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費唇舌
關燈
小
中
大
也還清通,便提起筆,略加增删之後,打算在上面批上“呈”字,然而,心念微微一動,不覺又停筆沉吟起來。
“唔,也許還是最後再審一次?雖然這幾個人死硬得很,未必就會順從。
可是要撫定江南,最終還是以收服人心為根本。
更何況這戰局,今後到底如何演變,也還難以逆料。
那就更要多留活口,少開殺戒。
這也是為日後預留地步之一法……”這麼想着,洪承疇就把揭帖放下,拿過一張箋紙,寫了幾個字,然後吩咐在一旁伺候的中軍官:“你即刻着人去隔壁館驿,提取這三個人來見我!” 等中軍官接過箋紙和一支令箭,應諾退出之後,他往椅背一靠,閉上眼睛,考慮到時這一場開審該如何着手。
直到有了一個主意之後,他才重新伏回案上,親自動手起草另一份機密奏章,向朝廷報告浙東義軍近日的動向,并力陳南京和杭州兵力過于單薄,而且裝備十分破舊,一旦有事,就會岌岌可危,請求朝廷盡快派兵增援。
這樣過了小半個時辰,隻見那個中軍官匆匆走進來,行着禮說: “啟禀中堂大人,三個人犯已經提到。
如何處置,請大人示下。
” “傳我的話——就說:請吳次尾先生大堂說話,其餘二位且在花廳奉茶!” 這麼吩咐之後,洪承疇照舊坐着不動。
直到中軍官再一次報告吳應箕已經被帶到了大堂,他才放下毛筆,收好草稿,站起來,端正一下衣冠,慢慢向外走去。
在決定再審的這三個人中,洪承疇之所以首先選擇吳應箕,并不是彼此有什麼舊交情。
相反,由于出仕得早,加上長期在北方做官,他過去并不認識吳應箕。
不過,自從對方成了俘虜之後,彼此倒是接觸過好幾次。
在洪承疇的印象中,此人不止傲慢偏激,言辭鋒利,而且行為和想法都有點古怪,往往超越通常的路子和規矩。
以洪承疇這些年東征西讨,與各種各樣的人物都打過交道的經驗,知道這一類人往往性格耿直,有真情血性,隻要一旦覺得意氣相投,就會不惜為朋友豁出命去幹。
至于想法超越常規,反而往往比那種死心眼的蠢材更易于撥弄,隻要找到一條能夠進入對方心思中去的路子。
因此,在過去的審訊中,雖然重重地碰過釘子,甚至弄得下不了台,但是洪承疇仍舊決定首先選擇這個人入手…… 現在,洪承疇已經來到大堂,并且一眼就認出那個身穿直裰,束發簪髻,由一名獄吏監視着,正在屋子當中昂然而立的高身量男子就是吳應箕。
雖然已經多時沒有打交道,但這位前複社的頭兒看上去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依舊是又黑又瘦的一張臉,依舊是刺猬似的一腮拉碴胡子。
而且,與在徽州山村中逮到他時相比,像是還胖了些。
顯然,一個多月的囚禁生活,随時随地都有可能降臨的死亡威脅,并沒有妨礙他的吃喝睡眠。
甚至此時此刻,置身于威嚴肅殺的總督行轅大堂之上,他也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局促不安;相反,就像在自己家裡似的,神态安閑地站着。
如果不是那雙交疊在肚子下面的衣袖,露出來一段粗黑的鐵鍊,簡直沒有人能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囚犯。
倒是站在旁邊的那個身材矮胖的獄吏,顯然被他那種放肆的态度吓慌了,眼見洪承疇已經從屏風後轉了出來,吳應箕卻反而傲慢地仰起臉孔,急得叫也不是,動手拉扯也不是,末了,隻好自己迅速把袖子捋下,屈膝彎腰,向上司行起了“打千”之禮。
“罷了!”洪承疇擺一擺手,随即轉向吳應箕,打算同對方行禮相見。
然而,對方身上那段鎖鍊所發出的聲響引起了他的注意。
“唔,我不是明明吩咐把吳先生‘請’來此間說話的麼!”他皺起眉毛,向那個獄吏說,“你們這是怎麼請的?快點,馬上給我把吳先生手上的東西拿掉!” 那個獄吏呆了一呆,連忙答應,随即從身上掏出一串鑰匙,手忙腳亂地把鎖鍊除了下來。
洪承疇這才重新堆起笑臉,對吳應箕拱一拱手。
看見對方一動不動地站着,并沒有還禮之意,他也不着惱,隻點點頭,徑自走向自己的座椅,坐了下來。
“哦,先生請坐!”看見吳應箕仍舊站着不動,洪承疇藹然地做着手勢,又回頭吩咐獄吏和那些跟進來伺候的随從,“嗯,你們可以退下了!我要同吳先生靜靜地說話。
” “不必了!”一直傲然站立着的吳應箕,忽然冷冷地開口說,“禮下于人,必有所求。
我吳某一介死囚,連性命都在洪大人的掌握之中,又哪裡值得如此禮遇?想來大人這些日子費盡心思,所欲求者,無非是吳某的名節。
若是這等,奉勸還是早早斷卻癡念!皆因吳某平生,視名節更重于性命,是斷斷不會讓大人得去的!” 這幾句話說得尖刻決絕,不等談話開始,就一下子把大門關死了。
不過,洪承疇與對方不是第一次打交道,對于這種令人難堪的言辭已經見慣不怪。
因此,他隻是微笑着搖搖頭,依舊把随從們打發了出去,然後才回過頭來,平靜地說:“先生休要誤會。
學生今日請先生來,并非欲向先生索要什麼名節,而是久慕先生學養淵深,見識超群,适值今日偶閑,意欲與先生品茗共話,切
“唔,也許還是最後再審一次?雖然這幾個人死硬得很,未必就會順從。
可是要撫定江南,最終還是以收服人心為根本。
更何況這戰局,今後到底如何演變,也還難以逆料。
那就更要多留活口,少開殺戒。
這也是為日後預留地步之一法……”這麼想着,洪承疇就把揭帖放下,拿過一張箋紙,寫了幾個字,然後吩咐在一旁伺候的中軍官:“你即刻着人去隔壁館驿,提取這三個人來見我!” 等中軍官接過箋紙和一支令箭,應諾退出之後,他往椅背一靠,閉上眼睛,考慮到時這一場開審該如何着手。
直到有了一個主意之後,他才重新伏回案上,親自動手起草另一份機密奏章,向朝廷報告浙東義軍近日的動向,并力陳南京和杭州兵力過于單薄,而且裝備十分破舊,一旦有事,就會岌岌可危,請求朝廷盡快派兵增援。
這樣過了小半個時辰,隻見那個中軍官匆匆走進來,行着禮說: “啟禀中堂大人,三個人犯已經提到。
如何處置,請大人示下。
” “傳我的話——就說:請吳次尾先生大堂說話,其餘二位且在花廳奉茶!” 這麼吩咐之後,洪承疇照舊坐着不動。
直到中軍官再一次報告吳應箕已經被帶到了大堂,他才放下毛筆,收好草稿,站起來,端正一下衣冠,慢慢向外走去。
在決定再審的這三個人中,洪承疇之所以首先選擇吳應箕,并不是彼此有什麼舊交情。
相反,由于出仕得早,加上長期在北方做官,他過去并不認識吳應箕。
不過,自從對方成了俘虜之後,彼此倒是接觸過好幾次。
在洪承疇的印象中,此人不止傲慢偏激,言辭鋒利,而且行為和想法都有點古怪,往往超越通常的路子和規矩。
以洪承疇這些年東征西讨,與各種各樣的人物都打過交道的經驗,知道這一類人往往性格耿直,有真情血性,隻要一旦覺得意氣相投,就會不惜為朋友豁出命去幹。
至于想法超越常規,反而往往比那種死心眼的蠢材更易于撥弄,隻要找到一條能夠進入對方心思中去的路子。
因此,在過去的審訊中,雖然重重地碰過釘子,甚至弄得下不了台,但是洪承疇仍舊決定首先選擇這個人入手…… 現在,洪承疇已經來到大堂,并且一眼就認出那個身穿直裰,束發簪髻,由一名獄吏監視着,正在屋子當中昂然而立的高身量男子就是吳應箕。
雖然已經多時沒有打交道,但這位前複社的頭兒看上去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依舊是又黑又瘦的一張臉,依舊是刺猬似的一腮拉碴胡子。
而且,與在徽州山村中逮到他時相比,像是還胖了些。
顯然,一個多月的囚禁生活,随時随地都有可能降臨的死亡威脅,并沒有妨礙他的吃喝睡眠。
甚至此時此刻,置身于威嚴肅殺的總督行轅大堂之上,他也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局促不安;相反,就像在自己家裡似的,神态安閑地站着。
如果不是那雙交疊在肚子下面的衣袖,露出來一段粗黑的鐵鍊,簡直沒有人能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囚犯。
倒是站在旁邊的那個身材矮胖的獄吏,顯然被他那種放肆的态度吓慌了,眼見洪承疇已經從屏風後轉了出來,吳應箕卻反而傲慢地仰起臉孔,急得叫也不是,動手拉扯也不是,末了,隻好自己迅速把袖子捋下,屈膝彎腰,向上司行起了“打千”之禮。
“罷了!”洪承疇擺一擺手,随即轉向吳應箕,打算同對方行禮相見。
然而,對方身上那段鎖鍊所發出的聲響引起了他的注意。
“唔,我不是明明吩咐把吳先生‘請’來此間說話的麼!”他皺起眉毛,向那個獄吏說,“你們這是怎麼請的?快點,馬上給我把吳先生手上的東西拿掉!” 那個獄吏呆了一呆,連忙答應,随即從身上掏出一串鑰匙,手忙腳亂地把鎖鍊除了下來。
洪承疇這才重新堆起笑臉,對吳應箕拱一拱手。
看見對方一動不動地站着,并沒有還禮之意,他也不着惱,隻點點頭,徑自走向自己的座椅,坐了下來。
“哦,先生請坐!”看見吳應箕仍舊站着不動,洪承疇藹然地做着手勢,又回頭吩咐獄吏和那些跟進來伺候的随從,“嗯,你們可以退下了!我要同吳先生靜靜地說話。
” “不必了!”一直傲然站立着的吳應箕,忽然冷冷地開口說,“禮下于人,必有所求。
我吳某一介死囚,連性命都在洪大人的掌握之中,又哪裡值得如此禮遇?想來大人這些日子費盡心思,所欲求者,無非是吳某的名節。
若是這等,奉勸還是早早斷卻癡念!皆因吳某平生,視名節更重于性命,是斷斷不會讓大人得去的!” 這幾句話說得尖刻決絕,不等談話開始,就一下子把大門關死了。
不過,洪承疇與對方不是第一次打交道,對于這種令人難堪的言辭已經見慣不怪。
因此,他隻是微笑着搖搖頭,依舊把随從們打發了出去,然後才回過頭來,平靜地說:“先生休要誤會。
學生今日請先生來,并非欲向先生索要什麼名節,而是久慕先生學養淵深,見識超群,适值今日偶閑,意欲與先生品茗共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