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9章 互相交換各自的碎片

關燈
星期五下午一點半,免色開着同一輛捷豹來了。

    爬上陡坡道的引擎粗重的喘息聲越來越大,很快止于房前。

    免色以一如上次的渾厚聲響關上車門,摘下太陽鏡放進上衣胸袋。

    一切都是上次的反複。

    隻是,這次他的打扮是:白色Polo衫,外面套一件青灰色棉質夾克,奶油色卡其褲,褐色皮革輕便運動鞋。

    穿着之得體,直接上時裝雜志都無足為奇。

    不過并不給人以“刻意”印象。

    一切都潇灑有緻,自然而然,整潔利落。

    那豐厚的頭發和住的公館外牆幾乎同是别無摻雜的一色純白。

    我依然從窗簾縫隙觀察他這副樣子。

     門鈴響,我開門讓他進來。

    這回他沒有伸出握手的手。

    隻是看着我的眼睛輕輕一笑,略略點頭。

    我因此釋然不少——本來暗暗擔心每次見面都要和他鄭重握手來着。

    我仍像上次那樣把他讓進客廳,讓他坐在沙發上。

    然後把兩杯剛剛煮好的咖啡從廚房拿了進來。

     “不知道穿什麼衣服來合适,”他辯解似的說,“這身衣着可以嗎?” “現階段什麼衣服都無所謂。

    什麼打扮合适,最後考慮不遲。

    西裝革履也罷,短褲拖鞋也罷,服裝下一步怎麼都能調整。

    ” 手拿星巴克紙杯也罷,我在心中補上一句。

     免色說:“當繪畫模特,總有些讓人心神不定。

    明知不用脫衣服,卻好像給人剝個精光似的。

    ” 我應道:“在某種意義上可能是那麼回事。

    當繪畫模特,往往是要全裸的——多數場合是實質性地,有時又是比喻性地。

    畫家要盡可能深入地洞穿眼前模特的本質。

    這意味着,必須一件件剝去模特披裹的外表這層皮。

    但不用說,畫家需要為此具備出色的眼力和敏銳的直覺。

    ” 免色在膝頭攤開雙手,檢驗似的注視片刻。

    而後揚臉說道:“聽說你畫肖像平時不用實體模特……” “是的。

    要實際面見對方促膝交談一次,但不會請其當模特。

    ” “那是有什麼理由的吧?” “倒也算不上多大理由。

    隻是因為從經驗上說那樣容易取得進展。

    最初面談時盡可能集中注意力,把握對方的形貌、表情的變化、習慣和氣質那樣的東西,烙入記憶。

    這樣,往下就能根據記憶再現形象。

    ” 免色說道:“這非常有趣。

    簡單說來就是,把烙在腦海裡的記憶日後作為圖像重新編排,作為作品再現出來,是吧?你具有這樣的才能——這種不同尋常的視覺性記憶力。

    ” “不是可以稱為才能的東西。

    說是普普通通的能力、技能恐怕更為接近。

    ” “不管怎樣,”他說,“我看了你畫的幾幅肖像,之所以強烈感覺同其他所謂肖像畫——也就是作為純粹商品的所謂肖像畫有所不同,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或者說是再現性的鮮活性也好……” 他喝了一口咖啡,從上衣口袋取出淺奶油色麻質手帕擦一下嘴角。

    而後說道:“這回卻是例外用模特——也就是讓我出現你眼前——畫肖像畫。

    ” “正是。

    因為這是你希望的。

    ” 他點頭:“說實話,我有好奇心——由畫家在自己眼前把自己的樣子畫進畫中,這到底會是什麼感覺呢?我想實際體驗一下。

    不僅被單純畫進畫中,而且想作為一種交流加以體驗。

    ” “作為交流?” “作為我同你之間的交流。

    ” 我沉默有頃。

    交流這一表達方式具體意味着什麼呢?我一下子明白不過來。

     “就是互相交換各自的一部分。

    ”免色解釋,“我遞出我的什麼,你遞出你的什麼。

    當然沒必要是貴重的東西。

    簡單的、類似記号的東西即可。

    ” “就像小孩子交換漂亮貝殼那樣?” “一點不錯。

    ” 我就此思索片刻。

    “固然好像妙趣橫生,隻是,我這方面可能不具有足以向你遞出的那種可觀的貝殼。

    ” 免色說:“對于你,那或許不是多麼開心惬意的事吧?平時之所以不用模特來畫,莫非是有意回避這樣的交流、交換?如果真是那樣,那麼我……” “不,沒有那回事。

    因為沒有特殊需要,所以不用模特,僅此而已。

    絕不是回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我也是長時間學習繪畫的人,用模特畫畫的經驗也多得數不勝數。

    假如你不讨厭一兩個小時什麼也不做一動不動坐在硬椅子上這個苦役,那麼我對以你為模特畫畫毫無異議。

    ” “沒問題。

    ”免色朝上展開兩隻手心,輕輕舉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