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人是苛刻而銳利的。
墨荷對葉家的輕蔑有多少,婆婆和小姑姐就能體味多少,一分也疏漏不了。
她們就更加變着法兒折磨這個新進門的,輕蔑她們的女人。
階級之間的鬥争也好,國家之間的戰争也好,政客之間的勾心鬥角也好,個人之間的血債也好……總會有個盡頭。
殺了,剮了,搶到手了,勝利了……也就了結了。
女人之間呢? 自一八七九年的娜拉出走到現在,女權主義者緻力于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鬥争已經一白多年,可謂前仆後繼。
豈不知有朝一日,真到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時候,她們才會發現,女人的天敵可能不是男人,而是女人自己,且無了結的一天,直到永恒。
嚴格地說,葉家算不得虐待兒媳婦,不打不罵,給飯吃,給衣穿。
小姑姐隻管盤坐在炕上發号施令,鬧得墨荷放下簸箕拿起筲,說喘氣的工夫也沒有可能太誇張,說方便的時間都沒有,倒還恰如其分。
一個窮家,居然也能想出那許多折騰人的事情來!那能想出這些活計的腦袋,不是天才又是什麼? 小姑姐果然聰明過人,倒也不僅僅表現在如何支使墨荷這一樁事情上。
她是樣樣累,樣樣拔沖。
就連她的頭發是不是比他人黑,也是她的一樁心事。
更不要說在墨荷沒過門以前,她是村子裡頂尖的美人……也就難怪她最後累得生痨病而死,至于秀春的奶奶,隻不過添了晚上抽煙袋的習慣,喂了一天的豬,喂了一天的雞,做了一天一大家子的飯,刷了一天一大家子的碗,縫補了一天一大家子的衣服、鞋、襪以後,墨荷别指望躺到炕上歇歇腿,去睡那世上再苦再窮的人也得睡的那一覺。
她得服侍婆婆抽煙。
秀春的奶奶抽一袋,就讓墨荷裝一袋、點一袋,一直抽到三星上來。
有時秀春的奶奶都睡了一覺,醒過來,接着抽。
一窮二白的葉家,自葉志清的媳婦娶進門後,即刻有了地主的修養和脾性。
可見地主的修養和脾性以及對他人的欺壓剝削,未必隻和勞資關系、生産資料什麼的有關。
奶奶的一統天下,直到叔叔娶進媳婦,也就是秀春的嬸子之後,才有了較為徹底的改觀。
如果說到秀春的嬸嬸,就必得先交代秀春的叔叔是什麼樣的角色,方見得嬸嬸的不同凡響。
就好比武林中人看那對手慣于使用的家夥,便大約可知對手的路數。
秀春的叔叔在村裡開小雜貨鋪,賣個油鹽醬醋。
從前倒也見過世面,在大鋪子裡當過夥計,隻因手腳不老實,讓東家炒了鱿魚。
葉家的确乏善可陳。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不要說五世,葉家連一世之澤也談不上。
那樣一個老實巴交的鄉下秀才,怎麼會養出不是手腳不老實,就是挪用公款、被人通緝的兒子?這裡指的是,不久以後買賣學成的葉志清,剛被一家銀行錄用,就因逛窯子挪用公款,不得不逃之天天那一檔子事。
叔叔娶進的女人和他很匹配,“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說法,絕非信口胡言。
嬸嬸剛嫁過來的時候,秀春的奶奶也曾打算給她一個下馬威,像制伏秀春的媽媽那樣,一舉制伏秀春的嬸嬸。
那天奶奶也沒讓秀春的嬸嬸幹什麼重活,不過是吩咐她去磨豆子。
磨豆子的活計有什麼累?哪家農村婦女沒有磨過豆子? 可是她一上來就喝了鹵水。
想來早在娘家的時候,她就謀劃好了。
也不是一上來就喝,而是披頭散發、呼天搶地、村前村後地先跑了幾圈。
她一面跑,一面尖厲地号啕着:“老天爺呀,我是不能活了,不能活啦!這老葉家就是不讓媳婦活呀!——”好像葉家人就跟在後面追殺。
她跑了多少個圈,村裡人就跟在她後面跑了多少個圈。
鄉下的日子太單調、太沒有色彩、太寂寞了,尤其對于胸無大志,也就是說企圖不大,卻不排除心懷一點亂頭的女人。
除了雞鴨豬狗,除了幹活,除了一身破衫,還有什麼? 特别是冬天,冰雪封了萬物,天上地下一片死白,人人都躲在屋子裡貓冬,隻有屋頂上那點炊煙,才袅袅地生出一點活氣。
春夏之季好一點?可那景物,一輩子地看下來,也膩煩了。
山從沒有崩一方,地從沒有陷一塊,永遠地依舊。
人不光靠景物來陶冶,還得靠事件來激活。
突然出現這樣一個生動而又富有感召力的女人,誰能不跟着跑,誰能不跟着激動呢? 村前村後跑回來之後,就舀了一碗鹵水,真舀還是假舀,聰明過人的小姑姐也忘了扒着她的碗查看查看。
嬸嬸也沒有真喝,隻不過把鹵水碗“哐——”的一聲砸在了門口,接着就是口吐白沫,眼睛翻白。
一家人又是灌涼水,又是掐人中。
農村裡很多女人都會這一手,不知墨荷是不會還是不屑。
想來是不屑,一個嗜好知識的人,常常不屑于去幹于生計非常實惠的事,反倒會吃知識的很多虧。
面對這個缤紛多彩的世界,他們最拿手的辦法就是自閉,叫他們“窩囊廢”也無不可。
因此,秀春的媽媽沒有在這方面給她做下結實的鋪墊,秀春一生凡事忍氣吞聲,墨荷是應該負有責任的。
窮兇極惡、從來不信因果報應的叔叔,縱身一躍掠仕了嬸嬸的頭發,穩、準,狠地像是套住一匹烈馬,揚起拳頭就要讓她燦爛出一些顔色的時候,嬸嬸就像練過武功。
回身就是一腳,直搗叔叔的雞巴。
叔叔立時臉色煞白,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起不來了。
兩口子哪有不打架的?在農村,打架就是打架,是很務實,很具體的力的較量,不像城裡人,把隻務虛不務實的吵架也叫做打架。
此後他們又比試了幾次。
在村子裡戰無不勝的叔叔,從此不能再拔頭籌,也從此開始了北的記錄。
嬸嬸也沒什麼絕活,就是專踢叔叔的雞巴。
一個敢踢男人命根子的女人,是何等了得的女人! 男人又是如何愛惜自己的命根子!又如何為了他們的命根子,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争取勝利! 以後叔叔見了嬸嬸,就像兔子見了鷹。
不談滿腹經綸,肚子裡也算有些文章的爺爺,在這樣的女人面前,除了仰面頓足說些“家門不幸,家門不幸——”的空話,還能指望這酸腐的窮秀才有什麼作為?奶奶也再不敢招惹嬸嬸,不但不敢招惹她,反倒讓她制伏了。
小姑姐也再不敢吩咐她什麼,隻要她皺着眉頭,發出一聲“啊?——”小姑姐馬上就含糊其辭,不再重複她的指令。
可這并不等于奶奶就會對另一個媳婦手軟。
奶奶甚至用更加升級的辦法折磨墨荷,以籠絡、讨好嬸嬸。
墨荷本應痛恨葉家,可她最不能忍受、最讓她難堪的卻是葉志清的吹牛。
到了葉家她才知道,聘禮上的字是教私塾的公公寫的。
葉志清不過是能寫一點,會算一點,和她上過洋學堂的兄弟不可同日而語。
葉志清可以嫖窯子,可以讓她每年生育一個不能成活的孩子,可以讓她奴仆般地服侍……雖則她心懷不滿,卻也說不出什麼,那可不是男人分内的事?而吹牛卻是絕對不可原諒、這種痛恨,不但殃及她的後代,也殃及與吹牛有所關聯或從吹牛派生出來的,比如說僞善、撒謊這一類比之殺人越貨、貪贓枉法等等不足挂齒的毛病。
從墨荷開始往下,她們家的女人,對人的要求實在是太苛刻了、就連那些偉哉大哉的人物也難免不撒謊,不僞善,又何況芸芸衆生? 禅月讀大學的時候,正是吳為事業的峰巅,愛好文學的人,可以說是無人不識卿。
有個外系的男生問地:“聽說作家吳為的女兒就在你們系渎書?” 禅月臉上哪怕最敏感的那幾條肌肉也不曾牽動絲毫,“不知道。
”地回答道。
直到大學畢業,也沒幾個同學知道她是吳為的女兒: 更何況吳為也不是沒有僞善、撒謊的時候,比之他人的僞善、撒謊,情節可能更為嚴重、雖然沒有混迹于貞節女人隊伍的妄想,卻在幾十午的時間裡避而不談,遮遮掩掩有個私生子的隐情。
如此,她有什麼資格對他人的僞善、撒謊不肯通融? 對于葉家,墨荷最有力的反抗就是回娘家、它的娘家,因為頗具實力而非同一般人的娘家。
娘家是每個無能、嫁作他人婦的女人惟一退身之地;雖不能從根本十解決她們的難題,總能給她們一個緩沖的機會,讓她們和困難暫時拉開距離.稍事喘息,即便學至博士的現代女子,這一隅之地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
多年後秀春慘痛地想,她卻連這樣一塊退身之地也沒有。
吳為算是三生有幸,如果她沒有這塊退身之地,可能早巳粉身碎骨,而葉蓮子留給她的這塊退身之地,吏讓人歎為觀止。
他人哪裡曉得,吳為不過徒有一副皮囊而已,每逢由于她的任性、輕率、興之所至……冒犯天下,又沒有勇氣承受世人讨伐之時,正是是葉蓮子撐起她的那副皮囊,替地活下來的。
她又算是不幸、偏偏在不是她的過錯,不過為情所困卻被逼得幾近崩潰之時,葉蓮子撒手而去,絕了她最後的退路。
在痛失“極地”的絕望時刻,她喪失理智地犯下了足以毀滅她餘生的大過,所以葉蓮子一去,她也就去了,人們看到的。
跳過是她那副還沒有敗去的皮囊、秀春外祖父家,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滿族四大發祥地之一,談不上仁人傑地靈,卻稱得起物華天寶。
難怪中國對外開放以後,一位來訪的美籍華人作家間吳為:“你是不是出身于一個滿族的貴族之家?” “為什麼?” “看你的額頭和鼻子。
因為我們家是,我熟悉這種額頭和鼻子。
”“不是。
”她決然地回答說。
反正葉家絕對不是,葉家是從山東逃荒過來的貧農。
這從地小腳拇趾外側另有一粒大如小米粒的趾甲,就能準确無誤地确定,地是那山東貧農的種。
葉蓮子也從來不曾對她談過曾外祖父的家族史。
即便曾外祖父是滿族的一個貴族,她也隻能是貴族和貧農的雜種。
人們也不難從吳為品位的駁雜,得到雜種的印證。
每次回娘家,墨荷隻讓葉志清送到村于門,從來不讓他跟進娘家門,他也就不進。
也許是那物華天寶的地界讓葉志清白慚形穢,也許是秀春外妍父家那高牆大院裡鳴鳴狗叫、人聲鼎沸的氣勢對他有種威懾力,一個隻會吹吹小牛,還沒有修煉到氣壯山河那個地界的人,一旦面對真刀真槍,底子裡先就發了虛。
也許他們兩個人都覺得,關于葉家和葉志清.墨荷的娘家人還是知道得越少越好.在葉家的生活、處境,墨荷對娘家人也是隻字不提,她丢個起受虐待的面子。
不讓丈夫進自己娘家的門,恐怕在二十世紀末的莊市面上也會遭人非議。
而一個鄉下女人二十世紀初,就有這樣的驚世駭俗之舉,可見她是如何地任性好強,也可見她對葉家的報複之心——種殃及池魚、不算大氣的報複。
當然,這和她不但不愛葉志清,也看不起葉志清至極有關。
如果那時叮以離婚,像她這樣的女人,非和葉志清離婚不可。
奇怪的是她也很少讓秀春跟着回娘家,這很不合乎鄉下女人的規矩和思路,如果說是看不起葉志清,為什麼也不帶秀春回娘家?是嫌棄秀春冥頑不化,不知厲害深淺非要到世上受一遭?也許沒想到自己會死得那麼早,覺着和秀春的緣分還長着呢。
因為墨荷老是回娘家,秀春對母親的慈愛沒有留下多少記憶。
留下印象的大約隻有一兩次。
一次秀春在街上玩,迎面撞上一頭豬。
那頭豬大得像牛犢,不但把她撞倒;還把她撞得當場昏厥。
墨荷以為她死了,哭得死去活來。
等她緩醒過來,看到媽媽吓成那個樣子,不但沒有像多數孩子那樣就勢發揮地哭鬧,大賺一把以物質形式支付的呵護或撫慰,反倒咧着沒有血色的嘴,默默地笑了。
再一次就是在外祖父的喪宴上。
她等不及上菜,空心吃了一辦蒜。
蒜味直搗她的小心窩,辣得地捂着心口嗷嗷叫,墨荷不知她得了什麼病,急得踢倒了凳子,撞翻了席面……事後秀春覺得辣這——場也算值得。
這種為了一個無須證實的答案不惜工本的思路本就反常,而于一個僅僅四五歲的孩子,是更加地反常了。
墨荷是個美麗的女人。
一個女人,又美麗,該是很不幸的。
但她沒有走出農村,相對來說還不算過于複雜。
美麗的女人大多任性而多情。
倒不一定對他人,對自己何嘗不可多情!所謂“豔若桃李,冷若冰霜”的人,可能更加自作多情,不然就像糟踐了這份美麗的造化。
這個方圓幾十裡都數得上的美人,在鄉下的枯寂日子裡,何以消耗她飽滿的感情?既不能參加party,與哪個風流倜傥的男人共舞;也不能在影視上出盡風頭,掠獲若幹崇拜者;更不可能在美術展、音樂會仁與哪位趣味相投的男士一見鐘情……隻能自己給自己制造點歡愛,享受一下愛情的幻覺。
不要以為一個沒有讀過《白雪公主》的鄉下女人就沒有對白馬王子的希冀,女人們自出生起,就在等待一個白馬王子,那是女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直到她們碰得頭破血流,才會明白什麼叫做癡心妄想。
要想給自己制造點歡愛,在那窮鄉僻壤,談何容易? 能夠稱得上華彩的片段,可能就是到了七月,過了處暑。
那時候,青麻桃似的榛子殼兒,沉郁的殘綠裡就駁雜、斑斓、沉湎着酒紅。
如果沒有一種自在、自信、沉醉和成熟,淮敢出此心裁、創意,把這樣兩種大反大逆的顔色放在一起! 那棟子仁兒也就粒粒飽滿了。
墨荷就可以放下沒完沒了的勞作,和女人們一同上山采榛子。
那是生活在山腳下的莊戶女人惟一名正言順具有休閑性質的活動。
一到山腳,墨荷就遠離了夥伴,一頭鑽進榛子棵兒,并不急着運動兩隻手趕緊把榛子收歸已有,而是窩在榛子棵兒裡,欣賞那榛子殼兒的顔色,心裡歎着,好漂亮的顔色,好漂亮的顔色啊! 再不就采一顆,愣一愣,想一想。
這是采給他的,而那個他又似乎不是葉志清。
回到家裡,一顆顆挑、一顆顆選,選出那最飽滿的,用牙輕輕一“墊”,殼兒就裂了,棒子仁兒也就剝出來了。
再一顆顆收起那些榛子仁兒,心想,這是留給他的,而那個他也似乎不是葉志清。
即便葉志清回到家裡,吃光那些圓圓溜溜去了殼兒的榛子仁兒,她也不覺得是葉志清吃的。
榛子吃多了上火,有一年直吃得葉志清兩眼眵目糊,鼻子直流血,可那不是她的事。
她就這樣雙眼隙嚨、兩頰羞紅地想像着一個意中的男人。
而那男人是如何地中意,地又是說不清楚的。
不過她的想像卻混雜着顔色。
一般來說,想像是沒有顔色的,就像夢是沒有顔色的一樣。
可是她的想像,常常帶着處暑之後榛子殼兒的殘綠和酒紅,就像極少、極少數的人,偶爾會在夢中夢見顔色。
吳為後來能在十分孤絕的情況下,為自己制作、演出一些生活小品,勉力地讓他人、更讓自己相信,她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很可能是傳襲了外祖母墨荷這方面的基因。
她撥弄着那些榛子,自己一顆也舍不得吃;可是還有秀春呢,她看看秀春,再精益求精,仔細剔出稍有缺損的榛子,分給她惟一存活的孩子。
秀春隻能等着,從留給那個并不存在的男人的存貨裡篩出來的那幾顆榛子。
——和吳為後來對待葉蓮子以及對待禅月的态度很不相同。
這就是為什麼有一天胡秉宸突然對吳為說:“我從沒有得到過你的心。
” 吳為回說:“你這樣說有沒有良心?從和你相愛到現在,哪個男人人過我的眼?” 胡秉宸認真地想了想,說:“不,不是有關男女的問題……我說不準确。
” 其實症結在于,比之她的外祖母墨荷,也許還有葉蓮子,還有禅月,吳為很可能對不起愛她的那些男人,嚴重一點說,她也許坑騙了那些愛她的男人。
除了戀愛時期的短期行為,她從不能把對哪個男人的情愛放在葉蓮子或是禅月的血緣之上,——雖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愛,并不矛盾,任何人都可以兼容并蓄,但在吳為卻是例外。
她對胡秉宸的愛,隻能是一種可以交出生命,卻無法交出完整的心的愛,永遠熬煎在非此即彼,不能平分秋色的歉疚中。
并非吳為不願或不忠實于胡秉宸,等到我們渎完吳為的一生,便可知道這例外的由來。
除此之外,很多方面,吳為可能更接近這個無緣一見的外祖母。
6 西廂房的老王頭和葉家一樣,都是窮苦之人,方方面面無望在日常生活中鋪陳的人家,隻能在他們重大的人生節目上,對無望隆重地做一次無望的補償。
這最後的鋪陳,卻以喜慶的方式進行叙述,特别唢呐的尖峭高昂,更是撕天裂地、大熱大鬧、大慘大烈。
吹鼓手們好像不是給老王頭送殡,而是有機會豁出勁來發洩一場悲喜交加。
在唢呐恣意放縱的沖擊下,敏感、生來就對“過分”不适的秀春,陡然生出莫名的不安。
她才想起很長時間沒有看到媽媽了。
路上沒有,院子裡沒有,屋子裡沒有,炕上也沒有……她來到後院的菜園子。
菜園子差不多是每家每産堆放垃圾的地方。
一個窮家能舍棄的東西,除了讓人想到物盡其極的窮困,還能有什麼? 媽媽活着的時候,種萊是媽媽的事情。
這些活計,還要晚一點才輪到秀春的頭上。
所以秀春那時隻看得見菜園子裡的顔色,還看不見園子裡的寒碜、敗破,朽木斷石、碎碗爛鍋…… 菜園子後面就是山。
山的暗影随着太陽時而東移,時而西落,菜園子裡的一切也就有了時明時暗的對比。
媽媽去世以後,這裡更是秀春一個常來常往的勞作之地,直到她離開這塊土地,那經久的、明暗之間的起落轉換,于她是好還是不好呢? 園子裡種着莊稼人平平常常的菜蔬,倭瓜、黃瓜、茄子、土豆、白菜什麼的、正是春夏之交,各種菜花你方開罷我登場,園子裡該是有點活氣的。
每到菜園子秀春就會想,為什麼除了茄子花,别種菜花大都是黃色的?豆角花倒是該紅的紅、該綠的綠,她卻喜歡上了顔色不一般的茄子紫,也把對茄子紫的喜愛,遺傳給了吳為和禅月。
後來有了喜歡做文章的人,連顔色也不放過,從對各種顔色的喜愛,去推斷人們的性格,喜歡茄子紫的人,據說浪漫而神秘。
這種推斷,和秀春的選擇其實關系不大。
秀春在菜園子裡找來找去,終于看到草棚子裡有張像臉又不像臉的東西,虛虛實實隐現在草棚子的暗影裡。
她被那張像臉又不像臉的東西吓了一跳。
菜園子裡突然有了荒涼之意,雖則菜秧子上的花還千朵萬朵地開着,可就一朵朵地沉下臉,顯出凋敝。
即便太陽西落時也顯得輕如雲黛、遙不可及的山的暗影,此時卻重重地壓了下來,無聲地向菜園子逼近,一霎間就将菜園子和秀春罩了個嚴嚴實實。
這時秀春聽見有人叫她,“秀春,是我,我在這兒。
” 媽媽!是媽媽? 她走進草棚子,臉對臉地瞧着媽媽,怎麼看,怎麼也不是媽媽的模樣-地伸出小手,遲遲疑疑地摸索着媽媽的臉,媽媽就捉住她的小手,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何止是媽媽的手,整個媽媽似乎都化作了一縷不可在握的煙塵…… 可手掌上的暖意、粗粝,卻還是活生生的,依然是秀舂熟悉的……她不能說那不是媽媽;她心迷意亂……又在倏忽間感知,一個母女二人靈魂同時出竅,明明白白隻能束手待斃、肝腸寸斷的時刻到了。
秀春最後斷定,不,那女人已經不是媽媽了。
後來她知道,這就是“走形”。
所謂“走形”就是人的靈魂已經遠去,留下的,不過是一副暫時沒有敗去的皮囊。
誰的眼睛這麼“毒”,能夠看出“走形”不“走形”?秀春卻有這樣的異禀。
類似的情況,曾在,也将在她的身上反複出現。
好比為了阻斷吳為與胡秉宸的情愛,幾乎鬧到她們母女感情破裂也在所不惜,好像吳為不是談情說愛,而是去上斷頭台。
吳為多少繼承了她的這副眼力。
葉蓮子去世後,她最擔心的就是難免不在比她年長許多的胡秉宸身上,眼見“走形”的一天,這也是她後來總是逃避和胡秉宸長相厮守的一個不大可也不小的原因。
對此,吳為又不肯、不能說出一個字,她總覺得天機不可洩露。
由此可見,吳為的膽小,不是一般的膽小,正像前面說過的那樣,而是非常地小,毫然成為“活”的一大障礙。
她怎會膽小到如此違反常情的地步,的确讓人難以理解,以至于不可原諒;不知這是天生,還是後天什麼原因造成。
像胡秉宸這種“天降大任于斯”的人,如何會想到男女之間的關系是如此之脆弱?影響它的因素,又是如此之複雜、之繁多、之無處不在、之不勝細膩……連吳為被葉蓮子的“走形”,被失去親人的打擊吓破了膽,也會影響他們的共同生活。
做吳為的丈夫豈不是太難?哪個男人勝任得了? 剛拾走老王頭,墨荷就要生産了
墨荷對葉家的輕蔑有多少,婆婆和小姑姐就能體味多少,一分也疏漏不了。
她們就更加變着法兒折磨這個新進門的,輕蔑她們的女人。
階級之間的鬥争也好,國家之間的戰争也好,政客之間的勾心鬥角也好,個人之間的血債也好……總會有個盡頭。
殺了,剮了,搶到手了,勝利了……也就了結了。
女人之間呢? 自一八七九年的娜拉出走到現在,女權主義者緻力于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鬥争已經一白多年,可謂前仆後繼。
豈不知有朝一日,真到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時候,她們才會發現,女人的天敵可能不是男人,而是女人自己,且無了結的一天,直到永恒。
嚴格地說,葉家算不得虐待兒媳婦,不打不罵,給飯吃,給衣穿。
小姑姐隻管盤坐在炕上發号施令,鬧得墨荷放下簸箕拿起筲,說喘氣的工夫也沒有可能太誇張,說方便的時間都沒有,倒還恰如其分。
一個窮家,居然也能想出那許多折騰人的事情來!那能想出這些活計的腦袋,不是天才又是什麼? 小姑姐果然聰明過人,倒也不僅僅表現在如何支使墨荷這一樁事情上。
她是樣樣累,樣樣拔沖。
就連她的頭發是不是比他人黑,也是她的一樁心事。
更不要說在墨荷沒過門以前,她是村子裡頂尖的美人……也就難怪她最後累得生痨病而死,至于秀春的奶奶,隻不過添了晚上抽煙袋的習慣,喂了一天的豬,喂了一天的雞,做了一天一大家子的飯,刷了一天一大家子的碗,縫補了一天一大家子的衣服、鞋、襪以後,墨荷别指望躺到炕上歇歇腿,去睡那世上再苦再窮的人也得睡的那一覺。
她得服侍婆婆抽煙。
秀春的奶奶抽一袋,就讓墨荷裝一袋、點一袋,一直抽到三星上來。
有時秀春的奶奶都睡了一覺,醒過來,接着抽。
一窮二白的葉家,自葉志清的媳婦娶進門後,即刻有了地主的修養和脾性。
可見地主的修養和脾性以及對他人的欺壓剝削,未必隻和勞資關系、生産資料什麼的有關。
奶奶的一統天下,直到叔叔娶進媳婦,也就是秀春的嬸子之後,才有了較為徹底的改觀。
如果說到秀春的嬸嬸,就必得先交代秀春的叔叔是什麼樣的角色,方見得嬸嬸的不同凡響。
就好比武林中人看那對手慣于使用的家夥,便大約可知對手的路數。
秀春的叔叔在村裡開小雜貨鋪,賣個油鹽醬醋。
從前倒也見過世面,在大鋪子裡當過夥計,隻因手腳不老實,讓東家炒了鱿魚。
葉家的确乏善可陳。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不要說五世,葉家連一世之澤也談不上。
那樣一個老實巴交的鄉下秀才,怎麼會養出不是手腳不老實,就是挪用公款、被人通緝的兒子?這裡指的是,不久以後買賣學成的葉志清,剛被一家銀行錄用,就因逛窯子挪用公款,不得不逃之天天那一檔子事。
叔叔娶進的女人和他很匹配,“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說法,絕非信口胡言。
嬸嬸剛嫁過來的時候,秀春的奶奶也曾打算給她一個下馬威,像制伏秀春的媽媽那樣,一舉制伏秀春的嬸嬸。
那天奶奶也沒讓秀春的嬸嬸幹什麼重活,不過是吩咐她去磨豆子。
磨豆子的活計有什麼累?哪家農村婦女沒有磨過豆子? 可是她一上來就喝了鹵水。
想來早在娘家的時候,她就謀劃好了。
也不是一上來就喝,而是披頭散發、呼天搶地、村前村後地先跑了幾圈。
她一面跑,一面尖厲地号啕着:“老天爺呀,我是不能活了,不能活啦!這老葉家就是不讓媳婦活呀!——”好像葉家人就跟在後面追殺。
她跑了多少個圈,村裡人就跟在她後面跑了多少個圈。
鄉下的日子太單調、太沒有色彩、太寂寞了,尤其對于胸無大志,也就是說企圖不大,卻不排除心懷一點亂頭的女人。
除了雞鴨豬狗,除了幹活,除了一身破衫,還有什麼? 特别是冬天,冰雪封了萬物,天上地下一片死白,人人都躲在屋子裡貓冬,隻有屋頂上那點炊煙,才袅袅地生出一點活氣。
春夏之季好一點?可那景物,一輩子地看下來,也膩煩了。
山從沒有崩一方,地從沒有陷一塊,永遠地依舊。
人不光靠景物來陶冶,還得靠事件來激活。
突然出現這樣一個生動而又富有感召力的女人,誰能不跟着跑,誰能不跟着激動呢? 村前村後跑回來之後,就舀了一碗鹵水,真舀還是假舀,聰明過人的小姑姐也忘了扒着她的碗查看查看。
嬸嬸也沒有真喝,隻不過把鹵水碗“哐——”的一聲砸在了門口,接着就是口吐白沫,眼睛翻白。
一家人又是灌涼水,又是掐人中。
農村裡很多女人都會這一手,不知墨荷是不會還是不屑。
想來是不屑,一個嗜好知識的人,常常不屑于去幹于生計非常實惠的事,反倒會吃知識的很多虧。
面對這個缤紛多彩的世界,他們最拿手的辦法就是自閉,叫他們“窩囊廢”也無不可。
因此,秀春的媽媽沒有在這方面給她做下結實的鋪墊,秀春一生凡事忍氣吞聲,墨荷是應該負有責任的。
窮兇極惡、從來不信因果報應的叔叔,縱身一躍掠仕了嬸嬸的頭發,穩、準,狠地像是套住一匹烈馬,揚起拳頭就要讓她燦爛出一些顔色的時候,嬸嬸就像練過武功。
回身就是一腳,直搗叔叔的雞巴。
叔叔立時臉色煞白,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起不來了。
兩口子哪有不打架的?在農村,打架就是打架,是很務實,很具體的力的較量,不像城裡人,把隻務虛不務實的吵架也叫做打架。
此後他們又比試了幾次。
在村子裡戰無不勝的叔叔,從此不能再拔頭籌,也從此開始了北的記錄。
嬸嬸也沒什麼絕活,就是專踢叔叔的雞巴。
一個敢踢男人命根子的女人,是何等了得的女人! 男人又是如何愛惜自己的命根子!又如何為了他們的命根子,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争取勝利! 以後叔叔見了嬸嬸,就像兔子見了鷹。
不談滿腹經綸,肚子裡也算有些文章的爺爺,在這樣的女人面前,除了仰面頓足說些“家門不幸,家門不幸——”的空話,還能指望這酸腐的窮秀才有什麼作為?奶奶也再不敢招惹嬸嬸,不但不敢招惹她,反倒讓她制伏了。
小姑姐也再不敢吩咐她什麼,隻要她皺着眉頭,發出一聲“啊?——”小姑姐馬上就含糊其辭,不再重複她的指令。
可這并不等于奶奶就會對另一個媳婦手軟。
奶奶甚至用更加升級的辦法折磨墨荷,以籠絡、讨好嬸嬸。
墨荷本應痛恨葉家,可她最不能忍受、最讓她難堪的卻是葉志清的吹牛。
到了葉家她才知道,聘禮上的字是教私塾的公公寫的。
葉志清不過是能寫一點,會算一點,和她上過洋學堂的兄弟不可同日而語。
葉志清可以嫖窯子,可以讓她每年生育一個不能成活的孩子,可以讓她奴仆般地服侍……雖則她心懷不滿,卻也說不出什麼,那可不是男人分内的事?而吹牛卻是絕對不可原諒、這種痛恨,不但殃及她的後代,也殃及與吹牛有所關聯或從吹牛派生出來的,比如說僞善、撒謊這一類比之殺人越貨、貪贓枉法等等不足挂齒的毛病。
從墨荷開始往下,她們家的女人,對人的要求實在是太苛刻了、就連那些偉哉大哉的人物也難免不撒謊,不僞善,又何況芸芸衆生? 禅月讀大學的時候,正是吳為事業的峰巅,愛好文學的人,可以說是無人不識卿。
有個外系的男生問地:“聽說作家吳為的女兒就在你們系渎書?” 禅月臉上哪怕最敏感的那幾條肌肉也不曾牽動絲毫,“不知道。
”地回答道。
直到大學畢業,也沒幾個同學知道她是吳為的女兒: 更何況吳為也不是沒有僞善、撒謊的時候,比之他人的僞善、撒謊,情節可能更為嚴重、雖然沒有混迹于貞節女人隊伍的妄想,卻在幾十午的時間裡避而不談,遮遮掩掩有個私生子的隐情。
如此,她有什麼資格對他人的僞善、撒謊不肯通融? 對于葉家,墨荷最有力的反抗就是回娘家、它的娘家,因為頗具實力而非同一般人的娘家。
娘家是每個無能、嫁作他人婦的女人惟一退身之地;雖不能從根本十解決她們的難題,總能給她們一個緩沖的機會,讓她們和困難暫時拉開距離.稍事喘息,即便學至博士的現代女子,這一隅之地恐怕也是不可或缺的。
多年後秀春慘痛地想,她卻連這樣一塊退身之地也沒有。
吳為算是三生有幸,如果她沒有這塊退身之地,可能早巳粉身碎骨,而葉蓮子留給她的這塊退身之地,吏讓人歎為觀止。
他人哪裡曉得,吳為不過徒有一副皮囊而已,每逢由于她的任性、輕率、興之所至……冒犯天下,又沒有勇氣承受世人讨伐之時,正是是葉蓮子撐起她的那副皮囊,替地活下來的。
她又算是不幸、偏偏在不是她的過錯,不過為情所困卻被逼得幾近崩潰之時,葉蓮子撒手而去,絕了她最後的退路。
在痛失“極地”的絕望時刻,她喪失理智地犯下了足以毀滅她餘生的大過,所以葉蓮子一去,她也就去了,人們看到的。
跳過是她那副還沒有敗去的皮囊、秀春外祖父家,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滿族四大發祥地之一,談不上仁人傑地靈,卻稱得起物華天寶。
難怪中國對外開放以後,一位來訪的美籍華人作家間吳為:“你是不是出身于一個滿族的貴族之家?” “為什麼?” “看你的額頭和鼻子。
因為我們家是,我熟悉這種額頭和鼻子。
”“不是。
”她決然地回答說。
反正葉家絕對不是,葉家是從山東逃荒過來的貧農。
這從地小腳拇趾外側另有一粒大如小米粒的趾甲,就能準确無誤地确定,地是那山東貧農的種。
葉蓮子也從來不曾對她談過曾外祖父的家族史。
即便曾外祖父是滿族的一個貴族,她也隻能是貴族和貧農的雜種。
人們也不難從吳為品位的駁雜,得到雜種的印證。
每次回娘家,墨荷隻讓葉志清送到村于門,從來不讓他跟進娘家門,他也就不進。
也許是那物華天寶的地界讓葉志清白慚形穢,也許是秀春外妍父家那高牆大院裡鳴鳴狗叫、人聲鼎沸的氣勢對他有種威懾力,一個隻會吹吹小牛,還沒有修煉到氣壯山河那個地界的人,一旦面對真刀真槍,底子裡先就發了虛。
也許他們兩個人都覺得,關于葉家和葉志清.墨荷的娘家人還是知道得越少越好.在葉家的生活、處境,墨荷對娘家人也是隻字不提,她丢個起受虐待的面子。
不讓丈夫進自己娘家的門,恐怕在二十世紀末的莊市面上也會遭人非議。
而一個鄉下女人二十世紀初,就有這樣的驚世駭俗之舉,可見她是如何地任性好強,也可見她對葉家的報複之心——種殃及池魚、不算大氣的報複。
當然,這和她不但不愛葉志清,也看不起葉志清至極有關。
如果那時叮以離婚,像她這樣的女人,非和葉志清離婚不可。
奇怪的是她也很少讓秀春跟着回娘家,這很不合乎鄉下女人的規矩和思路,如果說是看不起葉志清,為什麼也不帶秀春回娘家?是嫌棄秀春冥頑不化,不知厲害深淺非要到世上受一遭?也許沒想到自己會死得那麼早,覺着和秀春的緣分還長着呢。
因為墨荷老是回娘家,秀春對母親的慈愛沒有留下多少記憶。
留下印象的大約隻有一兩次。
一次秀春在街上玩,迎面撞上一頭豬。
那頭豬大得像牛犢,不但把她撞倒;還把她撞得當場昏厥。
墨荷以為她死了,哭得死去活來。
等她緩醒過來,看到媽媽吓成那個樣子,不但沒有像多數孩子那樣就勢發揮地哭鬧,大賺一把以物質形式支付的呵護或撫慰,反倒咧着沒有血色的嘴,默默地笑了。
再一次就是在外祖父的喪宴上。
她等不及上菜,空心吃了一辦蒜。
蒜味直搗她的小心窩,辣得地捂着心口嗷嗷叫,墨荷不知她得了什麼病,急得踢倒了凳子,撞翻了席面……事後秀春覺得辣這——場也算值得。
這種為了一個無須證實的答案不惜工本的思路本就反常,而于一個僅僅四五歲的孩子,是更加地反常了。
墨荷是個美麗的女人。
一個女人,又美麗,該是很不幸的。
但她沒有走出農村,相對來說還不算過于複雜。
美麗的女人大多任性而多情。
倒不一定對他人,對自己何嘗不可多情!所謂“豔若桃李,冷若冰霜”的人,可能更加自作多情,不然就像糟踐了這份美麗的造化。
這個方圓幾十裡都數得上的美人,在鄉下的枯寂日子裡,何以消耗她飽滿的感情?既不能參加party,與哪個風流倜傥的男人共舞;也不能在影視上出盡風頭,掠獲若幹崇拜者;更不可能在美術展、音樂會仁與哪位趣味相投的男士一見鐘情……隻能自己給自己制造點歡愛,享受一下愛情的幻覺。
不要以為一個沒有讀過《白雪公主》的鄉下女人就沒有對白馬王子的希冀,女人們自出生起,就在等待一個白馬王子,那是女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直到她們碰得頭破血流,才會明白什麼叫做癡心妄想。
要想給自己制造點歡愛,在那窮鄉僻壤,談何容易? 能夠稱得上華彩的片段,可能就是到了七月,過了處暑。
那時候,青麻桃似的榛子殼兒,沉郁的殘綠裡就駁雜、斑斓、沉湎着酒紅。
如果沒有一種自在、自信、沉醉和成熟,淮敢出此心裁、創意,把這樣兩種大反大逆的顔色放在一起! 那棟子仁兒也就粒粒飽滿了。
墨荷就可以放下沒完沒了的勞作,和女人們一同上山采榛子。
那是生活在山腳下的莊戶女人惟一名正言順具有休閑性質的活動。
一到山腳,墨荷就遠離了夥伴,一頭鑽進榛子棵兒,并不急着運動兩隻手趕緊把榛子收歸已有,而是窩在榛子棵兒裡,欣賞那榛子殼兒的顔色,心裡歎着,好漂亮的顔色,好漂亮的顔色啊! 再不就采一顆,愣一愣,想一想。
這是采給他的,而那個他又似乎不是葉志清。
回到家裡,一顆顆挑、一顆顆選,選出那最飽滿的,用牙輕輕一“墊”,殼兒就裂了,棒子仁兒也就剝出來了。
再一顆顆收起那些榛子仁兒,心想,這是留給他的,而那個他也似乎不是葉志清。
即便葉志清回到家裡,吃光那些圓圓溜溜去了殼兒的榛子仁兒,她也不覺得是葉志清吃的。
榛子吃多了上火,有一年直吃得葉志清兩眼眵目糊,鼻子直流血,可那不是她的事。
她就這樣雙眼隙嚨、兩頰羞紅地想像着一個意中的男人。
而那男人是如何地中意,地又是說不清楚的。
不過她的想像卻混雜着顔色。
一般來說,想像是沒有顔色的,就像夢是沒有顔色的一樣。
可是她的想像,常常帶着處暑之後榛子殼兒的殘綠和酒紅,就像極少、極少數的人,偶爾會在夢中夢見顔色。
吳為後來能在十分孤絕的情況下,為自己制作、演出一些生活小品,勉力地讓他人、更讓自己相信,她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很可能是傳襲了外祖母墨荷這方面的基因。
她撥弄着那些榛子,自己一顆也舍不得吃;可是還有秀春呢,她看看秀春,再精益求精,仔細剔出稍有缺損的榛子,分給她惟一存活的孩子。
秀春隻能等着,從留給那個并不存在的男人的存貨裡篩出來的那幾顆榛子。
——和吳為後來對待葉蓮子以及對待禅月的态度很不相同。
這就是為什麼有一天胡秉宸突然對吳為說:“我從沒有得到過你的心。
” 吳為回說:“你這樣說有沒有良心?從和你相愛到現在,哪個男人人過我的眼?” 胡秉宸認真地想了想,說:“不,不是有關男女的問題……我說不準确。
” 其實症結在于,比之她的外祖母墨荷,也許還有葉蓮子,還有禅月,吳為很可能對不起愛她的那些男人,嚴重一點說,她也許坑騙了那些愛她的男人。
除了戀愛時期的短期行為,她從不能把對哪個男人的情愛放在葉蓮子或是禅月的血緣之上,——雖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愛,并不矛盾,任何人都可以兼容并蓄,但在吳為卻是例外。
她對胡秉宸的愛,隻能是一種可以交出生命,卻無法交出完整的心的愛,永遠熬煎在非此即彼,不能平分秋色的歉疚中。
并非吳為不願或不忠實于胡秉宸,等到我們渎完吳為的一生,便可知道這例外的由來。
除此之外,很多方面,吳為可能更接近這個無緣一見的外祖母。
6 西廂房的老王頭和葉家一樣,都是窮苦之人,方方面面無望在日常生活中鋪陳的人家,隻能在他們重大的人生節目上,對無望隆重地做一次無望的補償。
這最後的鋪陳,卻以喜慶的方式進行叙述,特别唢呐的尖峭高昂,更是撕天裂地、大熱大鬧、大慘大烈。
吹鼓手們好像不是給老王頭送殡,而是有機會豁出勁來發洩一場悲喜交加。
在唢呐恣意放縱的沖擊下,敏感、生來就對“過分”不适的秀春,陡然生出莫名的不安。
她才想起很長時間沒有看到媽媽了。
路上沒有,院子裡沒有,屋子裡沒有,炕上也沒有……她來到後院的菜園子。
菜園子差不多是每家每産堆放垃圾的地方。
一個窮家能舍棄的東西,除了讓人想到物盡其極的窮困,還能有什麼? 媽媽活着的時候,種萊是媽媽的事情。
這些活計,還要晚一點才輪到秀春的頭上。
所以秀春那時隻看得見菜園子裡的顔色,還看不見園子裡的寒碜、敗破,朽木斷石、碎碗爛鍋…… 菜園子後面就是山。
山的暗影随着太陽時而東移,時而西落,菜園子裡的一切也就有了時明時暗的對比。
媽媽去世以後,這裡更是秀春一個常來常往的勞作之地,直到她離開這塊土地,那經久的、明暗之間的起落轉換,于她是好還是不好呢? 園子裡種着莊稼人平平常常的菜蔬,倭瓜、黃瓜、茄子、土豆、白菜什麼的、正是春夏之交,各種菜花你方開罷我登場,園子裡該是有點活氣的。
每到菜園子秀春就會想,為什麼除了茄子花,别種菜花大都是黃色的?豆角花倒是該紅的紅、該綠的綠,她卻喜歡上了顔色不一般的茄子紫,也把對茄子紫的喜愛,遺傳給了吳為和禅月。
後來有了喜歡做文章的人,連顔色也不放過,從對各種顔色的喜愛,去推斷人們的性格,喜歡茄子紫的人,據說浪漫而神秘。
這種推斷,和秀春的選擇其實關系不大。
秀春在菜園子裡找來找去,終于看到草棚子裡有張像臉又不像臉的東西,虛虛實實隐現在草棚子的暗影裡。
她被那張像臉又不像臉的東西吓了一跳。
菜園子裡突然有了荒涼之意,雖則菜秧子上的花還千朵萬朵地開着,可就一朵朵地沉下臉,顯出凋敝。
即便太陽西落時也顯得輕如雲黛、遙不可及的山的暗影,此時卻重重地壓了下來,無聲地向菜園子逼近,一霎間就将菜園子和秀春罩了個嚴嚴實實。
這時秀春聽見有人叫她,“秀春,是我,我在這兒。
” 媽媽!是媽媽? 她走進草棚子,臉對臉地瞧着媽媽,怎麼看,怎麼也不是媽媽的模樣-地伸出小手,遲遲疑疑地摸索着媽媽的臉,媽媽就捉住她的小手,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何止是媽媽的手,整個媽媽似乎都化作了一縷不可在握的煙塵…… 可手掌上的暖意、粗粝,卻還是活生生的,依然是秀舂熟悉的……她不能說那不是媽媽;她心迷意亂……又在倏忽間感知,一個母女二人靈魂同時出竅,明明白白隻能束手待斃、肝腸寸斷的時刻到了。
秀春最後斷定,不,那女人已經不是媽媽了。
後來她知道,這就是“走形”。
所謂“走形”就是人的靈魂已經遠去,留下的,不過是一副暫時沒有敗去的皮囊。
誰的眼睛這麼“毒”,能夠看出“走形”不“走形”?秀春卻有這樣的異禀。
類似的情況,曾在,也将在她的身上反複出現。
好比為了阻斷吳為與胡秉宸的情愛,幾乎鬧到她們母女感情破裂也在所不惜,好像吳為不是談情說愛,而是去上斷頭台。
吳為多少繼承了她的這副眼力。
葉蓮子去世後,她最擔心的就是難免不在比她年長許多的胡秉宸身上,眼見“走形”的一天,這也是她後來總是逃避和胡秉宸長相厮守的一個不大可也不小的原因。
對此,吳為又不肯、不能說出一個字,她總覺得天機不可洩露。
由此可見,吳為的膽小,不是一般的膽小,正像前面說過的那樣,而是非常地小,毫然成為“活”的一大障礙。
她怎會膽小到如此違反常情的地步,的确讓人難以理解,以至于不可原諒;不知這是天生,還是後天什麼原因造成。
像胡秉宸這種“天降大任于斯”的人,如何會想到男女之間的關系是如此之脆弱?影響它的因素,又是如此之複雜、之繁多、之無處不在、之不勝細膩……連吳為被葉蓮子的“走形”,被失去親人的打擊吓破了膽,也會影響他們的共同生活。
做吳為的丈夫豈不是太難?哪個男人勝任得了? 剛拾走老王頭,墨荷就要生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