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調料。
銅涮鍋上來了,小火星子噼噗地爆着,真有點過年的氣氛。
史峤也不說話,隻管把一片片羊肉放進涮鍋,又把涮好的羊肉一片片夾在葉蓮子的調料碗裡。
葉蓮子說:“你怎麼不吃?淨給我夾了。
” 他這才放下筷子沉思了一會兒,最後對葉蓮子說:“蓮子,有件事情早想對你說,當然,我應該先征得你父母的同意,可是……你的情況不太一樣,我想先知道你的意思,然後再和他們談…… 你覺得和我在一起高興嗎?如果不高興也不要勉強。
如果……”他握住葉蓮子的手,“如果你害羞也可以不回答。
” 懦弱的葉蓮子在關鍵時刻并不懦弱,在以後亡命天涯的漫道上,将有無數機會證明她在這方面的爆發力。
她聲音很低卻很果斷地回答道:“高興……” 見葉蓮子通紅了臉,史峤馬上攔住她的話,說:“那好,我們吃飯吧。
”他吃了很多,還讓跑堂兒添了一次酒。
吃完飯天就黑了,史峤拉着葉蓮子的手送她回家。
他的手大而厚,像一片暖雲覆蓋着葉蓮子。
之後,葉蓮子就耐心地等待史峤來和父母談話。
可是史峤忽然就沒了消息,問表哥,表哥也說不出所以。
很長一段時間,葉蓮子都以為那天晚上她有什麼地方舉止失措,令史峤不滿意,所以他才不辭而别,一走了之。
但她實在回憶不起自己到底什麼地方不得體。
她突然一驚,也許他得了什麼不治之症,表哥在瞞着她……便鼓起勇氣到大學去找史峤。
史峤的莫逆胡秉寰,不得不代替史峤面對這個溫婉的女子,除了心中埋怨史峤辦事不妥之外,又能怎樣?史峤同樣對他不辭而别,他也許比不上眼前這個小女子傷心……可他和史峤畢竟是莫逆,如果莫逆都能這樣,還有什麼是可信的? 燕子樓空啊…… 他不相信史峤是利用他。
但胡秉寰作為一個澹泊緻學、深藏若虛卻又悲天憫人的人物,他的宿舍被史峤們時以談論佛經、曆史或詩社活動的名義,作為聚會場所,恐怕也是在所難免。
他們不僅與他談天論地、索引尋蹤佛學方面的心得,有時對他也不甚回避,仿佛他既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又不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卻不知為什麼,從來不曾有人嘗試動員他參與其中。
對早已将人世看透且無邊寂寞的胡秉寰來說,史峤的離别讓他再一次感到人生無常,身不由己。
他當然能夠想像史峤去向何方,所以更為史峤憂心,如史峤這樣一個被動的人,根本不适合政治,不像他的二弟胡秉宸。
二弟胡秉宸如很多人一樣,對生活有種主動出擊的精神,所以是個大路貨。
可史峤不是,史峤是被動的,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事情,都是如此。
如果不是這樣,他和葉蓮子的關系可能早有定論。
即便像二弟那種主動出擊的人,難道就能改變命運的軌迹? 二房一位堂兄,被二弟胡秉宸叫做敗類胡秉安的大哥,黃埔一期的學生,共産黨員,參加南昌起義後被派往洪湖蘇區,曆任要職。
一九三一年,王明當權,下令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毛澤東同鄉夏曦任中央代表。
三月,夏曦到洪湖蘇區之後,以肅反為名,大量殺害紅軍指戰員。
他的保衛局局長江奇,指鹿為馬,指誰是特務,中央代表夏曦便調查都不調查,即刻便殺。
南昌起義後剛剛加入共産黨的賀龍,根本沒發言權。
這位時任紅三軍參謀長的黃埔一期堂兄,被誣為“改組派”,與萬濤、潘家辰、柳直荀等三十多人被趕至廣場,江奇一聲令下,三十多名打手各提硬木棒一根,舉棒便打。
亂棍之下,鮮血四濺,腦漿崩裂,骨肉橫飛,慘叫之聲撕心裂肺。
等到後來查清江奇為國民黨内奸時,開辟根據地的骨幹幾乎已被殺光。
荒唐啊,荒唐! 黃埔一期堂兄的墓,據說就在湖北荊州。
二房的人對此諱莫如深。
但胡家人人知道,特别是一弟胡秉宸。
他的遭遇并不讓胡秉寰感到十分痛絕,在胡秉寰看來,信仰不過是一種疾病,就像愛情。
愛情是什麼?是每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免要出的那場麻疹。
胡秉寰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幾十年後,與黃埔一期那位堂兄一起被江奇亂棍打死的柳直荀,榮幸地進入毛澤東的詩詞《蝶戀花》,詞中有句“我失驕楊君失柳……” 不明就裡的讀者,以為柳直荀烈士與毛澤東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烈土一樣,是被國民黨殺害的。
而“楊柳輕飚直上重霄九”一句的靈感,不知是否來自柳直苟等烈士臨死前的冤叫、慘叫? 這是後話。
史峤難道就抽不出一點時間辭别?即便重任在身,也可以把事情做得更為圓滿,何況是對這樣一個本就柔弱不幸的女孩子? 也許這樣結束更好?早晚會是這個結果,史峤反正已經身不由己。
“進來坐一會兒吧?”胡秉寰對低頭站在宿舍門前的葉蓮子說。
雖然冒昧到了極點,可葉蓮子顧不得了,她非常想要知道史峤的下落,就側身進了門。
房間很暗,一抹清寂聚聚散散,如幾縷沉香缭繞室内,散淡着一種風息浪止的安帖。
葉蓮子突然有一種靠近史峤的感覺,可她仍然不知如何說起,“我來看看史先生,他……很久沒有他的消息,我有點兒擔心。
”她擡起眼睛,那是久無依賴又逢絕望的眼神;胡秉寰的心重重往下一沉。
誰也不知道胡秉寰對葉蓮子說了些什麼。
但與胡秉衰會面後,葉蓮子的傷痛裡多了一些沉思,并且不再企盼與史峤的重逢。
幾天之後胡秉寰回了家。
上到母親房間,叫了聲“娘”,就站在一邊看母親弈棋,從她手腕上那隻顫悠悠的玉镯看出,她對舉在手裡的那枚棋子猶豫不決。
他看了看棋盤說:“黑子輸了。
” 母親随意放下剛才還在猶豫不決的那枚棋子,盯着棋盤說:“自己跟自己下棋,輸赢都是自己。
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我自己怎麼勝得了自己,又怎麼算是勝了?” .“你怎麼回來了?”她擡起頭來,看着一襲灰布長衫、身材颀長的大兒子,淺笑了一下。
可不,他站在那裡,端的就是一個“樸”字。
可又不是“樸素”那個“樸”,如果非要用“樸素”來概括,就會缺斤短兩。
是“古樸”的“樸”嗎?也不是。
是“樸拙”的“樸”嗎?也不是…… 整個兒就是一個“簡約”。
“簡約”是美中極品,因為沒有半點裝飾,隻能真刀真槍,來不得半點假。
“看看。
”胡秉寰答道,他不知母親怎麼又轉而微笑了。
“吃過晚飯了嗎?讓底下人給你做點兒什麼,大概還有隆福寺白魁老号的燒羊肉。
” “不必,我已經吃過了。
” “姑婆來過了,說是請你給金家小姐題個扇面。
” “娘題不是更好?” “同樣是寫字,我就是消遣,你就是學養。
還是給人家小姐題一個吧。
” 消遣!唉,母親當然有許多消遣之道……這可能就是胡秉寰在決定“回老家看看”之前一定要向母親禀報一聲的原因。
父親在家更好,但是父親經常不在,他也不必為此特地等候父親的歸來。
母親不像别的女人,丈夫一旦有了外室,就以吃齋念佛超脫自己的煩惱。
她說那是對佛的不敬,她要是念佛就誠心誠意地念,而不是因為走投無路。
大概這也是她常常自己弈棋的原因。
“知道了。
”胡秉寰沒說題也沒說不題,“娘,我想回老家看看。
” “不是就要畢業考試了嗎?” 他靜靜地站着,沒有回答。
母親也不再問,但仔細看了看胡秉寰,有點過于仔細了,“走前要不要到療養院看看你三弟?”老三也是鬼精靈一個,所以得了肺結核而且老不見好。
想想幾個秉性各異的兒子,哪個都不像是她生的。
胡秉寰想了想,說:“時間不長,回來再去看他吧。
” 母親事後回想起來,越發覺得老大的妥帖沉穩,事情到了眼前也不讓她覺得他不會回來了。
所以聽到胡秉寰失蹤的消息,母親沒有過分悲傷,無論胡秉寰選擇什麼,她都覺得有他的道理,既然如此也就不該有什麼遺憾,不過她始終不相信胡秉寰自殺之說。
之後,胡秉寰放下手裡摩挲的一枚棋子,說:“娘,您下棋吧,我回房去了。
” “去吧,扇面就在書案上。
” “知道了。
” 看着他走向書房的背影,母親莫名地歎了一口氣。
胡秉寰沒有拿書案上的扇面,而是把那方“綠豆眼”帶回了房間。
對着那方銘文序跋一概全無,單隻刻了一個“茫”字的硯台,他一夜沒睡。
他是在審視自己的心嗎?他對佛的信仰,會不會如二弟或那些大讀書人,不過是對各種時尚的亦步亦趨,抑或自己天性如此? 人生于他不過是流水長東,對興緻勃勃的二弟臨了不外乎如夢、如夢,對在肺結核中掙紮的三弟可能是随水而去,他又何必固執于人生是什麼? 但求頓悟吧。
可是悟什麼?悟所謂“是非曲折、生死苦樂”之可信或不可信嗎? 他要抛棄的又是什麼? 胡秉寰對金家小姐不是沒有想法,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花前月下,琴棋書畫……哪個人不向往這樣的人間景色?可世道應允了這種可能嗎?如果他不能給金家小姐一個保證,就不該把她領進一個不能兌現的希望,好比史峤的身不由己以及他對葉蓮子的不辭而别。
父母當初想必也是相敬如賓的,結果母親還不是這樣打發日子?他想起母親手腕上顫顫的玉镯。
衆生皆苦咽,他看不見救贖之道…… 胡秉寰又柯止心如止水、波瀾不驚?莫逆史峤簡直讓他心如死灰了。
也許不能這麼說,李清照有句“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胡秉寰這隻小船突然下沉,差的其實就是那麼一點無法稱量、難度輕重的愁緒。
不過誰又能說這就是下沉呢? 他失蹤以後,不但家裡,連學校也沒找到他的片紙隻字,可能他臨行前把自己所有的文字都付之一炬了。
多年後胡秉宸重歸故裡,徜徉在人去樓空、敗破荒蕪的院子裡,舊時皇皇家園,隻落得角落裡的幾隻花盆。
他禁不住去撫摩那幾隻缺損疵裂的花盆,想不到一隻花盆下竟壓着這方“綠豆眼”。
誰将“綠豆眼”壓在了花盆下?當然不會是将家财席卷一空、嫁作他一人婦的如夫人。
又為什麼把“綠豆眼”壓在花盆下? 花盆下壓的豈止是“綠豆眼”啊!他百感交集地撿起這方硯,不由得迎光搖去,那曾經流光四溢的硯台瞎了,重新回身為一方頑石…… 對着那方瞎了眼的“綠豆眼”,自以為百煉成鋼的胡秉宸,竟被陳年往事那把生了鏽的鈍刀,狠狠地锉了一下。
不知道胡秉寰與“綠豆眼”在多年前那個通宵的神交中,他們決定了什麼,又做了些什麼。
7 當吳為還是胡秉宸第二任妻子的時候,有個夜晚,她在夢中急切地呼喚着:“請等一等,請等一等……”聽上去不像呼喚一個不相幹的人,而是一個久别重逢、失而複得并且不想再失去的人。
這讓胡秉宸非常不受用;他推醒了她,說:“你是不是做噩夢了?” 她怔怔地說:“不,我夢見一個人,好像是你……”又非常肯定地搖搖頭說,“不,不是,雖然相貌與你幾乎沒有差别,不,這樣說不準确,其實差别很大……穿一襲道袍,飄然一杖,行走在層疊的山霧中……” 胡秉宸就想起了大哥胡秉寰。
可是他沒有追問吳為的夢,也沒有與她一起猜測這個與他極其相似的人可能是誰。
大哥失蹤後,人人都說他自殺于精神憂郁症。
但胡秉宸覺得,即便大哥自殺;也是由于不肯苟同,他是太孤獨了。
當時他就别有想法,神思邈遠的大哥,是不是斷絕塵緣,潛入深山老林修煉去了? 吳為的夢,像是時間突然又回過頭來,給他補上的一個驗證。
可是吳為跟大哥有什麼關系?他都沒有夢見過自己的大哥,她又怎能夢見他呢? 他突然覺得有點毛骨悚然。
吳為并沒有完全說出她的夢。
從未對胡秉宸隐瞞過什麼的吳為,從此似乎有了重要的隐情。
不過真問起她隐瞞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有隐瞞,隻常常流露出一副怅怅然神魂不知何處去的模。
8 顧秋水是二道河子木匠的兒子,葉蓮子是赤貧人家的女兒,隻是機緣使他們離開了土地。
要是顧秋水還在二道河子當農民,也許就會娶個鄉下大姑娘繁衍生息。
不論怎樣,總是個當門立戶的男人,而不緻誤人歧途地混一輩子,不是這個人的奴才就是那個人的奴才。
要是葉蓮子還在鄉下放豬,沒準兒會嫁個像二姑父那樣的好男人,同樣也會脫離那一堆惡親戚,過上一個能吃飽飯的日子,也就心滿意足。
離開土地以後,千不該、萬不該,他們又讀了一些書。
顧秋水從小就喜歡讀書,别人家孩子過年得了壓歲錢都買炮仗,他得了壓歲錢買書。
當然他讀得很雜,不但讀過《精忠報國》《七俠五義》,離開土地以後又讀了很多小說,最喜歡的作家是舊俄時代的托爾斯泰,讀過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戰争與和平》,還讀過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不僅滿腦子“忠義”之類的江湖義
銅涮鍋上來了,小火星子噼噗地爆着,真有點過年的氣氛。
史峤也不說話,隻管把一片片羊肉放進涮鍋,又把涮好的羊肉一片片夾在葉蓮子的調料碗裡。
葉蓮子說:“你怎麼不吃?淨給我夾了。
” 他這才放下筷子沉思了一會兒,最後對葉蓮子說:“蓮子,有件事情早想對你說,當然,我應該先征得你父母的同意,可是……你的情況不太一樣,我想先知道你的意思,然後再和他們談…… 你覺得和我在一起高興嗎?如果不高興也不要勉強。
如果……”他握住葉蓮子的手,“如果你害羞也可以不回答。
” 懦弱的葉蓮子在關鍵時刻并不懦弱,在以後亡命天涯的漫道上,将有無數機會證明她在這方面的爆發力。
她聲音很低卻很果斷地回答道:“高興……” 見葉蓮子通紅了臉,史峤馬上攔住她的話,說:“那好,我們吃飯吧。
”他吃了很多,還讓跑堂兒添了一次酒。
吃完飯天就黑了,史峤拉着葉蓮子的手送她回家。
他的手大而厚,像一片暖雲覆蓋着葉蓮子。
之後,葉蓮子就耐心地等待史峤來和父母談話。
可是史峤忽然就沒了消息,問表哥,表哥也說不出所以。
很長一段時間,葉蓮子都以為那天晚上她有什麼地方舉止失措,令史峤不滿意,所以他才不辭而别,一走了之。
但她實在回憶不起自己到底什麼地方不得體。
她突然一驚,也許他得了什麼不治之症,表哥在瞞着她……便鼓起勇氣到大學去找史峤。
史峤的莫逆胡秉寰,不得不代替史峤面對這個溫婉的女子,除了心中埋怨史峤辦事不妥之外,又能怎樣?史峤同樣對他不辭而别,他也許比不上眼前這個小女子傷心……可他和史峤畢竟是莫逆,如果莫逆都能這樣,還有什麼是可信的? 燕子樓空啊…… 他不相信史峤是利用他。
但胡秉寰作為一個澹泊緻學、深藏若虛卻又悲天憫人的人物,他的宿舍被史峤們時以談論佛經、曆史或詩社活動的名義,作為聚會場所,恐怕也是在所難免。
他們不僅與他談天論地、索引尋蹤佛學方面的心得,有時對他也不甚回避,仿佛他既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又不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卻不知為什麼,從來不曾有人嘗試動員他參與其中。
對早已将人世看透且無邊寂寞的胡秉寰來說,史峤的離别讓他再一次感到人生無常,身不由己。
他當然能夠想像史峤去向何方,所以更為史峤憂心,如史峤這樣一個被動的人,根本不适合政治,不像他的二弟胡秉宸。
二弟胡秉宸如很多人一樣,對生活有種主動出擊的精神,所以是個大路貨。
可史峤不是,史峤是被動的,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事情,都是如此。
如果不是這樣,他和葉蓮子的關系可能早有定論。
即便像二弟那種主動出擊的人,難道就能改變命運的軌迹? 二房一位堂兄,被二弟胡秉宸叫做敗類胡秉安的大哥,黃埔一期的學生,共産黨員,參加南昌起義後被派往洪湖蘇區,曆任要職。
一九三一年,王明當權,下令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毛澤東同鄉夏曦任中央代表。
三月,夏曦到洪湖蘇區之後,以肅反為名,大量殺害紅軍指戰員。
他的保衛局局長江奇,指鹿為馬,指誰是特務,中央代表夏曦便調查都不調查,即刻便殺。
南昌起義後剛剛加入共産黨的賀龍,根本沒發言權。
這位時任紅三軍參謀長的黃埔一期堂兄,被誣為“改組派”,與萬濤、潘家辰、柳直荀等三十多人被趕至廣場,江奇一聲令下,三十多名打手各提硬木棒一根,舉棒便打。
亂棍之下,鮮血四濺,腦漿崩裂,骨肉橫飛,慘叫之聲撕心裂肺。
等到後來查清江奇為國民黨内奸時,開辟根據地的骨幹幾乎已被殺光。
荒唐啊,荒唐! 黃埔一期堂兄的墓,據說就在湖北荊州。
二房的人對此諱莫如深。
但胡家人人知道,特别是一弟胡秉宸。
他的遭遇并不讓胡秉寰感到十分痛絕,在胡秉寰看來,信仰不過是一種疾病,就像愛情。
愛情是什麼?是每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免要出的那場麻疹。
胡秉寰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幾十年後,與黃埔一期那位堂兄一起被江奇亂棍打死的柳直荀,榮幸地進入毛澤東的詩詞《蝶戀花》,詞中有句“我失驕楊君失柳……” 不明就裡的讀者,以為柳直荀烈士與毛澤東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烈土一樣,是被國民黨殺害的。
而“楊柳輕飚直上重霄九”一句的靈感,不知是否來自柳直苟等烈士臨死前的冤叫、慘叫? 這是後話。
史峤難道就抽不出一點時間辭别?即便重任在身,也可以把事情做得更為圓滿,何況是對這樣一個本就柔弱不幸的女孩子? 也許這樣結束更好?早晚會是這個結果,史峤反正已經身不由己。
“進來坐一會兒吧?”胡秉寰對低頭站在宿舍門前的葉蓮子說。
雖然冒昧到了極點,可葉蓮子顧不得了,她非常想要知道史峤的下落,就側身進了門。
房間很暗,一抹清寂聚聚散散,如幾縷沉香缭繞室内,散淡着一種風息浪止的安帖。
葉蓮子突然有一種靠近史峤的感覺,可她仍然不知如何說起,“我來看看史先生,他……很久沒有他的消息,我有點兒擔心。
”她擡起眼睛,那是久無依賴又逢絕望的眼神;胡秉寰的心重重往下一沉。
誰也不知道胡秉寰對葉蓮子說了些什麼。
但與胡秉衰會面後,葉蓮子的傷痛裡多了一些沉思,并且不再企盼與史峤的重逢。
幾天之後胡秉寰回了家。
上到母親房間,叫了聲“娘”,就站在一邊看母親弈棋,從她手腕上那隻顫悠悠的玉镯看出,她對舉在手裡的那枚棋子猶豫不決。
他看了看棋盤說:“黑子輸了。
” 母親随意放下剛才還在猶豫不決的那枚棋子,盯着棋盤說:“自己跟自己下棋,輸赢都是自己。
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我自己怎麼勝得了自己,又怎麼算是勝了?” .“你怎麼回來了?”她擡起頭來,看着一襲灰布長衫、身材颀長的大兒子,淺笑了一下。
可不,他站在那裡,端的就是一個“樸”字。
可又不是“樸素”那個“樸”,如果非要用“樸素”來概括,就會缺斤短兩。
是“古樸”的“樸”嗎?也不是。
是“樸拙”的“樸”嗎?也不是…… 整個兒就是一個“簡約”。
“簡約”是美中極品,因為沒有半點裝飾,隻能真刀真槍,來不得半點假。
“看看。
”胡秉寰答道,他不知母親怎麼又轉而微笑了。
“吃過晚飯了嗎?讓底下人給你做點兒什麼,大概還有隆福寺白魁老号的燒羊肉。
” “不必,我已經吃過了。
” “姑婆來過了,說是請你給金家小姐題個扇面。
” “娘題不是更好?” “同樣是寫字,我就是消遣,你就是學養。
還是給人家小姐題一個吧。
” 消遣!唉,母親當然有許多消遣之道……這可能就是胡秉寰在決定“回老家看看”之前一定要向母親禀報一聲的原因。
父親在家更好,但是父親經常不在,他也不必為此特地等候父親的歸來。
母親不像别的女人,丈夫一旦有了外室,就以吃齋念佛超脫自己的煩惱。
她說那是對佛的不敬,她要是念佛就誠心誠意地念,而不是因為走投無路。
大概這也是她常常自己弈棋的原因。
“知道了。
”胡秉寰沒說題也沒說不題,“娘,我想回老家看看。
” “不是就要畢業考試了嗎?” 他靜靜地站着,沒有回答。
母親也不再問,但仔細看了看胡秉寰,有點過于仔細了,“走前要不要到療養院看看你三弟?”老三也是鬼精靈一個,所以得了肺結核而且老不見好。
想想幾個秉性各異的兒子,哪個都不像是她生的。
胡秉寰想了想,說:“時間不長,回來再去看他吧。
” 母親事後回想起來,越發覺得老大的妥帖沉穩,事情到了眼前也不讓她覺得他不會回來了。
所以聽到胡秉寰失蹤的消息,母親沒有過分悲傷,無論胡秉寰選擇什麼,她都覺得有他的道理,既然如此也就不該有什麼遺憾,不過她始終不相信胡秉寰自殺之說。
之後,胡秉寰放下手裡摩挲的一枚棋子,說:“娘,您下棋吧,我回房去了。
” “去吧,扇面就在書案上。
” “知道了。
” 看着他走向書房的背影,母親莫名地歎了一口氣。
胡秉寰沒有拿書案上的扇面,而是把那方“綠豆眼”帶回了房間。
對着那方銘文序跋一概全無,單隻刻了一個“茫”字的硯台,他一夜沒睡。
他是在審視自己的心嗎?他對佛的信仰,會不會如二弟或那些大讀書人,不過是對各種時尚的亦步亦趨,抑或自己天性如此? 人生于他不過是流水長東,對興緻勃勃的二弟臨了不外乎如夢、如夢,對在肺結核中掙紮的三弟可能是随水而去,他又何必固執于人生是什麼? 但求頓悟吧。
可是悟什麼?悟所謂“是非曲折、生死苦樂”之可信或不可信嗎? 他要抛棄的又是什麼? 胡秉寰對金家小姐不是沒有想法,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花前月下,琴棋書畫……哪個人不向往這樣的人間景色?可世道應允了這種可能嗎?如果他不能給金家小姐一個保證,就不該把她領進一個不能兌現的希望,好比史峤的身不由己以及他對葉蓮子的不辭而别。
父母當初想必也是相敬如賓的,結果母親還不是這樣打發日子?他想起母親手腕上顫顫的玉镯。
衆生皆苦咽,他看不見救贖之道…… 胡秉寰又柯止心如止水、波瀾不驚?莫逆史峤簡直讓他心如死灰了。
也許不能這麼說,李清照有句“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胡秉寰這隻小船突然下沉,差的其實就是那麼一點無法稱量、難度輕重的愁緒。
不過誰又能說這就是下沉呢? 他失蹤以後,不但家裡,連學校也沒找到他的片紙隻字,可能他臨行前把自己所有的文字都付之一炬了。
多年後胡秉宸重歸故裡,徜徉在人去樓空、敗破荒蕪的院子裡,舊時皇皇家園,隻落得角落裡的幾隻花盆。
他禁不住去撫摩那幾隻缺損疵裂的花盆,想不到一隻花盆下竟壓着這方“綠豆眼”。
誰将“綠豆眼”壓在了花盆下?當然不會是将家财席卷一空、嫁作他一人婦的如夫人。
又為什麼把“綠豆眼”壓在花盆下? 花盆下壓的豈止是“綠豆眼”啊!他百感交集地撿起這方硯,不由得迎光搖去,那曾經流光四溢的硯台瞎了,重新回身為一方頑石…… 對着那方瞎了眼的“綠豆眼”,自以為百煉成鋼的胡秉宸,竟被陳年往事那把生了鏽的鈍刀,狠狠地锉了一下。
不知道胡秉寰與“綠豆眼”在多年前那個通宵的神交中,他們決定了什麼,又做了些什麼。
7 當吳為還是胡秉宸第二任妻子的時候,有個夜晚,她在夢中急切地呼喚着:“請等一等,請等一等……”聽上去不像呼喚一個不相幹的人,而是一個久别重逢、失而複得并且不想再失去的人。
這讓胡秉宸非常不受用;他推醒了她,說:“你是不是做噩夢了?” 她怔怔地說:“不,我夢見一個人,好像是你……”又非常肯定地搖搖頭說,“不,不是,雖然相貌與你幾乎沒有差别,不,這樣說不準确,其實差别很大……穿一襲道袍,飄然一杖,行走在層疊的山霧中……” 胡秉宸就想起了大哥胡秉寰。
可是他沒有追問吳為的夢,也沒有與她一起猜測這個與他極其相似的人可能是誰。
大哥失蹤後,人人都說他自殺于精神憂郁症。
但胡秉宸覺得,即便大哥自殺;也是由于不肯苟同,他是太孤獨了。
當時他就别有想法,神思邈遠的大哥,是不是斷絕塵緣,潛入深山老林修煉去了? 吳為的夢,像是時間突然又回過頭來,給他補上的一個驗證。
可是吳為跟大哥有什麼關系?他都沒有夢見過自己的大哥,她又怎能夢見他呢? 他突然覺得有點毛骨悚然。
吳為并沒有完全說出她的夢。
從未對胡秉宸隐瞞過什麼的吳為,從此似乎有了重要的隐情。
不過真問起她隐瞞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有隐瞞,隻常常流露出一副怅怅然神魂不知何處去的模。
8 顧秋水是二道河子木匠的兒子,葉蓮子是赤貧人家的女兒,隻是機緣使他們離開了土地。
要是顧秋水還在二道河子當農民,也許就會娶個鄉下大姑娘繁衍生息。
不論怎樣,總是個當門立戶的男人,而不緻誤人歧途地混一輩子,不是這個人的奴才就是那個人的奴才。
要是葉蓮子還在鄉下放豬,沒準兒會嫁個像二姑父那樣的好男人,同樣也會脫離那一堆惡親戚,過上一個能吃飽飯的日子,也就心滿意足。
離開土地以後,千不該、萬不該,他們又讀了一些書。
顧秋水從小就喜歡讀書,别人家孩子過年得了壓歲錢都買炮仗,他得了壓歲錢買書。
當然他讀得很雜,不但讀過《精忠報國》《七俠五義》,離開土地以後又讀了很多小說,最喜歡的作家是舊俄時代的托爾斯泰,讀過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戰争與和平》,還讀過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不僅滿腦子“忠義”之類的江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