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新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海紅來到二社家,她要記錄民歌。
連縣文化館的人也到二社家去過。
這個史二社,是上皂角的大師,他什麼都會。
沒上過幾天學,卻能認字;不但認字,還會說書。
《隋唐演義》和《說唐》,他說得比王榨的七爹不差,他還會唱漁鼓,連七爹不會唱的燈歌他也會。
私塾先生史永年的文脈,看來是接在了孫子二社的身上。
二社還會打鑼,他的鑼打得真是好,他糾集四個人,鑼、鼓、镲、钹,打得全村整日裡喜氣洋洋的。
他打鑼不是亂打的,有譜子,鑼譜共有五套,分别叫做:雁鳴翅、反順拗、牛蹭癢,名得有趣。
剩下兩套他不說,秘不示人。
他還會對對子。
史永年問他:細伢,我問你,韭菜花對什麼?二社眼睛一瞪就能答上來:“芝麻杆”又問:雙手捧碗?就答:兩腿沾泥。
竹園無筍?是的,竹園無筍當然是對豬圈有豬。
荷葉蓮蓬藕?這還用問麼,山藥芋頭苕。
來一個長的:山上有廟,廟裡有和尚。
這可是有些難,二社卻很快想出來了:塘邊擱桶,桶内擱魚苗。
再來一個:媽打棗,高處三竿,低處三竿,怎麼對呢?哈,豬拉屎,上面半坨,下面半坨。
雖然粗俗,對得還真是不錯。
于是史永年教他: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天浩浩,日融融,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
山岌岌,水淙淙,九夏對三冬。
二社一下就背熟了,跟天、地、日、月、山、水、風、雨一道。
仿佛人在萬物中。
二社家是一幢二層磚樓。
屋頂平台上他用木架搭成一個哨崗,哨崗高三丈,下方架空,上面是一個小小閣樓,二社告訴海紅,這是他們家的炮樓! 二社能文又能武,會一點木工,會一點篾活,還會制土铳。
他的堂客秀鵲說,土铳一可以用來吓鬼,二可以打野兔和野山雞。
她娘家四季山那邊家家都是有土铳的,晚上出門,先往山腳放上一铳再過路。
于是二社,他就讓鐵匠打了铳杆和铳膛,自己用樟木做成铳把,真的制成了一把土铳。
做好的铳杆有半人高,堅硬凜冽。
頭兩年政府要征地,包括他的一口塘。
秀鵲聽說要征地就哭開了,她哭道:我、我、我,我的塘吔……她想起每年春天在塘裡放的魚秧,胖頭魚、白鲢子、草魚,她想起胖頭魚憨憨的樣子,放下去的時候三根指頭寬,到過年撈起來一稱,每條都有九斤多!魚起塘,門口綁兩根長竹竿,密密的挂一長排! 她又哭道:我的棉、棉、棉花吔……芝麻吔……不但有棉花芝麻和水塘裡的魚,還有花生還有屋後的竹園和桔子樹闆粟樹,還有禾稻…… 秀鵲一樣一樣的哭過去,又一樣一樣的哭回來。
她又想起一樁——還盤算過要在自家的這塊旱地上蓋雞場呢,永遠不再有的白花花的雞蛋和毛絨絨的雞仔在秀鵲的眼前更加真切,推土機隆隆的聲音壓着秀鵲的額頭,她看見她的塘、她的魚、她的稻田、她的棉花芝麻竹園闆粟、她的還沒蓋起來的雞場和尚未孵出的雞,這一切,統統,都被那個巨大的鐵家夥踩得七零八落, 二社不說話,他造了一個土炮——到工地買來一些舊鐵筒,這是當炮筒的,根根都有粗毛竹那麼粗;炸藥呢,自制。
弄點硝,硫磺,再弄點鐵砂一攪和。
不過他又改了——不想傷人,買來了禮花彈。
二社對海紅說,就像電影《地雷戰》加上《地道戰》,“鬼子”進村了,推土車隆隆開進像坦克。
他登上屋頂的炮樓,看到稻田和棉田中間,鋼盔和鐵叉閃閃亮,兩輛巨大的鐵家夥,閃着冷硬的鐵光。
絕八代的!他點燃了土炮的引線,“轟隆”一聲炸彈飛出,在“鬼子”頭頂的空中爆炸,他聽見百米之外一片嗓門,有的喊“卧倒”,有的喊“我的娘”,亂紛紛的他們往回跑,也有人癱倒在田埂上。
他們跑到鏟車的後面躲起來。
尾後又從工地又買來一輛舊翻鬥車,把車的前部鐵皮拆掉,又切割又焊接,把粗鐵筒每根切得一般長短,再壘在翻鬥車上焊接緊,這架土炮更先進了,炮筒更多,是集束式的,射程更遠,有輪子,便于轉換方向,翻鬥車的雙把用來推着走,一放下來,炮筒朝上。
如果第一道防線突破怎麼辦?他又研制了汽油彈,算是新型的近距離攻擊武器。
海紅到上皂角的時候征地的事情已經過去,政府的開發項目泡了湯,二社把這看成是他的鬥争成果。
而他剃了光頭,穿着一身迷彩服,胸前挂一付望遠鏡(兒子在武漢買的),看上去頗像一名軍事家。
他哼着歌……南瓜大王發了脾氣\爬上牆頭忙點兵\先
連縣文化館的人也到二社家去過。
這個史二社,是上皂角的大師,他什麼都會。
沒上過幾天學,卻能認字;不但認字,還會說書。
《隋唐演義》和《說唐》,他說得比王榨的七爹不差,他還會唱漁鼓,連七爹不會唱的燈歌他也會。
私塾先生史永年的文脈,看來是接在了孫子二社的身上。
二社還會打鑼,他的鑼打得真是好,他糾集四個人,鑼、鼓、镲、钹,打得全村整日裡喜氣洋洋的。
他打鑼不是亂打的,有譜子,鑼譜共有五套,分别叫做:雁鳴翅、反順拗、牛蹭癢,名得有趣。
剩下兩套他不說,秘不示人。
他還會對對子。
史永年問他:細伢,我問你,韭菜花對什麼?二社眼睛一瞪就能答上來:“芝麻杆”又問:雙手捧碗?就答:兩腿沾泥。
竹園無筍?是的,竹園無筍當然是對豬圈有豬。
荷葉蓮蓬藕?這還用問麼,山藥芋頭苕。
來一個長的:山上有廟,廟裡有和尚。
這可是有些難,二社卻很快想出來了:塘邊擱桶,桶内擱魚苗。
再來一個:媽打棗,高處三竿,低處三竿,怎麼對呢?哈,豬拉屎,上面半坨,下面半坨。
雖然粗俗,對得還真是不錯。
于是史永年教他: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天浩浩,日融融,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
山岌岌,水淙淙,九夏對三冬。
二社一下就背熟了,跟天、地、日、月、山、水、風、雨一道。
仿佛人在萬物中。
二社家是一幢二層磚樓。
屋頂平台上他用木架搭成一個哨崗,哨崗高三丈,下方架空,上面是一個小小閣樓,二社告訴海紅,這是他們家的炮樓! 二社能文又能武,會一點木工,會一點篾活,還會制土铳。
他的堂客秀鵲說,土铳一可以用來吓鬼,二可以打野兔和野山雞。
她娘家四季山那邊家家都是有土铳的,晚上出門,先往山腳放上一铳再過路。
于是二社,他就讓鐵匠打了铳杆和铳膛,自己用樟木做成铳把,真的制成了一把土铳。
做好的铳杆有半人高,堅硬凜冽。
頭兩年政府要征地,包括他的一口塘。
秀鵲聽說要征地就哭開了,她哭道:我、我、我,我的塘吔……她想起每年春天在塘裡放的魚秧,胖頭魚、白鲢子、草魚,她想起胖頭魚憨憨的樣子,放下去的時候三根指頭寬,到過年撈起來一稱,每條都有九斤多!魚起塘,門口綁兩根長竹竿,密密的挂一長排! 她又哭道:我的棉、棉、棉花吔……芝麻吔……不但有棉花芝麻和水塘裡的魚,還有花生還有屋後的竹園和桔子樹闆粟樹,還有禾稻…… 秀鵲一樣一樣的哭過去,又一樣一樣的哭回來。
她又想起一樁——還盤算過要在自家的這塊旱地上蓋雞場呢,永遠不再有的白花花的雞蛋和毛絨絨的雞仔在秀鵲的眼前更加真切,推土機隆隆的聲音壓着秀鵲的額頭,她看見她的塘、她的魚、她的稻田、她的棉花芝麻竹園闆粟、她的還沒蓋起來的雞場和尚未孵出的雞,這一切,統統,都被那個巨大的鐵家夥踩得七零八落, 二社不說話,他造了一個土炮——到工地買來一些舊鐵筒,這是當炮筒的,根根都有粗毛竹那麼粗;炸藥呢,自制。
弄點硝,硫磺,再弄點鐵砂一攪和。
不過他又改了——不想傷人,買來了禮花彈。
二社對海紅說,就像電影《地雷戰》加上《地道戰》,“鬼子”進村了,推土車隆隆開進像坦克。
他登上屋頂的炮樓,看到稻田和棉田中間,鋼盔和鐵叉閃閃亮,兩輛巨大的鐵家夥,閃着冷硬的鐵光。
絕八代的!他點燃了土炮的引線,“轟隆”一聲炸彈飛出,在“鬼子”頭頂的空中爆炸,他聽見百米之外一片嗓門,有的喊“卧倒”,有的喊“我的娘”,亂紛紛的他們往回跑,也有人癱倒在田埂上。
他們跑到鏟車的後面躲起來。
尾後又從工地又買來一輛舊翻鬥車,把車的前部鐵皮拆掉,又切割又焊接,把粗鐵筒每根切得一般長短,再壘在翻鬥車上焊接緊,這架土炮更先進了,炮筒更多,是集束式的,射程更遠,有輪子,便于轉換方向,翻鬥車的雙把用來推着走,一放下來,炮筒朝上。
如果第一道防線突破怎麼辦?他又研制了汽油彈,算是新型的近距離攻擊武器。
海紅到上皂角的時候征地的事情已經過去,政府的開發項目泡了湯,二社把這看成是他的鬥争成果。
而他剃了光頭,穿着一身迷彩服,胸前挂一付望遠鏡(兒子在武漢買的),看上去頗像一名軍事家。
他哼着歌……南瓜大王發了脾氣\爬上牆頭忙點兵\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