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敵疑兵
關燈
小
中
大
突如其來的鳴金收兵,雖然使黃宗羲感到十分惱火,但回到水寨之後,事情也就弄清楚了:孫嘉績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并不是由于看見清兵開炮,而是接到了從富陽總督行轅發來的緊急命令,要各營立即停止進兵,變攻為守,全力拱衛江防,不得擅自出擊。
“聽說,”把令旗連同安頓船隻的職責交給身邊的副将之後,孫嘉績一邊示意黃宗羲走進船艙,一邊壓低聲音說,“朝廷得到諜報,建虜新近派了洪亨九來江南總督軍務。
他聞知我兵要攻杭州,親率援軍自留都星夜南下,意欲全力與我相抗。
監國唯恐有失,因此急诏富陽行轅暫停進兵,瞧瞧情形再說。
” “洪亨九——哪個洪亨九?”黃宗羲疑惑地問。
“還能有哪個洪亨九,不就是崇祯十五年兵敗松山,被俘不死,最後投降了鞑子的那個洪承疇——洪亨九!”孫嘉績略顯煩躁地說,“嗯,這逆賊不比别人,他曾身為我朝大司馬,總督軍務多年,久經陣戰,對我兵情形知之甚詳,實為一不可小觑之勁敵!” 黃宗羲“嗯”了一聲,不說話了。
他自然知道洪承疇,知道此人除了可惡、可恨、可鄙之外,的确還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對手。
說起來,當洪承疇還是明朝的大臣時,因為同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作戰功勞卓著,聲震朝野,以緻黃宗羲也同許多士民一樣,曾經熱烈地崇拜、頌揚過他,對他寄予過無限的期望。
“啊,叛國的奸賊,騙子!怕死鬼!怎麼全是這些人?”由于憎恨,也由于憶及往事而羞愧,黃宗羲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聽說——”大約看見黃宗羲皺着眉頭,沒有吭聲,孫嘉績慢慢捋着胡子,又說,“朝廷在商議出師時,此事已在風傳,因此當時也有人主張持重。
末了,是張閣老力排衆議,認為目前江南義軍蜂起,南京四面受敵,自顧不暇,洪亨九未必騰得出手增援杭州,監國才作出決斷。
不料到頭來……哎!” 黃宗羲瞥了同僚一眼。
如果說,剛才鳴金收兵,是來自上頭的命令,他雖然不以為然,但也不便發作的話,那麼,孫嘉績如今這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就重新撩起他的反感。
“怕什麼?”他負氣地朝木床上一坐,“嘩啦”一聲提起佩劍,橫放到膝上,“隻要我浙東軍民同仇敵忾,洪亨九又何足懼哉!” 孫嘉績搖搖頭:“話不能這麼說。
這一次朝廷決意揮師西進,本是瞅準了我方勢衆,敵方勢孤,正是用兵之良機。
如今杭城之敵驟得強援,反觀我兵除卻鎮東、武甯二侯屬下,尚算是正規的衛所之兵外,其餘大多是新募義卒,未經陣戰。
到時能否同他相抗,其實并無把握!” “哼,事到如今,已是有進無退。
有把握也罷,無把握也罷,亦唯有拼死一戰而已!莫非就此罷休不成?” 孫嘉績眨眨眼睛,似乎對黃宗羲的話感到意外。
“這是不行的。
”他嚴肅地說,“仗,隻能有把握才打;若無把握,又豈能浪戰!” “這——憑我們這些兵,既然‘攻’不是他的對手,莫非‘守’就是他的對手?” “守嘛,總比攻好辦一點。
何況北兵善騎馬,卻不善乘船。
我兵憑借錢塘天險,以逸待勞,他未必就能攻得過來。
” 停了停,看見黃宗羲不作聲,他又告誡地說:“眼下朝廷新立,此番西征,攸關開局,勝則可振士氣、安民心,敗則後果堪虞,不可不慎!” 孫嘉績說的自然在理,加上總督行轅的命令又隻能服從,黃宗羲縱然心中懊恨,也自知其實無可奈何。
但是,繼續留在船艙裡,他又感到十分氣悶,于是一挺身,站起來,徑自離開船艙,重新走到甲闆上去。
大江之上,不久前還是戰船交馳,炮聲震天,這會兒,由于對峙的雙方各自偃旗息鼓,已經複歸于平靜與空曠。
西斜的夕陽從薄翳中掙脫出來,在滔滔北去的波濤上抹出片片閃爍不定的浮光。
水寨之内,炊煙四起。
分明松弛下來的将士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賭錢,有的在聊天,顯得懶散而快活…… “是的,絕好的一次戰機,就這樣白白失去了!”黃宗羲漫無目的地行出兩步,懊喪地想,“那麼,接下來會怎麼樣呢?像孫碩膚所說的,在江邊守着,等洪承疇打過來?不,這次我師奉命前來,本是為着渡江破敵,一股銳氣全貫注在這上頭。
忽然變攻為守,明擺着是畏敵避戰,士氣必定大受挫損。
到時想守,也未必守得住。
這是萬萬不行的!可是,那又怎麼辦呢?
“聽說,”把令旗連同安頓船隻的職責交給身邊的副将之後,孫嘉績一邊示意黃宗羲走進船艙,一邊壓低聲音說,“朝廷得到諜報,建虜新近派了洪亨九來江南總督軍務。
他聞知我兵要攻杭州,親率援軍自留都星夜南下,意欲全力與我相抗。
監國唯恐有失,因此急诏富陽行轅暫停進兵,瞧瞧情形再說。
” “洪亨九——哪個洪亨九?”黃宗羲疑惑地問。
“還能有哪個洪亨九,不就是崇祯十五年兵敗松山,被俘不死,最後投降了鞑子的那個洪承疇——洪亨九!”孫嘉績略顯煩躁地說,“嗯,這逆賊不比别人,他曾身為我朝大司馬,總督軍務多年,久經陣戰,對我兵情形知之甚詳,實為一不可小觑之勁敵!” 黃宗羲“嗯”了一聲,不說話了。
他自然知道洪承疇,知道此人除了可惡、可恨、可鄙之外,的确還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對手。
說起來,當洪承疇還是明朝的大臣時,因為同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作戰功勞卓著,聲震朝野,以緻黃宗羲也同許多士民一樣,曾經熱烈地崇拜、頌揚過他,對他寄予過無限的期望。
“啊,叛國的奸賊,騙子!怕死鬼!怎麼全是這些人?”由于憎恨,也由于憶及往事而羞愧,黃宗羲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聽說——”大約看見黃宗羲皺着眉頭,沒有吭聲,孫嘉績慢慢捋着胡子,又說,“朝廷在商議出師時,此事已在風傳,因此當時也有人主張持重。
末了,是張閣老力排衆議,認為目前江南義軍蜂起,南京四面受敵,自顧不暇,洪亨九未必騰得出手增援杭州,監國才作出決斷。
不料到頭來……哎!” 黃宗羲瞥了同僚一眼。
如果說,剛才鳴金收兵,是來自上頭的命令,他雖然不以為然,但也不便發作的話,那麼,孫嘉績如今這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就重新撩起他的反感。
“怕什麼?”他負氣地朝木床上一坐,“嘩啦”一聲提起佩劍,橫放到膝上,“隻要我浙東軍民同仇敵忾,洪亨九又何足懼哉!” 孫嘉績搖搖頭:“話不能這麼說。
這一次朝廷決意揮師西進,本是瞅準了我方勢衆,敵方勢孤,正是用兵之良機。
如今杭城之敵驟得強援,反觀我兵除卻鎮東、武甯二侯屬下,尚算是正規的衛所之兵外,其餘大多是新募義卒,未經陣戰。
到時能否同他相抗,其實并無把握!” “哼,事到如今,已是有進無退。
有把握也罷,無把握也罷,亦唯有拼死一戰而已!莫非就此罷休不成?” 孫嘉績眨眨眼睛,似乎對黃宗羲的話感到意外。
“這是不行的。
”他嚴肅地說,“仗,隻能有把握才打;若無把握,又豈能浪戰!” “這——憑我們這些兵,既然‘攻’不是他的對手,莫非‘守’就是他的對手?” “守嘛,總比攻好辦一點。
何況北兵善騎馬,卻不善乘船。
我兵憑借錢塘天險,以逸待勞,他未必就能攻得過來。
” 停了停,看見黃宗羲不作聲,他又告誡地說:“眼下朝廷新立,此番西征,攸關開局,勝則可振士氣、安民心,敗則後果堪虞,不可不慎!” 孫嘉績說的自然在理,加上總督行轅的命令又隻能服從,黃宗羲縱然心中懊恨,也自知其實無可奈何。
但是,繼續留在船艙裡,他又感到十分氣悶,于是一挺身,站起來,徑自離開船艙,重新走到甲闆上去。
大江之上,不久前還是戰船交馳,炮聲震天,這會兒,由于對峙的雙方各自偃旗息鼓,已經複歸于平靜與空曠。
西斜的夕陽從薄翳中掙脫出來,在滔滔北去的波濤上抹出片片閃爍不定的浮光。
水寨之内,炊煙四起。
分明松弛下來的将士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賭錢,有的在聊天,顯得懶散而快活…… “是的,絕好的一次戰機,就這樣白白失去了!”黃宗羲漫無目的地行出兩步,懊喪地想,“那麼,接下來會怎麼樣呢?像孫碩膚所說的,在江邊守着,等洪承疇打過來?不,這次我師奉命前來,本是為着渡江破敵,一股銳氣全貫注在這上頭。
忽然變攻為守,明擺着是畏敵避戰,士氣必定大受挫損。
到時想守,也未必守得住。
這是萬萬不行的!可是,那又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