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訓子
關燈
小
中
大
燕子,怔了半天,終于沒精打采地折回來,朝西偏院走去。
通往西院的門影裡,坐着幾個上了年紀的婦人,她們是些看守門戶的女仆,也有個把寄食的窮親戚。
她們閑日沒事,照例坐到這地方來,一邊擺弄着手裡的活計,一邊嘁嘁喳喳地起勁談論着什麼。
看見錢孫愛走來,這夥人都一齊住了口,紛紛站起,向小主人親熱地問好。
錢孫愛心裡正煩惱,低着頭隻管走過去。
錢孫愛一踏進西院,就聽見有人叫他。
擡頭一看,原來錢謙益的貼身仆人李寶,還有自己的書童張卉兒正沿着複廊急急地朝他走過來。
“少爺,你上哪兒去了?找得小人好苦——老爺叫你去呢!”李寶一邊說,一邊站住行禮。
聽說父親傳喚,錢孫愛有點意外。
不過他也懶得打聽,點點頭,一聲不響地跟着李寶走。
當錢孫愛登上榮木樓的二樓,來到他父親的書房——匪齋裡的時候,錢謙益正低着頭,在看一封信。
他用威嚴的鼻音“唔、唔”地答應着兒子的問安,随手指一指靠窗的幾張花梨木椅子,讓他坐下,眼睛始終沒有離開手裡的信件。
這是錢謙益的妻舅陳在竹從京師帶回來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如此重要,如此令錢謙益錯愕為難,以至他已經反複看過四遍,仍舊拿不定主意該怎麼辦。
這會兒他又仔細地從頭再看一遍。
信是一位正在朝廷做官的朋友寫來的。
一個多月前,錢謙益派陳在竹帶了七千兩銀子到北京活動,希望能獲得複官起用的機會。
陳在竹找到這位朋友,承他幫忙,與内閣首輔周延儒搭上了線。
陳在竹把銀子花了個幹幹淨淨,最後就帶回來這樣一封信。
在明朝後期,人們寫信的習慣,除了一份正文之外,還有所謂“副啟”。
副啟是一種不具名的信,用以請托辦事或談機密事宜。
本來隻通行于官場,後來就成為一種繁文缛節,不管有沒有特别的話要說,一律都要有副啟,否則就會被認為不恭、不厚,副啟甚至有多至三四封的。
現在錢謙益手裡的這封信,也有三封副啟。
不過,這一次倒不是那位做官的朋友故意多禮,而是因為他要談的事情确實涉及許多機密,不可告人,也不便署名的緣故。
信的正文照例是些寒溫起居的客套話,錢謙益也懶得再看。
他拿起了第一份副啟。
這上面的内容,談的是關于明王朝當時抵禦“建虜”——山海關外清兵的進攻,以及對“流寇”——李自成、張獻忠等部的農民起義軍作戰的一些最新消息。
大意是說:自從山海關外的門戶重鎮錦州遭到清軍的大舉圍攻,朝廷派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關拒敵,于松山至查山一線大敗,幾乎全軍覆沒以來,洪承疇率殘兵萬餘退守松山城内,被清軍重重圍困已達三月有餘,形勢日見危殆。
現在唯一的希望是前往救援的軍隊能夠盡快突破重圍。
否則松山一失,錦州亦勢難支撐,如果錦州也落入清軍之手,那麼山海關的形勢就岌岌可危了。
錢謙益看到這裡,不由得冷笑一聲,心裡說道:“做夢!”馳援的軍隊開赴松山已有一兩個月,他們的将領徘徊不前、畏敵如虎的情況,錢謙益屢有所聞。
如果真能突破重圍,也不會拖到今天了。
他算定松山的陷落隻不過是早晚的事。
于是,他不由得大為感慨地想起,早在兩個月前,他曾經上書當道,建議從援軍當中分出一半兵力,乘船從海路分進合擊,形勢就會不同。
可惜竟不能用! 信中接下去談到南方流寇日益猖獗,朝廷自去年督師楊嗣昌畏罪自殺,總督傅宗龍戰死,剿寇軍事一再受挫。
繼襄王、福王死難之後,唐王也于南陽殉國。
李自成連陷許州、禹州等十餘城,再度進圍開封。
幸而最近朝廷重新起用孫傳庭為兵部侍郎,令他督京師軍馳援開封,保定總督楊文嶽亦發兵會剿,闖賊大敗,死傷過半,現已潰散南竄,相信不日可望剿平雲雲。
錢謙益又不禁搖搖頭,他根本不相信李自成會很快被“剿平”。
據他所得的消息,李自成主動解圍後,已南克襄陽,複攻西華,正包圍左良玉于郾城。
想到這些在朝大臣,竟然如此盲目樂觀,輕信前方送去的虛假捷報,錢謙益不禁又好氣又好笑。
他丢下這份副啟,拿起下面一封。
這一封寫得比較簡略,主要是說,自從周延儒重新進入内閣,當上首輔之後,頗思振作有為,舉措處事,能夠順從衆意,對于東林黨舊人,也想捐棄前嫌,傾心相結。
現在他位高權重,很受皇上信用。
信到此便終止了,但友人的用意不難理解。
他是在暗示錢謙益,現在确實存在着一個機會,而成敗的關鍵則操在周延儒的手中。
錢謙益如果想獲得重新起用,對于這位周相公的要求是不能不認真加以考慮的。
不過,錢謙益卻明白,周延儒現在之所以願意捐棄前嫌,并非由于此公有什麼恢宏大度,實在是由于他的這一次東山再起,全賴朝廷中東林、複社一派的人,暗中給他幫了忙、出了力的緣故。
第三封副啟,錢謙益看過的次數最多,也看得最仔細。
他不必
通往西院的門影裡,坐着幾個上了年紀的婦人,她們是些看守門戶的女仆,也有個把寄食的窮親戚。
她們閑日沒事,照例坐到這地方來,一邊擺弄着手裡的活計,一邊嘁嘁喳喳地起勁談論着什麼。
看見錢孫愛走來,這夥人都一齊住了口,紛紛站起,向小主人親熱地問好。
錢孫愛心裡正煩惱,低着頭隻管走過去。
錢孫愛一踏進西院,就聽見有人叫他。
擡頭一看,原來錢謙益的貼身仆人李寶,還有自己的書童張卉兒正沿着複廊急急地朝他走過來。
“少爺,你上哪兒去了?找得小人好苦——老爺叫你去呢!”李寶一邊說,一邊站住行禮。
聽說父親傳喚,錢孫愛有點意外。
不過他也懶得打聽,點點頭,一聲不響地跟着李寶走。
當錢孫愛登上榮木樓的二樓,來到他父親的書房——匪齋裡的時候,錢謙益正低着頭,在看一封信。
他用威嚴的鼻音“唔、唔”地答應着兒子的問安,随手指一指靠窗的幾張花梨木椅子,讓他坐下,眼睛始終沒有離開手裡的信件。
這是錢謙益的妻舅陳在竹從京師帶回來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如此重要,如此令錢謙益錯愕為難,以至他已經反複看過四遍,仍舊拿不定主意該怎麼辦。
這會兒他又仔細地從頭再看一遍。
信是一位正在朝廷做官的朋友寫來的。
一個多月前,錢謙益派陳在竹帶了七千兩銀子到北京活動,希望能獲得複官起用的機會。
陳在竹找到這位朋友,承他幫忙,與内閣首輔周延儒搭上了線。
陳在竹把銀子花了個幹幹淨淨,最後就帶回來這樣一封信。
在明朝後期,人們寫信的習慣,除了一份正文之外,還有所謂“副啟”。
副啟是一種不具名的信,用以請托辦事或談機密事宜。
本來隻通行于官場,後來就成為一種繁文缛節,不管有沒有特别的話要說,一律都要有副啟,否則就會被認為不恭、不厚,副啟甚至有多至三四封的。
現在錢謙益手裡的這封信,也有三封副啟。
不過,這一次倒不是那位做官的朋友故意多禮,而是因為他要談的事情确實涉及許多機密,不可告人,也不便署名的緣故。
信的正文照例是些寒溫起居的客套話,錢謙益也懶得再看。
他拿起了第一份副啟。
這上面的内容,談的是關于明王朝當時抵禦“建虜”——山海關外清兵的進攻,以及對“流寇”——李自成、張獻忠等部的農民起義軍作戰的一些最新消息。
大意是說:自從山海關外的門戶重鎮錦州遭到清軍的大舉圍攻,朝廷派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關拒敵,于松山至查山一線大敗,幾乎全軍覆沒以來,洪承疇率殘兵萬餘退守松山城内,被清軍重重圍困已達三月有餘,形勢日見危殆。
現在唯一的希望是前往救援的軍隊能夠盡快突破重圍。
否則松山一失,錦州亦勢難支撐,如果錦州也落入清軍之手,那麼山海關的形勢就岌岌可危了。
錢謙益看到這裡,不由得冷笑一聲,心裡說道:“做夢!”馳援的軍隊開赴松山已有一兩個月,他們的将領徘徊不前、畏敵如虎的情況,錢謙益屢有所聞。
如果真能突破重圍,也不會拖到今天了。
他算定松山的陷落隻不過是早晚的事。
于是,他不由得大為感慨地想起,早在兩個月前,他曾經上書當道,建議從援軍當中分出一半兵力,乘船從海路分進合擊,形勢就會不同。
可惜竟不能用! 信中接下去談到南方流寇日益猖獗,朝廷自去年督師楊嗣昌畏罪自殺,總督傅宗龍戰死,剿寇軍事一再受挫。
繼襄王、福王死難之後,唐王也于南陽殉國。
李自成連陷許州、禹州等十餘城,再度進圍開封。
幸而最近朝廷重新起用孫傳庭為兵部侍郎,令他督京師軍馳援開封,保定總督楊文嶽亦發兵會剿,闖賊大敗,死傷過半,現已潰散南竄,相信不日可望剿平雲雲。
錢謙益又不禁搖搖頭,他根本不相信李自成會很快被“剿平”。
據他所得的消息,李自成主動解圍後,已南克襄陽,複攻西華,正包圍左良玉于郾城。
想到這些在朝大臣,竟然如此盲目樂觀,輕信前方送去的虛假捷報,錢謙益不禁又好氣又好笑。
他丢下這份副啟,拿起下面一封。
這一封寫得比較簡略,主要是說,自從周延儒重新進入内閣,當上首輔之後,頗思振作有為,舉措處事,能夠順從衆意,對于東林黨舊人,也想捐棄前嫌,傾心相結。
現在他位高權重,很受皇上信用。
信到此便終止了,但友人的用意不難理解。
他是在暗示錢謙益,現在确實存在着一個機會,而成敗的關鍵則操在周延儒的手中。
錢謙益如果想獲得重新起用,對于這位周相公的要求是不能不認真加以考慮的。
不過,錢謙益卻明白,周延儒現在之所以願意捐棄前嫌,并非由于此公有什麼恢宏大度,實在是由于他的這一次東山再起,全賴朝廷中東林、複社一派的人,暗中給他幫了忙、出了力的緣故。
第三封副啟,錢謙益看過的次數最多,也看得最仔細。
他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