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場小聚
關燈
小
中
大
說,半個時辰就回。
到如今,去了已有一陣子了。
” “那好,我等他!”這麼說了之後,黃澍就走向長凳,坐了下來。
“黃老爺不去閣子上坐麼?”那小厮眨眨眼睛,讨好地問,“方才來了兩個客人,也是要見我家老爸的,現正在閣子奉茶哩!” “噢?”聽說有人比自己先到,黃澍有點意外,“是什麼樣的客人?” “一位餘淡心相公,與我家老爸也是相熟的。
還有一個和尚,卻不曾見過。
” “餘淡心!怎麼,他也來了?”黃澍一下子站了起來。
因為這個餘懷,同他不隻是舊相識,而且上一次他到長吟閣來訪時,彼此還會過面。
現在柳敬亭不在,碰上個熟人,正好免卻等候的無聊。
“好,我這就上去會他!” 這麼說了之後,也不等小厮答話,黃澍就徑直向場子盡頭的那道樓梯走去。
所謂閣子,是指書場頂上的一層屋子。
黃澍已經不止一次上去過,知道它同樣面向街道,但是比書場要小上一半。
裡面擺設着些桌椅古玩,還有一張卧榻,是柳敬亭平日接待客人的地方。
現在,他登上閣子,發現有兩個人在裡面坐着,其中一個果然是餘懷,于是大聲地招呼說: “啊哈,淡心兄!巧遇,巧遇!” 餘懷想必也認出黃澍,連忙站起來,拱着手說:“哎呀,黃大人……” “淡心兄幾時來的?怎地如此之巧?”黃澍走過去,一邊還着禮,一邊繼續表示着驚喜,接着又轉向那個身材瘦小的和尚,“這位師父是……” “黃大人怎麼不認得了?”餘懷微笑說,“他是沈昆銅呀!” 沈昆銅,就是沈士柱。
黃澍自然也是認識的。
不過,他記憶中的沈士柱是儒生打扮,即使到如今剃了發,也不外就像自己和餘懷這樣。
然而沈士柱竟然剃得一根頭發也不剩,壓根兒就成了一個和尚。
這确實出乎黃澍的意外。
“噢,原來是昆銅兄!”他驚訝地說,随即也就認出來了:漆黑的眉毛,亮晶晶的眼睛,再配上一張清瘦的小臉,眼前這人确實就是沈士柱。
至于對方把頭發全部剃光的緣故,黃澍也猜到了。
自從剃發令下來之後,一些人因為不願意把束發改為留辮,但又無法繼續保留前明的式樣,于是幹脆落發為僧,從此不問世事。
對于這種行為,清廷倒還是容許的,因此黃澍也就不加避忌,照舊興沖沖地同對方寒暄: “不想别來才隻年餘,昆銅兄已成方外之人!隻是未知祝發何方,法号怎生稱呼?” “不敢!”沈士柱合掌當胸,“貧僧賤号法明,是今年六月在杭州靈隐寺皈依我佛的。
” “恭喜恭喜!隻不知我兄皈依佛門之後,那《六韬》《三略》,可還句句不離口麼?”由于想起沈士柱平日說話,最喜歡囫囵吞棗地搬用兵書上的語句,黃澍繼續打趣說。
“阿彌陀佛!”沈士柱連忙低眉垂目,“罪過罪過,法明以往種種,俱如昨日死,哪裡還敢有一絲妄念萦于胸中。
如今隻覺四大皆空,才是無上之境!” “哎,黃大人請坐!”餘懷從旁插進來,做出相讓的手勢,“聽柳老爸說,大人公務繁忙,今日怎麼得空,來此間走動?” 黃澍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說:“忙是不假。
不過那些事,就算再賣力地給他幹,又有什麼用?橫豎我黃某充其量不過一個幕僚,既無權也無責。
該出來散心,還是得出來散心!” 聽他這樣說,餘懷同沈士柱對望了一眼,都沒有作聲。
黃澍看出兩位朋友心存疑惑,不過,要把肚子裡的牢騷一股腦兒端出來,畢竟又不合适,于是他隻好把手一擺,故作放縱地說:“哎,二位怎麼還站着?來來來,弟今日特地帶了酒和小菜來,本想與麻子把盞共話的,偏偏他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那麼我們就先飲他三杯再說!”這麼說了之後,也不等對方答應,就回頭吩咐站在樓梯邊上的長随: “快,把東西都擺上來!” 那長随答應一聲,走近前來,把提着的一壺酒,一個荷葉包放到桌上,并按照他的指點,先去櫥裡拿來三隻杯子、三雙竹筷,又替他們挨個兒斟上酒,然後把荷葉包打開,卻是半隻熟鵝,外帶一堆五香豆子。
“來來來!”黃澍首先端起杯子,“弟與淡心兄雖然已經見過,但尚未曾共謀一醉,與昆銅兄卻是劫後初逢,尤其難得!且滿飲此杯,以表慶賀!” 說完,看見餘懷也端起了杯子,他就轉向沈士柱,卻發現後者坐着沒動,于是催促說:“哎,昆銅兄!” “阿彌陀佛!”沈士柱再一次合掌當胸,“貧僧是戒了葷的!” “那——就光喝酒好了。
這酒卻是素的!” 沈士柱仍舊搖搖頭:“貧僧自入空門,已經連酒也一并戒了!” 黃澍不禁皺了皺眉毛,覺得有點掃興。
看見這樣子,餘懷連忙提議說:“難得黃大人盛情,昆銅就以茶代酒好了!” 對此,沈士柱卻沒有拒絕,順從地舉起茶杯。
于是黃澍也就點點頭,不再勉強。
席面上的氣氛,這才變得融洽起來……
到如今,去了已有一陣子了。
” “那好,我等他!”這麼說了之後,黃澍就走向長凳,坐了下來。
“黃老爺不去閣子上坐麼?”那小厮眨眨眼睛,讨好地問,“方才來了兩個客人,也是要見我家老爸的,現正在閣子奉茶哩!” “噢?”聽說有人比自己先到,黃澍有點意外,“是什麼樣的客人?” “一位餘淡心相公,與我家老爸也是相熟的。
還有一個和尚,卻不曾見過。
” “餘淡心!怎麼,他也來了?”黃澍一下子站了起來。
因為這個餘懷,同他不隻是舊相識,而且上一次他到長吟閣來訪時,彼此還會過面。
現在柳敬亭不在,碰上個熟人,正好免卻等候的無聊。
“好,我這就上去會他!” 這麼說了之後,也不等小厮答話,黃澍就徑直向場子盡頭的那道樓梯走去。
所謂閣子,是指書場頂上的一層屋子。
黃澍已經不止一次上去過,知道它同樣面向街道,但是比書場要小上一半。
裡面擺設着些桌椅古玩,還有一張卧榻,是柳敬亭平日接待客人的地方。
現在,他登上閣子,發現有兩個人在裡面坐着,其中一個果然是餘懷,于是大聲地招呼說: “啊哈,淡心兄!巧遇,巧遇!” 餘懷想必也認出黃澍,連忙站起來,拱着手說:“哎呀,黃大人……” “淡心兄幾時來的?怎地如此之巧?”黃澍走過去,一邊還着禮,一邊繼續表示着驚喜,接着又轉向那個身材瘦小的和尚,“這位師父是……” “黃大人怎麼不認得了?”餘懷微笑說,“他是沈昆銅呀!” 沈昆銅,就是沈士柱。
黃澍自然也是認識的。
不過,他記憶中的沈士柱是儒生打扮,即使到如今剃了發,也不外就像自己和餘懷這樣。
然而沈士柱竟然剃得一根頭發也不剩,壓根兒就成了一個和尚。
這确實出乎黃澍的意外。
“噢,原來是昆銅兄!”他驚訝地說,随即也就認出來了:漆黑的眉毛,亮晶晶的眼睛,再配上一張清瘦的小臉,眼前這人确實就是沈士柱。
至于對方把頭發全部剃光的緣故,黃澍也猜到了。
自從剃發令下來之後,一些人因為不願意把束發改為留辮,但又無法繼續保留前明的式樣,于是幹脆落發為僧,從此不問世事。
對于這種行為,清廷倒還是容許的,因此黃澍也就不加避忌,照舊興沖沖地同對方寒暄: “不想别來才隻年餘,昆銅兄已成方外之人!隻是未知祝發何方,法号怎生稱呼?” “不敢!”沈士柱合掌當胸,“貧僧賤号法明,是今年六月在杭州靈隐寺皈依我佛的。
” “恭喜恭喜!隻不知我兄皈依佛門之後,那《六韬》《三略》,可還句句不離口麼?”由于想起沈士柱平日說話,最喜歡囫囵吞棗地搬用兵書上的語句,黃澍繼續打趣說。
“阿彌陀佛!”沈士柱連忙低眉垂目,“罪過罪過,法明以往種種,俱如昨日死,哪裡還敢有一絲妄念萦于胸中。
如今隻覺四大皆空,才是無上之境!” “哎,黃大人請坐!”餘懷從旁插進來,做出相讓的手勢,“聽柳老爸說,大人公務繁忙,今日怎麼得空,來此間走動?” 黃澍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說:“忙是不假。
不過那些事,就算再賣力地給他幹,又有什麼用?橫豎我黃某充其量不過一個幕僚,既無權也無責。
該出來散心,還是得出來散心!” 聽他這樣說,餘懷同沈士柱對望了一眼,都沒有作聲。
黃澍看出兩位朋友心存疑惑,不過,要把肚子裡的牢騷一股腦兒端出來,畢竟又不合适,于是他隻好把手一擺,故作放縱地說:“哎,二位怎麼還站着?來來來,弟今日特地帶了酒和小菜來,本想與麻子把盞共話的,偏偏他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那麼我們就先飲他三杯再說!”這麼說了之後,也不等對方答應,就回頭吩咐站在樓梯邊上的長随: “快,把東西都擺上來!” 那長随答應一聲,走近前來,把提着的一壺酒,一個荷葉包放到桌上,并按照他的指點,先去櫥裡拿來三隻杯子、三雙竹筷,又替他們挨個兒斟上酒,然後把荷葉包打開,卻是半隻熟鵝,外帶一堆五香豆子。
“來來來!”黃澍首先端起杯子,“弟與淡心兄雖然已經見過,但尚未曾共謀一醉,與昆銅兄卻是劫後初逢,尤其難得!且滿飲此杯,以表慶賀!” 說完,看見餘懷也端起了杯子,他就轉向沈士柱,卻發現後者坐着沒動,于是催促說:“哎,昆銅兄!” “阿彌陀佛!”沈士柱再一次合掌當胸,“貧僧是戒了葷的!” “那——就光喝酒好了。
這酒卻是素的!” 沈士柱仍舊搖搖頭:“貧僧自入空門,已經連酒也一并戒了!” 黃澍不禁皺了皺眉毛,覺得有點掃興。
看見這樣子,餘懷連忙提議說:“難得黃大人盛情,昆銅就以茶代酒好了!” 對此,沈士柱卻沒有拒絕,順從地舉起茶杯。
于是黃澍也就點點頭,不再勉強。
席面上的氣氛,這才變得融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