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聞之談
關燈
小
中
大
“哎,淡心兄,近日不知可有什麼新鮮時聞?”當三杯酒下肚之後,黃澍把一片鵝肉夾進嘴裡嚼着,笑嘻嘻地問。
餘懷的目光閃動了一下,乖巧地說:“黃大人每日出入總督行轅,什麼事不知道?還來問小弟!” “弟不是說那種勞什子公事,而是說城中的裡巷傳聞。
” “這個麼……”餘懷朝嘴裡丢了一顆豆子,随即微微一笑,“倒有一件。
還是說的我輩的一位熟人。
隻是中冓之言,說出來恐怕難免可羞可歎呢!” 所謂“中冓之言”,就是指的閨房醜事。
黃澍一聽,頓時來了勁,連忙追問:“此間又沒有外人,說說又何妨!” 餘懷仍舊躊躇着,不過,終于還是點點頭:“也罷,這件事近日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說的卻不是别人,而是錢牧齋家的那位大名鼎鼎的河東君!” 黃澍眨眨眼睛:“河東君?” “就是牧齋的如夫人柳如是。
河東君是牧齋給她起的号。
” “原來如此!可是她怎麼了——這柳如是?” 餘懷搖搖頭,說:“出了大醜事了!本來呢,這柳如是原是盛澤歸家院的一位姐兒,早年弟也見過,論姿色不算絕頂,才情風調卻是萬中無一!她嫁給牧齋時才隻二十五歲,而牧齋年已六十。
老夫少妾,當時許多人都料定牧齋降不住她。
後來也就果然聽說牧齋對她畏憚得很。
不過除此之外,倒還不曾傳出别的事來。
誰知這一次,牧齋被豫王帶去了北京,她獨自留在此間,立即就生出纰漏來了!” 說了這麼幾句之後,餘懷就停了口,舉起杯子,不料杯子是空的,于是他伸手去拿酒壺。
黃澍急于聽下文,連忙把酒壺抓過,一邊親自替他斟滿,一邊問:“生出纰漏來了?莫非竟是紅杏出牆?” 餘懷呷了一口酒,歎息說:“正是如此!聞得她搭上了個舊日的相好。
日日朝來暮去,打得火熱。
起初還遮遮掩掩,怕人知道,後來竟是越來越大膽,連日間都不回避了。
結果弄得街知巷聞,醜聲四播,連帶牧齋也遭人恥笑。
幸好他遠在北京,否則一張老臉真不知往哪兒擱呢!” “這,她如此大膽,莫非家中的人也不管束她麼?”黃澍不解地問。
“聞得她與正室不合,早已别居一院,與家中的人甚少往來。
況且,她有牧齋寵着,家中的人即便想管,也管不了她。
” 餘懷這麼說完之後,有片刻工夫,屋子裡變得寂然無聲。
黃澍隻顧捋着胡須,回味着剛才聽到的秘聞;沈士柱則始終低着頭,一聲不響。
看見這樣子,餘懷的眼珠子轉動起來,瞅瞅沈士柱,又瞅瞅黃澍。
末了,他哈哈一笑,說: “罷了罷了!誰叫錢牧齋一世風流,臨老還不收心?這也是自作自受!我輩聽聽就是了,為他費神設想,卻是一百個犯不着!咦,黃大人,你日日在總督行轅走動,想必新聞更多,何不也說說給我們聽!對了,聞得兩浙和湖廣近日鬧得挺兇,何以大清朝不早早發兵,把它一鼓蕩平?” 黃澍眨眨眼睛,還在想着:柳如是出了那樣的醜事,如果錢謙益知道了,不知會怎樣想,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來?不過,他終于回過神來,并且弄明白了餘懷的話,于是随口回答說:“哼,一鼓蕩平,談何容易!兵呢?洪亨九有兵嗎?别瞧他裝模作樣,從容淡定的樣子,其實心裡慌着呢!” “噢,怎麼?” “他能不慌嗎!偌大一座南京城,隻有四千兵,而且還是不中用的降卒,衣甲刀槍都殘缺不全。
萬一有人真的作起反來……”說到這裡,他忽然意識到這些都是軍事機密,洩漏不得,便頓住了。
餘懷和沈士柱卻像是并不怎麼在意,看見黃澍閉上嘴巴,也沒有繼續追問。
于是三個人繼續一邊喝酒,一邊說些别的話,無非是前朝舊事,故人生死。
在這當中,黃澍始終小心地回避開有關吳應箕的話題。
他發現餘、沈二人對于吳應箕在徽州被捕,并且同金聲、江天一一道秘密押解到南京一事,似乎一無所知,因此就更加諱莫如深。
這樣談了一陣,忽然聽見樓下傳來響動,接着,就聽見柳敬亭熟悉的大嗓門在問: “誰來了?餘淡心相公麼?還有誰?一個和尚?還有黃老爺?哪個黃老爺?是黃仲霖老爺麼?” 閣子裡的三個客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現出驚喜的神色,餘懷首先站起來,向樓梯走去。
黃、沈二人也連忙離開椅子,跟在後面。
“哎呀,原來是你們三位!不知三位光降,有失恭候,麻子該打!該罰!”當他們從樓梯上魚貫走下去的時候,柳敬亭急急迎上來,大聲說。
餘懷的目光閃動了一下,乖巧地說:“黃大人每日出入總督行轅,什麼事不知道?還來問小弟!” “弟不是說那種勞什子公事,而是說城中的裡巷傳聞。
” “這個麼……”餘懷朝嘴裡丢了一顆豆子,随即微微一笑,“倒有一件。
還是說的我輩的一位熟人。
隻是中冓之言,說出來恐怕難免可羞可歎呢!” 所謂“中冓之言”,就是指的閨房醜事。
黃澍一聽,頓時來了勁,連忙追問:“此間又沒有外人,說說又何妨!” 餘懷仍舊躊躇着,不過,終于還是點點頭:“也罷,這件事近日已經傳得沸沸揚揚,說的卻不是别人,而是錢牧齋家的那位大名鼎鼎的河東君!” 黃澍眨眨眼睛:“河東君?” “就是牧齋的如夫人柳如是。
河東君是牧齋給她起的号。
” “原來如此!可是她怎麼了——這柳如是?” 餘懷搖搖頭,說:“出了大醜事了!本來呢,這柳如是原是盛澤歸家院的一位姐兒,早年弟也見過,論姿色不算絕頂,才情風調卻是萬中無一!她嫁給牧齋時才隻二十五歲,而牧齋年已六十。
老夫少妾,當時許多人都料定牧齋降不住她。
後來也就果然聽說牧齋對她畏憚得很。
不過除此之外,倒還不曾傳出别的事來。
誰知這一次,牧齋被豫王帶去了北京,她獨自留在此間,立即就生出纰漏來了!” 說了這麼幾句之後,餘懷就停了口,舉起杯子,不料杯子是空的,于是他伸手去拿酒壺。
黃澍急于聽下文,連忙把酒壺抓過,一邊親自替他斟滿,一邊問:“生出纰漏來了?莫非竟是紅杏出牆?” 餘懷呷了一口酒,歎息說:“正是如此!聞得她搭上了個舊日的相好。
日日朝來暮去,打得火熱。
起初還遮遮掩掩,怕人知道,後來竟是越來越大膽,連日間都不回避了。
結果弄得街知巷聞,醜聲四播,連帶牧齋也遭人恥笑。
幸好他遠在北京,否則一張老臉真不知往哪兒擱呢!” “這,她如此大膽,莫非家中的人也不管束她麼?”黃澍不解地問。
“聞得她與正室不合,早已别居一院,與家中的人甚少往來。
況且,她有牧齋寵着,家中的人即便想管,也管不了她。
” 餘懷這麼說完之後,有片刻工夫,屋子裡變得寂然無聲。
黃澍隻顧捋着胡須,回味着剛才聽到的秘聞;沈士柱則始終低着頭,一聲不響。
看見這樣子,餘懷的眼珠子轉動起來,瞅瞅沈士柱,又瞅瞅黃澍。
末了,他哈哈一笑,說: “罷了罷了!誰叫錢牧齋一世風流,臨老還不收心?這也是自作自受!我輩聽聽就是了,為他費神設想,卻是一百個犯不着!咦,黃大人,你日日在總督行轅走動,想必新聞更多,何不也說說給我們聽!對了,聞得兩浙和湖廣近日鬧得挺兇,何以大清朝不早早發兵,把它一鼓蕩平?” 黃澍眨眨眼睛,還在想着:柳如是出了那樣的醜事,如果錢謙益知道了,不知會怎樣想,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來?不過,他終于回過神來,并且弄明白了餘懷的話,于是随口回答說:“哼,一鼓蕩平,談何容易!兵呢?洪亨九有兵嗎?别瞧他裝模作樣,從容淡定的樣子,其實心裡慌着呢!” “噢,怎麼?” “他能不慌嗎!偌大一座南京城,隻有四千兵,而且還是不中用的降卒,衣甲刀槍都殘缺不全。
萬一有人真的作起反來……”說到這裡,他忽然意識到這些都是軍事機密,洩漏不得,便頓住了。
餘懷和沈士柱卻像是并不怎麼在意,看見黃澍閉上嘴巴,也沒有繼續追問。
于是三個人繼續一邊喝酒,一邊說些别的話,無非是前朝舊事,故人生死。
在這當中,黃澍始終小心地回避開有關吳應箕的話題。
他發現餘、沈二人對于吳應箕在徽州被捕,并且同金聲、江天一一道秘密押解到南京一事,似乎一無所知,因此就更加諱莫如深。
這樣談了一陣,忽然聽見樓下傳來響動,接着,就聽見柳敬亭熟悉的大嗓門在問: “誰來了?餘淡心相公麼?還有誰?一個和尚?還有黃老爺?哪個黃老爺?是黃仲霖老爺麼?” 閣子裡的三個客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現出驚喜的神色,餘懷首先站起來,向樓梯走去。
黃、沈二人也連忙離開椅子,跟在後面。
“哎呀,原來是你們三位!不知三位光降,有失恭候,麻子該打!該罰!”當他們從樓梯上魚貫走下去的時候,柳敬亭急急迎上來,大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