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蒸汽中
關燈
小
中
大
1,
現在,經過了十多年的退休生活,史道良的家更加不同流俗了,即便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也難以猜透這個家的古怪名堂。
一股子莫名其妙的氣味,令人不安,似乎是,醋和鐵鏽兩相混雜,它濃一陣又淡一陣,裹着熱蒸汽湧過來。
走到廚房,一看,一隻奶鍋正坐在爐子上,裡面小半鍋醋,泡着幾枚鏽迹斑斑的古錢币,醋咕嘟咕嘟沸騰着升起小氣泡,錢币呢,當然,在鍋底沉着,紋絲不動——這是道良新淘來的古錢币,他要用醋煮一煮,以辯别真僞。
第二,門廳的牆上有一隻大鐵夾子,上面别了一摞黃兮兮的草紙,每頁紙上都用毛筆寫着兩個大字“中風”,簡直就像咒語或者巫術。
如此惡毒的字眼,誰會挂在自家門廳? 第三,屋子裡有一株奇長奇壯的龜背竹,氣根密集,闊葉層疊,藤蔓纏繞得不成樣子,把一個家搞得像一個密林裡的洞穴——這株龜背從北牆和東牆之間的牆角出發,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征,越過了鋼琴、衣架、沙發、茶幾,越過整面東牆,一直漫延到南牆的窗口,它粗大的主徑被主人用繩子紮着固定在牆壁上端的挂鏡線上。
龜背竹,它每一個節都長出長長的氣根,氣根們從天花闆越過遼闊的牆壁一直長到地闆,又從地闆上堆着的幾摞雜志底下鑽出來,深褐色,粗壯,頂端有一個尖頭,猛一看,就像一條活蛇!這株龜背養了不知有多少年,它根部隻有一盆土,葉子卻層層疊疊,大的足足有臉盆那麼大,重得墜到了半空中,坐在沙發上,一仰頭就撩到了眼睫毛。
如此茁壯的龜背奇觀,除非在原始森林或者暖房,有誰在家常住宅裡見過? 第四,在門廳裡用木闆隔出了一小間,猛一看,活像是這家的一個巨大的廢紙簍,裡面雖然也有一桌一椅,靠牆還有一個書櫃,貼着書櫃還擠了一張極窄的單人沙發,但不細看是絕對看不見它們的。
無論是椅桌還是沙發,統統堆上了各種書報雜志,不同的開本、新新舊舊、灰的白的黃的,站在門口看,隻能望見三大堆紙堆—— 書桌上層層疊疊有兩三尺,魯迅全集中的某一本,魯迅的年譜、索引、研究資料,毛澤東的文選,瞿秋白的《多餘的話》,以及與之相關的報刊。
報紙雜志,都是經年累月積下來的,有用,要細看,用紅筆醒目地标出,留着細讀之後剪下來,貼在不同的本子上。
這類東西太多了,解密,揭密,正反不同的角度,報攤上的“舊聞”“舊文彙”等等,層出不窮,三兩天就有要留下的,常常是前一天的還擱在那裡未處理,新的又來了,一日一日的積下來,越積越高,要理清根本不可能。
沙發呢,堆的都是字帖,王羲之、張旭、懷素、米芾,歐顔柳趙,黃庭堅,宋徽宗,大多是從舊書攤上低價淘來的,原價三十元,這時十元就買到了,碰上張旭狂草,那就要買兩本,一本放在案頭,另一本拆開,選上一頁配一隻玻璃框挂在牆上。
除了字帖和雜志,這幾堆灰撲撲的紙堆裡還散擺着不知從哪裡淘回的古錢币,它們從秦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一路翻越了千年百年來到這裡,鏽迹斑斑…… 2, 道良成日裡焦慮不堪,一焦慮就絕望,就厭世,就聲稱要上五台山當和尚(大多數時候沒到上山打遊擊的地步)。
他的念頭一時清晰一時模糊,清晰的時候,在這間長着茁壯龜背竹的屋子裡,就會出現一處白牆黑瓦的寺院,寺院内外,長着無數蒼勁的大松樹,比頤和園的古松更粗拙,風一吹,聲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則如奏雅樂;其大風至,則如揚波濤,又如振鼓,隐隐有節奏。
明朝的散文湧上來,唐朝的詩歌也湧上來“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寒花疏寂曆,幽泉微斷續”,小時候背誦的古詩使他想起父親史永年,鋪天蓋地的金黃色的油菜花也就妩媚地在他北京的鬥室裡洶湧起來,松動跨斜的書桌也仿佛抖擻了精神,驟然變得明亮。
于是他無限向往地,跟随着油菜花和古松樹,飄飄忽忽地去到一處不知是不是五台山的古寺院,長長的台階,念經、打坐,灰色的和尚服,黑布鞋,小腿上打着綁帶…… 有時候,到潘家園或報國寺淘到了幾枚古币,他就把鄉野的油菜花和古寺院忘記了,從早到晚,坐在他的鬥室裡,反複玩賞。
幾年前偶然買了一本《中國古錢币史》,迅速迷上了古錢,每周出門淘寶,按圖索骥,在書桌亂紛紛的紙堆中,積攢了越來越多的陳銅舊鐵。
春秋戰國的刀币,秦半兩、三孔布、空首聳肩尖足布,唐朝的開元通寶,遼代的天顯通寶,今天這個,明天那個,估計大多是
一股子莫名其妙的氣味,令人不安,似乎是,醋和鐵鏽兩相混雜,它濃一陣又淡一陣,裹着熱蒸汽湧過來。
走到廚房,一看,一隻奶鍋正坐在爐子上,裡面小半鍋醋,泡着幾枚鏽迹斑斑的古錢币,醋咕嘟咕嘟沸騰着升起小氣泡,錢币呢,當然,在鍋底沉着,紋絲不動——這是道良新淘來的古錢币,他要用醋煮一煮,以辯别真僞。
第二,門廳的牆上有一隻大鐵夾子,上面别了一摞黃兮兮的草紙,每頁紙上都用毛筆寫着兩個大字“中風”,簡直就像咒語或者巫術。
如此惡毒的字眼,誰會挂在自家門廳? 第三,屋子裡有一株奇長奇壯的龜背竹,氣根密集,闊葉層疊,藤蔓纏繞得不成樣子,把一個家搞得像一個密林裡的洞穴——這株龜背從北牆和東牆之間的牆角出發,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征,越過了鋼琴、衣架、沙發、茶幾,越過整面東牆,一直漫延到南牆的窗口,它粗大的主徑被主人用繩子紮着固定在牆壁上端的挂鏡線上。
龜背竹,它每一個節都長出長長的氣根,氣根們從天花闆越過遼闊的牆壁一直長到地闆,又從地闆上堆着的幾摞雜志底下鑽出來,深褐色,粗壯,頂端有一個尖頭,猛一看,就像一條活蛇!這株龜背養了不知有多少年,它根部隻有一盆土,葉子卻層層疊疊,大的足足有臉盆那麼大,重得墜到了半空中,坐在沙發上,一仰頭就撩到了眼睫毛。
如此茁壯的龜背奇觀,除非在原始森林或者暖房,有誰在家常住宅裡見過? 第四,在門廳裡用木闆隔出了一小間,猛一看,活像是這家的一個巨大的廢紙簍,裡面雖然也有一桌一椅,靠牆還有一個書櫃,貼着書櫃還擠了一張極窄的單人沙發,但不細看是絕對看不見它們的。
無論是椅桌還是沙發,統統堆上了各種書報雜志,不同的開本、新新舊舊、灰的白的黃的,站在門口看,隻能望見三大堆紙堆—— 書桌上層層疊疊有兩三尺,魯迅全集中的某一本,魯迅的年譜、索引、研究資料,毛澤東的文選,瞿秋白的《多餘的話》,以及與之相關的報刊。
報紙雜志,都是經年累月積下來的,有用,要細看,用紅筆醒目地标出,留着細讀之後剪下來,貼在不同的本子上。
這類東西太多了,解密,揭密,正反不同的角度,報攤上的“舊聞”“舊文彙”等等,層出不窮,三兩天就有要留下的,常常是前一天的還擱在那裡未處理,新的又來了,一日一日的積下來,越積越高,要理清根本不可能。
沙發呢,堆的都是字帖,王羲之、張旭、懷素、米芾,歐顔柳趙,黃庭堅,宋徽宗,大多是從舊書攤上低價淘來的,原價三十元,這時十元就買到了,碰上張旭狂草,那就要買兩本,一本放在案頭,另一本拆開,選上一頁配一隻玻璃框挂在牆上。
除了字帖和雜志,這幾堆灰撲撲的紙堆裡還散擺着不知從哪裡淘回的古錢币,它們從秦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一路翻越了千年百年來到這裡,鏽迹斑斑…… 2, 道良成日裡焦慮不堪,一焦慮就絕望,就厭世,就聲稱要上五台山當和尚(大多數時候沒到上山打遊擊的地步)。
他的念頭一時清晰一時模糊,清晰的時候,在這間長着茁壯龜背竹的屋子裡,就會出現一處白牆黑瓦的寺院,寺院内外,長着無數蒼勁的大松樹,比頤和園的古松更粗拙,風一吹,聲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則如奏雅樂;其大風至,則如揚波濤,又如振鼓,隐隐有節奏。
明朝的散文湧上來,唐朝的詩歌也湧上來“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寒花疏寂曆,幽泉微斷續”,小時候背誦的古詩使他想起父親史永年,鋪天蓋地的金黃色的油菜花也就妩媚地在他北京的鬥室裡洶湧起來,松動跨斜的書桌也仿佛抖擻了精神,驟然變得明亮。
于是他無限向往地,跟随着油菜花和古松樹,飄飄忽忽地去到一處不知是不是五台山的古寺院,長長的台階,念經、打坐,灰色的和尚服,黑布鞋,小腿上打着綁帶…… 有時候,到潘家園或報國寺淘到了幾枚古币,他就把鄉野的油菜花和古寺院忘記了,從早到晚,坐在他的鬥室裡,反複玩賞。
幾年前偶然買了一本《中國古錢币史》,迅速迷上了古錢,每周出門淘寶,按圖索骥,在書桌亂紛紛的紙堆中,積攢了越來越多的陳銅舊鐵。
春秋戰國的刀币,秦半兩、三孔布、空首聳肩尖足布,唐朝的開元通寶,遼代的天顯通寶,今天這個,明天那個,估計大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