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用
關燈
小
中
大
言麼?其實,隻須我輩亦堅守此間,與士卒同甘苦,再将寒衣糧草備足,每日照常操練起來,則不隻怨言自息,且士卒會更生感奮求戰之心。
此古人馭兵之良法也!不知将軍以為如何?” 誰知,巴铎仍舊一聲不響。
這麼一來,不隻是黃澍,就連端坐在虎皮交椅上的洪承疇也奇怪起來。
因為既然他不想降低身份同巴铎論辯,那麼黃澍自動出面,同對方倒是合适的對手,并且也給做上司的保留了回旋的餘地。
不料巴铎竟一言不發,倒讓人鬧不清這個“鞑子”到底是自感理屈詞窮,還是别的緣故。
不過,隻要他閉上嘴巴,事情就好辦。
于是洪承疇“嗯”了一聲,威嚴地開口說: “巴铎既無異詞,可速退下!清城……” 話沒說完,站在下面的巴铎忽然挺一挺脖子,說:“啟禀大人,巴铎尚有話要說!” 洪承疇微微一怔,随即皺起眉毛:“嗯,适才黃澍對爾說話,爾一言不發。
如今本督出令之時,爾又說有話,是何道理?” “啟禀大人,隻因巴铎不要同他說話。
” “不要同他——黃澍?為什麼?” “皆因他是個奸詐之人,故此巴铎不要同他說話。
” “奸詐之人?何以見得?” “他與這城中的守将,本是朋友,但是此番攻城,他卻貪圖立功受賞,把他的朋友騙了,賣了!這等下作行徑,豈是男子漢大丈夫之所為!” 洪承疇又是一怔。
此次攻城,黃澍确實是憑借同義軍首領金聲的舊交情,才得以進入城中,充當清兵的内應。
而且,這還是洪承疇本人授意策劃的。
沒想到,卻被這個巴铎說成是出賣朋友,行為卑鄙。
不過,就為人道德而言,要一下子駁倒對方,似乎也不容易。
于是,沉默了片刻之後,他隻得緩緩地說:“嗯,黃澍既已是我大清臣子,便自應忠于我大清。
況且,兵者,詭道也。
欺瞞用詐,俱在情理之中!” “說他降了我大清,便理應如此,這話也中。
但就須實心到底,不該這會兒又鑽出來指手畫腳,假惺惺地充好人——輪得着他嗎!這等奸詐之人,隻有你們漢人還會說他好;若是我們滿人,哼!” “嗯?” “早就把他趕出旗下去,誰還會聽他放狐狸屁!” 也就是聽到這裡,洪承疇才弄明白巴铎不搭理黃澍的原因。
他不由得暗暗苦笑。
因為,黃澍出來争辯的用意是什麼且不說,就自己而言,确實是一方面覺得自己既然已經投降了清朝,并且總的來說,還頗得攝政王的信用,那就隻有橫下一條心,硬着頭皮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但另一方面,又不無反感地覺得這些來自關外的“夷狄”,未經教化,隻知一味恃強嗜殺,動不動就屠城滅邑,在攻下揚州時是如此,在攻下嘉定和江陰時也是如此,根本不懂得要一統天下、皇基永固,就要善于恩威并舉、剛柔雜用,全力争取民衆的誠心擁戴。
而此中道理,在中國的聖賢經典中,是早就說得極其透徹明白的。
正因如此,這一次他才不辭勞苦地趕到這裡來,親自視察監督善後事宜的處理,目的就是設法使徽州從此誠心歸順,不再作亂;同時,私下裡也想盡可能減少戰争對同胞的戕害和摧殘,以求得心靈的一點慰藉。
然而,在新主子眼裡,這是不是也有“奸詐”之嫌呢?卻實在很難說。
因為自己畢竟是個前明的降官,而且有對清朝作戰的“劣迹”;前一陣子又過于熱心地建議皇上學漢文、讀漢書,結果遭到攝政王冷淡的否定……正是這種突然湧起的疑懼,擾亂了洪承疇的安詳和自信。
有片刻工夫,他隻管呆呆地坐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凡有敢抗我大清的蠻子,都例該屠滅!前番嘉定、江陰之役,貝勒大人俱是如此處置。
大人對他們又何必手軟?”巴铎傲慢的聲音再度在耳邊響起。
像被猛然刺了一下似的,洪承疇清醒過來。
一種受到侮辱——不僅僅是作為上司的尊嚴,而且還有自己所信奉的那一套“王道”的尊嚴,受到愚蠢無知的侮辱的感覺,使他勃然憤怒起來;同時也意識到周圍還站着衆多下屬,全都默默地注視着這一幕,在等着瞧自己這位主帥如何決斷。
于是他咬一咬牙,猛然沉下臉,嚴厲地說: “胡說!本督受命離京時,聖上曾經頒旨,明谕承疇此次下江南,務須盡力昭宣我大清德意,遵行近日朝廷恩赦诏款,使新附之民鹹沾恩惠。
萬事俱以平定安集為先,以期人心向化,南服永靖。
本督受國家隆恩,敢不盡心竭力!此事就這樣定了。
有再敢妄言抗命者,軍法從事!” 停了停,看見将領們被自己的威勢所震懾,包括巴铎在内,一時間全都低頭屏息,不敢再吱聲,他就把手一擺,斷然說: “立即傳令三軍,放還百姓,停止移營!”
此古人馭兵之良法也!不知将軍以為如何?” 誰知,巴铎仍舊一聲不響。
這麼一來,不隻是黃澍,就連端坐在虎皮交椅上的洪承疇也奇怪起來。
因為既然他不想降低身份同巴铎論辯,那麼黃澍自動出面,同對方倒是合适的對手,并且也給做上司的保留了回旋的餘地。
不料巴铎竟一言不發,倒讓人鬧不清這個“鞑子”到底是自感理屈詞窮,還是别的緣故。
不過,隻要他閉上嘴巴,事情就好辦。
于是洪承疇“嗯”了一聲,威嚴地開口說: “巴铎既無異詞,可速退下!清城……” 話沒說完,站在下面的巴铎忽然挺一挺脖子,說:“啟禀大人,巴铎尚有話要說!” 洪承疇微微一怔,随即皺起眉毛:“嗯,适才黃澍對爾說話,爾一言不發。
如今本督出令之時,爾又說有話,是何道理?” “啟禀大人,隻因巴铎不要同他說話。
” “不要同他——黃澍?為什麼?” “皆因他是個奸詐之人,故此巴铎不要同他說話。
” “奸詐之人?何以見得?” “他與這城中的守将,本是朋友,但是此番攻城,他卻貪圖立功受賞,把他的朋友騙了,賣了!這等下作行徑,豈是男子漢大丈夫之所為!” 洪承疇又是一怔。
此次攻城,黃澍确實是憑借同義軍首領金聲的舊交情,才得以進入城中,充當清兵的内應。
而且,這還是洪承疇本人授意策劃的。
沒想到,卻被這個巴铎說成是出賣朋友,行為卑鄙。
不過,就為人道德而言,要一下子駁倒對方,似乎也不容易。
于是,沉默了片刻之後,他隻得緩緩地說:“嗯,黃澍既已是我大清臣子,便自應忠于我大清。
況且,兵者,詭道也。
欺瞞用詐,俱在情理之中!” “說他降了我大清,便理應如此,這話也中。
但就須實心到底,不該這會兒又鑽出來指手畫腳,假惺惺地充好人——輪得着他嗎!這等奸詐之人,隻有你們漢人還會說他好;若是我們滿人,哼!” “嗯?” “早就把他趕出旗下去,誰還會聽他放狐狸屁!” 也就是聽到這裡,洪承疇才弄明白巴铎不搭理黃澍的原因。
他不由得暗暗苦笑。
因為,黃澍出來争辯的用意是什麼且不說,就自己而言,确實是一方面覺得自己既然已經投降了清朝,并且總的來說,還頗得攝政王的信用,那就隻有橫下一條心,硬着頭皮沿着這條路走下去;但另一方面,又不無反感地覺得這些來自關外的“夷狄”,未經教化,隻知一味恃強嗜殺,動不動就屠城滅邑,在攻下揚州時是如此,在攻下嘉定和江陰時也是如此,根本不懂得要一統天下、皇基永固,就要善于恩威并舉、剛柔雜用,全力争取民衆的誠心擁戴。
而此中道理,在中國的聖賢經典中,是早就說得極其透徹明白的。
正因如此,這一次他才不辭勞苦地趕到這裡來,親自視察監督善後事宜的處理,目的就是設法使徽州從此誠心歸順,不再作亂;同時,私下裡也想盡可能減少戰争對同胞的戕害和摧殘,以求得心靈的一點慰藉。
然而,在新主子眼裡,這是不是也有“奸詐”之嫌呢?卻實在很難說。
因為自己畢竟是個前明的降官,而且有對清朝作戰的“劣迹”;前一陣子又過于熱心地建議皇上學漢文、讀漢書,結果遭到攝政王冷淡的否定……正是這種突然湧起的疑懼,擾亂了洪承疇的安詳和自信。
有片刻工夫,他隻管呆呆地坐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凡有敢抗我大清的蠻子,都例該屠滅!前番嘉定、江陰之役,貝勒大人俱是如此處置。
大人對他們又何必手軟?”巴铎傲慢的聲音再度在耳邊響起。
像被猛然刺了一下似的,洪承疇清醒過來。
一種受到侮辱——不僅僅是作為上司的尊嚴,而且還有自己所信奉的那一套“王道”的尊嚴,受到愚蠢無知的侮辱的感覺,使他勃然憤怒起來;同時也意識到周圍還站着衆多下屬,全都默默地注視着這一幕,在等着瞧自己這位主帥如何決斷。
于是他咬一咬牙,猛然沉下臉,嚴厲地說: “胡說!本督受命離京時,聖上曾經頒旨,明谕承疇此次下江南,務須盡力昭宣我大清德意,遵行近日朝廷恩赦诏款,使新附之民鹹沾恩惠。
萬事俱以平定安集為先,以期人心向化,南服永靖。
本督受國家隆恩,敢不盡心竭力!此事就這樣定了。
有再敢妄言抗命者,軍法從事!” 停了停,看見将領們被自己的威勢所震懾,包括巴铎在内,一時間全都低頭屏息,不敢再吱聲,他就把手一擺,斷然說: “立即傳令三軍,放還百姓,停止移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