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憤難平
關燈
小
中
大
如果說,作為難民的冒襄一家,并未因為明朝魯王政權在浙東地區的初戰告捷,而免于颠沛和殺戮的話,那麼,在昔日大明王朝的“留都”——南京城中,居民們對于外間發生的這一切,卻甚至壓根兒一無所知。
這是因為,自從三個多月前,在以王铎、錢謙益、趙之龍等原弘光朝廷的文武大臣主持下,向清軍獻城投降以來,作為江南首屈一指的重鎮,南京已經一變而成為清朝繼續向南推進,以圖最終在朱明王朝的廢墟上确立其全面統治的大本營。
盡管表面上,接替豫王多铎總督江南軍務的洪承疇顯得頗為寬大賢明,不但能約束部下,嚴禁騷擾民衆,而且大力招降納叛,對明朝的舊官廢員多所起用,但骨子裡其實防範很嚴。
他把精銳之師集中駐紮在以舊皇城為中心的東城,并派重兵扼守住從通濟門到金川門一線的要沖地段;對允許民衆日常出入的其餘各門,則嚴加盤查,一旦發現可疑人物,立即拘捕。
因此,雖然周圍不少地方已經因義師蜂起鬧得沸沸揚揚,但南京城中的人們仍舊毫無反應。
當然,之所以如此,還因為作為大清朝在江南的首善之區,早在三個月前,南京城就完全、徹底地執行過剃發令。
雖然在豫王多铎入城的當初,曾經明确表示過,除了軍人之外,禁止官民剃發,但到了這時,也就顧不上信守諾言。
于是,經過幾天殺氣騰騰的實施,自然免不了要賠上幾條性命,南京就完全變了樣。
别看隻不過是頭發換個式樣,腦殼子周圍少了那麼一圈子頭發,後面則拖出一根長辮子,但是已經足以使滿城的男人們,像是一夜之間全都被強行閹割了似的,一個個變得忍辱含羞、氣息萎靡。
許多人因為自慚形穢,便盡可能躲在家裡,避免出門;即使非得出門不可,也是屏息低頭,匆匆而行,根本沒有心思,也沒有勇氣去理會多餘的事。
無疑,因此而私心竊喜,甚至趾高氣揚,以為從此做穩了順民,前程有望的也不是沒有,但畢竟為數不多,而且這種人一心指望的是清朝早早得勝,更加不會去打聽和傳播四鄉民衆起義的消息了…… 正是這樣一種絕望、壓抑而又沉悶的局面,使已經離開禮部衙門,搬到城南的善和坊來居住的柳如是,變得愈來愈心情沮喪,煩躁不安。
柳如是是在一個多月前,匆忙搬出禮部衙門的。
本來,自從清兵入城之後,那位豫王多铎對錢謙益他們這些降官,倒還算是相當優待,不但沒有怎麼為難,還允許他們暫時繼續住在各自的衙門裡。
不過,對于這種“禮遇”,别人怎麼想不知道,柳如是卻覺得仿佛被關在囚牢裡似的,一百個不自在,成天價吵着要搬家。
隻是由于錢謙益看見别人都沒動,擔心獨自這麼做,會引起清軍方面的猜疑,再三勸說,才又勉強挨着。
然而,待到八月初,洪承疇正式到任,而錢謙益也接到命令,讓他和别的幾位降官頭兒,連同不久前在蕪湖被追兵俘獲的弘光帝一道,跟随回朝複命的多铎前往北京去“陛見”順治皇帝,她便立即設法搬了出來…… 現在,柳如是穿着一襲深紅色的夾綢女衣,手裡拿着一柄白紗團扇,皺着眉兒,咬着嘴唇,斜靠在庭院當中的一張鋪着錦褥的竹制躺椅上。
隔着小圓桌的另一邊,則坐着她那位情誼深密的女友惠香。
坐落在巷子盡頭的這所宅子,本來屬于一位官宦世家的子弟。
弘光皇帝出逃那陣子,這戶人也舉家南下,離開了南京。
柳如是是經人介紹,半租半借地住進來的。
這宅子雖然比不上錢謙益在常熟的府第,但縱深三進,外帶東西兩個偏院,地方也自不小。
由于擔心戰火會燒到鄉下,錢謙益臨走前已經把陳夫人、錢孫愛等一幹至親家眷搬
這是因為,自從三個多月前,在以王铎、錢謙益、趙之龍等原弘光朝廷的文武大臣主持下,向清軍獻城投降以來,作為江南首屈一指的重鎮,南京已經一變而成為清朝繼續向南推進,以圖最終在朱明王朝的廢墟上确立其全面統治的大本營。
盡管表面上,接替豫王多铎總督江南軍務的洪承疇顯得頗為寬大賢明,不但能約束部下,嚴禁騷擾民衆,而且大力招降納叛,對明朝的舊官廢員多所起用,但骨子裡其實防範很嚴。
他把精銳之師集中駐紮在以舊皇城為中心的東城,并派重兵扼守住從通濟門到金川門一線的要沖地段;對允許民衆日常出入的其餘各門,則嚴加盤查,一旦發現可疑人物,立即拘捕。
因此,雖然周圍不少地方已經因義師蜂起鬧得沸沸揚揚,但南京城中的人們仍舊毫無反應。
當然,之所以如此,還因為作為大清朝在江南的首善之區,早在三個月前,南京城就完全、徹底地執行過剃發令。
雖然在豫王多铎入城的當初,曾經明确表示過,除了軍人之外,禁止官民剃發,但到了這時,也就顧不上信守諾言。
于是,經過幾天殺氣騰騰的實施,自然免不了要賠上幾條性命,南京就完全變了樣。
别看隻不過是頭發換個式樣,腦殼子周圍少了那麼一圈子頭發,後面則拖出一根長辮子,但是已經足以使滿城的男人們,像是一夜之間全都被強行閹割了似的,一個個變得忍辱含羞、氣息萎靡。
許多人因為自慚形穢,便盡可能躲在家裡,避免出門;即使非得出門不可,也是屏息低頭,匆匆而行,根本沒有心思,也沒有勇氣去理會多餘的事。
無疑,因此而私心竊喜,甚至趾高氣揚,以為從此做穩了順民,前程有望的也不是沒有,但畢竟為數不多,而且這種人一心指望的是清朝早早得勝,更加不會去打聽和傳播四鄉民衆起義的消息了…… 正是這樣一種絕望、壓抑而又沉悶的局面,使已經離開禮部衙門,搬到城南的善和坊來居住的柳如是,變得愈來愈心情沮喪,煩躁不安。
柳如是是在一個多月前,匆忙搬出禮部衙門的。
本來,自從清兵入城之後,那位豫王多铎對錢謙益他們這些降官,倒還算是相當優待,不但沒有怎麼為難,還允許他們暫時繼續住在各自的衙門裡。
不過,對于這種“禮遇”,别人怎麼想不知道,柳如是卻覺得仿佛被關在囚牢裡似的,一百個不自在,成天價吵着要搬家。
隻是由于錢謙益看見别人都沒動,擔心獨自這麼做,會引起清軍方面的猜疑,再三勸說,才又勉強挨着。
然而,待到八月初,洪承疇正式到任,而錢謙益也接到命令,讓他和别的幾位降官頭兒,連同不久前在蕪湖被追兵俘獲的弘光帝一道,跟随回朝複命的多铎前往北京去“陛見”順治皇帝,她便立即設法搬了出來…… 現在,柳如是穿着一襲深紅色的夾綢女衣,手裡拿着一柄白紗團扇,皺着眉兒,咬着嘴唇,斜靠在庭院當中的一張鋪着錦褥的竹制躺椅上。
隔着小圓桌的另一邊,則坐着她那位情誼深密的女友惠香。
坐落在巷子盡頭的這所宅子,本來屬于一位官宦世家的子弟。
弘光皇帝出逃那陣子,這戶人也舉家南下,離開了南京。
柳如是是經人介紹,半租半借地住進來的。
這宅子雖然比不上錢謙益在常熟的府第,但縱深三進,外帶東西兩個偏院,地方也自不小。
由于擔心戰火會燒到鄉下,錢謙益臨走前已經把陳夫人、錢孫愛等一幹至親家眷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