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鄉村生活
關燈
小
中
大
畦菜,白菜、蘿蔔、豆角、黃瓜……還種上小蔥和大蒜,再也不用吃濫用農藥化肥的蔬菜了。
是啊田園生活,可以請朋友們來小住。
海紅繼承了父親柳青林記日記的習慣,她寫道: 今天碰到一個人在噴農藥,他牙齒特别黃。
道良說他父親是大地主,國民黨民政科科長,被鎮壓了。
下午到田野散步,走到小路上道良停下來,說解放軍就是在這裡槍斃了一個國民黨的鄉長,血流在麥田裡,這片麥子一直不黃,一直是綠的。
…… 說到槍斃,道良說他有一個姓蔡的同學,他因為日記被槍斃了。
他在日記裡寫道,他想出國留學,全國解放了,看來這個願望難以實現了。
貧管會的頭要他把日記交出來,他說你又不識字。
後來日記還是落到了貧管會的手裡,蔡同學就在浠川縣城的排形地的低窪處被槍決了。
那是1950年,道良隔了十年才聽說這件事情。
…… 今天看到貨郎了,貨擔是兩隻木櫃,人有兩個,一高一矮,高的賣日常用品,矮的是個侏儒,專賣給孩子吃的小糖果小餅幹,他走路搖呀搖的,我從他的貨擔上買了兩袋餅幹給青海,金禾在花生地裡遠遠看見,大聲直喊。
她是嫌貨郎的餅幹不衛生。
…… 今天銀禾領我們去大隊,該叫村委會,但大家仍按大集體時代的舊稱,叫大隊。
大隊有兩層紅磚裸露的房子,破舊蕭條,上了鎖。
大隊合作醫療站有人正在打吊針,從前稱之為赤腳醫生的,現在叫做鄉村醫生,兩個男人,五六十歲,面相敦厚,他們的照片貼在門廳。
鄉鄰說他們拔牙拔得最好,打針打得不痛,花很少錢就能醫好病。
到城裡打工的鄉人,不管在北京還是在深圳,病了也坐上火車回村裡治。
鄉鄰勸我,如要拔牙,在村裡拔是最好的。
…… 緊鄰大隊的小學校荒廢了,大鐵栅欄鎖着。
站在門口看到荒草趕着操場,最後一點空地很快就會被草覆滿。
學校蓋得漂亮,黃色琉璃瓦屋頂,像亭子似的六角形。
但是沒有一個人,是一所空學校。
孩子越來越少了,許多孩子跟父母在打工的城市上小學,到讀初中的年齡才獨自回家鄉上中學。
人說現在的植被比六十年前要好,因為不燒柴草了,主要燒煤氣和太陽能,又因為牛少多了。
可見大自然也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我們對世界,其實所知甚少。
…… 今天跟道良到灣口去。
灣口,昔日的公社所在地,鄉政府所在地,幾起幾落,在大地上是一口鍋,有時沸了,有時又熄了。
幾年前已被撤鄉并區,原來的郵政代辦處、種子公司、糧站、畜牧獸醫站、公路段,統統被合并了,合并就是沒有了,在更遠的區裡。
剩下的,僅隻一個賣菜的棚子,兩個小超市,兩個飯館,有一個鄉醫院,一個配種站。
正是農忙,小街更是蕭條,幾乎見不到走動的人。
樹木和屋,和偶然走過的人,都有些灰撲撲的。
道良在街邊陳舊黯淡的房子中認出了六十多年前讀過書的關帝廟,他繞到後面,看到了房子原來的正門,底部的大石頭還是原來的,大門也是,不過被泥磚封死了,靠牆放着一大捆玉米杆,門口正上方塑了一個凸出的五角星。
沒有人。
她還另外準備了一個本子,專門記錄方言、民歌、風俗、偏方、動植物以及她認為有意思的事情。
這類東西她收集得不少: 立秋洗頭的風俗:立秋的那天,女孩子要摘一把桑葉,拿着桑葉到塘裡去,光着腳站在水裡,彎腰低首做洗頭的動作,她要把桑葉按在頭上揉一下,象征性地洗頭,是一種儀式,據說這樣洗過頭之後一年裡頭發都不會發臭。
這是農耕社會誕生的詩意。
新屋做奠席的風俗: 新屋落成要做一個奠席,請道士念經,把野鬼驅走,把祖人接回來,把各路神靈接回來,(鄉下各處都是有神的,水缸有水缸神,雞埘有雞埘神)。
在道士的經文喃喃中要用一張大紅紙,寫上“天地君親師”,寫上“司命土地六神”,從前不能提君,隻能提黨,天地君親師就一律寫成“天地黨親師”,這幅紅紙就叫天地菩薩,貼在堂屋的正中間,再下方再挂上一幅毛澤東像。
如此禮成。
于是諸神歸位,不但祖宗進來了,土地神、福祿壽三星、财神都坐好了,竈王爺到了竈頭上,
是啊田園生活,可以請朋友們來小住。
海紅繼承了父親柳青林記日記的習慣,她寫道: 今天碰到一個人在噴農藥,他牙齒特别黃。
道良說他父親是大地主,國民黨民政科科長,被鎮壓了。
下午到田野散步,走到小路上道良停下來,說解放軍就是在這裡槍斃了一個國民黨的鄉長,血流在麥田裡,這片麥子一直不黃,一直是綠的。
…… 說到槍斃,道良說他有一個姓蔡的同學,他因為日記被槍斃了。
他在日記裡寫道,他想出國留學,全國解放了,看來這個願望難以實現了。
貧管會的頭要他把日記交出來,他說你又不識字。
後來日記還是落到了貧管會的手裡,蔡同學就在浠川縣城的排形地的低窪處被槍決了。
那是1950年,道良隔了十年才聽說這件事情。
…… 今天看到貨郎了,貨擔是兩隻木櫃,人有兩個,一高一矮,高的賣日常用品,矮的是個侏儒,專賣給孩子吃的小糖果小餅幹,他走路搖呀搖的,我從他的貨擔上買了兩袋餅幹給青海,金禾在花生地裡遠遠看見,大聲直喊。
她是嫌貨郎的餅幹不衛生。
…… 今天銀禾領我們去大隊,該叫村委會,但大家仍按大集體時代的舊稱,叫大隊。
大隊有兩層紅磚裸露的房子,破舊蕭條,上了鎖。
大隊合作醫療站有人正在打吊針,從前稱之為赤腳醫生的,現在叫做鄉村醫生,兩個男人,五六十歲,面相敦厚,他們的照片貼在門廳。
鄉鄰說他們拔牙拔得最好,打針打得不痛,花很少錢就能醫好病。
到城裡打工的鄉人,不管在北京還是在深圳,病了也坐上火車回村裡治。
鄉鄰勸我,如要拔牙,在村裡拔是最好的。
…… 緊鄰大隊的小學校荒廢了,大鐵栅欄鎖着。
站在門口看到荒草趕着操場,最後一點空地很快就會被草覆滿。
學校蓋得漂亮,黃色琉璃瓦屋頂,像亭子似的六角形。
但是沒有一個人,是一所空學校。
孩子越來越少了,許多孩子跟父母在打工的城市上小學,到讀初中的年齡才獨自回家鄉上中學。
人說現在的植被比六十年前要好,因為不燒柴草了,主要燒煤氣和太陽能,又因為牛少多了。
可見大自然也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我們對世界,其實所知甚少。
…… 今天跟道良到灣口去。
灣口,昔日的公社所在地,鄉政府所在地,幾起幾落,在大地上是一口鍋,有時沸了,有時又熄了。
幾年前已被撤鄉并區,原來的郵政代辦處、種子公司、糧站、畜牧獸醫站、公路段,統統被合并了,合并就是沒有了,在更遠的區裡。
剩下的,僅隻一個賣菜的棚子,兩個小超市,兩個飯館,有一個鄉醫院,一個配種站。
正是農忙,小街更是蕭條,幾乎見不到走動的人。
樹木和屋,和偶然走過的人,都有些灰撲撲的。
道良在街邊陳舊黯淡的房子中認出了六十多年前讀過書的關帝廟,他繞到後面,看到了房子原來的正門,底部的大石頭還是原來的,大門也是,不過被泥磚封死了,靠牆放着一大捆玉米杆,門口正上方塑了一個凸出的五角星。
沒有人。
她還另外準備了一個本子,專門記錄方言、民歌、風俗、偏方、動植物以及她認為有意思的事情。
這類東西她收集得不少: 立秋洗頭的風俗:立秋的那天,女孩子要摘一把桑葉,拿着桑葉到塘裡去,光着腳站在水裡,彎腰低首做洗頭的動作,她要把桑葉按在頭上揉一下,象征性地洗頭,是一種儀式,據說這樣洗過頭之後一年裡頭發都不會發臭。
這是農耕社會誕生的詩意。
新屋做奠席的風俗: 新屋落成要做一個奠席,請道士念經,把野鬼驅走,把祖人接回來,把各路神靈接回來,(鄉下各處都是有神的,水缸有水缸神,雞埘有雞埘神)。
在道士的經文喃喃中要用一張大紅紙,寫上“天地君親師”,寫上“司命土地六神”,從前不能提君,隻能提黨,天地君親師就一律寫成“天地黨親師”,這幅紅紙就叫天地菩薩,貼在堂屋的正中間,再下方再挂上一幅毛澤東像。
如此禮成。
于是諸神歸位,不但祖宗進來了,土地神、福祿壽三星、财神都坐好了,竈王爺到了竈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