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

關燈
盲昆門在欄杆村的小寺院住了三年,城外的荒野上到處是他的腳印,他每天清早從欄杆村出發去毗沙,下午又回到村裡。村裡人把他當昆供養,不願讓他走,又不敢不聽他的。他每天早晨走出小寺院門,口裡叫着“毗沙、毗沙”時,村裡人就知道他要去毗沙,好心虔誠的村民把他領到村東頭,把他的身體調正,對着東方,然後,看着他摸索着往前走。

    走着走着他就拐彎了,沿着村外的荒野左轉過來,繞村莊一圈,又接着繞圈。當他走到下午,累得實在走不動時,總有村民在路上等着,他聽見人的聲音總是異常興奮,嘴裡叫着“毗沙、毗沙”。

    “您去了趟毗沙又回到欄杆村了。”村民總是這樣回答。

    當然,他聽不懂村民在說什麼,但知道是欄杆村的村民在跟他說話。盲昆門癱坐在地,不知道自己漫長黑暗的路途上哪個地方走錯了,又返回村裡。

    村民把他領回寺。回寺的路不用領,有鐘聲,隻要聽見寺裡的一聲鐘聲,他就會徑直走去。他能記住聲音的路。

    每天鳥和雞沒叫前他就醒來,耳朵對着東邊聽毗沙的鐘聲。可是,他聽見的總是這個小昆寺的鐘聲。

    他坐在昆台上誦經時,寺裡的毗沙語、黑勒語、皇語都不出聲了。大家都知道他念的是昆的真經。

    “有一次我已經走到毗沙城外了,聽了一個孩子的指路,又掉頭走了回來。”盲昆門用庫教給他的毗沙語說。

    盲昆門被一個老頭騙過,被一個中年人騙過,還被女人騙過,最後,他相信了一個孩子。那次他朝東走了半個月,都聽見西昆寺的天鐘了。西昆寺高聳的院牆将鐘聲攏起,到半空四散開來,遙遠地方的昆門徒将它描述成天上的鐘聲。盲昆門隻需靠耳朵和鼻子,就能摸進毗沙城了。可是,他聽見一個孩子的說話聲,孩子在念一個歌謠:“嘟噜轉,嘟噜轉,夜過去,是白天。走到北,又向南。”就問了一句:“毗沙、毗沙?”孩子把他帶到路中間,拉着他的手就地轉了好多好多個圈,然後,把他的兩隻胳膊朝前伸直,他知道這是讓直直走的意思。

    “半個月後,我又一次回到欄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