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灰缸
關燈
小
中
大
,她吓得雙肩聳得老高,把耳朵都快遮住了。
如果是在一年前,我也會像她現在怕我一樣怕她。
說她怕我,倒不如說怕我的錢袋子——我可是一副貴夫人的模樣。
現在,我對自己信心十足。
我曾經觀察過威妮弗蕾德的一舉一動,反複模仿操練。
現在我已經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一次豎起一條眉毛。
她忐忑不安地笑了笑,露出兩排大黃牙,看上去像啃掉一半的玉米棒上的玉米粒。
我心裡在琢磨:勞拉究竟捅了什麼漏子,惹得這位女校長竟然同理查德和他的無形權勢對抗?“恐怕我們真的不能再讓勞拉在學校待下去了,”她說,“我們已經盡力了。
我們也清楚還有緩和的餘地,但我們做每件事都要考慮到其他學生。
勞拉影響太惡劣了,把全班都搞亂套了。
” 那時我才懂得,耐心聽别人辯解是很重要的。
“對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勉強動了動嘴唇。
“什麼緩和的餘地?什麼影響惡劣?”我雙手穩穩地擱在大腿上,昂着的頭稍稍偏一點,帽子上的雞頭正對着她。
我希望她覺得有四隻眼睛盯着她,而不是兩隻。
雖然我有錢有勢,但她卻有年資和校長的職位。
辦公室裡熱不可耐。
我脫去大衣,扔在椅背上。
即便這樣,我還是像碼頭工人一樣汗流浃背。
“勞拉懷疑上帝,”她說,“宗教常識課是唯一她似乎有點興趣的科目。
不過,她太離譜了,竟然寫了一篇題為《上帝撒謊嗎?》的文章。
全班同學的思想都被搞亂了。
” “那她得出什麼結論呢?”我問道,“關于上帝?”我心裡暗暗吃驚,不過沒有表現出來:我原以為在上帝這個問題上,勞拉是滿不在乎的,但看來事實不是這樣。
“她的結論是肯定的。
”她低頭看着辦公桌,勞拉寫的文章正攤在她面前。
“她引用了——在這裡——第二十二章《列王紀(上)》中上帝欺騙了以色列王亞哈的那一段。
‘看啊,上帝把一個撒謊的靈魂放入了所有那些預言者的口中。
’勞拉繼續寫道:如果上帝撒了一次謊,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他沒撒第二次呢?我們又怎麼能區别假預言和真預言呢?” “不過,這個結論倒是符合邏輯的,”我說,“勞拉對《聖經》有她自己的見解。
” “要我看,”女校長惱火地說道,“撒旦也會照自己的意圖引用《聖經》。
勞拉進而又說,盡管上帝撒謊,卻沒有糊弄人——他派人傳達的預言也總是正确的,但我們凡人不聽。
照她看來,上帝就像個電台播音員,而我們都是壞收音機。
這樣的比喻,至少可以說是不敬。
” “勞拉并沒有不敬的意思,”我說,“反正沒有對上帝不敬。
” 女校長對我的話不以為然。
“她不隻是搞了這套似是而非的理論這件事。
更嚴重的是,她第一個提出了這種問題。
” “勞拉喜歡刨根問底,”我說道,“尤其關于重要的問題。
我确信你一定同意上帝是個重要的問題。
我不明白憑什麼說她是在添亂。
” “其他學生也是這個看法。
他們認為,她是在——噢,是在逞能。
她在向權威挑戰。
” “就像基督曾經做過的那樣,”我說,“也許當時有些人也這麼想。
” 她沒有挑明說,這種事對于基督來說可能是百分之百正确,但對于一個十六歲的女孩來說就不合适了。
“你還是不太明白。
”她說道。
她一邊說,一邊扭着雙手。
這是我從沒見過的動作,我便饒有興趣地仔細看着。
“别人認為她——認為她是在出風頭。
或者說,有些人是這麼認為的。
還有些人認為她是個布爾什維克。
其他的人則說她刁鑽古怪。
總之,她的不良形象引人注目。
” 我開始明白她的意思了。
“我不認為勞拉想出風頭。
”我說道。
“可這很難說!”我們兩個人隔着辦公桌,默默對視了片刻。
“你知道,她後面還跟着一大幫學生。
”女校長帶着一絲妒忌說道。
她等我吃透這句話,又接着說:“她常常曠課也是個大問題。
她有健康問題,這我理解,不過……” “什麼健康問
如果是在一年前,我也會像她現在怕我一樣怕她。
說她怕我,倒不如說怕我的錢袋子——我可是一副貴夫人的模樣。
現在,我對自己信心十足。
我曾經觀察過威妮弗蕾德的一舉一動,反複模仿操練。
現在我已經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一次豎起一條眉毛。
她忐忑不安地笑了笑,露出兩排大黃牙,看上去像啃掉一半的玉米棒上的玉米粒。
我心裡在琢磨:勞拉究竟捅了什麼漏子,惹得這位女校長竟然同理查德和他的無形權勢對抗?“恐怕我們真的不能再讓勞拉在學校待下去了,”她說,“我們已經盡力了。
我們也清楚還有緩和的餘地,但我們做每件事都要考慮到其他學生。
勞拉影響太惡劣了,把全班都搞亂套了。
” 那時我才懂得,耐心聽别人辯解是很重要的。
“對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勉強動了動嘴唇。
“什麼緩和的餘地?什麼影響惡劣?”我雙手穩穩地擱在大腿上,昂着的頭稍稍偏一點,帽子上的雞頭正對着她。
我希望她覺得有四隻眼睛盯着她,而不是兩隻。
雖然我有錢有勢,但她卻有年資和校長的職位。
辦公室裡熱不可耐。
我脫去大衣,扔在椅背上。
即便這樣,我還是像碼頭工人一樣汗流浃背。
“勞拉懷疑上帝,”她說,“宗教常識課是唯一她似乎有點興趣的科目。
不過,她太離譜了,竟然寫了一篇題為《上帝撒謊嗎?》的文章。
全班同學的思想都被搞亂了。
” “那她得出什麼結論呢?”我問道,“關于上帝?”我心裡暗暗吃驚,不過沒有表現出來:我原以為在上帝這個問題上,勞拉是滿不在乎的,但看來事實不是這樣。
“她的結論是肯定的。
”她低頭看着辦公桌,勞拉寫的文章正攤在她面前。
“她引用了——在這裡——第二十二章《列王紀(上)》中上帝欺騙了以色列王亞哈的那一段。
‘看啊,上帝把一個撒謊的靈魂放入了所有那些預言者的口中。
’勞拉繼續寫道:如果上帝撒了一次謊,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他沒撒第二次呢?我們又怎麼能區别假預言和真預言呢?” “不過,這個結論倒是符合邏輯的,”我說,“勞拉對《聖經》有她自己的見解。
” “要我看,”女校長惱火地說道,“撒旦也會照自己的意圖引用《聖經》。
勞拉進而又說,盡管上帝撒謊,卻沒有糊弄人——他派人傳達的預言也總是正确的,但我們凡人不聽。
照她看來,上帝就像個電台播音員,而我們都是壞收音機。
這樣的比喻,至少可以說是不敬。
” “勞拉并沒有不敬的意思,”我說,“反正沒有對上帝不敬。
” 女校長對我的話不以為然。
“她不隻是搞了這套似是而非的理論這件事。
更嚴重的是,她第一個提出了這種問題。
” “勞拉喜歡刨根問底,”我說道,“尤其關于重要的問題。
我确信你一定同意上帝是個重要的問題。
我不明白憑什麼說她是在添亂。
” “其他學生也是這個看法。
他們認為,她是在——噢,是在逞能。
她在向權威挑戰。
” “就像基督曾經做過的那樣,”我說,“也許當時有些人也這麼想。
” 她沒有挑明說,這種事對于基督來說可能是百分之百正确,但對于一個十六歲的女孩來說就不合适了。
“你還是不太明白。
”她說道。
她一邊說,一邊扭着雙手。
這是我從沒見過的動作,我便饒有興趣地仔細看着。
“别人認為她——認為她是在出風頭。
或者說,有些人是這麼認為的。
還有些人認為她是個布爾什維克。
其他的人則說她刁鑽古怪。
總之,她的不良形象引人注目。
” 我開始明白她的意思了。
“我不認為勞拉想出風頭。
”我說道。
“可這很難說!”我們兩個人隔着辦公桌,默默對視了片刻。
“你知道,她後面還跟着一大幫學生。
”女校長帶着一絲妒忌說道。
她等我吃透這句話,又接着說:“她常常曠課也是個大問題。
她有健康問題,這我理解,不過……” “什麼健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