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關燈
馬延雄的家在南城牆外土坡下的兩孔上窯洞裡。

     這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式的家庭:地下靠牆的一排磁甕,是盛水和腌酸菜的;窯掌一溜泥紙漿捶成的小甕,是裝來面的。

    牆上挂着割莊稼的鐮刀和背莊稼的繩索;門後立着挖土的镢頭和擔糞的扁擔。

    不大的土炕上鋪着半舊的炕席;炕席上面鋪幾條綿羊毛擀的氈。

    馬延雄光着上身叭在氈上,他老伴紅汞水伴着淚水,正給他擦拭着脊背。

    小梅在旁邊舉着煤油燈。

     煤油燈照出的這張中年婦女的臉,和她正擦拭的那個脊背一樣,看了令人難受。

    這張臉反映的是一顆受傷的心靈。

     她一邊輕輕擦拭着一邊哭着,說着:“……你長年不顧家,革命哩,鬧共産主義哩,結果鬧成個反革命了……你參加革命時,公家連一雙鞋都不發,我在這裡種給你供糧,說是為了咱們的革命……為了革命,咱們什麼樣的苦都吃過,從沒有過一點點的怨言。

    這而今就落了這麼個下場……成了……反革命了……”她說不下去了,扯過棉被給他蓋上,頭扭到一邊,兩手蒙住臉開聲哭了。

    馬延雄從枕頭上撐起一條胳膊,擡起頭,眯縫着睛睛,望着大放悲聲的老伴,叫着他的名字說:“玉蘭,你相信我是反革命?” 哭聲戛然而止。

    她的兩隻手從臉上垂下來了。

    那痛苦萬狀的臉陡然間變得非常激動,她幾乎是對他嚷着說:“不!你當娃娃時就跟毛主席鬧革命,你沒做過壞事,你沒給咱家拿過公家的一根針,你不要怕!就是黨的政策變了,說你不能革命了,那咱就回家去,回家去當農民!咱本來就是農民……” 馬延雄望着這張激動的臉,一種十分深厚的愛從心頭長騰起來。

    他重新躺下,覺得深身很舒服,脊背似乎也疼得不那麼厲害了。

    外面充滿了驚濤駭浪,家照舊是溫暖的。

    他想:他今晚要舒舒服服睡一覺了,這是多麼難得的幸福啊!他已經多少天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笃笃笃!”一陣輕微的敲門聲打了他的“睡一個安穩覺”的美好願望。

    這令人心驚的敲門聲又把他帶到不安穩的世界中來了。

     “是‘孫大聖’?是‘千鈞棒’?……”他心中驚駭地想。

     小梅哭了。

    這可憐的孩子,一點細微的響聲在她聽起來都像炸彈一樣可怕,都可能是大難臨頭。

     他老伴用發顫的聲音問:“誰呀?請進來……” “你們睡下沒?”一個似乎很陌生的聲音在門外問。

     “沒有……”門開了,進來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人,高大個,串臉胡,粗眉毛,一身家織布衣服,紮一根老藍布腰帶,頭上包着一塊很髒的羊肚子手巾。

    這人站在屋當中,一眼瞅着炕上豐的馬延雄,肩膀上打着的一個很沉的口袋滑落下來,“呼”地掉在了地上。

    吃驚使一張粗糙的臉抽得很厲害。

     馬延雄也撐起胳膊,擡頭望為人。

     兩個人幾乎同時叫了起來: “老馬!”“秉奎!”這個黑胡巴茬的莊稼人和縣長高正祥一樣,對馬延雄來說,像弟兄一樣親,他是離縣城最遠的雙廟公社(公今改名叫“紅衛公社”)柳灘大隊的黨支部書記。

    那裡是全縣最窮的地方,也是他長期蹲點的地方。

    六七年的時光裡,他的那裡灑了多少汗水呀。

    一個兔了不拉屎的地方變成了全縣的農業先進典型——當然,現在已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