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10章 我們撥開又高又密的綠草
關燈
小
中
大
我十五歲的時候妹妹去世了。
唐突的死法。
當時她十二歲,初中一年級。
生來心髒就有問題。
卻不知何故,到小學高年級的時候還基本沒出現典型症狀,全家都多少放下心來。
我們開始懷有淡淡的期待:長此以往,人生可能平平安安持續下去。
然而從那年五月開始,心悸急劇不規則的情況陡然增加。
躺下後尤其經常出現,無法安睡的夜晚多了起來。
在大學附屬醫院看了,可無論檢查得多麼精細,也沒發現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醫師們頗費思量:根本性問題本來已經做手術消除了…… “盡量避免激烈運動,過有規律的生活!很快就會平複下來的。
”醫師說——大概隻能這樣說吧——而後開了幾種藥。
但是,心律不齊沒能好轉。
我隔着餐桌盯視妹妹的胸口,時常想像她那不健全的心髒。
她正值胸·部開始一點點膨脹的階段。
即使心髒有問題,她的肉體也一步步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行進。
看見妹妹日益鼓起的胸·部,感覺頗有些不可思議。
直到前不久還完全是小孩子的妹妹,一次突然迎來初潮,乳··房緩緩成形。
可是,我的妹妹那小小胸·部裡面是一顆有缺陷的心髒。
而那缺陷就連專科醫生也無法準确修複。
這一事實每每弄得我心慌意亂。
說不定什麼時候會失去這個小妹的念頭總是在胸間揮之不去——我覺得自己就是在這樣的擔憂中送走少年時代的。
妹妹身體弱,一定要好好愛護她——父母平時總是這樣叮囑我。
所以,上同一所小學的時候,我始終留意妹妹,決心發生什麼的時候挺身而出保護她和那顆小小的心髒。
而那樣的機會實際一次也沒來。
妹妹從初中放學回來的路上,上西武新宿線車站階梯當中突然暈倒,由救護車送到附近的急診醫院。
我放學回來跑到醫院時,那顆心髒已經停止了跳動。
轉瞬之間發生的事。
那天早上在餐桌一起吃早飯,在門口分别,我去高中,妹妹去初中。
而再見面時,她已停止呼吸。
一對大眼睛永遠閉上了,嘴巴像要說什麼似的微微張開,剛開始鼓脹的乳··房再不會鼓脹得更大了。
再次看見她,是她入殓的樣子了。
身穿她喜歡穿的黑天鵝絨連衣裙,施以淡妝,頭發梳得漂漂亮亮,穿一雙黑色漆皮鞋,在小些的棺木裡仰面躺着。
連衣裙帶有鑲着白色花邊的圓領,白得近乎不自然。
躺着的她,看上去隻像是在安然入睡。
若搖一下身體,很可能馬上起身。
但那是錯覺。
再怎麼呼喚再怎麼搖動,她都不會醒來了。
作為我,不希望把妹妹嬌小的身體塞進那般狹小局促的盒子裡。
她的身體應該睡在寬寬大大的地方,例如草原的正中。
我們應該分開又高又密的綠草不言不語地去看她。
風緩緩拂動綠草,四周鳥們蟲們應該發出原有的聲音,野生鮮花們應該連同花粉讓粗重的香氣飄向空中。
日落天黑,無數銀色星辰應該鑲嵌在頭頂上空。
到了早晨,新的太陽應該使草葉上的露珠像寶石一般閃爍其輝。
然而實際上她被收進那不大的傻乎乎的棺木中。
四周裝飾的,全是用剪刀剪下來插在花瓶裡的不吉祥的白花。
照着狹小房間的是被消除顔色的熒光燈的光。
風琴曲從植入天花闆的小音箱中以人工聲音流淌出來。
我沒能看見她被焚燒。
棺蓋關合被牢牢鎖上時,我再也忍不住了,離開了火葬場那個房間。
也未拾她的遺骨。
我走到火葬場院子裡,一個人不出聲地流淚,為在妹妹短暫的人生中一次也沒能幫助她而由衷感到悲傷。
妹妹去世後,家人也徹底變了。
父親比以前還沉默寡言,母親比以前還神經質。
我大體過着一如既往的生活。
加入登山俱樂部,那方面的活動很忙,有空兒又要學油畫。
初中美術教師勸我最好跟老師正式學畫。
上繪畫班時間裡,逐漸對繪畫當真有了興緻。
當時的我覺得是要盡可能讓自己忙起來以使得自己不考慮死去的妹妹。
妹妹去世後相當長時間裡——有幾年時間呢——父母把她的房間原樣留在那裡。
桌上堆的教科書和參考書也好,筆、橡皮和夾子也好,床單被褥枕頭也好,洗過疊好的睡衣也好,立櫃裡的校服也好,全都原封不動保留着。
牆上挂的月曆有她用漂亮的小字寫的日程安排。
日曆仍是妹妹死去的月份,看上去時間全然未從那裡向前推進。
感覺上就好像門開了,她走了進來。
家人不在的時候,我時不時進入這個房間,在拾掇得井井有條的床上靜靜坐下環視四周。
但對那裡放置的一切我一概不碰。
作為我,不想擾亂——哪怕一點點——那裡悄然留存的妹妹活過的證據。
唐突的死法。
當時她十二歲,初中一年級。
生來心髒就有問題。
卻不知何故,到小學高年級的時候還基本沒出現典型症狀,全家都多少放下心來。
我們開始懷有淡淡的期待:長此以往,人生可能平平安安持續下去。
然而從那年五月開始,心悸急劇不規則的情況陡然增加。
躺下後尤其經常出現,無法安睡的夜晚多了起來。
在大學附屬醫院看了,可無論檢查得多麼精細,也沒發現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醫師們頗費思量:根本性問題本來已經做手術消除了…… “盡量避免激烈運動,過有規律的生活!很快就會平複下來的。
”醫師說——大概隻能這樣說吧——而後開了幾種藥。
但是,心律不齊沒能好轉。
我隔着餐桌盯視妹妹的胸口,時常想像她那不健全的心髒。
她正值胸·部開始一點點膨脹的階段。
即使心髒有問題,她的肉體也一步步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行進。
看見妹妹日益鼓起的胸·部,感覺頗有些不可思議。
直到前不久還完全是小孩子的妹妹,一次突然迎來初潮,乳··房緩緩成形。
可是,我的妹妹那小小胸·部裡面是一顆有缺陷的心髒。
而那缺陷就連專科醫生也無法準确修複。
這一事實每每弄得我心慌意亂。
說不定什麼時候會失去這個小妹的念頭總是在胸間揮之不去——我覺得自己就是在這樣的擔憂中送走少年時代的。
妹妹身體弱,一定要好好愛護她——父母平時總是這樣叮囑我。
所以,上同一所小學的時候,我始終留意妹妹,決心發生什麼的時候挺身而出保護她和那顆小小的心髒。
而那樣的機會實際一次也沒來。
妹妹從初中放學回來的路上,上西武新宿線車站階梯當中突然暈倒,由救護車送到附近的急診醫院。
我放學回來跑到醫院時,那顆心髒已經停止了跳動。
轉瞬之間發生的事。
那天早上在餐桌一起吃早飯,在門口分别,我去高中,妹妹去初中。
而再見面時,她已停止呼吸。
一對大眼睛永遠閉上了,嘴巴像要說什麼似的微微張開,剛開始鼓脹的乳··房再不會鼓脹得更大了。
再次看見她,是她入殓的樣子了。
身穿她喜歡穿的黑天鵝絨連衣裙,施以淡妝,頭發梳得漂漂亮亮,穿一雙黑色漆皮鞋,在小些的棺木裡仰面躺着。
連衣裙帶有鑲着白色花邊的圓領,白得近乎不自然。
躺着的她,看上去隻像是在安然入睡。
若搖一下身體,很可能馬上起身。
但那是錯覺。
再怎麼呼喚再怎麼搖動,她都不會醒來了。
作為我,不希望把妹妹嬌小的身體塞進那般狹小局促的盒子裡。
她的身體應該睡在寬寬大大的地方,例如草原的正中。
我們應該分開又高又密的綠草不言不語地去看她。
風緩緩拂動綠草,四周鳥們蟲們應該發出原有的聲音,野生鮮花們應該連同花粉讓粗重的香氣飄向空中。
日落天黑,無數銀色星辰應該鑲嵌在頭頂上空。
到了早晨,新的太陽應該使草葉上的露珠像寶石一般閃爍其輝。
然而實際上她被收進那不大的傻乎乎的棺木中。
四周裝飾的,全是用剪刀剪下來插在花瓶裡的不吉祥的白花。
照着狹小房間的是被消除顔色的熒光燈的光。
風琴曲從植入天花闆的小音箱中以人工聲音流淌出來。
我沒能看見她被焚燒。
棺蓋關合被牢牢鎖上時,我再也忍不住了,離開了火葬場那個房間。
也未拾她的遺骨。
我走到火葬場院子裡,一個人不出聲地流淚,為在妹妹短暫的人生中一次也沒能幫助她而由衷感到悲傷。
妹妹去世後,家人也徹底變了。
父親比以前還沉默寡言,母親比以前還神經質。
我大體過着一如既往的生活。
加入登山俱樂部,那方面的活動很忙,有空兒又要學油畫。
初中美術教師勸我最好跟老師正式學畫。
上繪畫班時間裡,逐漸對繪畫當真有了興緻。
當時的我覺得是要盡可能讓自己忙起來以使得自己不考慮死去的妹妹。
妹妹去世後相當長時間裡——有幾年時間呢——父母把她的房間原樣留在那裡。
桌上堆的教科書和參考書也好,筆、橡皮和夾子也好,床單被褥枕頭也好,洗過疊好的睡衣也好,立櫃裡的校服也好,全都原封不動保留着。
牆上挂的月曆有她用漂亮的小字寫的日程安排。
日曆仍是妹妹死去的月份,看上去時間全然未從那裡向前推進。
感覺上就好像門開了,她走了進來。
家人不在的時候,我時不時進入這個房間,在拾掇得井井有條的床上靜靜坐下環視四周。
但對那裡放置的一切我一概不碰。
作為我,不想擾亂——哪怕一點點——那裡悄然留存的妹妹活過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