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聲音—關于心理描寫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我想在這裡先談談歐内斯特·海明威和羅伯-格裡耶的兩部作品,這是在我個人極其有限閱讀裡的兩次難忘的經曆,我指的是《白象似的群山》和《嫉妒》。
與閱讀其它作品不一樣,這兩部作品帶給我的樂趣是忘記它們的對話、場景和比喻,然後去記住從巴塞羅那開往馬德裡快車上的“聲音”,和百葉窗後面的“眼睛”。
我指的似乎是叙述的方式,或者說是風格。
對很多作家來說,能夠貫穿其一生寫作的隻能是語言的方式和叙述的風格,在不同的題材和不同的人物場景裡反複出現,有時是散漫的,有時是暗示,也有的時候會突出和明朗起來。
不管作家怎樣寫作。
總會在某一天或者某一個時期,其叙述風格會在某一部作品裡突然凝聚起來。
《白象似的群山》和《嫉妒》對海明威和羅伯-格裡耶正是如此。
就像參加集會的人流從大街小巷彙聚到廣場一樣,《白象似的群山》和《嫉妒》展現了幾乎是無限的文學之中的兩個廣場,或者說是某些文學風格裡的中心。
我感興趣的是這兩部作品的一個共同之處,海明威和羅伯-格裡耶的叙述其實都是在對某個心理過程的揭示。
《白象似的群山》有資格成為對海明威“冰山理論”的一段贊美之詞。
西班牙境内行駛的快車上,男人和姑娘交談着,然後呢?仍然是交談,這就是故事的全部。
顯然,這是一部由“聲音”組裝起來的作品,男人的聲音和姑娘的聲音,對話簡短發音清晰,似乎是來自廣播的專業的聲音,當然他們不是在朗讀,而是交談——“天氣熱得很”,“我們喝杯啤酒吧。
”從啤酒到西班牙的茴香酒,兩個人喝着,同時說着。
他們使用的是那種不怕被偷聽的語言,一種公共領域的語言,也就是在行駛的列車上應該說的那種話。
然而那些話語裡所暗示的卻是強烈的和不安的隐私,他們似乎正處于生活的某一個尴尬時期,他們的話語裡隐藏着沖突,抱怨和煩惱,然後通過車窗外白象似的群山和手中的茴香酒借題發揮。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用鐘表匠的語氣談論歐内斯特·海明威,他說:“他把螺絲釘完全暴露在外,就像裝在貨車上那樣。
”《白象似的群山》可以說是一覽無餘,這正是海明威最為迷人之處。
很少有作家像海明威那樣毫無保留地敞開自己的結構和語言,使它們像河流一樣清晰可見。
與此同時,海明威也削弱了讀者分析作品的權利,他隻讓他們去感受、猜測和想象。
《白象似的群山》是這方面的專家,在那些如同列車、啤酒和窗外的群山一樣明确單純的語言下,海明威展示的卻是一個複雜的和百感交集的心理過程。
在駛往馬德裡的快車上,男人和姑娘的交談似乎有了一個理由——堕胎,然而圍繞着這個理由延伸出去的話語又缺少了起碼的明确性,就像他們不詳的姓名一樣,他們的交談也無法被确定下來。
歐内斯特·海明威明白内心意味着什麼,正如他著名的“冰山理論”所認為的那樣,人們所能看到的和所能計算的體積,隻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
隐藏在海水深處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這部分隻能通過感受、猜測和想象才得以看到。
于是海明威無法用意義來确定他們的交談,就像無法确認男人和姑娘的姓名。
沒有了姓名的男人和姑娘同時又擁有了無數姓名的可能,沒有被指定的交談也同時表達了更多的可能中的心理經曆。
與《白象似的群山》相比,羅伯-格裡耶在《嫉妒》裡所叙述的内心壓力似乎更為漫長,不僅僅是篇幅的原因,海明威的叙述像晴空一樣明朗,有着奏鳴曲般跳躍的節奏,而羅伯-格裡耶則要暗淡的多,如同晝夜之交的黃昏,他的叙述像陽光下的陰影一樣緩慢地移動着。
“嫉妒”一詞在法語裡同時又是“百葉窗”,顯然,羅伯-格裡耶在選擇這個詞語的時候,也選擇了耐心。
百葉窗為注視中的眼睛提供了焦距,對目光的限制就像在花盆裡施肥,讓其無法流失,于是内心的嫉妒在可以計算的等待裡茁壯成長。
光線、牆壁、走廊、門窗、地磚、桌椅、A和她的鄰居以輪回的方式出現和消失,然後繼續出現和繼續消失。
場景和人物在叙述裡的不斷重複,如同書寫在複寫紙上,不僅僅是詞序的類似,似乎連字迹都是一緻,其細微的差異隻是在
與閱讀其它作品不一樣,這兩部作品帶給我的樂趣是忘記它們的對話、場景和比喻,然後去記住從巴塞羅那開往馬德裡快車上的“聲音”,和百葉窗後面的“眼睛”。
我指的似乎是叙述的方式,或者說是風格。
對很多作家來說,能夠貫穿其一生寫作的隻能是語言的方式和叙述的風格,在不同的題材和不同的人物場景裡反複出現,有時是散漫的,有時是暗示,也有的時候會突出和明朗起來。
不管作家怎樣寫作。
總會在某一天或者某一個時期,其叙述風格會在某一部作品裡突然凝聚起來。
《白象似的群山》和《嫉妒》對海明威和羅伯-格裡耶正是如此。
就像參加集會的人流從大街小巷彙聚到廣場一樣,《白象似的群山》和《嫉妒》展現了幾乎是無限的文學之中的兩個廣場,或者說是某些文學風格裡的中心。
我感興趣的是這兩部作品的一個共同之處,海明威和羅伯-格裡耶的叙述其實都是在對某個心理過程的揭示。
《白象似的群山》有資格成為對海明威“冰山理論”的一段贊美之詞。
西班牙境内行駛的快車上,男人和姑娘交談着,然後呢?仍然是交談,這就是故事的全部。
顯然,這是一部由“聲音”組裝起來的作品,男人的聲音和姑娘的聲音,對話簡短發音清晰,似乎是來自廣播的專業的聲音,當然他們不是在朗讀,而是交談——“天氣熱得很”,“我們喝杯啤酒吧。
”從啤酒到西班牙的茴香酒,兩個人喝着,同時說着。
他們使用的是那種不怕被偷聽的語言,一種公共領域的語言,也就是在行駛的列車上應該說的那種話。
然而那些話語裡所暗示的卻是強烈的和不安的隐私,他們似乎正處于生活的某一個尴尬時期,他們的話語裡隐藏着沖突,抱怨和煩惱,然後通過車窗外白象似的群山和手中的茴香酒借題發揮。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用鐘表匠的語氣談論歐内斯特·海明威,他說:“他把螺絲釘完全暴露在外,就像裝在貨車上那樣。
”《白象似的群山》可以說是一覽無餘,這正是海明威最為迷人之處。
很少有作家像海明威那樣毫無保留地敞開自己的結構和語言,使它們像河流一樣清晰可見。
與此同時,海明威也削弱了讀者分析作品的權利,他隻讓他們去感受、猜測和想象。
《白象似的群山》是這方面的專家,在那些如同列車、啤酒和窗外的群山一樣明确單純的語言下,海明威展示的卻是一個複雜的和百感交集的心理過程。
在駛往馬德裡的快車上,男人和姑娘的交談似乎有了一個理由——堕胎,然而圍繞着這個理由延伸出去的話語又缺少了起碼的明确性,就像他們不詳的姓名一樣,他們的交談也無法被确定下來。
歐内斯特·海明威明白内心意味着什麼,正如他著名的“冰山理論”所認為的那樣,人們所能看到的和所能計算的體積,隻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
隐藏在海水深處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這部分隻能通過感受、猜測和想象才得以看到。
于是海明威無法用意義來确定他們的交談,就像無法确認男人和姑娘的姓名。
沒有了姓名的男人和姑娘同時又擁有了無數姓名的可能,沒有被指定的交談也同時表達了更多的可能中的心理經曆。
與《白象似的群山》相比,羅伯-格裡耶在《嫉妒》裡所叙述的内心壓力似乎更為漫長,不僅僅是篇幅的原因,海明威的叙述像晴空一樣明朗,有着奏鳴曲般跳躍的節奏,而羅伯-格裡耶則要暗淡的多,如同晝夜之交的黃昏,他的叙述像陽光下的陰影一樣緩慢地移動着。
“嫉妒”一詞在法語裡同時又是“百葉窗”,顯然,羅伯-格裡耶在選擇這個詞語的時候,也選擇了耐心。
百葉窗為注視中的眼睛提供了焦距,對目光的限制就像在花盆裡施肥,讓其無法流失,于是内心的嫉妒在可以計算的等待裡茁壯成長。
光線、牆壁、走廊、門窗、地磚、桌椅、A和她的鄰居以輪回的方式出現和消失,然後繼續出現和繼續消失。
場景和人物在叙述裡的不斷重複,如同書寫在複寫紙上,不僅僅是詞序的類似,似乎連字迹都是一緻,其細微的差異隻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