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對峙
關燈
小
中
大
,手中倒提着一柄用來燒符施法的寶劍。
“嗯,今天不是說設壇招魂麼?怎麼又準備攻城了?”洪承疇一邊注視着周圍的情形,一邊納悶地想;與此同時,聽見前方傳來了急驟的馬蹄聲。
他擡頭一看,發現一位戎裝打扮的将軍,正領着幾個軍官飛奔過來。
他估計那是為迎接自己而來的,便控住缰繩,擺出等候的姿勢。
“不知中堂大人駕到,職等有失遠迎,不勝惶恐!因甲胄在身,不能為禮,萬祈恕罪!”那幾個人果然老遠就滾鞍下馬,急急地迎上前來,躬着身子大聲說。
“嗯,你是——” “末将總兵官劉良佐,參見中堂大人!” 洪承疇點一點頭。
他坐在馬上,居高臨下地打量一下身材高大的劉良佐——被弘光政權封為廣昌伯的這位前明總兵官,過去因為一直駐守在江淮一帶,所以洪承疇并不認識;隻是聽說清軍南下時他不戰而降,後來又充當清軍的前導,在蕪湖捉住了弘光帝,因此頗受睿親王多铎的賞識,特地委以讨伐江陰的重任。
隻不過時至今日,他所統率的十萬大軍仍然給堵在城外,一籌莫展,這就使洪承疇對此人的能力多少有點懷疑了。
“嗯,這是……”洪承疇把目光從對方那張胡須虬結的瘦長臉上收回來,用馬鞭指着周圍,淡淡地問。
“哦,啟禀中堂大人,這是準備攻城!”劉良佐回答。
“攻城?不是說今日此間正在設壇招魂麼?” “禀大人,大人所知甚确。
适才職等确實在此間設壇,意欲替琦旺參領招魂超度。
不料城中的逆民極其可惡,竟然中途發炮,擊死我方行禮将士三人。
是故我師人人憤怒,誓要即時踏平此城,報仇雪恨!” 洪承疇“唔”了一聲,随之想起:還在城北的時候,他曾經聽見東門這邊傳出幾聲悶響,原來果然是在發炮……不過,今天清軍設壇,主要是為正黃旗參領琦旺打醮招魂,這一點,剛才在碼頭上接他的那個将官倒沒說清楚。
關于琦旺的陣亡,洪承疇在南京時就看到過塘報,記得是在本月的初六日,當時,清軍對江陰城攻打了整整一天,死傷慘重,仍舊無法破城。
琦旺身為副将,見狀憤怒異常,于是不聽勸阻,決定親自上陣。
他仗着勇健超群,穿上雙重的铠甲,身上配備了雙斧、雙刀和弓箭,手持長槍,冒着雨點一般的箭石,沿着雲梯登上城頭。
城中一邊用棺材拼命抵禦,一邊舉槍亂刺。
但琦旺憑借重甲護體,奮勇沖殺,眼看就要得手,不料面部忽然接連中槍,結果一下子撲倒在棺材上。
城中的人一擁而上,把他的首級砍下,懸在城樓上示衆,隻将半截屍體擲回城下。
後來,清兵在陣前全體下跪,向着城上再三求拜,才要回了首級,使琦旺好歹得個全屍…… “中堂大人,請驗看……”劉良佐的聲音再度響起。
洪承疇猛一擡頭,發現不知什麼時候,幾個軍校已經把一個巨型的牛皮口袋扛了過來。
當他們解開捆着的繩索時,口袋裡面赫然現出三具被火炮炸得血肉模糊的清兵屍體! “是的,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碰到祭奠亡魂的時刻,如非确有必需,不管哪一方,照例都會自行約束,不去作無謂的襲擾。
這也是仁義為本之意。
如今這江陰城竟做出這等狂悖之舉,看來因求生無望,遂緻心志迷失,行為也近乎乖張謬妄了!”洪承疇默默地想,心中也不禁有點惱火。
不過,盡管如此,出于某種說不清的,也許可以歸之于個人私念的原因,他仍舊打算給對手一個機會。
“嗯,罷了!”他示意地擺一擺手。
等屍體被很快地移走之後,他便指着仍在向前沿陣地運動的軍隊,對等候指示的劉良佐說:“你——傳下令去,讓他們都停下來,先不攻城!” 停了停,看見那總兵官睜大眼睛,一副錯愕的樣子,他又闆起臉,訓誡地說:“為将者,最忌的是逞一時之意氣,魯莽行事。
這江陰城拒我兩月有餘,仍未能破者,并非将帥不敢戰,三軍不用命,以學生看來,隻怕是未得其法之故!如今大将軍已經回師北上,我等正應待他到來,重新計議,而不該再一味蠻攻,白讓許多将士枉送了性命!” 這麼說了之後,看見被教訓得滿臉惶恐的劉良佐悚然受命,洪承疇便翻身下馬。
等對方下達了緊急收兵的命令,他才滿意地點一點頭,随即向前走出幾步,捋着颔下的三绺胡須,眯起眼睛,眺望着聳立在夕陽下的江陰東門城樓,不無自負地說:“況且,兵法有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用兵之前,學生還想試一試,看看能否曉以利害,動以恩德,令彼回心就撫,開門出降——嗯,那就連這一仗也可以免掉了!”
“嗯,今天不是說設壇招魂麼?怎麼又準備攻城了?”洪承疇一邊注視着周圍的情形,一邊納悶地想;與此同時,聽見前方傳來了急驟的馬蹄聲。
他擡頭一看,發現一位戎裝打扮的将軍,正領着幾個軍官飛奔過來。
他估計那是為迎接自己而來的,便控住缰繩,擺出等候的姿勢。
“不知中堂大人駕到,職等有失遠迎,不勝惶恐!因甲胄在身,不能為禮,萬祈恕罪!”那幾個人果然老遠就滾鞍下馬,急急地迎上前來,躬着身子大聲說。
“嗯,你是——” “末将總兵官劉良佐,參見中堂大人!” 洪承疇點一點頭。
他坐在馬上,居高臨下地打量一下身材高大的劉良佐——被弘光政權封為廣昌伯的這位前明總兵官,過去因為一直駐守在江淮一帶,所以洪承疇并不認識;隻是聽說清軍南下時他不戰而降,後來又充當清軍的前導,在蕪湖捉住了弘光帝,因此頗受睿親王多铎的賞識,特地委以讨伐江陰的重任。
隻不過時至今日,他所統率的十萬大軍仍然給堵在城外,一籌莫展,這就使洪承疇對此人的能力多少有點懷疑了。
“嗯,這是……”洪承疇把目光從對方那張胡須虬結的瘦長臉上收回來,用馬鞭指着周圍,淡淡地問。
“哦,啟禀中堂大人,這是準備攻城!”劉良佐回答。
“攻城?不是說今日此間正在設壇招魂麼?” “禀大人,大人所知甚确。
适才職等确實在此間設壇,意欲替琦旺參領招魂超度。
不料城中的逆民極其可惡,竟然中途發炮,擊死我方行禮将士三人。
是故我師人人憤怒,誓要即時踏平此城,報仇雪恨!” 洪承疇“唔”了一聲,随之想起:還在城北的時候,他曾經聽見東門這邊傳出幾聲悶響,原來果然是在發炮……不過,今天清軍設壇,主要是為正黃旗參領琦旺打醮招魂,這一點,剛才在碼頭上接他的那個将官倒沒說清楚。
關于琦旺的陣亡,洪承疇在南京時就看到過塘報,記得是在本月的初六日,當時,清軍對江陰城攻打了整整一天,死傷慘重,仍舊無法破城。
琦旺身為副将,見狀憤怒異常,于是不聽勸阻,決定親自上陣。
他仗着勇健超群,穿上雙重的铠甲,身上配備了雙斧、雙刀和弓箭,手持長槍,冒着雨點一般的箭石,沿着雲梯登上城頭。
城中一邊用棺材拼命抵禦,一邊舉槍亂刺。
但琦旺憑借重甲護體,奮勇沖殺,眼看就要得手,不料面部忽然接連中槍,結果一下子撲倒在棺材上。
城中的人一擁而上,把他的首級砍下,懸在城樓上示衆,隻将半截屍體擲回城下。
後來,清兵在陣前全體下跪,向着城上再三求拜,才要回了首級,使琦旺好歹得個全屍…… “中堂大人,請驗看……”劉良佐的聲音再度響起。
洪承疇猛一擡頭,發現不知什麼時候,幾個軍校已經把一個巨型的牛皮口袋扛了過來。
當他們解開捆着的繩索時,口袋裡面赫然現出三具被火炮炸得血肉模糊的清兵屍體! “是的,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碰到祭奠亡魂的時刻,如非确有必需,不管哪一方,照例都會自行約束,不去作無謂的襲擾。
這也是仁義為本之意。
如今這江陰城竟做出這等狂悖之舉,看來因求生無望,遂緻心志迷失,行為也近乎乖張謬妄了!”洪承疇默默地想,心中也不禁有點惱火。
不過,盡管如此,出于某種說不清的,也許可以歸之于個人私念的原因,他仍舊打算給對手一個機會。
“嗯,罷了!”他示意地擺一擺手。
等屍體被很快地移走之後,他便指着仍在向前沿陣地運動的軍隊,對等候指示的劉良佐說:“你——傳下令去,讓他們都停下來,先不攻城!” 停了停,看見那總兵官睜大眼睛,一副錯愕的樣子,他又闆起臉,訓誡地說:“為将者,最忌的是逞一時之意氣,魯莽行事。
這江陰城拒我兩月有餘,仍未能破者,并非将帥不敢戰,三軍不用命,以學生看來,隻怕是未得其法之故!如今大将軍已經回師北上,我等正應待他到來,重新計議,而不該再一味蠻攻,白讓許多将士枉送了性命!” 這麼說了之後,看見被教訓得滿臉惶恐的劉良佐悚然受命,洪承疇便翻身下馬。
等對方下達了緊急收兵的命令,他才滿意地點一點頭,随即向前走出幾步,捋着颔下的三绺胡須,眯起眼睛,眺望着聳立在夕陽下的江陰東門城樓,不無自負地說:“況且,兵法有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用兵之前,學生還想試一試,看看能否曉以利害,動以恩德,令彼回心就撫,開門出降——嗯,那就連這一仗也可以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