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做的,而他現在卻心甘情願地替一個女人拿着。
搶到手裡的手袋即刻成為佟大雷的動力,他又開始給吳為寫起信來—— 魯迅在福建寫《兩地書》,我沒他那樣的福分。
瞿秋白在福建寫《多餘的話》,落得掘屍毀墳,在他動手寫的時候,可能已經意識到是多餘的了,意識到而不改,也是文人積習太深的緣故。
話得說回來,一個人臨死的時候,還不允許傾訴自己的一腔哀怨實在也太霸道了,我同情他,所以寫兩封多餘的信吧。
繼而吟詩作賦—— 春寒夜雨向陽樓,一别悠悠又過秋。
咫尺天涯人不見,玉泉河畔月西流望簾鈎,小西樓,送君别意悠悠,論夭折,竟為愁,此景此情,夢裡誰留!一篇文字堪羞,盈得中霄淚滿流,人生百年爾,若個為俦,縱天荒地老,此意難休。
這些文字真是又蠢又俗又笨! 有些事并非凡人都能”染指”,不論佟大雷多麼自以為是,詩詞這樣的潔物,實則與佟大雷毫不着邊。
他最精彩的文字還是那些打油。
好比一日遊靈隐,萬頭攢動,索然而返,靈隐壁上有鬥大四字:咫尺西天。
倒啟發了他的靈感。
為求吳為一笑:打油一首—— 咫尺西天處,香煙騰雲霧。
男女膜拜者,頗多大腳褲。
不論填詞作賦還是本人,佟大雷隻合打油。
想起胡秉宸當年正是一句秦少遊繳了她的械,吳為心中更是不耐煩,怎麼人人都玩起了模仿秀! 想不到佟大雷這樣糾纏,隻好給部裡幾位領導包括佟大雷在内寫了一封公開信,算是一個警告。
佟大雷回信道: “作為朋友,即便寫一封信給我,總不會引起我的神經發作。
然而竟是如此惜墨如金,某某某、某某某并某某的一封官書,實在人情之外,就是一位公主也未免過分一點。
” 從此“安史之亂”方才平複,吳為以為佟大雷的愛情攻勢從此也就平息下來。
她對佟大雷過剩的精力,認識得太不足了。
如果“永動說”不能在物理學上成立,那些對“永動說”執迷不悟的科學狂人,最終可以在佟大雷這裡得到極大的心理彌補。
胡秉宸那裡也是每天一封信。
吳為對着那些信說:“不,我不給你回信。
”果然沒有一字回複。
她在山坡上爬來爬去,天邊的雲就低了許多,也像從來沒有胡秉宸那個人似的按時起床、睡覺、工作,寫點什麼……漸漸覺得日子和她都像雲一樣平滑了。
有時也想到自己的自私,為了逃避這個愛,把母親和女兒扔在北京,難道她們不想念她、不需要她的照顧嗎? 可是胡秉宸突然來信,說腸子上長了什麼東西;已經住進醫院等等,那平滑的雲或是山坡馬上完蛋。
她連夜趕到縣城,拿着手電筒在阡陌小路上疾步趕路,除了遠處的狗吠,隻有那束手電筒的光亮,在黑暗的包圍中渺小無力地顫動着。
縣郵電局的木闆門,敲起來響徹整個寂靜的山村小鎮,可是工作人員像在石頭裡冬眠。
她咬着牙、悶着頭不停地敲,直至敲開一扇木闆窗。
一個頭發直豎的腦袋從裡面鑽出,“什麼事?” “打電報。
” “這裡沒有電報業務。
”頭發直豎的腦袋又縮回石頭裡去。
此時吳為變得十分聰明,她想到了縣委會。
果然有燈光,有人值班,安靜地過着一個山區的夜晚。
她拿出工作證,信口雌黃地使用着“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招搖撞騙的伎倆:“我有急事,必須馬上請示……” 中年人對她的證件肅然起敬,那麼容易地就相信了她,“沒問題,沒問題。
”甚至高興有機會幫助她,同時也有能夠使用權力的慷慨。
吳為好一陣慚愧,欺騙這樣一個對中央部門懷着如此敬意的人實在可恥。
她真想對他說“我其實……我不過急着要用電話”,卻變成了“我可以付電話費”。
“都是為了工作嘛。
我這就讓接線員給你接電話。
” 他走到院子裡,大聲吆喝着:“小王,小王!”這一吆喝肯定把全院子的人都得吵醒,可隻有一間屋子的燈亮了,也許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夜牛吆喝。
叫做小王的,搖着一個二十世紀初的電話機,把她要的電話号碼傳遞給遙遠的一部電話機,她要靠着這樣複雜艱難的鍊接、運載,把她的焦慮從這個小小的山區,傳達到胡秉宸那裡。
這古老的山鎮、古老的電話機和古老的生活,讓她突然有了瞬間的反省,比之它,萬物的虛浮不過是很不清晰的一個閃念。
電話終于接通,有山有水的距離在線路中聲聲漫漫,忽斷忽續,“喂……”當她聽見胡秉宸的聲音時,似乎又要昏倒下去,瞥了一眼一旁的小王和中年幹部,掙紮說道,“我接到了您的信,”并不是為了隐瞞,而是不願亵渎小王和中年幹部協助她的真誠,“我想請示一下,我是否……是否留在這裡繼續工作,還是立刻返回?”胡秉宸的聲音聽上去很虛弱,确有重病纏身的樣子。
聽出吳為的焦慮,胡秉宸更加利用起來,他當然要她立即返回。
他沒有說醫生已經确診,腸子上那塊東西不過是塊息肉。
吳為也沒有問是不是癌,——既然她沒有問,不說也不為過,隻用更為虛弱的聲音說了一個“喂”。
要是他用更虛弱的聲音說一個“喂”,也沒有什麼不對。
夜間,他正睡得迷迷糊糊,腦子不夠清醒或是嗓子發幹等等,“我覺得你的工作不一定非得在那裡完成,這裡畢竟是變革的中心……我想你不如回來,不要失去感受這樣一種氛圍的機會。
”他在電話裡隻能說這樣的官話,好在這樣的官話說起來得心應手。
她在電話裡也是吞吞吐吐,顯然一旁有人。
吳為卻理解為他的情況不妙,說:“好,我馬上回來。
” 馬不停蹄趕回北京,放下行李就到公用電話亭去打電話。
胡秉宸上來就是一句:“親親,你可回來了。
”吳為趕快轉過身去,用背對着守電話的人。
能把吳為千裡迢迢扯回來的,是胡秉宸到底有沒有生命危險,而不是這聲“親親,你可回來了”。
“喂,你怎麼不說話?喂——喂——”他以為她生了氣或是電話線斷了。
“等一會兒——”她像剛剛跑完一個全程馬拉松,聲帶幹得要裂了。
到了現在胡秉宸還不肯告訴吳為,實際上他什麼病也沒有。
“我……可以去看看你嗎?” “不行。
” “為什麼?” “我怎麼和别人說?” 對,他怎麼和别人說?他們的關系是見不得天日的。
她有什麼資格關心他有沒有生命危險?可是他們之間到底有過什麼關系?除了那一個短暫的、來不及體味就癱軟過去的接吻?難道他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催她回來,就是為了對她說一聲“親親,你可回來了”?而她居然為這個見鬼的理由,千山萬水地跑了回來! 胡秉宸卻享受着這種日子。
日子過得颠三倒四,早上一睜開眼睛,滿眼都是吳為;晚上一閉上眼睛,滿眼也是吳為。
連湖面上随水流動的落葉,在他的眼睛裡也變做畫筆漸次的排列,顯出像情緒化的吳為那樣難以捉摸的色帶。
吳為也不得不陪他陷入這樣的日子。
為避人耳目,他們到遠郊去。
因為總是坐着轎車出出進進,胡秉宸沒有大衣,他那件薄舊的小棉衣,在初冬深秋曠野的冷風裡單薄得像是沒有穿衣;頭上也沒有帽子,兩隻耳輪被冷風吹得又紅又紫。
吳為伸出手去替他焐着,“噢,噢,你的耳朵怎麼凍得這麼紅?冷不冷?冷不冷?” “冷。
”他說。
“唉,你長了多麼硬的一對耳朵。
長這種耳朵的人,多半兒不受他人的影響,而是固執己見。
” 可他現在已經沒有了己見,隻有吳為。
而在這之前,正像吳為說的那樣,誰也别想影響他、左右他,誰也别想在他耳朵旁邊吹風,軟風硬風都不行。
吳為的手掌寬寬厚厚,手上流出的是樸拙的疼愛。
眼神像一頭鹿媽媽,馴順,善良,關切,疼惜,就差那麼一點讓男人一下子燃燒起來的火星。
這樣焐過他的耳朵,還不進入約定俗成的場景,而是說:“我們買一個口罩吧,這樣可能暖和一些。
”他們進了一間小百貨店。
胡秉宸任吳為唠唠叨叨說些可以不用心去聽的話,什麼也不想,一味體味着被她牽着走來走去的感覺。
哪個女人可以讓他這樣心甘情願地服從?有時聽任白帆擺布,隻是因為懶得與她多費口舌;而聽任吳為擺布,卻是賞心樂事。
然後她把口罩給胡秉宸戴上。
先将口罩帶子套在他的頸上,食指和拇指牽着帶子兩頭繞過他的兩耳,弄得胡秉宸其癢難熬,後來又在他下巴上打了個結,“怎麼樣?緊不緊廣再拽拽帶子,“松不松?” “松。
” 吳為又用力拽了拽帶子,“到底是緊還是松?” 胡秉宸的心被一種不熟悉的力量輕輕攥住,幸福?快樂?喜悅?甜蜜?舒适?……無以言說,便對吳為說:“白帆從來沒有這樣關心過我,更不要指望她為我焐一焐凍僵的耳朵。
” 然後就是播放那個冗長的、早已拷貝過的老版本—— “我和白帆一九四一年同居,沒有結婚手續。
那時我剛從延安到蔣管區從事地下工作,時間不長,接觸的女黨員隻有她一人,彼此對性格、經曆事先也沒有充分的了解。
同居後不久,就發現很難相處,當時沒有條件生活在一起,大約每周見面一次,即便如此,她也經常為一些瑣碎的事動手打我。
有一次用燃着的香煙按在我的臂上,還多次用杯中開水潑到我的臉上。
我還年輕,對夫妻生活完全沒有經驗,我非常吃驚,很難想像-個年輕的女人會這樣對待男人。
但是限于地下環境又怕影響工作,不好聲張……事後我才了解到這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她父親就是這樣一個性情暴戾的人,也是如此虐待她的母親。
“解放初期,我們的關系已破裂到準備離婚的地步,但那時大家忙于工作,加之工作不在一個地區,也沒有機會辦理這件事。
直到一九五五年審幹,有人來調查白帆同另一個男人的關系,才知道她一九四六年就同那個人有了關系,所以一九四七年她生的那個兒子是不是我的兒子還是個疑問。
我們多次争論過這個問題,她說按月份應該算是我的。
她說的也許有道理,因為那個時期她和我們這兩個男人花插着睡,我不能證明不是我的,也不能肯定是我的,争論下來總是沒有結果。
“由于中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社會對這類問題帶有極大的偏見,幾千年來不知多少婦女死于這樣的偏見。
我作為二個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合理的态度,特别它勢必影響這個孩于的一生,以後還會影響他和妻子的關系,還有他孩子今後的生活,所以當時除她所屬的組織和我之外,我從來沒對别人提過這件事……” 吳為好羨慕白帆啊,比起韓木林對待綠帽子的态度,胡秉宸真可以說是高風亮節,白帆真是攤上了一個好丈夫! 她卻不想一想,與她有過同樣前科的白帆,不但不理虧還敢這樣對待胡秉宸,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 以胡秉宸這樣一個男人,又為什麼甘于忍受這樣的虐待? 如果她能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個版本漏洞百出,胡秉宸如若不是有什麼敗行劣迹,白帆怎敢這樣對待他! 什麼樣的敗行劣迹,才能讓一個摯愛丈夫的女人瘋狂若此,并下得這樣的毒手? 可惜吳為什麼也沒想,隻是一味羨慕白帆的福氣。
真是“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白馬王子卻在“燈火闌珊處”! 于是吳為趕忙把自己類同的曆史,對胡秉宸說個明白。
盡管她知道胡秉宸早就從人們的議論或人事部門得知她的前科,但畢竟與本人的坦誠交代有所不同,至少說明她信奉“童叟無欺”那一類信條,更是履行一個正式手續,讓胡秉宸在“可忍”或“孰不可忍”之間有個選擇。
胡秉宸選擇的是“可忍”。
吳為不是沒有這方面的教訓,在鬼都不知、完全可以蒙混過關的情況下,為了良心的安甯,将私生子的隐情向前夫韓木林做了交代,韓木林選擇的也是“可忍”,結果是“孰不可忍”。
但韓木林怎能和白馬王子相提并論?吳為根本不明白,男人一旦不再寵愛一個女人的時候,她們已往的風流賬,永遠是他們的殺手銅。
可不,如此-個高風亮節的胡秉宸,在婚後不久的一次口角裡就變了一副嘴臉:“你知道人家說你什麼?說你是個爛女人,都說我和你這種拆爛污的女人結婚是上了你的當。
可我怎麼就鬼迷心竅地和你結了婚?”——不費吹灰之力,一槍就把歡蹦亂跳的吳為斃呆了。
這一槍與韓木林二十多年前對她的制裁相比,韓木林可就算得光明磊落。
舊時代的男人根本不必為自己的情變設計二個遁身之術。
丢掉一個女人或是再讨一個女人回家,理所當然,就像當年顧秋水當着葉蓮子的面和阿蘇做愛。
顧秋水行伍出身,難免沾染兵痞之習,為所欲為,不在乎輿論。
胡秉宸卻不然,他橫豎要人銳好,且喜水過無痕。
當然就要設計一個“理由”,既可安慰自己,又可昭告他人。
大部分女人也會相信男人這種理由,作家吳為也不例外。
或者不如說她們并不想探求真僞,因為,這理由不也可以用來交代她們自己的良心、道義以及社會的輿論? 也沒想到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後,當同樣關愛的場景再現,卻招來胡秉宸一頓又一頓呵斥。
想來白帆不是從來沒有關心過胡秉宸,也不是沒有為胡秉宸焐過凍僵的耳朵,而是如她一樣,時過境遷。
回到家裡,胡秉宸禁不住到白帆房間,希望把自焐耳朵而始并一直持續到晚上的騷動平息下去。
可是白帆卻說:“去,别打攪我睡覺。
”他們有幾年沒幹這個事了,被她一推更覺尴尬。
把胡秉宸趕下床之後,白帆繼續睡覺,艨胧中突然覺得胡秉宸最近有些怪異——經常不回家吃晚飯,打電話到辦公室也沒人接,問司機他晚上是否常常有會,司機也說不出所以;而且每天把頭發梳得溜光,還抹很多發蠟,穿着也講究起來,今天晚上還讓她給他買一件大衣。
“你坐小車上下班,又不必站在冷風裡等公共汽車,買大衣幹什麼?” “有時候到院子裡走走,就覺得冷。
” “不行。
”她斬釘截鐵地說。
忽而要起零花錢,“給我增加點兒零花錢吧。
” “為什麼?”“我吸的煙質量太差,弄得咳嗽越來越厲害。
” “那就少吸幾包,采取少而精的方針。
” 胡秉宸不說話了。
而後白帆發現他上交的錢與工資不符,“還有幾十塊錢哪裡去了?”她把工資數了又數。
“買書了。
” “書呢?” “在……辦公室。
”或者“記不得忘在哪個會場上了。
” 想到這裡,白帆的睡意頓時全無,幾十年前胡秉宸無端迷戀上跳舞的往事也突然顯現。
他該不是舊病複發又有了女人?有個女人老給他打電話,聲音聽上去很年輕,轉而又覺得不太可能。
可是老給他打電話的那個聲音有點熟悉,——誰呢?想不起來。
從這個夜晚胡秉宸開始明白,他可能已經渴望上吳為的肉體。
在此之前,他從未有過這樣的沖動,很多年了,和白帆做都是機械化運作,現在卻多了一些别的。
而且這一次騷動比哪一次都豐富、強烈,似乎不亞于青春年少。
他一驚,從什麼時候起聲名狼藉的吳為,在他心目中變成了風情萬種? 那個冗長的、既可安慰自己又可昭告他人的“老版本”,并不能讓橫豎要人說好且喜水過無痕的胡秉宸心安理得。
這種時候,胡秉宸根本顧不到吳為。
也就難怪胡秉宸有時突然變臉。
牽着吳為的手,正談得高高興興,突然中途停下,說:“不去了,我要回家。
”緘默的薄唇,石頭一樣地冷峻,再不會發出多一個聲音。
吳為不明白出了什麼事,也知道逢到這時留也留不住,即使她哭、她懇求,也是白搭,胡秉宸那對硬耳朵是不會輕易聽人支配的,隻有無奈地看他離去。
不過想想進入”情況”的胡秉宸,是不能僅僅用“瘋狂”那樣的字眼來說明的。
那不是瘋狂,而是眼見着一爐鋼鐵,在熾熱的火焰中漸進地熔化,與其說是柔情,不如說是英勇壯烈。
能在這熔化中同為灰燼,該是死而無憾的了,吳為又有什麼不知足的? 比起更重要的籌碼,吳為就無足輕重了。
有消息說他前景不妙,仕途多蹇。
胡秉宸不是鑽營之輩,戀撈卻是人之常情。
與吳為的關系如果曝光,結果如何?無須多言。
家庭這個形式在仕途上的印象分不可低估,即便在西方社會,那些競選總統的人,還得在選民面前扮演恩愛夫妻,實情如何另當别論。
為此他和白帆早就達成協議,彼此既往不咎,面對新的形勢,同心協力,一磚一瓦壘築起這個家,雖然不盡如人意,也不能想像拆毀它的後果。
為了這個模範家庭,胡秉宸又做了多少忍耐、鋪墊,拆毀它不等于前功盡棄?隻是碰到吳為之後,這個穩定的家庭才有了飄搖之感。
是不是?!整日坐卧不安地等着一個女人的電話! 也不僅僅是中國作家的矯情,俄國小說家赫爾岑也有涉足、兼容哲學之好,早在小說《誰之罪》中作過如此歸結:“一切違反人性自然的美德,勉強的自我犧牲,大半隻是一種空想,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一旦回到家裡,胡秉宸又覺得負了吳為。
他心知肚明,如果他不去撩逗她,吳為如今不但過着平靜的生活,并且可能忘了他,也可能從追求她的男人裡挑選一個沒有任何羁絆,全心全意愛她的男人……是他把她帶上了/這條人不入、鬼不鬼的路。
一旦回到家裡,不但覺得不再欠着白帆和這個家,反倒覺得白帆和這個家欠了他。
當一個人總覺得他人欠了自己什麼,不知不覺便像個債權人那樣肆無忌憚、頤指氣使。
可是白帆并不覺得自己欠了胡秉宸。
晚餐桌上,家鄉來的一位客人說起農村的變化,白帆說:“這是不是資本主義複辟?” 胡秉宸接着問:“中國有資本主義嗎?”白帆居然拿着筷子在他頭上一敲,“什麼話!” 隻是因為自愛,他才沒有當場給她一點顔色。
和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除了報紙上的社論、黨内文件,從不知世界上還有其他文字的人有什麼可談? 客人是縣裡的一位領導,回到家鄉會怎麼說?說她可以威風地拿筷子敲部長的腦袋?因此她比部長更了;不起?這就是許多女人的通病——淺薄,無聊。
白帆也始終不明白,胡秉宸之所以不和她理論,并非因愛而生的遷就,而是毫無興趣到了呵斥也無情緒的地步。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啁。
胡秉宸怎麼也睡不着,隻好第二次起來吃安眠藥,很厲害的那一種,很快就騰雲駕霧進人夢鄉。
他夢見帶着吳為到了一個沒有通路的孤島上,《魯濱孫飄流記》似的沒有人煙,甚至沒有野獸,隻有礁石,海水,還有和海水連成一片、時灰時藍、時濃時淡的霧。
他也沒問一問,既然沒有通路,他們如何來到島上?在夢裡,人們從不問為什麼,不究其竟,通情達理,對什麼都不以為怪,都正常得可以理解,連價值觀都不同了,連人們那種愛打聽他人隐私的好奇心也不存在了。
他和吳為住在一個雲霧缭繞的屋子裡,躺在雲霧的床上,而吳為就像他杯裡的一塊彩雲,他既能感到那雲的柔軟,又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她。
白天緊緊糾纏着黑夜,黑夜緊緊接着白天。
忽然秘書出現在眼前,“胡副部長,我們整整找了您八天了,中央有一個緊急會議,一定要您出席。
”心一驚就醒了過來。
對這種說風就是風,說雨就是雨的陰陽變幻,吳為一直心存疑惑。
很難相信這不是胡秉宸的如意算盤。
在衆人面前,他仍是受人愛戴尊敬的部長;回到家裡,仍是那個模範家庭的丈夫和父親。
至于她,随時都得聽候胡秉宸的調遣,不管她是否正在寫作,或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或陪母親看病……都得立刻放下,不顧一切地向他跑去。
然後跟着他穿行在一條又一條小胡同裡。
那些小胡同多半沒有下水道,滿是污水的臭氣和污水攪和的泥濘。
即便如此,每每經過那昏暗的路燈,胡秉宸仍然會把帽子拉得低得不能再低,走過那盞路燈再把帽檐翻上,讓吳為又是鄙夷又是憐憫。
他們常常從傍晚走到淩晨,有時在雪裡,有時在風裡,有時在雨裡……實在累得不行,才走進小胡同的一個馄饨鋪或是小酒館,要兩碗馄饨。
竹筷的縫隙裡飽浸着不知多少張嘴留下的穢垢,馄饨如泡在泥湯裡一點熱氣也沒有,碗邊上淨是嘎巴兒,湯面上飄着一層半凝的灰色豬油。
他們誰也不吃,隻為有理由在那條闆凳上坐一會兒。
或是要兩盅二鍋頭,一盤煮花生,聽扛大包或蹬三輪的工人聊聊他們的生活,然後再走進或風或雪或雨之中。
胡秉宸就這樣和她走了幾個月,他們淡漠地相跟相随着,淡漠得好像他們之間什麼關系也沒有;直到有一天胡秉宸忍不住把她拉進路旁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築群裡,在她嘴唇上匆匆一吻,與他們第一個吻隔着很多個日月。
“這個吻就像一個郵戳,在你唇上蓋上我的印記,說明你是屬于我的。
”再一次确認吳為那個唇的歸屬權後,胡秉宸得意地說。
就這樣低三下四地屬于他? 這樣鬼鬼祟祟,跑來跑去,左躲右閃怕人看見; 在一個下三爛的地方見上一兩個小時,偷一個吻,說幾句不負責任的情話; 每天為胡秉宸一封暗藏玄機的信猜來猜去,或絞盡腦汁編造一封地下黨式的聯絡信; 永遠過着一種大部分是鬼、小部分是人的生活…… ——這個情人當得太廉價了是不是? 吳為說:“你就這樣什麼也不付出地壟斷着我嗎?”她漸漸開始不無惡意地給胡秉宸打電話,時而往他辦公室,時而往他家。
有時她聽見一個女人的聲音,她知道那是白帆。
他們在電話裡說着不光明的話,帶着不明确的犯罪感。
胡秉宸越是害怕,吳為越是往無遮無攔的路上走。
吳為的不馴,使他們的關系不安靜起來。
所以不隻胡秉宸說變臉就變臉,吳為也是說變臉就變臉,“我們或是就此分手、一刀兩斷,或是你想辦法解決問題,反正我不能給你當情婦。
”但是胡秉宸久而不決,既不肯與她一刀兩斷,也不肯與白帆離婚,隻是繼續苟且着和她的關系。
當年他們在幹校,走在去割稻的路上,胡秉宸早就應該從他們的第一次交談中領教吳為不肯随便玩玩,而是真刀真槍,甚至殺雞都要用宰牛刀那樣小題大做的脾性,也就不會等閑視之了她對合法名分的要求。
茹風一開始就不同意吳為關于“名分”的說法:“我真不懂,你為什麼非要一個合法的名分?當情人有什麼不好?如果隻做情人;他會覺得欠了你,對不起你,寶貝着你。
一旦有了名分,賞你名分的那個男人馬上就會變臉,你也就跟着掉價兒,變成糟糠。
别忘了中國男人賞給妻子的那個典型稱号‘糟糠之妻’,就是這個意思。
後面還有‘不下堂’三個字,‘堂’最好是不下,但可以讨小老婆或搞情人。
” 吳為哪裡懂得如此深奧的辯證法! 胡秉宸老是說:“等等,等等,等一個合适的時機。
等我調動工作以後,或是等我離休以後,我已經申請離休了。
” 不要說胡秉宸,就是吳為這種無足輕重的小職員也身不由己,不是自己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想溜就能溜的。
胡秉宸的去留更得由組織部甚至國務院決定,就算他可以離開這個部,辦理手續還要很久。
“等到那一天,恐怕我們都愛不動了。
”吳為說。
“什麼叫愛不動了?”胡秉宸壞笑着。
“我不想等,這種日子折磨得我什麼也幹不下去。
” “我何嘗不是這樣?” “那你為什麼不了結,老是這樣拖着我?”“我愛你。
” 一旦胡秉宸說出這句話,吳為就啞口無言。
她常常悲憤地對胡秉宸說:“假如我們的愛情不得不是一個悲劇,被抛棄的一定是我而不是你。
我本來可以逃避這個災難,你卻死拽着不放,難道你就這樣忍心讓我束手待斃嗎?” 胡秉宸說:“也許有那麼一天,一切很容易就解決了。
” “‘也許’!你什麼時候才能為這個‘也許’做點兒什麼?” 好不容易偷得的會面,也就常常不歡而散。
好比這天他們約好到頤和園去。
吳為說自從大學畢業後再沒有劃過船,而他差不多就沒有劃。
過船。
吃早飯的時候電話鈴響了。
胡秉宸立刻覺得這個電話鈴響得不對勁,他聽見白帆窮追猛問:“你是誰?”那邊好像不回答或是說了什麼。
白帆又說:“我得知道你是誰,有什麼事,然後才決定要不要告訴他。
” 他趕緊走過去,從白帆手裡拿過話筒,“喂,哪一位?” “我。
”聲音聽上去就怨天怨地。
吳為不過想提醒他多加一件外衣,天氣不那麼好,怕他着涼。
被白帆一審,自知理虧,張口結舌,聯想到這種人不入鬼不鬼、偷偷摸摸、五天五日的鬼祟什麼時候才是頭,就不由自主地說,“對不起,我不想去了。
”“為什麼?” “突然沒興趣了。
” “反正我還在……”胡秉宸一着急差點說出“我還在那個地方等你”,瞥見白帆警覺地側着耳朵,便改口說,“反正我的意見還是按計劃辦事,蚌吧,就這樣吧,按計劃辦事。
” “不。
”吳為固執地說。
可是胡秉宸沒有回答就放下了電話。
為什麼說沒興趣了?當着白帆,胡秉宸又不好問。
見面太不容易,每次都要想好一個借口,吳為還這樣不懂得珍惜! 回到早餐桌上,拿起燒餅咬了一口,就扒拉起餐桌上的食物渣,一會兒堆成一個小堆,一會兒又把它們分開,一會兒又把它們排列成行…… 白帆頻頻掃視着胡秉宸,他那口嚼了很久還不曾下咽的燒餅,那些忽而成堆、忽而成行的食物碎渣,那移動得很快的手指,都洩露了心裡的煩躁和不安。
她張口問道:“誰來的電話?” “部裡的人。
”胡秉宸沒好氣地回答。
“星期天還來電話?” 正一肚子火沒地方發洩,又不好指責白帆對電話的興趣,鼻梁旁邊有了幾條淺淺的斜紋,臉上就有了介乎譏笑與微笑之間的皺褶,“我這一輩子差不多都是在辦公室裡度過的,從來沒有星期日、工作日之分,你也從來沒關心過我累不累,今天怎麼突然關心起我來?”“我為什麼不能問?這個女人老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就……” 胡秉宸想起被白帆推下床的情景,還有她的那聲“去”,便報複有加地說:“你不是讓我‘去’嗎?我這就要‘去’了。
去找一個寡婦,滿足我你所不能滿足的要求。
”白帆胸有成竹地說:“看你有幾個膽子!”與當年請求胡秉宸原諒她有個私生子時已大不相同。
白帆并不十分在乎胡秉宸找個寡婦之說。
現在與剛進城的時候不同,幹部們早已換完了太太,換過的太太與鄉下老婆不同,各個能說會道,識文斷字,有些還經過革命的訓練。
太太們的兒女也都長大成人,他們不但要維護自己母親的利益,還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比之鄉下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見多識廣,由這樣的家庭和社會組成的銅牆鐵壁,諒胡秉宸插了翅膀也飛不出去。
再說他日前的地位本就岌岌可危,他的對手們摩拳擦掌伺機以動,鬧不好就自絕前程,這個約束比她的約束厲害多了,以她對他的了解,他就那樣甘于寂寞? “我要是想幹,一個膽子就夠了。
”胡秉宸挑釁地直瞪着白帆的臉,又用一個可說哂笑也可說調笑的笑,作為本次交鋒的結尾,不再和白帆糾纏下去,拿起外衣和便帽,按時按點到老地方等吳為。
老地方在公園一個鮮為人知的側門,門旁還有兩棵剛剛過人的松樹,站在那兩棵松樹後面是很難被人發現的。
他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為每一個瘦長女人的身影心動不已,一面覺得是在扮演一個十分無聊的故事裡的老角色,一面感到自己的心一寸一寸往下墜。
他嘗到了被一個女人抛棄或愚弄的滋味。
女人的力量不在于把男人弄得神魂颠倒。
把男人弄得神魂颠倒算不了什麼,随便和哪個女人,隻要上了床,男人都會神魂颠倒。
女人的力量在于把一個剛強的男人揉搓得失魂落魄。
吳為就這樣随意處置一個男人,而那英雄一世的男人還要苦苦地等着她。
胡秉宸發覺自己的眼睛居然有點濕,實在荒謬之極。
像他這樣一個男人,居然眼睛有點濕!委屈?傷心?絕望?怕失去她?可他更多的是氣憤。
最後明白等不着吳為了,便昏昏沉沉信步往街上走去。
經過一家郵局,進去買了一套廉價的信紙信封,在郵局那巴着一塊塊糨糊的綠漆台子上,給吳為寫了一封信——我在郵局,含着眼淚和異常悲憤的心情寫這封信,這種心情對像我這樣年紀的人來說,應該早不存在了。
對于像我這樣對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和忠實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傷害,對生命的傷害。
這樣傷害。
一個人是很不應該的,當然是他自己走上這條路的,但終究是可悲的。
我覺得忽然老了許多,大約這就是同文藝界打交道的必然下場。
請原諒我在悲憤情緒下寫的一切。
回到家中,白帆問道:“幹什麼去了?”“和女人約會去了。
” 她白了他一眼,“說什麼鬼話!” 他說真話的時候,白帆反倒不相信了。
胡秉宸心力交瘁地回到書房,一頭紮在那張小床上,很快就昏沉睡去。
白帆很久聽不到胡秉宸的聲音,走進他的書房看了看,發現他臉上有一種蕭瑟,忽然有些怅然,覺得他們多年來過着極為疏遠的生活,真不像是夫妻。
要說她不愛他、不關心他,真是冤枉“文化大革命”中胡秉宸挨整,她曾發誓要為他的昭雪跑遍所有部門;他被關押的時候天天都去探監,不怕他人說她劃不清界限;甚至為他懷疑起從不懷疑的“句句是真理”,至少認為對丈夫的結論處分絕對錯誤。
有個地位很高的老同志警告她:“白帆,你是參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了。
這可是個原則問題,希望你站穩立場。
”她說:“老胡是個好同志。
” 對白帆來說,最寶貴的不是生命而是黨籍,但是為了胡秉宸,她甯肯冒被開除黨籍的危險。
這樣的愛,難道不比那些甜哥哥蜜姐姐之類的男女關系更崇高、更偉大嗎? 他要找個寡婦!也許是玩笑,可他最近怎麼想起做愛來了? 過去就隐隐約約覺得胡秉宸思想不甚健康,幾次出訪回來,帶些所謂藝術品、唱片也就罷了,競還帶了一個綠瓷的裸體女人回來,放在書房寫字台上,擡眼就能看見,外人看了怎麼得了?她對胡秉宸說:“你不認為這些東西和我們這個家格格不入嗎?” “我們家是什麼‘格’?我們在江西的時候,你不是還學過鋼琴嗎?”胡秉宸頗有意味地說。
在愛和良知的夾攻中,胡秉宸覺得自己就像乘着一艘壞了舵的船,在漆黑的夜裡,隻能不辨方向,随着那沒有舵的船任意漂流;又像鍋上烙着的一張餅,兩面受煎烤。
他們越陷越深,也就越難舍難分,這個問題也就越來越尖銳。
非此即彼,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
直到吳為看到一篇小說,有個與他們情況差不多的故事,正是通過三人開誠布公的談判解決了問題,便照着小說上的辦法給白帆打了一個電話,希望就三人目前的狀況會談一下。
“你是誰?”白帆問道。
跟着吳為也問了問自己:是啊,我是誰?不好回答,隻能含含糊糊地說:“我……我想和你談談。
” “你是誰?”白帆隐約已知來者不善,堅持追問下去。
“我是吳為。
” 白帆一下子就明白了,胡秉宸和吳為的關系從來就沒有中斷。
原來三天兩頭打電話的人就是吳為,難怪她覺得聲音熟悉。
用不着細想,散落在胡秉宸周圍的那些反常、互不關聯的細節,很快聚合在一起,再清楚不過地成為他叛變的證明。
什麼由她起草、由兩人共同簽名給吳為的信?-全是扯淡! 現在看來,她在那封信裡是過于客氣、過于溫情、過于善良了!她不是東郭先生又是誰?她不是姑息了一條狼又是什麼? “吳為是誰?”白帆更有了把握。
是啊,吳為是誰? 如果自己不想辦法解決這種“多頭政治”的局面,能指望胡秉宸嗎?不能!既然那個應該承擔責任的男人躲在後頭不敢出面,隻好女人自己出面。
無論以何種結局了結,對她和白帆無疑都是幸事。
“是”…是胡秉宸的愛人。
”反正到了破釜沉舟的時刻。
本以為吳為無言以對,沒想到她這樣厚顔無恥,氣焰嚣張,竟敢自稱是胡秉宸的愛人,還要和她談談!難道要她把胡秉宸拱手相送嗎?真是反了天了。
白帆冷冷一笑,“你這樣的婊子也配和我談話?你養私生子的醜事,還有在幹校的下流故事,老胡早就對我說過,難道還要我親自再對你說一遍嗎?你以為老胡真和你談情說愛?笑話!讓胡秉宸當面說說,他的愛人是誰,他要敢說是你,我馬上把他讓給你。
” 吳為落花流水地愣在了電話這邊。
明明她也可以女呲理直氣壯地回答白帆:“你有什麼資格對我說這些話?你又比我高明多少?你偷人養私生子的事胡秉宸也早就告訴了我。
” 但她下不了手,她把那些一錢不值的、知識分子的教養看得太重要了,卻不知如何走出尴尬。
在這難堪的時刻,她想到的卻是她和白帆,讓同一個男人的同一把槍、同一顆子彈,打中了。
到底是作家。
吳為甚至想,如果此時有台攝像機同時瞄準她們二人拍攝,人們将會看到此時此刻的她和白帆,一定像雙胞胎那樣分毫不差。
這一梭子打得她好不凄涼啊!是啊,她和白帆談什麼?談胡秉宸如何耍弄她嗎? 而且白帆說的句句是真理——讓胡秉宸當面說說,他的愛人是誰,他敢說是吳為嗎? 可她随即原諒了胡秉宸的出賣。
即便胡秉宸對白帆那樣談論她,肯定也是很早以前的事,而她又确實偷過人,養過私生子。
既然如是,說她“婊子”、“下流”,又有什麼過分? 像每每被胡秉宸傷害之後那樣,吳為又下了一個聽起來轟轟烈烈,實則不堪一擊的決心。
搶到手裡的手袋即刻成為佟大雷的動力,他又開始給吳為寫起信來—— 魯迅在福建寫《兩地書》,我沒他那樣的福分。
瞿秋白在福建寫《多餘的話》,落得掘屍毀墳,在他動手寫的時候,可能已經意識到是多餘的了,意識到而不改,也是文人積習太深的緣故。
話得說回來,一個人臨死的時候,還不允許傾訴自己的一腔哀怨實在也太霸道了,我同情他,所以寫兩封多餘的信吧。
繼而吟詩作賦—— 春寒夜雨向陽樓,一别悠悠又過秋。
咫尺天涯人不見,玉泉河畔月西流望簾鈎,小西樓,送君别意悠悠,論夭折,竟為愁,此景此情,夢裡誰留!一篇文字堪羞,盈得中霄淚滿流,人生百年爾,若個為俦,縱天荒地老,此意難休。
這些文字真是又蠢又俗又笨! 有些事并非凡人都能”染指”,不論佟大雷多麼自以為是,詩詞這樣的潔物,實則與佟大雷毫不着邊。
他最精彩的文字還是那些打油。
好比一日遊靈隐,萬頭攢動,索然而返,靈隐壁上有鬥大四字:咫尺西天。
倒啟發了他的靈感。
為求吳為一笑:打油一首—— 咫尺西天處,香煙騰雲霧。
男女膜拜者,頗多大腳褲。
不論填詞作賦還是本人,佟大雷隻合打油。
想起胡秉宸當年正是一句秦少遊繳了她的械,吳為心中更是不耐煩,怎麼人人都玩起了模仿秀! 想不到佟大雷這樣糾纏,隻好給部裡幾位領導包括佟大雷在内寫了一封公開信,算是一個警告。
佟大雷回信道: “作為朋友,即便寫一封信給我,總不會引起我的神經發作。
然而竟是如此惜墨如金,某某某、某某某并某某的一封官書,實在人情之外,就是一位公主也未免過分一點。
” 從此“安史之亂”方才平複,吳為以為佟大雷的愛情攻勢從此也就平息下來。
她對佟大雷過剩的精力,認識得太不足了。
如果“永動說”不能在物理學上成立,那些對“永動說”執迷不悟的科學狂人,最終可以在佟大雷這裡得到極大的心理彌補。
胡秉宸那裡也是每天一封信。
吳為對着那些信說:“不,我不給你回信。
”果然沒有一字回複。
她在山坡上爬來爬去,天邊的雲就低了許多,也像從來沒有胡秉宸那個人似的按時起床、睡覺、工作,寫點什麼……漸漸覺得日子和她都像雲一樣平滑了。
有時也想到自己的自私,為了逃避這個愛,把母親和女兒扔在北京,難道她們不想念她、不需要她的照顧嗎? 可是胡秉宸突然來信,說腸子上長了什麼東西;已經住進醫院等等,那平滑的雲或是山坡馬上完蛋。
她連夜趕到縣城,拿着手電筒在阡陌小路上疾步趕路,除了遠處的狗吠,隻有那束手電筒的光亮,在黑暗的包圍中渺小無力地顫動着。
縣郵電局的木闆門,敲起來響徹整個寂靜的山村小鎮,可是工作人員像在石頭裡冬眠。
她咬着牙、悶着頭不停地敲,直至敲開一扇木闆窗。
一個頭發直豎的腦袋從裡面鑽出,“什麼事?” “打電報。
” “這裡沒有電報業務。
”頭發直豎的腦袋又縮回石頭裡去。
此時吳為變得十分聰明,她想到了縣委會。
果然有燈光,有人值班,安靜地過着一個山區的夜晚。
她拿出工作證,信口雌黃地使用着“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招搖撞騙的伎倆:“我有急事,必須馬上請示……” 中年人對她的證件肅然起敬,那麼容易地就相信了她,“沒問題,沒問題。
”甚至高興有機會幫助她,同時也有能夠使用權力的慷慨。
吳為好一陣慚愧,欺騙這樣一個對中央部門懷着如此敬意的人實在可恥。
她真想對他說“我其實……我不過急着要用電話”,卻變成了“我可以付電話費”。
“都是為了工作嘛。
我這就讓接線員給你接電話。
” 他走到院子裡,大聲吆喝着:“小王,小王!”這一吆喝肯定把全院子的人都得吵醒,可隻有一間屋子的燈亮了,也許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夜牛吆喝。
叫做小王的,搖着一個二十世紀初的電話機,把她要的電話号碼傳遞給遙遠的一部電話機,她要靠着這樣複雜艱難的鍊接、運載,把她的焦慮從這個小小的山區,傳達到胡秉宸那裡。
這古老的山鎮、古老的電話機和古老的生活,讓她突然有了瞬間的反省,比之它,萬物的虛浮不過是很不清晰的一個閃念。
電話終于接通,有山有水的距離在線路中聲聲漫漫,忽斷忽續,“喂……”當她聽見胡秉宸的聲音時,似乎又要昏倒下去,瞥了一眼一旁的小王和中年幹部,掙紮說道,“我接到了您的信,”并不是為了隐瞞,而是不願亵渎小王和中年幹部協助她的真誠,“我想請示一下,我是否……是否留在這裡繼續工作,還是立刻返回?”胡秉宸的聲音聽上去很虛弱,确有重病纏身的樣子。
聽出吳為的焦慮,胡秉宸更加利用起來,他當然要她立即返回。
他沒有說醫生已經确診,腸子上那塊東西不過是塊息肉。
吳為也沒有問是不是癌,——既然她沒有問,不說也不為過,隻用更為虛弱的聲音說了一個“喂”。
要是他用更虛弱的聲音說一個“喂”,也沒有什麼不對。
夜間,他正睡得迷迷糊糊,腦子不夠清醒或是嗓子發幹等等,“我覺得你的工作不一定非得在那裡完成,這裡畢竟是變革的中心……我想你不如回來,不要失去感受這樣一種氛圍的機會。
”他在電話裡隻能說這樣的官話,好在這樣的官話說起來得心應手。
她在電話裡也是吞吞吐吐,顯然一旁有人。
吳為卻理解為他的情況不妙,說:“好,我馬上回來。
” 馬不停蹄趕回北京,放下行李就到公用電話亭去打電話。
胡秉宸上來就是一句:“親親,你可回來了。
”吳為趕快轉過身去,用背對着守電話的人。
能把吳為千裡迢迢扯回來的,是胡秉宸到底有沒有生命危險,而不是這聲“親親,你可回來了”。
“喂,你怎麼不說話?喂——喂——”他以為她生了氣或是電話線斷了。
“等一會兒——”她像剛剛跑完一個全程馬拉松,聲帶幹得要裂了。
到了現在胡秉宸還不肯告訴吳為,實際上他什麼病也沒有。
“我……可以去看看你嗎?” “不行。
” “為什麼?” “我怎麼和别人說?” 對,他怎麼和别人說?他們的關系是見不得天日的。
她有什麼資格關心他有沒有生命危險?可是他們之間到底有過什麼關系?除了那一個短暫的、來不及體味就癱軟過去的接吻?難道他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催她回來,就是為了對她說一聲“親親,你可回來了”?而她居然為這個見鬼的理由,千山萬水地跑了回來! 胡秉宸卻享受着這種日子。
日子過得颠三倒四,早上一睜開眼睛,滿眼都是吳為;晚上一閉上眼睛,滿眼也是吳為。
連湖面上随水流動的落葉,在他的眼睛裡也變做畫筆漸次的排列,顯出像情緒化的吳為那樣難以捉摸的色帶。
吳為也不得不陪他陷入這樣的日子。
為避人耳目,他們到遠郊去。
因為總是坐着轎車出出進進,胡秉宸沒有大衣,他那件薄舊的小棉衣,在初冬深秋曠野的冷風裡單薄得像是沒有穿衣;頭上也沒有帽子,兩隻耳輪被冷風吹得又紅又紫。
吳為伸出手去替他焐着,“噢,噢,你的耳朵怎麼凍得這麼紅?冷不冷?冷不冷?” “冷。
”他說。
“唉,你長了多麼硬的一對耳朵。
長這種耳朵的人,多半兒不受他人的影響,而是固執己見。
” 可他現在已經沒有了己見,隻有吳為。
而在這之前,正像吳為說的那樣,誰也别想影響他、左右他,誰也别想在他耳朵旁邊吹風,軟風硬風都不行。
吳為的手掌寬寬厚厚,手上流出的是樸拙的疼愛。
眼神像一頭鹿媽媽,馴順,善良,關切,疼惜,就差那麼一點讓男人一下子燃燒起來的火星。
這樣焐過他的耳朵,還不進入約定俗成的場景,而是說:“我們買一個口罩吧,這樣可能暖和一些。
”他們進了一間小百貨店。
胡秉宸任吳為唠唠叨叨說些可以不用心去聽的話,什麼也不想,一味體味着被她牽着走來走去的感覺。
哪個女人可以讓他這樣心甘情願地服從?有時聽任白帆擺布,隻是因為懶得與她多費口舌;而聽任吳為擺布,卻是賞心樂事。
然後她把口罩給胡秉宸戴上。
先将口罩帶子套在他的頸上,食指和拇指牽着帶子兩頭繞過他的兩耳,弄得胡秉宸其癢難熬,後來又在他下巴上打了個結,“怎麼樣?緊不緊廣再拽拽帶子,“松不松?” “松。
” 吳為又用力拽了拽帶子,“到底是緊還是松?” 胡秉宸的心被一種不熟悉的力量輕輕攥住,幸福?快樂?喜悅?甜蜜?舒适?……無以言說,便對吳為說:“白帆從來沒有這樣關心過我,更不要指望她為我焐一焐凍僵的耳朵。
” 然後就是播放那個冗長的、早已拷貝過的老版本—— “我和白帆一九四一年同居,沒有結婚手續。
那時我剛從延安到蔣管區從事地下工作,時間不長,接觸的女黨員隻有她一人,彼此對性格、經曆事先也沒有充分的了解。
同居後不久,就發現很難相處,當時沒有條件生活在一起,大約每周見面一次,即便如此,她也經常為一些瑣碎的事動手打我。
有一次用燃着的香煙按在我的臂上,還多次用杯中開水潑到我的臉上。
我還年輕,對夫妻生活完全沒有經驗,我非常吃驚,很難想像-個年輕的女人會這樣對待男人。
但是限于地下環境又怕影響工作,不好聲張……事後我才了解到這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她父親就是這樣一個性情暴戾的人,也是如此虐待她的母親。
“解放初期,我們的關系已破裂到準備離婚的地步,但那時大家忙于工作,加之工作不在一個地區,也沒有機會辦理這件事。
直到一九五五年審幹,有人來調查白帆同另一個男人的關系,才知道她一九四六年就同那個人有了關系,所以一九四七年她生的那個兒子是不是我的兒子還是個疑問。
我們多次争論過這個問題,她說按月份應該算是我的。
她說的也許有道理,因為那個時期她和我們這兩個男人花插着睡,我不能證明不是我的,也不能肯定是我的,争論下來總是沒有結果。
“由于中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社會對這類問題帶有極大的偏見,幾千年來不知多少婦女死于這樣的偏見。
我作為二個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合理的态度,特别它勢必影響這個孩于的一生,以後還會影響他和妻子的關系,還有他孩子今後的生活,所以當時除她所屬的組織和我之外,我從來沒對别人提過這件事……” 吳為好羨慕白帆啊,比起韓木林對待綠帽子的态度,胡秉宸真可以說是高風亮節,白帆真是攤上了一個好丈夫! 她卻不想一想,與她有過同樣前科的白帆,不但不理虧還敢這樣對待胡秉宸,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 以胡秉宸這樣一個男人,又為什麼甘于忍受這樣的虐待? 如果她能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個版本漏洞百出,胡秉宸如若不是有什麼敗行劣迹,白帆怎敢這樣對待他! 什麼樣的敗行劣迹,才能讓一個摯愛丈夫的女人瘋狂若此,并下得這樣的毒手? 可惜吳為什麼也沒想,隻是一味羨慕白帆的福氣。
真是“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白馬王子卻在“燈火闌珊處”! 于是吳為趕忙把自己類同的曆史,對胡秉宸說個明白。
盡管她知道胡秉宸早就從人們的議論或人事部門得知她的前科,但畢竟與本人的坦誠交代有所不同,至少說明她信奉“童叟無欺”那一類信條,更是履行一個正式手續,讓胡秉宸在“可忍”或“孰不可忍”之間有個選擇。
胡秉宸選擇的是“可忍”。
吳為不是沒有這方面的教訓,在鬼都不知、完全可以蒙混過關的情況下,為了良心的安甯,将私生子的隐情向前夫韓木林做了交代,韓木林選擇的也是“可忍”,結果是“孰不可忍”。
但韓木林怎能和白馬王子相提并論?吳為根本不明白,男人一旦不再寵愛一個女人的時候,她們已往的風流賬,永遠是他們的殺手銅。
可不,如此-個高風亮節的胡秉宸,在婚後不久的一次口角裡就變了一副嘴臉:“你知道人家說你什麼?說你是個爛女人,都說我和你這種拆爛污的女人結婚是上了你的當。
可我怎麼就鬼迷心竅地和你結了婚?”——不費吹灰之力,一槍就把歡蹦亂跳的吳為斃呆了。
這一槍與韓木林二十多年前對她的制裁相比,韓木林可就算得光明磊落。
舊時代的男人根本不必為自己的情變設計二個遁身之術。
丢掉一個女人或是再讨一個女人回家,理所當然,就像當年顧秋水當着葉蓮子的面和阿蘇做愛。
顧秋水行伍出身,難免沾染兵痞之習,為所欲為,不在乎輿論。
胡秉宸卻不然,他橫豎要人銳好,且喜水過無痕。
當然就要設計一個“理由”,既可安慰自己,又可昭告他人。
大部分女人也會相信男人這種理由,作家吳為也不例外。
或者不如說她們并不想探求真僞,因為,這理由不也可以用來交代她們自己的良心、道義以及社會的輿論? 也沒想到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後,當同樣關愛的場景再現,卻招來胡秉宸一頓又一頓呵斥。
想來白帆不是從來沒有關心過胡秉宸,也不是沒有為胡秉宸焐過凍僵的耳朵,而是如她一樣,時過境遷。
回到家裡,胡秉宸禁不住到白帆房間,希望把自焐耳朵而始并一直持續到晚上的騷動平息下去。
可是白帆卻說:“去,别打攪我睡覺。
”他們有幾年沒幹這個事了,被她一推更覺尴尬。
把胡秉宸趕下床之後,白帆繼續睡覺,艨胧中突然覺得胡秉宸最近有些怪異——經常不回家吃晚飯,打電話到辦公室也沒人接,問司機他晚上是否常常有會,司機也說不出所以;而且每天把頭發梳得溜光,還抹很多發蠟,穿着也講究起來,今天晚上還讓她給他買一件大衣。
“你坐小車上下班,又不必站在冷風裡等公共汽車,買大衣幹什麼?” “有時候到院子裡走走,就覺得冷。
” “不行。
”她斬釘截鐵地說。
忽而要起零花錢,“給我增加點兒零花錢吧。
” “為什麼?”“我吸的煙質量太差,弄得咳嗽越來越厲害。
” “那就少吸幾包,采取少而精的方針。
” 胡秉宸不說話了。
而後白帆發現他上交的錢與工資不符,“還有幾十塊錢哪裡去了?”她把工資數了又數。
“買書了。
” “書呢?” “在……辦公室。
”或者“記不得忘在哪個會場上了。
” 想到這裡,白帆的睡意頓時全無,幾十年前胡秉宸無端迷戀上跳舞的往事也突然顯現。
他該不是舊病複發又有了女人?有個女人老給他打電話,聲音聽上去很年輕,轉而又覺得不太可能。
可是老給他打電話的那個聲音有點熟悉,——誰呢?想不起來。
從這個夜晚胡秉宸開始明白,他可能已經渴望上吳為的肉體。
在此之前,他從未有過這樣的沖動,很多年了,和白帆做都是機械化運作,現在卻多了一些别的。
而且這一次騷動比哪一次都豐富、強烈,似乎不亞于青春年少。
他一驚,從什麼時候起聲名狼藉的吳為,在他心目中變成了風情萬種? 那個冗長的、既可安慰自己又可昭告他人的“老版本”,并不能讓橫豎要人說好且喜水過無痕的胡秉宸心安理得。
這種時候,胡秉宸根本顧不到吳為。
也就難怪胡秉宸有時突然變臉。
牽着吳為的手,正談得高高興興,突然中途停下,說:“不去了,我要回家。
”緘默的薄唇,石頭一樣地冷峻,再不會發出多一個聲音。
吳為不明白出了什麼事,也知道逢到這時留也留不住,即使她哭、她懇求,也是白搭,胡秉宸那對硬耳朵是不會輕易聽人支配的,隻有無奈地看他離去。
不過想想進入”情況”的胡秉宸,是不能僅僅用“瘋狂”那樣的字眼來說明的。
那不是瘋狂,而是眼見着一爐鋼鐵,在熾熱的火焰中漸進地熔化,與其說是柔情,不如說是英勇壯烈。
能在這熔化中同為灰燼,該是死而無憾的了,吳為又有什麼不知足的? 比起更重要的籌碼,吳為就無足輕重了。
有消息說他前景不妙,仕途多蹇。
胡秉宸不是鑽營之輩,戀撈卻是人之常情。
與吳為的關系如果曝光,結果如何?無須多言。
家庭這個形式在仕途上的印象分不可低估,即便在西方社會,那些競選總統的人,還得在選民面前扮演恩愛夫妻,實情如何另當别論。
為此他和白帆早就達成協議,彼此既往不咎,面對新的形勢,同心協力,一磚一瓦壘築起這個家,雖然不盡如人意,也不能想像拆毀它的後果。
為了這個模範家庭,胡秉宸又做了多少忍耐、鋪墊,拆毀它不等于前功盡棄?隻是碰到吳為之後,這個穩定的家庭才有了飄搖之感。
是不是?!整日坐卧不安地等着一個女人的電話! 也不僅僅是中國作家的矯情,俄國小說家赫爾岑也有涉足、兼容哲學之好,早在小說《誰之罪》中作過如此歸結:“一切違反人性自然的美德,勉強的自我犧牲,大半隻是一種空想,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一旦回到家裡,胡秉宸又覺得負了吳為。
他心知肚明,如果他不去撩逗她,吳為如今不但過着平靜的生活,并且可能忘了他,也可能從追求她的男人裡挑選一個沒有任何羁絆,全心全意愛她的男人……是他把她帶上了/這條人不入、鬼不鬼的路。
一旦回到家裡,不但覺得不再欠着白帆和這個家,反倒覺得白帆和這個家欠了他。
當一個人總覺得他人欠了自己什麼,不知不覺便像個債權人那樣肆無忌憚、頤指氣使。
可是白帆并不覺得自己欠了胡秉宸。
晚餐桌上,家鄉來的一位客人說起農村的變化,白帆說:“這是不是資本主義複辟?” 胡秉宸接着問:“中國有資本主義嗎?”白帆居然拿着筷子在他頭上一敲,“什麼話!” 隻是因為自愛,他才沒有當場給她一點顔色。
和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除了報紙上的社論、黨内文件,從不知世界上還有其他文字的人有什麼可談? 客人是縣裡的一位領導,回到家鄉會怎麼說?說她可以威風地拿筷子敲部長的腦袋?因此她比部長更了;不起?這就是許多女人的通病——淺薄,無聊。
白帆也始終不明白,胡秉宸之所以不和她理論,并非因愛而生的遷就,而是毫無興趣到了呵斥也無情緒的地步。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啁。
胡秉宸怎麼也睡不着,隻好第二次起來吃安眠藥,很厲害的那一種,很快就騰雲駕霧進人夢鄉。
他夢見帶着吳為到了一個沒有通路的孤島上,《魯濱孫飄流記》似的沒有人煙,甚至沒有野獸,隻有礁石,海水,還有和海水連成一片、時灰時藍、時濃時淡的霧。
他也沒問一問,既然沒有通路,他們如何來到島上?在夢裡,人們從不問為什麼,不究其竟,通情達理,對什麼都不以為怪,都正常得可以理解,連價值觀都不同了,連人們那種愛打聽他人隐私的好奇心也不存在了。
他和吳為住在一個雲霧缭繞的屋子裡,躺在雲霧的床上,而吳為就像他杯裡的一塊彩雲,他既能感到那雲的柔軟,又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她。
白天緊緊糾纏着黑夜,黑夜緊緊接着白天。
忽然秘書出現在眼前,“胡副部長,我們整整找了您八天了,中央有一個緊急會議,一定要您出席。
”心一驚就醒了過來。
對這種說風就是風,說雨就是雨的陰陽變幻,吳為一直心存疑惑。
很難相信這不是胡秉宸的如意算盤。
在衆人面前,他仍是受人愛戴尊敬的部長;回到家裡,仍是那個模範家庭的丈夫和父親。
至于她,随時都得聽候胡秉宸的調遣,不管她是否正在寫作,或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或陪母親看病……都得立刻放下,不顧一切地向他跑去。
然後跟着他穿行在一條又一條小胡同裡。
那些小胡同多半沒有下水道,滿是污水的臭氣和污水攪和的泥濘。
即便如此,每每經過那昏暗的路燈,胡秉宸仍然會把帽子拉得低得不能再低,走過那盞路燈再把帽檐翻上,讓吳為又是鄙夷又是憐憫。
他們常常從傍晚走到淩晨,有時在雪裡,有時在風裡,有時在雨裡……實在累得不行,才走進小胡同的一個馄饨鋪或是小酒館,要兩碗馄饨。
竹筷的縫隙裡飽浸着不知多少張嘴留下的穢垢,馄饨如泡在泥湯裡一點熱氣也沒有,碗邊上淨是嘎巴兒,湯面上飄着一層半凝的灰色豬油。
他們誰也不吃,隻為有理由在那條闆凳上坐一會兒。
或是要兩盅二鍋頭,一盤煮花生,聽扛大包或蹬三輪的工人聊聊他們的生活,然後再走進或風或雪或雨之中。
胡秉宸就這樣和她走了幾個月,他們淡漠地相跟相随着,淡漠得好像他們之間什麼關系也沒有;直到有一天胡秉宸忍不住把她拉進路旁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築群裡,在她嘴唇上匆匆一吻,與他們第一個吻隔着很多個日月。
“這個吻就像一個郵戳,在你唇上蓋上我的印記,說明你是屬于我的。
”再一次确認吳為那個唇的歸屬權後,胡秉宸得意地說。
就這樣低三下四地屬于他? 這樣鬼鬼祟祟,跑來跑去,左躲右閃怕人看見; 在一個下三爛的地方見上一兩個小時,偷一個吻,說幾句不負責任的情話; 每天為胡秉宸一封暗藏玄機的信猜來猜去,或絞盡腦汁編造一封地下黨式的聯絡信; 永遠過着一種大部分是鬼、小部分是人的生活…… ——這個情人當得太廉價了是不是? 吳為說:“你就這樣什麼也不付出地壟斷着我嗎?”她漸漸開始不無惡意地給胡秉宸打電話,時而往他辦公室,時而往他家。
有時她聽見一個女人的聲音,她知道那是白帆。
他們在電話裡說着不光明的話,帶着不明确的犯罪感。
胡秉宸越是害怕,吳為越是往無遮無攔的路上走。
吳為的不馴,使他們的關系不安靜起來。
所以不隻胡秉宸說變臉就變臉,吳為也是說變臉就變臉,“我們或是就此分手、一刀兩斷,或是你想辦法解決問題,反正我不能給你當情婦。
”但是胡秉宸久而不決,既不肯與她一刀兩斷,也不肯與白帆離婚,隻是繼續苟且着和她的關系。
當年他們在幹校,走在去割稻的路上,胡秉宸早就應該從他們的第一次交談中領教吳為不肯随便玩玩,而是真刀真槍,甚至殺雞都要用宰牛刀那樣小題大做的脾性,也就不會等閑視之了她對合法名分的要求。
茹風一開始就不同意吳為關于“名分”的說法:“我真不懂,你為什麼非要一個合法的名分?當情人有什麼不好?如果隻做情人;他會覺得欠了你,對不起你,寶貝着你。
一旦有了名分,賞你名分的那個男人馬上就會變臉,你也就跟着掉價兒,變成糟糠。
别忘了中國男人賞給妻子的那個典型稱号‘糟糠之妻’,就是這個意思。
後面還有‘不下堂’三個字,‘堂’最好是不下,但可以讨小老婆或搞情人。
” 吳為哪裡懂得如此深奧的辯證法! 胡秉宸老是說:“等等,等等,等一個合适的時機。
等我調動工作以後,或是等我離休以後,我已經申請離休了。
” 不要說胡秉宸,就是吳為這種無足輕重的小職員也身不由己,不是自己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想溜就能溜的。
胡秉宸的去留更得由組織部甚至國務院決定,就算他可以離開這個部,辦理手續還要很久。
“等到那一天,恐怕我們都愛不動了。
”吳為說。
“什麼叫愛不動了?”胡秉宸壞笑着。
“我不想等,這種日子折磨得我什麼也幹不下去。
” “我何嘗不是這樣?” “那你為什麼不了結,老是這樣拖着我?”“我愛你。
” 一旦胡秉宸說出這句話,吳為就啞口無言。
她常常悲憤地對胡秉宸說:“假如我們的愛情不得不是一個悲劇,被抛棄的一定是我而不是你。
我本來可以逃避這個災難,你卻死拽着不放,難道你就這樣忍心讓我束手待斃嗎?” 胡秉宸說:“也許有那麼一天,一切很容易就解決了。
” “‘也許’!你什麼時候才能為這個‘也許’做點兒什麼?” 好不容易偷得的會面,也就常常不歡而散。
好比這天他們約好到頤和園去。
吳為說自從大學畢業後再沒有劃過船,而他差不多就沒有劃。
過船。
吃早飯的時候電話鈴響了。
胡秉宸立刻覺得這個電話鈴響得不對勁,他聽見白帆窮追猛問:“你是誰?”那邊好像不回答或是說了什麼。
白帆又說:“我得知道你是誰,有什麼事,然後才決定要不要告訴他。
” 他趕緊走過去,從白帆手裡拿過話筒,“喂,哪一位?” “我。
”聲音聽上去就怨天怨地。
吳為不過想提醒他多加一件外衣,天氣不那麼好,怕他着涼。
被白帆一審,自知理虧,張口結舌,聯想到這種人不入鬼不鬼、偷偷摸摸、五天五日的鬼祟什麼時候才是頭,就不由自主地說,“對不起,我不想去了。
”“為什麼?” “突然沒興趣了。
” “反正我還在……”胡秉宸一着急差點說出“我還在那個地方等你”,瞥見白帆警覺地側着耳朵,便改口說,“反正我的意見還是按計劃辦事,蚌吧,就這樣吧,按計劃辦事。
” “不。
”吳為固執地說。
可是胡秉宸沒有回答就放下了電話。
為什麼說沒興趣了?當着白帆,胡秉宸又不好問。
見面太不容易,每次都要想好一個借口,吳為還這樣不懂得珍惜! 回到早餐桌上,拿起燒餅咬了一口,就扒拉起餐桌上的食物渣,一會兒堆成一個小堆,一會兒又把它們分開,一會兒又把它們排列成行…… 白帆頻頻掃視着胡秉宸,他那口嚼了很久還不曾下咽的燒餅,那些忽而成堆、忽而成行的食物碎渣,那移動得很快的手指,都洩露了心裡的煩躁和不安。
她張口問道:“誰來的電話?” “部裡的人。
”胡秉宸沒好氣地回答。
“星期天還來電話?” 正一肚子火沒地方發洩,又不好指責白帆對電話的興趣,鼻梁旁邊有了幾條淺淺的斜紋,臉上就有了介乎譏笑與微笑之間的皺褶,“我這一輩子差不多都是在辦公室裡度過的,從來沒有星期日、工作日之分,你也從來沒關心過我累不累,今天怎麼突然關心起我來?”“我為什麼不能問?這個女人老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就……” 胡秉宸想起被白帆推下床的情景,還有她的那聲“去”,便報複有加地說:“你不是讓我‘去’嗎?我這就要‘去’了。
去找一個寡婦,滿足我你所不能滿足的要求。
”白帆胸有成竹地說:“看你有幾個膽子!”與當年請求胡秉宸原諒她有個私生子時已大不相同。
白帆并不十分在乎胡秉宸找個寡婦之說。
現在與剛進城的時候不同,幹部們早已換完了太太,換過的太太與鄉下老婆不同,各個能說會道,識文斷字,有些還經過革命的訓練。
太太們的兒女也都長大成人,他們不但要維護自己母親的利益,還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比之鄉下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見多識廣,由這樣的家庭和社會組成的銅牆鐵壁,諒胡秉宸插了翅膀也飛不出去。
再說他日前的地位本就岌岌可危,他的對手們摩拳擦掌伺機以動,鬧不好就自絕前程,這個約束比她的約束厲害多了,以她對他的了解,他就那樣甘于寂寞? “我要是想幹,一個膽子就夠了。
”胡秉宸挑釁地直瞪着白帆的臉,又用一個可說哂笑也可說調笑的笑,作為本次交鋒的結尾,不再和白帆糾纏下去,拿起外衣和便帽,按時按點到老地方等吳為。
老地方在公園一個鮮為人知的側門,門旁還有兩棵剛剛過人的松樹,站在那兩棵松樹後面是很難被人發現的。
他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為每一個瘦長女人的身影心動不已,一面覺得是在扮演一個十分無聊的故事裡的老角色,一面感到自己的心一寸一寸往下墜。
他嘗到了被一個女人抛棄或愚弄的滋味。
女人的力量不在于把男人弄得神魂颠倒。
把男人弄得神魂颠倒算不了什麼,随便和哪個女人,隻要上了床,男人都會神魂颠倒。
女人的力量在于把一個剛強的男人揉搓得失魂落魄。
吳為就這樣随意處置一個男人,而那英雄一世的男人還要苦苦地等着她。
胡秉宸發覺自己的眼睛居然有點濕,實在荒謬之極。
像他這樣一個男人,居然眼睛有點濕!委屈?傷心?絕望?怕失去她?可他更多的是氣憤。
最後明白等不着吳為了,便昏昏沉沉信步往街上走去。
經過一家郵局,進去買了一套廉價的信紙信封,在郵局那巴着一塊塊糨糊的綠漆台子上,給吳為寫了一封信——我在郵局,含着眼淚和異常悲憤的心情寫這封信,這種心情對像我這樣年紀的人來說,應該早不存在了。
對于像我這樣對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和忠實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傷害,對生命的傷害。
這樣傷害。
一個人是很不應該的,當然是他自己走上這條路的,但終究是可悲的。
我覺得忽然老了許多,大約這就是同文藝界打交道的必然下場。
請原諒我在悲憤情緒下寫的一切。
回到家中,白帆問道:“幹什麼去了?”“和女人約會去了。
” 她白了他一眼,“說什麼鬼話!” 他說真話的時候,白帆反倒不相信了。
胡秉宸心力交瘁地回到書房,一頭紮在那張小床上,很快就昏沉睡去。
白帆很久聽不到胡秉宸的聲音,走進他的書房看了看,發現他臉上有一種蕭瑟,忽然有些怅然,覺得他們多年來過着極為疏遠的生活,真不像是夫妻。
要說她不愛他、不關心他,真是冤枉“文化大革命”中胡秉宸挨整,她曾發誓要為他的昭雪跑遍所有部門;他被關押的時候天天都去探監,不怕他人說她劃不清界限;甚至為他懷疑起從不懷疑的“句句是真理”,至少認為對丈夫的結論處分絕對錯誤。
有個地位很高的老同志警告她:“白帆,你是參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了。
這可是個原則問題,希望你站穩立場。
”她說:“老胡是個好同志。
” 對白帆來說,最寶貴的不是生命而是黨籍,但是為了胡秉宸,她甯肯冒被開除黨籍的危險。
這樣的愛,難道不比那些甜哥哥蜜姐姐之類的男女關系更崇高、更偉大嗎? 他要找個寡婦!也許是玩笑,可他最近怎麼想起做愛來了? 過去就隐隐約約覺得胡秉宸思想不甚健康,幾次出訪回來,帶些所謂藝術品、唱片也就罷了,競還帶了一個綠瓷的裸體女人回來,放在書房寫字台上,擡眼就能看見,外人看了怎麼得了?她對胡秉宸說:“你不認為這些東西和我們這個家格格不入嗎?” “我們家是什麼‘格’?我們在江西的時候,你不是還學過鋼琴嗎?”胡秉宸頗有意味地說。
在愛和良知的夾攻中,胡秉宸覺得自己就像乘着一艘壞了舵的船,在漆黑的夜裡,隻能不辨方向,随着那沒有舵的船任意漂流;又像鍋上烙着的一張餅,兩面受煎烤。
他們越陷越深,也就越難舍難分,這個問題也就越來越尖銳。
非此即彼,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
直到吳為看到一篇小說,有個與他們情況差不多的故事,正是通過三人開誠布公的談判解決了問題,便照着小說上的辦法給白帆打了一個電話,希望就三人目前的狀況會談一下。
“你是誰?”白帆問道。
跟着吳為也問了問自己:是啊,我是誰?不好回答,隻能含含糊糊地說:“我……我想和你談談。
” “你是誰?”白帆隐約已知來者不善,堅持追問下去。
“我是吳為。
” 白帆一下子就明白了,胡秉宸和吳為的關系從來就沒有中斷。
原來三天兩頭打電話的人就是吳為,難怪她覺得聲音熟悉。
用不着細想,散落在胡秉宸周圍的那些反常、互不關聯的細節,很快聚合在一起,再清楚不過地成為他叛變的證明。
什麼由她起草、由兩人共同簽名給吳為的信?-全是扯淡! 現在看來,她在那封信裡是過于客氣、過于溫情、過于善良了!她不是東郭先生又是誰?她不是姑息了一條狼又是什麼? “吳為是誰?”白帆更有了把握。
是啊,吳為是誰? 如果自己不想辦法解決這種“多頭政治”的局面,能指望胡秉宸嗎?不能!既然那個應該承擔責任的男人躲在後頭不敢出面,隻好女人自己出面。
無論以何種結局了結,對她和白帆無疑都是幸事。
“是”…是胡秉宸的愛人。
”反正到了破釜沉舟的時刻。
本以為吳為無言以對,沒想到她這樣厚顔無恥,氣焰嚣張,竟敢自稱是胡秉宸的愛人,還要和她談談!難道要她把胡秉宸拱手相送嗎?真是反了天了。
白帆冷冷一笑,“你這樣的婊子也配和我談話?你養私生子的醜事,還有在幹校的下流故事,老胡早就對我說過,難道還要我親自再對你說一遍嗎?你以為老胡真和你談情說愛?笑話!讓胡秉宸當面說說,他的愛人是誰,他要敢說是你,我馬上把他讓給你。
” 吳為落花流水地愣在了電話這邊。
明明她也可以女呲理直氣壯地回答白帆:“你有什麼資格對我說這些話?你又比我高明多少?你偷人養私生子的事胡秉宸也早就告訴了我。
” 但她下不了手,她把那些一錢不值的、知識分子的教養看得太重要了,卻不知如何走出尴尬。
在這難堪的時刻,她想到的卻是她和白帆,讓同一個男人的同一把槍、同一顆子彈,打中了。
到底是作家。
吳為甚至想,如果此時有台攝像機同時瞄準她們二人拍攝,人們将會看到此時此刻的她和白帆,一定像雙胞胎那樣分毫不差。
這一梭子打得她好不凄涼啊!是啊,她和白帆談什麼?談胡秉宸如何耍弄她嗎? 而且白帆說的句句是真理——讓胡秉宸當面說說,他的愛人是誰,他敢說是吳為嗎? 可她随即原諒了胡秉宸的出賣。
即便胡秉宸對白帆那樣談論她,肯定也是很早以前的事,而她又确實偷過人,養過私生子。
既然如是,說她“婊子”、“下流”,又有什麼過分? 像每每被胡秉宸傷害之後那樣,吳為又下了一個聽起來轟轟烈烈,實則不堪一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