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關燈
小
中
大
深秋的夜晚。
除過個把秋蟲的聒噪聲,天地間一片死氣沉沉。
遠處的山崗黑幢幢地屹立着,月光照出的半面山坡,收獲過莊稼的土地顯得很荒涼。
城市是寂靜的,但潛伏着危險。
這時間,“孫大聖”和“千鈞棒”們說不定在每一個角落裡活動着。
黑夜是屬于他們的。
馬延雄順着城牆下的小路,步履蹒跚地走着。
好在這地方荒涼,又是夜晚,所以沒有什麼人,他的精神暫時不那麼緊張了。
城牆上和小路邊長得正茂的苦艾散發出濃烈的味道,直往他鼻孔裡鑽。
多香!他在這秋草叢生的小路上走着,高一腳,低一腳,踉踉跄跄。
脊背像背着一捆葛針,疼得萬箭鑽心。
路啊睡啊!你将通向何方?對他這樣一個為黨奮鬥了二十多年的人來說,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革命事業的前途,永遠在他個人命運之上。
目前社會的現實狀況使他不寒而栗:天啊!怎麼人民和人民打起來了?群衆批他、鬥他,他想得通——共産黨員嘛,怕群衆批評還行?可是,怎麼壞人也趕來鬥上好人了?好人打好人,壞人打好人,這成了什麼社會了!這樣下去怎麼行呢?他嘴裡喃喃地呼喊着:毛主席!你老人家知道不知道這情況呀? 他有經驗:黨的曆史上任何群衆運動都有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出現,最後總是能糾正的。
這次運動目前實在是太過火了,但他相信最後也一定能糾正的。
眼下,他不因為自己受了罪就懷疑這運動本身的偉大——這是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啊!他對黨對毛主席的感情和信賴是幾十年革命鬥争的血汗凝結成的,是不可動搖的。
他個人挨打也罷,受氣也罷,隻要這些對黨有好處,他也心甘情願。
他,一個共産黨員,一個黨的縣委書記,在這場也許是偉大運動的不正常情況中,在這些流血的日子裡,應該怎樣呢?他想:一個共産黨員最基本的黨性原則還不就是為大多數人民群衆謀利益,保護人民群衆,勇于為人民群衆獻身嗎?他現在也完全應該這樣做。
當然,他知道他是當前全縣矛盾的焦點,一切災禍都可能由他身上引起。
他個人又對現在任何事态的發展無能為力,他隻有挨打和被批鬥的份。
但是,他在内心中要求自己:要在這最複雜、最困難的時候,盡他的一切可能力量保護人民群衆,他漢有胡說、胡表态、胡應承,不能為了自己的安危考慮,而造成人民群衆的不幸。
就是這個原則。
他這樣想着,走着;走着,想着。
已經快到城牆的豁口了。
出這豁口就到了城外。
出豁口下個坡,就是他的家。
家啊!現在成了個什麼樣子呢?他三個月沒有回家了。
那三口人現在怎麼樣了呢?正在他這樣想的時候,路邊的草叢裡突然嗦嗦地鑽出一個人來,一下子撲在他懷裡,抱住他“哇”一聲哭了! 這是一個女孩子的哭聲,凄切而又可憐。
他感覺到那個小小的腦袋在他的懷裡痙攣地顫抖着! 啊,在月夜的朦胧中,他認出,這是他的女兒!是他的小梅!他伸出兩條柘瘦的胳膊,一把把孩子抱起來,他自己跟着又摔倒了——一顆石子正墊在脊背的傷痂上,痛得他幾乎大聲喊出來。
他咬着牙坐起來,頭上泌出了一層冷汗。
孩子還在他懷裡——她已經顧不上哭了,兩隻小手在他身上摸索着,一雙驚慌的淚眼望着他,嘴裡呢喃着:“爸爸!爸爸!跌痛了沒?跌痛了沒?……” 他垂下頭,把自己蒼白的額頭貼在孩子的額頭上,親昵地摩擦着。
半天,他才說,“不要緊,不要緊……小梅,告訴爸爸,你怎麼一個人這時候跑到這兒來了!” 孩牙啜泣着,小嘴唇發着顫,說:“媽媽的胃病又犯,打發我到中學做飯的劉伯伯那裡尋幾顆止痛片。
返回來時,我看見城牆根下過來一個人,我吓了一跳,還當是個讨飯的呢!後來才認出是爸爸……爸爸呀!”孩子又一次嗚嗚地哭起來。
兩顆淚珠從他眯縫着的眼睛裡湧出來了,從白蠟一樣的臉頰上淌下來,滴在了孩子的小臉蛋上。
一陣嗚咽從他胸脯裡升起,哽在了喉眼上。
他不能放出聲來!他又把這嗚咽咽回到肚子裡去了。
他枯瘦的手撫摸着孩子的頭,問:“媽媽在家嗎?哥哥在家嗎?” “媽媽在哩,病了,一直在炕上躺着。
哥哥不在了,說劃清界線哩,給人家造反派提漿糊桶哩……那天你遊街,他還喊打倒你哩,可罷了我見他藏到城壕溝裡放開聲嚎哩……” 馬延雄鼻子一酸,帶着嗚咽的聲音問:“……那……誰給你們……鬧糧鬧柴……哩……” “糧站不給咱家賣糧了,炭也隻剩了一點點,我們一天才吃一頓飯,也吃不下喀……我也不敢到學校裡去,也不敢到街上去,人家娃娃們打我,說我是反革命的女子……” 她小小的肩頭劇烈地聳動着,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在那張小臉上滾淌。
在那大動亂的十年中,有一批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
他們和父母共同承受着巨大的社會壓力,在擔心驚怕中度過童年。
馬延雄的心像刀絞一般痛楚。
他想說幾句安慰孩子的話,但他又說什麼呢?他枯的手隻是神經質地輕輕揪着她小腦袋上的羊角辮,嘴裡喃喃地說:“别哭了。
小梅,别哭了。
爸爸不是回來了……”“咣!咣
除過個把秋蟲的聒噪聲,天地間一片死氣沉沉。
遠處的山崗黑幢幢地屹立着,月光照出的半面山坡,收獲過莊稼的土地顯得很荒涼。
城市是寂靜的,但潛伏着危險。
這時間,“孫大聖”和“千鈞棒”們說不定在每一個角落裡活動着。
黑夜是屬于他們的。
馬延雄順着城牆下的小路,步履蹒跚地走着。
好在這地方荒涼,又是夜晚,所以沒有什麼人,他的精神暫時不那麼緊張了。
城牆上和小路邊長得正茂的苦艾散發出濃烈的味道,直往他鼻孔裡鑽。
多香!他在這秋草叢生的小路上走着,高一腳,低一腳,踉踉跄跄。
脊背像背着一捆葛針,疼得萬箭鑽心。
路啊睡啊!你将通向何方?對他這樣一個為黨奮鬥了二十多年的人來說,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革命事業的前途,永遠在他個人命運之上。
目前社會的現實狀況使他不寒而栗:天啊!怎麼人民和人民打起來了?群衆批他、鬥他,他想得通——共産黨員嘛,怕群衆批評還行?可是,怎麼壞人也趕來鬥上好人了?好人打好人,壞人打好人,這成了什麼社會了!這樣下去怎麼行呢?他嘴裡喃喃地呼喊着:毛主席!你老人家知道不知道這情況呀? 他有經驗:黨的曆史上任何群衆運動都有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出現,最後總是能糾正的。
這次運動目前實在是太過火了,但他相信最後也一定能糾正的。
眼下,他不因為自己受了罪就懷疑這運動本身的偉大——這是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啊!他對黨對毛主席的感情和信賴是幾十年革命鬥争的血汗凝結成的,是不可動搖的。
他個人挨打也罷,受氣也罷,隻要這些對黨有好處,他也心甘情願。
他,一個共産黨員,一個黨的縣委書記,在這場也許是偉大運動的不正常情況中,在這些流血的日子裡,應該怎樣呢?他想:一個共産黨員最基本的黨性原則還不就是為大多數人民群衆謀利益,保護人民群衆,勇于為人民群衆獻身嗎?他現在也完全應該這樣做。
當然,他知道他是當前全縣矛盾的焦點,一切災禍都可能由他身上引起。
他個人又對現在任何事态的發展無能為力,他隻有挨打和被批鬥的份。
但是,他在内心中要求自己:要在這最複雜、最困難的時候,盡他的一切可能力量保護人民群衆,他漢有胡說、胡表态、胡應承,不能為了自己的安危考慮,而造成人民群衆的不幸。
就是這個原則。
他這樣想着,走着;走着,想着。
已經快到城牆的豁口了。
出這豁口就到了城外。
出豁口下個坡,就是他的家。
家啊!現在成了個什麼樣子呢?他三個月沒有回家了。
那三口人現在怎麼樣了呢?正在他這樣想的時候,路邊的草叢裡突然嗦嗦地鑽出一個人來,一下子撲在他懷裡,抱住他“哇”一聲哭了! 這是一個女孩子的哭聲,凄切而又可憐。
他感覺到那個小小的腦袋在他的懷裡痙攣地顫抖着! 啊,在月夜的朦胧中,他認出,這是他的女兒!是他的小梅!他伸出兩條柘瘦的胳膊,一把把孩子抱起來,他自己跟着又摔倒了——一顆石子正墊在脊背的傷痂上,痛得他幾乎大聲喊出來。
他咬着牙坐起來,頭上泌出了一層冷汗。
孩子還在他懷裡——她已經顧不上哭了,兩隻小手在他身上摸索着,一雙驚慌的淚眼望着他,嘴裡呢喃着:“爸爸!爸爸!跌痛了沒?跌痛了沒?……” 他垂下頭,把自己蒼白的額頭貼在孩子的額頭上,親昵地摩擦着。
半天,他才說,“不要緊,不要緊……小梅,告訴爸爸,你怎麼一個人這時候跑到這兒來了!” 孩牙啜泣着,小嘴唇發着顫,說:“媽媽的胃病又犯,打發我到中學做飯的劉伯伯那裡尋幾顆止痛片。
返回來時,我看見城牆根下過來一個人,我吓了一跳,還當是個讨飯的呢!後來才認出是爸爸……爸爸呀!”孩子又一次嗚嗚地哭起來。
兩顆淚珠從他眯縫着的眼睛裡湧出來了,從白蠟一樣的臉頰上淌下來,滴在了孩子的小臉蛋上。
一陣嗚咽從他胸脯裡升起,哽在了喉眼上。
他不能放出聲來!他又把這嗚咽咽回到肚子裡去了。
他枯瘦的手撫摸着孩子的頭,問:“媽媽在家嗎?哥哥在家嗎?” “媽媽在哩,病了,一直在炕上躺着。
哥哥不在了,說劃清界線哩,給人家造反派提漿糊桶哩……那天你遊街,他還喊打倒你哩,可罷了我見他藏到城壕溝裡放開聲嚎哩……” 馬延雄鼻子一酸,帶着嗚咽的聲音問:“……那……誰給你們……鬧糧鬧柴……哩……” “糧站不給咱家賣糧了,炭也隻剩了一點點,我們一天才吃一頓飯,也吃不下喀……我也不敢到學校裡去,也不敢到街上去,人家娃娃們打我,說我是反革命的女子……” 她小小的肩頭劇烈地聳動着,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在那張小臉上滾淌。
在那大動亂的十年中,有一批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
他們和父母共同承受着巨大的社會壓力,在擔心驚怕中度過童年。
馬延雄的心像刀絞一般痛楚。
他想說幾句安慰孩子的話,但他又說什麼呢?他枯的手隻是神經質地輕輕揪着她小腦袋上的羊角辮,嘴裡喃喃地說:“别哭了。
小梅,别哭了。
爸爸不是回來了……”“咣!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