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隆莊園
關燈
小
中
大
天氣一旦潮濕,我的骨頭又開始酸痛起來。
這病有很長的曆史:好了之後又會反複發作。
疼得厲害時,我晚上難以入眠。
每天夜裡,我想睡卻睡不着;睡神像是一塊沾滿煙垢的窗簾在我的面前飄來蕩去。
當然,我還有安眠藥,可醫生又不讓我服用。
昨天夜裡,經過幾個小時的折騰,我覺得身上汗津津的。
我從床上爬起來,赤着腳,憑借外面照進來的昏暗的街燈光線摸索着下樓。
安全到達樓下以後,我蹒跚地走進廚房,打開冰箱,在耀眼的霧氣中找些吃的。
冰箱裡沒有多少可吃的東西:一小捆濕乎乎的芹菜、一個有點發黴的面包頭、一隻發軟的檸檬。
還有一點用油紙包着的奶酪,硬邦邦的,看上去像半透明的腳趾甲。
我已經習慣一個人生活,每頓飯隻求快速和随意。
一個人默默地吃點心,默默地款待一下自己,或者來個野餐。
我用食指直接從廣口瓶中挖了一點花生醬來填肚子。
幹嘛還要弄髒一把匙子呢? 我站在那裡,一手拿着瓶子,一面吮吸着手指,不由得産生一種感覺:似乎某個看不見的女人——這座房子的真正主人——正要走進屋來,問我在她的廚房裡到底幹什麼。
這種“擅自進入”的感覺我以前也曾有過,甚至在合法的日常起居中也有,比如在剝香蕉或刷牙的時候。
一到夜晚,這座房子對我來說就更像是陌生人的了。
當我摸着牆壁走過前面房間、餐廳和客廳的時候,種種屬于我的财産在它們自己的影子中飄浮起來,離我而去,并且否認我對它們的擁有權。
我用一個盜賊的眼光看待這些物品,看看哪些東西是值得冒險一偷的,而哪些不要也罷。
盜賊是見什麼要什麼的,比如祖母的銀茶壺、手繪的瓷器、刻有姓名縮寫的匙子和電視機,而我卻什麼都不想要。
所有這些東西,在我死後都會被别人清點後處理掉。
毫無疑問,米拉會争着把這項工作包下來。
她認為,她已經從她母親瑞妮那裡把照顧我的任務接過來了。
米拉也很樂意做這個值得信賴的家仆。
我并不嫉妒她:人活着的時候生活本來就像一堆垃圾,死了以後就更加如此。
如果死者留下的垃圾很少,等到處理完之後,你就會知道,以後别人處理你留下的垃圾時将少用多少綠色的垃圾袋了。
還有鳄魚形的胡桃鉗、隻剩下一顆珠母的袖扣、掉齒的玳瑁梳子、壞了的銀打火機、缺了碟的咖啡杯、少了醋的調味瓶架以及抹布等各種家傳雜物,零零碎碎的就像是海難後被沖到岸上的沉船物品。
今天,米拉說動我去買一台立式電扇——比我整天用的那台嘎吱作響的小玩意兒要好。
她想好的那一種電扇正在若格斯河橋那邊新開張的購物中心打折銷售。
她要開車帶我去;她反正是要去的,這倒沒問題。
隻是她找的借口令我掃興。
路上我們經過了阿維隆莊園,或者說是過去的阿維隆莊園。
令人遺憾的是,如今的名字已經改成了“瓦爾哈拉莊園”。
不知哪個愚蠢的政府官僚給一座老房子改了這個他自認為恰當的名字?據我所知,“瓦爾哈拉”早先是指人死後去的地方。
不過,也許他們有這個意思吧。
阿維隆莊園地處一個黃金地段——盧韋托河的東岸,若格斯河在此與前者交彙。
這地方将峽谷浪漫迷人的景緻盡收眼底,同時又是帆船的安全泊地。
房子很大,但現在看起來顯得擁擠,因為戰後在它兩旁冒出了許多簡易平房。
三個老婦人坐在前門廊裡,其中一個在輪椅上偷偷地抽煙,就像是躲在廁所抽煙的頑童。
總有一天,她們會把這地方燒毀的。
自從他們改造了這房子之後,我就再沒有進去過。
如今的阿維隆莊園無疑彌漫着嬰兒的爽身粉味、酸尿味,以及不新鮮的土豆味。
我甯願記着它的舊模樣,即便那時它已開始破敗——大廳裡冷冷清清,廚房裡空空蕩蕩,前廳的櫻桃木小圓桌上的法國瓷碗裡裝滿了幹花瓣。
樓上勞拉房間的壁爐有一處破了,那是她不當心把爐中薪架掉下來砸破的。
她老是這樣,隻有我才知道此事。
看到勞拉的模樣——她那光潔的皮膚、柔美的身段以及芭蕾舞演員般的長脖子,人們總是把她想象得優雅不俗。
阿維隆莊園不是标準的石灰石結構的房子。
設計者為了讓它與衆不同,就用鵝卵石加水泥将它構砌起來。
遠遠望去,阿維隆莊園的房子渾身長滿了瘤,就像恐龍的皮膚,又像是連環畫中的“願望井”的井壁。
在我看來,它現在更像是野心的墳墓。
阿維隆莊園不算是特别優雅的房子,但它曾經也被認為是富麗堂皇的。
它是一座商人的宮殿,有一條彎曲的私家車道、一座矮胖的歌德式塔樓,還有一個寬敞的俯視兩條河流的半圓形遊廊;女士們會戴着花帽在世紀末懶洋洋的夏日午後在此喝茶。
在舉行露天招待會的時候,這裡曾有常駐的四重奏樂隊演奏弦樂助興。
黃昏的時候,祖母和她的朋友把這裡當成舞台,在遊廊四周點上火把,表演業餘戲劇;我和勞拉總是躲在遊廊下面。
現在遊廊已開始下陷了,而且也需要油漆一下。
阿維隆莊園曾有一個露台、一個砌着圍牆的菜園、幾個種觀賞植物的花圃、一
這病有很長的曆史:好了之後又會反複發作。
疼得厲害時,我晚上難以入眠。
每天夜裡,我想睡卻睡不着;睡神像是一塊沾滿煙垢的窗簾在我的面前飄來蕩去。
當然,我還有安眠藥,可醫生又不讓我服用。
昨天夜裡,經過幾個小時的折騰,我覺得身上汗津津的。
我從床上爬起來,赤着腳,憑借外面照進來的昏暗的街燈光線摸索着下樓。
安全到達樓下以後,我蹒跚地走進廚房,打開冰箱,在耀眼的霧氣中找些吃的。
冰箱裡沒有多少可吃的東西:一小捆濕乎乎的芹菜、一個有點發黴的面包頭、一隻發軟的檸檬。
還有一點用油紙包着的奶酪,硬邦邦的,看上去像半透明的腳趾甲。
我已經習慣一個人生活,每頓飯隻求快速和随意。
一個人默默地吃點心,默默地款待一下自己,或者來個野餐。
我用食指直接從廣口瓶中挖了一點花生醬來填肚子。
幹嘛還要弄髒一把匙子呢? 我站在那裡,一手拿着瓶子,一面吮吸着手指,不由得産生一種感覺:似乎某個看不見的女人——這座房子的真正主人——正要走進屋來,問我在她的廚房裡到底幹什麼。
這種“擅自進入”的感覺我以前也曾有過,甚至在合法的日常起居中也有,比如在剝香蕉或刷牙的時候。
一到夜晚,這座房子對我來說就更像是陌生人的了。
當我摸着牆壁走過前面房間、餐廳和客廳的時候,種種屬于我的财産在它們自己的影子中飄浮起來,離我而去,并且否認我對它們的擁有權。
我用一個盜賊的眼光看待這些物品,看看哪些東西是值得冒險一偷的,而哪些不要也罷。
盜賊是見什麼要什麼的,比如祖母的銀茶壺、手繪的瓷器、刻有姓名縮寫的匙子和電視機,而我卻什麼都不想要。
所有這些東西,在我死後都會被别人清點後處理掉。
毫無疑問,米拉會争着把這項工作包下來。
她認為,她已經從她母親瑞妮那裡把照顧我的任務接過來了。
米拉也很樂意做這個值得信賴的家仆。
我并不嫉妒她:人活着的時候生活本來就像一堆垃圾,死了以後就更加如此。
如果死者留下的垃圾很少,等到處理完之後,你就會知道,以後别人處理你留下的垃圾時将少用多少綠色的垃圾袋了。
還有鳄魚形的胡桃鉗、隻剩下一顆珠母的袖扣、掉齒的玳瑁梳子、壞了的銀打火機、缺了碟的咖啡杯、少了醋的調味瓶架以及抹布等各種家傳雜物,零零碎碎的就像是海難後被沖到岸上的沉船物品。
今天,米拉說動我去買一台立式電扇——比我整天用的那台嘎吱作響的小玩意兒要好。
她想好的那一種電扇正在若格斯河橋那邊新開張的購物中心打折銷售。
她要開車帶我去;她反正是要去的,這倒沒問題。
隻是她找的借口令我掃興。
路上我們經過了阿維隆莊園,或者說是過去的阿維隆莊園。
令人遺憾的是,如今的名字已經改成了“瓦爾哈拉莊園”。
不知哪個愚蠢的政府官僚給一座老房子改了這個他自認為恰當的名字?據我所知,“瓦爾哈拉”早先是指人死後去的地方。
不過,也許他們有這個意思吧。
阿維隆莊園地處一個黃金地段——盧韋托河的東岸,若格斯河在此與前者交彙。
這地方将峽谷浪漫迷人的景緻盡收眼底,同時又是帆船的安全泊地。
房子很大,但現在看起來顯得擁擠,因為戰後在它兩旁冒出了許多簡易平房。
三個老婦人坐在前門廊裡,其中一個在輪椅上偷偷地抽煙,就像是躲在廁所抽煙的頑童。
總有一天,她們會把這地方燒毀的。
自從他們改造了這房子之後,我就再沒有進去過。
如今的阿維隆莊園無疑彌漫着嬰兒的爽身粉味、酸尿味,以及不新鮮的土豆味。
我甯願記着它的舊模樣,即便那時它已開始破敗——大廳裡冷冷清清,廚房裡空空蕩蕩,前廳的櫻桃木小圓桌上的法國瓷碗裡裝滿了幹花瓣。
樓上勞拉房間的壁爐有一處破了,那是她不當心把爐中薪架掉下來砸破的。
她老是這樣,隻有我才知道此事。
看到勞拉的模樣——她那光潔的皮膚、柔美的身段以及芭蕾舞演員般的長脖子,人們總是把她想象得優雅不俗。
阿維隆莊園不是标準的石灰石結構的房子。
設計者為了讓它與衆不同,就用鵝卵石加水泥将它構砌起來。
遠遠望去,阿維隆莊園的房子渾身長滿了瘤,就像恐龍的皮膚,又像是連環畫中的“願望井”的井壁。
在我看來,它現在更像是野心的墳墓。
阿維隆莊園不算是特别優雅的房子,但它曾經也被認為是富麗堂皇的。
它是一座商人的宮殿,有一條彎曲的私家車道、一座矮胖的歌德式塔樓,還有一個寬敞的俯視兩條河流的半圓形遊廊;女士們會戴着花帽在世紀末懶洋洋的夏日午後在此喝茶。
在舉行露天招待會的時候,這裡曾有常駐的四重奏樂隊演奏弦樂助興。
黃昏的時候,祖母和她的朋友把這裡當成舞台,在遊廊四周點上火把,表演業餘戲劇;我和勞拉總是躲在遊廊下面。
現在遊廊已開始下陷了,而且也需要油漆一下。
阿維隆莊園曾有一個露台、一個砌着圍牆的菜園、幾個種觀賞植物的花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