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悲歌

關燈
擠。

    如果不是碼頭上那些大小船隻的艄公們,對此顯然已有經驗,早就拿出長篙,一邊奮力攔擋着,一邊大聲喝止,說不定就會有人被擠到河裡去了。

    不過盡管如此,餘懷等主仆四人仍舊被這突如其來的騷動鬧了個蒙頭轉向,甚至還沒明白過來,就被團團擠在當中,變得進又不是,退又不能,一步也移動不了。

     不過,這種情形卻沒有維持多久。

    因為忽然又有人喊了一聲:“媽的,船不是靠這兒,是靠那邊,那邊!” 大家轉頭望去,果然發現,黑壓壓地擠聚在下遊的那些人頭,正攢動着,向南邊湧去。

    于是大家又蓦地發出一陣鬧哄哄的亂叫和臭罵,你推我擁地紛紛跟了過去。

    轉眼工夫,便走了個幹淨。

    原來的地方,依舊隻剩下餘懷等主仆四人。

     “唉,瞧他們天天都是這樣子,其實又有什麼用?能認到贖回的,又能有幾多?”一個蒼老的聲音在旁邊說。

     主仆四人回頭一看,原來說話的是個老艄公。

    他站在一隻天平船的船頭,正把長篙放回船篷底下的支架上。

     餘懷猶豫了一下,随即拱拱手問:“敢問老爹,聞得這些婦人,都是要運到北邊去的。

    怎麼又許她的家人來相認贖人?” 那艄公看了他們一眼,淡淡地說:“這個麼,本來也是不許認贖的。

    是百姓向官府哭泣求告得多了,才開準此例。

    隻是偌大一個江南,兵荒馬亂的,到底有幾多人家有工夫到碼頭來日日候着?就是像這些有工夫來的,又怎能得知自家的婦人被弄到了哪個碼頭?不過是盡盡心意罷了!再說,這些婦人十之八九隻怕都被大兵耍弄過了,就算贖了回去,也是……唉!” 三個朋友對望了一眼,不再問了。

    但是老艄公的這些話,仍舊使他們又一次感到深深的恥辱與刺痛。

    這樣默默地站了片刻,終于,沈士柱擡起頭,猶豫着提議說: “眼下離開船還早,或許——我等也過去瞧瞧?” 餘、柳二人都沒有異議。

    大家便移動腳步,沿着河堤,慢慢地向前走去。

     由于距離得遠,剛才他們一直沒有看清那些船怎樣靠岸,因此也弄不清到底載來了多少婦女。

    此刻走得近了,他們才發現她們是分乘三隻大艚船抵達的。

    人數還真不少,起碼也有兩三百,大多數已經上了岸,就一堆兒地站坐在河堤上;還有一些正在下船。

    她們大都發髻蓬松,不施粉黛,身上的衣裙也像是胡亂湊合,顯得很不合體。

    其中東張西望的也有,但多數都是頭頸低垂,一副含羞忍辱的樣子。

    幾個腰懸弓箭、提刀持槍的清兵在旁邊虎視眈眈地看守着。

    至于河堤下面,則是人頭攢動。

    那些準備認親贖人的一邊伸長脖子,睜大眼睛,心急火燎地朝堤上張望,一邊直着嗓子叫喚: “阿花!”“阿囡!”“小寶他娘!”“嫂嫂!”“阿妹!”“新婦!”“嬸娘!”“大福媽!”“春丫頭!” 随着這聲聲叫喚,堤上那些女人也騷動起來,她們同樣伸長了脖子,大睜着驚慌的眼睛,并且開始互相推搡着,發出尖聲的回應: “哎!”“我在這兒!”“小寶!”“大福!”“姆媽!”“官人!”“我是阿囡!”“我是常喜!”“我是招弟!” 不過,叫喚歸叫喚,而且有些聽來像是接上了茬,但其實隻是名字相同,很快又發現不是,結果有好一陣子,竟然沒有一個相認上的。

    這麼一來,人們似乎洩了氣,不再向前擠,叫聲也随之稀落了下來……然而,就在這時,忽然響起一聲大叫:“哎,這不就是春丫頭嗎!”接着,就看見一老一少兩個男人,一邊高叫着“春丫頭!春丫頭!”一邊拼命往前擠。

    聽見這叫喚,堤上那群女人當中,有一個少女也蓦地發出一聲尖叫,跌跌撞撞地沖下來,到了堤下,大約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摔了一個跟頭,但她一翻身又站起來,猛地向前奔去,終于一下子撲到已經來到跟前的親人懷裡,放聲大哭起來…… “啊,認到了!認到了!”人們紛紛相告着,有驚喜的,有感歎的,自然也有嫉妒的。

    但同時,顯然全都被這成功相認的一幕所鼓舞,于是再一次發出亂哄哄的呼叫,并且争先恐後地向前擁去。

    看見這種情景,河堤上的那群女人也激動起來,不顧一切地往堤下奔。

    守在旁邊的那幾個清兵顯然早有經驗,起初還連聲喝叫,試圖制止。

    但看見沒有效果時,他們就自動退出人群,站到外圍去,遠遠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