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為婚娶,不如說是因為這個修腳師傅的高超手藝。
如果葉蓮子非要自作多情,别人又有什麼辦法? 葉蓮子和繼母在繁華、開滿小旅館的民權路找了一家旅館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周圍,即那簡明扼要地概括了國父政治主張和革命精髓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條路上往返來回,購買了毯子、帳子、被子、兩隻樟木箱子等結婚用品。
這是她第一次和一個男人共計未來。
她是那樣急切,毫不猶豫,縱身就跳了進去。
綢布莊裡有現量現做的裁縫。
她拉起一塊又一塊衣料,在身上比來比去,對裁縫說,這裡瘦一點,那裡長一點……在那裡做了三件旗袍(現在可以不必說“大褂”而可以說“旗袍”了):一件淺粉鑲深紅邊的緞旗袍;一件淺灰上有紫灰小花葉,鑲淺灰邊的綢旗袍;一件淺黃上有灰色小碎花,鑲淺黃邊的綢旗袍。
按照時興的樣子,身長三尺八,領子上橫有三個直盤扣,大襟和側身則為花盤扣。
手藝之好,讓二蔔世紀末的女人緬懷追思,望洋興歎:如今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好手藝啦!據說二十。
世紀未有一部香港影片《花樣年華》,一度再現這種手藝的輝煌,但也隻能作為博物館的收藏,再不可能“飛人尋常百姓家”了。
很多事物隻能屬于一段時間,甚至一個瞬間,那個時間、瞬間去了,它們也就随之而去,想挽留也挽留不住。
其中兩件綢旗袍,葉蓮子選的都是小碎花圖案,顔色的過渡也很講究。
從未有過一分錢自主權的葉蓮子,如何培養了自己的審美趣味?隻能說源自她的母親,也就是墨荷的遺傳基因。
不管女人的服飾如何變來變去,葉蓮子認定小碎花圖案不變。
喜歡小碎花圖案的女人是柔弱的、内斂的、忍辱負重的、欲言又止的、文雅的、優雅的……可惜,優雅常常隻能用來欣賞而不能用來享用。
它們沒有大紅大綠的宣洩、大酸大辣的痛快淋漓、重彩濃潑的立竿見影、大哭大鬧的尋死上吊、揮快刀斬亂麻的利索果敢……優雅的女人也就十分脆弱,多半還自作多情。
她們會倍加感應人生的種種尴尬和難堪,這樣的女人天生是被蹂躏的對象。
顧秋水沒花什麼錢,隻給葉蓮子買了一隻金手镯和一塊手表。
這隻手镯和手表,不久之後就發揮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葉蓮子和顧秋水的婚禮基本上是葉志清操辦的,這倒符合顧秋水的原則:“我和女人玩兒從來不花錢,讓我花錢的女人,愛的肯定不是我。
” 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葉蓮子在繼母陪同下,于婚禮前一天從鹹甯來到顧秋水的駐地蒲圻,在城隍街蒲圻鎮惟一一家客棧住下。
蒲圻盛産栀于花,據說順風香可以飄到鹹甯。
别人是否嗅到不得而知,想必葉蓮子是嗅到過蒲圻的栀子花香的。
婚禮在馬耀華轉運公司舉行。
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派頭,顧秋水有意晚到了一會兒。
主婚人急得出來進去地轉悠,不停地問:“新郎怎麼還不到?” 事先他們并沒有就婚禮的着裝進行過商讨,完全是湊巧,顧秋水穿了一套灰色西服,葉蓮子穿着那件淺粉帶有三道深紅绲邊的緞子旗袍,腳上是一雙粉紅繡花緞鞋。
灰色是無私的。
它的生命似乎就是為了烘托其他的色彩,為了将其他色彩中那段平庸的光譜化為華美而存在。
原本有些通俗的淺粉旗袍,就因了灰色的烘托,顯出意想不到的風雅。
人們交口稱贊道:“真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三天以後,葉蓮子又穿着這件淺粉色的緞子旗袍,和顧秋水在蒲圻鎮“相真”照相館拍了一張婚照,顧秋水卻換了一套深色西服,豎着兩隻大招風耳站在她的身後。
除了這對招風耳,吳為認為她從顧秋水那裡什麼也沒有得到。
如果真像她想的這麼簡單,僅僅從顧秋水那裡繼承了這對招風耳倒也好了。
顧秋水官銜不高,但在師長面前是說得上話的紅人,所以賀客盈門。
後來房子裡容納不下,儀式改在馬耀華轉運公司門前一個不大的廣場上舉行。
不久之後,也就是一九三六年,張學良将軍就在這個轉運公司對面——老陸水橋旁的木材廠,聲淚俱下地發表了抗日救國的演講。
婚禮按文明結婚那套形式進行,顧秋水還即席發表了一段演說:“國難期間,鄙人雖然結婚不忘救國,決不消沉意志在個人小天地中。
‘也希望葉蓮子畫直眉毛,塗黑嘴唇,投身到抗日收複失地的戰場上來。
”盡管狗屁不通,卻深得來賓贊揚,不但感動了在場的太太小姐,也感動了背井離鄉的軍人。
點點的鴉陣, 依舊是當年的情景。
隻有你的女兒喲, 已長得活潑天真; 隻有你留下的女兒喲,來安慰我這破碎的心! 她不很經心地唱着,唱着唱着,突然回味起歌詞,再咂摸一下,就覺得歌詞不太吉利,想起從前最愛這支歌就覺得有點怪,剛結婚怎麼就望穿秋水了……從此不再唱它。
連顧秋水也想了一想,葉蓮子怎麼老唱這支歌?好像預兆着什麼。
盡管葉蓮子忌諱這支歌,可命中注定,她得把這支歌繼續唱下去。
他們的生活說得上是欣欣向榮。
小連長顧秋水還養着不少閑人。
有個季大爺,原是一一二師前身十二師的一個連長,因為沒有文化被整編下來,調到顧秋水的追擊炮連。
顧秋水就讓他管理槍支彈藥,也不把他當兵看待,還叫他季大爺。
顧秋水說,人家本來就不是兵。
季大爺退役後,顧秋水看他可憐;就讓他頂了一個軍士,每個月還有七塊錢軍饷,讓季大爺住在自己家裡,每頓飯再給他兩盅酒喝,捎帶也給他們小家做做飯,幫點忙。
顧秋水對女人很小氣,對男人卻不,開了饷都放在抽屜裡,季大爺買菜買米,用錢自己從抽屜裡随便拿取,顧秋水和葉蓮子從來沒有和他算過賬,他們一直相處得很好。
還養了個把兄弟老九,人很聰明,愛打麻将,一天到晚吃喝賭,倒是不嫖。
不管媳婦和孩子,赢了錢也不往家拿。
老婆拿他沒辦法,大家讓顧秋水出面管管,顧秋水就讓葉蓮子把老九的媳婦和孩子接到他們小家來住。
顧秋水那時年輕,拿錢不當回事,認為前途遠大,有朋友就行。
好在他是連長,每月二百多塊軍饷,很頂用。
落魄後的顧秋水常常回憶起這段日子,悄悄對自己說一聲:那有多好啊! 新婚燕爾的顧秋水,常常帶葉蓮子出蒲圻鎮南迎薰門,去遊覽四方景色,或過陸水、登長山(又曰北赤壁山),憑吊三國遺迹。
長山下有丁鞋塘,相傳為周瑜一腳踏成。
西側四百米處有周郎嘴,嘴下有周郎橋,由此可以進入赤壁古戰場。
山上有曬骨台,傳說東吳陣亡将士遺骨于此曬幹,便于回運。
北岸為曹操屯糧之地烏林,即周瑜焚燒曹操連鎖戰船之處。
赤壁一戰,曹操大敗,落荒而逃,至谷口,所随官兵隻剩得二十七騎……” 可惜諸葛亮借東風的七星壇已無迹可尋,隻落得遐想不已…… 意氣風發的顧秋水,站在長山山頂,搖首頓足地吟哦蘇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張學良将軍的前攝影師是顧秋水的朋友,閑時為他們拍過不少照片。
顧秋水特别喜歡荷塘邊的一張,他們雙雙坐在長椅上,他的左臂緊摟着葉蓮子的肩,那時葉蓮子還是剪發,多年輕啊!這張照片顧秋水一直留着,随着他走南闖北,“文化大革命”一來,隻好把照片和值點錢的東西托付給-個工人朋友,“文化大革命”之後打算再取回這些東西,件件都不知了去向。
還能說什麼呢? 就連葉蓮子婚後做的衣服,也都是顧秋水設計的。
有次他帶葉蓮子乘火車。
那天她身穿件米色西裝,内襯雪青色襯衣,還結了一個黑領結,下面是條短裙,頭戴一頂米色鴨舌帽。
這身打扮在那個時代,在一窩子當兵的中間,真算得上奇裝異服。
包天劍還以為是哪裡來的演員,忙讓内差到普通車廂打聽,這才知道是顧秋水的媳婦。
從那以後,師裡太太們穿衣服都找顧秋水設計。
倒不是他偏心,哪位太太也穿不出葉蓮子的風韻。
有一次顧秋水從師部回來,遠遠看見葉蓮子站在城門那裡等他,旗袍外面套着他的西服背心,高高地站在那裡……想,誰教她這麼穿的? 偶爾想起婚前的日子,葉蓮子覺得她不過是個等着撿剩落兒的人,直到現在,她才有了一個正兒八經的位置,做了一個人的妻子,有了一定的說話權利。
而這一切都是顧秋水給她的,她能不愛顧秋水嗎?這樣的日子,怎能不是葉蓮子一生回味無窮的日子?以後,再好的日子也似乎好不過這時。
葉蓮子也從未因顧秋水日後對她的酷虐,否認她曾經的幸福。
在這一點上,吳為就沒有葉蓮子的大氣,到底葉蓮子與她母親墨荷那個家族的血緣關系,比吳為更為密切。
一個過于專一的人,久而久之就會向反面轉化。
人們不再感念專一是種優秀品質,優秀反倒成了一種壓迫。
果不其然,顧秋水漸漸看出與葉蓮子生活的不能随意。
好比那天他們去郊遊,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待一會兒,又沿着山路向上回旋。
暮春天氣,空氣裡有種又熱又甜又暖昧的氣味,起伏在山岡上的杜鵑花,袒胸露懷地盛開着。
裹在寶藍色薄絨旗袍裡的葉蓮子,穿行在林的暗影裡。
啁啾鳥鳴變得像是暗語,有一聲沒一聲地讓人禁不住想想這個又想想那個。
顧秋水挨近葉蓮子,伸出手臂摟住她的腰,葉蓮子的眼睛立刻瞠成兩個大問号。
顧秋水湊近她的耳朵,笑嘻嘻地輕聲問道:“昨天晚上好嗎?” 葉蓮子認真想了想;然後“嗯”了一聲。
但并不是人們通常表示肯定的第四聲,而是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第一聲。
可以理解為一個問号,也可以理解為對床很寬大、被褥很軟和、床單很幹淨、枕頭高矮很合适的肯定……總而言之,與顧秋水想要聽到的肯定不是一回事。
男歡女愛是需要激發、激活和刺激的。
可不論顧秋水說什麼,葉蓮子就是一個“好”字。
要是因為她幼年就被推出生活并被人遺忘,而且一忘二十多年地活到現在,沒有看過男歡女愛這本書倒也不甚奇怪,奇怪的是她自己從來沒有打開這本書的欲望。
一個沒有欲望、沒有要求的女人,實在太乏味,太不能為男人制造一些點綴了,當然,要求太多太高也不行。
每次回到家裡,迎接他的永遠是千第一律的”回來啦?”這樣的話等于沒說,或比沒說更讓人覺得沒勁。
要是帶她出去吃館子、看戲,酒喝得正好,戲唱得正熱鬧,她突然就會問:“幾點了?”“九點了。
” “哎喲,都九點了。
”好像她有什麼要緊事,非得在九點之前辦妥不可,否則就耽誤了。
過不了一會兒又問:“幾點了?” “九點二十。
” “哎喲,都九點二十了。
”一副對時間痛惜得不得了的樣子。
“有什麼事嗎?,”開始顧秋水還問一問。
“沒,沒有。
” 果真沒有就别再問鐘點了吧。
《蘇三起解》剛唱到“三堂會審”她又問了:“幾點了?” 弄得他酒也喝不痛快,戲也看不安生,隻好回家了事。
回家幹什麼?對着幹坐。
如果說起過去,剛被胡作非為、尋歡作樂的往事激發起來,她會突然來一句廣季大爺說明天要買雞。
”或是“今天的魚鹹不鹹?” 和她調情呢,也接不上茬兒。
好比顧秋水說:“上哪兒串門兒去了?你也不惦記我,我還等你吃飯呢。
要不是看你漂亮就打你一頓了;可我舍不得打你。
” 葉蓮子聽了也就是笑笑而已。
雖說女人有張好臉就行,其他方面可有可無,可也不能“無”到這種地步! 給她介紹一些同僚的太太,讓她出去打打麻将,去了一兩次就不再去。
她們不是沒有訓練過葉蓮子,今日教了“對對和”,‘她就隻管碰下去,三個“一萬”、三個“紅中”、三個“白闆”……明日教她一個“一條龍”,她就忘了“對對和”,隻會一、二、三,六、七、八,二、三、四地吃下去…… 打完牌總會去小吃,豪爽的于連長太太付了賬,葉蓮子就非要還回自己的那份兒不可。
葉蓮子從不惹是生非,但常常讓人感到不自在。
她讓人感到不自在,并不是因為她做了什麼,而是用她的不做什麼去打攪别人做的什麼。
好比這一碗湯圓、一塊米糕,值幾個銅闆?吃的就是随意和太太們的小親小熱。
要麼你來做東,要麼受之坦然,偏偏葉蓮子要還她那幾個銅闆,把小親小熱的氣氛弄得像鍋夾生飯。
于太太萬事如意,如意慣了,就見不得讓她覺得不自在的東西。
這東西不管是物或是人,她就要調教調教。
于是于太太忍不住要對不但敗了她的興,也敗了大家興的葉蓮子來點什麼:“這幾個小錢兒也值得這麼推來推去?非得還錢才叫還賬?你回頭再請我一次不就得了。
好吧,好吧,我收下了,可别為這倆小錢兒鬧得你幾宿睡不着覺。
” 一時間大家停止了說笑;悶頭不響比吃了起來。
葉蓮子既不管自己是不是犯了太太俱樂部的規則,也不在意于太太說了些什麼,看了看牌價,還是如數把那幾個銅闆放在了桌上。
如果葉蓮子非要自作多情,别人又有什麼辦法? 葉蓮子和繼母在繁華、開滿小旅館的民權路找了一家旅館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周圍,即那簡明扼要地概括了國父政治主張和革命精髓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條路上往返來回,購買了毯子、帳子、被子、兩隻樟木箱子等結婚用品。
這是她第一次和一個男人共計未來。
她是那樣急切,毫不猶豫,縱身就跳了進去。
綢布莊裡有現量現做的裁縫。
她拉起一塊又一塊衣料,在身上比來比去,對裁縫說,這裡瘦一點,那裡長一點……在那裡做了三件旗袍(現在可以不必說“大褂”而可以說“旗袍”了):一件淺粉鑲深紅邊的緞旗袍;一件淺灰上有紫灰小花葉,鑲淺灰邊的綢旗袍;一件淺黃上有灰色小碎花,鑲淺黃邊的綢旗袍。
按照時興的樣子,身長三尺八,領子上橫有三個直盤扣,大襟和側身則為花盤扣。
手藝之好,讓二蔔世紀末的女人緬懷追思,望洋興歎:如今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好手藝啦!據說二十。
世紀未有一部香港影片《花樣年華》,一度再現這種手藝的輝煌,但也隻能作為博物館的收藏,再不可能“飛人尋常百姓家”了。
很多事物隻能屬于一段時間,甚至一個瞬間,那個時間、瞬間去了,它們也就随之而去,想挽留也挽留不住。
其中兩件綢旗袍,葉蓮子選的都是小碎花圖案,顔色的過渡也很講究。
從未有過一分錢自主權的葉蓮子,如何培養了自己的審美趣味?隻能說源自她的母親,也就是墨荷的遺傳基因。
不管女人的服飾如何變來變去,葉蓮子認定小碎花圖案不變。
喜歡小碎花圖案的女人是柔弱的、内斂的、忍辱負重的、欲言又止的、文雅的、優雅的……可惜,優雅常常隻能用來欣賞而不能用來享用。
它們沒有大紅大綠的宣洩、大酸大辣的痛快淋漓、重彩濃潑的立竿見影、大哭大鬧的尋死上吊、揮快刀斬亂麻的利索果敢……優雅的女人也就十分脆弱,多半還自作多情。
她們會倍加感應人生的種種尴尬和難堪,這樣的女人天生是被蹂躏的對象。
顧秋水沒花什麼錢,隻給葉蓮子買了一隻金手镯和一塊手表。
這隻手镯和手表,不久之後就發揮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葉蓮子和顧秋水的婚禮基本上是葉志清操辦的,這倒符合顧秋水的原則:“我和女人玩兒從來不花錢,讓我花錢的女人,愛的肯定不是我。
” 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葉蓮子在繼母陪同下,于婚禮前一天從鹹甯來到顧秋水的駐地蒲圻,在城隍街蒲圻鎮惟一一家客棧住下。
蒲圻盛産栀于花,據說順風香可以飄到鹹甯。
别人是否嗅到不得而知,想必葉蓮子是嗅到過蒲圻的栀子花香的。
婚禮在馬耀華轉運公司舉行。
也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派頭,顧秋水有意晚到了一會兒。
主婚人急得出來進去地轉悠,不停地問:“新郎怎麼還不到?” 事先他們并沒有就婚禮的着裝進行過商讨,完全是湊巧,顧秋水穿了一套灰色西服,葉蓮子穿着那件淺粉帶有三道深紅绲邊的緞子旗袍,腳上是一雙粉紅繡花緞鞋。
灰色是無私的。
它的生命似乎就是為了烘托其他的色彩,為了将其他色彩中那段平庸的光譜化為華美而存在。
原本有些通俗的淺粉旗袍,就因了灰色的烘托,顯出意想不到的風雅。
人們交口稱贊道:“真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三天以後,葉蓮子又穿着這件淺粉色的緞子旗袍,和顧秋水在蒲圻鎮“相真”照相館拍了一張婚照,顧秋水卻換了一套深色西服,豎着兩隻大招風耳站在她的身後。
除了這對招風耳,吳為認為她從顧秋水那裡什麼也沒有得到。
如果真像她想的這麼簡單,僅僅從顧秋水那裡繼承了這對招風耳倒也好了。
顧秋水官銜不高,但在師長面前是說得上話的紅人,所以賀客盈門。
後來房子裡容納不下,儀式改在馬耀華轉運公司門前一個不大的廣場上舉行。
不久之後,也就是一九三六年,張學良将軍就在這個轉運公司對面——老陸水橋旁的木材廠,聲淚俱下地發表了抗日救國的演講。
婚禮按文明結婚那套形式進行,顧秋水還即席發表了一段演說:“國難期間,鄙人雖然結婚不忘救國,決不消沉意志在個人小天地中。
‘也希望葉蓮子畫直眉毛,塗黑嘴唇,投身到抗日收複失地的戰場上來。
”盡管狗屁不通,卻深得來賓贊揚,不但感動了在場的太太小姐,也感動了背井離鄉的軍人。
點點的鴉陣, 依舊是當年的情景。
隻有你的女兒喲, 已長得活潑天真; 隻有你留下的女兒喲,來安慰我這破碎的心! 她不很經心地唱着,唱着唱着,突然回味起歌詞,再咂摸一下,就覺得歌詞不太吉利,想起從前最愛這支歌就覺得有點怪,剛結婚怎麼就望穿秋水了……從此不再唱它。
連顧秋水也想了一想,葉蓮子怎麼老唱這支歌?好像預兆着什麼。
盡管葉蓮子忌諱這支歌,可命中注定,她得把這支歌繼續唱下去。
他們的生活說得上是欣欣向榮。
小連長顧秋水還養着不少閑人。
有個季大爺,原是一一二師前身十二師的一個連長,因為沒有文化被整編下來,調到顧秋水的追擊炮連。
顧秋水就讓他管理槍支彈藥,也不把他當兵看待,還叫他季大爺。
顧秋水說,人家本來就不是兵。
季大爺退役後,顧秋水看他可憐;就讓他頂了一個軍士,每個月還有七塊錢軍饷,讓季大爺住在自己家裡,每頓飯再給他兩盅酒喝,捎帶也給他們小家做做飯,幫點忙。
顧秋水對女人很小氣,對男人卻不,開了饷都放在抽屜裡,季大爺買菜買米,用錢自己從抽屜裡随便拿取,顧秋水和葉蓮子從來沒有和他算過賬,他們一直相處得很好。
還養了個把兄弟老九,人很聰明,愛打麻将,一天到晚吃喝賭,倒是不嫖。
不管媳婦和孩子,赢了錢也不往家拿。
老婆拿他沒辦法,大家讓顧秋水出面管管,顧秋水就讓葉蓮子把老九的媳婦和孩子接到他們小家來住。
顧秋水那時年輕,拿錢不當回事,認為前途遠大,有朋友就行。
好在他是連長,每月二百多塊軍饷,很頂用。
落魄後的顧秋水常常回憶起這段日子,悄悄對自己說一聲:那有多好啊! 新婚燕爾的顧秋水,常常帶葉蓮子出蒲圻鎮南迎薰門,去遊覽四方景色,或過陸水、登長山(又曰北赤壁山),憑吊三國遺迹。
長山下有丁鞋塘,相傳為周瑜一腳踏成。
西側四百米處有周郎嘴,嘴下有周郎橋,由此可以進入赤壁古戰場。
山上有曬骨台,傳說東吳陣亡将士遺骨于此曬幹,便于回運。
北岸為曹操屯糧之地烏林,即周瑜焚燒曹操連鎖戰船之處。
赤壁一戰,曹操大敗,落荒而逃,至谷口,所随官兵隻剩得二十七騎……” 可惜諸葛亮借東風的七星壇已無迹可尋,隻落得遐想不已…… 意氣風發的顧秋水,站在長山山頂,搖首頓足地吟哦蘇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張學良将軍的前攝影師是顧秋水的朋友,閑時為他們拍過不少照片。
顧秋水特别喜歡荷塘邊的一張,他們雙雙坐在長椅上,他的左臂緊摟着葉蓮子的肩,那時葉蓮子還是剪發,多年輕啊!這張照片顧秋水一直留着,随着他走南闖北,“文化大革命”一來,隻好把照片和值點錢的東西托付給-個工人朋友,“文化大革命”之後打算再取回這些東西,件件都不知了去向。
還能說什麼呢? 就連葉蓮子婚後做的衣服,也都是顧秋水設計的。
有次他帶葉蓮子乘火車。
那天她身穿件米色西裝,内襯雪青色襯衣,還結了一個黑領結,下面是條短裙,頭戴一頂米色鴨舌帽。
這身打扮在那個時代,在一窩子當兵的中間,真算得上奇裝異服。
包天劍還以為是哪裡來的演員,忙讓内差到普通車廂打聽,這才知道是顧秋水的媳婦。
從那以後,師裡太太們穿衣服都找顧秋水設計。
倒不是他偏心,哪位太太也穿不出葉蓮子的風韻。
有一次顧秋水從師部回來,遠遠看見葉蓮子站在城門那裡等他,旗袍外面套着他的西服背心,高高地站在那裡……想,誰教她這麼穿的? 偶爾想起婚前的日子,葉蓮子覺得她不過是個等着撿剩落兒的人,直到現在,她才有了一個正兒八經的位置,做了一個人的妻子,有了一定的說話權利。
而這一切都是顧秋水給她的,她能不愛顧秋水嗎?這樣的日子,怎能不是葉蓮子一生回味無窮的日子?以後,再好的日子也似乎好不過這時。
葉蓮子也從未因顧秋水日後對她的酷虐,否認她曾經的幸福。
在這一點上,吳為就沒有葉蓮子的大氣,到底葉蓮子與她母親墨荷那個家族的血緣關系,比吳為更為密切。
一個過于專一的人,久而久之就會向反面轉化。
人們不再感念專一是種優秀品質,優秀反倒成了一種壓迫。
果不其然,顧秋水漸漸看出與葉蓮子生活的不能随意。
好比那天他們去郊遊,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待一會兒,又沿着山路向上回旋。
暮春天氣,空氣裡有種又熱又甜又暖昧的氣味,起伏在山岡上的杜鵑花,袒胸露懷地盛開着。
裹在寶藍色薄絨旗袍裡的葉蓮子,穿行在林的暗影裡。
啁啾鳥鳴變得像是暗語,有一聲沒一聲地讓人禁不住想想這個又想想那個。
顧秋水挨近葉蓮子,伸出手臂摟住她的腰,葉蓮子的眼睛立刻瞠成兩個大問号。
顧秋水湊近她的耳朵,笑嘻嘻地輕聲問道:“昨天晚上好嗎?” 葉蓮子認真想了想;然後“嗯”了一聲。
但并不是人們通常表示肯定的第四聲,而是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第一聲。
可以理解為一個問号,也可以理解為對床很寬大、被褥很軟和、床單很幹淨、枕頭高矮很合适的肯定……總而言之,與顧秋水想要聽到的肯定不是一回事。
男歡女愛是需要激發、激活和刺激的。
可不論顧秋水說什麼,葉蓮子就是一個“好”字。
要是因為她幼年就被推出生活并被人遺忘,而且一忘二十多年地活到現在,沒有看過男歡女愛這本書倒也不甚奇怪,奇怪的是她自己從來沒有打開這本書的欲望。
一個沒有欲望、沒有要求的女人,實在太乏味,太不能為男人制造一些點綴了,當然,要求太多太高也不行。
每次回到家裡,迎接他的永遠是千第一律的”回來啦?”這樣的話等于沒說,或比沒說更讓人覺得沒勁。
要是帶她出去吃館子、看戲,酒喝得正好,戲唱得正熱鬧,她突然就會問:“幾點了?”“九點了。
” “哎喲,都九點了。
”好像她有什麼要緊事,非得在九點之前辦妥不可,否則就耽誤了。
過不了一會兒又問:“幾點了?” “九點二十。
” “哎喲,都九點二十了。
”一副對時間痛惜得不得了的樣子。
“有什麼事嗎?,”開始顧秋水還問一問。
“沒,沒有。
” 果真沒有就别再問鐘點了吧。
《蘇三起解》剛唱到“三堂會審”她又問了:“幾點了?” 弄得他酒也喝不痛快,戲也看不安生,隻好回家了事。
回家幹什麼?對着幹坐。
如果說起過去,剛被胡作非為、尋歡作樂的往事激發起來,她會突然來一句廣季大爺說明天要買雞。
”或是“今天的魚鹹不鹹?” 和她調情呢,也接不上茬兒。
好比顧秋水說:“上哪兒串門兒去了?你也不惦記我,我還等你吃飯呢。
要不是看你漂亮就打你一頓了;可我舍不得打你。
” 葉蓮子聽了也就是笑笑而已。
雖說女人有張好臉就行,其他方面可有可無,可也不能“無”到這種地步! 給她介紹一些同僚的太太,讓她出去打打麻将,去了一兩次就不再去。
她們不是沒有訓練過葉蓮子,今日教了“對對和”,‘她就隻管碰下去,三個“一萬”、三個“紅中”、三個“白闆”……明日教她一個“一條龍”,她就忘了“對對和”,隻會一、二、三,六、七、八,二、三、四地吃下去…… 打完牌總會去小吃,豪爽的于連長太太付了賬,葉蓮子就非要還回自己的那份兒不可。
葉蓮子從不惹是生非,但常常讓人感到不自在。
她讓人感到不自在,并不是因為她做了什麼,而是用她的不做什麼去打攪别人做的什麼。
好比這一碗湯圓、一塊米糕,值幾個銅闆?吃的就是随意和太太們的小親小熱。
要麼你來做東,要麼受之坦然,偏偏葉蓮子要還她那幾個銅闆,把小親小熱的氣氛弄得像鍋夾生飯。
于太太萬事如意,如意慣了,就見不得讓她覺得不自在的東西。
這東西不管是物或是人,她就要調教調教。
于是于太太忍不住要對不但敗了她的興,也敗了大家興的葉蓮子來點什麼:“這幾個小錢兒也值得這麼推來推去?非得還錢才叫還賬?你回頭再請我一次不就得了。
好吧,好吧,我收下了,可别為這倆小錢兒鬧得你幾宿睡不着覺。
” 一時間大家停止了說笑;悶頭不響比吃了起來。
葉蓮子既不管自己是不是犯了太太俱樂部的規則,也不在意于太太說了些什麼,看了看牌價,還是如數把那幾個銅闆放在了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