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銅/傳奇
關燈
小
中
大
,當空一輪明月,那時的大街上沒有多少煙火氣,月光遍灑泠泠有聲。
他忽然說,他說人跟人之所以不同,是要吃的東西不同——有人是吃愛情的,沒有愛情就不能活。
你混沌不開,在樹影中默然不語陰影重重。
而月光遍灑泠泠有聲。
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棱角分明令人迷戀。
他忽然又說了一句:你的眼睛可真像狐狸精。
他說得快而輕,仿佛是一句嘀咕,似乎不是要說給她聽而是,說給自己聽——快得就像一隻羚羊跳過溪澗,你根本反應不過來但你聽見了,但又好像沒聽見。
鹵煮火燒就成了月光下的鳳尾竹,但陰影重重你真想躍上月光變成飛蛾被烈火燒成灰燼但你像石頭一樣。
有一次海紅到青銅家呆了一整天。
家裡沒法呆,樓上鄰居裝修,電鑽太刺耳了,道良終日不說話。
那時候甘顔久已不回家,這陰暗潮冷的一居室,誰一進門都能看出來,從前那種繁茂的女性氣息凋謝了,像是從春天到了秋天,萬物凋零,各處也不再潔淨,她親手縫制的卡通靠墊也陳舊暗淡,那時候,他們的婚姻已經有了大的裂痕。
海紅并不過問,隻想着能在這裡逃一日算一日。
她說我想看錄象。
放錄像的機器和錄像帶,這種家家都有的東西海紅家裡沒有,她和道良過的是老輩人的生活,放錄像的機器是新鮮玩意兒,兩人都不懂。
生活便更加闆結,道良闆着的臉更加像石頭。
海紅不願搞清楚問題出在哪裡,家裡的石頭來自何方,更不願意費神把石頭搬走讓流動的空氣吹進來——你就是這樣既懶惰又挑剔。
她說:我要看錄象。
她眼睛垂着,對着陳青銅。
略帶決絕,簡直有點無理取鬧。
不由分說地來,來了就不由分說提要求,當然以兩人的關系的熟稔這也正常但她為什麼繃着臉? 青銅說好吧,你要看什麼?她說要看《布拉格之戀》——因為聽說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所改編,讀過小說很久了但一直沒有看到電影。
還有什麼,她想到一本叫《北回歸線》的書,那個亨利.米勒,以及一位名叫阿奈伊斯.甯的女子和一位叫瓊的女子,聽說有一部電影叫《亨利與瓊》。
還有,《本能》,莎朗.斯通主演的。
後來想起這些你驚出一身汗,這些片子的尺度她模模糊糊不知道它們如此觸目驚心,但又怎會完全不知道,那些裸露的肉體、四肢的纏繞與撞擊。
她認為自己來自邊城很土,沒有見過世面,以為這就是思想解放西方的先進文化她要像海藻張開她的觸須。
那時候真是如此不堪嗎? 平白無故跑到人家這裡要求看錄像簡直無理取鬧。
粗暴、惡劣、低級,不可救藥,多年之後想起來還要替自己臉紅。
任何一個男子都會認為你要勾引他上床,多丢人啊。
簡直無地置容。
而你居然沒有意識到。
但是青銅他說你先坐着看一會兒書,我出去到附近一個錄象店租帶子。
他家外的街道也挖開了膛不知修什麼管道,那幾年北京總是塵土飛揚。
青銅騎車穿行在塵土之中,那時候錄象店就這樣遍布在北京的塵土中如同另一種塵土。
帶子租來了,放給她看。
看不出他是什麼表情,他沒有表情但聲音柔和他說:你看吧,我出去,等你看完了再回來。
他出去, 當然是要回避的。
他後來說的一句話是:怕自己犯錯誤。
他說你看完我就會回來,我買一點面條給你做炸醬面。
是啊炸醬面,他家從來都是他做飯的,他家的廚房沒有女人氣息,滿地鍋碗盤瓢。
你關掉機器,不再看最後那個帶子。
洗碗聲叮叮當當,他動作娴熟——把蔥切成蔥花,姜末和蒜末,黃的一小撮白的一小撮,把鍋坐上竈開始炸醬。
很多油,油煙升起,敲下去兩個蛋,吱啦一聲再放醬。
醬香充滿了整個廚房,而另一隻竈上的水蒸汽卟卟頂起了鍋蓋,面條下去,柔和的麥面香安撫了你緊張的神經…… 還有什麼? 還有弟弟海豆,1995年海豆來到北京,以為自己變成了一隻煙囪,那時候道良整天在單位裡忙,一片混亂中海紅找來陳青銅給他做心理疏導,她讓海豆管他叫:陳老師。
陳老師翻山越嶺來, 無論多近海紅都覺得他是翻山越嶺,因為他永遠風塵仆仆,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裡永遠像一個遠道而來的人。
陳青銅,他翻山越嶺陪着去了安定醫院,又一路到德勝門坐長途公交車去昌平分院。
他還帶海紅去看過一次病。
海紅是一個患有疑病症的人。
向來誇張。
能把一絲氣流的顫動看成是龍卷風,把一塊石頭看成一座山。
不得了,冠心病!她立即感到有一隻手在心髒上抓,可能馬上就會死了她堅信,她認為要抓緊做的事情有幾件:銷毀信件和多餘的照片,托孤,托給誰呢?就托給陳青銅吧,他喜歡孩子,而且他有一個同年同月生的男孩。
真是荒唐。
确診了嗎? 要到協和醫院看。
他說我陪你去,他騎上自行車幫她挂了專家号,專家二話不說馬上開了心得安,心得安試驗,服藥後兩小時再查心電圖。
小小的白色藥片在他手心裡,他去買了一瓶水,吃完藥兩人坐在走廊裡。
看到陳青銅風塵仆仆靠在牆壁上,海紅再一次,想到了翻山越嶺這個詞。
他忽然說,他說人跟人之所以不同,是要吃的東西不同——有人是吃愛情的,沒有愛情就不能活。
你混沌不開,在樹影中默然不語陰影重重。
而月光遍灑泠泠有聲。
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棱角分明令人迷戀。
他忽然又說了一句:你的眼睛可真像狐狸精。
他說得快而輕,仿佛是一句嘀咕,似乎不是要說給她聽而是,說給自己聽——快得就像一隻羚羊跳過溪澗,你根本反應不過來但你聽見了,但又好像沒聽見。
鹵煮火燒就成了月光下的鳳尾竹,但陰影重重你真想躍上月光變成飛蛾被烈火燒成灰燼但你像石頭一樣。
有一次海紅到青銅家呆了一整天。
家裡沒法呆,樓上鄰居裝修,電鑽太刺耳了,道良終日不說話。
那時候甘顔久已不回家,這陰暗潮冷的一居室,誰一進門都能看出來,從前那種繁茂的女性氣息凋謝了,像是從春天到了秋天,萬物凋零,各處也不再潔淨,她親手縫制的卡通靠墊也陳舊暗淡,那時候,他們的婚姻已經有了大的裂痕。
海紅并不過問,隻想着能在這裡逃一日算一日。
她說我想看錄象。
放錄像的機器和錄像帶,這種家家都有的東西海紅家裡沒有,她和道良過的是老輩人的生活,放錄像的機器是新鮮玩意兒,兩人都不懂。
生活便更加闆結,道良闆着的臉更加像石頭。
海紅不願搞清楚問題出在哪裡,家裡的石頭來自何方,更不願意費神把石頭搬走讓流動的空氣吹進來——你就是這樣既懶惰又挑剔。
她說:我要看錄象。
她眼睛垂着,對着陳青銅。
略帶決絕,簡直有點無理取鬧。
不由分說地來,來了就不由分說提要求,當然以兩人的關系的熟稔這也正常但她為什麼繃着臉? 青銅說好吧,你要看什麼?她說要看《布拉格之戀》——因為聽說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所改編,讀過小說很久了但一直沒有看到電影。
還有什麼,她想到一本叫《北回歸線》的書,那個亨利.米勒,以及一位名叫阿奈伊斯.甯的女子和一位叫瓊的女子,聽說有一部電影叫《亨利與瓊》。
還有,《本能》,莎朗.斯通主演的。
後來想起這些你驚出一身汗,這些片子的尺度她模模糊糊不知道它們如此觸目驚心,但又怎會完全不知道,那些裸露的肉體、四肢的纏繞與撞擊。
她認為自己來自邊城很土,沒有見過世面,以為這就是思想解放西方的先進文化她要像海藻張開她的觸須。
那時候真是如此不堪嗎? 平白無故跑到人家這裡要求看錄像簡直無理取鬧。
粗暴、惡劣、低級,不可救藥,多年之後想起來還要替自己臉紅。
任何一個男子都會認為你要勾引他上床,多丢人啊。
簡直無地置容。
而你居然沒有意識到。
但是青銅他說你先坐着看一會兒書,我出去到附近一個錄象店租帶子。
他家外的街道也挖開了膛不知修什麼管道,那幾年北京總是塵土飛揚。
青銅騎車穿行在塵土之中,那時候錄象店就這樣遍布在北京的塵土中如同另一種塵土。
帶子租來了,放給她看。
看不出他是什麼表情,他沒有表情但聲音柔和他說:你看吧,我出去,等你看完了再回來。
他出去, 當然是要回避的。
他後來說的一句話是:怕自己犯錯誤。
他說你看完我就會回來,我買一點面條給你做炸醬面。
是啊炸醬面,他家從來都是他做飯的,他家的廚房沒有女人氣息,滿地鍋碗盤瓢。
你關掉機器,不再看最後那個帶子。
洗碗聲叮叮當當,他動作娴熟——把蔥切成蔥花,姜末和蒜末,黃的一小撮白的一小撮,把鍋坐上竈開始炸醬。
很多油,油煙升起,敲下去兩個蛋,吱啦一聲再放醬。
醬香充滿了整個廚房,而另一隻竈上的水蒸汽卟卟頂起了鍋蓋,面條下去,柔和的麥面香安撫了你緊張的神經…… 還有什麼? 還有弟弟海豆,1995年海豆來到北京,以為自己變成了一隻煙囪,那時候道良整天在單位裡忙,一片混亂中海紅找來陳青銅給他做心理疏導,她讓海豆管他叫:陳老師。
陳老師翻山越嶺來, 無論多近海紅都覺得他是翻山越嶺,因為他永遠風塵仆仆,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裡永遠像一個遠道而來的人。
陳青銅,他翻山越嶺陪着去了安定醫院,又一路到德勝門坐長途公交車去昌平分院。
他還帶海紅去看過一次病。
海紅是一個患有疑病症的人。
向來誇張。
能把一絲氣流的顫動看成是龍卷風,把一塊石頭看成一座山。
不得了,冠心病!她立即感到有一隻手在心髒上抓,可能馬上就會死了她堅信,她認為要抓緊做的事情有幾件:銷毀信件和多餘的照片,托孤,托給誰呢?就托給陳青銅吧,他喜歡孩子,而且他有一個同年同月生的男孩。
真是荒唐。
确診了嗎? 要到協和醫院看。
他說我陪你去,他騎上自行車幫她挂了專家号,專家二話不說馬上開了心得安,心得安試驗,服藥後兩小時再查心電圖。
小小的白色藥片在他手心裡,他去買了一瓶水,吃完藥兩人坐在走廊裡。
看到陳青銅風塵仆仆靠在牆壁上,海紅再一次,想到了翻山越嶺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