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9章 互相交換各自的碎片

關燈
其定義本來是有而若無的東西。

    也許不妨說僅僅是建立在模棱兩可的共識基礎上的概念。

    并非一開始就劃有一條像模像樣的線,而是作為外壓與内壓的接觸面在結果上生成的。

    ” (6)岡倉天心(1863—1913),日本明治時期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思想家。

    被譽為“明治奇才”,領導了新日本畫運動。

     (7)恩内斯特·費諾羅薩(ErnestFranciscoFenollosa,1853—1908),美國東方學家。

    投身于恢複日本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做了大量保護日本傳統文化的工作。

    曾任東京帝國博物館美術部主任、波士頓美術館日本中國美術部主任。

     看上去免色開始就此認真思考。

    良久說道:“就是說,乃是一種盡管模棱兩可卻也具有一定必然性的共識,是這樣的?” “是的,是由必然性生成的共識。

    ” “不具有原初固定框架這點,既是日本畫的強項,又同時是其弱項——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 “我想是那麼回事。

    ” “可是我們看一幅畫,大多場合都能自然達成認識:啊,這是日本畫啊!是這樣的吧?” “不錯。

    那裡明顯有固有的手法(8),有傾向性和調調,而且有默契那樣的東西。

    然而,從語言上加以定義,有時就很困難。

    ” (8)原文是法語“métier”。

     免色沉默有頃。

    而後說道:“假如那幅畫是非西歐性的東西,那麼就勢必具有作為日本畫的樣式了?” “那不盡然吧,”我回答,“即使具有非西歐樣式的西畫,在原理上也應該存在的。

    ” “原來如此。

    ”他說,随即稍稍歪頭。

    “可是,假如那是日本畫,那麼裡邊就會多多少少含有某種非西歐性樣式——可以這樣說吧?” 我就此想了想。

    “經你這麼一說,想必那種說法也是成立的。

    倒是沒怎麼那樣考慮過。

    ” “雖是自明之理,但很難将其自明性訴諸語言。

    ” 我點頭表示同意。

     他略一停頓繼續下文:“細想之下,那同面對他者的自己這一定義或許有相通之處。

    雖是自明之理,但很難将其自明性訴諸語言——如你所說,恐怕那隻能作為‘由于外壓與内壓而在結果上生成的接觸面’加以把握。

    ” 這麼說罷,免色淺淺一笑。

    “令人興味盎然。

    ”他簡直像說給自己聽似的低聲補充一句。

     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呢?我蓦然心想。

    誠然是興味盎然的話題,但這樣的交談對于他具有怎樣的意義呢?莫非僅僅出于知性好奇心?還是他在測試我的智力呢?果真如此,那究竟又是為何? “順便說一句,我是左撇子。

    ”免色像是在某一時刻忽然想起似的說,“是否有什麼用不曉得,或者成為關于我這個人的一個信息也不一定。

    若叫我選擇往左還是往右,我總是選擇往左。

    這已成了慣性。

    ” 不久時近三點,我們定了下次見面日期——三天後的星期一午後一時他來我這裡。

    和今天同樣在畫室一起度過兩小時。

    我将再次試畫他的素描。

     “不急的。

    ”免色說,“一開始也說了,随便你花多長時間。

    時間任憑多少我都有。

    ” 免色回去了。

    我從窗口看着他開着捷豹離去。

    而後把幾幅畫完的素描拿在手上,注視片刻,搖頭扔開。

     房子裡靜得出奇。

    剩得我一人,沉默似乎一舉增加了重量。

    走到陽台,無風,這裡的空氣猶如啫喱密實實涼瓦瓦的。

    預感有雨。

     我坐在客廳沙發上,依序回想同免色之間的交談。

    關于肖像畫模特。

    施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

    成立IT公司抛售股票,得一大筆錢,早早引退。

    一個人在大房子裡度日。

    名涉,跋山涉水的“涉”。

    一向單身,年輕時就滿頭銀發。

    左撇子,現在年齡五十四歲。

    雨田具彥的人生,大刀闊斧的轉型,抓住機會尾巴不放。

    關于日本畫的定義。

    最後就自己與他者關系的思考。

     他到底向我求取什麼呢? 還有,我為什麼不能像樣地完成他的素描呢? 原因很簡單:我還沒能把握他這一存在的中心元素。

     同他交談之後,我的心亂得一塌糊塗。

    而與此同時,對于免色其人的好奇心在我身上變得愈發強烈起來。

     大約三十分鐘後,下起雨點足夠大的雨。

    小鳥們不知消失去了哪裡。