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對峙
關燈
小
中
大
關于洪承疇正在率兵南下、馳援杭州的傳言,使浙東的明軍大為緊張,以緻臨時決定更改計劃,停止進兵。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洪承疇并沒有南下,他隻是故意散布了那樣一個謠言,目的正是為了阻吓試圖渡江西進的浙東明軍,以便争得時間。
實際上,在這期間,他自己卻輕裝簡從,悄悄趕往位于南京以東、戰況更加棘手的江陰縣城。
洪承疇是在六月中被正式任命為江南總督的。
在此之前,他其實已經知道消息。
那一天陳名夏來訪,他因為不便明說,所以才顧左右而言他。
不過,清廷最後也沒有把全部權力都交給這位前明的降官,而是另外又委派了兩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是新近才被封為平南大将軍的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另一位是戰功赫赫的鑲紅旗都統葉臣。
據解釋:前者是王室成員,在滿人中地位頗高,足以為洪承疇壓住陣腳;後者老成持重,可以成為洪承疇的得力助手。
當然,這隻是一種表面說法,至于是否還有更深的考慮,卻隻有攝政王多爾衮自己才知道。
不過這麼一來,洪承疇無疑就感到多了一重壓力。
因此,一行人自閏六月中從北京出發,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于八月初到達南京後,洪承疇就一面抓緊交割公事,并舉行隆重的儀式,把回京複命的豫親王多铎送走;一面則全力以赴地投入各種策劃和部署,以圖盡快撲滅正在遍地燃燒的反清烈火。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因為且不說在浙東舉義的魯王政權和在福建舉義的唐王政權,經過近三個月的組建,已經初步穩定下來,并且憑借迅速擴大的政治軍事影響,把勢力擴展到自太湖以南,包括浙、閩、贛、湘、粵的廣大地區,正越來越成為清朝進軍的巨大障礙;即便是光就南京附近而言,東有江陰、嘉定,南有徽州,都在起勁地同清朝作對,曾經把多铎鬧得顧此失彼,手忙腳亂。
特别像江陰縣這麼的一個彈丸之地,自從閏六月初殺官反叛以來,清軍方面已經先後投入了十多萬兵馬,全力圍攻了兩個多月,死傷了七八千将士,竟然至今未能攻陷。
這種情形,可以說是清朝自入關以來,從沒有遇到過的。
戰局的這種始料所不及的反複,雖然不至于使洪承疇驚慌失措,但是卻令他感到頗為棘手。
因為這一次清廷派他南來,本意是讓他憑借既是漢官,又是南方人的身份,對江南地區實行變“剿”為“撫”的策略,以期達到盡可能不戰而定的目的。
如果下車伊始就大開殺戒,不僅會嚴重損害自己所希望樹立的形象,而且也不利于今後招撫策略的推行。
但是,發生在眼皮底下的這種無法無天的“叛亂”,又使他不能裝作視而不見,特别是江陰的戰事,已經驚動北京朝廷,引起攝政王的關注。
因此,别的地方洪承疇還可以暫時放一放,而令人頭痛的江陰縣,就成了他必須全力解決的重點。
現在,經過同勒克德渾、葉臣反複商議,洪承疇終于制定出一個“以剿促撫,先易後難”的用兵方案,并且立即開始行動。
首先,他照例向四方、特别是那些正在興兵作“亂”的地區發出招撫文告,大力宣揚“天命所歸”的不可抗拒和大清朝的浩蕩恩德;對于其中一些可以利用的舊關系,像在六安州商麻山一帶結寨自守的原明朝兵部尚書張缙彥、在崇明島擁兵觀望的明朝總兵高進忠等人,他還特地寫去了措辭懇切的親筆信,力勸對方放棄反抗,及早歸降,以便造福桑梓,永葆富貴;與此同時,又傳檄各地,命令清軍對反叛作亂者實行堅決無情的打擊。
他權衡了江陰與嘉定這兩處相持得最激烈的戰場,覺得相對來說,後者要比前者好解決一些,便請勒克德渾親自率領大軍,前往助戰,打算先拿下嘉定再說。
擺布完這兩件當務之急的大事,接下來,洪承疇才回過頭去,一邊着手整頓南京城中的秩序,使居民逐步恢複正常的生活;一邊加緊對已經投名歸順的前明舊官,進行核實和甄别,準備上報朝廷,量才錄用。
這樣過了半個月,六安州那邊首先有了回音,張缙彥表示願意率領轄下的四十餘寨人馬,歸順清朝;接着,嘉定又傳來克敵破城的捷報。
于是洪承疇就按照原定方案,請葉臣坐鎮南京,自己帶上一支親兵,乘坐戰船,沿着長江順流而下,準備同已經回師北上的勒克德渾在江陰縣會合,對仍舊在那裡負隅頑抗的明軍發動總攻擊。
現在,經過一天一夜的航行,洪承疇已經抵達江陰城外的江邊碼頭。
據前來迎接的将官報告:勒克德渾及其所統率的兵馬,目前尚未趕到;今天,因為江陰城的東門外正在擺道場,準備為前些日子在攻城作戰中陣亡的将士舉行招魂法事,清軍主将劉良佐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洪承疇并沒有南下,他隻是故意散布了那樣一個謠言,目的正是為了阻吓試圖渡江西進的浙東明軍,以便争得時間。
實際上,在這期間,他自己卻輕裝簡從,悄悄趕往位于南京以東、戰況更加棘手的江陰縣城。
洪承疇是在六月中被正式任命為江南總督的。
在此之前,他其實已經知道消息。
那一天陳名夏來訪,他因為不便明說,所以才顧左右而言他。
不過,清廷最後也沒有把全部權力都交給這位前明的降官,而是另外又委派了兩位重要的人物:一位是新近才被封為平南大将軍的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另一位是戰功赫赫的鑲紅旗都統葉臣。
據解釋:前者是王室成員,在滿人中地位頗高,足以為洪承疇壓住陣腳;後者老成持重,可以成為洪承疇的得力助手。
當然,這隻是一種表面說法,至于是否還有更深的考慮,卻隻有攝政王多爾衮自己才知道。
不過這麼一來,洪承疇無疑就感到多了一重壓力。
因此,一行人自閏六月中從北京出發,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于八月初到達南京後,洪承疇就一面抓緊交割公事,并舉行隆重的儀式,把回京複命的豫親王多铎送走;一面則全力以赴地投入各種策劃和部署,以圖盡快撲滅正在遍地燃燒的反清烈火。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因為且不說在浙東舉義的魯王政權和在福建舉義的唐王政權,經過近三個月的組建,已經初步穩定下來,并且憑借迅速擴大的政治軍事影響,把勢力擴展到自太湖以南,包括浙、閩、贛、湘、粵的廣大地區,正越來越成為清朝進軍的巨大障礙;即便是光就南京附近而言,東有江陰、嘉定,南有徽州,都在起勁地同清朝作對,曾經把多铎鬧得顧此失彼,手忙腳亂。
特别像江陰縣這麼的一個彈丸之地,自從閏六月初殺官反叛以來,清軍方面已經先後投入了十多萬兵馬,全力圍攻了兩個多月,死傷了七八千将士,竟然至今未能攻陷。
這種情形,可以說是清朝自入關以來,從沒有遇到過的。
戰局的這種始料所不及的反複,雖然不至于使洪承疇驚慌失措,但是卻令他感到頗為棘手。
因為這一次清廷派他南來,本意是讓他憑借既是漢官,又是南方人的身份,對江南地區實行變“剿”為“撫”的策略,以期達到盡可能不戰而定的目的。
如果下車伊始就大開殺戒,不僅會嚴重損害自己所希望樹立的形象,而且也不利于今後招撫策略的推行。
但是,發生在眼皮底下的這種無法無天的“叛亂”,又使他不能裝作視而不見,特别是江陰的戰事,已經驚動北京朝廷,引起攝政王的關注。
因此,别的地方洪承疇還可以暫時放一放,而令人頭痛的江陰縣,就成了他必須全力解決的重點。
現在,經過同勒克德渾、葉臣反複商議,洪承疇終于制定出一個“以剿促撫,先易後難”的用兵方案,并且立即開始行動。
首先,他照例向四方、特别是那些正在興兵作“亂”的地區發出招撫文告,大力宣揚“天命所歸”的不可抗拒和大清朝的浩蕩恩德;對于其中一些可以利用的舊關系,像在六安州商麻山一帶結寨自守的原明朝兵部尚書張缙彥、在崇明島擁兵觀望的明朝總兵高進忠等人,他還特地寫去了措辭懇切的親筆信,力勸對方放棄反抗,及早歸降,以便造福桑梓,永葆富貴;與此同時,又傳檄各地,命令清軍對反叛作亂者實行堅決無情的打擊。
他權衡了江陰與嘉定這兩處相持得最激烈的戰場,覺得相對來說,後者要比前者好解決一些,便請勒克德渾親自率領大軍,前往助戰,打算先拿下嘉定再說。
擺布完這兩件當務之急的大事,接下來,洪承疇才回過頭去,一邊着手整頓南京城中的秩序,使居民逐步恢複正常的生活;一邊加緊對已經投名歸順的前明舊官,進行核實和甄别,準備上報朝廷,量才錄用。
這樣過了半個月,六安州那邊首先有了回音,張缙彥表示願意率領轄下的四十餘寨人馬,歸順清朝;接着,嘉定又傳來克敵破城的捷報。
于是洪承疇就按照原定方案,請葉臣坐鎮南京,自己帶上一支親兵,乘坐戰船,沿着長江順流而下,準備同已經回師北上的勒克德渾在江陰縣會合,對仍舊在那裡負隅頑抗的明軍發動總攻擊。
現在,經過一天一夜的航行,洪承疇已經抵達江陰城外的江邊碼頭。
據前來迎接的将官報告:勒克德渾及其所統率的兵馬,目前尚未趕到;今天,因為江陰城的東門外正在擺道場,準備為前些日子在攻城作戰中陣亡的将士舉行招魂法事,清軍主将劉良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