂和藏經閣倒是完好無損。
他們來到法堂的時候,住持身穿紅黃兩色的袈裟,正盤腿在蒲團上打坐念經。
看見他們進來,住持就合掌施禮,随後站起身來。
秀米不知如何還禮,正在慌亂中,忽聽得住持說:“就是她嗎?” 張季元點點頭:“正是。
” “阿彌陀佛。
” 秀米覺得這個住持好像在哪見過,隻是一時想不起來了。
隻見住持緩緩轉動着手裡的念珠,嘴裡念念有詞,不時地擡頭打量着她。
秀米也呆呆地看着他,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她瞥見那住持左手的拇指邊綴着一根軟塌塌的東西,紅紅的,像一根煮熟的小香腸,頓時吓得魂飛魄散。
她張開嘴想叫,可依然發不出什麼聲音。
原來,原來表哥要尋找的那個六指人一直躲在村中的這座破廟裡! 住持呵呵地笑了兩聲——臉都笑得浮腫起來了,說道:“季元,人既已帶到,我們還等什麼呢?” “你們,你們想幹什麼?” “姑娘,不用怕。
”住持道,“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為了完成某個重要的使命。
” “我的使命是什麼?” “一會兒你就會明白的。
”住持的臉上掠過一絲陰鸷的笑容。
秀米隐隐約約意識到了什麼,全身的皮膚驟然收緊了。
她在法堂裡徒勞地亂跑了一陣,還碰翻香案前的一盞酥油燈,就是找不到門。
那兩個人也不着急,隻是看着她笑。
“告訴我,門在哪兒?”秀米用哀矜的目光看着她的表哥,央求道。
張季元一把将她摟過來。
他的手順着她的大腿摸索着,把嘴貼在她耳邊喃喃地說:“妹妹,門在這兒。
開着呢。
”他一邊說着,一邊将手裡的繩子纏在她的手腕上。
秀米見表哥要将自己綁起來,就用盡全身的力氣大叫道:“不要綁我!” 這一次她聽見了自己的聲音,而且立即聽到了答複。
“誰要綁你了?” 秀米睜開了眼睛。
第一眼,她看見了天窗上瀉下來的靜靜的陽光。
接着她看見了剛剛挂上的新蚊帳,散發着幽幽的薰香味。
随後她看見了在地上打翻的一盞油燈。
她還聽到了嘩嘩的聲音,她看見喜鵲正在打掃着地上的玻璃。
原來是南柯一夢。
“誰綁你啦?”喜鵲笑道,“我來叫你起來吃早飯,看見你一巴掌就把油燈打翻了。
” 秀米還在那呼哧呼哧地喘氣。
她看見床頭的香案上,一支安息香已經快要燃完了。
“怎麼做了這麼一個夢?”秀米驚魂未定地道,“吓死我了……” 喜鵲隻是笑。
過了一會兒又說:“你趕緊起來吃飯,待會兒我帶你去孫姑娘家看水陸法會。
” 秀米問起母親和翠蓮,喜鵲說,她們早就看熱鬧去了。
她又問起張季元。
她說出張季元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裡忽然一怔。
喜鵲說,在後院呢,也不知他在幹什麼。
秀米癡癡地望着帳頂,半天才對喜鵲說,她不想去看什麼水陸法會,也不想吃飯,她想在床上再賴一會兒。
喜鵲替她放下帳子,就下樓去了。
喜鵲剛下樓,秀米就聽見樓下的巷子裡有人在叫賣栀子花兒。
她忽然來了興緻,想買一朵來戴,就從床上爬起來。
可等到她穿好衣服下了樓,趕到巷子口,那賣花人已經不在那兒了。
她回到家中,在井邊吊了水,洗了洗臉,随便吃了點東西,就在院子裡四處晃悠。
她走到井邊,見喜鵲正在那兒洗衣裳,便走過去和她說話,剛說了沒兩句,忽見張季元沿着回廊,一搖一晃地朝這邊走來。
秀米心頭一緊,心裡想要閃避,那張季元早已三步并作兩步,蹿到了跟前。
“嗨,”張季元滿臉興奮地說道,“後院養着的兩缸荷花全都開啦!” 喜鵲瞥了秀米一眼,見她不接話,隻得胡亂應承道:“開啦?開了好,開了好。
” 這個白癡!荷花開了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一想起剛才的那個夢,秀米心裡就有氣。
她連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張季元賠着笑,問她要不要跟他去後院看看。
看你娘個頭!秀米在心裡罵道。
不過,她還是站住了,身子靠在樓梯邊的牆上,嘴裡道: “表哥也會喜歡那些花花草草嗎?” “那就要看它是什麼花了。
”張季元沉思片刻,這樣回答她,“蘭生幽谷,菊隐荒圃,梅傲雪嶺,獨荷花濯淖污泥而不染。
其志高潔,故倍覺愛憐……制芙蓉以為衣兮,集芰荷以為裳。
” 最後兩句是《離騷》中的句子,隻可惜張季元将它說颠倒了。
不過,秀米卻懶得去點破他。
張季元見秀米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忽然來了興緻,問道:“玉溪生詩中有吟詠荷花之句,堪稱妙絕,你可記得?” 這原是《石頭記》中黛玉問香菱的話。
看來,這小胡子還有點酸。
秀米真是不願搭理他,便懶懶地答道:“莫非是‘留得殘荷聽雨聲’嗎?” 不料,張季元搖了搖頭,笑道:“你把我看成林妹妹了。
” “那表哥喜歡哪一句?” “芙蓉塘外有輕雷。
”張季元道。
聽他這一說,秀米忽然想起小時候,她父親帶她去村外野塘挖蓮時的情景,心裡突然充滿了一種空寂之感。
父親愛蓮成癖,夏天時,他的書桌上總是擺着一盆小小的碗蓮,以作清供。
她還隐隐記得花朵是深紅色的,豔若春桃,半斂含羞,父親叫它“一撚紅”。
有時他也會将花瓣搗碎,制成印泥。
張季元又問她喜歡什麼花。
“芍藥。
”秀米不假思索,脫口道。
張季元笑了起來,歎了一口氣,道:“你這分明是在趕我走啊。
” 秀米心裡想:别看這白癡成天神神道道的,肚子裡還頗喝了些墨汁,也難為他了。
可嘴上依然不依不饒:“這怎麼是趕你走?” “妹妹淹通文史,警心深密,又何必明知故問?”張季元道,“顧文房《問答釋義》中說,芍藥,又名可離,可離可離,故贈之以送别。
不過,我還真的要走了。
”說完,拽了拽衣襟,朝秀米擺了擺手,從前門出去了。
看着張季元的背影,秀米若有所思。
因為有了早上的那個夢,她覺得在自己和張季元之間多了點什麼,心裡有點空落落的。
“你和大舅說的是什麼話來?”喜鵲正在井邊歪着腦袋問她,“我怎麼聽了半天,一句也聽不懂?” 秀米笑道:“都是些磨嘴皮子的廢話,你要懂它做什麼?” 喜鵲問她想不想去孫姑娘家看水陸法會。
秀米說:“你要想去就趕緊去吧。
我到丁先生家走走。
” 8 丁先生正在書案上寫字。
他的手上仍然纏着紗布,看到秀米進門來,丁樹則就說,今天不讀書。
他要為孫姑娘寫一則墓志銘,忙着呢。
又問她為何不去看水陸法會,秀米說,她不想去。
轉身正要離開,丁先生又叫住她: “你等等,待會兒我還有事問你。
” 她隻得留下來,懶洋洋地坐在窗下的一張木椅上,去逗那鳥籠裡的兩隻畫眉玩。
丁先生不住地用毛巾擦臉,他的綢衣已經讓汗水浸濕了。
一邊寫,嘴裡一邊喃喃自語:可惜,可惜!可憐,可憐!秀米知道他在說孫姑娘。
由于悲痛,丁先生有好幾次不得不停下來拭淚擤鼻涕。
她看到先生竟然把鼻涕抹在桌沿上,又用舌頭去舔那筆尖上的羊毛,心裡就覺得一陣惡心。
可先生寫了一張又一張,廢棄的紙團丢得滿地都是。
一邊丢,一邊罵自己狗屁不通。
最後宣紙用完了,又爬到梯子上,到閣樓上去取。
他完全忘了秀米的存在,沉浸在對亡者的遙思和哀恸之中。
秀米見先生手忙腳亂的樣子,就過去幫他展紙、研墨,又替他把搭在肩上的酸溜溜的毛巾拿到臉盆裡搓洗。
盆裡的水一下子就變黑了。
先生寫得一手好文章,素來以快捷著稱,先生自稱倚馬千言,不在話下。
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帖括八股,總能一揮而就。
若是有人來請他寫個拜帖啦,楹聯啦,壽序墓志什麼的,往往一邊與人談着價錢,一邊就把詞章寫好了。
丁先生還有一個多年不改的習慣:隻要是文章寫完,那就一字不能改變。
若要請他重寫,更是癡人說夢。
有一次,他給一個九十歲的老翁寫一篇壽序,文章寫完後,那人的孫子卻發現祖父的名字寫錯了,隻得請先生另寫一幅,先生勃然大怒,嚷道:“丁某人做文章,從來不改,你隻管拿去,湊合着用吧。
” 孫子說:“名字都寫錯了,那算是誰在做生日呢?” 先生說:“這個我可管不着。
”兩人就在書房裡吵了起來。
最後丁師母小鳳飛馬殺到,立在兩人中間仲裁評理。
“你沒道理。
”師母指着孫子的鼻尖說。
她又轉身對丈夫道:“樹則,你是對的。
” “結束!”她又對兩人同時宣布道。
孫子隻得另外加了雙倍的銀兩,好說歹說,先生這才破例替他另寫了一幅,把爺爺的名字改了過來。
先生今天這是怎麼了?秀米見他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猛拍腦門,一會兒又背手踱步,心中暗想:如果不是孫姑娘這篇墓志銘過于難寫,那就是先生昨晚看屍體時受了太大的刺激。
或者說,先生對孫姑娘的猝死實在想不通。
先生在屋裡來回踱步的時候,臉上悲痛哀婉的表情一望而知。
“細皮嫩肉,說沒就沒。
嗚呼,嗚呼!奈何,奈何!”先生不時喃喃自語道。
不過,等到先生把這篇墓志銘寫完了之後,還是頗有幾分得意的。
他叫秀米過來看,又怕她看不懂,還幫她從頭至尾念了一遍。
那墓志銘寫的是: 姑娘孫氏,諱有雪,梅城普濟人。
父鼎成,以孝友聞于鄉裡。
母甄氏。
姑娘初生,大雪封門,寒梅吐蕊,因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