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

關燈
是為了維護和推進現有的文明。

    傷亡(此處一個字被劃掉)難以計數。

    我以前不知道人類擅長什麼。

    要忍耐的已超出了(此處一個字被劃掉)。

    我天天都在想家,特别是想你,我最親愛的莉蓮娜。

     在阿維隆莊園,我母親開始把意志付諸行動。

    她對公共服務抱有信念;她覺得,她必須卷起袖子為戰争做點有用的事情。

    她組織了一個“慰問團”,通過捐贈品義賣來籌錢,然後用這錢買小包的煙草和糖果寄往前線的戰壕。

    她為這些活動打開了阿維隆莊園的大門,但據瑞妮說,辦這些事把地闆弄得一塌糊塗。

    除了義賣,每個星期二的下午,她的小組就會在客廳裡為部隊編織衣物——新手們織浴巾;熟手們織圍巾;老手們織連帽大衣和手套。

    不久,又征召了一批“星期四志願者”;她們是從若格斯河南岸來的一些年長的、文化較低的女人,但個個都是編織能手。

    這些人為亞美尼亞的挨餓兒童和所謂“海外難民”編織嬰兒服。

    編織了兩個小時以後,她們便在餐廳吃一頓簡單的茶點;此時,彩繪玻璃上的圓桌騎士和他的情人會懶洋洋地俯視她們。

     當傷殘的士兵開始出現在街道上和鄰近幾個鎮上的醫院裡(提康德羅加港還沒有醫院),母親會親自去看望他們。

    據瑞妮說,她看望的大多是那些最慘的傷員——破相或殘廢的士兵。

    每次回來,她都會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甚至還會在廚房裡哭泣。

    這時,瑞妮會沖一杯可可給她喝,讓她支撐住。

    瑞妮說,她從不愛護自己,因而毀了自己的健康。

    尤其是從她的身體狀況來看,她是在拼命地工作。

     拼命地工作,不愛護自己,毀了自己的健康——這曾經是一種多麼崇高的美德啊!這種無私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隻有通過嚴酷自律、克服人的劣根性才能獲得。

    而到了我生活的時代,這種訣竅或秘密想必已經丢失了。

    或許,由于母親的遭遇對我的負面影響,我并沒有去嘗試。

     至于勞拉,她一點都不無私。

    她倒是性格敏感,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生于一九一六年六月初。

    我出生後不久,珀西在伊普爾前沿陣地的炮火中陣亡了。

    七月份,埃迪在索姆犧牲;或者說,人們認為他已經死了:他最後一次被人見到是在一個大彈坑旁。

    這兩件不幸的事讓母親難以接受,而對祖父的打擊更大得多。

    八月份,祖父得了嚴重的中風。

    他說話和記憶都出現了障礙。

     母親非正式地接過了管理工廠的工作。

    她周旋于祖父(據說他處于病後恢複期)和其他人之間,每天還要與工廠的男秘書和各種各樣的工頭會面。

    由于母親是唯一能聽懂祖父說話的人,或者說她自己認為她能,因此她成了他的翻譯,也成了唯一有資格握着祖父的手幫他簽名的人。

    誰敢說有時候她不會照自己意志行事呢? 廠裡也不是說萬事太平。

    戰争開始的時候,有六分之一的工人是女性;到戰争結束的時候,數量已是三分之二了。

    剩下的男人都是些老弱病殘,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戰場的。

    這些人對女工的劇增感到不快,于是就發洩對她們的不滿,或者開下流的玩笑。

    反過來,這些女工認為他們是懦夫或懶漢,掩飾不住對他們的藐視。

    事物的自然順序——我母親認為的自然次序——就是把事情反過來做。

    不過,工人的工資給得很高,而錢給生産加足了油。

    總的來說,我母親有能力将廠裡的事處理得順順當當。

     我想象祖父夜晚坐在他的書房裡,坐在紅木桌後面那張綴滿銅釘的綠皮椅裡,交叉着兩手的手指——一隻手有知覺,而另一隻手卻沒有知覺。

    他在聽是否有人來了。

    門半開着;他看到門外有個影子。

    他說:“請進。

    ”——他心裡想說——可是沒人進來,也沒人回答。

     粗魯的護士來了。

    她問他一個人坐在黑暗中想些什麼。

    他聽到一個聲音,但不像是人在說話,更像是烏鴉叫。

    他沒有回答。

    她抓住他的胳膊,輕易地将他從椅子裡拉起來,胡亂地把他推到床上。

    她的白裙子發出沙沙的聲響。

    他聽到一陣幹風吹過長滿秋草的田野。

    他聽到了冬雪的低語。

     他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死了嗎?他希望他們再活過來,平安歸家嗎?如果他的希望成為現實,他自己的結局會不會更令人傷心?也許會更令人傷心——事情往往是這樣——但這樣想并不能給人多少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